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過服飾之美來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怎麼說
通過服飾之美來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表述如下:
1、龍鳳紋樣在服裝中能經久不衰的運用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同時,也蓄藏著濃厚的中國味,深受人們和外國友人的喜愛,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幸福未來的憧憬,對吉祥的渴望和世代相傳的祝福,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雲龍鳳虎等等都寓意著美好的事物,這是千百年來根深蒂固於人們思想中的印記和傳統理念。
2、服飾中的色差不僅是封建等級的坐標指向,也是社會審美趣味的反映。例如唐代文明開化、繁榮多元,其服飾色彩也是豐富多彩,形式多變新穎,有明顯的外來此鄭文化和民族多元化的特性。而核譽宋代崇尚文森氏頌治,其服飾色彩與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創新,色調趨於單一,有向質朴、潔凈、自然方向傾斜的趨勢。
B. 如何通過服裝表現中國古典文化
借用一下古裝電影吧。對你應該有幫助
C. 中國風衣服的特點和元素
元素一:織錦刺綉:中國江南特色的織錦刺綉被直接運用於各大品牌的服裝面料上。最常見的是栩栩如生的刺綉花朵,或鏤空或採用凹凸不平的刺綉方式,在面料的表面上展開花朵最妖嬈的姿態,讓面料充滿了立體感。
元素二:潑墨手法:碰做哪運用中國山水國畫的潑墨手法在服裝上也展現了獨特的魅力。
元素三:旗袍結構: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極品,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個人魅力。旗袍式披肩立領 、側衩、盤紐等經典元素也是極為常見。
元素四:民族圖案:近年來時尚界大吹民族風,一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將民族風元素提升到了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中國畫風的印花與刺綉,華麗的綢緞面料,中國特色圖案,旗袍式結構等……無一不透露出中國情調。悠遠的東方文化已不再只代表傳統和國粹,她快速成為一種流行於國際的時尚。
中國風的服裝有一種沉靜氣質和濃厚底蘊,在奢華當道、熱鬧繽紛的伸展台上,它永遠是一道讓人流連的美麗風景。
其實中國風彩龍飛舞時尚服飾的意義在於弘揚中國的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和永不言敗的民族精神,要笑碼表現出中國民族的個性,首先要表現出中國民族意識,因為民族服飾是民族意識的體現。
譬如,中國是紅色的發源地,紅色是顏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紅色源自於中國的喜慶吉祥,是一種裝飾的,喜氣的,祈福的胡余民俗人文觀。
再如中國民族服飾圖案在表現上有別於西方服飾觀念,其最大特色就是具有祈福納協的內涵,透過這些婦女的衣裙演變而來的中國旗袍之所以能在世界裝苑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關鍵在於其始終保持鮮明的民族個性和獨特的民族同格。
但是對待民族或傳統素材不可原樣照搬或拼湊,要學會融會貫通,結合現代設計手法和時尚特色加以提煉加工,使其更具時尚感,成衣感和生活化。
D. 中國文化漢服文化的介紹
漢服文化源遠流長漢服,即"漢民族傳統服飾",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就逐步發展形成的具有漢民族文化內涵和特徵的傳統服飾。因為漢民族至秦統一,至漢朝國力強盛,從而有了"漢人"的稱呼,"漢服"也因此得名。在少數時候,"漢服"特指漢朝服飾。
東漢蔡邕《獨膽》:"通天冠,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禮無文。"意思是"通天冠"這種服飾是天子的常服,漢朝繼承了秦朝的服制。在出土文物中,最早的"漢服"記載也可追溯至漢代。《馬王堆三號墓遣冊》"簡四四"記載:"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
有四個美人,其中兩人穿楚服,兩人穿漢服。
《漢書》:"(龜茲公主)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檄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鍾鼓,如漢家儀。"
《遼史·儀衛志》: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後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之遺制也。"
據記載,漢朝時,龜茲公主多次來漢朝賀,喜歡漢朝的衣服制度,回到國家之後,推行漢家禮儀。宋朝時,遼國同時採用兩種服制——皇帝和漢族官員穿漢服,太後和契丹官員穿自己的民族服裝。可見,"漢服"已經成為了漢民族服飾的代稱。
E. 論中國傳統服飾文化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具有明快的風格與和諧統一的心理追求,其獨特的五色體系和風格表現形式成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基調。中國傳統服飾具有適中、和諧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現代中國服裝設計要繼承中國傳統服飾「諧調」、「統一」的審美原則,把傳統服飾文化中的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融入現代服裝設計,結合時尚理念和設計原則,在創新中實現傳統與時尚的完美融通。設計師只有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來把握時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國服飾文化的發展空間。
