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廣西平南縣有哪些文化

廣西平南縣有哪些文化

發布時間:2023-03-20 21:57:58

1. 平南縣大安鎮古代是什麼代什麼朝

大安鎮是廣西兩江流域最為著名的古鎮。大安鎮位於廣西脊做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東南部,容(容縣)武(武林鎮)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縱橫其中;北依西江,南連大新鎮,東與藤縣山水相傍,西交鎮隆鎮為鄰,是玉林往桂林、南寧以至大西南通往廣州的交通要道。處於廣西最大平原潯江平原東部,
[1]
是該平原最接近珠江三角洲的第一大鎮。大安鎮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之一,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廣西小康示範鎮,也是平南縣南河片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大安鎮舊稱大烏圩,圩設於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道光《平南縣志》
[2]
記載大安:「地控兩河為南條諸流之咽喉,其東南有大水、思岩諸峰環峙,北與脊野扮閬石、暢岩遙相映帶,而西則新光獅子山如屏如藩,中坦盪隴畝相錯,又當往來徙馬舟車,絡繹輻輳,出於塗,藏於市,稱巨鎮焉。」2000年至2014年,連續六屆獲自治區市容市貌「南珠杯」競賽特等獎。2011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4年,鎮安社區永安消防所被公安部評為「全國119消防獎先進單位」。大安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有廣西最大的古建築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大安石橋、列聖宮、粵東會館等。已有百年歷史的大安傳統消防節,更是全國獨有。牛歌戲、校水櫃習俗和大安粵劇分別被列為第二、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櫻灶遺產名錄。全鎮面積124平方公里,轄20個村委會和5個街委會,總人口13.5萬(2017年),其中城區常住人口6.89萬人,城區面積4.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38.5%
[3] 。
先秦至兩漢
先秦時大安屬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嶺南後,嶺南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大安境地屬桂林郡。
西漢時大安境內屬猛陵縣地,隸屬蒼梧郡(郡治所廣信,今蒼梧)。
三國時,大安境內仍屬蒼梧郡猛陵縣。
兩晉時期
東晉昇平五年(公元361年),析猛陵縣地置武城縣,縣治所今武林鎮,大安境內屬永平郡。
宋元嘉二年武城縣改稱武林縣,大安仍屬永平郡(齊梁陳因之)。
隋唐時期
大安鎮古地圖
大安鎮古地圖
隋時,大安仍屬永平郡。隋開皇十九年(599年),永平郡增設隋建縣(縣治所今平南大中)。
唐初,廢永平郡改設藤州,武林、隋建二縣隸屬藤州。大安屬藤州。
唐貞觀七年(633年)在原燕州治所武林置龔州都督府,督理龔、潯、蒙、賓、澄、燕、藤七州,大安屬龔州。
唐天寶元年(742年)龔州改稱臨江郡,大安屬臨江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臨江郡復稱龔州,大安屬嶺南道。
唐末,大安境內始出現常住人口。
五代,大安屬南漢。
宋元時期
宋開寶五年(972年),省武林、隋建、大同、陽川入平南縣。大安境內屬龔州管轄。
宋紹興六年(1136),廢龔州,大安境內屬潯州管轄。
元朝(1206~1368年) 大安屬潯州路平南縣。
明清時期
明朝大安屬潯州府平南縣。 至萬曆年間,大烏墟集形成。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安設立大烏巡檢司。
清乾隆年間(1736~1796年)大烏墟發展成為"上接平貴,下通藤容,四方客商雲集"的大都會,屬潯州府平南縣大烏里。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史載大烏墟有店、當、館、號、堂、記、居等商號336個之多,屬潯州府平南縣大烏里。
清道光年間(1821~1851年)西江流域有"一戎二烏三江囗"流傳,大烏墟成廣西一大圩鎮,大安之名首次有文獻記載(道光十五年平南縣志),大安仍屬潯州府平南縣大烏里。
清咸豐四年(1854年)九月初,天地會覃乃保占據大烏圩為天地會根據地。
清咸豐六年(1856年) 八月,大成軍踞平南改稱武城縣,大安屬大成國轄地 (建都秀京即今桂平) 。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大成國滅,大安重歸清統治,武城縣復稱平南縣。
近現代
民國二年(1913年)推行省、道、縣三級區域制,大安屬鬱江道(道治今蒼梧)平南縣。
民國三年(1914年)鬱江道改蒼梧道,大安改屬蒼梧道平南縣。
道光平南縣志記載大安墟
道光平南縣志記載大安墟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設區,大安屬梧州區(區治今梧州)平南縣大烏里。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廣西推行區、鄉、鎮、村、街的保甲制度,大安屬平南縣南一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大安設立廣西銀行大烏辦事處,主要經營「放款、存款、匯兌、兼代理省金庫在平南的收支」。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30日上午侵華日軍一個中隊約180人從旺村過江,經大安石橋入圩,大安淪陷。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6月10日大安宣告光復。
1949年12月3日,大安獲解放。
1950年1月,大安屬梧州專區平南縣大安區。
1951年4月2日,平南縣將原6個區調整為13個區,大安為平南縣第四區。
1951年7月,梧州專區與鬱林專區合並稱容縣專區,大安鎮隸屬容縣專區平南縣。
1953年6月,平南縣又改為13個區,大安為第四區轄鎮。
1955年9月13日, 根據國務院指示,各區按地名稱呼,大安改為平南縣大安區。
大清一統志記載大安
大清一統志記載大安
1958年7月,撤銷平樂、容縣兩專區,分別設立梧州、玉林兩專區,大安鎮屬玉林專區平南縣。
1958年11月改稱為平南縣公社大安分社。
1959年9月改稱為大安鎮人民委員會。
1961年6月劃為大安區轄鎮。
1962年又恢復為大安區。
1971年,玉林專區更名玉林地區,大安屬玉林地區平南縣。
1980年7月9日改為大安鎮公社。
1984年9月改為平南縣大安鎮,從大安鎮分出武林鎮。
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批復貴港市升格為地級市,大安鎮屬貴港市平南縣至今。

