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做到文化與文學結合

如何做到文化與文學結合

發布時間:2023-03-19 03:07:24

① 如何看待文學與文化的關系呢

1.兼容並包。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要盲目崇外。首先要學好祖國的傳統差碧文化,使自身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和文藝素養,才有可能對外來的文化吸收、借鑒、和評判,才看得懂「比較文學」。
2.客觀地態度。不管對待陸爛傳統文化還是外來文化,都要客觀地看待,辯證地分析,多視角地審視。例如:從政治、經濟、民族、宗教、軍事、地理、氣候和當時的格局、流派、哲學思想等等方面綜合考慮。
3.不能盡信書、盡言書。要大膽地設虛悉舉問,多方查證,結合當下實際,提出自己的觀點,「成一家之言」。
4.善於借鑒。對有著國內外豐富經歷的人討教,結合他們的個人觀點,有條件的話可以親力親為,進行游歷,搜集數據,多方交流。
等等。

② 如何將美食與文化,文學相結合

只談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我記得有段相聲,兩個雞蛋能做四道菜,還特有詩意「兩只黃鸝鳴翠柳(兩個蛋黃),一行白鷺上青天(雞蛋白色的膜)窗前西嶺千秋雪(雞蛋皮),門泊東吳萬里船(蛋青)」
從這個相聲我總計了這樣幾點
1.有足夠的想像力
2.有足夠的古詩基礎
3.有足夠的幽默感
4.膽子足夠大

③ 如何提高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

文學底蘊和文學素養不是短時間就能得到提升的,這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
其實文學,藝術,都是以反映人的精神世界,指導人生為目的的。
多看書當然是必要的,看書看報要依據個人喜好,能博覽群書當然最好。
市面上比較好的文學雜志,我比較推薦《收獲》,巴金辦的。有很多當代著名作家的小說和隨筆。雙月刊。三聯的很多書和雜志也都不錯,還有上海譯文和譯林,主要是外國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華書局的書大多是古典文學,可能有些晦澀,但對提高個人修養有好處。讀書,重要的還是自己感悟。
關於最後一個問題,只要你是個真誠,正直,可靠的人,懂得付出真心,就會有好結果的。
希望以上能對你有所幫助

④ 淺談文學與文化的關系

文學是文化現象,它歸屬於文化。文化現象與經濟現象、政治現象相比,它的特點是內涵深邃,變化比較緩慢,具有很大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文化與其說是某種意境完成的結果,不如說是趨於完成的過程。中外文學史上很多復雜的典型,僅僅作政治觀,從政治角度是解釋不清楚的,只有轉移到文化觀,從文化角度說明,才能令人信服。說不盡的阿Q,當然體現一定的政治現象和經濟現象,但主要體現的是文化現象……阿Q、奧勃洛莫夫以及其它類似的審美對象,不僅打著階級的、社會的烙印,更凝聚著豐富的文化意蘊。正由於他們飽含現實中的文化成分,體現生活中的文化現象,才有如此廣泛的涵蓋面,如此長久的生命力。他們是現實的,是現實中確實存在的;又是超現實的,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高長印《文化討論對文學研究的啟示》

⑤ 如何在文學課程中提升文化意識文學與文化的關系是

關於這兩個問題,親,我想說現在的文學和文化已經可以說脫節了,現在流行的那些東西里我不認為能夠滲透什麼文化的東西。我認為如果要提升文化意識的話最好是去看專門的著作,比如《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之類的,但是比較難,後者有個陝西師大版本的不是特別難,還有個《中國藝術——歷程與精神》,好像是這個名字,非常難啃,但是書很好的。如果說要在文學課程中提升文化意識,有兩種可能:一,你的老師非常好,能夠上課時候滲透很多東西給你;二,就是你自己遲鋒運本人有比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從作品中加以分析對比認識到一些文化問題。不過要做到這個的前提是平時要多看一些有關文化的書籍才行。
文學和文化的關系,我大體是這么理解的,文化是積淀下來的民族精神,當某樣東西上升成為一種文化,便與歷史、文學等等有了脫不開的關系,很多時候是通過文學來承載的,比如盛唐文化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豁達、豪放碼梁一類吧,而這個就是通過詩歌的韻律、意向、語言等等表現的,如果沒有一些基本功很可能只有模糊的感覺而不能明白其實質。再比如「葯」和「酒」在魏晉那裡也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對此魯迅先生和北大的王瑤先生有過專門論述,一般人的話不會分析道那麼透徹。我曾經讀過基乎一些籠統的文化講解類作品,比如服飾文化、園林文化等等,有些機械,不建議讀,還是從最基本的開始才行。而這個「基本」,至少就是通讀歷史,中國史外國史最好都知道些,反正這種東西讀一本不懂,兩本迷糊,到第三本就怎麼也知道的差不多了。然後就是針對文學作品去看研究著作,到這個時候應該就會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識了!~~

