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島左翼文化運動起因
青島的左翼文化運動
左翼文化運動是在世界共產主義思潮和革命文藝運動中產生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無產階級左翼文化運動在蘇聯、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一批黨和黨所影響的文化工作者沖破國民黨反動政治的高壓,在新開辟的革命的思想文化陣地上,展開了英勇的戰斗。
1929年6月,六屆二中全會提出了《宣傳工作決議案》。根據此決議案的精神,10月成立了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文委),直屬中央宣傳部領導。1930年3月2日,經過黨的建議和籌劃,有黨內外作家參加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在上海正式成立。來自創造社、太陽社、引擎社、藝術劇社等進步文藝社團的成員約50餘人出席大會。會上闡明了成立左聯的意義,在於「有目的、有計劃去領導發展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加緊思想的斗爭,透過文學藝術,實行宣傳與鼓動而爭取廣大群眾走向無產階級斗爭的營壘。」(潘漢年:《左翼作家聯盟的意義及其任務》,《拓荒者》1卷3期。)左聯面臨4項任務: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宣傳與斗爭;確立中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理論的指導;發展大眾化的理論與實際,加緊大眾化作品的創作;自我批判的必要。左聯成立大會上還通過了設立馬克思主義文藝研究會、國際文化研究會、文藝大眾化研究會等機構,創辦機關刊物。左聯設有中共黨團,潘漢年任黨團書記。左聯是國際革命作家聯盟所屬支部之一,常駐代表為蕭三。
繼左聯之後,在文藝界又有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簡稱劇聯)、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簡稱美聯)、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盟(簡稱社聯)、中國左翼世界語聯盟(簡稱語聯)先後成立。這些左翼文化團體內大都設立了黨團。為了把進步文化力量集結於黨的統一領導下,1930年10月,成立了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簡稱文總)。
左聯成立以後,活動范圍不斷擴展,除上海總部外,還在北平、天津、保定、廣州、南京、武漢、東京建立分盟或小組。青島也成立了左聯組織。1932年春,在中共青島市委的領導下,在青島大學外文系、物理系就讀的中共地下黨員王弢、俞啟威組織部分進步學生,秘密成立了新文學研究會、時事研究會、讀書會等文學團體,藉以發動組織群眾。新文學研究會即是青島的左聯組織。成員有王弢、俞啟威、李林等,由王弢負責。同年夏,王弢因領導學生運動被國民黨青島當局通緝,此項工作由俞啟威負責。
同年10月,中共黨員喬天華從煙台來到青島,與青島黨組織取得聯系,後以崇德中學(今青島市第十一中學)教員身份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任中共青島市委青年委員和青島左聯黨代表,與中共青島市委宣傳委員俞啟威一起領導青島左聯的工作。俞啟威、喬天華又發展了王濤、周浩然、杜宇、姜宏、於黑丁、王令菲、陳邁遷、郭錫英等加入青島左聯組織。
青島左聯組織通過讀書會、時事討論會等方式開展活動,定期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交流心得體會,並在《民報》、《晨報》、《時報》等報刊上發表作品,積極從事文學創作。1933年初,青島左聯組織了進步文學社團--汽笛文學社,成員有周浩然、郭錫英、彭也夫、於黑丁、姜天鐸等,由喬天華指導該社黨的工作。汽笛文學社除秘密散發進步刊物外,還公開印發文學月刊《汽笛》。《汽笛》出版後,在工人和學生中廣泛傳閱。半年後,汽笛文學社的活動引起國民黨青島當局的恐慌,姜宏被捕,周浩然、於黑丁遭通緝,《汽笛》被迫停刊,汽笛文學社也停止活動。
