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如何影響社會

文化如何影響社會

發布時間:2022-04-25 04:22:01

⑴ 政治題目:文化對社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文化提高全體公民的綜合素質。崇尚正義、唯利是圖、唯利是圖等崇尚個人價值觀的群體。它倡導義利大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倡導尊重人,注重修身養性,有利於人們心態的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

2、文化可以創造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

3、文化促進對外開放和文化交流,切實促進人際交往和國內外文化交流

4、文化對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5、文化是迎接生活挑戰的好朋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市場競爭中,緊張的工作、社會交往、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各種壓力都不輕。參加文化活動,可以使身心放鬆,迎接生活的挑戰。

(1)文化如何影響社會擴展閱讀

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傳遞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觀。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2、之後的兩年間,習近平又對此有過多次論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3、2016年5月和6月,習近平又連續兩次對「文化自信」加以強調,指出「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要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上,習近平對文化自信特別加以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語境更為庄嚴,觀點更為鮮明,態度更為堅決,傳遞出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導思想。

4、文化自信於是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



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結晶,如何理解它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傳統文化一直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一個國家的文化文明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意義。我們國家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國家的歷史有5000多年了,所以我們國家是一個很古老的國家了,也正為我們5000多年的歷史下來你我們的傳統文化有積極的自然也有消極的,對於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個人認為應該革故鼎新,採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來對待我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站在世界的舞台上閃閃發光,這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應該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而我國的傳統文化對我們現代社會也有著極大的影響。

三、我國的四大發明

我們中國有四件物品震驚全世界,因為這四件物品不僅對當時的那個時代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的發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印刷術和造紙術暫且不提,就單說火葯的出現,讓我們的冷兵器時代進入到了熱兵器的時代,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武器都離不開火葯這個鼻祖。我指南針就更有意義了,指南針,讓我們的航海事業有了一大進步,因為在茫茫大海中最容易迷失方向,而指南針具有著指路的作用讓我們不至於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到回家的路。雖然我們現在有更加高端的科技,但是這高端的科技也是站在指南針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

⑶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3)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4)從量的角度看,文化的力量有大小之分。文化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5)從質的角度看,文化的力量有好壞之分。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⑷ 文化對人的影響很大,都是如何體現的

文化對人的影響很大,它是通過下面幾種方式體現的:

1.文化影響人類思維方式。通過對人類思維方式的影響,使得文化深入人心,從而達到改變人類行為方式的目的。文化的傳播方式有自發的宣講,也有官方的政策性規定,每一種文化的傳播,都是從少部分人開始,漸漸的擴大范圍!人接受了什麼樣的文化,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思想,從而延伸出不一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古時候的三寸金蓮,就是當時文化背景下的產物,是人類思想的體現,只是這是陋習惡俗而已!


