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春節期間民俗活動
1、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耍龍、游神、押舟、年例,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貼春聯、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2、祭祀神靈、拜祭祖先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等盛大的游神活動。
3、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購置年節年貨、貼春聯、洗頭沐浴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4、春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春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
5、春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
(1)春節的非遺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1、關於春節的歷史起源,由於缺少上古時期文獻(秦始皇焚書),現存的文獻沒有明確記述春節的來歷,導致春節的起源有諸多傳說。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上古「臘祭說」、源於「天皇氏定歲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舜繼部落聯盟首領位說」(有說舜繼天子位,但「天子」之稱謂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於漢代才流行)、源於「萬年青年創萬年歷說」、源於「年」獸的傳說等等。
2、春節聯歡晚會,通常簡稱「春晚」,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在每年農歷除夕晚上為慶祝農歷新年舉辦的綜藝性文藝晚會。1983年,央視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應該說是一個偶然事件。但是這台晚會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大餐。從1983年起,央視春晚這枚凝聚了十幾億中國人親情與鄉愁的符號,已經成為幾代中國人的文化記憶。
⑵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有哪些
1、春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⑶ 丁真用藏戲送上新春祝福,你對這個非遺文化了解多少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也許我們都會遇見很多人,也會經歷很多事情,有的人,有的事,都會慢慢教會我們成長,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學會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得與失,好與壞,我們自知。也許很多人都會認識丁真吧。我們有看到丁真用藏戲送上新春祝福,也許這就是他想要給人們送上新春祝福的一種方式,對於藏戲文化,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因為這個文化歷史悠久,所以如果有興趣的人,也許會對這個非文化遺產了解很多,但是對於我來說,我也並不搭緩了解非遺文化。
生活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任何一段歲月東關心存感激。我們看到丁真用藏戲送上了新春祝福,可能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很特殊的祝福方式,但是我們也覺得她用了自己的真心。
⑷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3、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5、傳統體育和游藝;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葯、民俗這幾大類。
民間文學: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孟姜女傳說、董永傳說、西施傳說、濟公傳說、滿族說部、河西寶卷、耿村民間故事、伍家溝民間故事、下堡坪民間故事、走馬鎮民間故事、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等。
傳統音樂:蒙古族呼麥、河曲民歌、左權開花調、蒙古族長調歌、巢湖民歌等。
傳統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陘拉花、龍舞、獅舞等。
傳統戲劇:崑曲、潮劇、弋陽腔、青陽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傳技藝: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首彩陶燒制技藝、石灣陶塑技藝、黎族原始制陶技藝、慢輪制陶技藝、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等。
曲藝:蘇州評彈、揚州評話、福州評話、山東大鼓、山東琴書、河南墜子、紹興蓮花落等。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吳橋雜技、聊城雜技、天橋中幡、維吾爾族達瓦孜、抖空竹、寧德霍童線獅、線獅等。
傳統美術:楊柳青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漳州木版年畫、桃花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等。
傳統醫葯: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中醫診法、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針灸、中醫養生、藏醫葯等。
民俗: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
⑸ 非遺過大年活動展開,非遺對於我國來說代表著什麼
在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了非遺過大年的活動,那麼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對於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下面我來給大家聊一下最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春節。
春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自己特別的含義,它對於我國來說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今隨著年關的將近。街上也開始逐漸有了紅紅火火的氛圍。在這,我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
以上就是小編關於問題的回答,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的話,麻煩您給我一個關注,我將繼續給您帶來,最新鮮最好玩的網路問答,感謝您的支持
⑹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7個傳統節日是什麼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
1、春節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這些國家的清明節與中國的傳統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習俗。
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4、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
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重陽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認為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為「中元節」。
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相沿迄今。中元節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⑺ 體驗非遺文化,你的身邊有哪些非遺文化
體驗非遺文化,我身邊的非遺文化有剪紙、釀醋、社火等。因為我的家鄉的話是在山西,所以山西的話也會有比較多的這種非遺文化,本來山西的發展就是和原來的古人比較多的淵源。所以所留下的非議文化也比較多像是山西所獨特的這種戲曲或者是釀醋、剪紙這一類的都是山西的特色非遺文化,這種非文化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像我如果是平時看著這些非遺文化的話,可能不覺得怎麼樣,但是如果說能夠親自去參與到這種非遺文化的保護過程中肯定是會有其他的感覺的。
有些非遺文化在我們國家確實已經失傳了,或許知道的人只有一個兩個,但是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去保護我們國家的非遺文化體驗非遺文化,我身邊的非遺文化有剪紙、釀醋、社火等,其實這種非遺文化,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也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去做到用非遺保護我們的文化,保護我們的傳承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
⑻ 天津和春節有關的非遺文化歷史故事有哪些
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夫津時調等這些都屬於非遺文化歷史。
⑼ 中國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1、瓷器
中國瓷器指的是中國製造的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可以說,中國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
⑽ 春節期間民俗活動
1、共和縣恰卜恰鎮民間民俗活動
時間:2018年2月16日至3月2日(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
地點:共和縣恰卜恰鎮及周邊農村
內容:利用春節期間組織廣大居民及遊客參觀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社火、民間曲藝、民間體育和「元宵節」燈展以及幸福灘宗教活動等。
2、格薩爾非遺文化展演活動
時間:2018年2月18日至20日
地點:瑪沁縣
內容:組織開展格薩爾非物質文化遺產——格薩爾藏戲演出、正月祈願法會、煨桑等活動,體驗藏族春節年俗、鑒賞唐卡、木雕等活動。兄神渣
3、海北「舞龍舞獅、社火、鑼鼓、秧歌表演」活動
時間:2018年2月28日至3月2日(正月十三至十四)
地點:海晏縣、祁連縣
內容: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在春節期間形成群眾文化活動高潮,運用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和傳統習俗,組織舞龍、舞獅、秧歌、社火及特色民俗表演。
4、「春節序曲」非遺展演暨春節系列文化活動
時間:2018年1月底至2月初
地點:海東市各縣(區)縣城及瞎攜文化村
內容:充分利用海東市豐富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羨悄載體,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如:各縣春節的社火表演、燈會、火把節、秦腔眉戶以及各族群眾自發組織的觀經會、梆梆會、雞蛋會、祈願曬佛會、冬月會等民間文化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使全市人民過上一個歡樂、祥和、文明的春節。
5、春節、元宵節燈展
時間:2018年2月9日—2018年3月5日
地點:西寧市各區縣廣場
內容:在2018年春節、元宵節期間,在全市各區縣開展春節、元宵節燈會,吸引遊客參與西寧特色民俗活動,展示西寧魅力。
參考資料:春節習俗-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