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傳統文化課上怎麼點評

傳統文化課上怎麼點評

發布時間:2023-03-22 13:10:17

『壹』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貳』 如何評價傳統文化

正確認識、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必須警惕文化復古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取其精華,舍其糟粕呢?

我們首先不能孤立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要從中西方的視角重新認知。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

資本主義文明的主要特點是解放人性,注重科學和發明創造,推動社會進步。封建社會文明的主要特點是抑制人性,注重思想禁錮和強化愚民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里,對人的生命、自由、尊嚴普遍漠視。但中國文化對親情的重視,對生活的挑戰,對社會秩序的建立,還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其自己的長處。「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頭懸梁錐刺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世唯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仁、義、禮、智、信」等等。這些,是西方文化所不能比擬的。

其次,我們要從社會總是向前進的認知上去看中國的傳統文化。社會總是進步著的,傳統文化在當時也許是精華;但在現在就可能是糟粕。在當時有些文化也許不提倡,但在今正斗天就非常重要。只有從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去審視我們過去的傳統文化,才會尋找出傳統文化的優劣。

現代社會學認為,社會活力來自激發個人的積極性,社會尊嚴來自尊重個體生命的價值與尊嚴。而中國傳統文化之做法,顯然與此背道而馳,既是文明不發達的表現,也必然妨礙社會的發展。

最後,無論中西方文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持思想自由。文化只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會快速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推動科學技術向前快速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大一統,講究單一。即便是儒釋道,中國傳統文化也能將之糅合,最終三者如同一出。

修則道,入則儒,出則佛,成為一個社會整體思想。在尊重自由、民主、科學、真理,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才會滌盪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總體而言,中國的傳統文化,建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基礎之上,有著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重大缺陷。

認識、學習並吸收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重大課題。它關乎著中國在現代化的社會進程中的思想走向,關乎著中國以什麼樣的姿態走向未來。甚至,它關乎著現代舉返磨化中國的長久命運。



『叄』 傳統文化課的收獲和感悟

傳統文化課的收獲和感悟

傳統文化課的收獲和感悟,學習使自己這顆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澱和洗禮,也給自己的心靈也帶來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明白了兩點,也是自己的這次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獲,以下分享傳統文化課的收獲和感悟。

傳統文化課的收獲和感悟1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大學生是社會上極其特殊的一個群體,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富有朝氣、創造性和生命力的群體,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往往影響著社會民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傳統文化的內容極其豐富,並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延伸,傳統文化教育和大學生認知的關系也必然是豐富的、復雜的、不斷變化發展的。通過視頻學習,在老師的講授中我認識到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過程中要求大學生要不斷地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民族精神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貫穿於整個傳統文化之中。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辯證統一關系,決定了民族精神教育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優秀傳統文化對培養當代大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傳統文化重視個人道德修養,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有利於培養大學生在現實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確良好習慣。有利於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生活態度,做的處於逆境能堅強面對,處於順境不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

優秀傳統文化高揚生命意識,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有積極意義。如強調對生命的敬畏和終極關懷,在生與死的問題上,以強烈的生命意識來通透死亡意識。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這種人生觀,用來教育當代大學生,既能醫治少數學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揚起生命意識,拓寬其精神空間,催其奮進,促其進取,形成積極有為、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優秀傳統文化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了精神動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視智慧、強調文化藝術修養、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等思想,有利於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應當認真的加以宏揚。

思想政治理論理論課堂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必須重新審視傳統文化道德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作用,採取有效措施,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在校園里發揚光大,切實提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讓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發閃出熠熠的光輝。

傳統文化課的收獲和感悟2

中華傳統文化包羅十分廣泛,內涵極其豐富學習,特別是蘊含了豐富傳統哲學,那些簡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閑人的人生智慧總結,這些有助於我們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與為人處事的原則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思考空間。

古人沒有現代人的忙碌節奏,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思考未來思考那些我們現在可能覺得是瘋子似的問題,他們之所以睿智,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用心的去觀察了這個社會,我們被更多世俗的東西蒙住了眼睛,我們被局限到了一個自己的小世界裡,我們無法認識更廣闊的天地。

