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創設語文課堂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針對學生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以「形」為手段,以「趣」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智慧的源泉,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保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求知、認知的樂趣,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和自我需求的活動。情境教學講究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
情境教學通過教師調動學生,備兆創造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課堂在情景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那麼怎樣才能發揮好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效應,激活課堂呢?
一、在導課中巧創情境
導語是課堂教學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語文教師都會十分重視導語的設計。「導課」是一堂課中提供給學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創設情境法運用恰當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剛開始上課時,有些學生還沉浸在下課十分鍾的喧鬧中,心情激盪,具有這樣心態的學生突然集中到課堂上來,就好像奔騰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擋路的巨石,會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巧妙的藝術疏導,讓心情激盪的學生平靜下來,盡快地把他們的思緒引入到課堂上來。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課文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手法,一開課就像吸石一樣將學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聲奪人,一石二鳥」的功效。因此,課堂導入應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會被吸引過來。
二、在朗讀中感受情境
書讀百遍,其仿李租義自現。語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表達出來。魏書生說過:「語文老師不應像食品廠的推銷員,以把食品賣出去就算完成任務,而應當象保育員,以考慮孩子的胃口,心靈的需要為己任。」初中學生感情勝於理智,又易冷漠。他們的心靈接受藝術感染的效率,遠遠超過接受一個音階的單調的說教。文學作品,大多是作者用筆蘸著心血、蘸著歡樂或辛酸的淚水寫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設置環境,就像舞台需要燈光與布景一樣。創造氣氛,讓學生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感覺。
三、在提問中創造情境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別大,如果能在課堂上故意激發疑問,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對有關內容的思索,形成濃烈的教學氣氛。提問又是一門藝術。提問如果過寬,不能觸及疑點,那麼,即使課堂氣氛熱烈,也無補於教學目的的實現;如果過深,超出學生的智力水平,那麼他們會因此而喪失「跳一跳」去「摘桃」的信心。巧妙的提問須在創設情境上下工夫,因此,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供誘因,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在實際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 精心設疑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驚奇開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問設疑,以疑導思,可以誘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 。設疑要因學習對象而異,因教材而異,因課堂氛圍而異。要透徹理解大綱,深入鑽研教材,認真閱讀教參,搞清教材知識體系,弄通知識內部結構的有機聯系,做到得心應手地駕馭教材。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心理特徵、思維品質優選問點,問在知識關鍵處;選准時機,問在教學當問處;掌握分寸,問在難易適中處;查漏補缺,問在疏忽薄弱處。
2.以趣激疑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肯不肯參與、配合,取決於他們對教學活動的情緒狀態和對所授知識的興趣程度。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強烈的釋疑慾望是學生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給他們提供自己活動的空間,必要時向學生提出需要仔細探究的問題,以改變他們的研究思路,使他們朝著科學的方向探尋,從而體驗到既有趣又豐富的調查研究結果。
四、板書設計再繪情境
漂亮的板書設計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擾此所學知識的結構、框架,也能在視覺上造成沖擊,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於日後對於信息的提取。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結構的時候,如果能夠參考理科建模的形式,將文字內容轉化為圖表、坐標的形式,必然也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情節」是小說三要素之一。跌宕起伏的情節是小說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們鑒賞小說的關鍵。在講《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不妨將遇舊——尋敵——打酒——復仇這些情節以曲線圖的形式通過板書呈現給學生,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結構「山雨欲來」卻「密雲不雨」的效果。
五、藝術作結品味情境
