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3-03-19 21:31:05

❶ 當代大學生怎樣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當代大學生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第一,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的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教育自己,不斷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
第二,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之一,即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要積極學習黨的大政方針,貫徹執行黨的思想精神,積極進取,努力完成學業,成為一個優秀的接班人。
第三,要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
第四,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時代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當代大學生應該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標尺,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❷ 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1、主動學習相關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行動中培養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情感。

2、積極借鑒吸收外來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中國民族文化得到發展。

3、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發展觀,規范言行,以實際行動做民族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2)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要處理好繼承弘揚與轉化創新的關系。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尊重傳統,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在於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必須在不同文明的對話、交流、互鑒中兼容並蓄、海納百川,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❸ 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首先要傳承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堅忍不拔、自強不息主體精神。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和追求和諧統一的價值取向。傳承和發揚「仁者愛人」的人本主義精神。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不是與三生俱來的,而是通過高校的人文知識的科學教育、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家庭的良好傳統教育、黨和政府的堅強有力支持、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整個社會的良好風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勤奮工作的等多種途徑和方式的全力作用的結果。

(3)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不是短期、短效行為,而是一個歷史的時代的重大課題,是一個民族自立自強的長遠發展規劃。這就要求我們要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切實改進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和載體,努力營造大學生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形成長效機制,在自由民主、活潑開放、和諧創新的環境中哺育一代又一代素質高、方向堅定的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

❹ 大學生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大學生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積極在課外汲取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增加自身傳統文化底蘊;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傳統文化不應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應該在應用中繼承與發揚。大學生們可以按照興趣愛好,多學習掌握傳統技能,比如空竹、風箏、漢服等;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目前大多隻限於知識分子們所喜愛,大學生們應積極宣傳傳統文化的精華,吸引更多的各階層人士及外國友人,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
四、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傳承: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之更實用、更貼近生活,才能更為百姓所接受。大學生可以利用科技創新,將中葯、印染等傳統與醫學制劑、電子印刷相結合,從而獲得文化繼承與經濟創收的雙贏。

❺ 大學生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以往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物質生活的總成。那麼,我們今天說弘揚傳統文化,是不是凡屬傳統文化或者說凡是老的舊的東西都該復興呢?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就是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在一些人眼中,傳統文化彷彿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只要它一出現,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遭遇的種種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另一些人則更對傳統文化頂禮膜拜,對它既不能有絲毫的懷疑,更不能有取捨之間的猶疑。

而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其實是早在上世紀的五四時期就已經有過反思和激辯的,那個年代的青年曾經響亮地喊出過「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而陳獨秀、胡適、魯迅也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標志性人物。

但是,在高喊搶救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依然有必要回答一下「什麼樣的傳統文化才有弘揚的必要」這個老問題。對待傳統文化應該有一種審視的態度,任何的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都是不理性的。對此,許多專家學者也表示,搶救和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復舊和倒退,而是要更好地認同與養護我們民族文化的根,並從中找到它的現代價值。

著名學者朱大可說:「傳統文化應當接受普世價值的檢驗。所謂普世價值,就是被全人類所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像愛、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正義和教養等。凡是符合這些普世價值的傳統文化,就可以被繼承和弘揚,相反,凡是違背這些價值的,當然要予以拋棄。」對於一些人以「保衛民俗」為由發表的「磕頭和作揖是典型的非物質遺產需要保護」等言論,朱大可認為這是「文化戀舊癖」在作怪:「磕頭是奴隸人格的表達,它違背了人格平等的普世信念。在我看來,這是中國文化中最愚昧的部分之一,正是從這種磕頭人格中產生了家長威權體制和國家專制主義,歷史上整個東亞地區都曾受到這種文化的污染。」

