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我國文化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和挑戰

我國文化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和挑戰

發布時間:2023-03-26 21:11:14

㈠ 中國傳統文化面臨的挑戰

中國斗扒傳統文化面臨的在現代文扮銷扮化中挑戰

(一)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不利(二)外來現代文化帶來廳灶沖擊(三)本土現代文化帶來沖擊

㈡ 如何認識中國文化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文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高度,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的極端重要性。先進文化是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社會前進的文化。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決定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

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需要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但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關系廣大發展中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關於文化建設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體現了新世紀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

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對人類的作用,可能超越軍事、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乃至民族與國家。"一個人的思想風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認識水平、智慧程度、創新能力,一個民族的靈魂與脊樑,一個社會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進取精神,一個時代的變革力量、開拓勇氣、知識積儲和道德素養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後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萬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來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與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與賜予。"我們應當以全球化為背景和觀照,加強文化建設的自覺性與責任心,在與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對話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大。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民族文化對於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繼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繼承、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

要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著眼於世界科學文化發展前沿,進行文化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球化是當今人類社會不容置疑的客觀大勢,作為理性的民族主義,只有主動地參與到這一進程中去,並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覺,才會發揮積極的作用,才會有光明的未來。

㈢ 中華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一是文化割裂現象比較嚴重,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存在片面追求西方文化、忽視本民族文化的現象。

二是缺乏結合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創新時代需要的深入系統的挖掘研究。缺乏對中華傳統文化現代性轉化,在賦予民族傳統文化以時代精神和適宜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嚴重不足。同時,缺乏科學的通俗化闡釋。

三是傳承與弘揚創新能力相對較弱,活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利用不足,深度開發利用不夠。有的地方對傳統文化元素挖掘不夠,無法有效地和文化產業對接等。同時,也存在文化遺跡保護與改善居民生活相矛盾的現象。

四是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有待加強。特別是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由於地方財政困難,基層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欠缺現象嚴重,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後繼乏人,存在人走藝絕的現象。

五是傳承和弘揚的方式和手段相對單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的社會參與程度相對較低,社會力量參與的渠道不暢通,參與意願不強烈,難以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合力。

事實證明,僅靠政府的力量是難以實現中華優秀文化有效傳承的,因為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其職能應是加強宏觀管理,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優秀文化傳承與弘揚。部分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手段吸納和推廣民間優秀的經驗和做法,不能充分發揮家庭、科研院所、社區、社會組織、企業等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

傳統文化只有在傳播中才能得到升華,但當前的傳播手段相對單一,主要是以紙質媒介、通過傳統購買和閱讀完成為傳播,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運用不足,嚴重影響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對傳統文化的弘揚以說教灌輸方式為主,不能寓教於樂,無法與公眾需求有效對接,難以調動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傳統文化傳播的積極性,影響了傳播的效率。

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的弘揚與傳承,必須盡快加以解決。當前,針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對症下葯。這個葯就是培訓。從幹部培入手,引進進一步的關注。通過學習和培訓,能夠准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以及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能夠秉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立場,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有根本的關系;處理好尊重傳統與反省傳統的關系;處理好繼承弘揚與轉化創新的關系。在與不同文明的對話、交流、互鑒中兼容並蓄、海納百川,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意識的認同感,喚起弘揚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基因,增強文化自信。

㈣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辦法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存的問題有:

一、在硬實力的基礎上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面對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變化、變革、變動,面對國際上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我們應當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增強創造既富有民族優良傳統又有鮮明時代特點,既立足中國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視國情現實又放眼未來的新文化的堅定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二、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過程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和中國實踐相結合,二是和中國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包括實踐詮釋,而且包括文化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內容要在中國社會實踐和中國文化傳統兩個維度上展開,並由此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意義和文化意蘊。

三、如何提高文化的品位與格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中國的精神旗幟,是優秀中華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重要體現,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的問題是功利化和低俗化。前者是因,後者是果。因為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因為追逐暴利、見利忘義,於是就沒有了格調,沒有了品位,沒有了境界,甚至沒有了道德底線。

解決當前文化建設問題的方法:

一、專設文化產業發展的統籌機構

我國應設立專門統籌機構,制定文化產業規劃,完善產業經濟政策,提供財政支持,打破各行業界限,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生產經營等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在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同時,可採取先行委託統籌管理的專門部門,逐漸在改革深入的過程中整合各部門功能。

二、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法律體系

法律制度的健全對於文化產業的發展尤為重要。文化產業的全球流通、交易與創新,是以文化、知識、信息、技術為內容的產權交易與版權經濟的產權資本流通。中國一方面要推進全球版權經濟中建立自己的文化版圖及版權保護體系,另一方面在國內立足於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構建統一開放的現代文化市場

