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待武俠小說中的俠士文化

如何看待武俠小說中的俠士文化

發布時間:2023-03-18 15:49:59

Ⅰ 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俠」之現實意義具體指的是什麼

金庸筆下的「俠」之所以更好看, 在於他寫出了各種各樣的「俠」。就是「窮盡俠魂」——把「俠」的各種層面都寫窮盡了。金庸筆下的這些武俠人物, 跨越了不同的發展階段, 具有互不相同的人生境界。

Ⅱ 如何看待金庸小說中的江湖文化

金庸小說中的江湖文化是頻繁出現的,不管是租陵斗在《神鵰弊磨俠侶》還鼎記當中,都有汪梁非常強大的江湖文化氣息,他的這種文化是非常接地氣的,能夠給人們帶來比較真實的感受,我非常贊同,他裡面引用江湖文化元素。

Ⅲ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想傳達怎樣的俠義精神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不僅僅關注於“武”與“俠”,同樣在其中融入了自身對於社會的探討,讓整個武俠世界的意蘊更為豐富,《連城訣》對人性的刻畫深入人心;《笑傲江湖》又表現出對於政治的關注;而最後的《鹿鼎記》又將社會百態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俠義精神的流露之中,金庸先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體為:責任精神、寬恕精神以及自由精神。

一、責任精神

俠客在文化的演變之中逐漸被賦予了關懷天下的責任精神,脫離了單純為了兒女情仇的“小俠”,而貫徹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三、自由精神

最後的一種俠客精神與其本身極為契合,這種對於自由的嚮往正是俠客首棚的一種重要表現,也是俠客的終極追求。它是一種與封建禮教的對抗,是一種對思想禁錮的反叛,是一種個性人格的高揚,楊過、令狐沖......都蘊含著這樣一種理念。

Ⅳ 金庸小說寫的古代江湖俠士到底會有什麼特點

金庸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想必大家都曾追過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吧,比如《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等等,小編當時可是對金庸先生的作品愛不釋手啊!金庸先生小說中的主角大多都是古代江湖俠士,講述的故事也基本都是武林門派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怨情仇,而且結局大多數都是以悲劇結尾。

所以從這兩個典型人物中可以看出金庸老先生小說中的江湖俠士都武藝超群,經歷奇特,但都以“為國為民”為心中理想,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修身准則,經歷重重磨難,成為俠客,他們大多都豪放不羈、為人灑脫、淡泊名利、重情重義,一心忠貞,一生為國為民。

Ⅳ 俠客,一個瀟灑的名詞,它有著怎樣的意義

俠客,一個瀟灑的名詞,它有著怎樣的意義?

如果說到俠客,你會想到什麼,武俠小說中白衣飄飄的楚留香,還是決戰於華山之巔的令狐沖。俠客文化在古代是一種欣賞的英雄主義,從東方到西方,俠客都被人們所崇尚。蜘蛛俠的勇敢,佐羅的神秘,俠客的誕生就是人們對於正義的崇拜。

從荊軻刺秦王開始,燕趙俠士的形象就開始深入人心,那會奇幻法術的聶隱娘,還有金庸古龍小說中快意之士。

俠客是什麼,俠客是面對強敵悍不畏死,幫助弱小;俠客是國家危難時的挺身而出。也許當今社會再也不會有俠客這樣的稱呼了,不過,這個世界永遠不缺正義之士,在弱小遇到困難之時,那些心中有俠義的人,還是會站在面前,逆風而行。

Ⅵ 什麼是俠文化

作家楊大俠HeroYang指出:有人說,武林中的一切問題,都由拳頭產生;一切問題,都由拳頭解決。其實,武林不應該充斥著暴力和血腥,而應該營造出俠的氛圍和文化。真正的江湖哲學,其根本意義在於要調動武林中人對俠之熱望與追求,不讓武林在爾虞我詐的勝王敗寇中走向異化。