假如我們思考問題只從自己出發,那麼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膚淺的利益。那麼為社會為他人犧牲更是無從說起。但是,如果把我們置於一個群體中,置身與我們大社會,我們就不會過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個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個人如果懂得了這些,那麼心胸會開闊很多。文化是一個太深厚的主題,我無力探討什麼。但是以一個虛心學習者的身份,我覺得,將自己放在一個歷史長河中,或是說站在一個歷史的角度,我們身後那麼博大的文化,我們個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無喜亦無悲,無欲亦無求,那將是怎樣的一個境界呢?

因為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前人的知識與智慧。那麼我們學習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讓我的心開朗了許多,就像突然遇見了太陽。能夠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學問里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麼首要的是修身——修身養性!讀書可以修身,但是讀些怎樣的書?怎樣才算修身養性呢?對於這個問題,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資格談能力。

一個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學富五車也是徒勞。這樣的.人於社會於他人也將是無所益處的。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好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信息化為知識最終成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裡漸漸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後應該怎麼更好地去學習。

特別喜歡《易經》中的那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經常用這句話去勉勵自己,交給我們怎樣去做一個人,做好一個強者、智者。

我經常在想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這兩句就會是一個聖人,又想起溫總理在上任時說的那兩句話來勉勵自己:「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那麼精深的文化隨便精研點就受用終生了。

現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專心的去學習一些傳統文化,讓曠久的時間靜默的歷史浩瀚無聲的文化來安靜。

傳統文化課的收獲和感悟3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多了!我一下子還說不完,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中國的陶瓷藝術吧!

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尤見裝飾匠心。中國傳統陶瓷裝飾形式,大體上有刻鏤、堆貼、模印、釉色、化妝土、彩繪六類型。圖案紋樣裝飾於陶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現。先民們感受生活的自然現象創造出波拆紋、圓形紋、編織紋等圖案,以二方連裝飾形式呈現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一件繪有精美的人面和魚紋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彩陶中的精品。

陶器上的紋飾體現了先輩們對於自然和人自身觀察的結果,陶工們對於點、線、面的熟練融合,對於花紋繁密的組合,以及對於旋紋與孤線的審美感,不但表明了他們對於自然和人類自身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還表明了自然界已經脫離了他們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像力,以及人對自然的美化和崇拜。

商、周時代是以青銅器為時代標志的歷史階段,這一時期的陶瓷紋飾和青銅器飾相似,刻紋白陶的燒製成功是制陶工藝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它用高嶺土製坯,燒成的溫度達1000多攝度,素潔可愛的造型與優美的紋飾相結合,逗人喜愛。追溯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陶瓷產品,陶瓷裝飾有兩大特點:一類是以適合陶瓷器皿上進行工藝轉換表現形式;另一類是以中國繪畫形式在陶瓷器皿上進行工藝轉換表現形式。

中國傳統的藝術——陶瓷的故事是多麼有趣啊!陶瓷還是我國最為大的創造呢!

『肆』 中華傳統文化詩詞及點評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評析】: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棗芹橋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2、《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評析】: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3、《閨怨》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評析】:這是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詩的首句,與題意相反,寫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成熟稍晚的憨態;三句急轉,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無余。

4、《春宮曲》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首森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評析】:詩寫春宮之怨,卻無怨語怨字。作者著力於背面凳猛敷粉,以側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詩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虛此實彼,言近意遠:似乎無怨,怨至深;似乎無恨,恨至長。實弦外有音的手法。

5、《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評析】: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佣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

『伍』 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評價

(1)積極的入世精神

中國文化一直是積極入世的,而不是消極出世的。以中國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為例,其主流都是經世致用、興邦治國、教民化俗的。儒家所言「內聖外王」、「修齊治平」,都是要求將內在的思想外化為積極的事情。道家看似虛玄,倡言「無為」,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卻是為了「無不為」。法家文化一切以實效為依歸,具有更明顯的現實精神。

