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渦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渦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18 02:15:07

Ⅰ 老子廟的老子廟會

老子廟會起源於漢代。據《後漢書·桓帝本紀》記載,延熹八年,漢桓帝派大臣到老子出生地鹿邑州雀朝拜老子並建老子祠,從而形成了以祭祀老子為中心的廟會活動。老子廟會興盛於唐。據《舊唐書》和《新唐書》記載,李唐王朝把老子李耳當做自家祖宗。唐高祖李淵在武德三年以「老子廟」為太廟,「特起宮闕,如帝者居」;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親率百官到鹿邑舉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動;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寶二年欽封「老子祠」為「太清宮」。後來,宋真宗趙恆在大中祥符七年親自到鹿邑朝拜老子。此外,金、元、明、清歷代王朝也都有帝王到鹿早跡羨邑親謁或派大臣拜謁老子。
農歷二月十五是老子生日,後人為紀念老子,在鹿邑縣老君台、太清宮興起廟會進行祭拜,唐朝時達到鼎盛,後因歷史原因,曾一度中斷,但民間自發的小規模祭祀活動從未停止過,並延續至今。鹿邑縣委、縣政府為弘揚老子文化,擴大對外交流,推動招商引資,為遊客尋根拜祖提供便利,決定從2006年起在兩個景區同時恢復老子廟會,會期一個月。老子廟會以「弘揚老子文化,促進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廟會活動精彩紛呈,重點突出「增靈氣,聚人氣,生財氣」,實現「一年比一年規模大、規模高、質量精、效果好」。充分展示老子文化魅力,樹立老子故里形象,提升老子故里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老子早期生活和活動的區域基本是陳、楚文化區。這個地方的原生文化應該屬東夷文化區,這個文化區的特點之一就是非常重視祭祀活動。「陳風好巫,楚人信鬼」,《詩經》中的《宛丘》 就是表現陳地典型祭祀場面的詩歌,鄭玄解釋說:「大姬無子, 好巫覡,祈禱鬼神歌舞之樂,民俗化而為之。」
鹿邑是老子的誕生地,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特色鮮明的民俗活動,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五日,民間傳說是他的誕生日,以太清宮為中心形成拜祀的高潮,慶賀他的出世;每年的正月十 五日,民間傳說是他得道成仙的日子,以老君台(升仙台)為中心形成祭祀的高潮,紀念他的升仙。正月十五至二月十六日期間,鹿邑民眾舉行盛大的廟會,表達對這位聖賢的敬愛,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老君傳說、老子打鐵舞、老君戲、老君聖歌、老君拳、老君刀、老君棒等;順應而生出種類繁多的商貿產品如老君麻花、老君麻片、李耳石磨香油、老君帽、老君媽糊以及各種各樣的老君社、老君會,與各種相關老子祭祀拜祀的禮儀、禁忌、 祖先崇拜等具體生動的民俗生活內容。尤為熱鬧的是進入農歷二月,屆時,晉、冀、豫、魯、蘇、皖周邊20個省市以及海內外數百萬香客遊人紛紛朝老,形成規模盛大的古廟會。
流傳於民間及廟會關於老子的出生和成仙,有許多傳說,當地最廣為人知的是老子的母親理氏是天上的仙女下凡,理氏挎著小籃來到村頭河邊洗衣服時,發現一個黃澄澄的李子,理氏又飢又渴,就把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出乎意料的是,她從此就有了身孕。81年後初春的一天,理氏生下老子,然後隨著一道閃電劃過,九條青龍化著傾盆大雨,為老子沐浴凈身,從此在他出生的地方,就留下了九口神井。沐浴後的男孩白眉白發,天生一副小老頭的模樣,理氏給他取名「老子」。
老子長生不死、成仙得道的傳說是人們欽佩敬仰老子心境的反映,相傳老子在孔子來苦問禮之後,即在縣城東北隅飛升。一氣化三清,飛升三十三層天,居住恨天兜率宮,主宰三界道務, 成為道教始祖、歷代帝王的老師,每次家鄉大劫,老子都降陸拍臨鹿邑消災祛難。
「廟會一開,八方來拜,敬神上香,祈願還家。」這是圍繞老子廟會展開的活動,是傳統廟會的主題。其中帶有巫術性質的祈子活動,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這是由中國農業社會的性質決定的。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人們的生存環境基本上沒有發生改變,子孫後代的繁衍成為千百年來的頭等大事。所以,祈子這種遠古的巫術形式,在老子廟會太清宮後宮「娃娃殿 展現出來,以一根繩拴住祈子的性別,寄託無限美好的願望。
