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化廣場的文化廣場的設計
項目位於老河口主城區的核心部位,北京路與勝利路的東北角,北與老河口市博物館相鄰;西部隔北京路與奧華國際大酒店相望;東部與老河口火車站相接,遠期鐵路東遷後,現老河口火車客運站用地將並入廣場范圍。規劃總用地面積為26791平方米(40.2畝),工程分二期實施,其中;一期規劃用地面積為19331平方米(29畝),二期規劃用地面積為7460平方米(11.19畝)。廣場定位為抗戰文化及集會廣場。空間布局為一心、兩軸、三片1.一心:以中央噴泉和代表八年抗戰的八根圖騰柱作為整個廣場的中心景觀。2.兩軸:以火車站建築的中心點與北京路的垂直線作為整個廣場的中軸線,也是整個廣場的歷史軸線(主軸線)。貫穿入口景觀——中央噴泉(黃河大合唱)——浮雕柱——浮雕牆——歷史博物館。以勝利路—噴泉—浮雕柱—紀念碑—第五長官司令部這條軸線作為景觀游覽軸線(次軸線)。3.三片:主要指臨北京路的市民休閑片區、中央集會片區和臨火車站以綠化為主的休憩片區。力求整個廣場動靜分區,達到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㈡ 村裡要建一個文化廣場,說說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你怎麼去克服困難
問題:
1、文化廣場的目的
2、村民是否同意
3、佔地位置是否威脅到村民的利益
4、施工期多久?施工期是否會給村民帶來出行麻煩
5、如何保證建設期間不擾民
6、如何確保建場費用透明化
7、廣場建好之後的利用率
回答:
1、調查清楚目的,是官員本身還是村民要求
2、走訪村民,注重的是多數村民的意見(走訪期間可能遇到村民不理解,要耐心給村民解釋文化廣場建好之後的好處,讓村民支持,這會減少很多麻煩的)
3、這個就需要調查一下是村裡公共用地還是佔用了某位村民的地產,如果佔用,賠償問題也要處理好)
4、施工期最好不要在秋收季節,施工期明白的告訴村民,讓大家做好准備
5、半夜不要施工,遇到秋收或者祭祀時間也避開不擾民
6、找好監督員,監督員最好由村民選出,每一筆花銷都要給村民告知
7、廣場建好之後是組織村民來健身還是放電影?還是廣場舞?這些之前都要想好,確保能充分利用
㈢ 杭州西湖文化廣場有什麼好玩的
杭州西湖文化廣場好玩的地方有很多,例如露天劇場、影院、大劇院、博物館、展覽館等應有盡有,基本可以滿足常人的所有觀影審美想像。還有電競區域,年輕人最愛的電競、桌游、密室等多種娛樂項目。當然地下還暗藏性價比很高的世紀聯華超市,廣場上還有銀泰百貨和各大餐飲品牌。
西湖文化廣場位於杭州武林廣場運河北側,地處杭州市中心,佔地13.3公頃。西湖文化廣場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西湖文化廣場室外廣場約10萬平方米。整個廣場設計以杭州特有的西湖文化、運河文化和古塔文化為建築背景,結合現代文明的瑰麗意象,體現秀外慧中的吳越文化本質。
(3)文化廣場如何改造擴展閱讀
杭州西湖文化廣場的改造:
西湖文化廣場的升級改造工程,便從交通流線的調整和優化開始「動刀」。路面中間段的地磚全部被翹起,重新鋪設瀝青,從而有利於機動車行駛,減少今後路面的養護成本。道路兩側也已經用平石鋪設一新,方便活動車輛臨時停放。
此外,中山北路與朝暉路交叉口處新的機動車出入口改造工程也已開始動工,將朝暉路向廣場東面延伸和拓展,把現在的丁字路口變成十字路口,並設置交通信號燈,而且新建的出入口道閘欄桿設置離主幹道20米處,形成車輛等待緩沖區,以此緩解中山北路交通擁堵的現狀,提高機動車從東面進出廣場的流速。
而原來的中山北路地面機動車出入口將被取消,新打造一個寬約50米的開放式步行入口。將預留消防、救護等特種車輛進出的應急通道,設置大型LED顯示屏和綠化小品,作為行人進出廣場、了解公共信息的主通道,扮靚廣場東面的「門臉」。
㈣ 長春文化廣場的歷史沿革
文化廣場是長春市最大的城市休閑廣場,已經有70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廣場已經由充滿「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廣場,變成了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70年中,文化廣場發生了許多變化,歸結起來可以梳理為「四大變化」。
變化一是「名稱之變」。文化廣場始建於1933年,最初的名字充滿「封建皇權」的味道,叫「帝宮廣場」,實際主持廣場建設的則是日本人。1952年,「地質宮」建成,文化廣場隨之改名為「地質宮廣場」。1996年,隨著長春現代化建設的開展,「地質宮廣場」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並正式改名為「文化廣場」。這個名字貼切地表現了廣場的功能,那就是市民開展精神文化生活的場所。