⑥ 論大眾文化與文學作品的整合

論大眾文化與文學作品的整合

論文關鍵詞:大眾作品影視劇本改編現狀深層原因雅俗共賞

論文摘 要: 目前,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本的熱浪一浪高過一拍山浪,以影視為代表的大眾文化與古老的傳統文學之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了解這種文化現象的現狀,分析此文化現象的成因,從而預測文學的發展趨勢。

引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民眾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著帶來的各種新鮮事物,其中正面臨著一個更深層次的困擾,即、價值規范和文化觀念的急劇變化的問題。
我們應當關注中國文化的發展趨勢,在社會市場經濟和功利心態的引導下,人們放棄了以傳統精英文化為代表的深度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現代大眾媒介為依託,以此時此刻為關切中心的消費文化,即大眾文化。以下就此文化轉型中的一種文化現象作具體分析,透過這種現象來探求這場文化轉型的深層原因。

一、影視文化中文學作品改編的現狀

“從小說到影視”是一個常說常新、屢談不厭的重要話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影視創作中對文學作品的借鑒和改編,帶來了影視劇豐富多彩的形態,特別是當代生活內容、生活觀念及生活狀態的豐富多彩,使影視劇的改編和創作呈現出多元化的風格,從內容到主題涉及到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影視藝術一道重要的風景線。
文學作品中的深刻思想,暢銷小說中的動人情節,成為不同導演所鍾情的改編對象。[1]經過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不僅在當代影視界佔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世界大獎的評選中不同凡響。德國施隆多夫的《錫鼓》,美國的《克萊默夫襲亂中婦》,我國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等都是世界影壇上不可多得的精品。由此可見,即使在影視技術與藝術走向成熟的今天,改編仍然方興未艾,正繼續創造著一個個動人的“銀幕神話”。他們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向我們招手,吸引我們深入其中,探究一二。
目前影視改編創作呈現以下幾種狀態:
(一)對古典名著的改編
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最繁盛的明清時代,已聚集了眾多改編者的目光。四大名著被首先請上銀屏,一飽國人眼福。此外,《聊齋志異》、《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一系列古典名著也不甘落後地在銀屏上創造著各自的世俗神話。不難看出,觀眾對其喜愛程度和觀賞熱情遠遠超過了根據外國名著和名著改編的影視劇。從這一方面恰恰可以看出中國悠久的文化強大的生命力。
(二)對歷史題材的改編
在《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幾部古典名著被逐一品嘗後,改編者開始逐個朝代尋找可供改編的歷史素材。於是接踵而來的《末代皇帝》、《秦始皇》、《唐明皇》、《康熙大帝》等歷史劇爭相出台,它們多以長篇連續劇的面孔出現,極盡述說之能事,由點及面,極力鋪陳。從當今上映和正在拍攝的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來看,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令人咋舌,而且每一部都在數十集以上。在中華浩浩盪盪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改編者可謂“溯洄從之”,沒有一個朝代不曾被涉獵。
(三)對當代暢銷小說的改編
暢銷小說一直是影視劇改編所鍾情的對象。“暢銷”意味著通俗,流行,意味著被當時的社會大眾所接受和歡迎,意味著有較高的商品價值。這一切都是影視劇作為大眾傳媒本身所需要的。因此,影視劇和暢銷小說似乎有著天然的親緣關系。對暢銷小說的改編往往使影視劇更為暢銷,而且經常會產生國際影壇的扛鼎之作。如《辛德勒的名單》(根據托馬斯·肯尼利同名紀實體小說改編),《侏羅紀公園》(根據邁克爾·克賴頓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阿甘正傳》(根據陪並溫斯頓·格盧姆同名小說改編)。