Ⅶ 我的畢業論文是寫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誰能給我些建議謝謝了

論金庸小說中的俠義精神
內容提要:金庸小說風靡一時,近幾年更是作為影視作品的題材被反復使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庸小說已經不是單純模式上的武俠小說。但是讀者們更為津津樂道的、更為著迷的還是金庸筆下的俠義故事、英雄俠士。本文擬對金庸小說中的俠義精神和俠義人物作出分析,希望能從另外的角度解讀金庸小說。
關鍵詞:小說分析 金庸 俠義精神 文化研究
現在對卜嫌金庸小說的定性似乎很難用簡單的「武俠小說」來說明問題了。從地攤讀物到文學研究的經典文本,金庸小說從俗到雅的轉變除了人們或大眾的閱讀尺度的放鬆,很大一部分也與金庸小說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有關系。陳墨先生的《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一書,從「文化知識論」和「文化精神論」兩個部分,很詳細地論述了金庸小說與中國文扮弊化的天然關系。1其實,金庸小說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不單單僅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還包括西方文化的傳統,比如情節的構思、西化語言的運用、電影手法的運用等等,還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畫,都與西方文化有著扯不斷的關系。
當然,作為華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還是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說,時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國,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俠客,表現的主題也都是在此基礎上鋪衍開來的俠義故事。所以說,俠義精神是金庸小說中的精神母題。
「俠義」二字,按我個人的理解,應該分成「俠」和「義」兩個部分。俠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最獨特的一部分,也是較能體現只能中國文化本質的一部分。中國古代對於「俠」的理解可謂是大相徑庭,韓非認為「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司馬遷則不以為然,他說「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並做《游俠列傳》為俠客高唱贊歌;李白的《俠客行》也對俠客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而「義」則是儒家的基本論點之一,「仁義禮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國人看來,一個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個極重信義之人,一個若是大奸大惡,那肯定也是個沒有義氣的人。韋小寶說的更加明白:「一個人若不講義氣,那還不如死了算了。」
金庸的小說,可以說很成功,很精彩地發揮和闡釋了中國人精神深處的俠義觀念,當然他的小說流傳之廣,讀者之眾也就不足為奇了。中國傳統的小說很早就滲透著俠義的精神,宋代的話本小說就有專門講述俠義故事的,四大名著中《水滸傳》可以說就是這個俠義傳統的成就。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可以追溯到唐人傳奇《聶隱娘》,清代的公案小說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有武俠小說的影子。近代是武俠小說鼎盛發展的時期,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等作者層出不窮,一直到現代的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小說可謂興盛不衰、蔚為大觀。當然,對武俠小說的看法可以說是毀譽參半,正統學者的批評不勝枚舉,但是老百姓們可不管那麼多,他們喜歡俠義故事,他們喜歡俠義英雄。在古代,人民的廳弊族生活極端痛苦,貪官巫吏為所欲為,老百姓無奈之餘,就希望有伸張正義、扶危濟困的英雄俠士來拯救他們。從西方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心中都有一個「英雄情結」,或稱「在上情結」,西方文學的源頭就是「英雄史詩」,許多讀者在閱讀武俠小說的時候,都會有代入的現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為書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結」的自我滿足。
