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粟裕什麼文化

粟裕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25 17:17:25

❶ 大將粟裕授銜的經過和粟裕的資料

粟裕(1907.8.10 - 1984.2.5 ), 中國現代傑出的戰略家、軍事家、革命家、新四軍老戰士。湖南會同人,初名粟多珍、粟志裕。粟裕大將生前一直認為自己是漢族,但1988年根據民政部門考證的結果,粟裕是侗族人 簡歷編輯本段粟裕1907年出生於湖南省會同縣伏龍鄉(今坪村鎮)楓木樹腳村,1918年,由家鄉的私塾轉入縣城的「洋學堂」上學,開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進入湖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常德)附小學習。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師,與騰代遠系同學。不久,蔣介石發動「四�6�1一二」反革命政變,省 立二師的進步校長被害,粟裕等進步學生被秘密轉移到武昌。他被黨組織安排到葉挺的24師教導大隊,任班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1日,他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贛粵湘邊,開始了戎馬生涯,贛南三整中任連黨代表。1928年1月,參加湘西起義後到了井岡山。在井岡山時,工作多次調整,時而任連黨代表,時而任連長,都是為加強政治工作的需要。
1929年後,因屢立戰功,粟裕相繼升任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創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斗爭,粉碎了敵人四次大規模的「圍剿」戰爭,在戰斗中總是身先士卒,奮勇向前,多次受傷,左臂中彈成殘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23日老七溪嶺戰斗中,粟裕趁敵人午後疲憊鬆懈之時發起攻擊,突破敵軍防線。留下6人堅守山頂,僅帶3人追擊逃敵,俘虜一百多敵人。戰後,粟裕得到朱德「青年戰術家」的美譽。
1934年7月,粟裕率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赴閩浙贛根據地,成立紅十軍團,任參謀長。後又赴皖浙贛邊區創建革命根據地。由於敵人重兵圍攻、堵截,紅十軍團損失慘重。1935年1月,組建紅軍挺進師,他任師長。同年10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臨時省軍區相繼成立,粟裕任省委組織部長兼軍區司令員,開創了浙南革命根據地。打退敵人多次「圍剿」,堅持3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挺進江南敵後。1938年6月17日,在韋崗伏擊敵人,擊滅日軍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擊毀汽車5輛,繳獲槍支20餘支,這次戰役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開辟了江南抗戰的新局面。
1939年1月,粟裕率部奇襲官陡門,殲滅日寇200餘人。
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7000多人,挺進蘇北。9月,創建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粟裕任副總指揮。10月4日,黃橋戰役打響,雖敵眾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膽識和智慧排兵布陣,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突然襲擊的戰法,在運動中殲敵,以極少的兵力取得輝煌戰績。殲滅國民黨頑敵1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需物資、槍支彈葯。黃橋決戰的 勝利完成了開辟蘇北的戰略任務,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2年3月,兼蘇中區黨委書記,重視建設地方武裝。1943年3月,在他指揮的車橋戰役中,殲滅日軍三澤大佐以下官兵460餘人,摧毀敵碉堡50座。在全國率先進入戰略反攻態勢。當粟裕率領只有數千人的部隊在蘇北車橋殲日偽軍逾千的捷報傳到延安窯洞,慧眼識將才的毛澤東當場說了一句極有預言性的話:"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1945年2月,率一師主力渡江南下,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浙西三次反頑戰役,殲敵13000人。1945年6月,在黨的「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代司令員(在城南庄會議最後一天,毛澤東提出要調離陳毅去中野任副司令,升粟裕為華野司令兼政委,但這個消息讓粟裕感到很意外,當即再三要求陳毅同志仍回華野,在粟裕的堅持下,毛澤東同意陳毅到中野工作,仍保留華野職務,由粟裕任華野代司令、代政委)。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餘人,為迎擊國民黨軍的進攻准備了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使華中、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中共中央採納他的建議,改變太行、山東、華中3支大軍同時出擊外線的計劃,同意華中野戰軍主力先在蘇中內線作戰。7月起,指揮華中野戰軍主力3萬餘人,與12萬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作戰,一個半月內七戰七捷,每戰均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殲敵一部,共殲敵5.3萬餘人,鼓舞了解放區軍民敢打必勝的信心,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指導提供了實踐經驗。蘇中戰役大捷的喜訊傳到延安,毛澤東極為興奮,親自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發給戰略區首長,介紹這一"造成輝煌成果"的經驗:"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敵一部,故戰無不勝,土氣甚高;繳獲甚多,故裝備優良;憑借解放區作戰,故補充便利;加上指揮正確,故能取得偉大勝利。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並望轉知所屬一體注意。"毛澤東將粟裕的經驗推廣到全軍學習。
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毛澤東電告陳毅:"具體作戰由粟裕同志負責。"在戰略上仍處於內線的條件下,先後指揮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等,共殲敵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內有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1947年8月,粟裕在將欲圍殲整編74師的布置發中央後,收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來電:"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立斷,立付施行,我們不遙 制。"並最終粟裕精彩的完成了痛殲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的壯舉。
