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對聯是中國的什麼文化

對聯是中國的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3-03-26 11:58:58

『壹』 中國對聯文化源遠流長,這是怎麼形成的

我國的對聯最開始是起源於古代的懸掛桃符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驅邪的。這種習俗曾經延續了一千多年。桃符上寫著“神荼”和“郁壘”兩位神人的名字, 神荼與郁壘為一對兄弟,最開始出現在以《山海經》為基礎的上古神話中,能制伏惡鬼。人們為了驅鬼避邪,在門上畫神荼、郁壘及老虎的像,神荼一般位於左邊門扇上,身著斑斕戰甲,面容威嚴,姿態神武,手執金色戰戢;而郁壘則位於右邊門扇上,一襲黑色戰袍,神情顯得閑自適,兩手並無神兵或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輕撫著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 ,也只寫上“神荼”和“郁壘”兩個名字的。

對聯的詞句從歷代的詩歌發展而來,至今還是傳承著古詩歌的用詞,而並沒有同化與現代漢語。它的藝術特點也就是跟古代詩歌一樣,要求工整對仗平仄,它所顯示的是一種整齊對稱的形式美和抑揚頓挫的韻律美。對聯中除了春聯,喜聯,還有輓聯。所有對聯一定要有上聯,下聯和上聯組成,缺一不可。此外我國的對聯文化經過傳承與宣揚也逐漸被其他的一些國家採用,比如韓國,日本,朝鮮,新加坡越南也都有對聯,只不過在韓國日本他們通常用白色的紙寫上簡單的祝福語。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不管被誰採用,它的起源還是在中國。

