㈠ 群眾文化活動有哪些活動類型
群眾文化活動有以下類型:
一、廣場文化,大秧歌、健美操、京劇團體等等主要是自發的;
在廣場上開展的文藝活動中所體現出的文化。比如在廣場上進行的專業或業余的各種藝術性表演或展示;廣場中群眾性比較強的各種娛樂、體育等休閑活動等。
廣場文化的特性:
1、群眾的自發性。在廣場文化活動中,人是主體,但參加廣場活動的人們絕不是靠行政推動,在廣場上,人們可以來,也可以不來;可以參加廣場文化活動,也可以不參加任何活動;可以是活動的參與者,也可以是活動的欣賞者或是旁觀者。
總之是人們根據不同的愛好和需求,自願而來,高興而去。除了有組織的演出外,更多的是群眾自發的、自娛自樂式的各種文化活動,集歌舞劇各類節目為一體,融吹拉彈唱多種形式於一爐,人們以自己最喜愛的方式自得其樂,娛悅身心。
2、廣泛的參與性。廣場文化的參與面之廣、觀眾面之大,是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動難以比擬,人們在這里既可以是欣賞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在這里沒有年齡、身份、地位的差別,
大家可以輕松自在,無拘無束,自由流動,在廣場上感受文化的熏陶,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快樂,在表演中尋找著自己的才能,在文藝中展現自我的天地。
3、形式的靈活性。廣場文化活動形式靈活,既可以有業余、通俗、普及藝術,又可以有專業、高雅、精品藝術;
既可以有傳統和現代的舞台演出,也可以有鄉風民俗、民間藝術的廣場群眾表演;既可以是音樂、舞蹈、戲劇,又可以是武術、體操、演講等,總之,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百花爭艷。
4、內容的多樣性。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文化需求不斷提高,廣場文化活動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既有謳歌黨和國家的,又有贊美勞動人民創業、創新、創造的;
既有反映中小學生的,又有表現軍旅生活的;既有體育健身,又有藝術表演;既有高雅藝術,又有大眾文化,廣場文化已成為當今社會文化的縮影。
5、政府的主導性。廣場文化雖然是開放式的,但絕不是無原則、無組織、無紀律、無導向的。
廣場作為政府的一塊有效的文化陣地,政府必須要發揮其的主導作用,保證廣場文化的內容和質量,確保了廣場文化健康、有序發展。以其昂揚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調,體現著群眾文化的品位和鮮明的時代特徵。
二、團體文化,腰鼓隊社團,演唱團體;主要是民間的團體;
這類團體都是以非營利為目的,集結擁有共同愛好的人群,進行公益性的文化活動。成立社會團體除需要一定數目的人員組成以外,還要制定章程、到有關機關登記,有的還須依法申請許可等等。
三、館類文化,比如群眾藝術館,主要是政府組織的。
這類文化活動主要依靠政府組織建造,圖書館講座活動、英語角學習活動、群眾性的知識講座等都屬於這個類別。在這類活動里,群眾扮演的角色更傾向於參與者,享受參與的樂趣。
群眾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
第一、群眾文化概括了主體為群眾,客體為活動;
第二、群眾文化內容廣泛,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
第三、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
(1)文化活動開展形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群眾文化活動的本質特徵:群眾性、自娛性、傾向性、承傳性。
群眾性是顯著特徵、自娛性是外在特徵(最直接目的)、傾向性是內在特徵。
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要求:要求社會的群眾文化供給、服務對象是全體人民,要求社會努力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要求社會的一切群眾文化活動必須符合群眾的意願,要求不斷的提高群眾的文化實踐力和佔有水平。
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功能:精神調節作用、宣傳教化作用、普及知識作用、團結凝聚作用。
㈡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活動形式
弘揚傳統文化的活動形式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2)文化活動開展形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斷代,已經360多年。由於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不能以開闊的胸懷理解資本主義,對於資本主義文明一直保持一種強烈的警惕性,不能積極地學習西方文化那些先進成果,結果反過來損害了我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
這十多年間,又出現國學熱,涌現一些國學大師。但筆者發現,一些人只是就國學談國學,已走入歧路。今日談國學,應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國學,就必須了解現代社會發展趨勢。這樣,他研究國學,才能真正得出比較全面、成熟、中肯的結論。
㈢ 文化活動有哪些
文化活動的范圍很寬泛,只要是與文化相關,旨在豐富文化生活的群體性事件都算作文化活動。常見文化活動有:書畫展覽、文藝演出、歌唱比賽、讀書會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於傳統或現代文化的宣傳、弘揚或學習的活動。
(3)文化活動開展形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化活動應該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群眾文化概括了主體為群眾,客體為活動;群眾文化內容廣泛,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
文化活動應該具有群眾性、自娛性、傾向性、承傳性的特徵。群眾性是顯著特徵、自娛性是外在特徵(最直接目的)、傾向性是內在特徵。文化活動應該具有精神調節作用、宣傳教化作用、普及知識作用、團結凝聚作用。
㈣ 政府直接主辦四種不同形式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19
㈤ 文化活動具體有哪些形式
畫展等或借小活動展示文化的元素,或冠名做主題活動
㈥ 活動形式有哪些
活動形式:
1、文化類活動:看書、讀報、學習唱歌、樂器、畫畫、書法、下棋、英語角、徵文比賽等。
2、體育類活動:廣場舞、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籃球、登山、趣味運動會等。