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同陳毅一起率華東野戰軍主力挺進魯西南,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下大別山,指揮沙土集戰役,殲敵1個整編師,迫使敵從山東和大別山區抽調4個整編師來援,實現了華東戰區由內線向外線、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折,隨即挺進豫皖蘇邊區。他體察軍事政治形勢的發展,於1948年1月、4月提出3個縱隊暫緩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的建議,為中共中央採納。5月陳毅奉調到中原工作,他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
1948 年5月,西柏坡城南庄,從不出門迎接黨內同志的毛澤東,竟大步走出門外,與粟裕長時間握手,並意味深長道:"17年了!"17年前,粟裕擔任紅12軍64 師師長,在第一次反"圍剿"中,先擒張琿瓚,後打譚道源。撫今追昔,兩人都很激動。毛澤東說:"你們打了那麼多漂亮的大勝仗,我們很高興啊!這次要好好聽聽你的意見哩。"
這次會議上,毛主席改變了原來馬上渡江的計劃,聽取了粟裕的意見,就有了後來扭轉中原戰局的豫東戰役,孟良崮戰役之後一周年,氣吞山河的毛澤東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戰機宜時問粟裕:"去年,也是在這個宜人的5月,你們在山東打了一仗......""在孟良崮。"粟裕回答。"戰果如何?""全殲74師,擊斃敵酋張靈甫。"毛澤東含笑鼓掌:"你們那樣果敢、迅猛地消滅了74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粟裕脫口而出:"蔣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銳之師遭此慘敗,實在沒想到。" 毛澤東:"還有一個人呢?" 粟裕,"陳誠?"毛澤東:"不足掛齒。" 粟裕:"何應欽?"毛澤東:"何足道哉。"粟裕,"白崇禧?"毛澤東:"離題千里了。"粟裕:"那麼是誰呢?"毛澤東:"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毛澤東!"
1948年6月兼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在豫東戰役中毛澤東復電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見,並指出:"這是目前情況下的正確方針。"並無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必請示。"
此戰後,毛澤東說:"解放戰爭好象爬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六七月間,指揮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進行豫東戰役,殲敵9萬餘人,取得了大規模攻城打援作戰的勝利,改變了中原、華東戰場的戰略態勢,打亂了國民黨軍防禦體系,為爾後進行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8年9月指揮濟南戰役,攻克堅固設防的大城市濟南,殲敵10萬餘人。9月24日提出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原、華東野戰軍並肩作戰,於11月6日發起淮海戰役。11月8日與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張震聯名提出將南線國民黨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重要建議,為中央軍委採納,對擴大淮海戰役規模,發展成為南線的戰略決戰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戰役中,作為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成員,直接指揮了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作戰。以其傑出的軍事家的戰略眼光和膽識,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淮海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餘人,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殲敵44萬人。毛澤東曾說過:「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現在一般的軍史研究者都認為淮海戰役的實質進程是由粟裕推動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仍代理司令員、政治委員職務)。在渡江戰役中指揮所部追殲逃敵5個軍 於皖南郎溪、廣德山區,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揮上海戰役,殲敵主力8個軍於上海外圍,使上海免遭嚴重破壞。先後兼任上海市軍管會副主任、南京市軍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在解放戰爭中,他富有戰略遠見,善於關照戰略與戰役和各戰役、各階段之間的聯系,適時集中和轉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累了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
1949年9月30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毛澤東主席是第一個上前鏟土的,他起身時,拉上了朱德,又邁過許多人,拉過粟裕,三人和賀龍一起上前為紀念碑鏟下土。一代軍神劉伯承也曾說:粟裕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中共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七屆三中全會。會上,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粟裕匯報了解放台灣的各項准備工作。粟裕請求由中央軍委直接組織指揮台灣戰役,毛澤東則決定這一戰役仍由粟裕指揮。
朝鮮戰爭爆發後,毛澤東直接點將要粟裕為東北邊防軍總司令兼政委,肖勁光為副司令,准備指揮軍隊入朝,但粟裕卻突然發病並住進了療養院,毛澤東後點將林彪,同樣發病,後點將彭德懷入朝。
在總參工作期間,參與朝鮮戰爭指導, 提出很多重要建議.提出完整的軍隊建設計劃,實現新中國第一代國防體系建設.
1958年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同年調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72年任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他致力於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提倡學習軍事辯證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提出要在軍事領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現代戰爭提出的新問題。是軍事科學研究實踐的一位開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國務院業務組成員,在周恩來領導下,分管鐵道、交通、郵電、港口建設和造船統籌。
1984年 2月5日病逝於北京。他逝世後,中共中央在訃告中說他「尤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這樣的評價在開國將帥中是絕無僅有的。
夫人楚青寫詩一首,以寄託和粟裕共同戰斗、生活四十多年的深情。詩如下:
遣懷
時晴時雨正清明,萬里送君伴君行。
寬慰似見忠魂笑,遣懷珍惜戰友情。
唯思躍馬揮鞭日,但憶疆場捷報頻。
東南此刻花似錦,堪慰英靈一片心。