老子廟會祭祀活動中最為人注目的當數老子打鐵舞。打鐵舞起源於五代、北宋年間,是勞動人民安居樂業的產物,體現了老子在人們心目中的神聖地位,所有在鹿邑境內的打鐵人對老子都有一種特殊的敬重之意。相傳該舞是老子在抗擊外寇造爐打鐵時形成的,後來當地群眾就當時打鐵的動作創作了該舞,經過歷代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民間舞蹈,舞蹈的主體動作突出了 「打」,雙手做的是拍打動作。「一打鐵,二打鋼,三打抹鐮四打槍;五生火,六篩炭,七打錘,八打箭;九打一個月牙斧, 十打一個金剛鑽。」 口裡唱的是打鐵歌謠,形象地表現了傳說中老子制爐打鐵為民造福的景象和人們的崇敬之情。此舞粗獷詼諧風趣,滑稽而不庸俗。晚上,人們在曠野上點燃火把,進行悠火把活動,悠一圈代表一個太平年,表達人們祈盼老君爺能給家鄉帶來平安的美好願望。
早期老子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老子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同時又增加了娛樂性活動。市有坐商、行商及流動小販,白天開市,不做夜市生意。與買賣相應的,則有文化娛樂表演。廟會規劃有節目匯演區、特色小吃區、產品展示區、祭拜用品區、小商品區、兒童玩具商品區、老學研究區、兒童游樂專區、伐貨區、農用商品區、土特產區、家禽交易區。分別在廟會四頭唱四台大戲,另安排有套閣、搖彩、飛車、馴獸、雜技、魔術等民間絕活絕技;有觀相的、搖卦的、牽駱駝的、鳥叨卦的、 勸世義的民間習俗;盤鼓、腰鼓、舞龍、舞獅、二仙盤道、打鐵舞、擔經挑、高蹺、戲曲、琴書、墜子書等民間藝術表演把廟會聲勢推向一個又一個髙潮。地方小吃香氣撲鼻,有包子、燒餅、 雜燴湯、糊辣湯、肉餃、豆沫、豌豆餡、肉包子、糟魚、五香雞、鹵雞、鹵肉、鴨蛋、麻花、油條、油茶、散子、涼粉、涼皮等,不一而足,風味各異,煞是誘人。
甲午年天靜宮(老子廟)廟會公告為傳承中華文化,展示渦陽民俗風情,重現道源聖地昔日風采,為渦陽的繁榮昌盛、和諧安康作貢獻。天靜宮將於2014年3 月11日至 3 月16日(農歷二月十一至十六)舉辦每年一度的紀念道祖老子誕辰傳統廟會。門票價格每張拾圓。道教皈依弟子及七十歲以上老人憑證免門票,農歷二月十五道祖聖誕(公歷3 月15日)當日免門票。活動內容:天靜宮祈福、海外朝聖團拜謁道祖、老君殿法會、開光 、元辰殿拜太歲、祈願池許願、撞鍾迎吉祥、靈簽預測禍福。舞龍、竹馬、旱船、高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商貿、風味小吃、旅遊工藝品展銷、服裝展銷、兒童游樂、雜技、魔術、曲藝等。預祝2014年天靜宮(老子廟)廟會圓滿成功老子文化周末大講堂主辦:渦陽老子文化辦公室渦陽老子文化養生院渦陽縣文化館、圖書館宗旨:為響應縣委、縣政府建設老子文化名城的號召,積極開展老子文化「六進」活動,宣傳、普及道德經典,經研究決定常年舉辦老子文化周末大講堂。時間:每星期日上午9:00——11:00地點:縣文化館文化活動中心一樓多功能廳性質:公益免費對象:社會各界老子文化愛好者內容:一、《道德經》 系列講座(包括處人處事之道、養生修煉之道、治國治軍之道、天地生成之道等)二、全國名家道德經講座光碟三、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光碟及養生報告主講:李玉成、胡智、賈子寅、王朝良、胡維志、劉宗明、牛家棟、王占君等渦陽縣榮譽市民、著名研老專家王振川老師即興詩一首甲午初春降瑞雪天掃毒霾地解渴江淮大地銀妝美老莊故里喜事多樂見蒙莊入非遺喜聞渦老公開課靜修厚德萬物興道法自然千秋歌渦陽老子文化建設辦公室牛家棟主任老子公開課第三講光明日報老子公開課第三講將於三月二十六日在渦陽縣舉行屆時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所長陳立柱先生將蒞臨講學渦陽縣老子廟會簡介:渦陽老子廟會是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鼻祖老子。老子廟會起源於漢代,據《後漢書.桓帝本記》載,延熹八年,漢桓帝派大臣到老子廟朝拜老子並建老子祠 形成了以祭祀老子為中心的廟會活動。老子廟會興盛於唐代,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庚申敕老子誕日(農歷二月十五日)為降聖節,此後信眾雲集,廟會日久成形。老子廟會從起源至今,保留了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的原生態,以其獨有的內容和基本特徵及其傳承歷史,在中國廟會文化中具有獨特性,發掘、搶救和保護老子廟會,對於擴大老子文化在民間的影響,對於傳承老子文化,豐富、完善中國廟會文化內涵,研究、推動中國廟會文化傳承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珍具有重要作用。紮根老子故里,服務道德之鄉!