課堂教學的導語顯然重要,而課堂教學的結語也尤為關鍵,它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設計應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感到「言猶盡,意未了」,一直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一節課或一篇課文教學終了時,教師要用准確精練的語言,抓住教學重點和主要特點,進行高度概括,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起到強化和深化主題的作用;或者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使之成為聯系第二課堂的紐帶。凡此種種,不一一贅述。但是必須遵循兩個方面:第一是概括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總結規律,使學生對全課程的內容和知識點明確、清晰;第二是開拓學生視野,激發思維,引起聯想和思考,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常用的方法有:
1.回味式的結課
黃政樞說:「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回味式結課,即在一堂課結束時,注意增添濃郁的色彩、藝術的含蓄,使學生感受到「言已盡而意無窮」,課後引起咀嚼回味,展開豐富想像。如特級教師於漪教《茶花賦》一文,在結束課時,出示了一副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掛圖。文章贊美了千樹萬樹的茶花,為何僅展示這一朵呢?又為何在課將結束時方出示給學生看?其用意不僅在順著文章脈絡幫助學生理解有關語句,更在於把這鮮艷絢麗的童子麵茶花的形象印在他們心上,讓學生有一個回味課文的情境。用這美好的形象,引導學生具體體會作者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與由衷贊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這樣美好的形象在學生心田撒播熱愛祖國的種子,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的深情。回味式結課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它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並提高其鑒賞能力和思維能力。
2.概括總結式
前蘇聯教育家葉尼洛夫·葉希波說過:「通過總結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主要事實和基本思想來結束一節課是很有好處的。」授完一篇課文,教師做一次簡要總結,使學生獲得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總結可以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兩個方面入手,決不是前面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而要變化角度,要增加深度。
3.朗讀再現式
進入結課階段,教師可設計一段朗讀。朗讀的內容可以是課文中的精彩片斷,也可以是課外精選的,還可以是教師自編的等多方面內容,但要以課文內容為主。這樣才能體現出大綱、課文精神。朗讀的方式可以是一個人的朗讀,也可以是一個人的領讀,還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讀。結課的朗讀意在加深對課文的感受,這對強化整體認知、培養語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義。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優化語文教學過程,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可以獲得比傳統教學更明顯的教學效果。
B. 如何創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境 這幾點建議要認真參考
1、在文本語言欣賞中創設有效情境。
文本是情感的載體,通過感性形象和生動逼真的意象引發讀者的想像和創造力,學生的相關能力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文本的理解是情感的領悟以及價值的體現,讓學生有種審美的體驗,讓他們進入純美的交流的狀態當中,並且產生一種審美的良好情境。當文本的理解可以觸及人靈魂的時候,對於美的理解不再是教師給他們強加的附屬物。當一種體驗成為現實,學生對文本的興趣將會更強,增強了閱讀的興趣和審美的熱情,這是教育對學生的重要影響的部分。
2、認真品味語言。
語文教學的教學語言是比較重要的部分,教師要讓學生領悟和品味教學語言,對文章中的語言內涵加以深刻的分析,帶領學生深刻地了解和分析文章中旦宏轎的深層含義,並且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意圖。
3、讓學生學會設身處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為了解文章而努力,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語言,並且能實時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手法加以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只是單純地將一些圖片內容展現給學生,這種語境的展現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做的是,讓學生能真實地融入教學環境之中,為教學的開展做好鋪墊。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教學提供大量的教學形式,並且主動引導學生絕型進入學習以及教學的理解當中模肆。文章的理解需要分析其內涵,讓學生的思維進入課堂乃至課本中去,對學生積極性的推動也應該有各自的辦法,教師應該在合理引導學生的狀態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基礎,並且打開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動力。
C. 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方法_如何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扒手念老師要怎樣創設課堂情境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 方法 以供大家學習。
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方法
(一)創設生活情境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現象已經進人到他們的認識領域,成為了他們的 經驗 。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取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有利於激發起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置身於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體會到知識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
(二)創設 故事 情境
在教學中,單純的知識教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插圖或自己的創意把一節課的有關教學內容編製成小故事,這樣,學生就在故事中經歷學習活動,不僅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自然而然地學習和運用到知識。
(三)創設游戲情境
適當運用游戲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游戲教學讓學生動手、動腦,能極大地發揮學生的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創設動畫情境
