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大學生如何傳承吳文化的精神

大學生如何傳承吳文化的精神

發布時間:2023-03-23 17:36:30

❶ 吳越文化的特點、精髓是什麼

1、海納百川、兼容並蓄。一方水土涵養一方人文,溯(長)江、環(太)湖、瀕海的「山水形勝」,造就了吳越文化締造者的文化習性與人文精神,註定了這一方文化與生俱來的開放胸懷。

2、聰慧機敏、靈動睿智。吳越敗敬文化的創察皮慎生和傳承,既是優越地理環境的造化,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晶。吳越人民世代相襲的聰明才智,非但賦予錦綉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鑄出由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體現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認同。重視教化、尊重人才,蔚然成風。

3、經世致用、務實求真。吳越之地商品經濟率先起步,市民階層形成較早,實業傳統、工商精神、務實個性和平民風格等,都是吳越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4、敢為人先、超越自我。善於創造、勇於創新是吳越文化、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這一區域文化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內生動力。

吳越文化有其鮮明的標志形式,如舟揖、農耕、印紋硬陶、土墩墓、懸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斷發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記載。從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來,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同舟,吳越文化風采依舊。

「吳文化」和「越文化」「同俗並土、同氣共俗」,逐漸在相互交融、激盪、流變與集成中形成統一文化類型。

(1)大學生如何傳承吳文化的精神擴展閱讀:

西周時期,吳越文化的疆域涇渭分明。到了春秋時期,寧鎮地區的吳文化面貌產生了明顯的越化,而太湖地區吳文化因素也多了起來。這些變化體現在墓葬中。

寧鎮地區的土墩墓中,西周時期的墓葬中出土有大量青銅器,這些青銅器多與中原地區的青銅器類似,而到了春秋時期,特別是春秋晚期,青銅器就極少見了。到了春秋時期的墓葬中,雖然瓷器增多了,但幾乎不見豆了。

西周時期的炊器為鬲,到了春秋則以釜、鼎為主,極少見鬲。由這些變化看,中原的因素明顯減少,而越文化的因素則逐漸增多,並最終占握舉主導地位。這說明越文化對吳文化進行了大量滲透和同化。如此強烈的變革只能是越族人的入侵所為。這與史書上所言吳越之亂相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越文化

❷ 大學生對吳文化的傳承有哪些認知

1、要熟悉吳文化的歷史發源、起源等;
2、要了解吳文化在當代的特徵、精髓;
3、在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和發展吳文化。

❸ 吳文化重商如何理解

吳地的傳統文化是重視從商。
中國東部江浙地區文化的統稱,位於浙北、蘇南的環太湖地區及上海全境,此地區長期位於同一行政單位內(會稽郡、江南東道、兩浙路),語言為吳語,到明清才分屬浙江,江蘇,上海三省市,文化、習俗、語言較為接近。先秦時期,吳屬百越之地,被中原稱為「勾吳」,生活著眾古越族。
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渣則頃要組成部分,以今蘇南、浙北一帶為代表,泛指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吳文化以荊吳和先吳以及最重要的吳國文化為基礎,經商、周(春秋如陸、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盯野、唐、宋、元歷代發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來,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吳文化開始從傳統文化定式向現代文化方向轉型。吳地文化的區域包括蘇南、浙北的環太湖流域,蘇南是吳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域。