中國文化有哪些特徵是怎樣影響農村社會發展的

1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
1.1 重實際求穩定的文化心態
這里的「實際」是相對於「玄想」而講的,它更多的側重於現實問題。在中國,長期的農業耕作對農民的影響是巨大的。對他們來說,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他們生存的基礎就是保有土地並且辛勤勞動,他們秉承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信念,腳踏實地的進行生產活動,並且在生產過程中總結出經驗的東西,以更好的服務於他們的現實生活。因此,這種農耕經濟的生產心態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形成重實際黜玄想的務實精神。對中國人而言,擁有了土地,就擁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就有了生存的底氣。農民對土地的依賴使得他們為了生存而安於現狀並且知足常樂,對於整個社會發展來說,農民的穩定安居就是農耕社會發展的前提。
農業耕作作為一種簡單再生產,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循環。農業生產依四季變化而變化,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種周而復始的生產方式使得他們對土地有著很深的眷戀,這種歸屬感使他們世代皈依於土,他們滿足於維持這種簡單再生產而相信一種不變的永恆。董仲舒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就是對這種永恆觀念的表述。當然,中國傳統文化也蘊含著豐富的變易思想,使它內蘊著一種獨特的創造力。正是在這種變易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形成不斷進取、剛健自強的精神,由此催生出中國勞動人民無窮的創造力,為中國文化的輝煌與燦爛做出貢獻。
1.2 家族為本位的宗法集體主義
中國農業經濟的格局和聚族而居、安土重遷的社會生活方式使中國人形成以家族單位,以「小家—中族—大國」為鏈條的社會結構,因而尤其看重血緣、親緣關系。可以說,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農業社會就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社會。所謂宗法,就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推崇共同的祖先,規定繼承的秩序及成員自身的身份和權利義務的法則。中國的家就是社會的核心,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因此在父家長制的影響下,父乃家君,君乃國父,家國一體。
《禮記·喪服小記》中說「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以父、己、子三代為核心,形成了三個同心圓,由父親往上推一代是祖父,由兒子向下推一代就是是孫子,經過這樣一次擴展,親屬關系就由原來的三代延伸為祖、父、己、子、孫五代。接著,再由祖、父、己、子、孫五代分別再向上、向下推兩代,經過這一次擴展,親屬關系就延伸為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孫、曾孫、玄孫九代。由此構成整個宗法制度的基本框架。在這個基本框架中,受宗法觀念的影響,尊卑秩序是尤其重要的,個人是被重重包圍在群體之中的,是無法凌駕於家族之上的,每個人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個人的利益要絕對服從於宗族的利益,由此可見宗法等級的森嚴。
1.3 尊君重民的政治文化
中國的農業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相對比較獨立的經濟模式,這也就要求國家的管理必須高度集權,才能將這種分散的社會加以整合便於統治。同時,就如我們所熟知的:君舟民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只有以農民為主體的黎民百姓安居樂業,才是農業宗法社會得以正常運轉、社稷穩定的根本前提。
關於尊君的思想,個人認為比較典型的是韓非子的觀點。韓非子作為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認為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也正是在這種君主集權主義思想的支配下,國家大一統才能變為現實。與此相對應的就是重民思想。儒家有關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就是最好的例證。只有重視人民的利益和生活,注重人民論文聯盟的根本需求,才是天下得以保全、社稷得以穩定的根本前提。因此,既強調民以君為主,又強調國以民為本,是既對立又統一的。
1.4 中庸之道的社會心理習慣
中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體現了崇尚和諧與統一的社會心理。所謂「中」,即不偏不倚,所謂「庸」,即用。中庸就是待人接物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態度。它是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和小農經濟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中庸之道作為經國之大道,它要求政治上剛柔並濟,經濟上與民為惠卻又不鋪張浪費,文化上和而不同;作為一種處世之法,它要求中正平和,至誠守信;作為一種中國人獨有的審美情趣,它體現了一種中和之美,表現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1.5 以人為本的仁者風范
以人為本是相對於以神為本而言的。在古代,由於人們無法科學的解釋一些自然現象而將其神化,作為自己的信仰崇拜。周公曾說過天不可信,天命靡常,最先將對神的崇拜拉回現實,認為天命無常,靠得住的就只有德;天不可信,信得過的就只有人。隨著思想的理性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的作用。所以,神的人化逐漸轉變為人的神化。在古代,有資格的被崇拜的人有六種,聖人、成人、賢人、大人、善人和君子。儒家思想作為傳統中國的主流思想,而它的核心便是「仁」。仁作為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成為這種劃分的標准古人對聖人的崇拜實質上是對道德的崇拜。這其實是古代統治者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就是使人安分守己,守秩序,以此來維護政權的穩定。
2 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影響
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必然存在所謂的精華和所謂的糟粕。中國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在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發展、延續,也勢必具有鮮明的兩重性。在古代,這種文化僅僅是作為中國封建統治的工具,但是在現時代,它的影響和意義則不只如此。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
首先,文化心態的穩定性與實際性,一方面使中國普通勞動人民能夠最大限度的獲得生存穩定感,可以說確保了古代中國社會秩序的基本穩定;另一方面也使得人們缺乏冒險精神,按部就班成為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的一貫准則。這種小農意識的滋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使得古代中國小農經濟長久不衰。
其次,古代中國特色的宗法集體主義和尊君重民的政治文化對封建社會統治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可否認,宗法集體主義在很大程度上確實維護了統治階級的統治,但等級的森嚴和尊卑的明確也隔閡了親人間、友人間的關系,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而充滿壓抑。比如皇族中,以皇帝為尊,在古人的眼中,皇帝是天子,可也就是這種嚴格的等級之分,使我們的天子高處不勝寒,孤獨無人懂。他們的兄弟叔舅都是臣子,稱呼上得尊卑立見高下。倫理上的長輩在政治舞台上同樣對晚輩作揖,甚至下跪。君乃國父,所以每個人都要對國父下跪,然而,沒有了民何來君。因此,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是經典的政治理論,無論對古代中國還是現代中國,都是經典之最。
第三,中庸的心理習慣使得中國人不擅爭取而常以自謙為美。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人們對中庸之道的誤解使得它變成一種近似貶義的詞。可事實上,無論是在國家大事,還是生活小事,中庸的心理貫穿在每一件事情中。所以,現代要真正懂得古人中庸的智慧,還需要進一步捧讀經典。
第四,仁者風范,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具備的。在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而這也被統治者用來作為一種高級的道德崇拜或者道德標准來約束百姓,真正的從心理上和道德上對國家的政治統治發揮了作用,維護了社會的安定。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現代人淪落於商業經濟的漩渦無法自拔,而對自身的道德要求似乎遠遠跟不上物質力量的壯大。
3 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老而又深邃的。它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至今仍影響、制約著我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究竟如何堅守自己的文化陣地而不中各種包裝下的外來文化的毒?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意識上的覺醒,只有這種文化意識的覺醒,我們才會認識、尊重和反思我們的文化,就像費孝通先生講的那樣,要對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而自知之明是「為了中華民族加強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在世界新文化的生成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物質條件和精神自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我們的文化傳統轉變、更新為一種更適合於新世紀的道德資源和精神力量,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