3、藝術類活動:卡拉OK比賽、文藝演出、微電影大賽。
4、分享類活動:分享生活經驗、廚藝、健身方法、防詐騙技巧等。
活動形式分類: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種類上分有社會宣傳的也有文化演出的,從內容上劃分,有希望工程的,有房地產開發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集體組織領導的活動: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㈦ 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有哪些活動
每個學校具體的活動不同,但大多都以以下的為基礎參考類似。
1.舉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高層論壇」。邀請主辦單位領導、著名大學校長、教育專家、高校學工處長、宣傳部長、團學組織幹部等,就校園文化的基本理論、基本內涵,特別是校園文化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的獨特作用、途徑和方式以及有效載體等進行全方位探討,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2.舉辦「校園歌手大賽」。通過組織開展校園歌手大賽,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作和演唱校園歌曲,反映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當代大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示當代大學生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唱響和諧的時代主旋律。
3.舉辦「全國十佳百優學生社團」展評活動。通過組織評選和展示,樹立高校學生社團的優秀典型,明確學生社團的發展方向,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更好地發揮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構建繁榮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4.組織「高校學生網路文化活動周」。通過開展網上原創歌曲、DV、flash、動漫、攝影展示,開設在線專家講座,提供優秀藝術影片鑒賞等豐富多彩的網路文化活動,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網路文化建設,引導大學生文明上網、上文明網,形成富有時代特色、青年特點的校園網路文化體系。重點組織好「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網站」評選活動。通過評選優秀學生網站,樹立學生網站的優秀典型,明確校園網路文化的導向,更好地發揮網路文化的育人作用。
5.組織校園青春短劇展演活動。通過組織展演活動,引導高校學生以校園生活為原型,創作排演一批反映日常學習、工作、生活的青春短劇,展現大學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謳歌當代青年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追求,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6.組織「民辦高校藝術活動展示周」。通過組織演講比賽、辯論賽、歌詠比賽、戲劇節、社團文化周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全面活躍民辦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展示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吸引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幫助民辦高校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中國大學生校園文化節,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展示高等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和諧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廣電總局、全國學聯決定聯合舉辦的。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青年學生加強文化道德修養,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整合現有的校園文化活動內容,集中在一段時間內形成聲勢和規模,打造新的文化活動品牌,創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和校園氛圍;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努力適應新時期高校學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需求,使高等學校成為發展。
㈧ 職工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活動方式有哪些方面
(1)宣傳教育活動。本活動主要是通過設置光榮榜、標語牌、畫廊、櫥窗、舉辦各種展覽、組織各種參觀紀念活動、組織各種政策時事知識問答和競賽等,進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時事政策、革命傳統宣傳教育;
(2)科學和文化藝術的普及活動。組織有關科學、文化藝術的專題報告會、討論會,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的學習班,普及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職工的文化修養和對藝術的欣賞水平;
(3)文藝演出活動。基層工會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組織文藝演出活動。文藝演出活動一般可分為廠一級文藝團、隊的演出和組織車間、班組的小型演出活動。基層工會要爭取做到平時月月有小型演出活動,元旦、春節、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節假日有集中的演出活動;
(4)圖書閱覽和讀書活動。通過進行新書介紹、讀書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幫助職工多讀書、讀好書;
(5)電影錄像放映活動。基層工會要想搞好電影錄像的放映工作,首先要選好電影錄像片目,組織好影像片的介紹和評論工作。要注意不斷提高電影放映質量,加強放映場地的文明管理和服務;