在金庸的小說中,俠義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闡釋,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俠小說,塑造了許許多多的形象。「俠」可以說是其中著力塑造的重點,根據金庸先生自己的觀點:「俠與英雄的區別在於俠士可以不顧於自己的利益,可以為正義、為社會、為國家犧牲自己。俠士有一點,就是為了別人利益可以不顧自己的利益。」(按:根據筆者采訪金庸先生錄音整理)《射鵰英雄傳》里的郭靖,就是在各類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樂道的「真正的俠」,「對國家忠,對朋友義,對愛情貞」,這是郭靖一生貫穿不便的原則。在《神鵰俠侶》中,他助守襄陽,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說正是在實踐他自己所說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時的郭靖其實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國家興亡,百姓疾苦與自身聯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稱郭靖「郭大俠」,這並不是因為他武功高,而是因為他為國為民的情懷;《神鵰俠侶》中的魯有腳,武功並不算一流,但就是因為他領導丐幫抗擊蒙古,所以人人也稱他「魯老俠」。在金庸的觀念里,一個人若要成為俠,不在於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於他是否為國家,為百姓作出了怎樣的貢獻,或是他為正義,為他人作出了什麼。從這里可以看出,與傳統文化的「俠」相比,金庸賦予「俠」更多的責任感和正義感。李白的《俠客行》有雲:「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古代的俠士可以為報知遇之恩捨生忘死,像荊軻,像專諸,像聶政,與其說他們是俠客,倒不如說他們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為了報答知遇對方來實現自己的自身價值,比如荊軻,他去刺秦決不是想到刺殺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殺秦王能報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縱觀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從《書劍恩仇錄》的陳家洛到《鹿鼎記》的陳近南,每可稱之為俠的人都曾經為國家、為他人、為正義而奮不顧身:陳家洛是反清組織的頭目,為了反清復明不惜拋棄自己心愛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將袁崇煥的兒子,名為承志,所作所為當然也是子承父業;胡斐只因惡霸鳳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喬峰更是為了宋遼兩國息戰,百姓免於戰火而自盡而亡;陳近南一生鞠躬盡瘁,為的是光復大明的江山。以上所舉的例子,金庸在小說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飛狐外傳》中的趙半山說的好「咱們學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無愧於天地,那麼武功高點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這句話說的通俗一點,似乎可以理解為「練武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也可以說是金庸小說對於「俠」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與「俠」相應的是「義」。如果說「俠」是金庸小說的血肉的話,那麼「義」則是「俠」的靈魂,是金庸小說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個方面。2圍繞著「義」,金庸小說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豪氣干雲的故事。《雪山飛狐》中胡一刀、苗人鳳英雄惺惺相惜的義氣;《射鵰英雄傳》中丘處機和郭嘯天、楊鐵心的義氣;《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劉正風和魔教長老曲洋的琴蕭結義;直至《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在康熙和天地會之間來回,從頭到尾,他也沒有作過對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俠小說中常描寫到幫會、社團。他們集結的一個根本的原則就是要講義氣,是喝過血酒,拜過關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為人不齒的。在金庸看來,「義」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膽相照,惺惺相惜,一諾千金,不負於人。3在《韋小寶這個小傢伙》一文中,金庸寫道:「中國人講義氣,是中華民族能夠保存下來而且發揚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重視情義當然是好事。。。。。。一個人群和諧團結、互相愛護,在環境發生變化時盡量採取合理的方式與之適應,這樣一個人群,在與別的人群斗爭時自然無往而不利,歷久而常勝。」 ④