『貳』 對聯屬於哪種類型文化

對聯屬於俗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叄』 中華傳統文化之對聯文化

「對聯」是中國人最喜愛的文學形式之一。「對聯」,也叫「對子」、「對句」、「對」、「聯」。根據對聯位置和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門聯、楹聯、壽聯、輓聯、春聯等。古今宮殿寺觀、亭台樓閣、府衙官邸、川石池瀑、園林藝苑、廠房店市、民宅農戶乃至器物書畫、報端刊頭、案邊壁上等等,都有人喜歡用對聯,真是雅俗共賞。有許多對聯妙趣橫生,令人拍手叫絕。這是英美等外國入難以體會得到的,但凡是來中國旅遊和工作的外國人,隨處都可以看到它,尤其是節慶時日,光彩奪目。為此,本書特於此簡單介紹,以便中外交流。
現今我國很重視中西方的經濟交流及合作。中外合資企業喜慶之日,寫一副對聯向賓客表示自己的願望、宗旨或抱負,很有意義。對聯總是言簡意精,賓客讀後馬上可以牢記,其「廣告」作用極佳。借用一副老對,意味也無窮。例如:
生 意 興 隆 通 四 海
財 源 茂 盛 達 三 江
「四海」,原指我國四境海域之內,意指全國。現冠「中外合資企業」,其義可擴大到我國四境海域之外,即通世界。「三江」原非實指。是指我國長江、黃河等大江流域(「三」在此是表示多數的意思),意指全國。用這幅對也給人吉祥之感。
舊時中國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門的兩旁都要換上新對聯,表示棄舊迎新,展望新的吉祥的一年。喜慶的對聯,都是用毛筆在紅紙上寫的。特別考究的人家是用金粉寫在紅紙上,或者,先用毛筆寫上黑字,然後再用金粉套黑字的邊。對聯上的字,盡量請書法寫得漂亮的人寫,既光門楣,又表示對未來恭敬之意。
對聯,寫得好也是不容易的。從一副對聯里往往可以知道一個人的知識面,因此舊時有的考官考學子,往往就是先考對聯。或出題目要求考生做一副對,或考官出上聯,讓考生對下聯。對不出來,即表明考生沒有水平,遂不讓他們考其他的內容。
有一個故事,古代海南省一個漁夫,平時也為過路人擺渡。有一天,一個黑小仔挑著兩捆書和行裝要乘船過渡,漁夫見他滿頭大汗,問他要到那裡去?他說:「我進京趕考(考狀元)。」漁夫哈哈大笑,說:「你這副模樣哪裡是『趕考』的料?」這漁夫原來多次上京趕考落第,老來隱居當漁夫,並為過路者擺渡,故肚子里頗有經綸。他就對那黑小仔說:「你還是回家去罷,免得白跑。」黑小仔堅持要去。他就說:「你一定要去,那麼我出副對給你對,對得出來,我就把彌擺過去,一分錢不收。對不出來,你只好回去,哪裡有水平去趕考。」黑小仔見是個漁夫,很自信地說:「好,您出吧!」那漁夫毫不在意地隨手指指他捕漁的竹籠說:「你就對這里邊的東西罷。」接著出上聯:「鱔長鰍短鰻生耳」,這個對范圍很小,是非常難對的。」但黑小仔不慌不忙地接下去說:「龜圓鱉扁蟹無頭」。對得妙極了,同來乘船過渡的人聽了拍手叫好。那漁夫刮目相看,頗感驚奇,並暗暗佩服。便讓黑小仔上船。黑小仔名「邱浚」,是海南瓊山府城人,自小聰穎。此次上京考試,才學名列榜首,本應為狀元,但因手指之間有點像鴨蹼而遺憾。「狀元」不僅取才,還要取貌。因此被錄取為第三名——探花。以後他一直做到宰相。
對聯還是一種斗爭的武器。有一副著名的對聯毛澤東曾引用過: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副對聯的作者是明朝初年江南才子、《永樂大典》主編解縉。
永樂年間的一個冬天,禮部尚書的夫人做壽。解縉等不少京官都前往祝壽。有人提議,請善於作詩做對的解縉賀詩一首。解縉卻提出做對子。此時錦衣衛的頭頭紀綱笑著說:「各位都是文人學士,我也來湊個熱鬧。我出個對,看誰能對上。對上了,我認罰,喝了這杯酒。」他見大家不作聲,便念道:「塘里水鴨,嘴扁腳短叫呷呷。」念畢,稍息,他見解縉只顧喝酒,不加理睬,便肆意笑道:「我這對,連解學士也難倒了,還是我自己來對吧!」說著搖頭晃腦地念道:「洞中烏龜,頸長殼硬矮拍拍。」解縉一聽,知道紀綱是在諷刺他生得矮小。
這紀綱原來是個落弟秀才。朱棣起兵那年,紀綱去投軍。由於他善奉迎拍馬,很得賞識,朱棣當明朝永樂皇帝後,便讓他做掌有生殺大權的錦衣衛。平時,他仗勢欺人,殘害忠良,大家都敢怒不敢言。解縉想,今天我倒要教訓他一下,替大家出口氣。於是,解縉高聲道:「剛才蒙衛帥看得起,過席出對。解某不才,但不敢忘了禮尚往來的古訓,現下也出一聯向衛帥求教。」他全依紀綱對的句式、用詞和字數,高聲道:「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客人們一聽,鬨堂大笑。原來那紀綱長得高,腦殼特別大,多數京官了解他的出身。知道這上聯還有更深一層的諷刺意味。那紀人聽了心中有數,無不笑逐顏開。
紀綱被羞得像只落湯大蝦,滿臉通紅,卻又不好發作。他心裡發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殺解縉。誓不為人。後來,紀綱果然與沒有當上皇太子的漢王勾結在一起,硬是把解縉打入天牢,害死在獄中。
古今名對妙對很多,俯首可拾。這朵深受中國民眾喜愛的藝求之花不開在使用英文等西文的國度,而開在使用漢字的中國,其原因何在?因為這朵花的「土壤」是漢字,沒有漢字,這朵花就開不起來。漢字的「土質」和西方文字的「土質」不同,因此用西文的國度長不出這朵「花」來。下面我們看根據:
第一,對聯語句以兩個音節連讀為主。
前面已經說過:由於漢字對漢語起反作用,漢語言形式以兩個音節連讀為主的形式,三千多年來人們已感到習慣。兩個音節連讀使語句成偶、駢行、整齊,人們當然也就喜聞樂見了。對聯便是依人們這一心願產生的,這屬心理基礎。當然,對聯的發展不僅在於形式,還在於它以簡短的兩句話可以表達豐富的內容。各種人物都可以用它來表達自己的態度、意願、情趣、思想等。
對聯的具體形式是從詩句演變來的。《辭海》(修訂版)說:「相傳始予五代後一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見《蜀禱杌》),謂之『題桃符』。至宋時遂推廣用在楹柱上,後又普遍作為裝飾及交際慶吊之用。」古今對聯很多,句中音節仍以兩個音節為主。孟昶這副對中的「新年」、「余慶」、「嘉節」、「長春」就是兩字連讀的。(在漢字下用「 」表示兩字連讀。下同。)下面一副對也是連讀的多:
聽雨雨住,住聽雨樓邊。住聽雨聲,聲滴滴,聽聽聽;
觀潮潮來,來觀潮閣上。來觀潮浪,浪滔滔,觀觀觀。
我們再舉一副特殊的對聯來考察。浙江溫州江心寺大門前有一副「絕妙對」。溫州踞江臨海,在甌江當中的江心寺,每天都可以看到甌江潮水的漲落和浮雲的涌散。對雲:
海 水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落;
浮 雲 長 長 長 長 長 長 長 消。
這幅對中上聯有七個「朝」字,下聯有七個「長」字。 「朝」、「長」二字都有異音:朝(zhao)讀作「chao」,音同「潮」,借「潮」義;長(chang),讀作「zhang」,音同「漲」,借「漲」義。
這樣可以有三種讀法:
其一: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雲漲,長長漲,長漲長消。
其二:海水潮,朝潮,朝朝潮,朝落,
浮雲漲,長漲,長長漲,長消。
其三: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雲漲,長漲,長漲,長長消。
不論怎麼讀,兩個音節連讀都占優勢。如果各字音節分開讀,意義就不可理解,數音節連續又不能表達合適的意思,可見用漢字寫對聯才有這樣的特殊作用。
在對聯中妙用漢字的形、音、義,可以使「對聯」增輝。如拆字對、離合對、增損對、借音對、諧音對、疊音對、歇後對、復疊對、迴文對、數字對、雙關對、嵌字對等等。漢字如果全部以拼音文字取代,可以肯定,「對聯」藝術也將隨之消亡。只有保存並發展漢字,「對聯」藝術才會進一步發展。
第二,對聯要求上下聯字數完全相等。
對聯字數相等是美的要求。一副對聯,一邊長一邊短掛在楹柱上或貼在門的兩旁不對稱,很難看。對聯不僅要求上下聯總字數相等,聯中有片語或分句,其片語或分句的字數也必須相等。少,兒學作對,是帶有游戲性質的,一人出上聯,一人對下聯。用這種方法,快速提高孩子識字量和用詞的能力很有好處。對對,少到兩個字,多到一兩百字。不等。一般以五至十字居多,七字最為普遍。寫在楹拄上或門兩邊的對,都是直寫的。這種形式的要求,英文就無能為力。用英文字寫,即使上下聯音節相同,結尾也無法整齊;直寫更不是英文字的能力。浙江<錢江晚報》2000年12月7日7版《中英文對出「天下第一聯」》說:據新華社電,「前在長沙結束的全國首屆「楹聯文化與楹聯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展出一副特殊對聯,上聯是英文而下聯是中文。據介紹,目前還沒有發現第二副這樣的中英文對聯。」
上聯:To China for china, China with china, dinner on china
下聯:到前門 買前門,前門沒 前門,後門 有前門
報道說:「英文,專家翻譯成中文為:去中國買瓷器,中國有瓷器,吃飯靠瓷器。下聯中文中第一個『前門』意思是前面的門,後一個『前門』意思是前門牌香煙。」
這副對聯,對得確實妙,難得,但還有一點不足,就是上下對的長短不同。這一點非常重要。上聯全部詞加起來有42個字母,詞與詞之間共空7個字母的位置,兩個標點占兩個字母位置,加在一起,需佔51個字母的位置。下聯共有16個漢字,每個漢字占兩個字母位置,合共佔32個字母的位置;兩個標點兩個字母位置,漢字詞與詞之間不需要空格,這樣中文下聯比英文上聯少佔17個字母的位置。我們把兩聯接其所佔位置排列起來,就是這個樣子:
To China for china, China with china, dinner on china
到前門買前門,前門沒前門,後門有前門兩聯長短參差不齊,不對稱,掛起來難看,不符合對聯的要求。
第三,對聯要求上下聯語序和詞性相同。例如,前面舉過的兩副對聯,其詞性可分析如下:

第四。對聯的平仄要求。
漢語音節是以聲調區別意義的,音節調反映在漢字上就是字調。字調古代分平、上、去、入四聲,寫詩詞、做對聯的入講究字調配搭和諧、悅耳,於是就將字調分為平仄兩大類。古平聲字為「平」,古上、去、入三聲字為「仄」。這樣分的原因,主要是這兩類字數差不多,搭配平衡自如。現今普通話里入聲字已經不獨立存在,它分別並入平、上、去三聲中去了。現在普通話里的上聲和去聲字(包括並入的入聲字)都屬於「仄聲」字;陰平、陽平字中絕大部分屬於「平聲」字,只有少數由入聲並迸的字才算「仄聲」字,如:急、激、錫、竹、伯、合等。入聲字,現在中國南方方言中大都保留其八聲讀法,容易辨認,北方方言則很少有保留入聲念法的,因此一般北方人不易識別入聲字。於是有人提倡,今後寫詩或作對聯等,可以不管入聲字。都以普通話為標准,規定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字,以減輕今後青年人和外國入學習使用的困難。但是必須提出,如果學習、研究或學寫古詩詞、傲對聯等,那是不能不注意入聲字問題的。這是漢語的特點,也是漢字的特點。對聯最需要重視上下聯末字平仄:上聯束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末字必須是平聲字。舊時漢字直寫是從右到左的,楹柱和門邊等的對聯,上聯居右下聯居左。有的人不知平仄,對對子中的內容又不大懂,往往就會把對聯掛錯或貼錯鬧笑話。對聯中的其他字,凡講究的都要論平仄,所謂「工對」。上下聯同位置的字必須「平對仄」或「仄對平」,至少二、
四、六、八等雙字位置上的字要注意。從五言七言詩中來的對,都是比較工的。例如:
欲 窮 千 里 目;
(仄)(平)(平)(仄)(仄)
更*上 一 層 樓。(*「更」字是可平可仄的字)
(平)(仄)(仄)(平)(平)
宜 將 剩 勇 追 窮 寇;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 可 沽 名 學*霸 王。(*「學」字是入聲字,
應作仄聲)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從現代漢語的角度看,復詞大量增多,平仄有的難於字字相對,那就放寬一點,人們還是歡迎的。
對聯大都是書面文字,它十分注意視覺的對稱美。字義有雙關、三關更顯含蓄豐碩。

