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潑水節是幾月幾日
潑水節是每年公歷4月13~15日之間,節日會舉辦3~4天的時間,潑水節是傣族、泰語民族以及東慶局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起源於印度,在公元12世紀傳入了中國雲南傣族,潑水節第一日為“麥日”,第二日為“惱日”,第三日為“麥帕雅晚瑪”。
潑水節第一日為“麥日”,於農歷的除夕相似,當日人困擾們會收拾屋子,打掃衛生,准備年飯、放高升以及文藝表演等各種活動,第二日為“惱日”,通過潑水的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第三日為“麥帕雅晚瑪”,也是傣歷的元旦。
❷ 潑水節幾月幾日
潑水節是4月13日—4月15日。
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歷4月13至15日。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並舉行拜佛、賽龍舟、放高升、點孔明燈等活動。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
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滾純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大沖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
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潑水節介紹
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德昂人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判搜洗手洗腳。
❸ 求潑水節是幾月幾日
潑水節是傣歷六月、公歷四月、一般在四月13日一16 日舉行,在中國冊差已有幾百年歷史。周恩來總理1961年4月13日一15日曾在雲南與當地州配皮人民參加過潑水節。賣搜
❹ 2010年深圳民族文化村潑水節是什麼時候
7.18開始
❺ 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潑水節又稱「宋干節」,已有700年的歷史,一般在公歷4月13日至4月16日舉行,是傣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最早大姿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被稱為「潑寒胡戲」。後來,「潑寒胡戲」族仿晌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兆鋒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也逐漸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在潑水節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潑水節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有利於該地區與東南亞各國之間的友好交流。
❻ 潑水節是什麼時候,幾月幾號
潑水節,亦稱宋干節、浴佛節,是4月13日—4月16日進行的少數民族節日。
(6)深圳民族文化村潑水節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潑水節起源: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磨孝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
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中國大網路全書·民族卷》列出的潑水節起源時,提到「與小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系,其活動包含許多宗教內容。瞎者稿但就其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乾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願望」。
上海辭書出版社於1990年出版的《中國風俗辭典·潑水節》寫到:「此節日起源於印度,後隨小乘佛教傳播,經緬甸、泰國和寮國傳入我國傣族地區,故又稱—嫌缺—「浴佛節」。
《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後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
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說的「元旦」並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參考資料:潑水節網路
❼ 潑水節是什麼時候
潑水節是固定在公歷4月13至15日。
中國傣族節期在傣歷六七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現已固定在公歷4月13至15日。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並舉行拜佛、答搭賽龍舟、放高升、點清殲拿孔明燈等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增加了遊行、文藝匯演、電影晚會、展覽和物資交流等新內容。泰國、緬甸、寮國等國都在每年公歷4月中旬歡度此節。
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多在公歷4月中旬左右舉行。西雙版納及德宏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
慶祝活動長達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網霉」(死的意思)。人們認為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頭、不理發、不幹活。大家去趕擺、賽龍船、放高升。
第二天叫「網腦」(臭的意思)這天被認為不幹凈,要沐浴、洗頭、理發、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舉行趕擺,放煙火,放孔明燈,把一年中的疾病、災難和臟東西統統送掉,乾乾凈凈進入新的一年。這兩天在傣歷里,認為是「空日子」 不稱在舊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網瑪」(意為神改滾靈,也是歲首之意)。
❽ 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2022年中國少數民族潑水節是在4月13日到4月15日之間,比如傣族潑水節、雲南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等等;而泰國潑水節從4月8日到13日;寮國和緬甸潑水節在4月13日到17日;柬埔寨也是4月13日到15日。
潑水節也叫作浴佛節,是一種帶著宗教性質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要沐浴禮佛,並且持續3到7天左右的時間,意味著起到新一年的能夠諸事順利,洗掉過去的不順利。
潑水節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在此之後「潑燃純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皮虛咐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譽亮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
傳說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
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幹了,渴倒在山頭上。於是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
❾ 潑水節是幾月幾號2020
2020年4月13日到4月16日。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是2020年4月13日到4月16日。潑水洞賣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歷史起源: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中國大網路全書民族卷》列出的潑水節起源時,提到與小森掘乘佛教的傳入有密切關系,其活動包含此顫核許多宗教內容。但就其以潑水為主要活動的原始意義來說,也反映出人們征服乾旱、火災等自然力的樸素願望。上海辭書出版社於1990年出版的《中國風俗辭典潑水節》寫到:此節日起源於印度,後隨小乘佛教傳播,經緬甸、泰國和寮國傳入我國傣族地區,故又稱浴佛節。
《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後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說的元旦並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❿ 潑水節是什麼時候
根據傣族習俗,潑水節通常從4月13日開始,持續3到7天。
潑水節簡介:
潑水節又稱潑水節,從4月13日到4月16日,已有700年的歷史,是傣族、德昂族最大的傳統節日。那一天,泰國、液虧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雲南的鬧顫神人們一大早就起床沐浴拜佛,然後開始一連幾天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互相潑灑純凈水,祈禱洗去過去一年的洞消坎坷,帶著美好的祝願在新的一年重新開始。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也是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通常持續3到7天。第一天在傣語里叫「麥日」,類似於農歷的除夕;第二天,傣語叫「怒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這一天被稱為「霸王馬」,這意味著保持歲。人們認為這一天是最美好和吉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