當然,金庸小說的「義」和一般的哥們義氣自然是不一樣的,舊派小說一味強調無原則的江湖義氣,快意恩仇,這在金庸小說里是看不到的。因為所有的義氣必須有一個前提------「正義」,與正義相聯系,或以正義為基礎,有時為了維護正義,當然「大義滅親」也是難免、義不容辭了。《神鵰俠侶》中楊過在不明殺父真相的情況下,屢次欲殺郭靖,但是當了解到父親楊康的可惡行徑之後,馬上就放棄了報仇的念頭;《倚天屠龍記》中宋青書殺害師叔莫聲谷,父親宋遠橋最終也是大義滅親,成就師兄弟的恩義。
正是從「正義」二字出發,金庸小說中的「俠」與「義」便有機地、完全地聯繫到一起了。正義是俠義的交集,是共通的地方。金庸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說:「我以為俠的定義可以說是奮不顧身、拔刀相助這八個字,俠士主持正義,打抱不平。」 ⑤前文說過「俠」的基本要求就是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而「義」也正是以著一切為前提的。所以在金庸小說中,賦予了傳統的俠義觀念以全新的內涵,使其升華到人性精神光輝的高度,也使這樣的俠義精神擁有更多的道德、正面的光彩。加上金庸的妙筆生花,讀來不覺枯燥,反覺真摯感人。
以上,我們從精神內涵的角度分析了金庸小說中的俠義精神。下面,我們就從具體的人物形象來看看,俠義精神是如何體現的。
在《飛狐外傳》的後記中,金庸寫道:「在我所寫的許多男性的人物中,胡斐、喬峰、楊過、郭靖、令狐沖這幾個是我比較喜歡的。」⑥其實,這也是金庸著力塑造的幾個俠義形象。在下文中,擬分析一下郭靖和胡斐兩個人物。
先說郭靖。這是金庸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小說中塑造的一個人物。有人稱他是「完美的近乎於假」的英雄。郭靖的一生始終貫穿著家國仇恨,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金庸說「郭靖在大關節上把持的很穩。」只要是關乎民族大義、國家存亡的大原則,他是從來不含糊的。他自小在蒙古長大,對蒙古人有著極深厚的感情,包括與拖雷結拜,與華箏訂婚,替成吉思汗西征等等。但是當蒙古覆滅金國之後,又欲吞並大宋的時候,他是毅然襄助宋朝的將領抵抗蒙古南侵。在《神鵰俠侶》中,他與黃蓉共守襄陽,鞠躬盡瘁;在《倚天屠龍記》中,襄陽城破,他夫婦二人雙雙自盡殉國。直到這里,郭靖「大俠」的形象終於是塑造完成了。他的一句話:「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被引為經典,他本身也是在實踐著這句話。他對楊過說過:「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⑦以郭靖的武功,在城破之日自保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是最終他選擇自盡,正是在履行自己的那句座右銘。為國家、為百姓、不惜犧牲自己,這是我們在前面論述「俠」的內涵時提出的觀點。郭靖赴難,就是如此,,所以無愧於江湖上人稱「郭大俠」。金庸在《笑傲江湖》後記中評介道:「對於郭靖那樣捨身赴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大俠,在道德上應該有更大的肯定。」⑧
「俠」還應具有的品格是仁和義,在郭靖身上,這點體現的更為明顯。在《射鵰英雄傳》中有這么一個細節,郭靖和黃蓉在牛家村密室中療傷,為不讓人知曉,黃蓉欲殺傻姑滅口,書中寫道-------「黃蓉向外走了兩步,回過頭來,之間郭靖眼光中露出懷疑的神色,料想是自己臉上的殺氣被他瞧了出來,心想:我殺傻姑不打緊,靖哥哥好了之後,定要跟我吵鬧一場,又想:跟我吵鬧倒也罷了,說不定他終身不提這回事,心中卻老是記恨,那可無味的很了。罷罷罷,咱們冒上這個大險就是。。。。」⑨
這里從黃蓉的心理活動展示了郭靖平時的做人准則「壞人可以饒恕,好人決不能錯殺。」俠只能損己利人,而不能損人利己。傻姑只是一個普通的村女,為了自己的安危殺之滅口,這等事郭靖殺了頭也作不出來的,這樣的例子在小說中俯仰皆是。
還有對於歐陽鋒,郭靖三番幾次的相救,他卻反生相害之心,但最終到了危機的關頭,他還是相救了。洪七公說的好:「乘人之危,豈是我輩俠義道所為。」郭靖一生秉承的正式洪七公的這句話。最後在小說尾聲,他還是三擒三縱了歐陽鋒。「忠恕之道,以愛己之心愛人,以責人之心責己」這是儒家的觀點,無怪有些研究文章把郭靖稱為「儒俠」。
可以這么說,郭靖身上體現的是金庸對於「俠義」的理想,是俠義精神的化身。在往後的小說中,金庸對於「俠義」形象的塑造漸漸走入了「無為」的境界。除了《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可以和郭靖相比之外,對於俠義的闡釋就無法超越郭靖這個形象了。楊過邪氣十足;張無忌缺乏大俠氣概;令狐沖注重個性;胡斐俠氣有餘而在為國為民的覺悟上有所不足。仔細觀察一下,金庸小%C