『肆』 關於貼對聯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貼對聯的傳統文化:

1、為了慶祝春節而貼的對聯叫春聯。貼春聯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慣。每年的春節一到,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各種各樣的對聯,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

2、對聯分上下聯,不能隨意貼。每年都有許多人貼錯。那麼怎樣貼才是正確的呢?這里要弄清二個問題,一是分清上下聯,二是上下聯的位置。簡單介紹如下:

3、上聯的末尾的字應該是「仄」聲,既現代漢語的「三聲」或「四聲」。「仄」聲給人的感覺是話還沒有說完。下聯的末尾的字應該是「平」聲,既現代漢語的「一聲」或「二聲」。「平」聲給人的感覺是話已說完。

4、看見許多對聯,有的橫批明明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卻貼到左邊,有的橫批是從左向右書寫,上聯又貼到右邊,還有的對聯,沒有平仄。

5、貼對聯不是什麼大事,圖個吉利喜氣,即使貼錯了,也沒有人會提示。不過,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我們不能宏揚,也不能離譜。

6、貼錯對聯,反映了對民族文化的輕視,不以為然,也許對聯會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被淡忘、塵封,但是,今天既然還是喜慶節日的象徵點綴,還是了解一下,別貼錯讓人見笑。

『伍』 文化的對聯以及它的特點

關於文化的對聯以及它的特點

關於文化的對聯以及它的特點,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漢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大家對於對聯的特點都不覺得陌生,下面來了解關於文化的對聯以及它的特點。

文化的對聯以及它的特點1

對聯的特點是既要有「對」,又要有「聯」。形式上成對成雙,彼此相「對」;上下文的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系。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對聯的特點概括起來是「六相」:

一、字數要相等。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

二、詞性相當。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

三、結構相稱。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

四、節奏相應。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

五、平仄相諧。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上下聯平仄相反。二是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

六、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5)對聯是中國的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 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 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

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文化的對聯以及它的特點2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跡輪橡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漢族傳統文化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姿旁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

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漢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標準的楹聯,它最本質的特徵是「對仗」。當它用口頭表達時,是語言對仗,當它寫出來時,是文字對仗。語言對仗的.含義是什麼呢?通常我們提到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這四項,四項中最關鍵的是字數相等和平仄相拗,這里的字數相等,不同於英語的「單詞數」相等,其實質上是「音節」相等。即一個音節對應一個音節。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優秀的文化遺產。對聯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對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記載,後蜀廣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年)的春節前夕,後蜀主孟昶因平日善習聯語,故趁新年來到之際,忽然桐叢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題寫對句,以試才華。群臣們各自寫好一幅,耐心等待審查。孟昶一一看過,均不滿意。於是他就親自提筆,在「桃符板」上寫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幅最早的春聯。對聯的格式精巧玲瓏的對聯,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習慣,而且在群眾廣泛運用的基礎上還有一種統一點要求,固定的格式。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是我國民間文化遺產中講究較多、要求較嚴的一種特殊文體。從格式上看,它緊密結合現實生活中間有兩個門框和一個門楣道特點相應地由三部分組成:上聯: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聯:第二句,也稱對句;橫額:也叫橫批或橫披。上、下聯是對聯的主體,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對聯主實際運用中,上、下聯文字不管多長,一般都沒有標點,這也是格式上的一種特殊講究。但也有例外。