Ⅱ 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徽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70項,其中新入選項目65項,擴展項目5項)
皖政〔2014〕38號 ,2014年5月4日公布。
新入選項目(6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一、民間文學(4項) 1 Ⅰ—19 莊子傳說 亳州市蒙城縣 2 Ⅰ—20 蒙城歌謠 亳州市蒙城縣 3 Ⅰ—21 張孝祥與鏡湖的故事 蕪湖市鏡湖區 4 Ⅰ—22 九井溝傳說 宿松縣 二、傳統音樂(6項) 5 Ⅱ—27 全椒民歌 滁州市全椒縣 6 Ⅱ—28 六安燈歌 六安市金安區 7 Ⅱ—29 和縣民歌 馬鞍山市和縣 8 Ⅱ—30 美溪嗩吶 黃山市黟縣 9 Ⅱ—31 廣德民歌 廣德縣 10 Ⅱ—32 宿松民歌 宿松縣 三、傳統舞蹈(1項) 11 Ⅲ—37 獨桿轎 蚌埠市固鎮縣 四、曲藝(2項) 12 Ⅴ—21 潁上大鼓書 阜陽市潁上縣 13 Ⅴ—22 岳西鼓書 安慶市岳西縣 五、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4項) 14 Ⅵ—12 陳摶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 亳州市 15 Ⅵ—13 五音八卦拳 阜陽市阜南縣 16 Ⅵ—14 吳翼翚華岳心意六合八法拳 淮南市 17 Ⅵ—15 徽州武術 黃山市 六、傳統美術(7項) 18 Ⅶ—25 廬州木雕 合肥市肥西縣
合肥市包河區 19 Ⅶ—26 淮北泥塑 淮北市濉溪縣 20 Ⅶ—27 殷派麵塑 淮北市相山區 21 Ⅶ—28 花山剪紙 馬鞍山市 22 Ⅶ—29 旌德漆畫 宣城市旌德縣 23 Ⅶ—30 徽州牆頭畫 宣城市績溪縣 24 Ⅶ—31 皖南根雕 廣德縣 七、傳統技藝(32項) 25 Ⅷ—56 廬州吳氏船模製作技藝 合肥市蜀山區 26 Ⅷ—57 三河羽扇製作技藝 合肥市肥西縣 27 Ⅷ—58 高爐家傳統釀造技藝 亳州市渦陽縣 28 Ⅷ—59 盧家笙製作技藝 亳州市蒙城縣 29 Ⅷ—60 碭山毛筆製作技藝 宿州市碭山縣 30 Ⅷ—61 埇橋嗩吶製作技藝 宿州市埇橋區 31 Ⅷ—62 醉三秋酒傳統釀造技藝 阜陽市 32 Ⅷ—63 文王貢酒釀造技藝 阜陽市臨泉縣 33 Ⅷ—64 運酒傳統釀造技藝 馬鞍山市含山縣 34 Ⅷ—65 無為板鴨製作技藝 蕪湖市無為縣 35 Ⅷ—66 寧國龍窯制陶技藝 宣城市寧國市 36 Ⅷ—67 水東蜜棗製作技藝 宣城市宣州區 37 Ⅷ—68 花磚製作技藝 宣城市涇縣 38 Ⅷ—69 宣紙製品加工技藝 宣城市涇縣 39 Ⅷ—70 後山剪刀製作技藝 宣城市涇縣 40 Ⅷ—71 榔橋木梳製作技藝 宣城市涇縣 41 Ⅷ—72 皖南木榨油技藝 宣城市宣州區 42 Ⅷ—73 銅陵鳳丹製作技藝 銅陵市銅陵縣 43 Ⅷ—74 石台霧里青綠茶製作技藝 池州市石台縣 44 Ⅷ—75 胡玉美蠶豆辣醬製作技藝 安慶市 45 Ⅷ—76 徽州楹聯匾額傳統製作技藝 黃山市黟縣 46 Ⅷ—77 徽州頂市酥製作技藝 黃山市屯溪區 47 Ⅷ—78 徽作傢具製作技藝 黃山市徽州區 48 Ⅷ—79 太平曹氏紙製作技藝 黃山市黃山區 49 Ⅷ—80 黃山玉雕刻技藝 黃山市黃山區 50 Ⅷ—81 徽州手工瓷製作技藝 黃山市祁門縣 51 Ⅷ—82 安茶製作技藝 黃山市祁門縣 52 Ⅷ—83 吳魯衡日晷製作技藝 黃山市休寧縣 53 Ⅷ—84 徽州燒餅製作技藝 黃山市 54 Ⅷ—85 黃山貢菊(徽州貢菊)製作技藝 黃山市歙縣 55 Ⅷ—86 明德摺扇製作技藝 廣德縣 56 Ⅷ—87 青銅器修復技藝 安徽博物院 八、傳統醫葯(4項) 57 Ⅸ—4 碭山王集王氏接骨膏葯 宿州市碭山縣 58 Ⅸ—5 戴氏正骨法 馬鞍山市含山縣 59 Ⅸ—6 野雞塢外科 黃山市 60 Ⅸ—7 祁門胡氏骨傷科 黃山市祁門縣 九、民俗(5項) 61 Ⅹ—39 吳山廟會 合肥市長豐縣 62 Ⅹ—40 張家祠祭祀活動 阜陽市臨泉縣 63 Ⅹ—41 降福會 宣城市 64 Ⅹ—42 郭村周王會 黃山市黃山區 65 Ⅹ—43 許嶺燈會 宿松縣 擴展項目(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Ⅳ-21 淮北梆子戲 亳州市譙城區 2 Ⅴ-2 淮北大鼓 亳州市蒙城縣 3 Ⅶ-10 徽州三雕 宣城市績溪縣 4 Ⅷ-11 髹漆技藝 宣城市績溪縣 5 Ⅷ-34 鑄胎掐絲琺琅製作技藝 安慶市宜秀區