人類作為智能化生命,一個重要特徵就在於其永無止境的進取性,以自身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來愉悅人世生活,促進每個人的充分自由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這是一個承傳延續的生命演繹歷程。作為人類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當代服飾文化理應遵循這種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精神。服飾的文化意義在於適應自然環境以滿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體活動、美化身姿體態以娛悅身心健康、顯示社會身份以表徵社會角色等。作為人體的延伸,服飾還能夠表現出穿著者的長處和特點,極富魅力地表現個性、慾望和心理特徵。為此,服飾設計不僅要切合現時美觀大方的流行趨勢,使其富有突出的個性表現力,體認穿著者的心理特徵和觀賞者的趨同心態,而且應將傳統服飾文化融入其中,凸顯其生命蘊涵和審美意蘊,將傳統與時尚有機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營造出有底蘊的時尚服飾文化。
一、中國傳統服飾的信豎文化內涵
服飾是人類生活要素和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並代表著一定時期的文化。服裝的款式設計、面料選用、顏色組合等,均記錄著特定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狀況,反映著人們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審美觀念。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不是一種孤立存在的文化現象,它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也是附著於物質載體之上的主體美的物化形態,既主張象徵表意性又倡導審美愉悅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創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達,使內涵意義與表現形式完美統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統一之美來展示民族美學的生命藝術品位。f」以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顏色為例,其文化內涵亦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而演變,並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民族性和時代性審美特徵。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生活色彩濃郁,它以等級標識為主要體征,並被賦予特定的倫理意義,如商代將取於自然的青藍、赤紅、黃、白、黑五種顏色視作尊貴色彩,規定只有奴隸主和貴族階層的著裝才能使用這些顏色,且「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髓,黑與青謂之獻,五彩備謂之綉」。此外,將五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方式相結合,與五行等相對應,構成了所謂「五方正色」的圖式,並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終始說」,將之與生命道德聯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紅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後,到了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服飾色彩作為政治倫理的外在形態直接被用來「別上下、明貴賤」,成為統治階級等級差別的標志性象徵,而黃色和龍紋則成為皇帝的專用色和王權的象徵。在封建等級制度的高壓和儒家禮教思想的雙重作用下,色彩的應搏坦清用已脫離自然的物質屬性及其本來意義而被賦予了濃厚的政治倫理色彩。可見,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它出干對自然和生命的無限崇拜以及對等級標識的刻意表述而呈現出明快的色彩風格與和諧統一的心理追求,整體效果既賞心悅目又簡單大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五色體系和風格表現方式,成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基調。