2. 平南縣旅遊景點

1、平南縣龔州公園

龔州生態園座落在平南縣城北,與縣城緊密連接。這里每天早、晚都有幾千名群眾來這里健身、運動、休閑和游覽,是一個人氣很旺的風水寶地。這個公園最大特點是:公園的設計建設以突出原生態的大自然環境和平南的歷史文化相結合為主線,著力打造城市建設的新亮點。

2、奇湖山莊

奇湖山莊位於平南縣平南鎮西山村,距離城區1.5公里,距平南歷史人民公園500米。321國道支線玉林至柳州的二級公路就從山莊牌坊門口經過。是集特色餐飲、住宿度假、休閑觀光、無公害蔬菜、水果種植、園藝培植、特色養殖為一體的多元化山莊。

3、石橋山風光

石橋山位於平南縣景華大山尾,山中有閬沖石林,該石林與東門坳遙遙相望,數峰齊天直立,勢如刀削。石林長有許多羅漢松,屈吊於石壁之上,遠眺其天際迎客之勢令人驚嘆不已!人們稱此為「廣西張家界」矣!山下有溪流,流水甚為清澈,是北帝山漂流的源頭。

4、鷹潭瀑布

鵬化小坳的兆潭平湖如鏡,潭口壩堤向下河瀉下一扇銀色的瀑布,這就是「鷹潭瀑布」,其壯觀和巨響令人賞心悅目又驚心動魄。潭中一座石山拔江而起,頂端一怪石儼然一把鷹嘴臨江懸壁伸出,一座天然巨鷹便栩栩如生屹立潭中頓守鵬化山小坳水口。

5、田湖映翠

位於平南縣城西北六十五里的國安鄉田貴水庫風景區。該庫七十年代建成,人工湖泊,山明水碧,中有數島,宛似蓬萊。雄偉的水沖結壩,列入國家級先進科研成果。湖址原是山谷,巍巍大壩將山谷截斷,將水蓄起來,形成今天的高山湖泊。

3. 廣西古鎮大安鎮的歷史文化及今後發展

大安鎮區位優勢明顯,位於平南縣東南部,距縣城28公里,距西江武林港4公里,容(容縣)武(武林)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貫穿其中;全鎮面積124平方公里,耕地3718公頃,轄21個村委會和3個街委會,總人口9萬多人,城區面積6平方公里,人口3萬多人,大安鎮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之一,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廣西小康示範鎮,是平南縣南河片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安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大安鎮成埠較早,始建於明末年間,古名大烏墟,乾隆年間已發展成為「上接平貴、下通藤容、四方客商雲集」的大都會,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一戍(今蒼梧龍圩)、二鳥(今平南大安)、三江口(今桂平江口)」 ,大安古建築群體,至今保存較為完好,座落在大安鎮西北,白沙、新客二江匯合處,古建築群以大王廟(列聖宮)、粵東會館、大安橋、大碼頭等古建築物組成。是研究古代廣東、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1989年7月20日,大安古建築群列人平南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7月,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安鎮消防節源遠流長。大安消防節創建於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當年大烏墟(大安鎮前稱)遭遇一場特大火災,火燒連營,損失極為慘重。火災過後,居民群眾吸取了這場火災深刻教訓,當年大安街道和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發動各商號、店鋪和街坊,捐資贊助購置水櫃及各種災火器材,成立滅火隊伍,並約定每年在秋高氣爽的農歷8月20日進行演練,舉行射高、射遠消防演習等活動,這個群眾性組織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了大安鎮一年一度的傳統消防節,也是全國唯一「傳統消防節」。國家公安消防博物館、自治區博物館、檔案館的文物保護咨詢專家對大安消防文物保護進行專題調研,載入了全國的消防史冊。
農業發展形勢喜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綜合生產開發建設,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全鎮經濟作物達3.6萬畝,經糧面積比例達63%,優質谷種植達3萬畝,佔70%,甘蔗種植面積近萬畝,目前,全鎮已形成六大農業產品基地:一是2.5萬畝優質谷基地,二是一萬畝甘蔗基地,三是以石硤龍眼、荔枝為主的2萬畝名優水果基地,四是以番茄、西瓜、荔蒲芋、葛茹、生薑、蓮藕、馬蹄等為主的優質蔬菜基地,五是2000多畝蠶桑基地,六積極發展養殖業,以優質仔豬、三黃雞、種肉鵝等為主的特優珍稀禽畜水產養殖基地。當前,全面落實「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把品種調優、規模調大、產品調外、經營調活、效益調高,大力發展外向型、創稅型、特色型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大安鎮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從六十年初代傳統的手工業發展到當今配套較為現代化的服裝加工企業。現全鎮有膠合板廠、沙磚廠、紅磚廠、制衣廠、洗水廠400多家,從業人員達一萬多人。並形成了以制衣業為龍頭,主要產品有:牛仔褲、童裝牛仔褲、休閑褲、沙難褲、中褲、T恤、文化衫等,有純棉、滌綸、絲光尼龍等中、高檔次,工藝款式時尚、質量從優,年加工實力強,產品暢銷國內、外中東、非洲等國家。
招商引資有新突破。 大安鎮把招商引資工作當作推進大項目建設和發展經濟的重要支撐點,採取高效務實措施,建好工業園區,擴大對招商引資力度,提高辦事效率,具體採取靈活機動、全方位廣泛招商,採取一切可行的辦法,接納東部產業轉移,制訂扶持發展制衣業目標任務,千方百計吸引一批大型制衣企業落戶大安鎮。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 。大安鎮以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廣西小康示範鎮建設為契機,堅持高起點規劃,狠抓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地提高城市綜合功能。大安鎮廣場、城雕、24米街道美化,大安鎮商業步行街,大安鎮水廠擴建工程等公共基礎建設已完成;近年來,城市建設分別獲自治區第三、第四屆、第五屆市容市貌「南珠杯」活動競賽一等獎、特等獎,榮獲貴港市第一屆市容市貌「荷花杯」競賽「荷花杯」獎。目前,重點抓好以下工程項目建設。(1)加快大安工業園項目建設。盡快實現「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商落戶工業園。(2)抓緊實施賀崗商貿小區的二期開發項目。(3)加快環鎮西路建設延伸進程。(4)充分發揮大安區位好和作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優勢,力爭把農副產品專業市場和工業品專用市場建成全縣最大、具有較強凝聚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專業市場。(5)容太過境公路項目。(6)光亮工程項目。(7)綠色工程項目。(8)大王廟公園廣場項目。(9)大安公安分局建設項目。
大安鎮突出抓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提高工作,全鎮現有小學18所,城區有中心小學2家,初中4所,縣級高中1所,在校中小學生15000多人,教職工1000多人; 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有線電視用戶3000戶。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有影劇院、電影院、文化館等娛樂場所,文化娛樂形式多樣,大安素有「粵曲之鄉」,榮獲自治區體育先進鄉鎮稱號,目前,全鎮有民劇隊、獅龍隊、粵曲曲藝社共140多個。群眾文化活動異常活躍,每逢重大節日都舉行綜合文化活動;醫療衛生保障,平南縣第二人民醫院座落在大安鎮城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成績顯著,全鎮95%農民群眾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大安鎮正以優越區域優勢,良好的工業發展基礎,寬松穩定的環境,真誠地邀請各界人士、朋友、老闆們到大安鎮觀光考察,經商、投資興業,勤勞智慧的大安鎮人民與您攜手開創美好未來!