❹ 關於無錫吳文化的高中作文

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是歷史形成的吳文化中心,在這塊得天獨厚的土地上,先輩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為世人所景仰和矚目的文化成果。從物質層面看:有被法國啟蒙主義大師孟德斯鳩稱為「鬼斧神工」的蘇州古城及在其基礎上形成的水巷風貌,有令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嘆服的「吳戈」尺察,有巧奪天工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典園林,有美輪美奐的絲綢,有名列全國四大名綉之一的「蘇綉」,有古樸凝重的「香山幫」建築,有精細雅緻的吳中工藝等。有文化層面看:有「百戲之祖」的崑曲,有被稱為中國最美的聲音的蘇州評彈,有名家輩出的吳門畫派,有歷史上被稱為「南桃北楊」的桃花塢木刻年畫等。這些光彩奪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蘇州對吳文化的發展作出的歷史性、代表性貢獻,也是蘇州對中華文化作出的獨特而卓越的貢獻。
吳文化研究最新成果
吳文化在長期的歷史錘煉中,凝聚了一種對中華文化的奉獻精神。這是一種追求社會發展和實現人的發展的創造精神,是一種在面臨挑戰和機遇時勇於進取的開拓精神,是一種在時代變遷時既不能消融主體又善於接受外來文化的開放精神。今天,在建設現代化蘇州進程中,就是要弘揚吳文化的優秀傳統,要吸收吳文化的精髓,加強對吳文化的研究,為蘇州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巨大的動力和良好的服務。
蘇州市文廣局近年來在努力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推動吳文化研究的與時俱進,發揮吳文化在蘇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作用,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2000年年初,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等單位共同發起向社會公開招標、徵集吳文化研究課題,這一舉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精心准備,2002年 8月 6日至 8日蘇州市「吳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如期舉行,來自北京清華大學、上海復旦大學、蘇州大學、市政府等100多位專家、學者、教授參加了研討。 通過近四十個課題的研究,把對吳文化的認識融入到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高新化的時代背景中,從歷史的、比較的、現代的視野對吳文化的特徵進行了多角度的把握;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視野對吳文化精華——蘇州古城等保護問題進行多層面的分析;從產業發展的視野對吳文化資源的開發提出設想;從人的精神培育和社會文脈的視野、對吳文化的精神價值進行了多側面的認識,從而充分發揮吳文化在蘇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作用。這是蘇州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進程中努力構築文化戰略優勢的一次重要理論准備。
近年來,文化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吳文化的研究,專門組織編寫並出版了一批文化叢書和專著。其中有,《蘇州戲曲志》、《蘇州民間器樂曲集成》、《蘇州文化叢書》(第一輯、第二輯巧困改)、《姑蘇竹枝詞》、《蘇州滑稽戲優秀劇作選》、《滑稽戲資料》、《邁向新世紀的蘇州文化》等一批專門介紹吳文化的叢書。其中《蘇州戲曲志》獲蘇州市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江蘇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蘇州文化叢書》獲省、市「五個一」工程獎,《蘇州民間器樂曲集成》獲市「五個一」工程獎。2002年 7月由世界著名大師貝聿銘題寫書名、著名作家陸文夫作序的《吳文化與現代化論壇》一書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80萬字,孝判16開本,匯集了39篇有關現代化進程中的吳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該書的出版標志著蘇州吳文化研究工作又上了一個新水平。

❺ 吳文化的包容性體現在哪裡

吳文化演進的脈絡,分析了其不同階段的特點,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完整的吳文化內涵框架,在理論層面形成了一個吳文化核心精神的元素譜系,那就是尚德和諧、開放包容、智慧靈動、敏察善納、務實進取、義利兼顧、精雅詩性、剛柔相濟談祥。

吳文化歷久形成的尚德向善、靈動智慧、崇文重教、務本求實、開放包容、含則搏義利並舉、盯畝剛柔相濟、精細雅緻以及詩性追求等諸多精神元素,仍然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文化力量。

❻ 吳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主要特徵:

1、上善若水,兼容並蓄。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吳地沿江環湖,境內水道縱橫,河港交錯。人民食則稻魚菱藕,居則枕河人家,行則舟橋兩便,業則漁殖蠶桑。在明清時期則成為中國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隨物賦形,融匯百川,吳文化成就其水文化鮮明特徵

2、崇文重教,經世致用。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同樣賦予了吳地人民聰慧陰柔、崇文尚雅的性格特徵。富而思禮,安而重教。吳地文風興盛,清朝全國114名狀元中,江蘇有49名,近乎其半,其中蘇州籍狀元26名,比例過半。

3、柔中蓄勁,雅不廢俗。

至柔者至堅,吳地水文化中「隱者」和「道家」的元素發展到極致,便呈現出另外一種面貌,誠如明代張溥《五人墓碑記》中普通市民呈現的「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猶有先秦時期吳地先民「輕死易發」的遺風。吳地長時期高度繁榮,士農工商等百業融合發展,市民文化和士大夫文化互相影響,則帶來雅俗並舉的別樣風貌。

4、惟精惟新,人巧天工。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數千年風流繼世、繁華迭代,吳地傳統手工技藝之精緻精雅難以置信,子岡玉,供春壺,是一代大匠「技進乎道」、「匠人匠心」的生動體現。除吳地及國內外博物館藏的豐富珍貴文物外,還有大量的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6)大學生如何傳承吳文化的精神擴展閱讀:

吳文化是開創江南古文明的源頭,吳泰伯開創的基業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家,吳國具有740年的歷史,是歷史上任何一個諸侯國所不可比擬的。

對真理的追求要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泰伯浩氣存千古,肝膽留人間。世上有「江南文化始泰伯,吳歌如海源金匱(金匱即今無錫)」之說。

泰伯南下,把周朝的詩歌和無錫地區的土(山)歌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吳歌,促使古老的所謂「荊蠻文化」和北方文化結合而發展成為吳文化,無錫是發祥之地,創出了無數的光輝燦爛的無錫山歌、田歌、村歌、漁歌、圩歌、船歌、情歌......等,這都是泰伯及其後人的豐功偉績。

有史記載可知,無錫是具有3200多年歷史的古城,隨著考古的進展、歷史遺跡的發掘及古文物的研究,可以斷言無錫的古文化還可以推到更遠古的年代,而不只泰伯作吳。

❼ 吳文化對現在社會的影響

吳文化對當代社會的影響很大的。吳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中心與代表。吳文化區域,河流縱橫、雨水充沛,氣候溫潤,是典型的水鄉澤國之地。食有稻魚菱藕,居有枕河人家,行有小橋舟楫;繞水而築的城鎮,龍舟競渡的習俗,以及「重情」、「善思」的民風,無不顯示著水的浸潤和滋養,又構成了吳文化清新柔美、睿智靈秀的特色。

今天研究吳文化,必須將其置於當代文明的大背景中。惟此方能歷史地發展地把握其主體文脈與核心精神。當代吳文化與歷史上的吳文化相承相繼、一路走來,充分展現了歸並和重塑傳統優勢的強大整合力。

在當今新形勢下,要使之得到應有的張揚和推進,再造吳文化新的輝煌,對其深刻內涵與精神特質的充分把握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是,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立足於太湖地區的吳文化,雖然呈現出獨特的地區文化色彩,但同時也是善於不斷吸收外來文化才發展起來的。因為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在封閉的條件下自行發展起來。排外的文化是會萎縮甚至消亡的。一方水土涵養一方人文,溯(長)江、環(太)湖、瀕海的「山水形勝」,造就了吳文化締造者的文化習性與人文精神,註定了這一方文化與生俱來的開放胸懷。兼收並蓄的寬容態度和善於集長補短的變革創新精神,構成了吳文化的開放性特色。這里原先是一片荒蠻之地,自泰伯、仲雍東奔「文身斷發」,「化而長之」以來,本地的土著文化與當時頗為先進的中原文化融合,為古吳文化奠定了基礎。

吳國建立後,又吸收了以孫武為代表的齊魯文化,以伍子胥為代表的荊楚文化,使吳文化在吸收外地、外質文化過程中,經過揚棄,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明清以來,特別是近代,地處沿海的吳越地區,「師夷之長技」,在學習西方先進文明方面又得風氣之先,使吳越文化的開放性特色更為鮮明。今天更要不斷強化這種開放開拓的自覺意識,努力打造成「包孕吳越」、「匯通大海」的多元文化體。齊梁年間的文化大融合推動了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就是很好的範例。
二是,聰慧機敏、靈動睿智。吳文化的創生和傳承,既是優越地理環境的造化,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晶。吳地人民世代相襲的聰明才智,非但賦予錦綉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鑄出由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體現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認同。重視教化、尊重人才,蔚然成風。如今,吳文化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品位,理當對其予以充分吸納並使之不斷發揚光大。
三是,經世致用、務實求真。吳地商品經濟率先起步,市民階層形成較早,實業傳統、工商精神、務實個性和平民風格等,都是吳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毫無疑義,大力弘揚崇真向善、淳樸平實、誠信守份的精神,正是目前思想文化建設和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面臨的重任。吳文化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求實、務實風格的延續。
四是,敢為人先、超越自我。善於創造、勇於創新是吳文化、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這一區域文化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內生動力。只有始終堅持這種永不止息的創新精神,增強突破意識,擺脫狹隘的視域和地域羈絆,才能進一步助推區域的文化整合,在切實加強先進文化建設、實現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中,不斷譜寫新的華章。
總的看來,吳文化比較善於接受先進思想,並和中原的求同觀念有所不同,獨立意識較強,善於思辨。當代蘇商的崛起,蘇南模式的成功都有著歷史文化的淵源,華西經驗、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相繼出現,都不可能是彼此孤立的偶然因素使然。我們今天研究齊梁文化和吳文化,都是為了更好地求發展。