人類創造的世基前界是一個文化的王國,文化伴隨著人類生命的進程而發展,並在社會的進步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服飾文化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一方面,服飾是文化重要的構成要素,文化的發展刺激著人們對服飾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們對服飾的需求又豐富了文化的內涵,把文化對自然的改造與人的自身培養及生命審美聯系在了一起,最終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著名人類學家佛朗慈·波阿斯在《原始藝術》中指出:「追求藝術表現和優雅的外觀,是人類的共性。可以說,在古代社會中,許多人已經感覺到美化生活的必要,他們的意識,要比文明了的後代敏銳得多,強烈得多。在人類歷史的演變進程中,服裝對於人類已不僅僅限於遮體禦寒,還能滿足人們在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生命體認,如中國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獵手用獵物的牙齒、蹄爪、羽毛或尾巴裝飾在自己衣物上,以顯示其英勇無敵或地位崇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衣服的質料、顏色、式樣及附屬裝飾越來越與整個社會心態和個性心理相呼應,服飾本身作為一種信息符號,能夠傳達時代風尚、文化特色以及個人的文化教養、知識水平、風度氣質與社會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視為人的「第二皮膚」,它能夠反映出一個人尤其是女性的個性和心理狀態。美國服裝學家布蘭奇·佩尼在(世界服裝史》中寫道:「將一種鮮花戴在頭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雙唇染上紅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審美觀點……女性服裝的質料、色彩、縫制以及與服裝相匹配的佩飾能夠加強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場合的自信心、風度、競爭力量。
F. 中國傳統服飾有哪些特色
中國人的傳統服飾分為中式服裝和西式服裝兩大類。中式服裝、西式服裝經數千年的歷史積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貌和體系,在式樣、外形、結構、局部特徵、裝飾、色彩、圖案、審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式樣
中國傳統服飾的主體形式是前開型的大襟和對襟式樣。前開衣最早起源於中國,形成於黃帝時代。中國傳統服飾有兩芹困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兩種形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交叉使用,相容並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樣的較多,男子多穿上下連屬的袍衫。
西洋服裝在樣式上有一個演變過程,古希臘的服裝是披裹式,古羅馬到中世紀,服裝的式樣以披裹式的非成型類衣和前開式的半成型類衣為主。公元四世紀,日爾曼民族南下,日爾曼民族的四肢分離的體形型服裝逐漸滲入到歐洲服裝的基本樣式中,從13世紀開始至今,體形型服裝逐漸占據了主體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褲,女子為上下連屬的裙裝。
二、外形特徵
中國傳統服飾的外形強調縱向感覺,自衣領部位開始自然下垂,不誇張肩部,常用下垂的線條、過手的長袖、筒形的袍裙、縱向的裝飾等手法,使著裝人體顯得修長,特別是使四肢有拔長感。亞洲許多國家的服裝都有類似特點。
清代服裝相對來說是比較肥大的,袖口、下擺都有向外擴張之勢。然而,清代婦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幾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腳面的旗袍,使旗人比歷代婦女都顯得修長。
服裝外形的修長感是對東方人較為矮小的身材之彌補,在感官上產生視錯覺,在比例上達到完美、和諧。自然修長的服式使男性顯得清秀,使女性顯得窈窕。同時,平順的服裝外形與中國人臉部較柔和的輪廓線條相稱。
西洋古典服裝的外形強調橫向感覺,常採用橫向擴張的肩部輪廓、各種硬領、輪狀領、膨脹的袖型、龐大的裙撐、重疊的花邊和花朵以及漿過的紗料和各部位的襯墊,使服裝線條產生誇張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裝的外形特點與西方人熱情奔放的氣質、起伏明顯的臉部輪廓以及比東方人高大挺拔的體型相適應。
三、結構特徵
從結構特徵看,中式服裝採用中國傳統的平面直線裁剪方法,無論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縫和側擺相連的一條結構線,無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鋪於地,結構簡單舒展。
西方服裝採用立體裁剪方法,立體裁剪方法視人體為多面體至少是四面野余體,細心對待人體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各個方面的凸凹起伏關系,利用打褶和省道處理等服裝工藝手段,最終取得與三維人體相吻合的具有立體效果的服裝。
有人說中式服裝像平面的繪畫,西洋服裝像立體的雕塑,這種感覺大體是對的嫌脊念。中式服裝表現兩維效果,忽視側面結構設計。西式服裝強調三維效果,適合人體結構特點並適應人體運動規律,既合體又實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普遍青睞。
四、局部結構特點
從服裝的局部特點看,中式服裝的斜交領、對開V領、直立領、衣服下擺兩側開衩、清代箭袍式的前後左右開四衩,以及衣服的對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有東方特色的局部細節,常被設計師用作表現中國服裝趣味的處理手法,其中中式立領和衣服下擺兩側開衩更為典型。