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投入辦法,形成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事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社會化。大力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加大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力度。
只有構建統一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才能真正促進文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4)我國文化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和挑戰擴展閱讀:

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

一是提升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所具備的最基本素養,影響個人的發展方向和價值觀的確立,主要包括審美觀、文化品質和自我創造能力、創新精神等。通過培養個人對於各種藝術形式的愛好和欣賞能力,提升國民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是文化建設的歸宿和價值性成果。

二是提高文明素質

文明素質主要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強的意志力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其核心是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對公民人格塑造、社會文明發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促進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公民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資源和物質基礎。提升文化產品的思想品格和藝術品位,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傳遞積極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發展,尤其是那些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青少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國文化建設三大前沿問題

㈤ 我國發展文化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我國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就國內來講,我們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建設都獲得了長足的進展,受到世界人民的廣泛關注。但是,我們的思想文化建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很小。我們對經濟發展模式、政治發展模式以及社會發展模式的研究還不夠,還沒有提升到思想文化的高度來認識。當前,世界各國都在關注我們、研究我們,而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卻顯得比較落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加以研究,把中國道路、中國經驗總結好,提升到思想文化的高度,包括中國現代的經濟思想、政治思想、社會思想、文化思想等,使之理論化、系統化。此外,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加強文化建設,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從國際方面來講,也非常有必要來深入研究文化問題、推進文化建設。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在世界上一直佔主導地位,對中國的影響很深,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發展的機遇,但也給我們的民族帶來了很多災難,特別是近170年來,在中西文化交往、碰撞中,我們有很多教訓和經驗,需要好好總結。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世界人民對我們寄予厚望,我們也需要研究總結自己的經驗,使我們的思想文化走出去,以推動現代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

㈥ 當代中國存在的文化問題有哪些

當代中國存在的文化問題有很多,例如傳統手藝正在逐漸失傳。文化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在這個不斷發展的社會里,文化問題總是無處不在,面對這些問題,加強道德教育是當前的首要准備。
現代中國存在的文化問題是什麼?
目前中國文化簡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擺脫不了意識形態的束縛,至少在上層建築中是這樣說的。 同時主流文化和民間文化不能很好地融合,導致脫離狀態。 市場經濟的發展,西方世俗化的思想傳到了中國,拜金主義變得嚴重,傳統文化的精髓無法與市場文化相抗衡。 國民物質富裕,精神空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急需進行相應的文化建設。
已經失傳的傳統手藝有哪些?
1、糖塑
糖工藝品,是漢族的民間工藝品之一,通常被稱為吹糖、糖工藝品。 做這項工作的人被稱為吹糖人,遍布全國各地。 糖塑以麥芽糖為原料,加熱糖使其變軟,吸收紅、藍、黑等色素,必要時可調出數十種不同的顏色。 之後,用剪刀、梳子、小竹刀等工具和竹片、彈簧、石膏粉等輔料,經過藝人吹、擦、拉、拉、捏、按、切等技術成型。 常見的有連年有魚、二龍戲珠、麒麟送子、穆桂英掛帥、楊宗保點兵等,為傳統工藝品。
2、瑤綉
瑤綉是中華民族傳統手工刺綉的一種,是中國刺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廣西壯族自治區刺綉歷史悠久,刺綉工藝精巧精巧。 刺綉的圖案、圖案的顏色有一定的規定,即使是布也很講究。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類文明飛速前進的今天,許多傳統藝術由於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逐漸減少,被人們忽視、遺忘、寂寞地退出歷史舞台。 其實,這些珍貴的傳統技藝值得我們重視。

㈦ 請問我國文化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哪些好的建議

一、要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
二、要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三、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認真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精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華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四、要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真正從群眾需要出發,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鑒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眾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單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

㈧ 文化領域面臨哪些挑戰和問題

(一)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這對我們深刻理解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一些地方還沒有真正從四位一體戰略布局的高度來認識文化的戰略地位。在思想觀念中,有的往往只把文化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手段,忽視其作為社會發展目標的一面。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沒有將文化建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的總盤子和幹部的考核指標,對加強文化建設的措施辦法不多,現有政策法規的執行和落實不到位。

(二)我國文化發展的整體水平還不高,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各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有了較大增長,但就總體而言,底子薄,基礎差,歷史欠賬多,基礎設施不完備,基層文化單位缺乏正常運行的經費保障,這些仍然是制約文化發展的瓶頸。投入嚴重不足帶來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的嚴重短缺,這與我國當前文化需求快速增長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結構性缺口。不同地區文化投入不平衡現象使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還不能完全實現均等化。