Ⅲ 安徽文化遺產有哪些

安徽文化遺產有黃山、皖南古村落、當塗民歌、淮北花鼓戲、徽派版畫、六尺巷傳說等等,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構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安徽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Ⅳ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

1、哈薩克族民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哈薩克族民歌有兩種調式體系相融合下的混合調式,源自於人種學和族源。哈薩克族民歌內容豐富、旋律熱情、曲調優美、奔放粗獷,是哈薩克族人在各種喜慶節日、家庭聚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主要民間娛樂方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Ⅳ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如下:

1、徽州民謠:徽州民謠是古徽州地區人民創作、吟誦、口傳心記的傳統民間口頭藝術,反映了古徽州人勞動、生活、習俗、時政和思想感情,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寶庫中獨具特色的珍寶。

2、壽州鑼鼓:壽州鑼鼓是流傳於壽縣以及沿淮周邊縣、市的一種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是古老楚文化積淀的產物,是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素有「會說話的鑼鼓」之譽,在沿淮地區獨一無二。

3、銅陵牛歌:始於何時,現已無法確切認定,但是從歷史上看,沿江江南是以農耕為主的。有耕就有牛,有牛就有牧,有牧就有牧童,有牧童就應該有牧歌。

4、桐城歌:桐城歌是起源於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種地方歌調,是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一種韻文形式。