❷ 粟裕有什麼作為,他怎麼能會成為大將

粟裕是新中國謀略型將軍,有很強的戰略思想,軍事才華出眾比葉劍英之流強多了。只是為了平衡各軍不可能讓四野有三位大帥才成為大將的

❸ 著名將軍粟裕是哪個民族

著名將軍粟裕是侗族 粟裕(1907-1984) 湖南省會同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連長、營長、支隊長,六十四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教導師政治委員,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江南、蘇北指揮部副指揮,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❹ 粟裕的資料誰有

粟裕(1907-1984) 中國現代傑出的戰略家、軍事家、革命家。湖南會同人,初名粟多珍、粟志裕。粟裕大將生前一直認為自己是漢族,但據共和國後來考證粟裕是侗族 。

簡歷
1918年,由家鄉的私塾轉入縣城的「洋學堂」上學,開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進入常德二師附小學習。1925年春,考上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范。不久,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常德二師的進步校長被害,粟裕等進步學生被秘密轉移到武昌。他被黨組織安排到葉挺的24師教導大隊,任班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8月1日,他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贛粵湘邊,開始了戎馬生涯,贛南三整中任連黨代表。1928年1月,參加湖南起義後到了井岡山。在井岡山時,工作多次調整,時而任連黨代表,時而任連長,都是為加強政治工作的需要。

1929年後,因屢立戰功,粟裕相繼升任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創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斗爭,粉碎了敵人四次大規模的「圍剿」戰爭,在戰斗中總是身先士卒,奮勇向前,多次受傷,左臂中彈成殘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23日老七溪嶺戰斗中,粟裕趁敵人午後疲憊鬆懈之時發起攻擊,突破敵軍防線。留下6人堅守山頂,僅帶3人追擊逃敵,俘虜一百多敵人。戰後,粟裕得到朱德「青年戰術家」的美譽。

