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華文化在近代受哪些沖擊

中華文化在近代受哪些沖擊

發布時間:2023-03-26 09:53:15

❶ 近代中國文化的衰微的表現

近代中國該是從鴉片戰爭到侵華戰爭(不好意思,都忘了很多了,姑且相信我)。
外因:中國近代由於海盜的盛行所以清王朝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造成了中國經濟文化軍事與世界隔絕,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歐美列強已經不滿足於本國內的資源。進而向亞洲擴張,用武力為先鋒,向中國輸送鴉片,牟取暴利,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了中國的屈辱史。接下來中國長時期處於動亂中,沒有一個安穩的環境這就導致了中國文化事業的萎靡。
內因:清朝滿族統治,多數皇帝大興文字獄,殺害十分多的文人,毀壞很多文化真跡,也是造成近代文化衰微的原因。

❷ 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主要受到哪些外來文化的影響

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特別是對現代中學生的影響具體又表現在哪裡?這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千年一日,不斷重復,如果不是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的影響,現在我們或許還依舊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搞不好我們的女同學現在還要纏著小腳呢。中國傳統文化本以仁愛、孝悌、忠信、和平、謙恭、中庸、因循、團聚、勤儉、自強等等為美,並以此標准評判社會、領導人生,這種儒家的傳統思想統治了華夏民族2000年,咋看一眼,似乎沒什麼不妥,列強要是不來,我們也就這么過日子了。這和我們的現代生活根本就是大相徑庭,很明顯是外國文化的沖擊改變了這一切,即是說「現代」的概念和外來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首先,我們簡單了解一下中國傳統文化受外來文化沖擊的情況。
延續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曾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外來文化的沖擊,一次發生在三世紀漢代末期,來自西域近鄰諸國的印度佛教文化,跨山越水,綿延不斷地傳入中土,前後長達數百年,其對華夏文化的影響,涉及到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文學、建築等多個方面,在唐朝更是達到了頂峰(這第一次只是對中國的宗教信仰影響很大,對社會經濟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另一次發生在19、20世紀之交的清末民初,以英、法、美、德為代表的幾乎所有當時已進入資本主義擴張階段的西方列強,挾持武力上的絕對優勢,強行撞開了中國的國門,一種具有現代形態的全新的「西洋文化」潮水般地湧入中國,僅二、三十年的功夫,便席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統江山,這里主要包括對文學的影響、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 當然在這里我們先澄清一個概念,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90年代的孩子們心目中的傳統文化是什麼?我想不會是女子十二樂坊穿著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鬧哄哄的演奏那所謂的傳統民樂吧?還是認為魯迅先生筆下那個滿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國的古代文人?如果90年代的孩子們是從周傑倫的《東風破》或是SHE的《長相思》里才開始接觸體會到中國古典詩詞之美是不是太遲了?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是歷經千年,在漫長歷史過程中逐步創造發展起來的。她幾經建構-解構-再建構,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慢慢沉澱而成。前面說到,佛教是印度傳入的,但是在後來的幾百年發展中產生了中國自己的特色,產生了自己的朝拜方式,這就算是中國的文化了。英國的威廉斯曾給出文化定義的三個方法:
(1)用來「描述知識、精神與美學發展的一般進程」。
(2)用來指涉「一個民族、一個時期、一個團體或整體人類的特定生活方式」。
(3)用來象徵「知識,尤其是藝術活動的實踐及其成品」
我本人比較傾向第二種定義方式,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比如打火機在傳入中國幾十年後,中國工匠按自己的設計在上面雕上龍鳳的圖騰,就算是中國式的打火機了,可以算是中國文化的范疇。有句玩笑話這么說的:「一個人夢游是神經,一百個人夢游是集體神經,一個鎮上的人夢游就是一種文化了」也有一定的道理,符合「一個民族、一個時期、一個團體或整體人類的特定生活方式」的規范,當然這是笑話。