多媒體技術集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影視等視頻信息與解說、擬音、音樂等音頻信息為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能為學生學習創設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內容與情感相統一的教學薯襪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簡言之,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能變抽象為具體,化疑難為容易。
(五)創設實踐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自己動手測量、演示和操作的情境,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不斷探索創新的園地。
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意義
情境創設已成為新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徵,以情境為基礎的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慾望。
(一)情境創設的含義
所謂情境創設,就是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創造一個環境,一個場合,一種氣氛,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探究學習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春困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領悟人生的哲理,開發學生創新的潛能,使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匈牙利著名的數學家玻利亞認為“學習過程是從行為和感知開始的,進而發展到詞語和概念,以養成合理的思維習慣而告結束”。沒有情境,沒有經歷,如何感知?如何認識?由此可知,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必須正確引導學生從情境中來,到知識中去,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教師以情境創設為手段,以知識的建構為目標,創設適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
(二)情境創設的意義
素質 教育 和創新教育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其實質就是要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自主探索與發現,成為學生的親身實踐活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要使課堂鮮活起來,越來越多的教師提出創設教學情境更便於學生理解掌握,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情境教學,促進知識的遷移
傳統學習中學生對於脫離情境的知識的理解也僅僅限於字面上,只懂得用它解決課堂上或是試卷中的問題。而情境認知能意識到思維中的疑難困境及產生背景,並能揭示真實的生活情境在學習中的內在意義。
2.情境教學,促進學生真實的學習
傳統學習中人為的、簡化的“情境”是為固定的認知路徑而設計的。這一路徑是課程編制者與教師預設的,而且常常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有效的、有序的、科學的。而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了在日常環境中,人們傾向於採用實用的策略,如:個人在采購食品雜貨時,很少應用正式數學。他們基本上是通過雜貨店的環境和購貨活動建構自己的策略。
3.情境教學,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建構
置身情境中的學生很容易產生探究的願望、解決問題的熱情與責任感,這些學習的動力資源促使學生主動尋找、確證、評價甚至開發信息要素,自主建構認知的路徑,這種路徑是個性化獨特的。
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誤區
現在多數教師十分重視情境教學,不管是什麼樣的課,都要加一個情境。但教師創設的情境質量如何,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是不是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一)主觀臆造,脫離生活實際
一所農村小學的教師在講《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時,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今天,老師去肯德基買了一些東西,漢堡30元,薯條35元,冰淇淋8元,玉米3元,數量都是一個。老師問:你們最喜歡吃兩樣東西?你們想不想買?學生:“?”
這節課顯然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多數農村學生都沒去過肯德基,缺少實際生活體驗,也就無法進入老師所創設的環境。而老師的提問也缺少真實性,學生只是奉命回答,這不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再說,老師提供的數據也不真實。創設情境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為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讓學生置身其中,主動去嘗試和探索問題。
(二)追求“ 兒童 化”,不顧年齡特徵
《圓柱體的體積》一課,課件演示:阿笨貓經常到知識宮去充電,一天,他又來到了知識宮,知識宮的老爺爺熱情的接待了它,問:“你知道圓柱體的體積是怎麼推導的么?”阿笨貓回答:“……”老爺爺說:“你說的太好了,你能 說說 你的猜想么?”此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能替阿笨貓回答這個問題么?”
這是給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上課,這樣的情境能否起到應有的作用。情境創設不僅要考慮其形象性、生動性,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及數學思維的發展特點。小學低年級情境的創設,盡可能選擇學生所喜愛的 童話故事 、 謎語 等,到了高年級,應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取材,注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追求趣味性,遠離了課程內容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多媒體演示兩山風景,用時三分鍾)師問:“兩山的風景美么?”生:“太美了!簡直是人間仙境!”(用時三分鍾)師;“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到兩山去玩,好么?”生:“太好了!”(出示)東山——陸港碼頭;乘汽車要2/3小時。陸港碼頭——西山;乘船要5/7小時。問:“我們要在路上花費多少小時?你們能自己解決么?”