西洋服裝的袒領和輪狀褶領(像扇面一樣環繞脖頸)運用較為廣泛,輪狀褶領連續的褶襇是用布料上漿後熨燙成形,有時需用細金屬絲做支撐。服裝造型喜用填充物襯墊或支撐,如墊肩、墊胸、墊袖、墊臀、裙撐等。由於西式服裝不是連袖而是裝袖,所以肩飾造型多樣。袖子款式變化很多,如半腿袖、主教袖等。
五、裝飾
從裝飾特點看,由於中式服裝是平面直線裁剪,表現二維效果,所以裝飾也以二維效果為主,強調平面裝飾。裝飾手段是中國傳統的鑲、嵌、滾、盤、綉幾大工藝。這些工藝的巧妙運用,使中式服裝雖造型簡練,但紋樣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刺綉用於服裝歷史久遠,發展到後來,甚至「衣必錦綉」。運用平面刺綉方法裝飾服裝表面空間,是中式服裝設計的慣用手法,沿用至今。尤其是精妙絕倫的刺綉工藝與絲綢面料配合,使服裝充滿東方風韻,令人贊嘆不已。
除刺綉外,鑲、滾工藝在中式服裝上運用也很多。例如清末,市井流行在衣緣處鑲、滾裝飾,女子衣緣越來越闊,從三鑲三滾,五鑲五滾,發展到「十八鑲滾」。
西洋服裝是立體構成設計,表現三維效果,所以裝飾與整體結構造型相對應,強調立體感和空間感,裝飾手段是藉助各種立體物如穗飾花結、荷葉邊、金銀絲帶、褶襇、切口等點綴服裝表面。最初,花朵、花邊等只是少量裝飾服裝表面,豐富表面效果。到了羅可可時期,某些禮服竟是用立體花堆砌而成。
西洋服裝採用立體裝飾有其精采之處:一是立體裝飾與立體結構造型相呼應,天然諧調;二是裝飾效果符合審美心理,因為凡是平鋪直敘、一覽無余的表面,容易引起人的單調感覺,而層次豐富、虛實搭配、重疊穿插的表面空間有耐人尋味的效果,易於激起觀賞美感。
六、面料、色彩和圖案
從服裝面料看,中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品是葛布、薴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莖皮纖維加工製成的。薴麻是我國特有的植物,歐洲人稱之為「中國草」,大麻被稱之為「漢麻」。中國享譽世界的服裝面料是絲綢。養蠶、繅絲、織綢是我國先民對世界紡織服裝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中國人穿棉布較晚,棉花是從印度引進的,到元明之時,棉布才成為人們普遍穿著的衣料。
從服裝色彩看,在上古時代,黑色被中國的先人認為是支配萬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時天子的冕服為黑色。後來,隨著封建集權專制的發展,人們把對天神(黑色)的崇拜轉向對大地(黃色)的崇拜,所以形成了「黃為貴」的傳統觀念。黃色成為帝王的專用色,隱喻著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
傳統服飾色彩受陰陽五行影響,有青、紅、黑、白、黃五色之說。青、紅、黑、白、黃色被視為正色,其餘顏色則為間色,正色在大多數朝代為上等社會專用,表示高貴。在民間,正色是人們衣著配色所喜愛和追求的顏色。
從配色方法看,高艷度、強對比是中國傳統的配色方法。強烈的對比色在金、銀、黑、白等中性色的緩沖配合下,使服裝洋溢著富麗堂皇、渾朴大方的氣氛。
中國民間對藍色有傳統喜愛,如藍印花布、靛藍蠟染布等。藍色與黃種人的膚色相配,容易諧調,可產生柔和的色對比效果。
中式傳統服飾的圖案紋樣豐富多采,有飛禽走獸、四季花卉、山巒亭閣、幾何紋樣等,抽象、具象、誇張、寫實等風格俱全,圖案紋樣不僅精美,而且具有豐富的內涵。
中式服裝喜好運用圖案表示吉祥的祝願。從古至今,從高貴的綢緞到民間的印花布,吉祥紋樣運用極為廣泛。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九龍戲珠、蜥龍鬧靈芝等紋圖,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而且抒發著「龍的傳人」的情感。像鶴鹿同春、喜鵲登梅、鳳穿牡丹、團鶴仙壽、福祿壽喜、連年有餘、吉祥八寶等圖案,反映了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希望。另外,官服的圖案重視標識作用,明清文官為飛禽圖案,武官為走獸圖案。皇帝的龍袍象徵真龍天子,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圖案各有寓意:「日、月、星」取其照臨;「山」取其穩重;「華蟲」取其文麗;「火」取其光明;「藻」取其潔凈;「粉米」取其滋養;「宗彝」取其忠孝;「黼」取其決斷;「黻」取其明辨。
西洋服裝的面料、色彩、圖案的運用同東方傳統存在差距。
古希臘、古羅馬的服裝面料主要是半毛織物和亞麻布。古希臘人喜愛白色,古羅馬服飾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紫色象徵高貴,白色象徵純潔、正直。一般庶民衣服是羊毛、亞麻天然的原色,很樸素。
中世紀西方已有了許多名貴的面料,除東方絲綢、錦緞之外,還有天鵝絨、高級毛料、北歐的珍貴裘皮等。當時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裝飾得輝煌燦爛,引導人們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飾上充滿宗教氣氛的色彩被人們嚮往。
歐洲文藝復興以來,隨著服飾奢華程度的升級,明亮的色彩受到人們歡迎,織錦緞和天鵝絨中還織進了閃閃發光的金銀絲線。法國人特別喜歡丁香色和薔薇色,也很迷戀含蓄的天藍和聖潔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紅和銀灰色調。在英國,黑色被認為是神秘、高貴的色彩,特別是黑緞子和黑天鵝絨常是貴婦的首選。迷人的黑色襯著白種女性白皙的膚色,非常炫目。
西歐傳統服飾上的圖案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斷變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紋樣,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流行華麗的花卉圖案,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受羅可可裝飾風格的影響,流行表現S形或渦旋形的藤草和輕淡柔和的庭園花草紋樣。近代,有影響的流行圖案花樣有野獸派的杜飛花樣,以星系、宇宙為主題的迪斯科花樣,利用幾何錯視原理設計的歐普圖案,用計算機設計的電子圖案等。