如果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外來的文化影響著我們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現在的中學生為例,至少他們現在的生活,從家用的電視、冰箱、洗衣機,到出門吃的快餐、坐的汽車,所有的生活工具都是外國傳入的,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的東西除了貼在家門口的對聯之外似乎並不多。連打火機這種生活必備的小玩意都是外國發明的。
通過調查發現,現在的中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知之甚少並且興趣不大,而對外來的文化卻表現出很大的熱情,這可能與他們所處的生活方式有關,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中國的傳統文化跟不上腳步,大家的選擇有自己的合理之處也有些無奈之處。比如說京劇,近年來在珠海似乎都沒有較大規模的正式演出(其他地方也差不多),很明顯是因為喜歡京劇的人群少得可憐,另外京劇的演出樣式也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看來如果京劇不尋求自己本身變革的話,難保不會被社會所淘汰。現在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外來文化沖擊所表現出來的情況,包括對文學、社會經濟、生活方式三個主要方面。
一、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學的影響。
我個人的觀點有三個方面的變革:一是留學生運動及其相應的翻譯小說的興起;二是由翻譯小說引發的白話文的突破;三是現實主義文學(在中國的歷史中,現實主義少得可憐,我印象中就看了一部《紅樓夢》算是有瓜葛的)在中國的長盛不衰。
本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首先受打擊的是中國軍隊,面對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攻擊,它己經老朽得不堪一擊了。奇怪的是一直到近半個世紀之後,這個打擊才落到中國傳統文學的頭上,不同的是,這一次,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掄起大錘,砸向了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這把大錘,不是別的,恰恰是被我們罵為「洋鬼子」們的「西洋小說」,所以引發了以上三方面的變革。我現在教的學生,之所以能寫白話文而並不是傳統的文言文,見了老師的面說「Good morning」而不是「小生晨妙遇先生,敬尊矣」也是拜外來文化沖擊所賜。中國的白話文興起的確有利於人民之間的交流,所以現在有人認為文言文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在21世紀的今天,文言文比白話文先進,他們舉常用的例子,假如母親在家裡病了,希望你趕快回去。要拍電報:
英語:your mother is seriously ill,please come home back quickly.
白話文:你媽媽得了重病,希望你趕快回家。
文言文:母病重,盼速歸。
由上至下,表達含義越來越明確,用字個數卻是越來越少,由此可以自然得出結論:英語不如中文,白話文又不如文言文。這是一種俠義的比較,我個人認為沒有道理的,因為電報屬於在淘汰邊緣的通信方式。最多是用在軍事的無線電中,而軍事信息的傳遞是不需要加入個人的情感的。像母親病倒這種情況,打個電話表達會更加清楚。所以,白話文更適應現代的生活。外文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總體來講是利大於弊。
當然,現在的感覺是外來文學的影響也有些過了頭,中學生看古詩詞的基本沒有了,用英文寫情詩的倒是不乏少數;自己動筆的情況少了(都是用電腦打字),所以寫錯別字的人越來越多了(包括我)。不可否認電腦時代的大趨勢就是打字寫文章,因為論文在電腦上總比書面上好改的多,但是沒有筆跡的區別體現不出來學生自己的風格,所以在大學之前還是提倡學生們寫作用筆來完成。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發現,現在的學生寫字水平已經無法和上一輩的人相比,普遍潦草無比,字跡難辨,倒是練簽名的興趣盎然。另外受到香港文化的影響,在作文中夾雜的半英文和不規范的語法現象也很多,這令許多老教授大為感慨。
在這種情況下要引導學生多讀些古詩,讓他們發現中國文化的精髓,畢竟那種押韻的詩詞有著自己的意境,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詩詞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體現,只有精通本國語言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所以我並不提倡學生看外國的翻譯詩篇,因為翻譯過來的東西往往離了神,要看就看原版的東西,包括電影也一樣,不要看配音版的。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現在的學生還是更傾向看傳統的文學,這是一個好的現象。關鍵是如何引導的問題。