變化二是「格局之變」。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文化廣場一條馬路直通地質宮門前,將廣場分為東西兩部分。1996年改造後,廣場打破了多年來東西兩側「分而治之」的局面,採取中軸對稱手法使整個廣場渾然一體,在更加廣闊通透的同時,還突出了地質宮古樸莊重的建築姿態。
變化三是「色彩之變」。上世紀90年代前的文化廣場黃土露天、雜草叢生,給人一種「土黃色」的感覺。如今已是滿眼綠草蔭蔭、樹木鬱郁蔥蔥。3000隻廣場鴿、現代化的城市雕塑也為整個廣場增添了不少情趣,文化廣場已經變成了「彩色」廣場。2000年,廣場添置了千餘盞現代化的照明燈,夜色下的文化廣場也由黑色變成了五彩斑斕。
變化四是「『味道』之變」。70年前,為象徵至高無上的皇權,日本侵略者將偽新京帝宮建在了長春至高點上。門前的廣場也在所難免地染上了「殖民統治」和「封建皇權」的味道。如今,文化廣場每年承擔各種文化活動百餘場,平均每天接待遊客萬人以上,高峰時,達到10多萬人次,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場所,充滿現代氣息的景色與快樂的人群,構成了一幅和諧的人文圖畫。
㈤ 上海文化廣場的歷史沿革
坐落於上海市中心的文化廣場,東接茂名南路、西靠陝西南路、北鄰復興中路、南以永嘉路為界,這片看似靜謐的地塊,承載著上海灘80多載的歷史風雲。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逸園飯店由職工組織業務維持會繼續營業。原飯店、舞廳借給各單位開會,舉辦展覽會。 1952年4月,經市人民政府決定,陳毅市長批准,將逸園改建、擴建、新建為上海市「人民文化廣場」(當年11月經市府批准改稱「文化廣場」)。改擴建工程至1954年底前完成,成為當時上海人民盼望已久的各種設施比較完備的群眾政治文化活動中心場所。
從1952年到1966年(即文革前)的14年中,在廣場舉行的重要政治集會、報告會共計626場,參加的幹部群眾為201萬人次。文化廣場是一所大型的進行政治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人們在這里接受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然而道路是曲折的,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給廣場帶來了一場浩劫。「四人幫」利用這塊場地,策劃陰謀,殘酷批鬥市委領導、大批老幹部和知識分子,自立為王的造反派在這里打派仗,搞打砸。1976年,在所謂「反擊右傾翻案風」中,還舉行過大唱「文化大革命好」的歌詠大會,藉此大造反革命輿論,如此等等,在廣場的歷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頁……
1969年12月,廣場在大修時因工程隊違反操作規程,引發了一場罕見的大火災,燒毀了整個大會場、舞台和原展覽館館一部分。數千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奮不顧身,在大火中搶救國家財產,其中14位市民壯烈犧牲(均追認為烈士),350人負輕重傷,損失達500萬元以上。 1970年春,周恩來總理親筆批示:重建文化廣場。
當年9月,經過了83個日日夜夜的奮戰,以最快的速度、全優的工程質量,完成了一座5700平方米,三向管式網架結構,整個封閉式的觀眾廳無一落地立柱;舞台高度升至19米,還擴大了觀眾休息廳和各項服務設施,建成了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文化廣場。
1973年5月,朝鮮平壤歌劇院第一次把原汁原味的大型歌劇《賣花姑娘》帶到上海觀眾面前,成為一代人揮之不去的時代烙印。
1977年7月上海樂團鋼琴協奏曲《黃河》和大合唱《長征組歌》
1985年12月,文化廣場掛牌「上海文化藝術中心(籌)」
90年代初,文化廣場成為上海最早的臨時證券交易市場。
1997年以後,文化廣場主要建築被改建為精文花市,其佔地15000平方米,營業店鋪近300個,年銷售鮮切花約35億枝,佔全市花卉年消費量的70%至80%,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上海人消費的鮮花有7成是通過精文花市批發的。
今天,寂靜了幾十年的文化廣場在千呼萬喚中終於結束了漫長的「冬眠」。市委市政府領導在認真聽取了專家們的意見後,毅然決定啟動文化廣場重建項目,並提出「文綠結合,以綠為主」的方針。
伴隨著文化廣場改造工程的啟動,2005年11月,文化廣場培訓中心大樓爆破拆除,並由此續寫了文化廣場的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