七、審美文化
東西方服裝審美文化存在很多不同點。
西方文化起源於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較開放,易於融合外域服裝文化。
中國文化起源於大陸文明,文化本能比較封閉,在服裝上具有固執的「原體」意識,傳統服飾形制幾千年來地位穩定,吸收異域服裝相對困難。
西方文化善於表現矛盾、沖突,在服裝構成上強調刺激、極端的形式,以突出個性為榮。
中國文化是和諧文化,強調均衡、對稱、統一的服裝造型方法,以規矩、平穩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種明喻文化,重視造型、線條、圖案、色彩本身的客觀化美感,以視覺舒適為第一。
中國文化是一種隱喻文化,藝術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裝構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西方文化崇尚人體美,重視展示人體的性差異,不忌諱表現性感。古典模式是表現女性的第二性徵,如露頸、露肩、露背、半胸,以緊縮腰圍和墊臀來表現女性胴體曲線。現代模式是以簡約的形式表現人體的自然身形,以短露和緊身為現代時髦。
中國文化漠視「性」的存在,服裝不表現人體曲線,不具備感官刺激要素,寬衣博帶,遮掩人體,表現的是一種莊重、含蓄之美。
中式傳統服飾的美學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心態和文化征貌。中國人受儒道互補的美學思想影響,重視情理結合,以理節情,追求閑適、平淡、中庸,追求超出形體的精神意蘊。中式女裝嚴密包裹人體,使人難窺其詳,增加了神秘感。中式男裝嚴整修長,洋溢著中和之美。皇帝的禮服,寬博繁復,輝煌壯觀。皇帝的禮服不僅是權力的象徵,也是中國人審美觀的表現。
G. 中華服飾這么多,為什麼旗袍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這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也許我們看不懂藏文,也許我們弄不明白苗族的巫術或者學習到新疆舞的精髓,到了覺得能一眼看出各個民族文化在服飾上的體現。因為它是最簡單也是最吸引人的,站在眾多服飾文化中,唯獨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符號,這不僅是因為它沿用至今的緣故。
三、旗袍能突出東方的女性美東方女性並不是以精緻的面孔或者是魔鬼的身材出名的,都怪你,是更多的水種,清水芙蓉般的女性曲線美。這種美不像是給你一種眼前一亮的牡丹那樣的明艷,而是越久越見其香的一株桂花,或者一抹茶香,而旗袍則符合東方女性的曲線美。她對於前身和後腰以及下擺的設計,正好符合東方女性三點的美。最後,其他不像其他民族服飾那樣繁重,穿起來也比較的方便,所以正是以為這種簡單,才能在歷史潮流中一直存在吧。
H. 中國元素如何融入服飾
中國元素融入現代時尚和服裝設計中
新思潮的青年多喜效仿,之後擴大到工人、仆從范圍。又由於西方服裝衣料大量進入國內市場,直接影響了當時的服裝變革。婦女服裝也接受了西式便利簡潔的觀念
新文化運動後婦女服裝出現急劇的變革,並迅速達到高潮,在西方服裝的引入和媒體的推介下,把本來就處在變革巔峰的女裝更推進一步。30年代的女子進入學校,在思想是一大革命,影響到服裝上的直接成果是出現了獨具風格的學生裝。女學生裝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中式的衫裙,另一個是西式的服裝。西式服裝常以西式上裝配短裙或長褲,多見於國外留學生和外國辦的教會學校的學生之中,和現在普通服裝相去不遠。20世紀20年代後,婦女服裝的傳統形制逐漸消退,西式的繁縟花樣漸次取代主流服飾。西式時裝式樣繁多,春秋各異,中西合璧式也頗受青睞。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國門被迫打開。在西式男女服春蠢握裝被民眾廣泛接受的同時,傳統民族服飾也在變革中沖出一條新路,借鑒西服的元素,融合民族和時代的特徵。
越來越多的西方設計師也從中國服飾元素中尋找靈感。所謂"中國元素"是指具有中國典型民族特色的設計元素,這些元素包括:中國的絲綢、錦緞、麻、藍扒慶印花棉布等面料;旗袍、中山裝、兜肚、立領、斜襟、對襟、開衩等款式;團花、牡丹花、纏枝花、龍鳳和漢字等裝飾紋樣;大紅、大綠、明黃、藍等色彩艷麗的民族色彩;鑲、嵌、滾、盤、綉等中式工藝。綜觀優秀的服裝設計作品,都注重傳統文化與時尚的巧妙結合。作為藝術文化的精華,中國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扮演著十分獨特的角色,是表達個性美的重要手段。這也從一方面推進了中國傳統服飾元素的繼承與創新,將中國傳統服飾推入了世界服裝界。
在諸多的中國元素中,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的當屬傳統面料、傳統色彩、傳統圖案、傳統工藝的運用:
首先面料是構成服裝的物質基礎,它直接決定著服裝設計的風格和款式。隨著紡織技術的迅速發展,千姿百態的新型面料給現代服裝設計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但傳統面料的獨特風格仍然保持著無法替代的魅力,絲綢、綾緞、錦緞、麻和藍印花布等均有著濃郁的中國特色,在現代服裝設計的舞台上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絲綢以其柔軟、細膩、飄逸、華麗著稱,用絲綢製作的女裝更能體現女性的嬌媚、溫婉。近年來,由於很多國際服裝設計大師用絲綢面料設計的服裝在世界服裝舞台上獨領***,使絲綢的魅力大放異彩。此外,運用織錦緞、綾緞圖案層次性強、色彩濃厚、沖擊力強的特點,也製作出了裝飾效果強烈的現代服飾,