1934年7月,粟裕率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赴閩浙贛根據地,成立紅十軍團,任參謀長。後又赴皖浙贛邊區創建革命根據地。由於敵人重兵圍攻、堵截,紅十軍團損失慘重。1935年1月,組建紅軍挺進師,他任師長。同年10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臨時省軍區相繼成立,粟裕任省委組織部長兼軍區司令員,開創了浙南革命根據地。打退敵人多次「圍剿」,堅持3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挺進江南敵後。1938年6月17日,在韋崗伏擊敵人,擊滅日軍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擊毀汽車5輛,繳獲槍支20餘支,這次戰役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開辟了江南抗戰的新局面。

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7000多人,挺進蘇北。9月,創建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粟裕任副總指揮。10月4日,黃橋戰役打響,雖敵眾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膽識和智慧排兵布陣,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突然襲擊的戰法,在運動中殲敵,以極少的兵力取得輝煌戰績。殲敵1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需物資、槍支彈葯。黃橋決戰的勝利完成了開辟蘇北的戰略任務,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2年3月,兼蘇中區黨委書記,重視建設地方武裝。1943年3月,在他指揮的車橋戰役中,殲滅日軍三澤大佐以下官兵460餘人,摧毀敵碉堡50座。在全國率先進入戰略反攻態勢。1945年2月,率一師主力渡江南下,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浙西三次反頑戰役,殲敵13000人。1945年6月,在黨的「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餘人,為迎擊國民黨軍的進攻准備了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使華中、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中共中央採納他的建議,改變太行、山東、華中3支大軍同時出擊外線的計劃,同意華中野戰軍主力先在蘇中內線作戰。7月起,指揮華中野戰軍主力3萬餘人,與12萬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作戰,七戰七捷,每戰均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殲敵一部,一個半月中殲敵5.3萬餘人,鼓舞了解放區軍民敢打必勝的信心,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指導提供了實踐經驗。中央軍委將蘇中作戰經驗通報全軍,要求各區「仿照辦理」。10月山東、華中野戰軍會師後,根據中共中央決定,負責戰役指揮。
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仍負責戰役指揮。在戰略上仍處於內線的條件下,先後指揮了宿北、魯南、萊蕪、泰蒙、孟良崮等戰役,共殲敵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內有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同陳毅一起率華東野戰軍主力挺進魯西南,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下大別山,指揮沙土集戰役,殲敵1個整編師,迫使敵從山東和大別山區抽調4個整編師來援,實現了華東戰區由內線向外線、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折,隨即挺進豫皖蘇邊區。他體察軍事政治形勢的發展,於1948年1月、4月提出3個縱隊暫緩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的建議,為中共中央採納。5月陳毅奉調到中原工作,他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6月兼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六七月間,指揮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進行豫東戰役,殲敵9萬餘人,取得了大規模攻城打援作戰的勝利,改變了中原、華東戰場的戰略態勢,打亂了國民黨軍防禦體系,為爾後進行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9月指揮濟南戰役,攻克堅固設防的大城市濟南,殲敵10萬餘人。9月24日提出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原、華東野戰軍並肩作戰,於11月6日發起淮海戰役。11月8日與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張震聯名提出將南線國民黨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重要建議,為中央軍委採納,對擴大淮海戰役規模,發展成為南線的戰略決戰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戰役中,作為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成員,直接指揮了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作戰。以其傑出的軍事家的戰略眼光和膽識,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淮海戰役功殲滅國民黨軍55萬餘人,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殲敵44萬人。毛澤東曾說過:「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現在一般的軍史研究者都認為淮海戰役的實質進程是由粟裕推動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仍代理司令員、政治委員職務)。在渡江戰役中指揮所部追殲逃敵5個軍於皖南郎溪、廣德山區,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揮上海戰役,殲敵主力8個軍於上海外圍,使上海免遭嚴重破壞。先後兼任上海市軍管會副主任、南京市軍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在解放戰爭中,他富有戰略遠見,善於關照戰略與戰役和各戰役、各階段之間的聯系,適時集中和轉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累了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

1949年9月30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毛澤東主席是第一個上前鏟土的,他起身時,拉上了朱德,又邁過許多人,拉過粟裕,三人和賀龍一起上前為紀念碑鏟下土。一代軍神劉伯承也曾說:粟裕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中共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在總參工作期間,參與朝鮮戰爭指導, 提出很多重要建議.提出完整的軍隊建設計劃,實現新中國第一代國防體系建設.