大安鎮是廣西歷史上的三大名鎮之一,舊稱大烏圩,圩設於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清末民初大安鎮的棉織手工業,譽滿八桂;以色潤、絲細、味醇而馳名的大安齊絲煙,暢銷兩廣,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改革開放後,大安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1992年,被列為全國現代化小城鎮綜合建設試點鎮及全國農村經濟綜合改革試點鎮。位於鎮內的平南卷煙廠,於1993年與緬甸商人合資興辦了中緬南坎卷煙廠,是廣西最早出國辦煙廠的企業。大安鎮鄉鎮企業發達,有中意公司、織造廠、棉織廠等一批鄉鎮企業,而廣西桂花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又是全國最大的水暖器材生產企業,其產品「桂花」牌沖洗閥,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走進了中南海和人民大會堂,遠銷歐美等29個國家和地區。大安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有廣西最大的古建築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大安石橋、列聖宮、惠福夫人廟、粵東會館等。已有百年歷史的大安傳統消防節,更是全國獨有。2001年,全鎮面積124平方公里,城鎮區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18公頃,其中水田3092公頃,旱地626公頃。轄21個村委會和3個街委會。人口98820人,其中城鎮區人口31420人。糧食總產4157.3萬公斤,人均有糧420.7公斤。國內生產總值4.61億元,工農業生產總值105853萬元,財政收入943萬元。主產糧食、甘蔗、煙葉、黃麻、荔浦芋、生薑、荔枝、龍眼、豬苗、三黃雞,其中三黃雞是廣西名產。集鎮交換電話容量1.1萬門,所有行政村均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已安裝行動電話發射塔3座,信號覆蓋全鎮。2002年9月開通小靈通,設有33個基站。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設有營業部。大安鎮是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鄉鎮、中國農村百強鄉鎮,入選《中國1000名鎮》。2002年又榮獲自治區「南珠杯」優秀鄉鎮類特等獎。
自然環境 大安鎮位於北緯23°23′,東經110°30′,東與藤縣相鄰,西與鎮隆鎮接界,南接大新鎮,北面是大成鄉和武林鎮。省道容(縣)太(平)線與南梧二級公路交匯於境內,是玉林往桂林、南寧以至大西南通往廣州的交通要道。處於廣西最大平原潯江平原東部,是該平原最接近珠江三角洲的第一大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地勢南高北低,北部大部分為潯江平原,南部有少量丘陵和低山,最高峰為大水山,海拔555米。白沙江自西向東橫貫中部,平均流量50立方米每秒;上寺河發源於南部大洲鄉,平均流量8.5立方米每秒,與白沙江交匯於圩邊。全鎮有可利用的荒山荒地1113公頃。
城鎮建設 大安自設圩以來,清末民初成為廣西三大名鎮之一,商賈雲集,圩內橫街小巷,星羅棋布,穿街過巷,如入迷宮。20世紀80年代以後,城區向外拓展,興建了一批新街道。1993年,開始改造舊街道。2001年,全鎮有開發小區10多個,新建街道20條,並投資1500萬元全部硬化;投資500多萬元改建和新建排水、排污管道35條,總長15公里;投資200萬元建成大安鎮農貿市場和生豬、木材、工業品、牲畜、肉類、農副產品等七大專業市場。投資80多萬元美化綠化街道,新安裝路燈180盞,種植綠化樹木2000株。城區面積由1996年的2.5平方公里擴展到目前的4.1平方公里。2001年,鎮黨委、政府以參加「南珠杯」為契機,繼續做好賀崗大道綠化、亮化、美化工作的同時,全面加強園林綠化建設,投資30萬元對街道全面綠化,全鎮人均綠化面積達5平方米;投資9.8萬元建設排水設施;投資124萬元硬化街道和設置路燈;重點整治24米街、容武路、賀崗大道、舊城區和各大出口;加快城鎮戶籍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體制、社會保障制度等體制改革。2002年,大安鎮榮獲自治區市容「南珠杯」競賽活動特等獎。
農 業 大安鎮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為重點。1992年,糧食種植面積6164.13公頃,總產量3344.35萬公斤,平均畝產425公斤。1996年,糧食總產量3434.6萬公斤,農業總產值20432萬元,人均產量430.3公斤。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抓好短、平、快農業綜合開發,先後建立賀崗、同德、鳳谷等蔬菜生產基地和新儒、天堂等村煙葉生產基地,種植烤煙、曬煙500公頃,年產干煙650噸左右。賀崗、稻花大白菜、椰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100公頃,總產量600噸,總產值240萬元;同德、新成葛薯、荔浦芋基地,種植面積133公頃,總產量6000噸,總產值720萬元;新儒、天堂、訂木、稻花等地的煙葉基地,種植面積533公頃,總產量1200噸,總產值800萬元;尋村番茄基地種植面積13公頃,總產量1000噸,總產值120萬元;賀崗馬蹄基地種植面積200畝,總產量400噸,總產值40萬元;新儒、儒地大肉姜、荔浦芋基地,種植面積66.7公頃,總產量300萬斤,總產值400萬元。1992年至1996年,商品菜種植約2000公頃,產品遠銷廣東、深圳、貴港、梧州、北海等地,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甘蔗是大安經濟「四大支柱」之一,1992年至1996年,每年種植面積約3600公頃,年產原料蔗2至3萬噸。畜牧水產以生豬、家禽和鰻魚為主,生豬飼養量在42.5萬頭左右,存欄8.56萬頭,出欄肉豬4.8萬頭。外銷豬花每年20萬頭以上,家禽飼養達130萬多羽,年出欄33萬羽。放養魚塘面積174公頃,水產品年產量1.6萬噸。1992年至1996年,全鎮種上經濟林688公頃。1995年順利通過了自治區造林滅荒達標驗收。2001年全鎮經濟作物達2400公頃。經糧面積比例達63%,優質谷種植2000公頃,佔70%。甘蔗種植面積600多公頃,是平南縣的甘蔗生產基地。2001年,全鎮建成六大農產品基地:2.5萬畝優質谷基地;1萬畝甘蔗基地;以石硤龍眼、荔枝為主的2萬畝名優水果基地;以番茄、荔浦芋、葛薯、生薑、蓮藕、馬蹄等為主的萬畝優質蔬菜基地;2000多畝蠶桑基地;以優質仔豬、三黃雞、種肉鵝、鰻魚、鱘龍魚等為主的特優珍稀禽畜水產養殖基地。全年外銷仔豬40多萬頭,出欄家禽120多萬羽,水產品產量4000多噸。
大安鎮的三黃雞、石硤龍眼、鰻魚、鱘龍魚、辣椒醬、煙葉、臘味、香芋、生薑等都是區內外享有盛譽的土特產。