(2)強烈的道德色彩

中國古代的社會組織、經濟結構和政治宗教設施,無一不是與宗法血緣關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其積極作用表現在: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諧人際關系的作用。

(3)頑強的再生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最富於魅力並引起世人贊嘆的,不僅在於它的古老,更在於它在內憂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現出來的頑強再生能力。 除了環境等因素,中國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貫穿於中國民族歷史活動中的那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以及中國古代樸素系統論所具有的涵蓋面廣、常變相參的思維機制,也是這種情況得以出現的重要原因。

(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

¡°中和¡±思想突出強調了兩個側面:一是¡°中¡±,即把握事物的量的准確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組合、對立統一。

這種思想方法在古代中國社會曾經促使中國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自身協調、天人協調和人我協調,對於民族團結、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2.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點

(1)重道德而輕事功

在德智關繫上,儒家認為,人格遠遠要比知識重要。在義利關繫上,雖然也有「義以生利」的說法,但「何必曰利」的觀念卻是長期深植於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心靈之中。

這種文化取向,造成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空談心性而輕視實踐,尋覓「良知」而鄙視對客觀世界的探索,以致阻塞了探索知識、改造世界的雄心和銳氣。

(2)尚「義理」而鄙「藝器」

儒家有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說,人們認為¡°為道之學¡±可以傳諸天下,而¡°形名度數之學¡±則不可登大雅之堂。

中國的科學研究長期得不到鼓勵,並只是掌握在一些¡°匠人¡±之手,因而總是感性的,缺乏理論和邏輯,往往不能形成科學公理。

(3)法經典而薄今世,尊「往聖」而抑個性

在文化學乃至科學方面,人們不是致力於總結經驗,推陳出新,而是對聖賢經傳注、疏、訓、考不絕。這雖然也能在前人的基礎上補綴若干新的知識,但總的看來絕難超越前人規定的范圍,使學術得不到突破性進展。

這種陳陳相因的思維定勢,必然妨礙自由爭鳴風尚的普及,也必然會泯滅人們的個性和創造精神。

(二)中國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

1.儒家管理哲學

孔子倡言¡°學而優則仕¡±,後世儒家弟子都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志向。一名讀書人只有做出事業才是真正令人景仰的,即便不能如此,也要始終以此作為自己堅定的人生目標。

儒家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修養為起點,並最終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就現代企業管理而言,企業家若想透過儒家思想實現企業目標,就應該注重自身德性的培養,而企業的最終目標也應是安定和樂,生產和營銷等運作則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

也就是說,企業只是實現社會利益的工具,它不應超出社會之外,而應立足於人性之上。

2.道家管理哲學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以獨特的視角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積極的哲學反思,並提出了統治者所需要的權謀和治術。

道家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是以¡°道¡±為中心,講¡°道法自然¡±和¡°無為而治¡±。

道家認為,人們應按自然和社會規律辦事,以¡°自然¡±為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自然界或其他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老子說:「道常無為。」因此管理者就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通過「無為」的手段而最終實現「無不為」的政治目的,這才是老子「無為」思想的精髓。

老子主張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授權的和寬松的管理方式。反之,如果管理者總是事必躬親,最終必然會使自己眼光日漸短淺,既無法定下心來觀察和分析事物,更無法使自己以超然的決策者身份,放手讓下屬去發揮。

3.法家管理哲學

法家管理哲學以¡°法¡±為中心,講¡°法、術、勢¡±相結合,在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權威方面均提出了獨特的見解。

法家主張¡°法治¡±,反對¡°人治¡±,特別強調管理制度的建設。韓非子認為,歷史上的賢君和暴君都是很少的,大多數君主都只是具有中等管理水平的人。

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實行法治,靠這些¡°中人¡±就能把國家管理好;但如果實行¡°人治¡±,則要等¡°千世¡±恐怕也難出現一位賢君。

為了使¡°法¡±的貫徹更加有效,管理者還要考慮到¡°勢¡±和¡°術¡±,運用組織及環境因素,以強化領導者的權威。

就現代企業管理而言,法家的精神就是不要把企業持續經營的基礎寄託在個別領導人的英明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組織規范和平等客觀的標准之上,即惟有健全合理的制度,才能為企業帶來穩定性,並使企業持續成長。