1958年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同年調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72年任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他致力於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提倡學習軍事辯證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提出要在軍事領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現代戰爭提出的新問題。是軍事科學研究實踐的一位開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國務院業務組成員,在周恩來領導下,分管鐵道、交通、郵電、港口建設和造船統籌。
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他逝世後,中共中央在訃告中說他「尤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這樣的評價在開國將帥中是絕無僅有的。

著作

著有《粟裕戰爭回憶錄》、《戰時參謀工作》、《粟裕軍事文集》等。他戎馬一生,身經數百戰,屢立戰功,充分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思想與高超的指揮才能。為我軍革命化、現代化建設,為發展我國的軍事科學,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評價
他智如張良(直諫與國民黨軍決戰於長江以北)
才如韓信(孟良崮之戰,取上將首級於百萬軍中)
義如關羽,兩辭司令,一讓元帥,死後與先死的官兵同葬.(粟裕墓在江蘇省徐州市市區南郊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園區內)

「我在革命戰爭年代,在黨的領導下,身經數百戰,在和我共同參加戰役、戰斗的同志中,犧牲了的烈士有十數萬,而我還活著,見到了革命的勝利。在我身後,不要舉行遺體告別,不要舉行追悼會,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經頻繁轉戰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山東、河南幾省市的土地上,與長眠在那裡的戰友們在一起。」
「主席當家家家旺 粟司令打仗仗仗勝」---蘇中民謠.
「一心為民,兩讓司令,三次先遣,四過長江,五人總前委之一,六次負傷,七戰七捷,八省征塵,九死一生,十大將之首。」

文化大革命
粟裕沒有被打倒,是因為毛澤東的一句話,也因為周恩來保他、用他……要說清楚粟裕在「文化大革命」中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斗爭,就有必要說一說他為什麼沒有在運動中被打倒。
1958年軍隊發生了一次反對教條主義的運動,粟裕被莫須有的罪名撤掉了總參謀長的職務。此後,他被調到軍事科學院任副院長。這實際上是個閑職,也就是沒有了在軍事第一線的工作的權力。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來他不過是一隻「死老虎」了,斗爭的鋒芒主要不是針對他了。這時候有人想到了他。
那天他突然接到電話,說周恩來找他談話,他心裡惴惴不安。總理見到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毛主席說,粟裕有戰功!你一時還是打不倒的。」
周恩來要他到國防工辦去當軍管小組組長,支撐當時已是很困難的國防工業。接著他又擔任了國務院業務組的成員。也正是最高統帥的話,才有了他在「文革」中忍辱負重的特殊經歷。
但是,林彪、江青的黑名單上,卻列上了粟裕的名字。在軍事科學院,有造反派扯起了「打倒葉(劍英)粟(裕)王(樹聲)」的旗幟。在京西賓館,有人成立了他的專案組,開始查他的所謂「特嫌」的問題……到了1967年,「中央文革」大反所謂「二月逆流」,有人在國防工辦也喊出了打倒粟裕的口號,貼出了打倒粟裕的大標語,說他是「二月逆流」的成員。
這個時候,周恩來出面了。第二天在國防工辦的造反派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手裡舉著毛主席語錄,厲聲質問:「誰說粟裕是二月逆流的成員,你站出來!」「誰說的,你站出來!」「誰說的,你站出來!」
周恩來連說三遍,沒有人敢站出來。粟裕這才沒有被打倒。那個時候,國防工業系統的兩派斗爭是很激烈的。「中央文革」支持一派,林彪一夥又支持另一派。兩派打得不可開交,經常弄得粟裕吃不好飯,睡不成覺。雖說毛澤東說過話,周恩來又力保他,但粟裕也沒有能在國防工辦待多長時間。
林彪也不能容他在國防工辦,很快就讓他的親信把權力奪了過去。這時,周恩來又找到粟裕,說:「你現在回不了部隊,就繼續留在國務院業務組吧,我這里很需要人。」
粟裕看看總理消瘦的身體,說:「總理呀,我努力學著做吧。但請總理替我向主席報告,一旦打起仗來,我還是要上前線。」
總理當然理解一個大將的心情,點頭答應了。粟裕一方面在國務院業務組工作,同時又兩度擔任中央軍委常委……戰爭年代,粟裕就是以審時度勢、深思熟慮著稱的。到了「文化大革命「,他更加謹言慎行。每說一句話都是經過反復思考的。這並非是他膽小怕事了,相反,這正是他的一種斗爭藝術。