5、孔雀東南飛傳說:本詩以時間為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Ⅵ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四批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298項,其中新入選151項,擴展項147項。 (30項,涉及31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盧溝橋傳說 北京市豐台區
2 鬼穀子傳說 河北省臨漳縣
3 東海孝婦傳說 江蘇省連雲港市
4 劉阮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5 孔雀東南飛傳說 安徽省懷寧縣
6 老子傳說 安徽省渦陽縣,河南省靈寶市
7 陳三五娘傳說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8 胡嶧陽傳說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9 孟母教子傳說 山東省鄒城市
10 河圖洛書傳說 河南省洛陽市
11 杞人憂天傳說 河南省杞縣
12 三國傳說 湖北省
13 尹吉甫傳說 湖北省房縣
14 伯牙子期傳說 湖北省武漢市
15 蘇仙傳說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
16 壯族百鳥衣故事 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
17 畢阿史拉則傳說 四川省金陽縣
18 倉頡傳說 陝西省白水縣、洛南縣
19 駱駝泉傳說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20 回族民間故事 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
21 廣禪侯故事 山西省陽城縣
22 解縉故事 江西省吉水縣
23 阿凡提故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
24 廣陽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南岸區
25 西王母神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
26 盤王大歌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
27 瑪牧特依 四川省喜德縣
28 黑白戰爭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
29 祁家延西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常山喝彩歌謠 浙江省常山縣 (15項,涉及17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土家族民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2 漁歌(洞庭漁歌、汕尾漁歌) 湖南省岳陽市,廣東省汕尾市
3 川西西嶺山歌 四川省大邑縣
4 旬陽民歌 陝西省旬陽縣
5 撒拉族民歌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6 錫伯族民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7 凌雲壯族七十二巫調音樂 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
8 畢摩音樂 四川省美姑縣
9 劍川白曲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0 阿斯爾 內蒙古自治區鑲黃旗
11 莆仙十音八樂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
12 蒙古族汗廷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
13 瀏陽文廟祭孔音樂 湖南省瀏陽市
14 潮爾(蒙古族弓弦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15 蒙古族托布秀爾音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20項,涉及20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太子務武吵子 北京市大興區
2 左權小花戲 山西省左權縣
3 博舞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4 洪澤湖漁鼓 江蘇省泗洪縣
5 龍岩採茶燈 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
6 宜黃禾杠舞 江西省宜黃縣
7 耍老虎 河南省焦作市
8 棕包腦 湖南省洞口縣
9 瑤族金鑼舞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
10 玩牛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11 古藺花燈 四川省古藺縣
12 登甘嘎謅(熊貓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 布依族轉場舞 貴州省冊亨縣
14 阿妹戚托 貴州省晴隆縣
15 耳子歌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6 怒族達比亞舞 雲南省福貢縣
17 鋩鼓舞 雲南省建水縣
18 水鼓舞 雲南省瑞麗市
19 鍋哇(玉樹武士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20 納孜庫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4項,涉及4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線腔 山西省芮城縣
2 平講戲 福建省福安市
3 東河戲 江西省贛縣
4 永修丫丫戲 江西省永修縣 (13項,涉及13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數來寶 北京市東城區
2 梅花大鼓 天津市
3 彈唱 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
4 浦東宣卷 上海市浦東新區
5 麗水鼓詞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
6 客家古文 江西省於都縣
7 永新小鼓 江西省永新縣
8 山東花鼓 山東省菏澤市
9 跳三鼓 湖北省石首市
10 湖南漁鼓 湖南省
11 桂林漁鼓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12 寧夏小曲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13 托勒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 (14項,涉及15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布魯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2 蒙古族駝球 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後旗
3 意拳 北京市東城區
4 戳腳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
5 綿拳 上海市楊浦區
6 精武武術 上海市虹口區
7 詠春拳 福建省福州市
8 井岡山全堂獅燈 江西省井岡山市
9 梁山武術 山東省梁山縣
10 徐家拳 山東省新泰市
11 兩儀拳 河南省沈丘縣
12 梅山武術 湖南省新化縣
13 武漢雜技 湖北省武漢市
14 幻術(傅氏幻術、周化一魔術) 北京市朝陽區,陝西省 (12項,涉及14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京綉 北京市房山區,河北省定興縣
2 布糊畫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
3 抽紗(汕頭抽紗、潮州抽紗) 廣東省汕頭、潮州市
4 水陸畫 河北省廣平縣
5 畢摩繪畫 四川省美姑縣
6 彩砂壇城繪制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
7 琥珀雕刻 遼寧省撫順市
8 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山東省郯城縣
9 蒙古文書法 內蒙古自治區
10 滿文書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11 刻銅(杜氏刻銅) 安徽省阜陽市
12 賞石藝術 中國觀賞石協會 (28項,涉及29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邢窯陶瓷燒制技藝 河北省邢台市
2 婺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
3 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江西省吉安市
4 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 河南省登封市
5 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 河南省焦作市
6 潮州彩瓷燒制技藝 廣東省潮州市
7 陶瓷微書 廣東省汕頭市
8 古陶瓷修復技藝 上海市長寧區
9 藏族鎏鈷技藝 青海省
10 銅器製作技藝(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山西省大同市城區
11 古代鍾表修復技藝 故宮博物院
12 傳統香製作技藝(葯香製作技藝、莞香製作技藝) 北京市西城區,廣東省東莞市
13 一得閣墨汁製作技藝 北京市西城區
14 奶製品製作技藝(察干伊德) 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
15 遼菜傳統烹飪技藝 遼寧省沈陽市
16 泡菜製作技藝(朝鮮族泡菜製作技藝) 吉林省延吉市
17 老湯精配方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18 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 上海市黃浦區
19 傳統製糖技藝(義烏紅糖製作技藝) 浙江省義烏市
20 豆腐傳統製作技藝 安徽省淮南市
21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 山東省德州市
22 龍口粉絲傳統手工生產技藝 山東省招遠市
23 雲南蒙自過橋米線 雲南省蒙自市
24 坎兒井開鑿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25 傳統造園技藝(揚州園林營造技藝) 江蘇省揚州市
26 古戲台營造技藝 江西省樂平市
27 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江西省泰和縣
28 古建築修復技藝 甘肅省永靖縣 (2項,涉及2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哈薩克族醫葯(布拉吾葯浴熏蒸療法、卧塔什正骨術、凍傷療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
2 布依族醫葯(益肝草製作技藝) 貴州省貴定縣 (13項,涉及14個申報地區或單位)
1 望果節西藏自治區
2 察干蘇力德祭 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
3 博格達烏拉祭 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
4 稻作習俗 江西省萬年縣
5 匾額習俗(贛南客家匾額習俗) 江西省會昌縣
6 馬仙信俗 福建省柘榮縣
7 寮步香市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
8 達斡爾族服飾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9 鄂溫克族服飾 內蒙古自治區陳巴爾虎旗
10 彝族服飾 四川省昭覺縣、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1 布依族服飾 貴州省
12 侗族服飾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3 柯爾克孜族服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