❽ 蘇州的吳文化是怎麼樣的

吳文化是吳地區域文化的簡稱,它泛指吳地從古至今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吳文化以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過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發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清代及近代,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吳文化開始從傳統文化定式向現代文化方向轉型。因此,發揚壯大吳文化是每個文化工作者的義務,尤其是吳地的文化工作者! [編輯本段]吳國的建立促成吳文化的形成 據史書記載,黃帝本從少典姓公孫。他的氏族長期居住在姬水流域(約在今陝西北部)。氏族強大獨立後改以姬為姓。黃帝是歷史上第一個姓姬的人,因而成為後世姬姓和所有從姬姓分衍出的姓氏如吳氏等的最原始、最根本的祖先。黃帝娶了四位賢淑的妻子,即西陵氏的累祖、方雷氏的女節、彤魚女之女以及嫫母。傳說嫫母是世界上外貌最醜陋的姑娘,但卻生了一顆非常仁愛、善良的心。黃帝與四妃生了二十五個兒子,他們大都又獨立成新的氏族首領。在野蠻時代末期開始,那些剛獨立出來的氏族的姓氏由部落聯盟集團的首領封賜。傳說,黃帝吹律定姓,《國語�6�1晉語》這樣記載:「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姑、儇、依是也。」其中,只有黃帝與正妃累祖所生的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繼承了黃帝本姓姬,吳姓即從玄囂這一支發派遞傳而來,《丹陽吳氏族譜》正是以少吳(即玄囂)為第二世遠祖。

❾ 吳文化的研究成果

吳文化在長期的歷史錘煉中,凝聚了一種對中華文化的奉獻精神。這是一種追求社會發展和實現人的發展的創造精神,是一種在面臨挑戰和機遇時勇於進取的開拓精神,是一種在時代變遷時既不能消融主體又善於接受外來文化的開放精神。今天,在建設現代化蘇州進程中,就是要弘揚吳文化的優秀傳統,要吸收吳文化的精髓,加強對吳文化的研究,為蘇州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巨大的動力和良好的服務。
蘇州市文廣局近年來在努力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推動吳文化研究的與時俱進,發揮吳文化在蘇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作用,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2000年年初,由市委宣傳部、市文世孫前廣局等單位共同發起向社會公開招標、徵集吳文化研究課題,這一舉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精心准備,2002年 8月 6日至 8日蘇州市「吳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如期舉行,來自北京清華大學、上海復旦大學、蘇州大學、市政府等100多位專家、學者、教授參加了研討。通過近四十個課題的研究搜清,把對吳文化的認識融入到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高新化的時代背景中,從歷史的、比較的、現代的視野對吳文化的特徵進行了多凱凱角度的把握;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視野對吳文化精華——蘇州古城等保護問題進行多層面的分析;從產業發展的視野對吳文化資源的開發提出設想;從人的精神培育和社會文脈的視野、對吳文化的精神價值進行了多側面的認識,從而充分發揮吳文化在蘇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作用。這是蘇州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進程中努力構築文化戰略優勢的一次重要理論准備。
2000年以來,文化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吳文化的研究,專門組織編寫並出版了一批文化叢書和專著。其中有,《蘇州戲曲志》、《蘇州民間器樂曲集成》、《蘇州文化叢書》(第一輯、第二輯)、《姑蘇竹枝詞》、《蘇州滑稽戲優秀劇作選》、《滑稽戲資料》、《邁向新世紀的蘇州文化》等一批專門介紹吳文化的叢書、還開辦了吳文化網站、增設吳文化論壇;無錫每年都會舉辦吳文化節等。其中《蘇州戲曲志》獲蘇州市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江蘇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蘇州文化叢書》獲省、市「五個一」工程獎,《蘇州民間器樂曲集成》獲市「五個一」工程獎。2002年 7月由世界著名大師貝聿銘題寫書名、著名作家陸文夫作序的《吳文化與現代化論壇》一書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80萬字,16開本,匯集了39篇有關現代化進程中的吳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該書的出版標志著蘇州吳文化研究工作又上了一個新水平。