主要戰斗

黃橋戰役粟裕7千——1.5萬餘人殲敵1.1萬餘人
蘇中戰役粟裕3萬餘人——12萬殲敵53700人
魯南戰役粟裕不詳殲敵53530人
萊蕪戰役粟裕不詳殲敵56800人
孟良崮戰役粟裕不詳——約45萬人殲敵32680人
豫東戰役粟裕不詳殲敵93970人
淮海戰役粟裕、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譚震林60萬——80萬殲敵555570人

❺ 戎馬一生的大將粟裕原來是侗族人,為什麼他自認漢族

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明清以來,侗族被稱為「僚人」、「侗僚」、「峒人」、「洞蠻」、「峒苗」或泛稱為「苗」或「夷人」。民國時期稱為「侗家」,新中國成立以後稱為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北省、等地。

過去侗族的村寨都由寨老們來管理,寨老又稱為鄉老。他們大都是寨內有聲望的族長和頭人,也有少數是青壯年。他們都能說會道,懂得本寨歷史和風俗典故,辦事公道,熱心地方公益事業,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望。

1951年國慶觀禮的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曾問粟裕:「你是湘西人,是少數民族吧?是不是苗族?」粟裕將軍笑答:「不是,主席。我們那個會同縣有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也有不少漢族,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區。」

1986年有關部門通過考察認定會同縣的粟姓系從通道侗族自治縣搬來,會同大部分人才改為侗族。1989年,中央批准同意恢復粟裕將軍的侗族身份。

❻ 粟裕的戰略戰術思想

粟裕的戰略戰術思想可以概括為實事求是,不拘一格。粟裕認為,「毛主席依據革命戰爭實踐為我們制定的一系列戰略戰術,是戰勝一切敵人的強大法寶。」要發揮這個法寶的威力,必須結合實際靈活運用,要敢於突破,敢於創新,敢於發展。這是他能夠不斷發展我軍戰略戰術的思想理論基礎。

(一)作戰方法是不斷發展的

粟裕以徹底的唯物主義觀點,對作戰方法的運用和發展作了精闢的論述。他說:自有戰爭以來,作戰方法的運用和發展,總是同生產力包括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關系的變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都是人和武器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常常是首先或最終必然用於軍事領域,使軍隊的武器裝備得到改進,而軍隊裝備技術條件的發展變化,又必然促使作戰方法改變。1979年1月,粟裕根據當前各國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情況指出, 「現代武器裝備,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作為先進武器使用的那種飛機、坦克、大炮相比,是一種階段性的變化,即發展到了以導彈、核武器和電子技術裝備為代表的這樣一個新的階段,」至於常規武器裝備的發展,他認為,超級大國和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大體到五十年代中期,已經完成由輕武器為主到以重武器為主的過渡,或者說是由槍戰為主過渡到了以炮戰為主。」目前人民解放軍的「常規武器正處於由輕武器為主轉變到以重武器為主,或者說是由槍戰為主轉變到以炮戰為主的這樣一個過渡階段。」針對上述情況,他明確地指出,這種變化,向傳統戰法提出了挑戰,它迫切要求發展戰略戰術,努力探索和研究現代條件下的作戰指導規律。