Ⅶ 非遺項目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很多,比如:
1、豫劇;2、緙絲;3、松江顧綉;4、民間剪紙;5、皮影戲;
6、灘頭年畫;7、川劇變臉;8、吳歌;9、四股弦;10、花鼓戲;
11、揚州彈詞;12、京韻大鼓;13、評書;14、藏文書法;15、陶器燒制技藝;
16、蒙古族長調民歌;17、滄州武術;18、藍印花布印染技藝;19、南縣地花鼓;20、少林功夫。

Ⅷ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一、民間音樂:
1、當塗民歌(安徽省當塗縣)。
2、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
二、民間舞蹈:
花鼓燈(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三、傳統戲劇:
1、青陽腔(安徽省青陽縣)。
2、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縣)。
3、徽劇(安徽省、黃山市)。
4、廬劇(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5、黃梅戲(安徽省安慶市)。
6、泗州戲(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7、目連戲(安徽省祁門縣)。
8、池州儺戲(安徽省池州市)。
四、曲藝:
鳳陽花鼓(安徽省鳳陽縣)。
五、民間美術:
徽州三雕(安徽省黃山市)。
六、傳統手工技藝。
1、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安徽省界首市)。
2、蕪湖鐵畫鍛制技藝(安徽省蕪湖市)。
3、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安徽省休寧縣)。
4、宣紙製作技藝(安徽省涇縣)。
5、徽墨製作技藝(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歙縣、屯溪區)。
6、歙硯製作技藝(安徽省歙縣)。