(三)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任務更加緊迫。當前,文化體制改革處於由試點向面上推開的關鍵時期,進入了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關鍵階段。一些地區和單位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文化發展提供的新動力、新條件認識不足,束縛了改革的信心和決心。相當數量的經營性國有文化單位還游離於市場體制之外,造成合格市場主體的大量缺位。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壁壘,制約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的形成。文化產業集約化程度低,存在「散、小、弱、差」,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還沒有與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有機地結合。

(四)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興起帶來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佔領文化傳播制高點的任務更加緊迫。新的文化業態和文化傳播方式迅猛發展,各種價值觀念、各種文化思潮、各種利益訴求及表達更為便捷。提高傳播能力、弘揚先進文化、引領社會思潮、維護網路文化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

(五)文化發展還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持,這對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不同地區文化從業人員在物質待遇、工作環境、發展機遇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別,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各類文化人才短缺的現象相當嚴重。基層文化人才流失、隊伍不穩定問題比較突出。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老化問題比較嚴重,各藝術門類領軍人才的培養力度仍需加大。熟悉市場經營規則的經營管理人才和熟悉現代信息技術的技術人才儲備嚴重不足,新興文化產業人才需求更為短缺。

㈨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有哪些

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已經初步形成,但還不完善。在全球化、市場化、網路化充分發展並相互影響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與挑戰,這些問題與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從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精神基礎
文化認同是國家整合、社會團結的基石,國家向心力、社會凝聚力都深深依賴於高度的文化認同。當今世界,文化構成了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歷史經驗證明,一個強大的、能在世界歷史舞台立於不敗之地的國家必然是一個人民團結、具有充分的社會凝聚力的國家,而這樣的國家也必然有著強烈的文化認同。反之,一個文化撕裂、一盤散沙的國家必然喪失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向心力,在世界競爭中一敗塗地。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顯示出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在凝聚人心、增進共識、強化國家認同、推動社會整合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和積極作用。因此,就需要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形成社會各階層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系統的共同體認。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西方文化輸出和文化殖民主義大行其道,侵蝕著我國文化認同的精神基礎,給我國文化安全帶來嚴峻挑戰。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盪滌著一切保守與封閉的角落,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避居全球化進程之外而獨善其身。全球化的行進既表現為資金、技術等經濟層面的交往,也表現為思想文化領域的交流與相互影響。在全球化的深刻影響下,東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在「西強我弱」的世界文化態勢下,西方國家憑借經濟、技術強勢,藉助大眾傳媒對我國進行文化擴張和文化滲透,通過徹底否定中國傳統文化,醜化、歪曲社會主義文化,以疏離人們共有的文化情感,進而通過文化殖民和文化同化,不斷侵蝕我國文化認同的精神基礎,給我國文化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文化認同是文化安全的靈魂所系,培育文化認同是實現文化安全的根本之道。文化安全一般是指國家的文化傳統與民族特性始終得以繼承與保持而不受外來文化的威脅與挑戰,文化安全既依賴於傳承與創新的互動平衡,以使其始終保持迅沒發展的內在生命力,又依賴於廣泛的價值認同,這是文化安全得以實現的精神形式。因此,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安全就需要動員各方力量、利用多種渠道,通過深入宣傳、教育、引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培育人們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自內心的價值認同,在精神層面形成最廣泛的文化認同感。
文化認同是一元與多元的統一,即主流價值與非主流價值的兼容並蓄、平衡協調。任何社會文化領域都存在主流價值與非主流價值,主流價值居於社會主導地位,為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所認同,它決定了社會文化發展的基本價值導向。非主流價值雖然在社會文化領域居於次要地位,不能發揮主導性影響,但由於其存在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應給予其一定的自由空間。尤其是市場經濟謹棚條件下,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進一步增強,文化多元化已成為客觀現實,所以應在發揮一元主導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多元,實現一元與多元的協調統一,這對於鞏固文化認同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全球化條件下增強文化認同需要整合文化資源,提升文化軟實力,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建構文化認同的多維渠道。當代中國的文化認同不可能回歸過去,單純依賴傳統文化進行建構,更不可能割裂傳統,無歷史傳承的文化認同是不可想像的。因此,文化認同依賴於對傳統文化資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資源的積極整合,這種整合既體現了文化傳承中的現代感,又體現了文化創新中的歷史感,這種整合是長期的,也是必然的。通過整合文化資源以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並進而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影響力,祥昌則培育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力,這是增強文化認同的現實渠道。
2.如何在市場化條件下確保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從而規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價值導向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為此,必須確保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以規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價值導向。