其次在那時國際時尚舞台上,提到紅色就會讓人聯想到中國,尤其是紅和綠在中國傳統服飾中運用得最為廣泛。黃色作為曾今皇室的專用色彩,在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中,給人以富麗堂皇、威嚴、神聖之感。應該說,黃色以其特有的明亮和艷麗,被廣泛運用於各類服裝設計中,給人以華貴高雅的氣質和感覺。
再者中國傳統圖案常常成為現代服裝設計的精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服飾圖案有團花、牡丹花、纏枝花、龍鳳和漢字等。龍鳳圖形在中國封建社會是曾皇家的專用圖案,帶有強烈的圖騰痕跡,但在民間卻被巧妙地運用在服裝的裝飾上。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這些傳統圖案經過改良被廣泛運用於各類表現中國特色的服裝設計中,設計師通過刺綉、印染、手繪、貼綉、編織等不同的工藝手法,把這些圖案裝飾在各種服飾及配件的裝檔察飾處理上。通過各種典型的圖案造型,將其點綴在服裝的不同部位,使服裝既蘊涵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又具有強烈的現代美感。
再者中國傳統工藝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精彩點綴,傳統中式服裝是平面直線裁剪,強調平面裝飾,裝飾手段包括傳統的鑲、嵌、滾、盤、綉幾大工藝。運用平面刺綉方法裝飾服裝表面空間,是中式服裝設計的慣用手法。尤其是精妙絕倫的刺綉工藝與絲綢面料配合,使服裝充滿東方神韻。近幾年,隨著唐裝的再次風行,鑲、嵌、滾、盤、綉幾大工藝被廣泛應用於現代服裝設計中,成為時裝的時髦點綴。
最後中國傳統的款式造型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靈活運用:中國傳統服裝盡管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變化,但終歸屬於二維平面裁剪。服裝講究"天衣無縫",應盡量減少接縫,宜做無省縫處理。這樣,其精神氣質,會具有飄逸、動態之美。它不強調人體的形態特徵,而是用式樣、色彩和裝飾來區別男女裝。服裝所表現出一種自然的、和緩的、纏綿的、延續的狀態,會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合。在西方,設計師們積極從世界各民族傳統服飾中汲取養分,並使之轉化成永恆的時尚藝術。而正是中國風格的高級時裝,讓一種沉靜的氣質傾然而出,成為這個繽紛世界裡讓人駐足欣賞的美麗風景,並以其厚重的歷史感與新鮮的時尚感,席捲了變化萬千的時尚舞台。這一切,得益於國際頂尖品牌的設計手法非常多樣化,運用極其靈活,絲毫沒有生搬硬套的痕跡。
將中國傳統服飾元素融入當今世界服裝世界概括其設計手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現代時裝外形輪廓與中國服飾元素的混合;二是中國化元素非中國化運用,也就是"中國化外形"而"非中國化設計"。
首先現代時裝輪廓與中國服飾元素的混合
國外設計師在吸取中國元素時,往往是在現代時裝外形輪廓基礎上大做局部文章,以尋求創新和突破之處,以實現現代設計與傳統民族元素的完美結合。最常用的設計手法是採用中國工藝材料和圖案色彩,或裝飾或打破基本固定的款式造型。在工藝材料運用方面,中國特色的織錦與刺綉運用最為廣泛。常見的是栩栩如生的刺綉花朵,其採用鏤空或立體感較強的中國刺綉方式,展示花朵最妖嬈的姿態,使面料充滿了立體感。在圖案色彩方面,西方設計師不僅僅只停留在過去對龍和花卉團紋樣的簡單復制上,而是進一步挖掘了更具有中國人文氣息的繪畫,如中國的水墨畫。
其次"中國化外形"而非"中國化設計"
當談及中國元素的款式外形,會自然想到中國的旗袍、馬褂、坎肩等,中國設計師可能更多的會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去添加盤扣、裝飾圖案和刺綉等,而國外設計師則只是把這些款式造型作為服裝的一個構成元素,將現代的生活理念融入設計中,對傳統的款式造型進行重新演繹。他們往往憑借文化背景之間的差異,經過另一種思維模式的思考,使他們或有意或無意地打破了中國傳統服飾的固定模式。另外,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始終把現代的生活理念貫穿其中,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現代生活理念中,其主要表現為運用後現代的解構法,將中華民族的典型樣式、線條、色彩等當作一種符號、語匯,通過非傳統的手法,組合傳統部件,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從而構成一種古今融合的中西合璧的手工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新型美。
當國際時裝大師爭相通過最新力作表達著自己對東方風格理解的時候,身處中國的我們當然也不能對此無動於衷。比起其他國家的人們,我們身邊有更多原汁原味的傳統東方風格服裝可供選擇。旗袍、唐裝、家居服一樣不少的都在進行著他們的服裝改革革命。
1、旗袍嫵媚中見獨特
一說起傳統的中式服裝,相信不少人眼前會浮現舊上海的女士們身穿旗袍款款走來的儷影。一身合體的旗袍總是能夠完美地表達中國女士身上的東方韻味,一如張愛玲筆下所描述的穿著旗袍的女子,"總是如梔子花般的妖嬈嫵媚"。一開始的旗袍並不是如今我們所熟悉的"窄袖、高領、貼身"的款式。源於清代女子裝束的旗袍是"直筒、長袖、硬領"的樣式。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能夠凸現女性身體曲線的旗袍款式得到了現代人的認可。今天,旗袍溶入了更多時尚的元素,在面料上選擇透氣性強的真絲代替原來的絲綢,款式上也多樣化:下擺不開衩,換成時尚的迷你喇叭裙,直領改成小盆領,右開大襟變成小中襟,加上三個盤扣,嫵媚又不失端莊,旗袍還可分開穿,套裝式樣的旗袍分成上下兩件,穿著高雅前衛,印花和顏色也種類繁多。??