Ⅷ 怎樣理解金庸筆下的俠士內涵隨筆(500字)隨筆

在金庸的小說中,俠義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闡釋,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俠小說,塑造了許許多多的形象。「俠」可以說是其中著力塑造的重點,根據金庸先生自己的觀點:「俠與英雄的區別在於俠士可以不顧於自己的利益,可以為正義、為社會、為國家犧牲自己。俠士有一點,就是為了別人利益可以不顧自己益。」(按:根據筆者采訪金庸先生錄音整理)《射鵰英雄傳》里賀嫌的郭靖,就是在各類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樂道的「真正的俠」,「對國家忠,對朋友義,對愛情貞」,這是郭靖一生貫穿不便的原則。在《神鵰俠侶》中,他助守襄陽,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說正是在實踐他自己所說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時的郭靖其實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國家興亡,百姓疾苦與自身聯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稱郭靖「郭大俠」,這並不是因為他武功高,而是因為他為國為民的情懷;《神鵰俠侶》中的魯有腳,武功並不算一流,但就是因為他領導丐幫抗擊蒙古,所以人人也稱他「魯老俠」。在金庸的觀念里,一個人若要成為俠,不在於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於他是否為國家,為百姓作出了怎樣的貢獻,或是他為正義,為他人作出了什麼。從這里可以看出,與傳統文化的「俠」相比,金庸賦予「俠」更多的責任感和正義感。李白的《俠客行》有雲:「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古代的俠士可以為報知遇之恩捨生忘死,像荊軻,像專諸,像聶政,與其說他們是俠客,倒不如說他們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為了報答知遇對方來實現自己的自身價值,比如荊軻,他去刺秦決不是想到刺殺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禪賣手到配滾去刺殺秦王能報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縱觀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從《書劍恩仇錄》的陳家洛到《鹿鼎記》的陳近南,每可稱之為俠的人都曾經為國家、為他人、為正義而奮不顧身:陳家洛是反清組織的頭目,為了反清復明不惜拋棄自己心愛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將袁崇煥的兒子,名為承志,所作所為當然也是子承父業;胡斐只因惡霸鳳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喬峰更是為了宋遼兩國息戰,百姓免於戰火而自盡而亡;陳近南一生鞠躬盡瘁,為的是光復大明的江山。以上所舉的例子,金庸在小說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飛狐外傳》中的趙半山說的好「咱們學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無愧於天地,那麼武功高點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這句話說的通俗一點,似乎可以理解為「練武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也可以說是金庸小說對於「俠」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與「俠」相應的是「義」。如果說「俠」是金庸小說的血肉的話,那麼「義」則是「俠」的靈魂,是金庸小說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個方面。②圍繞著「義」,金庸小說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豪氣干雲的故事。《雪山飛狐》中胡一刀、苗人鳳英雄惺惺相惜的義氣;《射鵰英雄傳》中丘處機和郭嘯天、楊鐵心的義氣;《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劉正風和魔教長老曲洋的琴蕭結義;直至《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在康熙和天地會之間來回,從頭到尾,他也沒有作過對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俠小說中常描寫到幫會、社團。他們集結的一個根本的原則就是要講義氣,是喝過血酒,拜過關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為人不齒的。在金庸看來,「義」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膽相照,惺惺相惜,一諾千金,不負於人。③在《韋小寶這個小傢伙》一文中,金庸寫道:「中國人講義氣,是中華民族能夠保存下來而且發揚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重視情義當然是好事。。。。。。一個人群和諧團結、互相愛護,在環境發生變化時盡量採取合理的方式與之適應,這樣一個人群,在與別的人群斗爭時自然無往而不利,歷久而常勝。」 ④ 當然,金庸小說的「義」和一般的哥們義氣自然是不一樣的,舊派小說一味強調無原則的江湖義氣,快意恩仇,這在金庸小說里是看不到的。因為所有的義氣必須有一個前提------「正義」,與正義相聯系,或以正義為基礎,有時為了維護正義,當然「大義滅親」也是難免、義不容辭了。《神鵰俠侶》中楊過在不明殺父真相的情況下,屢次欲殺郭靖,但是當了解到父親楊康的可惡行徑之後,馬上就放棄了報仇的念頭;《倚天屠龍記》中宋青書殺害師叔莫聲谷,父親宋遠橋最終也是大義滅親,成就師兄弟的恩義。