二、改編熱潮的深層原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轉型不可逆轉的趨勢呢?
本雅明曾把和文化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傳統的鄉村,階段以及二十世紀高科技社會,對應著的分別是故事——現代主義與詩歌——媒體。這一觀點說明了從講故事的口傳方式,經過特別的文學發展到機器作為媒介的傳播方式。[2]
因此,在當下,以大眾媒體為核心的媒介必將對文學秩序產生強烈沖擊。正如有學者認為,在高度信息化、技術化、商業化語境中,世紀之交的社會已從“讀寫時代”進入了“讀圖時代”,而影視即為“讀圖時代”的典型代表。究其原因:
其一:文學隱藏在單一的語言載體中,而影視是把、雕塑、繪畫、、文學、戲劇的諸因素綜合起來,故事和戲劇情節是圖像的動態,音樂伴隨著圖像,圖像隱含了思想,反映著生活。[3]讀文學,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圖像,聽到的是聲音。因此,“讀圖時代”的來臨也標志著由文學主體轉變為影視主體。
其二:文化主體兩個向度的變化,無疑給由傳統延伸而來的文藝受眾帶來接受方式的改變,而最直接的改變,就是由欣賞型轉化為消費型。[4]從某種意義上說,消費心態是90年代文藝受眾的最主要的藝術意識方式,“消費”已成為話語中心,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中,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日益凸顯,“看不見的消費之手”不僅是外部的制導因素,更直接滲透到文學的組織、生產、流通與接受過程中。純文學生存的空間越來越窄,時代的文學從寫作到出版再到評審,已經越來越難以抵抗商業化與消費主義思潮的沖擊。
其三:在文學中,形象和思想通過文字這一載體間接地表現出來,而形象和思想又源於作者的心靈,可以說文學的白紙黑字始終是由心靈來灌注的。而電影、電視都是以一種技術力量在改變著文學所依託的那種自古而來的觀念體系,在影視文化中,從表層到深層,從現象到本質,已經不同於心靈活動的微妙,不同於文學表現的詩意,而是一種能“看”得見的圖像,它帶來了新的時空觀和本質觀。在影視中,圖像是主體,任何人都可以看圖像,而在文學中,只有識字的人才能讀文學。

三、改編熱潮的發展趨勢

按照接受的觀點,影視藝術創作要實現自身的價值必須通過觀眾的欣賞。如果一部作品不能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的話,那麼它的審美價值就不能得到實現,也就沒有任何美學意義。欣賞它的`觀眾,層次越寬廣,人數越多,它的審美價值和意義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文學作品也是如此。[5]因此,在當前社會,不論文學家還是影視編劇或導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大眾的喜歡,自然而然,他們就把“雅俗共賞”作為自己作品的美學追求。
那麼,我們如何正確理解“雅”和“俗”呢?不同時代不同階級有不同的理解。我們理解的“雅”是指符合藝術審美特點的規律,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深意和藝術創造性的作品;我們理解的“俗”是指通俗易懂、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作品。高雅之作其優點是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缺點是可能不易為廣大群眾所接受。通俗之作其優點是能為廣大群眾欣賞,缺點是可能淺顯,缺乏深意,甚至流為低俗。因此,最好是能使二者結合,各取其長去其短,既能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又能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這就是雅俗共賞的好作品。

總論
藝術由於其日漸顯露的商品化形式,使得現代藝術、現代科技與業生產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文學作品為代表的高雅文學在面向更廣大的讀者的“大眾化”過程中,也放下了“正統”的架子,不斷地向普及的方向發展。人們需要在激烈競爭的工作之外享受到一些輕松、愉快,而影視文化也在做大量的文學和文化的普及工作。高雅文學主動向大眾文化靠攏,而大眾文化主動向高雅文化提升,這兩種“主動”就是現在文學最清楚的格局。我們說大眾文學也好,高雅文學也罷,其目的是使讀者在娛樂的同時提高文化素養和知識涵養,在陶冶情操的同時得到精神的力量。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大眾文化已初見端倪這一事實,通過良性地引導高雅文學(以傳統的文學作品為代表)和大眾文學(以影視文化為代表)的整合,在普通民眾的生活世界深處挖掘和培育出現代化的人文精神。

注釋:
[1]趙鳳翔,房莉:《名著的影視改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234頁。
[2]詹姆遜:《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314—315頁。
[3]張法:《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192頁。
[4]張光芒:《論中國的“第三次轉型”》,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第5期。
[5]李力:《文學格局新變:通俗文學的“升格”與“雅化”》,學術論壇,2004年,第4期。

論文相關查閱: 畢業論文範文 、 計算機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格式 、 行政管理論文 、 畢業論文

;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到文化與文學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