二、外來文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列強的入侵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文化、新的技術革命,隨之而來的便是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但畸形的發展,雖然畸形,但好歹發展了,從洋務運動到民國初年的民營資本,再到現在的中外合資,外國的技術文化始終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可以說,現在的社會經濟騰飛90%是因為外國的文化影響所致。
那為何中國的社會沒有自己進行經濟生產的變革呢?美國的瓊斯有一種觀點,認為經濟一旦上了軌道,就會持續自我再生產。除非是被某些沒有道理的干預使之越出軌道,否則經濟成長仍是自然而然的現象。對於當時的中國,他認為政府是一種負面力量,既未為經濟的持續成長提供必要的構架,又阻礙了原有的積極發展。他代表了一種自相矛盾的觀點:一方面認為國家太過軟弱,以致不能積極有為;另一方面則又認為國家十分強大,足以對進步起否決作用。而中國的學者則比較統一一個觀點:中國以農業為主導的社會經濟形態不具備資本到技術變革的條件。
現在的生產能力提高了,人們不像500前一年只能換4到5套衣服,而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愛好買靚衫,所以現在的學生經常上午和下午穿的衣服都不同,並且有的一身的衣服超過7種顏色,在這種情況下,互相攀比的風氣就會越來越猛,為了消除這種影響,統一的校服是一種不錯的方法。當然校服產生最初的目的並不在此,而是統一外表形式和表現內在的學校精神。
三、外來文化對中國生活方式的影響。
其實生活方式的變化包括思想和物質上的兩個主要方面。
思想的解禁令中國人的思維一下子活躍了不少,現在的教師不難發現如今的學生不再像以前我們那樣的「填鴨式」思維了,而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在美國60年代流行的叛逆潮流現在在中國可謂是如日中天,你告戒學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結果他回答:「可惜往往是最不重要的一半」足把你氣死。
學生的生活方式也不同了,現在的教學不僅同以前的私塾大為不同,沒了體罰(當然在內地的學校中體罰還比較嚴重),而且學生有許多都不在家裡吃飯(午餐),而節省時間做別的事情。社會在變革,以珠海為例,現在的家庭自己做飯下廚的已經很少(在內地還是比較多),原因是沒有時間,相應的快餐店因此長盛不衰。當然快餐店最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出現的,它的出現壓縮了人們花在進食方面的時間成本,大大提高了社會的生產效率。通過調查發現中學生並不是有些人現象中的特別青睞肯德雞或麥當勞,中餐店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中國人還是更喜歡中國菜,但是這種快餐的經營形式仍是由外國傳入的。這說明還是外來文化比較適應現代生活的腳步。和日本的比較
最後我們再比較一下日本,這個彈丸小國的文化基本都是源自中國的,在明治以前,幾乎所有的文字都是漢字,除了語言,這個大和民族幾乎和中華民族一模一樣。十九世紀的世界列強同樣沖擊著日本的傳統,在「明治維新」之後,短短三十年,迅速崛起的日本已經有實力和強大的沙俄叫板了。在文化的改革方面,日本在受外來文化沖擊「陣痛」的同時,卻不斷將自己的文化溶入其中,比如在文字方面根據自己的發音習慣發明了如同英文字母的平片假名,大大降低了閱讀和書寫的麻煩,歷史上稱為日本字的拼音化。日本的繪畫傳統原來也是中國式的山水畫,只講境意不求精準,而隨著不斷地創新,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寫實風格。
不得不提得是現代漫畫的起源也在日本,它突破了四格漫畫的框架,試著用「電影」的模式來解讀漫畫,較出名的有鳥山明、北條司、井上雄彥、車田正美等等,75-85年這一代的孩子(包括我)就是看這些漫畫長大的,那些算是漫畫的精品了,反觀現在的孩子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因為現在的漫畫泛濫成災,質量普遍很差。日本的漫畫自成一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且引導國際的潮流趨勢,你看,這就形成了一種文化。所以說自創的東西是最容易形成文化的一種產物。中國也有自己的漫畫風格,只可惜數量太少,沒有發揚光大。
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是90年以後出世的,在他們的童年時期沒有好的兒童漫畫來引導他們的世界觀,所以在教育階段上面會出現一個真空,好的動漫作品可以在孩子最需要性格完善的關鍵時候給予正確的引導。最近網路上不是一直在批評央視的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充滿血腥暴力么?甚至還有兒童欲效仿劇情割破動脈,這也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再說說日本的服裝,老的和服不說了,說說現在流行的日本學生校服,特別是女生穿裙子、打領結、加長襯襪子的風格,讓全世界的人都能一眼將其從各國的人群中分離出來,這就是日本自己的服裝風格了,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中國其實也可以借鑒一下這種創意的方式,前段時間在網上看見有人提倡將中國的大學畢業學士服改成符合亞洲人身形的漢服款式,我覺得就挺不錯,要是設計成功,不就是中國的文化了?