話語權作為一種「話語權力」,一般表現為話語表達主體對於話語資源的支配與主導,並相應使得話語體系的內在價值廣獲認同。話語權的獲得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這一方面表現為話語體系本身的內在合理性與科學性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逐漸塑造,另一方面表現為人們對於話語體系的接受與服從還需要長期的精神內化過程。話語權的形成依賴於兩個基本構件:其一是話語表達主體的話語支配權和主導權;其二是話語體系所獲得的價值認同和廣泛遵從。二者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失去了支配權與主導權的話語體系是不可能擁有廣泛價值認同和社會遵從的,同樣,失去了內在價值認同的話語體系也必然會使其話語主導權與支配權盪然無存或者名存實亡。在社會文化系統中,意識形態是一種比較獨特的話語形式,其獨特性表現在與國家權力相結合而成為統治與管理社會的強大力量,並能夠對其他文化形式施加重要話語影響,現實社會中的話語權之爭更多表現為意識形態話語權之爭。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本質在於實現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即國內層面擁有規范社會、主導社會輿論和凝聚人心的力量,在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深處牢固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國際層面能夠消解西方話語霸權,在世界文化譜系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和核心價值觀。
市場化條件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所帶來的文化多元與思想多樣,改變了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外部環境,深刻影響著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的路徑、策略與效果。主流意識形態的生產機制、傳播機制和教育機制需要加以創新,以適應市場化條件下社會思想意識多變性、多元性、差異性增強的現實。一方面,從理論邏輯來看,由於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因而,原先建構於計劃經濟體制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生產機制、傳播機制和教育機制都需要加強創新,以適應經濟社會變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從現實來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利益主體的日益多元化使得社會成員的思想意識變得復雜,這種復雜既表現在人們精神上的獨立性、主體性,也表現在人們思想上的差異性、多元性。同時,當下社會文化的世俗化和娛樂化大行其道,消解並腐蝕著主流價值的嚴肅性和影響力。在此背景下,主流意識形態的生產機制、傳播機制和教育機制必須相應創新,與當下的社會文化生態相適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成為社會成員共同的價值追求。
市場化條件下,多種社會思潮的相互影響、大行其道已是不爭的事實。西方政治思潮的強勢文化輸出與意識形態滲透更加隱蔽和快速,與主流意識形態爭奪話語權,維護我國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任務更加艱巨。同時,文化傳播中充斥著大量對於馬克思主義思想與觀點的誤讀和曲解,甚至故意歪曲、醜化,這必然侵蝕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理論根基,應該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為確保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奠定學理基礎。
此外,改革進程中累積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以及政治領域部分黨員幹部的貪污腐敗行為,容易激化公眾情緒,進而消解主流意識形態的說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實現主流意識形態安全不僅需要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科學性,更需要在制度建構和制度實踐層面不斷彰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體系的應有價值屬性,這深深依賴於各級黨委政府部門不斷推進對於社會政治領域、經濟領域以及民生領域諸多問題的真正解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鞏固主流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社會基礎。
3.如何在網路化條件下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提供充分的思想共識
在網路時代,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要「加強和改進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體現出中央對於網路化條件下社會輿論引導問題的重視。
社會輿論一般是指針對特定的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一定范圍內居於多數的社會成員經過充分的思想溝通、觀點碰撞而最終達成的共識性認識的集合體。社會輿論既表現為社會成員對於特定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在事實認定意義上的經驗性共識,又表現為社會成員針對特定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在價值判斷意義上的精神性共識。前者體現了人們對於社會事實的共同體認,後者體現了人們在是非對錯判斷上的共同標准。因此,正常的社會輿論既需要人們對於社會事實真實而全面地把握,又需要人們在前者基礎上進行審慎而理性的價值判斷。如果人們基於不完整甚或不準確的事實認定而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情緒化價值判斷,這就不屬於正常的社會輿論范疇。
網路時代條件下,網路輿論一般被認為是民意的化身和社會輿論的新形態,而實際上,網路輿論既不能完全等同於民意,也不能簡單等同於社會輿論。這一方面是因為網路輿論得以形成的事實基礎可能是虛假的,這導源於不真實的網路信息傳播;另一方面,網路輿論形成機制可能是激進主義的情緒化宣洩,這根源於網路群體基於自身利益訴求而對於社會制度安排不滿的負面情緒。因此,對於網路輿論與社會輿論的關系要一分為二地看,既要看到網路輿論特殊性的一面,不能把它與社會輿論與民意完全等同,又要看到網路輿論對於社會輿論走向的重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圍內,二者存在充分的「交疊共識」,網路輿論可以作為社會輿論的晴雨表,展示出社會成員對於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看法與態度,國家應保持對於網路輿論的高度敏感。因此,加強網路時代的輿論引導就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
網路時代條件下社會輿論引導面臨諸多挑戰。首先,網路時代的信息傳播新特點對傳統意義上的社會輿論引導構成挑戰。網路時代的信息傳播具有開放性、互動性與多元性的特點,網路信息面對受眾廣泛,信息傳播中雙向互動與多向互動並存,網上多種文化思潮並存並發揮影響。同時,網路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信息擴散可以在較短時間完成,容易形成社會關注熱點和社會輿論,並且覆蓋全社會最廣泛領域的熱難點問題和最廣泛的社會群體。面對網路信息傳播的新現實,國家應創新輿論引導方式,積極融入網路,加快輿論引導的節奏和效率。
其次,網路已成為社會熱難點問題的聚焦點、社會情緒的宣洩平台,網民在信息接受上的心理逆反與網路謠言的輕易生成並傳播,構成了社會輿論引導的強大阻力。網路給每一個社會成員提供了自由表達個人利益訴求和價值判斷的機會,但這並不表示,網路上每個社會成員的利益訴求一定是理性的、合理的,價值判斷是正確無誤的。相反,在眾聲喧囂、魚龍混雜的網路世界,網路民粹主義甚囂塵上,網路信息真假難辨,網路謠言可以輕易生成並得到傳播,而網民在信息接受上的心理逆反則為網路謠言的傳播推波助瀾。這種信息接受上的心理逆反主要表現在傾向於相信丑聞而罔顧事實與真相,這種心理逆反實質上反映了一種社會病態心理,對社會輿論引導構成不利影響。
最後,國外敵對勢力藉助網路平台散布錯誤信息,在網路輿論生成過程中渲染負面情緒,不斷侵蝕社會團結的文化心理基礎,試圖主導社會輿論走向。當前,全球網路空間秩序處於極不平衡的狀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擁有絕對的優勢。全球80%以上的網路資料庫集中在美國,人們一旦進入網路空間,實際上就進入了美國設計的文化環境之中,我國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以及價值與信仰都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甚至被最終改造,這必然侵蝕我國社會團結的文化心理基礎。此外,主導網路話語權的美國,經常通過網路平台來介入我國突發性、群體性事件,並通過散布錯誤信息、渲染負面情緒以影響社會輿論。例如拉薩「3·14」事件發生後,CNN網等西方主流媒體通過發布有違事實、張冠李戴的照片和文章,篡改真相,極端醜化我國政府的形象。因此,我國應積極適應信息接受方式和意見表達渠道日益多樣的趨勢和現實,凈化網路文化環境,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提高網路輿論引導能力,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提供充分的思想共識。
參見《馮宏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程、經驗與問》