⑹ 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有什麼影響

中國有眾多的傳統文化對現在社會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傳統文化已經和教育和經濟都相通了。中國現今的文化輸出主要是以教育為主,因為文化的傳承是一種精神與物質的結合,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是流傳已久的歷史瑰寶,更是現今文化發展的基石,當前,文化和創意融合是大勢所趨,而將文化商業化,也是當下文化創意發展的必經之路。所以,傳統文化對於社會經濟教育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種文化想要發展下去,僅憑著傳承人的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比如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其實就是文化創意的一個最好體現,導演餃子將中國神話人物哪吒進行創意化的包裝,讓整個人設都立得住,而且通過戲劇化的搞笑幽默讓不同年齡人都能接受哪吒,從內心裡喜愛哪吒這個神話人物,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⑺ 中國文化的特點及其對中國現代社會有何影響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現實社會的積極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在當今國際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和諧國家,實現民族復興乃至實現世界大同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她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層面的具體標志,是矗立於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上一些名副其實的不朽之作,世代相傳,百讀不厭,而且其智慧之火將永不會熄滅,照耀著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珍惜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維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尊嚴,搶救保護民族文化,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尤其青年一代首先要樹立尊重傳統文化的理念,不僅要自覺從書本上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還要懂得中華傳統民俗、習慣,既要懂得民族的現實,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歷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實質和民族的利益所在。說到底,只有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從根本上推動中華民族的發展。只有不斷強化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華民族的資源得到更為充分和有效的發揮與利用,才能使中華民族在地球村中發出更為響亮的聲音,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傳統文化是構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礎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多與王朝政治或社會理想相關聯。一部陳舊老書,一部古代文學經典,披散著歷史的灰塵,脫落於現代社會,特別是易中天、於丹等當代大家以古人聖賢道理為原料,深人淺出地將中國歷史文化與現實社會及其生活緊密結合,使老百姓入心人胃,並給大眾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個鮮活的實際問題以啟示,而且能與實際生活中為人處事的經驗總結相驗證,也能給受過創傷者的心靈以撫慰,提升著人們的思想道德品位,開闊著人們的眼界與胸懷,在診譯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中發揮了構造民族心理的作用。
3、傳統文化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精神資源
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科技、軍事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而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並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民族的復興,必須有文化的復興作支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而繁榮興盛中華文化,必然以提升中國軟實力為根本途徑。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和「血脈」,在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吸收消化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歷經世代傳承,形成符合時代特點的中華文化,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充分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適應,與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行為相聯系,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的轉換,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國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
4、傳統文化是建設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條件