日本的傳統文化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的時候同樣面臨消亡的危機,但是它們比較好地將兩者進行了結合,從而派生出來了屬於自己的新的文化,並且將其向外界推行。中國在這方面做的就不太夠。看著滿大街的「哈日」、「哈韓」的中學生,我們難道不覺得有些慚愧?說實在的本人從內心深處並不喜歡日本,但是仍然覺得它們的有些做法的卻值得借鑒。 宗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現在流行文化(PopularCulture)對中學生的影響很大,中學生現在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很注重「自我」方式,簡單一點說,思想上幼稚,行為上成熟。由於沒有童年生活的艱苦磨難,現在的珠海中學生普遍嬌生慣養,自理和自製能力都非常差,並且不太有禮貌,這也不能全怪他們,家長的溺愛和老師縱容是要擔很大責任的。另外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缺乏革新所致,在人們需要信仰和規范的年代,中國的傳統文化卻不能提供相關的思想服務或者說是流行因子,而中學生最容易感興趣的就是新奇的事物,這直接導致他們更加容易喜歡上肯德雞、街舞、韓流服裝等外來的文化,因為相比之下,傳統慢節奏的中國菜、太極拳、中山裝等的卻不太符合生活的需求。
現在有的老一輩人比較悲觀,認為傳統文化一旦消亡了,中國就不是中國了,其實不然,我說過了文化是一個動態的東西,因時而變,因勢不同,現在的中國文化和20年前相比都已經大為不同,中學生節假日去滾軸、照貼紙、卡拉OK等活動也不能視為和傳統的文化趨勢向孛,這是一種結合的關系。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根據社會的需求而做出變革,當然原來的也可以保留,比如說文言文,我們可以視白話文是文言文的進化版本,它是流行的趨勢,但是文言文本身還是要保留,可以專門開設一個科目去派專人學習,使之得以延續,但是這種不適應現代生活的文書形式不能強求每一個人學習。日本的落語文化和相撲文化歷經了一千多年仍可以延續,中國難道做不到么?只要能變革,中國的傳統文化定能引發中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新的潮流。
一個能創新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民族,看來我們做教育的人,平時在教導學生的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傳統文化變化的走向。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❸ 近代中國文化衰落的原因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擁有悠遠的歷史.曾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長期雄居於世界的東方。然而當歷史進入十九世紀之後,中國卻明顯地衰落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一百多年,中國處在了西方列強的蹂躪之下,跌進了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經歷的這段悲慘的命運,是一種偶然的不幸呢,還是某種社會主導因素發展的必然結果呢?這是一個當今中國社會並未清楚地認識的問題,值得進行深入地研究,並且弄清這一問題對中國今後的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一般認為的觀點是:中國近代的衰落是由於長期的封建專制統治造成的,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這個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文景之治,開元盛世,宣仁之治也同樣是發生在封建專制統治下.可見,把中國近代的衰落完全歸結於封建專制是不全面的. 我國的封建社會始於東周末年.成型於秦漢時期,一般認為在宋代時期封建社會達到了頂峰.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封建經濟蓬勃發展,總產值超過唐朝數倍,新技術層出不窮,遙遙領先於世界。政治上.趙匡胤立下秘密誓約於祖廟:「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誓不誅大臣、言官」,「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並且就此設密旨於宗廟,要求子孫世世代代遵守,還又專門建立了言官諫言制度。從此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在這時期皇帝對不同意見,或任之,或只是貶外地當官,或免職,而沒有殺戮,也沒有打成右派的迫害。