工 業 明末清初,粵商開始在大安開設制陶廠。民國初期又興建了鑊廠。至20世紀30年代後期,紡織手工業遍布大街小巷。其他工業如製糖、制煙等也遍及城鄉。解放後,大安鎮的工業門類逐步增多。這里產生了全國最大的水暖器材生產企業廣西桂花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全國500強企業之一,產品有30多個品種110多個規格,擁有部優產品1個,國家專利產品20個,創造了多個廣西第一(第一家年產值超千萬元的鄉鎮企業,第一家鄉鎮企業集團,第一家規范股份制企業)。大安米面製品廠以其美味爽口的桂林米粉干,佔領東南亞及歐美市場,成為廣西出口該類產品最多的企業。
1992年至1996年,全鎮有鎮辦企業26個,村級企業3900個,從業人員8154人,年均產值20億元。義大利伊姆集團公司與廣西桂花公司合資興建的「中意」公司,投資總額為1.2億元,年產中高檔衛生潔具50萬套,投資新增產值2.5億元,創稅利4163萬元,實現利潤3836萬元。同時先後引來平南金運來實業有限公司、丹竹供銷社、武林液化氣站前來搞城鎮開發,興辦工廠、企業和實業。2000年,中意公司實現了與海爾集團合作生產高檔水暖器材;桂花公司「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與股票上市不斷推進;改制搞活了棉織廠等一批企業;招商引資得以突破,新上沙磚廠、松脂廠、木材廠、水洗廠、手袋廠、皮革廠等多個投資超百萬以上的企業。鎮黨委、政府對內搞活改革,對外搞好招商引資。對中意公司、友盛公司、織造廠、棉紡廠等發展好的企業,不斷改革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把建材、紡織、化工、食品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對炮竹廠、米面廠等企業,進行破、轉、賣,搞活沉澱存量資產。同時解放思想,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主動地接受廣東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1999年至2002年,全鎮新上企業項目69個,總投資達3500萬元,新增產值1.25億元;新增個體商業戶484戶。
商 業 自清康熙以來,粵商陸續到此開設商行,經營棉紗布匹、海味雜貨,收購肉桂,遠銷海外。據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建大烏圩列聖宮碑》記載:「圩之設由來已久,上通容(縣)桂(平),下達藤(縣)梧(州),舟車絡繹輻輳……四方客商雲集。無怪粵西巨鎮歷數,一戎(蒼梧戎圩鎮)二烏(大安鎮)三江口(桂平江口鎮)。」2001年,大安鎮建有七大專業市場,分別為成衣、工業品、豬苗、農副產品、肉類、豬牛、木材市場,總面積達11886平方米,於1990年動工興建,總投資205萬元,固定攤位450個。年集市成交額1.82億元。大安鎮的成衣交易量大質優,全鎮經營沙灘褲、機恤系列的私營企業有150多家,平均每家有電動平縫車20多台,工人30多人,日產4.5萬件,就業人員5000多人。產品以其優異的質量,新穎的款式,遠銷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等地,在廣州沙河成衣市場,獨領風騷。每逢農歷二、五、八為大安圩日,趕圩人數達3萬多人。主要貿易品為成衣、針織、竹木器、肉類、禽苗、家禽、各類日用雜品等,日成交額達3.5萬元,年成交額1300萬元。
教育衛生 2001年,全鎮有小學19所,初中5所,高中1所,在校中小學生1.5萬多人,教職工1000多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及率90%,中小學鞏固率98%,大安鎮中心小學、燕嶺小學被評為貴港市「百佳學校」。
2001年,全鎮25個村、街委均設立有衛生室(所),有民間醫生150多人。大安醫院始建於1952年。1992年由大安鎮中心衛生醫院升格為縣級綜合醫院,1995年獲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稱號,成為全自治區首家坐落在鄉鎮的「愛嬰醫院」,2002年通過國家二級醫院評審,成為全自治區首家坐落在鄉鎮的國家二級綜合醫院。全院現有職工200多人,其中副高職稱6人,中級職稱65人。內設住院病床200張。
文 化 大安鎮的文化活動十分活躍。傳統消防節,歷史已有百年之久。自清朝道光以來,全鎮年年舉行消防演習,久而久之,每年的農歷八月二十日便成為約定俗成的消防節。1984年,傳統消防節吸引了數萬人參與。現在全鎮10條街道設有消防男隊,三大聯街設有消防女隊;有義務消防員7000多人,人力滅火機12台,機動泵17台。20世紀70年代,大安的周末活動成為廣西最著名的群眾文藝活動之一。每到周末,所有的廠礦機關及社會團體都分街分點以自編節目進行表演。每次演出,老少登場,幾乎人人是演員,人人是觀眾。文化部的領導及《人民文學》主編亦親臨參觀指導。大安又是廣西最著名的粵曲之鄉,鎮內居民大多數是廣東商人的後裔,有著深厚的粵曲基礎,全鎮成立有曲藝社7個,演出活動十分活躍,涌現出一批著名粵曲演員,如粵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潘楚華、馬德強等。1994年和1995年的廣西大安粵曲節,吸引了自治區內外大批粵曲愛好者和兩廣粵曲名家李自強、林紅、潘楚華、馬德強等前來登台演出,文化部為粵曲節發來賀電,著名粵曲表演藝術家紅線女送來了「願粵曲唱出時代之聲」的題詞,廣西文化廳頒發了「粵曲之鄉」牌匾。
旅遊資源 大安鎮有廣西最大的古建築群,位於鎮東白沙江與上寺河交匯處,有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大安石橋、列聖宮、惠福夫人廟、粵東會館等古建築。大安石橋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相傳由鄉紳勞千拱倡導,並由一雲浮四海的乞丐依據易學原理設計建造而成。橋長33米,寬3米,有形似小船的大橋墩2個,另有4個長方形小橋墩,小橋墩又設3條方形石柱。橋面分7跨,其中一跨為10條梯形石條鋪成外,其餘全為9條梯形石條鋪成,共64塊。石條大面在上,小面在下,以利污水排泄。橋的兩旁共有36條石柱,67條欄桿,全部為花崗石結構,工藝精湛。石橋歷經洪水沖擊,依然屹立河中,其工程設計和力學原理的運用,都堪稱廣西石橋梁之冠。列聖宮建於清康熙年間,當地稱為大王廟,佔地面積5畝許,分為前後三進院落,附廟左右還有至福財帛、惠福夫人二祠。該宮全部用磨光青磚砌成,屋樑、頂柱採用白玉石,屋脊屋檐、牆壁雕刻各式各樣的彩陶人像、珍禽異獸,栩栩如生。宮內供設大小神像上百尊,或坐或立,或蹲或踞,神情迥異,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怒目猙獰,千姿百態。大門兩條石柱上刻:「地繞雙江前對鳳洲為鎖鑰,天開一洞左蹲獅嶺作屏藩」。建築群挾於兩江之間,門前古榕掩映,更有數株長於牆壁之中,猶如壁畫,富有藝術感。
現任鎮領導 黨委書記楊遠初,副書記張有軍、黃召寬、何劍;人大主席團主席楊遠初,副主席胡彬;鎮長張有軍,副鎮長黃祖勝、黃雪葵、彭永德。
大安鎮政府辦公室電話:0775—7632170,地址:平南縣大安鎮南安街鎮人民政府大院,郵政編碼:537307。