而學者裴鈺則對此看法不同:「在法理社會中,我們需要尊重個人的文化權利。一些舊俗的出現,本身就體現了多元化文化的興起,這也是國際文化的潮流,早在198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就把『西方文明』這門課程,變為『世界文明』,引導學生從西方文明的單一視野,擴展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西亞和中國在內的多元化的世界文明。這是大勢所趨。」他表示,傳統文化需要理性和真誠的傳承,而不是做作的「弘揚」。
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博大精深的,想要一下就通曉或者無論是誰都通曉,肯定是不切實際和苛刻的。所以,像「京劇進小學」和某專家呼籲「全球讀經、論語100遍」之類,才會招來那麼大的罵聲。

一網友說:「『全球』這個提法很有創意,就像大躍進時中國的鋼材一樣,雄踞世界。除此之外,100遍是個什麼概念?假如有耐心來個『論語100遍』,一個星期讀一遍的話,連續不斷就要100個星期,差不多就是兩年。如果比較忙,而且覺得老讀一本書乏味,那讀一遍休息一個月再接著讀第二遍,大至上需要10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在10年時間內完成這項『偉大的事業』,總之我是絕對不會的。」

還有網友說,「作為『國粹』的京劇,對它的弘揚,肯定不是以中國人人會唱為指標的。沒弄清楚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的所有國粹恐怕都要遭殃。而喜歡京劇的沒人搭理,不喜歡的偏要填鴨,這個擰巴的局面,我覺得不應該是國粹應得的待遇」。

裴鈺則認為,京劇進小學,作為學生選修課是應該被允許的,但是,「我反對樣板戲借著這一進程,僭越京劇的傳統。有人說對傳統文化的遺忘是可怕的,我卻認為遺忘可以通過普及來彌補,可怕的是文化的僭越,用虛假和偏見製造的偽民俗、偽文化,這是弘揚傳統文化中需要提防的最大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有專家提出應該恢復使用繁體字的建議,也在文化界激起很大波瀾。北大教授孔慶東對此非常不以為然,他在博客里寫道:「孔老師認為他們說得還不夠狠,為了不忘我堂堂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政府應該下令,全國人民都寫甲骨文,因為那些所謂『繁體字』,也是從甲骨文、金文,一步一步簡化來的……」

接受記者采訪的大部分專家學者也主張逐步恢復使用繁體字,起碼不會寫也應該認識繁體字。朱大可說:「繁體字應該叫『本體字』,也就是漢字的本原字形。這是中國文化歷史密碼的主要承載者之一,也是中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最佳工具。這是中國文化最獨特偉大的遺產之一。應該排在四大發明之後,列為第五大發明。簡體字部分地顛覆了『本體字』的文化密碼承載功能,是對漢字遺產的嚴重破壞,應當盡快予以糾正。」

裴鈺非常認同文字是文化復甦的核心問題之一的觀點,並提出了「處女中文」的概念:「我們對傳統的繼承,關鍵在於繼承最精粹、最本色的內容,即沒有經過篡改、扭曲和僭越的最純潔的部分。」他認為唐代武則天的造字運動就是對漢字的僭越,她造出了十多個新漢字,結果都失敗了。他說:「繁體字是數千年文化的主流,直到今天也在世界華語圈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在簡繁體的爭論中,我們容易有狹隘的情緒,以為兩個字體勢不兩立,恢復繁體字就要打倒簡體字,其實,繁體和簡體是同一種文字的變化,而不是造出了新字,漢字並沒有分裂成了兩種『字體』,因此,我主張現代人會寫簡體字,會認繁體字。」

近一段時間,最大也最被痛批的就是山東建中華文化標志城了。對於這個經眾多院士和專家學者參與,耗資300多億也打不住的項目,文化界幾乎是群情激奮,許多專家學者更毫不留情地斥之為「文化贗品」、「民族的羊癲瘋」、「最愚蠢最荒謬」,是對傳統文化的無情嘲弄。

朱大可斥責道:「文化標志城是一個荒謬的狂想,它是權力美學和旅遊經濟的混合產物,也是近幾年各地祭拜狂潮的集大成者。此前我們已經看到『中華第一祖龍』和漢高祖塑像之類的水泥怪物,除了浪費民脂民膏之外,這類建築物沒有任何文化價值。」