2、中式睡衣柔軟中見*
以絲綢和刺綉工藝為主要特色的中式家居服如今也成為了中式服裝的一大門類,飄逸的絲綢以及厚實的織錦製成的睡衣、睡裙、睡袍,質地上乘,穿著起來舒適大方還能起到保暖的效果。
據說那些綉有花朵以及傳統龍鳳圖案的睡衣或睡袍上面的漂亮的圖案全由工藝高超的刺綉高手花費幾天的時間以手工製作而成,手感平整,圖案栩栩如生。這樣的絲綢質的家居服只有用手清洗,才能保持中式家居服的最佳狀態。
3、改良中裝古典中見時尚
傳統的中式旗袍和唐裝都對身材的要求很高,身材比例會嚴重影響整體的穿著效果。因此,目前許多中式服裝都或多或少地作出了改良。一些改良型的中裝在保留原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基礎上,融入了歐式的剪裁和設計,讓人們穿著起來更加舒適方便。
年紀較大的人對於原汁原味的中式服裝有著特殊的偏好,然而許多年輕人卻不能完全接受旗袍和唐裝那樣中規中矩的款式。於是,那些結合了西式剪裁和東方特色點綴的服裝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對傳統中裝做了現代演繹。比如過去中式服裝不太重視肩部的設計,現在卻加上了墊肩以增加服裝的立體感。一些改良型旗袍的下裙開襟也大大降低了高度,只露出小腿的款式非常方便穿著。尤其針對梨型身材的女性,下身也盡量揚長避短,不再強調修身設計,而是採用了西式裙子寬松的下擺款式,既古典又能掩蓋缺陷。最特別的是在一些看似現代感十足的服裝上加上了像滾邊、刺綉、盤紐等傳統的中式工藝,讓服裝立刻擁有了古樸的中國風韻。
4、唐裝傳統中見風韻
印花面料、小立領、中間扣的樣式是唐裝的典型模式,這種唐裝模式既秉承了中國傳統服裝富有文化韻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時也吸取了一些西式服裝立體剪裁的特色。在色彩上,以斑斕的暗紅、酒紅、寶石藍、咖啡色為主,也有一些像明黃、翠綠等特別的色彩。面料的圖案也以中國特色十足的旋轉式團花為主,或是福祿壽等文字圖案。
3000字左右了。
I. 中國傳統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體現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民族,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獨特的中國文化,由於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佔有主要地位,因而,中國的服飾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禮儀,講求中庸之道,所以,中國的傳統服飾始終以繁冗,寬博的主要特徵出現。這一點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服裝的深厚文化底蘊,當東方文化與西文文化交匯時,中國傳統的服裝與西文服裝體系相互交融,使得服裝界更加註目於東方古老的文化精粹,使得服裝舞台上的東方情結閃爍不滅。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充分將傳統中裝中的式樣、局部、面料特點、圖案和各種小的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偉大民族精髓在時裝舞台上颳起了長久的中國風。
你是否注意到這股濃濃的中國風情——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越來越備受注目。東風西漸,悠遠的東方文化已不再只代表傳統和國粹,她正快速成為一種流行於國際的時尚,即使是年年都以迅雷之勢推陳出新的時裝界也常常駐足於東方情結,從中汲取靈感和創意。
一 中國傳統服裝的深厚底蘊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的美譽,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歷朝各代的服飾均有不同的典制規定和風俗習慣。由於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佔有主導地位,因而中國的服飾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禮儀,講求中庸之道,在這種獨特的人文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的著裝特別講求和諧、融洽,傳統服飾表達出規整、含蓄、端莊的民族性格。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獨特的中國文化,服飾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是一個有節奏的生命,傳達出時代的脈搏;更像是一面鐿子,准確、清晰而客觀地反映著歷史。
古代的中國是一種自給自足、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社會,散漫的小農生產方式使人們的生活節奏缺乏工業社會那種統一性和緊張感,處於一種閑在而近乎平庸懶散的狀態,在緩慢中前進。於是,人們內心漸漸形成了一種「舒緩」的心態,進而以龐大、寬博、繁冗為適應,也即為美了。中國古代傳統服裝的特點:平穩而單純,其線條平直,手臂平伸後與身體的直線形成垂直的交叉,這種基礎的造型形式顯得尤為實在和穩定。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服裝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可以用程式化的寬體式樣,平面化的裁剪結構,裝飾性的服用材料,精緻的服裝配件和含蓄美的社會理念來進行最簡化的形容。
二 中國傳統服裝體系與西方服裝體系的融合
傳統的中國服裝相對於西方服裝體系以人體為根本,立體結構為基礎,注重個性裝飾和新奇多變的社會流行而言,在20世紀後期,西方衣著模式成為全球服裝標準的前提下,很多因素明顯無法在短期內與現代流行相兼容,這就需要對中國服裝傳統進行再理解,利用設計藝術進行再整合,通過流行服裝載體進行再演繹,製造服裝商品進行再推廣。