4. 貴港平南有什麼好玩的

(貴港市)平南縣的主要景點有:

1、太 平 天 國 文 物 古 跡 群
平南縣北部鵬化山區和大同山區與桂平北部的紫荊山區連為一體,150年前,震驚中外的金田起義就在這里策劃組織,是太平天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包含相關景點:豫王胡以晃舊居 (官成鎮羅文村,距縣城約30公里)、贊王蒙得恩故居(大鵬鎮花王水馬玲村,距縣城約50多公里 )、金田起義洪秀全指揮地——山人村(馬練瑤族鄉山人村,距縣城60多公里) 、太平天國團營起義令發布地——花洲(國安鄉,距縣城約40多公里) 、天王洪秀全舟中詔發布地——大旺圩(同和鎮大旺圩)等。

2、暢 岩 山
距平南縣城12公里,平疇綠野間屹然突起,以主岩洞晃朗暢通而得名。因其地曾屬思回村管轄,又名「思回岩」或「思回石山」;更因宋代聞名全國的理學家程頤、程顥弟兄曾隨他們的老師——理學創始人周敦頤(濂溪)在這里講學讀書(按其時二程之父程向為龔州即平南古稱的知州),所以也叫「二程岩」。山高數十丈,廣一里許,全為石灰石結構,一山兩峰,狀若巨獅。山勢嶙峋,樹木蔥蘢,岩洞奧窈,山中較大的景點十多個。舊縣志載,暢岩山以山翠石奇洞幽與北流勾漏洞以及福建真仙岩媲美。

3、大 安 古 建 築 群
大安鎮古名大烏墟,在縣城東南25公里的西江南岸,墟始建於清初,乾隆年間已發展成為「上接平貴、下通藤容、四方客商雲集」的大都會了。嘉慶年間墟中有店、當、館、號、堂、記、居等商號336個之多。清道光以後,西江流域流傳有「一戎二烏三江口」的口碑,可見大安是當時廣西的一大圩鎮。現存大安古建築群體,座落在大安鎮西北,白沙、新客二江匯合處,古建築群以大王廟(列聖宮)、粵東會館、大安橋、大碼頭等古建築物組成。是研究古代廣東、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1989年7月20日,大安古建築群列人平南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7月,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包含的景點有:大王廟(列聖宮) 、粵東會館(大王廟左側)、古石橋(大王廟之右)、惠福夫人祠(大王廟右側)、大碼頭(粵東會館前)等。