Ⅸ 你對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是如何理解的

金庸的小說對於「俠」的闡述可謂是淋漓盡族核致,寫出了「俠」的方方面面,寫出了「俠」的宏缺偉大同兆絕掘時也闡明了「俠」的局限性。
第一方面
「俠」的偉大
代表人物 郭靖 胡斐 蕭峰
這類頂天立地的俠客們為國為民可以做任何事,並把行俠仗義當做一種事業來對待,在百姓心中和讀者心中的光輝形象無可比擬,充分表明了俠義精神的偉大。

Ⅹ 金庸是怎樣評價俠客的

金庸小說中的俠客形象主要可以分為三類:民間俠、儒俠和道俠。
民間俠的典型代表是蕭峰,他具有歷史上一般俠客的講義氣、重然諾、扶危濟困等優良品格,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古往今來的俠客中最為瀟灑不羈、縱橫無束而又豪爽純真的性格;看似粗莽大漢,實是宅心仁厚,極富憐憫情懷。他的結局尤為特殊,為息兩國之爭,救生民於塗炭,他不惜以自殺震懾遼國,警醒大宋,這就給人們留棗耐下了無法逃避的思考:胸前刻著青鬱郁狼頭的「野蠻人」與滿口仁義道德的「文明人」相比,哪一類人更文明?傳統的華夷之辯、畛域之分到底是對是錯?實際上,這是借蕭峰之死把普通百姓心靈深處的光華逼顯出來。蕭峰這一樸素的民間大俠的形象確實顯示出某種永恆性:在任何歷史時期,蕭峰所代表的正直、樸素、真誠和獻身精神都具有不滅的價值和意義。
儒俠的典型代表是郭靖,他的身世經歷極其符合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論斷,他的性格符合孔子的「木訥近仁」、「巧言令色鮮仁矣」的論述,他的作為和結局更使他成為「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事實上,作為儒俠的郭靖已經「名士化」,更趨近於民族英雄和道德楷模,然而,這決不是我們習見習聞的政治宣傳,金庸小說始終在文化層面描述郭靖的「英雄」和「道德」這兩個方面的,因此,他的具有遠大理想而又積極行動的大俠品格有著鼓舞人心的作用,其正大弘毅的人格對於我們這個民族來說應該有著永恆的意義。
道俠的典型代表是張三豐,他清虛自守、圓融無礙、慈善為懷而又不是遺世獨立,他即現實而又超現實,在實踐老莊思想的生命歷程中,他達到了執著現實而又審美超越的人生的天地境界,他的清明澄澈的智慧和靜穆高大的人格會贏得人們的恆久景慕。在一定意義上講,張三豐的人格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精神家園般的圖景,它是我們這個民族永遠無法達到而又永遠追求的人格模式。
當然,金庸小說中還有其他很多類型的俠客,比如自由型俠客令狐沖,復仇型俠客袁承志等等,這里暫不涉及。

應當說,俠義精神是一種具有積極合理因素的民族文化精神,起碼是一種對黑暗邪惡勢力的反撥力量,正是因為有俠義精神的普遍存在,民間社會的正義力量才得到保證,上層社會也才能從中提升出「為民請命」和「拚命硬幹」的精神,塑造出「民族的脊樑」。
金庸小說正表現了這種「提升」。金庸小說對傳統的赴人困厄、私相復仇、依附清官等帶有嚴重局限的俠義精神進行了超越,從俠義精神的最本質的內核入手,抓住其中具有現實合理性的因素,按照現代觀念的要求對其進行了新的創造。應當說,蕭峰、郭靖、張三豐這樣的形象並不符合歷史的真實,但因融入了現代意識,讓現代人感覺到了深刻的文化的真實。這就是對傳統進行創造性的轉化的成功範例。
從傳統文化的本質上看,征服社會的目的是為了完善道德森信,完善道德的目的則是為了更好地征服社會,構建更為理想的社會存在,因此,武」與「俠」是從傳統文化的本質深處生發出來的兩個概念,體現了傳統社會中人們對於理想世界的恆久渴望。在當今社會中,「武」與「俠」的外在形式已失去了存在的社會基礎,但其內在的文化精神卻必然也必須生生不息,因為民族作為一種文化存在是不能離開自己的文化之魂而獨立於天地之間的。
武魂悠悠,俠意切切,伊人已逝,千古難再。然而,民族的精魂是不會消散的,當我們展讀金庸小說時,那如痴如醉的感受,不正昭示著我們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嗎?