近幾年,中國的時裝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一批較有影響力的設計師,這大大地帶動了中國時裝業整體水平的提高,當然,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刺激時裝業發展的根本因素,人們有了更多的錢去消費最新的時裝,也有了更好的心情去嘗試不同的風格,盡管國外的時裝品牌充斥中國的服裝市場,但「中國情結」仍是許多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心結。於是「唐裝」、「旗裝」悄然興起,並逐漸擁有自己的顧客群體,風韻獨到的「中國化時裝」開始形成自己的市場。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服裝的流行周期也越來越短,同時世紀末的臨近,使人們引發了悠古的情思,服裝界也隨之掀起了復古的風潮,加之東方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更多的人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得中國古老的服裝再一次成為世界時裝舞台注目的焦點。但是由於時裝帶有鮮明的時代個性,因此,復古的流行也決不會是簡單的重復過去,而是以現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裝和詮釋,所以現代的中裝設計不僅要體現傳統的文化韻律,更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
三 中國傳統服裝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裝設計的突出點是具有一眼就能看出的中國味道,或許是中國五千年的服裝文明太過悠久,歷史的粘稠反而給我們的服裝概念不是點的清晰而是面的模糊,它不像美國西部風格可以用牛仔褲來形容,而是有太多的內涵,以至於有時我們在提到中裝時無法有具體款式的聯想,中國漫長的歷史為現代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除了常見的立領、側衩、盤紐、滾邊、還有紋樣、配色特別是風格理念等很多中式元素可以在現代設計中加以應用,這就需要設計師具有良好的中國服裝文化素養,不斷努力挖掘。
1 現代服裝設計中對於傳統服裝款式式樣的應用。
在中裝設計中對於中國傳統服裝的式樣應用,無非是展現其寬大的風貌和復古的興起。例如較有代表性的(1977~1978秋冬)聖?洛朗的中國風格的作品。其所表現的上衣都是寬松型的,傳統的平面結構手段能夠迎合簡約的風格,但如果將傳統的平面結構完全再現的話是很難在現代設計中全面再現,所以,除了式樣上的設計承襲寬大之風外,更多的是用傳統的領、襟、扣等局部設計加以有效強調。
2 現代服裝設計中對於中國傳統服裝中局部應用。
在中國裝設計中通常較為常見的是將中裝中的立領或門襟、盤扣等因素通過有效的再現,來表達設計者的風格,這幾個點的應用最具有說服力和征服性,讓人一眼就能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服裝的精粹所在,並能通過西方服裝體系中的以人體為根本的合體裁剪,更好地表現女性的優雅、含蓄的特點,在設計過程中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3 傳統絲綢面料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
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絲綢面料要在日常裝中經久不衰,就需與新型化纖材料進行混紡,以改善其服用性能,使得在服裝設計中有更廣的應用領域。面料上的花紋及其各種美好的寓意都是西方服裝所不可比擬的。
4 傳統圖案、裝飾在中國現代服裝中的應用。
傳統的圖案和裝飾是中國服裝文化的出新之處,其相對的獨立性使它們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現代服裝中去,但是,中國傳統紋樣和裝飾對於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往往過於繁雜,所以,在應用時必須加以簡化,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宜男百草,吉慶(磬)有餘(魚)」的吉祥意境,但要放棄滿地花的紛繁格式。綉花、滾邊、挖嵌等傳統工藝是中國裝的有效再現手段,但不能照搬清末花俏復雜的十八鑲滾。
5 中國傳統的華美精巧的配件及搭配方法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的配伍方法是塑造中國風情的捷徑,但要視服裝的使用場合而定,在日常服裝中可能更多的是中國風格的口袋和西式裙相配,甚至只有一個精巧的中國結,旗袍或全套的中式衣褲或許只能在禮服中出現。精緻含蓄的中國傳統服裝理念是中國古代人和現代人衣著審美的最大疊合點,可以在現代中國裝設計中得以充分張揚。在晚清的上海,兩件粗看非常類似的男裝袍,可以用梅、蘭、竹紋樣中的花蕾開放與否區分日晚裝,這種中國式的耐看美好同樣值得現代中國裝借鑒。
以中國傳統服飾作為靈感來源的時裝,表現出不同凡響的生命力,這些時裝的外形雖以現代的設計方法進行包裝,卻充滿了中國文化所特有的青煙淡墨,超塵出世的氣質,在這些中國味十足的時裝中,有的很難說清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的哪個朝代,但是大襟、對襟、盤扣、開衩、滾邊、及中國結飾等則是這些時裝共同擁有的細節處理。香港設計師尹泰尉、張天愛等是一貫以發掘和再造傳統服飾為主要風格的代表,已成為時裝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也許是由於世紀末的到來,以及對新世紀的展望,使人們將目光放得更遠,東西方開始共同呼吸。中式服裝不僅牽動了中國人的與生俱來的面目和心結,也成為許多國外設計大師新作中的主角,風頭正勁的迪奧首席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設計的濃妝艷抹的時尚造型,顯然是舊上海灘月歷皇後的翻版。而簡約大師海爾姆特?朗(HELMUT LANG)則從織錦緞和老頭鞋中看到了流行的曙光。這些流行服飾帶著明顯的中國印記,但又似乎是大鼻子、藍眼睛的設計師們出自心底的真情流露,於是突然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世界的…
中國風情——盡情地演繹美麗的東方神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