縱觀中國古代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都形成了一整套人們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必須格守的准則,影響著世世代代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儀表,並對中華民族的人格追求產生過重大影響,特別是儒家的修身理論在中國思想文化史、教育史上有著十分突出的地位,是造就中華禮儀之幫、文明古國美譽的重要條件。儒家文化中的「學而知之」、「自強不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系列思想和精神主張,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激勵著古往今來進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奮勇前進。也正是胸懷天下、自強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國人民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推動了社會的不斷發展,而且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現代社會文明的今天,其現實意義仍不可忽視,更需要在吸收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豐富現代德育理論,弘揚優秀傳統,不斷推陳出新,實現中國的持續昌盛。在日益興旺發達的當代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為實現和平掘起、發達文明提供支撐的基本條件。
5、傳統文化是促進世界走向大融合的重要思想源泉
在歷史上,中國曾是世界大融合的重要力量,包括恢復古代奧林匹克競技在內的歐洲「文藝復興」是在吸取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完成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開放與兼容性,對外來文化具有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推動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合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助推器」。
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和平思想中的「貴和」、「持中」,看重和諧,堅持中道,是與以奧林匹克精神為代表的世界大同思想一脈相承的,北宋時期的學者張載概括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絕學,為萬事開太平」的中國文化精神,成為建立和諧國家、和諧世界的思想源泉。當今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特色,遍及全球不少國家的中國孔子學院的興起,必將增強、擴大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感染力,並對實現世界大融合,推動全球各國的友好交往與和平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現實社會的消極影響
在中國傳統文化向近代轉變的艱難歷程中,特別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與撞擊中,中國文化既顯示了其優秀的品質和豐富的內涵,同時也暴露了其種種缺陷與弊端。雖然經過現代化進程中的一系列巨大的歷史變遷,中國傳統文化體系已經瓦解,新的文化體系已初具規模,但是,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與傳統價值觀的沖突並沒有得到完善的解決。這一方面表現在對傳統文化中積極健康、充滿活力的因素繼承發揚得很不夠,另一方面表現在對其中消極陳腐、不利於現代化的東西批判得還不徹底,這些都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著消極影響。
1、「尊官貴長」的傳統對現代民主精神的負面影響
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封建意識對人們影響極深,封建專制思想嚴重壓抑和束縛個性發展。由家長制帶來的尊官貴長觀念阻礙了民主意識、民主風氣的形成,是束縛現代人走向民主生活方式的巨大障礙,也是封建專制主義權威傳統的表現之一。比如商鞍「貴長而尊官」、韓非「以吏為師」等都是這種權威性的反映,它積淀在傳統價值觀中,便是普遍的「尊官敬長」或「長官意志」。誰一旦當了官或做了什麼長,便在社會上受到尊敬,而不問其政績如何。在這種觀念的束縛下,往往把「民主」當作「長官」的恩賜,自已不敢爭取。這種觀念與社會主義民主精神相對立。至今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個別鄉村幹部的長官意志和霸道作風嚴重地影響著干群關系,甚至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需要對傳統文化予以民主化、法治化的改造。
2、人治傳統對現代法制精神的負面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深厚的人治傳統,《中庸》中的「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便是比較典型的人治觀念。這種觀念認為,政治好壞完全取決於為政之人本身品格和道德的好壞,因此不論為政者還是平民百姓,都把希望寄託在聖君賢相、清官廉吏的身上,很少從制度上、法制上考慮為政的根據與方法。這種不重法制而重人治的傳統一直延續到近現代,形成一種牢固的價值觀念,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的有法不依,有禁不止,執法不嚴,甚至以情代法的現象都是傳統人治觀念的反映。顯然,如果不改變這種傳統價值觀念,即使有種種立法,建立起法制制度,也難以真正實行。
3、重農抑商對現代商品經濟的負面影響
重農抑商作為一種經濟思想和經濟政策,在漫長的農業社會演進過程中,與儒家「重義輕利」的思想相結合,具有了普遍的道德意義,「為仁不富,為富不仁」,「工商眾則國貧」等思想主張影響深遠。而現代社會是以工業文明為特徵的商品經濟,促使傳統的維系人際關系的價值系統失去了效用。在以商品經濟和市場發展為特徵的工業化社會中,求利與競爭是促進社會,特別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因此「重農抑商」的傳統價值觀勢必成為發展商品經濟和現代化的障礙,必須從中國人的思想深處放棄。全、社會的法律政策與法律保障安全。
市場誠信與安全問題是網上零售發展的關鍵。由「機會主義」行為所帶來的違約現象在電子商務市場很難克服。這一方面是因為網上交易者身份的虛擬性,另一方面因為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因此,如何保證電子合同的設計、實施、監督等環節的有效性,保證合同的徹底履行,已經成為網上零售市場的新課題。對此問題的解決,一方面要藉助於客戶身份認證、信譽度的披露、違約的懲罰等系統的設計與完善,另一方面要藉助於諸如電子商務合同法等電子商務法律條款的建立與健全。
解決上述網上誠信、安全環境建設需要政府的投人與關注,僅靠企業的自律行為遠遠不夠。政府應更多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待新產業的發展,普及新的消費理念,培育新消費模式,加大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的監管力度,扶持合法的支付系統,最終營造一個良好的網上交易環境。