文化的對聯以及它的特點3

一、對聯的基本概念

對聯又稱為楹聯,是一種源遠流長,雅俗共賞的應用文體。它要求言簡意賅,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言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二、對聯的發展歷史

對聯始於五代,盛於明清,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早在秦漢以前,在我國一些地方就有過年懸掛桃符的習俗。而春聯的出現是在桃符的基礎上慢慢演變發展起來的。

現今我們在游覽祖國的名山大川時,隨處可見古剎、佛堂廟宇、博物館、大學、古村落門樓、茶舍等處的佳聯妙對。

2005年,國務院將對聯這一習俗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對聯的規則特點

1、字數相等,斷句一致。就是說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同。

2、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每句之內詞與詞之間,平仄盡量交替。

3、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也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另外,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相同位置上的詞平仄應盡量相反。

4、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另外,寫對聯相關的橫批,可稱為對聯的題目,即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四、對聯的分類

1、從字數上分類

短聯:字數較少,一般不需要在文中斷句的對聯,如「山有色,水無聲」、「夏雨、春風」。

中等聯:一般字數在十字至二十五字間,如「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氣回春」、「夜半星移驚起一林宿鳥,春深雷動震醒九淵潛龍」。

長聯:一般是指全聯超過四十字的對聯。

2、按內容分類,敘事聯、狀景聯、抒情聯、曉理聯、評論聯。

3、按聯語出處分類:集句聯、集字聯、摘句聯、創作聯。

4、按寫作方法分類:正對、反對、串對。

5、按應用范圍分類:門聯、裝飾聯、交際聯。

『陸』 楹聯屬於中華文化哪一方面的內容

楹聯屬於中華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傳統內容。

楹聯是中國文化的獨特產物,是漢語言對句藝術、民俗文化、書法藝術與製作技藝四大要素相結合數笑的產物,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楹聯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視覺符號形式,如果我們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做一對比就會發現,西方的文化景觀除了少數受中國文化影響之外很少會有楹聯的,但是在中國旅遊,只要是著名景觀,往往有著名的楹聯相伴。

分類

1、通用聯——如春聯。

2、專用聯——如茶聯、壽聯、婚聯、喜聯、輓聯、行業轎鬧聯、座右銘聯、贈聯、題答聯。

3、春聯:新年專用之門聯。

如:楊柳吐翠九州綠;桃杏爭春五月紅。

4、賀聯: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

如:一對紅心向四化;兩雙巧手繪新圖。(喜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聯)

5、輓聯: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薯帆含,此去震驚世界;精神昭百世,再來造福人群。

『柒』 貼春聯的習俗等鄉土文化是什麼

貼春聯的習俗等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春聯作為一種習俗,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05年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對聯在華人和很多使用漢語的地區,都有著深遠的文化淵源,而且對於弘揚民族文化存在重大價值。

習俗貼春聯的技巧

為了慶祝春節而貼的對聯叫春聯,貼春聯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慣,每年的春節一到,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各種各樣的對聯,給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

傳統對聯是平仄相合,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如春潮傳喜訊,鼠歲報佳音。張掛的對聯,傳統做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現在的對聯張貼還是時有混亂的現象,看起來、讀起來都覺得別扭,因此需要懂得正確的張貼方法。

對聯分上下聯,不能隨意貼,上聯的末尾的字應該是仄聲,既現代漢語的三聲或四聲,仄聲給人的感覺是話還沒有說完,下聯的末尾的字應該是平聲,既現代漢語的一聲或二聲,平聲給人的感覺是話已說完。

『捌』 什麼是對聯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 它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對聯要具備以下特點: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禪團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

經典對聯

(1)上聯 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下聯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許對古人言詩

(2)上聯 春暮偶登樓,上下魚龍,應惜滿湖綠水 下聯 酒醉休說夢,關山戎馬,未如一枕黃梁

(8)對聯是中國的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對聯源於中國文字語音的對稱性,出現應該在周朝以前,造紙術和書法的發展,使對聯成為獨立文體。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優秀的文化遺產。對聯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對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最早的春聯出現在一千多年前。

據史料記載,後蜀廣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節前夕,後蜀主孟昶因平日善習聯語,故趁新年來到之際,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題寫對句,以試才華。

群臣們各自寫好一幅,遲襲緩耐心等待審查。孟昶一一看過,均不滿意碼模。於是他就親自提筆,在「桃符板」上寫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幅最早的春聯。

閱讀全文

與對聯是中國的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