這節課的情境創設是為了激發學生探究分數加減法的興趣和體驗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而教師則偏離了它,開始展示兩山的美麗風景,讓學生產生了遊玩的情緒體驗,忽略了課程的內容,主次不分,以至於這優美的情境沒有真正的調動起學生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興趣。
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的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創設具有現實性、趣味性、探索性、開放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創設具有一定真實性和現實意義的教學情境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調:用真實的情境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以及對原有知識經驗的改造和重組。教師要深入觀察學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准確把握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創設具有一定真實性和現實意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真切感受到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系。例如,在學習《0》一課,教師問學生:“你們家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學生對這一情景太熟悉了,有的說:“請客人喝茶,喝飲料。”有的說:“請客人吃水果。”還有的說:“請客人坐下,客人走的時候說再見。”老師說:“小麗家來了客人,你看他家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多媒體演示:小麗的媽媽端上來三個蘋果客人吃了一個,小麗吃了一個,媽媽吃了一個。“盤子里還剩幾個蘋果?”學生說:“沒有了。”“沒有了用哪個數字表示?”從而引出了“0”。在模擬情境中,學生了解了“0”的含義。
(二)創設人文性的、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認知發展和情感發展兩個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知識往往通過情感功能才能更好的被學生接受、內化。學生有了對學習的熱烈情感,就會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當特別注意選用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如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對話表演、操作實驗、多媒體演示等。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同分子分數大小比較”時,教師給學生講了個故事(通過多媒體演示畫面):有一天,唐僧師徒4人走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太陽熱辣辣的照在他們身上,使他們感到口渴難耐。孫悟空向師傅請求去給大家找水喝,師傅同意了,不一會兒,孫悟空沒找到水卻抱回了個西瓜,豬八戒看見可高興了,說:“大師兄,讓我來分西瓜吧,我的肚子最大,所以我吃1/8,師傅和我一樣多,也是1/8,沙師弟吃1/4,大師兄肚子最小,吃1/2,就夠了”。孫悟空一聽就哈哈大笑起來。你們猜一猜,孫悟空為什麼發笑?同學們聽完看完,各個興奮起來,有的猜豬八戒吃的多,有的猜豬八戒吃的少,學生的思維產生了碰撞,進而產生了探究的慾望。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教學情境
蘇霍母林斯基認為:“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發者、研究者、探索者。”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創造,學習者的理解才是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這就要求教學情境創設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對學生具有挑戰性,能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小數減法》中,創設購物的情境,顯示商店裡商品的標價:一隻圓珠筆2.4元,一隻鋼筆12.4元,一把小刀0.6元,文具盒8.9元。小紅帶了12.5元,小剛帶了4.7元,小明帶了0.9元,如果每人只能買一件商品,他們能買什麼?還剩多少錢?這樣讓學生在參與購物的活動情境中,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去,然後讓大家交流自己的發現,很快就能學會這部分知識。
猜你喜歡:
1. 如何創設角色扮演的情景
2. 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情境式課堂教學
3. 初中數學情境教學隨筆
4. 試論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情境教學
5. 怎樣構建小學創新課堂的方法
D. 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創設教學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網路時代的高中學生,求知慾望強,大膽活潑,感情細膩,想像力豐富。因此在創設情景時教師須分析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興趣所在,然後根據學習對象特徵確定合適的情景呈現方式。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情境的創設。
一、方法例談
1.聯系生活
情境是一種融入情感的環境。語文教材離不開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學生自己在生活中的已有體悟也影響著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教師要引發學生對作品的感悟,開啟學生的情感,走進文本。
學習《景泰藍的製作》時,教師藉助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等待課堂開始活躍起來,學生的眼眸閃亮了。畫面中的「掐絲」和「點藍」的流程讓學生迅速進入了照片中的氛圍,教師啟發學生體會葉聖陶先生如何用簡潔、准確的文字來介紹。學生們觀察著、比較著、思索著,一堂課就有了精彩的尾聲。