⑻ 如何認識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表現、特點、及作用)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

影響:

(1)文化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3)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來源:"文化"出於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表現: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群族的歷史、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藝術、倫理道德,法律制度、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

特點: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作用:

1、整合

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對於協調群體成員的行動所發揮的作用,就像螞蟻過江。社會群體中不同的成員都是獨特的行動者,他們基於自己的需要、根據對情景的判斷和理解採取行動。文化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中介,如果他們能夠共享文化,那麼他們就能夠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

2、導向

文化的導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並傾向於選擇有效的行動,這就是文化對行為的導向作用。

3、維持秩序

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並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就意味著某種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被認可和被遵從,這也意味著某種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這種文化在起作用,那麼由這種文化所確立的社會秩序就會被維持下去,這就是文化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4、傳續

從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傳,即下一代也認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麼,文化就有了傳續功能。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⑼ 文化與社會的關系是什麼

文化與社會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

文化來源於社會,反映的是社會現象是社會的一部分。而社會則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社會的部分,社會則是人類的全部,二者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文化跟社會有密切的關系,凡是社會風氣好,道德正義為上,助人為樂成風。

模範勞模突出事業蒸蒸日上,那就是對文化的重視,宣傳議論到位,反之則社會風氣敗壞,私心大於公心,對事業麻木不仁,得過且過,一切向錢看,那社會就失去了好的文化,讓一些糟粕文化戰上風,社會定會喪失公平公正,人民就會起來反對,直至風氣轉好。



文化存在於自然中

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於自然中,同時也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台。

文化是指人們在這種存在過程中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於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為,文化特別包括作為個體的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的時的一種自我的對話、觀察的方式。

⑽ 中國傳統文化是怎樣影響農村社會發展的c

摘要 淺析中國文化對中國農村影響村鎮建築文化倫理思想等級制度風水觀念,迄今為止,建築文化尚是一個新概念,陳凱峰在其《建築文化學》一書中認為建築文化內涵便為有關建築的所有意識形態方面的要素,是建築思想、建築觀念、建築意識、建築情感、建築意念、建築思潮這一類心理層方面的要素群。

閱讀全文

與文化如何影響社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