而裴鈺則把標志城比喻成鼓搗泰山封禪的宋真宗「文化安全套」,他說:「我剛提到武則天造字,現在就有造城,偽學術方案只會產生一個新的文化贗品。有人讓我預測這個城的未來,我想起了武則天造字的後果,後人在辭典中對武則天造的『曌』字的註解是:同照字,任何的文化僭越最後往往成為一個黑色幽默。」

北大教授陳曉明也在博客里寫道:「傳統文化是中國生存發展的精神底蘊,它存活在中國人的心裡,存活在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存活在人們的精神信念和價值關懷中。它首先通過教育來傳承,通過社會中的人們的自我修煉來提升。通過對書籍的閱讀、交流和實踐體悟來抵達。耗費巨資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建所謂的文化標志城,那是旅遊娛樂項目,與文化無關。」

而面對中華大地不斷冒出來的像標志城這樣的非驢非馬的「文化」項目,有人建議乾脆由政府出台有關「文化」用地標準的法規,省得各地像橫店造城運動般造假上癮,造了「天安門」、「故宮」、「清明上河圖」還嫌不夠,現在又打算投200億開始建造贗品「圓明園」。

非問題

清明節該如何祭奠

今年是第一次實行清明節休假制度,對此,公眾和專家學者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有網友建議用網祭來替代傳統祭俗:「網祭真的是值得提倡的方法。它可打破親臨現場去祭祀的時間和空間之限制,隨時隨地,我們坐在家裡或在遙遠的他鄉就 可進行了;網祭很安全,可避免傳統燒香燒紙的火災事故發生;網祭比傳統的祭祀方法,成本更是省到了最低;網祭比傳統的祭祀方法更真誠,因為傳統方法從某種角度上講是去送點東西了卻個人心願而已,而以寫祭貼和祭文方式,其內容可是我們發自肺腑最真心的祭語。」

80後的王可一進3月,就開始籌劃自己的清明節假期出遊行程。她說:因為杜牧的「牧童遙指杏花村」已為這個節日定了「悲傷」的調,所以人們早就忘了清明節其實是古人一個踏青尋春、進行戶外運動的節日。而民俗學家還表示,清明節其實還是一個社交的節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書說:「如果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清明其實既是悲傷的日子,又是歡樂的日子,還是社交的日子。」

而專家學者普遍比較認同傳統的祭奠方式。朱大可說:「在作為亡靈節的清明追思先人,這是人類的共同情感需要。」但他對納頭祭拜表示了深深的厭惡:「納頭祭拜不是繼承歷史傳統的最好方式,尤其是那種盲目的膜拜,只能製造出新的文化奴隸。只有在普世價值的基礎上,對舊事物進行闡釋、辨認、甄別、取捨、改造和推進,才能完成對歷史垃圾的清除和對文化精髓的弘揚。」

裴鈺則一如既往地反對偽文化的僭越行為,「今年清明節,西部要推出祭祀黃帝,它是又一個臆造的偽傳統,新的文化僭越。因為人們在清明節最重要的是祭掃『父母丘墓』和私家祖先,清明時節祭祀黃帝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而且,黃帝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還需要歷史科學的進一步考古印證,推出黃帝清明祭祀,用世俗血緣傳承對待文化符號,是非常荒謬的」。他表示,清明節根本的人文意義在於對個體的關懷,只有切實落實到個人心靈的層面,才是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所在。

對於近兩年的國學熱、各地哄起的祭孔和尋祖熱潮,專家學者表示是新的文化惡搞,除了跟風炒作,最重要的還是利益的角逐,其本身的精神實質早已喪失殆盡。朱大可表示,大規模的公祭活動是「經濟與政治的親密聯盟,而文化雖然被打扮得楚楚動人,卻永遠只是一個受利用和奴役的婢妾」。裴鈺說:「『國學』這個概念早就被民國學術界廢除了,今天哪來的『國學班』?因此,我引用西方學界的『闡釋學黑手黨』概念,來評價這些偽文化的製造者。」

閱讀全文

與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