(6)各類興趣愛好小組活動。本活動是利用業余時間,把有各種不同愛好的職工吸引到一起,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興趣愛好小組採取自願參加、自選內容、自定時間、自找場地、自定規章的辦法,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職工自娛自教的要求。工會對各類興趣愛好小組要積極支持、引導,並組織好各類興趣小組的活動;
(7)群眾性娛樂活動。工會要利用節假日經常開展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游戲活動,有計劃地組織職工郊遊和參觀,不斷開闊職工的視野和拓展知識面。
㈨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活動有哪些
1、熬年守歲。
守歲是中國民間在除夕的習俗,又稱照虛耗、熬年。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守歲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
2、清明掃墓。
清明節祭祀掃墓的習俗和喪葬禮俗的演變有著重要的關系。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即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也就沒有辦法進行掃墓祭祀,也就沒有相關的記載。
後來「墓而且墳」,即埋葬之後在築起墳丘,使祭祖掃墓的習俗有了依託。到了秦漢時代,掃墓祭祖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3、端午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4、重陽登高,佩茱萸。
據南朝文學家吳均在《續齊諧記》里記載,重陽節登高、佩茱萸的習俗源於漢代「桓景避難」的傳說。
傳說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費長房為師。有一次費長房對桓景說,某年九月初九有大災,要他速速回家,告訴家人縫一些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系在臂上,然後登山飲菊花酒,這樣才能躲過大禍。
到了九月初九這一天,桓景按照師父的話做了,帶著全家人登山,果然平安無事。晚上回到家中,發現雞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後人們每到九月初九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免禍。
5、臘八節喝臘八粥。
臘八粥的起源,始之於我國古代天子國君,年終時的祭祀農神,叫做「天子大蠟八」,而「天子大蠟八」則是起源於我國古代,炎帝神農氏的「始作蠟祭,以告上蒼」。
舊時,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算是大家萬戶的習俗,甚至主人會為家裡的雞狗喂上幾勺,花卉果樹枝幹上塗上幾口,認為這樣必能六畜興旺、果實豐收,如童謠里說道:「臘八粥,臘八飯,小雞吃了就下蛋」。
皇宮的臘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穀雜糧,乾果紅棗、桂圓、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金糕、青紅絲等材料熬制;而民間用雜米、豆、核桃、榛子、松子、棗、栗之類,盛起後,碗中上鋪乾果色糖製作。
㈩ 各類校園文化的形式和項目有哪些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校園文化活動在內容上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活動、文化藝術活動、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創業活動、志願服務活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等。下面介紹一下各項校園文化活動的具體內容和開展這些活動的形式。
一、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動
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兩部分。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擁護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政策,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政治敏感性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可以採取的形式有:黨校團校培訓、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時事政策教學、國內外熱點問題報告會、每周團員政治學習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知識競賽、國慶或黨建徵文、革命歌曲比賽、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學黨章小組開展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政治理論學習交流會等等。道德品質教育是指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社會公德、家庭道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修養和品質,自覺做到勤奮好學、艱苦奮斗、表裡如一、誠實守信、關心集體、遵守紀律、熱愛勞動、講究衛生、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自覺樹立和模範遵守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採取的形式主要有學生宿舍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宣傳活動、為希望工程愛心捐助活動、義務獻血活動、青年志願者義務服務活動、義務植樹活動、大學生自律委員會在校園做好自查自糾工作、以道德建設為主題的大學生辯論賽、「愛護綠色家園」演講賽、文明教室和文明考場評比等等。