(二)戰略戰術的運用要靈活機動,著眼於特點,著眼於發展

粟裕對戰略戰術的運用,不僅以高度的靈活性著稱,而且在理論上作了極為透徹的闡述。他認為,主動性和靈活性是打勝仗的重要條件。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戰術,要適合中國的國情軍情,從實際出發,不拘一格,哪裡好消滅敵人就在哪裡打(82頁)仗,什麼時候好消滅敵人就在什麼時候消滅敵人,什麼敵人好消滅就打什麼敵人,什麼戰法有效就採用什麼戰法。他強調傳統戰法的運用須在總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著眼於特點,著眼於發展。他說,在戰爭史上,沒有出現過在同樣的地點,以同樣的兵力,打同樣的敵人的情況;即使出現這種情況,再用同樣的作戰樣式去打,是不能勝利的,甚至要失敗,因為敵人也吸取了教訓。所以,這就要靠發揮主觀能動性,機動靈活地運用戰略戰術。

(三)辯證地對待保存自己與消滅敵人的關系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一切戰爭行動的依據。粟裕認為,保存自己與消滅敵人兩者是辯證地聯系在一起的,在運用中,要依據戰爭情況的變化而發展。在革命戰爭中始終是把消滅敵人放在第一位,這樣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轉變敵我力量對比,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他在強調消滅敵人的同時,也闡述了保存自己的重要性。他十分重視在未來戰爭中如何保存自己的問題。他說, 「由於敵人擁有殺傷力、破壞力空前增大的武器和遠戰技術兵器,可以對我們的前方和後方同時造成嚴重破壞,並且有可能使我軍在消滅敵人之前遭受重大殺傷,或者在我軍殲滅敵人之後又遭到報復性的重大殺傷。這樣,在未來戰爭中,『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就有了新的內容和新的要求,要求我們必須相應地發展我軍的戰略戰術。」

(四)戰役戰術上的以多勝少是打敗敵人的主要作戰方法,但不是絕對的

粟裕認為,為了從戰略防禦中改變敵我形勢,爭取勝利,必須堅持戰役戰鬥上的以多勝少原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是打敗敵人的主要作戰方法。但是在敵強我弱的總形勢下,敵人有強大的後續力量,每次戰役戰斗都對敵達成優勢是困難的。因此戰役戰鬥上的以多勝少不能是絕對的,只能是相對的。如果指揮員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有決定影響的環節上達成優勢,也能以少勝多。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原則,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同樣是適用的。他強調指出,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特別是戰爭初期,實行這個原則,必須根據敵我雙方變化了的情況,採取一些新的做法。如對以坦克為主的敵軍打殲滅戰,「集中兵力主要是對敵人坦克,裝甲戰車而言;形勢優勢,不僅僅是指兵力對比,也包括火力對比……要避免出現那種在兵力上占很大優勢,但火力並不佔優勢,甚至處於劣勢的情況。」
五)適時轉換作戰形式和作戰樣式

粟裕認為,基本作戰形式是陣地戰、運動戰和游擊戰。在不同的戰爭時期和不同的階段,應根據全局形勢和敵我力量的對比,適時地實施以作戰形式為主要內容的戰略轉變,以一種作戰形式為主,另兩種作戰形式配合。這是戰爭指導上的重要任務。1 935年,他在革命低潮時節,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率挺進師進入國民黨腹心地區浙江,自覺地實施了由正規戰向游擊戰的戰略轉變。1941年,他在蘇中又成功地領導實施了由對頑固派的以運動戰為主向對日偽軍的以游擊戰為主的戰略轉變。粟裕還認為,不同的戰役和戰斗,也要根據作戰的需要,適時注意作戰形式和樣式的轉換。例如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大兵團作戰中,人民解放軍以運動進攻將敵人合圍,但因敵守備技術加強,構築工事效率提高,能迅速形成野戰防禦工事體系,作戰形式就轉換為陣地進攻了。

(六)誘敵深入是弱軍戰勝強軍的有效戰法,但不是積極防禦的唯一打法

粟裕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認識到、弱軍在強軍進攻面前,為了保存軍力,待機破敵,一般地是誘敵深入。特別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運用這種作戰方法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圍剿」,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確是弱軍戰勝強軍的一種有效作戰方法。但粟裕並不把它看成是任何情況下都可採用的作戰方法。他說:「誘敵深入並不是目的,而是殲滅敵人的一種手段。誘敵深入也不是貫徹執行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的唯一打法,」基於這種認識,他在解放戰爭初期未採用誘敵深入,而是在蘇中解放區前部迎擊進攻之敵,取得了蘇中七戰七捷的勝利。粟裕認為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對待現代化敵軍的進攻,誘敵深入的運用,與過去相比會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是通過堅守防禦和運動防禦,逼迫或引誘敵人進入我預設戰場,把它包圍起來予以消滅。