最明顯的缺點就是 尋找救世主 木有自己的主 這是一隻以來中國文化的悲哀

『陸』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的特點如下:圓李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中國文化的精髓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類為維系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包括「禮、樂、射、正腔中御、書、數」。

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江戶時代的日本,孕育了日本江戶時期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舉山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兒奉為國之經典的。

『柒』 如何評價和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知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5000年的歷史,這中間有一些是需要我們繼承的,有一些是需要摒棄的。因此我們要認真分辨出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傳統文化當中友誼的部分,我們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而傳統文化當中不太好的一部分我們就要摒棄。要正確的看待,傳統文化當中的精華與糟粕。要不斷的發揚和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捌』 談談你對中國傳統文化概要這門課程有什麼看法

可以這樣寫:

在這一課程中,我們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基礎到發展歷程,從文化到經濟,從教育到科技,從倫理道德到親教,從古到今,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雖不能每每細致講解,但都能點出每一方面的點,讓我們能夠以點及面,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就如我在課上聽到的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周易》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將載物"天體運行體現剛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不息;

君子的胸懷像大地一樣寬廣,德行像大地一樣深厚,所以能滋長萬物,承載萬物,容受萬物這正反映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靠著正如上述的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奇發進取,戰天斗地:百折不回。

另外還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厚德載物」,這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廣仁厚、兼容並包的精神特質,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愛思想中國傳統文化「厚德載物」的精神特質。

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博採眾長、兼容並包的博大胸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國文化既有獨創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統一性,又有多樣性,豐多彩,百花齊放。

『玖』 怎樣認識和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正確認識和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1.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由於時間久,在若干年時間里又沒有及時進行打掃,使糟粕越積越多,給我們民族帶來極大損害。不是崇高創新,不是倡導一代勝過一代,而是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

我們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像智、信、忠、孝、禮、義、廉、恥都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身為青少年,我們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並繼承其優良傳統。而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不能僅僅做一個博物館或者只是把傳統文化用聲音和影像保存起來。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並不是讓其凝固而無法變遷,這樣做的後果事實上是讓傳統文化失去應有的生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加以發展,就能充分激發整個民族的潛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3.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

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發展和道德進步,除了要注意繼承和弘揚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優良傳統之外,還必須積極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優秀成果。在對待其他民族或國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拾』 如何從大歷史的的角度正確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

中國文化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知識體系。中國特有的精神層面的知識體系高於西方物理層面的知識體系。在這種知識體系的熏陶下,中國人學起物理層面的知識不太難,由此造成中國進步的速度也非常快。這歸因於中國知識體系的上述優勢,歸因於我們文化中的「實事求是」的精髓。

實事求是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人知識形成的基本方法。「實事求是」的思想可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經》,這本書最早稱《德道經》,「德」先「道」後,這說明老子重視的是范疇是「德」而不是「道」。「德」為「事」,「道」為理。

它講的是從具體「事」里講「道」,「道」孕於「德」中。在老子《道德經》中,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說真「德」是有「道」之「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說那種徒有虛表的無「道」之「德」,可稱為「無德」。

這與「道,可道,非常道」是同類判斷句式:意即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言的,而可言之道則是形而下的,因而不是真「道」;「非常道」,接近於形而下的「德」。

《老子》說萬物「道生之,德畜之」,這與管子說的「德者道之舍」是一個意思,即「德」是「道」的具體物質載體,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德」與「道」兩大范疇奠定了中國經驗型文化的哲學基本。

(10)傳統文化課上怎麼點評擴展閱讀:

與西漢在農民戰爭中覆滅造成「實事求是」命題在東漢提出的道理一樣,大宋滅亡造成明清之際的中國思想界大反思,大反思推動了中國心學的出現,救亡先救心。宋代知識分子對戰國時期的《大學》中「正心」思想的挖掘及隨後王陽明(1472-1529)心學在明代的出現,,是中國思想界發生的大革命: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閱讀全文

與傳統文化課上怎麼點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