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忽必烈為何要推行漢法呢
元朝,是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承接「大蒙古國第五代汗位」(成吉思汗,窩闊台汗,貴由汗,蒙哥汗)後,改國號創立的。忽必烈為什麼要行漢制,興漢法呢?這是有深刻的背景的:
一是「大洞脊蒙古國」是由「中央汗國」和「四大諸子汗國」五大部分組成。「大蒙古國可汗」由窩闊台一脈(窩闊台汗、貴由汗),轉至拖雷一脈(蒙哥汗、忽必烈汗)後,在忽必烈與阿不里哥4年多的汗位之爭過程中,已讓四大諸子汗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中央汗國」對「諸子汗國」的相應節制,已走出成吉思汗當時的初衷了。各自為陣的局面基本形成。
四是當政者想忠實運用「漢法」――主要是:忽必烈「行漢法」,推行「漢制」,選拔漢人才,任用漢人經營國家財政,管理國庫。忽必烈時期取得明顯效果。但是,也因為將國民分為「四類人」飽受爭議(不利於民族大融合)。同時,因為「推漢、興漢、用漢」等,直接影響蒙古貴族的切身利益,遭到了蒙古貴族的強烈反對,以至於從屬蒙古汗國與他分裂,不認其為「宗主國」。因疆土拓展,連年征戰,賦稅高舉不下,各民族苦不堪言。
加上蒙古貴族歧視、掠奪行鏈各民族財富,造成多民族也因此起義不斷。在推行「漢制」過程中,蒙古族當政者也付出了極大代價――據史記,忽必烈在位期間各族起義過千次,是歷史之最。 1314年元仁宗提出「漢化科學」,史稱「延祐復科」。元英宗繼位後,倡導「以儒治國」,頒布《大元通制》等,卻遭到保守勢力的強烈抵抗力和反對。並於1323年在南坡刺殺了元英宗,史稱「南坡之變」。
這也是自忽必烈入主中原以來數十年難有建樹,讓史界難以評價元朝的關鍵所在!
Ⅱ 忽必烈為何要推行漢法呢
忽必烈所以推行漢法,緣於他早年對漢人文士儒生有著大量接觸,對中原漢地的情況有了一些了解。而在他的成長中,也對這種“新奇”的文化和治世理念進行了粗淺的踐行,在行之有效的情況下,對漢文化大為推崇。
忽必烈是鐵木真的孫子,拖雷第四子。其顯赫出身,為他帶來了接觸中原文士的機會。
《新元史》有評價:蒙古之興,無異於匈奴、突厥。至世祖獨崇儒舉渣伏向學,召姚樞、許衡、竇默等敷陳仁義道德之說,豈非所謂書生之虛論者哉?然踐阼之後,混壹南北,紀綱法度燦然明備,致治之隆,庶幾貞觀。由此言之,時兒今古,治無夷夏,未有舍先王之道,而能保世長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