Ⅸ 安徽是全國的文化大省,其遺存哪些歷史文化名城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第一批:(198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安慶、鳳陽、桐城、黟縣。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第二批:(199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 蒙城、渦陽、潛山、和縣、貴池、宣州、績溪。(注安慶、績溪已被國務院於2005年、2007年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為9座)
和縣;
地處皖東,長三角地區的邊緣,向為江淮水陸之要沖。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和縣古老而又神奇。三四十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一具完整頭蓋骨化石的發掘,刷新了長江文明的歷史,「和縣猿人」的命名,將和縣推向了世界。和縣山川毓秀、名勝棋布,西楚霸王項羽拔劍自刎的烏江、李白駐足吟唱的天門山、劉禹錫貶謫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療疾的香泉、明太祖登臨點兵的鎮淮樓等自然和人文景觀達20餘處。和縣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唐朝著名詩人張籍、宋朝歌豪杜默、愛國詞人張孝祥、清朝文學家陳廷桂、當代草聖林散之、中國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獲得者許海峰、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侯學煜等均是和縣之驕傲。
桐城市;
桐城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長江北岸,大別山東麓,桐城的歷史悠久,夏、商、西周屬揚州。春秋為桐國,先屬楚,後屬越。天寶元年(742年),復改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縣名此始。1996年8月,桐城撤縣設市(縣級),歸安慶市管轄,2006年10月改為省轄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時代,即稱桐國;公元757年正式建縣,歷時1200餘年。其間人文勃興,代有英才。明清時代,桐城考中舉人的有640人,進士240人,以此步入仕途的就有786人之多。「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父子雙宰相」等說法就是此處人文盛況的寫照。明末以來,桐城文化異峰突起,有被譽為「網路全書式大學者」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等開一代文風,一時間令桐城名聲大噪,有「人不必桐城,文不可外乎桐城」的盛譽!近現代桐城名人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一代大哲方東美,革命家、外交家黃鎮,農工民主黨創建人章伯鈞,計算機之父慈雲桂。京師大學堂首任總教習吳汝綸先生創辦的桐城中學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輸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達線率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桐城是黃梅戲之鄉,孕育了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桐城因此而享有「文都」盛譽。
渦陽縣;
渦陽是老子故里地處淮北平原,位於亳州市中心地帶。渦陽故地,古名下城文聚。北魏孝文帝在南譙郡置渦州,後又置渦陽郡和渦陽縣,後廢。清咸豐二年(1852年),捻軍首領張樂行起事於蒙、亳之間,後被鎮壓;同治三年(1864年)新設縣,清政府為防止該地再次爆發農民起義,而重沿用北魏渦陽古縣名,治雉河集(今縣城)。渦陽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渦陽賢哲輩出,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即誕生在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古代英才豪傑莊子、嵇康、張良、
范蠡、陳摶、張樂行,當代風雲人劉少奇、鄧小平、陳雲等,都在這里留下珍貴的史跡。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跡、人文景觀眾多老子廟遺址、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張樂行故居、北平城遺址、東岳廟、捻軍會盟舊址等先後命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子傳說、棒鼓舞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老子故里太清宮、嵇康墓、陳傳卧跡、范蠡冢、捻軍會盟舊址、張樂行故居、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和輝山烈士陵園等景點。渦陽已成為東方道家文化旅遊聖地及紅色之旅目的地。
鳳陽縣;
鳳陽縣地處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境古為淮夷之地,春秋時為鍾離子國,後有鍾離、蠶富、燕、中立等縣名。洪武三年因縣城北臨淮河,將中立縣改為臨淮縣,這是臨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臨濠府改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鳳陽府,鳳陽在歷史上,古有「帝王之鄉」之名,今有農村改革「大包干」發源地之譽,古今故事眾說紛紜,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鳳陽營造了中國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為後來南京、北京故宮的藍本。目前遺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樓、龍興寺等大量遺址、遺跡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故城遺址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鳳陽民間文化也深受人們喜愛。具有「東方芭蕾」稱譽的「鳳陽花鼓」,「鳳畫」工藝獨特,色彩豐富,寓意深刻,不僅是上乘的民間文化藝術作品,更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
蒙城縣;
蒙城,地處安徽北部,位於淮南、淮北之間,蒙城縣夏屬豫州,商屬北蒙。春秋戰國時期屬宋國漆園,楚考烈王兼並後,改稱北地。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稱蒙城縣,屬亳州,縣名一直沿用至今。蒙城縣尉遲寺新石器時期原始村落遺址,被列為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悠久的歷史,孕育著燦爛的人文景觀,這里既是一代聖哲莊子的故里,又是宋代巾幗英雄劉金定的家鄉,宋朝王安石、蘇舜欽等著名詩人都曾到此留詩作賦,「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後世風」已成為蒙城的真實寫照。目前,縣內尚有漆園八景、萬佛塔、嵇康亭、聖人殿、劉海廟、高瓊墓、陳仙橋等名勝古跡,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貴池區
貴池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下游南岸,池城瀕江,是今池州市府所在地。春秋時期屬吳。戰國時期,越滅吳,楚滅越,屬楚之江東郡。五代十國楊吳順義六年(926年)易秋浦縣名為貴池。1965年7月,屬安徽省池州專區。1980年元月再次屬安慶地區。1988年復置池州地區,同時改貴池市,屬池州地區,其轄境不變。2000年地改市,池州地區改為池州市,同時改貴池市為貴池區,屬池州市。 古城貴池,自唐永泰元年(765年)並州一地,已逾1200餘年。城內縱橫交錯有牌坊、孝肅、舜井、樓山、九華、狀元等街巷數十條。由於近代戰火和「文革」的洗劫,城牆已毀,殘垣依存,城內仍保存有孝肅、牌坊等傳統街道的格局。貴池名士輩出,科第不絕,宋朝開寶六年(973年)已設府儒學,後有縣儒學,八桂、齊山、綉春、翠微、昭明、儲才、秀山等書院。明至清朝舉人有1170餘人,進士100餘名,狀元4人之多。其中明朝的黃觀,時稱「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的美譽,還有三科武舉、賜進士第一的方儀鳳。官至宰相、尚書者有之,如南唐的同章平事(宰相)殷崇義,明朝的禮部尚書汪珊,清朝的兵部尚書曹大鎬,此外還有明末文學家吳應箕,清朝受林則徐器重的福建按察史桂超萬,出駐英、俄、法、意、比五國公使的劉瑞芬,兒科專家夏禹鑄等。池州物華天寶,風景秀麗,曾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留連吟誦。東晉的陶淵明、唐朝的李白、杜牧、白居易,宋時的王安石、岳飛、朱熹、楊萬里,明朝的王陽明、董其昌,清代的姚鼐等,都以其如椽巨筆為貴池的山川風物寫下了不朽詩篇。