(七)戰略轉移是特殊形式的進攻

粟裕經歷過多次戰略轉移,有較深刻的體驗。他認為,「戰略轉移,就紅軍來說,既是退卻,又是特殊形式的進攻,即從一個方向和區域向另一個更有利的方向和區域去求得發展」。要重視出擊方向和時機的選擇,他說:「出擊方向的選擇是戰略問題。要對敵我形勢作正確的分析,要對具體地域的自然、地理、政治、經濟、軍事等諸種條件作綜合分析,尤其要注意選擇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環節和注意利用敵人的矛盾。同時出擊時機的選擇也十分重要」。他還指出,在長距離的轉移過程中,作戰指導上「要處理好打與走的關系。轉移當然要走,但要走得好,既要盡量避免不利的和不必要的戰斗,以保存力量;又要選擇有利時機給敵人以打擊,才能奪取主動。

(八)把握好戰區戰局轉折

粟裕認為,戰爭中除了有個戰略轉折和戰役轉折之外,還存在著戰區戰局轉折。這是他在戰爭實踐中提出的一種新觀點,並運用於自己的戰爭活動中。粟裕說,在戰爭全局轉折和戰役轉折這兩個高低層次之間,還存在一個層次,就是戰區戰局轉折。這個轉折,就是在一個戰區的整個戰爭過程中,「依據敵我雙方的變化,又形成若干段落。在這一個段落與下一個段落之間,形成了戰區的轉折。這時,戰爭的許多方面,如作戰對象、作戰地域、作戰規模,作戰方法會發生變化,各方面的關系表現得錯綜復雜。……這是在戰區指揮上,最不容易掌握的時節。」他還指出,要實現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戰區戰局轉折,有時不是一個戰役能夠完全實現的,還必須經過新的作戰的勝利,才能實現戰略意圖,取得完全主動。粟裕用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進行的一系列重要戰役來說明華東戰區出現的幾次戰局轉折。1946年9月,華中野戰軍主力北上與山東野戰軍會師蘇北,初期作戰告一段落,戰場由前部轉入縱深,這可以說是華東戰區第一個戰局轉折的開端。宿北戰役的勝利是實現這一轉折的標志,魯南戰役是宿北戰役的繼續。魯南戰役的勝利,實現了基本戰略意圖,完成了這個轉折。從此開始,華中、山東兩個戰區實現了統一,把運動戰推向了更大的規模。華東戰區的第二個戰局轉折,「是由集中兵力到兵分三路扯散敵人,再到集中兵力殲滅分散之敵,由內線殲敵到外線出擊的轉折,也是由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折。一九四七年九月,我軍在魯西南荷(澤)巨(野)公路上的沙土集地區.全殲國民黨整編第57師,標志著這一次轉折的勝利實現。從此,華東野戰軍不僅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的重點進攻,而且取得了在外線作戰的主動權,主力南下隴海路,挺進豫皖蘇,與劉鄧、陳謝勝利會師中原。」華東戰區的第三個戰局轉折, 「是一九四八年六月的豫東戰役,那是由戰略進攻向戰略決戰的轉折。」這次戰役的勝利,改變了中原和華東戰場的戰略態勢,從此在中原戰場,敵人已完全失去了發起戰役性進攻的能力,為後來的南線戰略決戰戰役創造了條件。

❼ 粟裕是什麼民族

幼名繼業,學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會同人,侗族後代。中國現代傑出軍事家、革命家、戰略家。

❽ 粟裕是個什麼樣的人

粟裕是一位不可多得優秀作戰指揮員,善於抓戰機,不論大小戰斗都發揮的很出色。

❾ 粟裕是什麼人物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長征時留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將軍銜,並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❿ 粟裕什麼民族

粟裕出生於湖南會同縣屬於侗族

閱讀全文

與粟裕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