二、舉辦文化藝術活動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活躍校園文化氣氛,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修養的有效途徑。舉辦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團隊精神、藝術水平、文學修養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同時使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水平、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得以提高。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的形式有:1、舉辦迎新生或送畢業生文藝晚會、元旦聯歡會、校園歌手大賽、挑戰主持人大賽、時裝表演、戲劇小品大賽、書畫展、攝影比賽、舞蹈比賽、舞會等文藝類活動。組建舞蹈隊、曲藝隊、合唱團、樂隊等學生文藝團體,並指導他們開展工作。2、舉辦文化藝術節、演講賽、禮儀大賽、辯論賽、板報評比、文學知識講座、專題電影節、專題徵文等文化活動,組建文學社、校園記者站、校園廣播站等文化傳播陣地,引導學生辦好各種刊物,寫出精美的文學作品,從而在校園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
三、組織開展課外科技活動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四有」中,有文化是很重要的要求,今天的青年學生是21世紀國家各行各業的骨幹人才,是科教興國戰略得以實現的保證。他們是否具有扎實的科學基礎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景,而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必須突出育人主題,要有相應的組織體系,更重要的是要有指導教師隊伍、經費、物質等方面的保障,要建立激勵機制和評估機制。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不同於一般的學生活動,應視為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渠道,在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要重視一下幾項工作:
1、建立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環境能反映一個學校的品位、格調、風氣和氛圍,是一個學校的文化精神,它對學生無疑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一定要注重對高層次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使學生在崇尚科學、求實創新、勇於進取、樂於奉獻、團結友愛的校園文化環境中主動積極地探索真理。在建立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中,高校共青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經常舉辦學術科技講座。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來校講學,讓學生了解吸收國內外科學技術研究的新動向、新進展和新觀點,真正理解和探索科學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價值觀念。第二,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邀請校內在對某一方面有成就的院士、教授就全校范圍作專題講座,可以是某一領域的內容,也可以是科學研究的方法方面,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第三,組織專業性較強的學術講座。這種講座對學生的受益最直接,也是最可行的。
2、引導建立和支持學生科技類社團開展活動。對於這類社團,共青團組織應盡可能給會員提供更多的服務,一是給他們提供活動場地,開展內容廣泛的科技活動;二是提供宣傳陣地,包括宣傳窗、網路宣傳等;三是鼓勵社團骨幹帶領全體成員開展力所能及的科學研究、發明創造等;四是幫助他們聯系指導教師,使他們的科技活動上層次。
3、廣泛開展學術研討活動。廣泛的學術研討活動和濃厚的學術氣氛能夠有力促使廣大學生提高學習科學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積極性,增強科學研究能力。在學術研討活動的開展中要突出以下幾點:(1)目的的針對性。主要目的在於營造寬松環境,激發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學術水平。從廣大學生的學術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2)組織的先導性。這是區別於學術研討活動的自發性和自覺性的重要標志,是提高質量、保證效果的重要保障。它蘊含在學術研討活動的構思、策劃和實施的全過程。(3)內容的層次性。是指其內容和主題不能千篇一律,應因人而宜,因時而宜,不斷變化。比如,低年級的學生以普及型的科學報告、學術動態傳遞、知識難點討論為主。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前沿信息交流、跨學科學術討論、本專業課程設計為主。(4)參與的廣泛性。這首先取決於學術研討活動的主題和內容本身的吸引力,其次取決於組織工作的水平。(5)效果的拓展性。顯性效果表現為學生能夠准確把握科研方向、拓展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隱形效果也稱拓展效果,使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積極進取的治學態度、群體協作精神。這種拓展效果也是校園文化意義上對人才培養的導向、激勵、凝聚、陶冶作用。(6)形式的多樣性。採取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增加趣味性,增強吸引力。常見的形式有學術報告、講座、討論辯論、科技創新、科學研究、參觀、實驗、調查研究、知識競賽、播放科教影片、網路沙龍、模擬表演、舉辦科技節等。
4、組織學生參加高層次的學生學術科技競賽。高層次的學生學術科技競賽主要有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高校共青團應該做好組織和准備工作,如:做好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課題立項工作、建立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的激勵機制和獎勵制度、每年舉辦大學生科技競賽等。
四、開展體育活動
高校開展體育活動的目的在於:1、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在開展體育活動中提高學生對待身體素質,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學生對體育重要性的認識和對體育知識的掌握。同時,激發學生的進取心、磨練意志,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公正、誠實、友誼、團結的道德品質。2、激發體育興趣,提高運動技能。通過開展融健身、娛樂為一體的體育活動,促使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積極投入到體育鍛煉和體育技能訓練中去。開展體育活動的形式有:體育課教學、全校集體出早操、組建各類球隊開展活動、舉行各類體育競技比賽、組織體育健美操學習班等。