貴池還是中國古儺戲的發源地之一。儺戲以其豐富的內涵、古樸的表演,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關注,被譽為「戲劇活化石」。
潛山縣
潛山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郊,大別山東南麓,潛山在周朝時,為皖國所轄,皖國都城就在今潛山縣城,明洪武元年,置潛山縣迄今,首任潛山知縣張江,設縣治於潛山縣城。早在春秋時期,潛山就是古皖國封地,山稱皖山,水稱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潛山縣城曾於東漢至南宋為郡、州、府治所駐地長達800多年。文化底蘊豐厚。境內的天柱山是安徽省首批進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三大名山之一,以其自然風光雄、奇、靈、秀著稱於世,磅礴厚重,巍峙江淮。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封之為「南嶽」。公元589年,隋文帝開拓南疆,改封衡山為南嶽,天柱山仍以古南嶽受仰慕。禪宗三祖寺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全縣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6處,縣級16處。距今7000萬年的「潛山安徽龜」、「東方曉鼠」化石的相繼出土,潛山已被國際動物學家公認為「亞洲哺乳類的發源地」。中科院命名「薛家崗古文化遺址」,代表著新石器晚期一種新的原始文化類型。中國最早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發生地潛山焦家畈,三國佳麗大喬、小喬梳洗的胭脂井和喬公故址,王安石臨湖夜讀的舒王台,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石刻等歷代名勝遍布四鄉。皖山皖水還哺育了王蕃、曹松、李公麟和程長庚、張恨水、夏菊花等一代名流。
宣州區
宣州為皖東南門戶,位於長江以南,黃山之北,地處皖南山區余脈與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結合部。宣州春秋時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於斯。秦初正式置縣。西漢改稱宛陵,隋初廢郡,改南豫州為宣州,不久又改稱宣城郡。宣州先後為西漢丹陽郡,西晉宣城郡,唐宋宣州,元代寧國路以及明清寧國府所在地。安徽正式建省後,宣州在皖南的地位與皖北重鎮合肥並提,號稱「南宣北合」。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宣城地區和縣級宣州市,設立地級宣城市;宣城市設立宣州區,以原縣級宣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宣州區的行政區域, 宣州,是一片同中國文學史有許多關聯的文化土壤。一千多年以前,謝朓、李白、韓愈、白居易等著名文學家在這里或主政,或游歷,陶醉於名山勝水之間,寄情於宣紙宣筆之端,留下了許多華美的篇章。宣州是一幅自然與創造的風景園,也是人文薈萃的奇妙之地。外籍文人鍾情於斯,使之文氣大發,聲名遠播。另一方面,在宣州的本土上,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交融,也培育了一代代舉世聞名的宣州籍人傑。南宋時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范曄,貶任宣州太守,在此期間撰成《後漢書》,宣州也隨《後漢書》名揚天下。謝朓在宣州任上時,並無多少顯赫的政績,倒是詩文奇峰突起,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甚至李白看了謝朓在宣州的詩作,也發出了「一生低首謝宣城」的慨嘆。北宋卓越的科學家沈括來到宣州任太守,他在自然科學和軍事、文學、音樂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在宣期間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學家、軍事家、傑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任宣州太守時作《勸農歌》發展地方經濟。 真正使宣城名揚天下的人,首推李白。宣城在詩仙的經典之作中反復出現,後人也用大量的詩篇歌唱宣州和敬亭山。李白一生來宣州七次,共停留13年。杜甫、白居易、韓愈都在敬亭山留下詩文。李白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和「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已將宣城和敬亭山描繪得如詩如畫。宣州由於歷代文人的鍾愛而聲名大噪,另一方面使之名聞天下的,是宣州籍傑出人才。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對宋末詩風的現實主義風格的轉變貢獻很大。明代的梅鼎祚、梅膺祚,一個是戲劇家,一個是文字學家,其後梅文鼎被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之一」(另兩人是日本關孝和、英國牛頓),可見聲名赫赫。 敬亭山是宣州的旅遊景點和重心。歷代名人在此留下詩文650多篇,是名副其實的「詩山」。敬亭雙塔石刻是蘇東坡真跡,可稱瑰寶。宣州城內陵陽第二峰上梅文鼎紀念館是中國數學家的聖壇。
黟縣;
黟縣位於安徽省南端、黃山風景區西南麓,黟縣建制於秦朝(公元前221年),自宋隸屬古徽州,是全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古縣之一,是「徽商」和「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名人薈萃,汪勃、張小泉、俞正燮、賽金花、黃士陵、汪大燮、舒綉文等均出自於此。境內完整地保存了3500多幢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和眾多古村落,西遞、宏村2000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榮獲國家4A級景區、「中國十佳最具魅力名鎮」等桂冠。西遞、宏村、南屏先後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屏山和賽金花故居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徽州楹聯匾額、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遞、宏村、南屏、屏山等4個村列入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安慶,
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開發」的重點城市之一,長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中國傳統戲劇黃梅戲之鄉,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稱。以石油化工、輕紡食品、建築材料、機械電子為四大支柱工業。歷史悠久,二千多年前為皖國,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慶已有794年歷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國初的二百多年裡,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的省會。
績溪縣
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區,西部為黃山支脈,東部為西天目山脈,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縣域為長江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分水嶺,素稱「宣徽之脊」。境內大鄣、大會、大獒三山鼎立,從東北向西南、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部的清涼峰海拔1787.4米,是績溪的最高處;南端的江村環海拔125米,是績溪的低谷。徽嶺山脈綿亘中部,分縣境為嶺南、嶺北兩部分,兩地的語言和風俗習慣也有很大的差異。境內河流交錯,溝谷縱橫,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條,總長831千米。主要河道登源河長55千米,揚之河、大源河各長40千米,三河流域面積582.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52.6%。此外,戈溪、黃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長15千米。北流之水屬長江水系;南流、東流之水屬錢塘江水系。 績溪生物資源豐富,地形地貌多樣,氣候四季分明,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到75.4%,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績溪建置於唐大歷二年(767年),隸屬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屬徽州。1987年12月,劃屬宣城地區。
http://cul.anhuinews.com/system/2008/07/16/002065340.shtml

閱讀全文

與渦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