那麼,什麼是家園?家園就是美,即使有痛苦,也還是美的。

但家園雖美,不可永居,也許,凳春春只有在我們不僅願意背負美,也有勇氣背負痛苦走向未來,開辟新的家園的時候,我們才能變得健康而堅實。
¨¨¨¨¨¨¨¨¨¨¨¨¨¨¨¨¨¨¨¨¨¨¨¨¨¨¨¨¨¨¨¨¨¨¨
金庸小說中的俠客具體說,它經歷過四個階段:「俠之立、俠之變、俠之疑、俠之反」。金庸是立中有變,集小變為大變;變中有疑,集小疑為大疑;疑中有反,集小反為大反。

在早期幾部書中,他按照正宗的中國俠義觀念——儒家之俠這個觀念來書寫,這到郭靖是最高峰;但是到了楊過就開始變,而到張無忌則變異越大。在不斷變化中,對武俠世界的傳統價值慢慢產生懷疑,而懷疑的典型代表是《連城訣》,那真有點撥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而《俠客行》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是被自己慾念支配著,正宗「俠」的理念在這世界很難找到,《天龍八部》也是對武俠價值有著高度的懷疑。這是金庸不同於別的作家之處,而更與眾不同之處就是走向「俠之反」,對武俠價值、對武俠傳統寫作方式有種自覺或不自覺的顛覆或反諷。

從現實觀點看金庸武俠小說,似乎「俠」的基本價值和文化與今天的組織現象、組織文化會有所抵觸、矛盾。管理,它的基層是組織,在今天的社會里,人和人、組織和組織之間基本邏輯就是交易,相互間有妥協和讓步、利益分配和行政規范。可是金庸小說的俠,都有非常奔放獨立的生命,他可以犧牲很多東西,就為了追求單一目標。不需要和人家妥協,不用和人成群結隊,沒什麼利益交換,也不受組織規范,所以不容易從組織管理的角度來觀照他們。雖然武俠小說里也有組織,但試看長期存在於組織的人,或組織里有效的領導者,似多平庸之輩。全真教的道士們、少林寺的和尚們,武功高有什麼用?很俗氣!彼此之間的想法、溝通很復雜,不是個痛快的人生。

大俠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行政管理都不行。像郭靖、令狐沖、張無忌,雖然個人魅力很強,但他們帶領那麼多人,都是黃蓉、任盈盈、趙敏在管,就像有個老婆管理學院。最近很多女性主義學者認為金庸小說的女性不重要,我倒認為金庸武俠小說反映了一個現實,就是男人在外面打拚,女人在後面遙控,真正有能力有影響力的是女人。

甚至還有個現象就是,同一個人在組織內外表現特異。如向問天,流落江湖被人追打時多麼英雄豪傑,後來任我行平反後,讓他做了行政主管就俠義不起來了。金毛獅王謝遜在江湖闖盪時多好,但以前在明教里也不很快樂;這跟《水滸傳》一樣,所有人入伙前都是英雄好漢、立體的人物,跑到梁山泊以後就變成平面的,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因為在現實社會之下,我們把自己的生活生命都投入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組織結構,羈絆在裡面,使我們的人性、俠性受到太大的扼殺!

現在閱讀武俠小說,不但可以解脫一下,逃避一下,也幫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埋沒的人性,取得一點新鮮空氣。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武俠小說中的俠士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