2.感情朗讀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本是值得朗讀的佳篇,而聲情並茂地朗讀能讓學生透過文本,與編者和作者對話,激發起學生內在的激情。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她歷盡離亂之苦,凄苦悲愁,所以詞情極為悲戚。而高中生缺少豐富的個人經歷,很難走進作者這濃濃的「愁」中。因此,筆者在整個課堂中採取了用朗讀串聯文本的閱讀方法。在介紹了李清照坎坷的人生經歷,把握了詩眼「愁」後,筆者提出朗讀三要求:一要讀出詞人的「音容笑貌」,二要讀出詞人的「情深似海」,三要讀出詞人的「境由心生」。通過反復誦讀,學生走進了詞人李清照的國家淪喪後,顛沛流離,丈夫病逝,孤獨孀居的凄苦世界;通過朗讀,學生理解了李清照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通過朗讀,學生沉醉在美麗的語言文字中,課堂春色無邊。
3.品味語言
教師要善於引領學生領會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挖掘學生的情感源流,讓學生感受文本的熏陶感染。
在上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時,筆者讓學生比較前後兩次「滿酌而醉」的不同。為了品出關鍵句子和詞語的內涵,讓學生回歸語境,去分析當時作者的心情。前一次「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短促的句子表達了作者被貶在游覽山水後仍得不到釋放的頹廢心情;後一次「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其中
「頹然」是「身子傾倒的樣子」,而非「頹廢、頹唐」之義。學生理解了後者是體現了作者暢游西山後,人與自然合而為一,心情舒適。教師帶領學生走入由「滿酌而醉」而創設的情境中,從而加深對文章寫作主旨的理解。
4.設疑問難
教師能否巧設妙問激活學生思維關系一堂語文課的優劣成敗。
在學習《鄉土情結》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筆者把較難的問題分解成易理解的小問題,層層深入,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問題如下:①第二段描寫了「生我育我的鄉土」留給人們哪些「童年的烙印」?②第三段描寫了哪幾種年少離家的情況?③第三、四段描寫了年少離家後可能有哪些遭遇?④第五段描寫了什麼內容,它和「鄉土情結」有著怎樣的關系。問題展示出來後,只見學生們時而認真思考時而小聲交流討論,課堂真正成學生交換思想的場所!可見創設情境的問題,為一定的教學任務服務,它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促進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 要展開想像
想像是創造之母。想像力能帶領我們突破時空的限制,讓人在虛擬的環境里更加自如地表情達意。
筆者在記敘文的作文教學中,通過寫《微瀾》這篇作文,訓練學生細節描寫的能力,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咚咚咚……『吉大,吉大,開門開門,我來蹭空敬梁唯調了!
』我朦朦朧朧中聽到了小周乾的聲音,心想:小傢伙,煩死了,門又沒鎖,每次都這樣喊,攪了我的美夢!見我沒任何動靜,渣銀他像往常一樣開門走進來坐到床邊,開始不停地撓我癢癢,我突然就在床上翻滾了起來,一不小心,腿一伸,把他踢倒在地上,他無奈地沖我笑了笑,拿出象棋,嘴角揚起,對道:『吉大,要不殺一盤?』我對他笑笑。他把棋子和棋紙迅速拿出並放好在指定位置,一場楚漢大戰拉開帷幕……」精彩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演繹了小周乾與「我」之間親密的朋友關系。一旦進入想像,學生的思維就會神思萬里,火花四濺。
二、特點分析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的有亮培效主要是以學生是否開展有效的學習為前提的。因此有效的情境教學應具備如下條件:
1.適切學生分析
在上課前,我們首先要清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等,才能保證學生更順利地投入情境,進入學習的狀態。
2.突出文本特點
高中語文教材中不乏或言辭優美或意蘊深刻或寫法別致的作品,我們要善於利用文本的特點,創設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3.明確教學內容
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為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服務。與課堂教學內容吻合的情境會對課堂的推進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一節課最終的評價效果與學生的收獲多少有密切關系。
4.全面教師素質
教師要具有語言表達、適當的面部表情、動作姿勢、板書、隨機應變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創設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雙邊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一堂精彩的語文課,既要關注教師個人積極的生命體驗,也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情感,更要關注語文文本中的生命素材。
E. 怎樣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人文素質
怎樣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人文素質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創設」,而很多語文老師卻忽視了這一點,一進課堂直奔課文,要麼教師范讀課文,要麼學生齊讀課文,緊接著就「字詞教學、段落講解」。而學生呢,有可能還沉浸在上一課的內容之中,很難一下子就進入本課的學習氛圍之中,這樣的教學效果會好嗎?答案是可想而知的。相反,有的教師就很重視教學本課時的「情境創設」,想辦法創設和本課內容相關、甚至十分接近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走進本課的學習。那麼,「創設情境」的方法和途徑到底有哪些呢?課文不同,包括體裁不同、題材不同、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同,因之情境創設的方法與途徑也與之不同。
一、畫面展示法「創設情境」