㈩ 我國文化建設面臨的形勢

認清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形勢,其實就是充分認識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這兩方面的問題。
首先,要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所面對的挑戰。面對競爭態勢,我國文化建設要適應這種形勢,認真應對競爭,積極參與競爭。而當前的現實情況是,我們對應侍行襪對和參與競爭的准備不很充分。以往對文化的意識形態性有清醒的認識,但對文化的產業屬性了解甚少。我們談論「文化產業」的概念才短短幾年,與競爭對手相比,在實力上有著明顯而懸殊的差距。我們搶占國外文化市場和穩定國內市場方面都有點力不從心,與形勢發展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差距的存在,就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我們還要看到,在資本裹挾下湧入我國的外部文化中,泥沙俱下,良莠並存。西方敵對勢力始終對我國有著分化、西化的圖謀,他們以傳播西方文化為幌子乘隙而入,危及我國文化主權,也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提出挑戰。我們要清醒對待外部文化的雙刃劍效應,正確掌控其對我國思想界的影響。對於外界腐朽的落後的思想成份和不健康文化產品的消極作用,進行全面的充分的估價,在看到其產業領域競爭性的同時帶豎,更要看到其在政治領域的挑戰性和精神方面的腐蝕性。
其次,也要清醒認識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所具有的歷史性機遇。老激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對外文化交流必然要進一步發展,這是我國文化發展的良好機遇。中國民族文化要大膽地「走出去」,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風采。中國對外文化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體現著充分的時代性和科學性。今年,中法文化交流活動取得很大成功,就是明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已經確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這就在戰略發展的層面上,為我們抓住機遇、發展文化奠定了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上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我國文化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和挑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