4、白 馬 雙 英
在平南縣赤馬鄉政府所在地的白馬圩,有兩座紀念當地歷史人物的建築,一座是梁嵩狀元紀念館,一座是袁崇煥「總制三邊坊」,合起來叫做白馬雙英。南漢白龍元年(925年),平南鵬化里龍街人(今大鵬鄉)梁嵩中了狀元,後因不滿皇帝的暴政,辭官回家鄉,騎白馬涉東濠河口時,被洪水淹死。平南人民感激他對家鄉百姓的愛護,將東濠河改名為狀元河,將河口的小圩鎮改稱白馬圩,並在白馬圩建造一座狀元廟。「大躍進」年代狀元廟被拆毀,1987年平南縣人民政府在狀元廟舊址附近建成了梁嵩紀念館。現白馬已建設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淥 水 靈 淵
淥水靈淵在乎南縣大成鄉聯石村,距縣城約10公里,以靈淵泉和淥水廟為主要景點,淥水廟毀於20世紀60年代。1995年,大成、大安、武林、鎮隆等地熱心人士捐款,並得香港何權先生贊助,在淥水廟舊址建成靈淵閣一所。靈淵泉又稱龍潭,潭面寬約20畝,最深處10餘米,龍潭分為兩個,一個稱作公龍潭,一個稱作母龍潭。泉水湧出水面翻動面積直徑約為8米,泉眼水涌高度約為33厘米。泉水終年涌流不斷,可供附近數萬畝農田灌溉之用。靈淵泉地下為石灰岩地質,泉水清澈,冬暖夏涼,清冽甘甜。每逢冬春季節清晨,潭面薄霧彌漫,在朝陽的照耀下,幻成各種色彩。舊縣志載:常有五色魚,輕翔戲水可數。淥水靈淵曾列為平南八景之一。

6、大 桂 山 風 景 區
大桂山位於平南縣東,在平南與藤縣交界處,距縣城約20公里,有簡便公路直通景區,由丹竹鎮往東平水庫,乘船亦可達景區腹地。大桂山風景區,由大桂峽谷(俗稱石巷)和峽谷附近的天然森林公園兩個主景點,以及附近的東平水庫庫區、大桂林場、團羅茶場等景點組成。大桂山除了秀麗奇險的自然風景外,還有近十多年來地方政府及集體、個人投資開發的大面積的經濟林和連片的茶場,經濟林約為40000多畝,以玉桂、龍眼、荔枝、柑桔和竹子為主。目前大桂山已成為集生態旅遊和農業觀光於一體的旅遊區。

7、鵬 山 勝 景
位於平南縣北部山區,居大瑤山山麓,距平南縣城約50公里。這里山高林密,溪壑縱橫,其中最高的山峰阿婆攬孫山,高度達海拔1581米,是貴港市境內最高的山峰,距阿婆攬孫山不遠的西山石崖也有海拔1238米。大鵬鎮和國安瑤族自治鄉就座落在鵬山山區,這里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勝景迷人,有「田湖映翠」、「閬石鍾英」、「狀元祠」、「花洲迎主古戰場」和「花洲騰龍」五景。其中,「田湖映翠」、「花洲騰龍」兩個美景,這是平南縣新八景之一。

8、平 南 縣 殉 國 烈 士 紀 念 碑
平南殉國烈士紀念碑,在平南縣城東面、羅沖橋附近的西江岸畔。人們乘船從這段河道經過,從老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這座矗立在江岸上的紀念碑的巍峨身影。紀念碑為方形,下部稍大,高約10米。碑身正面上方有「平南縣殉國烈士紀念碑」題名,中座分別刻有「浩氣長存」題詞、縣長黃緯芳所撰碑文、烈士芳名等。碑文闡明了「三·二九」廣州起義對辛亥革命的重要意義,贊揚平南五烈士以身殉國、取義成仁的獻身精神。

5. 為什麼平南人喜歡叫大平南

因為當地方言說大平南比較順口。所以平南人就習慣了叫大平南。平南縣,古稱龔州,置縣已近1700年。位於廣西東南部,貴港市東北部,西江流域上游,面積2983.97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平南縣常住人慎尺口為1104273人。晉昇平五年(361),析蒼梧郡置永平郡,析猛陵縣地置武城縣(也有記作武陵縣),這是平南境橋弊內最早設置的縣。貞觀十三年(639年),省西平入南平,隨後南平改稱平南,這是以平南為名建縣的開寬消高始。截至2021年10月,平南縣轄2個街道、16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平南縣是中國詩詞文化之鄉、中國牛歌戲之鄉、中國詩詞文化傳承基地、中國石硤龍眼之鄉、中國文化名縣、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和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6. 廣西平南過年有什麼習俗