青島左聯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當時的政治活動。時青島左聯的主要活動點,一個是位於龍口路的荒島書店,一個是位於江蘇路的德國教堂院內。1933年7月,進步青年孫樂文(1934年入黨)、張智忠(1934年入黨)在龍口路南端開辦了荒島書店,專門經營新文學書刊,同時作為青島左聯小組的秘密聯絡點。由於臨近山東大學和市立女中,因此吸引了一批在校師生。當時在山大任教的老舍、洪深、趙少侯,在市立中學(現青島市第一中學)任教的王統照、汪靜之,在文德女子中學(現青島市第八中學)任教的孟超,在黃台路小學任校長的王亞平,在《青島晨報》任編輯的蕭軍,在《青島民報》任編輯的於黑丁等,經常到荒島書店閱讀。荒島書店的活動一直持續到抗戰爆發。
青島左聯組織還有海光文藝社。成員有樂於泓、季煥麟、呂福田等。海光文藝社與汽笛文學社同時成立。在《青島時報》上開辟《海光》文藝副刊,進行革命文藝活動。
青島還成立了劇聯組織。1932年4月,王弢、俞啟威組織青大進步教職員成立了海鷗劇社。王東升、張福華、李雲鶴(江青)等相繼加入劇社擔任主角。海鷗劇社成立後,經黨支部研究同意,向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作了匯報,被劇盟批准為青島分盟小組。5月28日,海鷗劇社在青大禮堂首場演出了《月亮上升》和《工場夜景》(獨幕話劇)。《月亮上升》是英國愛爾蘭劇作家的作品,敘述了一個民族革命者的故事,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色彩。《工場夜景》由易揚編劇,反映慘遭剝削的上海產業工人的生活及其反抗斗爭。當晚演出時,校內外"觀眾不下千餘人,濟濟一堂,誠屬空前盛舉","頗得觀眾的贊美"。此兩出話劇在九一八事變後演出,很有現實教育意義,青大學生深受鼓舞。6月30日,上海左翼作家聯盟的機關刊物《文藝新聞》發表了《預報了暴風雨的海鷗》,報道了海鷗劇社的演出活動,熱情贊揚了演出的成功。
1932年9月,國立青島大學改名為國立山東大學後,地下黨員俞啟威因社會關系的掩護於秋季回校,擔任山大黨支部書記,並以崔嵬、杜建地、楊裕昆、李秀美、李岱思等為骨幹,恢復了海鷗劇社。並將演出擴大到社會上,先後在山大禮堂演出《一致》、《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在青島大舞台演出《亂鍾》、《SOS》、《嬰兒的殺害》等話劇。1932年初,崔嵬接到上海陳鯉庭創作的舞台劇《放下你的鞭子》,將其改編為街頭廣場劇《飢餓線上》,並親自參加演出。海鷗劇社還深入嶗山農村,用當地方言為農民演出話劇;同時學習上海劇聯工人劇團的經驗,深入工人宿舍區演出話劇,深受工人階級的歡迎。1933年夏,因叛徒出賣,俞啟威被捕入獄,崔嵬等避險離去,海鷗劇社停止活動。
關於青島左聯組織情況以及被破壞情況,1933年9月24日,中共青島市委向中央報告說:「關於群眾組織,除了反帝組織尚未組織外,其餘赤色工會、貧民團、失業工會、左聯、劇聯、讀書會、社會科學研究會、世界語學會等,都已相繼建立……左聯有社員二十餘人,劇聯十餘人,均受破壞而瓦解。讀書會、社會科學研究會、世界語學會等,現尚有一部分存在」。
同年12月,中共山東省工委著手恢復青島黨組織,同時成立了左聯的指導機關學生讀書會、文學會等群眾社團。21日,中共中央收到的《山東青島工作報告》中說:「……最近左聯加強了組織發展,成立了三個分組,女中一組三人,自由職業者一組四人,報館學生一組四人。這些都是純粹的群眾,無黨員在內,而工作是活躍的,發展的前途很順利。」
同年底,省工委被破壞,左聯工作受到影響。但由於左聯成員很多是群眾,左聯活動延續到1934年。
1934年6月,中共青島市委籌備委員會成立,高嵩任常委。28日,高嵩向中央報告說:「……對於他們這一團知識分子,我們決定一面監視,一面訓練,決定允許他們的要求——開展左翼作家的組織,同時准備發行一種文學刊物。」
同年9月,青島市委又遭破壞,青島左翼文化運動受到很大影響,但是左聯仍有活動,並一直持續到1936年全國左聯停止工作。
除左聯、劇聯組織外,青島還建有中國詩歌會青島分會、世界語學會、社會科學研究會等左翼文化組織。此外,一些全國左聯成員也曾到青島開展左翼文化活動,他們或短期停留,或長期工作,如孟超、洪深、艾蕪、陳荒煤、郁達夫、王余杞、端木蕻良、王亞平、蒲風、劉芳松、余修、丁玲、胡也頻、臧雲運等。其中丁玲、胡也頻僅在青島短暫停留。由於保密,全國左聯成員與青島地方左聯並未發生組織關系,而是分別開展工作。
青島左聯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團結了一批當時有名望的作家、學者,如王統照、老舍等,這批作家、學者對推動青島的左翼文化運動作出了很大貢獻。
30年代,青島左翼文化運動成就卓著,在青島革命史上佔有光輝的一頁,並成為中國左翼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島黨的事業和革命文藝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