❿ 關於吳文化的幾個問題

1. 關於吳文化的起源,一樓已經引用了網路的一些說法,追溯到黃帝的兒子玄囂那裡,不過這只是傳說而已。現在公認的吳文化起源,一般是從公元前12世紀左右太伯奔吳算起的(太伯,也寫作「泰伯」),而且不是太伯一個人,還有他的弟弟仲雍,兩人一起來到吳地。傳說周太王古公直父有三個兒子,老大是太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季歷。季歷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昌。周太王對昌這個孫子另眼相看,一心要把位子傳給他。太伯和仲雍為了順從父親的意思,就結伴出亡,來到吳地。

至於吳文化的終結,狹義的說,在春秋末期吳國被滅亡的時候就結束了。滅亡時間大致是公元前473年,因此吳文化延續了700多年。

廣義的說,吳文化以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過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發育,至隋、唐、宋、元及明形成高峰。清代及近代,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吳文化開始從傳統文化定式向現代文化方向轉型。 也就是說,吳文化到現在還沒有終結,流傳了3200多年。

我個人的看法,吳國滅亡後,其文化已被其他文化融合、改造,不再是正統的吳文化,所以我在下面敘述中提到的吳文化,採取第一種說法。也就是從商末延續到春秋末期。

2. 吳國的范圍,最早的發源是在今江蘇無錫梅村,現在無錫市鴻山還有太伯的墓。傳說農歷正月初九是太伯的生日,所以每逢這日,都有紀念活動。

後來,吳文化的中心遷到了姑蘇,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在這里,吳國逐漸走向強盛,勢力范圍擴大到整個江蘇南部,後來通過一系列的戰爭,擴大到浙江北部、淮河以南,現在的江蘇省大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都成為吳國的領土。最後,吳王闔閭還滅掉了楚國,勢力一度擴張到湖北。

以上說的是吳國的疆域,不同於吳文化的范圍。事實上,吳文化的中心一直在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帶,向南過了錢塘江就是越文化,向北過了長江就和齊、楚文化沖突,向西到了安徽境內就到了吳楚文化的交錯地域。

3. 從「男兒何不帶吳鉤」一句可以看出,吳文化的精髓確實是尚武之風。我們可以看吳國發展的歷程,首先是和大自然做斗爭,強盛起來以後就是不斷和周邊的越、楚、齊等國征戰,小戰不斷,大戰常有。而思想文化領域的成果,卻幾乎沒有。吳國的發展史,也就是一部斗爭史,或者說一部戰爭史。

至於吳文化是文明還是荒蠻,這個就難說了。吳地本來是沒有什麼先進文明的,但太伯奔吳的時候,帶來了中原的先進文明,和當地的文明進行了融合,才形成了吳文化。從後面的發展來看,吳文化似乎和中原文化區別不大,其青銅冶煉的技術甚至在中原各國之上,很難說吳文化是荒蠻的。這些說法應該是當時中原各國帶著有色眼鏡在看吳國,類似的,楚國和越國也受到這樣的「待遇」。

至於吳文化地區真正步入文明,我認為是在吳王壽夢時期,大約是在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561年。吳王壽夢是吳王闔閭的祖父。

4. 吳文化南面是越文化,西面是楚文化,北面是齊魯文化。吳文化源自周文化,以龍為圖騰;越文化則以蛇為圖騰;楚文化以鳳為圖騰;齊魯則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截然不同。這些文化都是互相獨立的,甚至是敵對的。

吳文化的發展方向,前面已經說了,向南越過錢塘江,向西越過長江,向北越過淮河,分別和越、楚、齊三國沖突。後來,吳國被越國滅亡,之後越國又被楚國滅亡,吳文化於是先後受越、楚文化影響。到了秦以後,因為北方多次被少數民族佔領,原有的文化中心多次南遷,所以吳文化又被中原文化改造。近代以來,吳文化地區是中國最早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地區之一,所以又大量接受西方文明和思想。因此,現在的吳文化,早已不是原先的吳文化了。我也從小生長於吳文化地區,不過這里完全不是最早的尚武成風、輕於赴死的風貌了,文化早已徹底改變。現在還保存的吳文化遺址,也就那麼不多的幾處了。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如何傳承吳文化的精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