春節是民間一個非常隆重的年節,此習俗相傳起源於北宋時期.傳到平南時先在鄉村寺廟開始,每到農歷十二月初八,各地民開始做臘八粥,多以八種米豆煮成,潯江南北城鄉並不樣。但多數人家沿襲此例,在寺廟施捨七寶五味粥,取者首多福,吉祥之意。
過了臘八,農村集市便熱鬧起來了.民眾准備出售農副產品,籌集資金,也叫搵過年錢。 臘月二十三日,俗稱「小年晚」,主要活動是「祭社」,也叫送灶君返天,必須在灶前焚燒香燭,擺上三碗供果,給灶王爺餞行。還要用一些紙料做成豬,雞,狗,馬之類的形象動物,作為伴灶王爺的隨行,還要擺上草,豆,水各一碗,以備路上飲食。最重要的供品一大盤灶糖(麥芽糖),然後把供品擺置在定福灶君之神位面前,把灶王爺神像撕下來焚化,送他上天。焚化神像時,主祭的男人口中念念有詞:「灶王爺爺,灶王奶奶,上西天見了玉皇大帝,上天報好事,下界保平安,若講壞話就給你粘上」,說著「叭」地一聲把一塊灶耐塌糖粘在灶門上。可見現在社會上用吃吃喝喝封住嘴巴的辦法,是祖傳老例。祭過灶,開始清掃房間院落,接著各家各戶淘米磨粉准備做年糕,購買年貨。
大年三十那天,一清早人們就忙著貼春聯,大門貼「門神」左「神茶」,右「郁壘」,盔甲武士圖像的彩色版畫,取看門守戶;門楣上貼「向陽門第」一類 四字橫批,下面還要貼三,五張「吊錢」。下午四,五點鍾,擺供黃酒,點燃香燭,燃放爆竹,「祭祖」後全家老少高高興興吃年夜飯。
除夕之夜,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小輩依次給長輩行禮磕頭,討取「壓歲錢」。午夜過後,時交新年,各家各戶擇定良辰接財神,福神,喜神等。先在天井中間設上供桌,陳列祭品,然後在大門口點燃兩根火把,這稱為接神火,因夜間三神到來光明正照也叫引路,同時燃香燒炮歡迎。派一男子到水井挑擔水回家,意謂此水養豬快大,人飲健康。接著,由男主人帶領全家小孩挑著祭品社公壇廟供祭。回家後各人要飲上一杯甜茶,表示來年的日子更甜蜜。這一夜,人們通常一宵不睡,稱為」守歲「。
正月初一,清早起來,晚輩向長輩說句吉祥話,長輩向晚輩派利市。不準動刀剪,不掃地;不探親訪友。初二」開年『早上殺雞祭祖。開年後十來天,大家到親戚好友家拜。
正月十五鬧元宵,又叫燈節。城鄉各戶,門前高掛彩燈。彩燈多用紙,竹紮成。
解放前,縣內春節活動一般都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解放後亦沿這習俗,但隨著人們的思想進步,春節活動逐步首畝數向文明,簡朴,熱鬧,健康發展。

7. 去廣西平南縣玩,各位有沒有什麼景點,美食介紹

平南縣最有名的是龍眼,地處黃金水道西江上游,自然資源豐富。是名副其實的農業綜合開發基地縣城,這邊的美食有廣西肉桂,甘蔗,茶葉,荔枝,芒果,好玩的地方我推薦你去,烏江,大同江。

8. 「3」鄉美稱,貴港平南盡顯詩書文韻

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古時又稱「龔州」。秦始皇三十三年時屬於桂林郡,期間所屬地區幾經輾轉,到1995年被國務院改屬貴港市。

平南縣在歷史的長河中受到文人墨客的影響,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民俗傳統,被譽為「中國詩詞文化之鄉」、「廣西書法之鄉」、「中國牛歌戲之鄉」。

廣西歷史上有9位狀元,排名第2的「梁嵩」,來自平南。他以一首《荔枝詩》應殿試,得到五代南漢的皇帝欽點為狀元。

此後平南詩壇吟詩作對蔚然成風,世神沖代相傳。

如今,平南縣組建詩詞家協會,發展會員4500多人。其中,30多人是廣西詩詞學會的會員,2人是廣西散曲學會的會員,50多人成為貴港市詩詞學會的會員。此外詩詞愛好者達3.1萬多人,他們當中有幹部、工人、農民、教師、學生……

他們把自身的情感融入詩詞,贊譽時代,表達對家鄉的喜愛。

古有平南狀元的一首《荔枝詩》揚名,後有平南百姓無數首詩文涌現。平南縣的詩詞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當地人的人生理想和個性品格,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平南詩人的審美意識和思想智慧。

明代四部尚書張澯(平南縣平芹瞎則南鎮人)、清代廣西「杉湖十子」之一彭昱堯(平南縣鎮隆鎮周塘村人),這些歷史先賢既是詩人、文學家,又是書法家,他們在書法文化上的思想和成就影響了平南縣後輩,也為平南縣的書法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書法載道,翰墨育人」,這是平南縣創建「廣西書法之鄉」秉承的書法理念。這樣的思想讓書法教育走進機關、學校、社區、鄉村和企業活動,通過培訓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書法水平及書法素養。

平南縣書協主席莫文才的書法作品五次入圍國展,已獲批准為中國書協會員;平南縣委黨校張耀良創作的方正粗楷被北京方正電子集團買斷專利權,被廣泛應用……

牛歌戲源於平南縣內的「大新鎮四岩山」,古稱平南牛歌聖地。

平南牛歌戲是桂東南地區現存最古老的民間小戲劇種之一,已有500多年歷史。它由平南人民經過幾代人傳唱演繹,從而形成現在的牛歌曲調。

傳說中牛歌戲起源於元朝時候平南縣大新鎮的四岩山一帶,為一種唱春牛和採茶調相結合的傳統地方戲,現在還有老人家把牛歌戲稱為採茶戲。

以前的牛歌戲是很簡單、甚至簡陋,一般是在曬場甚至收割完水稻的田裡,掛幾塊布幕,掛上馬燈或汽燈就可以開唱了。演員是職業農民,只在農閑時才唱牛歌戲。

如今的牛歌戲早已發展出多個專業的牛歌戲劇團,有專業的編劇、導演、演員、舞台車、燈光音響、攝影團隊,除了奔赴各地演出,還出版了眾多的本劇團牛歌戲影碟。

1986年,牛歌戲被編入《中國戲曲志 · 廣西卷》,確立其廣西地方劇種中的主要地位;

2008年,牛歌戲被廣西人民政府列入第2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平南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為「嫌棚中國牛歌戲之鄉」。

平南文化中,與「牛歌戲」一同被列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還有:

平南縣境內有相思溫泉、鵬山風光、大桂山「一線天」、大安列聖宮、太平天國豫王、贊王故里等遠近聞名的名勝古跡,還有諸多風光旖旎、景觀獨特的可開發成旅遊風景區的區域。

現如今,平南有新八景,分別是:紅陵遠眺、暢岩懷古、田湖映翠、花洲騰龍、碧海銀川、白馬雙英、魚洲雁信、新隆豐碑。

位於八景之首「暢岩懷古」的暢岩山,這里曾是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年少時讀書的地方。

後來他們拜周敦頤為師,繼承和發展了老師的理學思想,成為宋明理學的主要奠基者,三人並稱「周程三夫子」。此後兄弟倆刻苦專研理學,在老師的教導之下,成為「程朱理學」創始人之一。