五、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校園文化不是在校園封閉狀態下形成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應貫徹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教育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社會實踐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很多,如軍訓、公益勞動、專業實習、暑期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勤工助學活動等。
六、深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開展志願服務是以青年志願者為主體,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內容,以培養合格人才為目標。它是一項嶄新而又高尚的事業。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以青年志願者協會為主要載體,堅持自願參加、量力而行、講究實效、持之以恆的原則。志願服務活動的內容有:為城鄉建設、社區建設、農村扶貧開發、搶險救災、具有特殊困難以及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公益事業等提供志願服務。活動的形式有學生個人或集體開展志願服務和志願者協會組織開展的大規模、多層次的志願服務。
七、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文明風氣、清潔的環境、禮貌的言行、良好的風度和秩序是校風的重要內容,也是育人的軟環境之一。高校共青團組織應從教育管理、制度建設、日常檢查如手,開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的檢查評比,在教室布置名言警句標語,在宿舍創建健康、高雅的宿舍文化。組織校園環境的定期清掃,發揮學生會、自律委等學生組織的作用,開展文明行為的自查自糾工作。團幹部經常深入宿舍、食堂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遵守校規校紀和公共道德情況,及時教育處理違紀學生。發揮團組織的協調者角色,同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搞好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八、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由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等中央有關部委聯合推行的一項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以開發大學生人力資源為著力點,進一步整合並深化教學主渠道外有助於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在「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等六個方面引導廣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幫助同學們全面成長成才的素質教育工程[2]。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實施主要圍繞職業設計指導、素質拓展訓練、建立評價體系、強化社會認同四個環節展開。學校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有五項原則:自主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普遍性原則、多樣性原則、柔性原則。「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組織機構按照三級體系設置,即學校「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校(院)級組織]、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院(系)級組織]和「團支部」(班級組織)。這三級組織之間呈領導與被領導、指導與被指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不是一個階段性的活動,而是一項具有長期規劃、長期目標、需要長抓不懈的系統工程。它有四個鮮明的特徵:全員性、全程性、導向性、系統性。重點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證書》以客觀認證為主,一般不含主觀評價,所列大學生素質拓展的內容包括:1、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2、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3、科技學術與創業訓練;4、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5、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要注意統一品牌、協調行動、形成合力;要因地、因時制宜,兼顧地區、學校、專業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大膽探索新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要注重機制建設,通過建立健全操作機制、評價機制和對學生的激勵機制確保這項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更新。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審視度勢,進行更新決策;要發動群眾,形成更新共識;要大膽實踐,塑造塑造嶄新模式。從而使校園文化繼承優良傳統而不僵化,發掘符合時代精神的嶄新內容,圍繞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目標,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熏陶、規范、激勵、凝聚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