教師在備課時結合要講的課文內容進行構思,如果課文所描寫的內容中有畫面影像,就應當積極思考,尋求與之相關的影視畫面,再配上課文朗讀播放,一下子就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知課文,學生很快就會進入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之中。畫面展示法「創設情境」,其最大的優點就是直觀、形象。我在教學《沁園春・雪》這篇課文時,就採用這種方法「創設情境」。《沁園春・雪》描寫的是北國壯麗雪景,抒發一代偉人的理想和抱負,氣勢宏偉、大氣磅礴。教學時我就選擇了和課文相關的畫面「陝北高原雪景圖」,配上作者畫像以及作品朗讀磁帶播放,學生一邊看畫面、圖像,一邊聽朗誦,可謂詩情畫意、情景交融,把學生的思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很快走進對本課的學習和理解當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魯迅的《故鄉》時,同樣採取這種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展示「瓜田月下」「少年閏土」的美景畫面,讓學生通過視覺遷移去走進課文、理解課文,感知作者對少年閏土的依戀之情。
二、多媒體展示法「創設情境」
多媒體手段已廣泛應用於教學之中,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下一些功夫,結合本課文的內容實際下載編輯一些能引發學生學習本課興趣的視頻資料,用來創設情境。利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使學生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我在教學《黃河頌》一課時,就運用的是這種方法。課文要求學生體會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對黃河的贊頌之情,這對於一個沒有身臨其境黃河邊,對抗日戰爭歷史還不甚了解的學生來說是困難的。這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黃河實景,介紹歷史背景、創設情境。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沒有見到真的黃河,但是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學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黃河的魅力,提高了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其它課文諸如《青紗帳――甘蔗林》《香菱學詩》《蘆花盪》等。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突破時空限制,綜合運用音樂、圖晌耐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學生對課文實景的感受和理解。這樣,便提供了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平台,彌補了學生生活實際經驗的缺陷,起到了感官引導、思維感知的作用,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三、故事引路法「創設情境」
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教師在備課時若能選擇和課文內容相似的情節,或者把課文內容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後啟發、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之中,學生就會聯系教師所講的故事,很興致地學習老師要講的課文。我在教學《范進中舉》《孔乙己》《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課文時就採取這種方法創設情境進行教學的。除了教師編故事、講故事外,也可以引導學生搜集資料,編故事、講故事。我在教學《智取生辰綱》一課時,布置學生搜集整理「水滸」人物並要求學生編成小故事,課前進行「水滸人物故事打擂台」故事大賽,以此來仿運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備謹梁能力。當然,這種方法不宜時間過長,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
四、利用表演法「創設情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可以利用表演法「創設情境」。教材中,有一些課文通過學生之的互動來設置情境,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將課文內容表演出來,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為了演好角色,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學生可以將課文背下來。這種方法如何操作呢?教師在教學課文之前,指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角色,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上找台詞,記台詞、說台詞。通過表演,帶動其他同學學習課文,就會起到激發興趣、典型引路的作用。
現行教材內容豐富,有很多課文都是適合學生表演的好材料。如《金色花》、《紙船》,《皇帝的新裝》、《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威尼斯商人》等課文,就可以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自編自演。學生通過表演動作、表演朗讀等形式,滿足了他們活潑的天性,同時在學生課本劇的情境影響下,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及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總之,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的方法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課文的內容不同,體裁、題材不同,其方法與途徑也不盡相同。但無論使用什麼方法,目的是一致的:幫助學生走進課文、理解課文,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和內動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合理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要因地制宜,精心選擇,用好、用足新教材;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努力擴展知識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創設出更具新意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從而實現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建構。