暢岩山,石勢嶙峋,狀若雄踞巨獅。且長年樹木陰翳,鳥語花香,流水潺潺。幽靜的環境被譽為「別有一洞天」,這里不僅是人們短途遊玩的好去處,而且還是古時讀書人學習的靜心之地。

山上留有的古跡:印心亭、蓮花池、文昌岩,洞口「天南理窟」的刻字以及重塑的「周程三夫子」雕像,都可以體會到古時文人對於理學的揣摩和讀書的心境。

除開平南八景,鵬山鷹岩的鷹潭瀑布可謂是蔚為壯觀!從潭中拔山而起的鷹嘴岩,傾泄下一扇銀色的瀑布。悅目的景緻發出流水撞擊的聲音,讓人嘆為觀止。

可曾想,這樣的美景在當年發生過一場震驚全國的「淡木之戰」。解放初期,解放軍一五三師四六一團在此一帶與匪徒浴血奮戰。

盡管地勢險要,解放軍無一人投降,擊斃匪徒207人。最後四六一團三個連200多人,大部分戰死、墜崖身亡,場面十分悲壯。

戰後一位到此處工作的老同志寫到「當年結伴入鵬山,小道彎彎雲霧間。指點陰森松柏處,英雄灑過血斑斑」……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會消散,山石會傾倒,河流會枯竭,而唯有平南人的風韻歷久彌新。在這里感受文化的深邃,感受時光的饋贈,永持初心,方得始終。

9. 急啊!!!!!廣西平南縣的過年的習俗是怎樣的

在素龍鎮平南村,逢年過節或喜慶日子,村中便有舞龍舞獅的習俗,金龍起舞、醒獅跳躍、鑼鼓喧天的場景吸引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前來觀看,熱鬧非凡。據村鎮賀毀中老人介紹,平南黃姓族人自1842年發起舞龍舞獅至今已有165年歷史。日前,我市文化部門將其向文化部申報為龍獅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平南舞獅、舞龍的起源與武術密切相關。據傳,平南村黃姓族人不堪鄰近村莊惡霸的欺負,就想到練武自衛。早在1775年,他們祖先聘請高州武舉人李子龍來村中教授棍術,同時又跟一個過路的賣葯人學習蔡家拳,興起第一次習武高潮,村中也流傳著「蔡家拳、李家棍」的說法。平南村黃姓族人習武強身的同時,羅定地方流行的舞獅也成了他們必修的項目。

1842年,拍吵平南黃姓族人由黃師明、黃師憲等一批人發起舞龍,以竹為龍骨、以沙紙為龍被紮成舞龍,為本村正月十五元宵花燈御備會助興。從此年年舞龍,代代相傳,形成習俗。

1939年10月,羅定縣舉行民間藝術表演大遊行,平南市以啟元、林清、兆祥為主力的舞金龍首次在全縣公開表演。1950年羅定第一次舉辦大型慶祝國慶活動,平南舞龍又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此後,平南市舞龍每年都參加當地民間藝術大型活動,鄰近縣市的民間慶典活動也邀請平南市舞龍前往助興。

平南村還流傳著「男子舞龍、女子舞獅」的說法。因為舞龍需要一定的武術功底,是一項強者的活動,鄉民們為能躋身於舞龍隊伍而感到自豪。而女子們也不甘示弱,成立舞獅隊,為舞龍助威。而一批年輕的學生哥也在長輩的培養下成為龍獅隊骨幹,更有三、四歲的小孩也能敲起有節奏的鼓樂為龍獅隊助威。每當逢年過節或喜慶日子,平南便有金龍起舞、金獅跳躍、鑼鼓喧天,男女老幼歡聚起舞,熱鬧十足。現在,武術、舞龍、舞獅已成為平南黃姓族人的重要精神寄託。

平南舞龍的服裝、道具都很講究。舞龍人身穿黃色服裝、頭戴黃帽、腰系紅色腰帶,與太平天國起義軍的服裝相似。平南人舞龍舞獅,是一項全民性的活動,龍頭、龍衣、獅頭、獅身、龍鼓、獅鼓都是本村人親自製作。平南舞龍經過長期的發展和豐富,由最初的紗龍發展到金龍、銀龍、煙花龍、火龍,隨著舞龍、舞獅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平南舞龍、舞獅的影響正聲名遠播。

平南龍獅舞是一項自發性的民間文化活動,歷經百多年發展已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帶動了周邊民間藝術的興盛發展。為保護平南龍獅舞的發展,我市將平南舞龍列入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將其申報為中國龍獅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相信素龍鎮平南龍獅舞一定能舞出瀧水人特色,舞出羅定人精神。

婚嫁 轎子接新娘子 鬧八音 嫁出門婆盆水

10. 廣西平南縣新年習俗

廣西平南縣新年習俗

擁擠又熱鬧的街道,祝福新年的歌聲在耳邊回盪,一張張喜悅的臉龐,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了……

從農歷十二月二十開始,大街小巷迅速的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開始准備春敬晌聯、貼畫、蠟燭、元寶、各種小零食等等。除夕那天貼春聯、粘紅紙,入夜後,會亮起家裡所有的燈,會在大門口、水井,供奉天神處上香、點蠟燭、燒元寶。把准備好糖果餅干放進五個碗里擺放在祭拜祖先的桌子上,五杯茶,五碗湯圓,桌子兩邊各放兩塊紅糖、一棵生菜、兩根大蒜用紅紙弄成一捆擺放在兩邊。除夕會有守夜的習俗,零點一到,點煙花,放鞭炮,一直持續到凌晨三四點,鞭炮聲漸漸降下來,五點開始去祭拜社公,回來後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接下來就自行安排。

回家探親,必須是初二開年後,早早的打掃好衛生,等著親戚們回來,一般都是初二、初四,多告肆占雙數。一家襪稿轎人聚聚,在一起聊聊家常,一起吃頓飯,團團圓圓。

閱讀全文

與廣西平南縣有哪些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