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因此就了有很多詩人詞人,寫出了傳之千古含沙射影的憤恨張狂之詩詞。也有了宋詞以及宋朝文明之盛. 文化上.宋朝也是最貫徹儒家思想的朝代.在宋朝,對孔子的極力頌揚,對孔子的學說也極力闡發光大的同時,儒家的第二聖人--孟子,也恢復了其應有的地位。在宋朝主張「民重君輕」 的孟子被正式確立了亞聖的地位,而這就標志著,中國進入了開明專制的時期。在這里士大夫可以公開討論學習孟子的「民重君輕」思想,也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相比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西方還要經歷中世紀的火刑來對付不同意見呢?趙匡胤開創的宋朝實在是很偉大。 然而這樣煌煌天朝,巍巍神州,如同希臘和羅馬帝國一樣,在過於安逸的生活,重文輕武的社會氛圍下,人們漸漸的變得不再尚武.在野蠻游牧民族的入侵下土崩瓦解.導致中國人民遭受了世界上空前絕後災難。 尚處於奴隸社會末期的蒙元大舉入侵中原.神州處處,烽煙四起,堆屍成山,血流成河,歷史的發展從此徹底的改變了.蒙古人在中國北方(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山西)屠殺漢、女真人口占人口比例約90%,其中元世祖忽必略自己估計直接有一千八百萬人(估計這是直接屠殺),焚燒房屋農田造成凍死、惡死,用死屍污染水源造成的疾病沒有人能直接統計。估計是三千萬。 以蒙古貴族為主的統治階級,沒有認識到農業生產的優越性.對各族特別是漢族人民的掠奪和奴役十分殘酷。他們瘋狂地兼並土地,把廣闊的良田變為牧場,如大臣伯彥得賞賜土地就達2萬頃。這是一種歷史的倒退,文化和生產力水平大幅下降.結果造成了中華文明的一次大的衰落. 元滅亡以後.在中國出現了另一個華夏文明的帝國,也就是明朝,然而蒙元的入侵對於中華文明的傷害是顛覆性和毀滅性的,事實上,明朝封建社會的發展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就再也沒有達到過宋代的水平.盡管如此,明朝中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江南的蘇州、杭州等地的紡織業中也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生產方式,即在手工工場里機戶擁有資金和生產資料,雇傭工人進行生產,成為了早期的資本家;機工一無所有,靠出賣勞動力為生,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這就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但這一些明朝中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 ,隨著明王朝的覆滅也煙消雲散了. 1644年,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明朝毀滅了,北方的另一個游牧民族滿族趁機入關.又一個尚處於奴隸社會末期的游牧民族主導了中國的命運.清初的中國,與其說是封建社會,不如說是變相的奴隸社會.偽清順治元年,清廷圈佔京郊500里以內土地,以安置胡滿貴族、勛臣和八旗兵丁。本指無主土地和明朝皇族、王公貴族等遺留土地。但胡滿貴族趁機強佔大量民地、良田。共進行三次。第一次從順治元年十二月初五開始,二、三次分別在偽清順治四年和偽清康熙八年,共圈佔土地約17萬頃。設置皇莊、王莊及八旗官兵田莊。胡滿計量土地以"繩"為單位,每繩42畝。又稱丈量土地為繩圈,故名。幾次圈地造成漢族農民大量流徙和死亡,破壞了北京地區和附近被圈府州縣的農業生產。胡滿貴族強迫漢族農民在其庄園強迫勞動,漢族農民可以被隨意處死,毫無人身自由可言,廣大漢族農民不甘心被滿胡所奴役,紛紛逃亡.胡清偽廷又制定極為嚴厲的「逃人法」,用來維護落後的農奴制度。大肆捕殺逃亡之人. 綜上所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實質上打斷了中國歷史正常的發展過程,在宋明時期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蠻奴隸制度所取代.這種歷史的倒退,事實上封殺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通路.奴隸制的落後生產關系顯然不能適應近代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中國社會因此逐漸的走向衰落,百業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堅船利炮敲開了東方的大門,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遠歷史,創造過偉大華夏文明的天朝大國迅速的淪為了西方殖民主義者的盤中之食也不足為奇了.

閱讀全文

與中華文化在近代受哪些沖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