F. 創設教學情境有哪五種方法
創設教學情境有哪五種方法:
運用媒體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語言豐富生動,創設稿做想像情境;啟發引導到位,創設探究情境;活躍學習氛圍,創設合作交流情境;與實踐相結合斗肆,創設生活實際教學情境。
1、運用媒體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於優勢地位。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媒體的演示、操作、實驗等方法再現教學內容情境或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主動學習。
2、語言豐富生動,創設想像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以豐富的感情和生動的講述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和氣氛,把知識寓於形象化敘述、提問之中,教育學生、感染學生。講述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形式,要求教師以豐富的感情寓於形象化的敘述之中,以師情激生情,以師心動生心。
3、啟發引導到位,創設探究情境
沒有問題就沒有緊張的思維活動,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發現、去探討、去創造。教師通過有目的地設置疑問,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空敬轎生認知沖突,吸引學生積極動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判斷和研究,激發學生提出獨特的見解和看法。
4、活躍學習氛圍,創設合作交流情境
合作交流是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能增大學生的信息量,在討論交流中借鑒他人觀點反思自我,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設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積極和諧的教學氣氛,啟發、誘導學生產生交流的願望。
5、與實踐相結合,創設生活實際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實際情境,這些源於學生生活的實際教學情境,是學生最感興趣也最易於接納的。這樣不但可使教學內容具體化,更能使學生產生學習需要,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實踐能力,這也實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目的。
G. 淺談怎樣給學生創設英語語境
英語教師就必須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好銀生的英語文化意識,使學 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信心和主動性,從而敢於開口講英語,善於講英語,讓英 語課堂充滿活力,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及凳銀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同時,創設良好的語言 環境能激發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和求知慾,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提高英語課程實施的效果。 從語言學習的規律來看,語言環境的影響與熏陶對人的語言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潛移 默化的作用。這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發展英語素質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生在學英語的過程中,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直接影響到他們對英語知識的探索,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 程中應該精神煥發情緒飽滿,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教師通過隨機 應變風趣幽默的課堂導入來激發學習興趣。在英語課堂上老師應盡量多用英語少用母語,多 採用直觀手段如實物、圖片等創設語境;利用眼神、口形、手勢和其它肢體語言幫助學習理 解。其次,師生之間打招呼、上下課的問候語等都棗襪宴可以用英語;還可以播放英語歌曲、英語 小故事、小笑話等;也可以每個月舉行一次英語競賽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朗誦比賽、 英語唱歌比賽等,這些不僅讓學生有機會聽和說,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把 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一種美的享受,是學生早輕松愉快中學習英語知識。 如果只為學生創造課堂這一有限的語言環境,是難於提供給學生充足的語言學習的機會的。所謂英語學習環境,是指學生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和嘴裡說的盡可能是英語。這 需要教師的主觀努力去引導,去營造環境。所以要讓學生注意在學習場所、生活場所、玩樂 場所都可以看到和學習英語。在校園內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環境,如:在走廊、過道、教室 等學生隨處可見的地方張貼英語諺語、名句、格言、標志標識、提示語等;設立英語牆報或 者英語走廊,圖文並茂,欄目不拘一格;建立英語閱覽室或班級設置英語圖書角,讓學生合 作交流,彌補英語環境的缺乏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