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襄陽政府的四個襄陽具體指什麼
建設 產業襄陽、都市襄陽、文化襄陽、綠色襄陽,
㈡ 如何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特色文化產業是指依託各地獨特的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運作,提供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形態。只有獨特、獨有的文化產業才能夠捕捉到文化市場的先機,從供給與需求兩側發力,保持產業的可持續性優勢。
特色文化產業的治理模式需要多元主體共同介入,多重業態和諧共生,多方力量齊抓共管。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不是單邊片面且孤立的直線思維,而是多邊全面且交互的辯證思維。打造多元共生的特色文化產業生態系統,培育特色文化產業的生命運行機制是創新產業盈利方式、填補產業發展短板的必由之路。
㈢ 怎樣打造襄陽文化名片
楊明光《百駿圖》60萬成交刷新襄陽書畫價格紀錄 成襄陽文化名片
㈣ 5年內GDP突破7000億元,沖刺10000億元,襄陽底氣從何而來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800年的建制歷史,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它的經濟想必也是穩步上升之中的。
㈤ 如何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一、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時,要結合產業發展的整體要求來把握特色優勢。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但要在現代市場需求和技術製作的背景下發展成為文化產業,就必須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文化產業具有綜合性極強的特點,人才、品牌、資本、信息、科技,以及市場需求和拓展水平對原創產品的規模孵化能力等,都將在其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起到綜合性的作用。必須優化配置各種有可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准幾個重點突破口。經過努力,在若干領域獲得突破之後,再利用它們所具有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其他領域的良性發展,進而逐步實現整個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
二、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在於必須在堅持各種基本准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場這一巨大的杠桿,以市場為導向來生產和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使文化產業真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引導消費,拓展文化市場,應遵循市場法則來組織和運作文化產業這一系統工程。很多有發展前景的產品和服務之所以遲遲未能取得相應的業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場開拓能力,特別是本土以外的市場拓展能力。提高市場拓展能力,有效培育市場,關鍵是要科學地認識和把握目前文化產品的消費構成和市場的近、中期需求,並使之與本地區的優勢文化資源相結合,選准近期發展的突破口。
三、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規范化。立法機構和相關行政部門應盡快制定完善相應的法規和政策,規範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能和各類文化企業的經營行為,積極引導合法經營,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合法經營者的權益,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各地各行業自發自流開發的狀況。同時,要在行政審批、土地使用、市場准入、投融資、市場管理、稅收等各個方面制定一系列優惠措施,盡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各種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參與發展文化產業,壯大文化產業的發展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助於文物古跡的保護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最終推動文化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㈥ 材料:在2011年9月26日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范銳平闡述了建設
(1)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為以經濟建設為上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和長治久安的沒謹根本要求。 (2)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 (3)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4)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悉鎮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睜察粗分配製度等。 (5)言之有理,體現實際行動即可。 |
㈦ 襄陽旅遊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進
你是大陸的旅遊開發商或是台灣的旅遊開發商?
襄陽以文化古城作為旅遊訴求!但是坦白說卻欠缺文化內涵!就一座古城擺在那裡,感受不到一點歷史氛圍!所以
1.欠缺歷史文化氣息的規劃思路,
2.旅遊產品的戰略縱深不足.
3.交通秩序的紊亂.
4.旅遊產業粗淺單薄,無法形成既深且廣的產業體系!
如果您真的有心,建議您多收集"台灣"的旅遊景點資料及相關的旅遊產品資訊!
㈧ 襄陽硯山國際文化村
峴山國際文化村項目打稿冊造的是整個影視旅遊文化產業鏈。一、這個項目將建成集影視拍攝、劇本創作、導演與演員培訓、藝術交流和影視文藝活動等於一體,衍生到影視旅遊、休閑遊憩胡冊等文化旅遊產業,形成完整的影視文化產業鏈。整個園區將吸引國內外140餘家影視企業入駐該影視基地,通過招商來帶動峴山國際文化村的褲敬宏發展;二、峴山國際文化村中規劃的影視主題樂園,通過收取門票和其他服務項目,來實現園區運營費用;三、峴山國際文化村中八卦村,古戰場等場景直接用來拍攝電影,通過電影收益,促進峴山國際文化村的持續發展。三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最終將峴山國際文化村打造成中華腹地名副其實的影視旅遊文化產業集群。
㈨ 襄陽市城市精神人文理念是什麼
襄陽市城市精神人文理念是「精進致遠、包容大氣、創新創造、法治誠信、勤勉務實。」五種人文理念是把襄陽建成文化名城的提神之需。
五種人文理念的提出,非常重要是有「五來」,就是尊重原來,立足本來,借鑒外來,面向未來,避免重來。客觀地說,除了「法治誠信」中的法治,五種人文精神基本上都能在襄陽歷史上找到大量的事例。
比如,歷史上,本管轄西安周邊地區的雍州治所曾兩度僑治襄陽,襄陽人不大度包容,肯定是搞不成的。現在的襄陽中心市區的人,三代前很多可能都不是襄陽人。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法治社會也是人類社會的高級文明狀態,提倡法治誠信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是十分有戰略眼光的。特別在「避免重來」的問題上,筆者特別欽佩市委的做法。只是提倡人文精神,引導市民去提煉襄陽城市精神,而不是定出一種城市精神讓市民去「買賬」。
這樣,通過引導,形成的城市精神,必然會成為全體市民共有的精神DNA,必然會成為全體市民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觀。
五種人文理念的提出,難能可貴是有「三本」:本土、本真、本色。尤其是第一個提倡的人文理念「精進致遠」,是我們襄陽歷史文化的遺傳基因,但由於現代社會的節律加快和「快餐文化」的影響。
自己把自己本源的東西淡忘了,似乎有點「數典忘祖」的意思。市委以「精進致遠」勵精圖治的精神,挖掘出「精進致遠」的人文理念,實在是難能可貴。弘揚好「精進致遠」的人文精神,才對得起襄陽人的祖先,才真正具有襄陽的本色。
五種人文理念為引導形成的襄陽城市精神,對襄陽物質層面的建設和精神層面的建設,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戰爭可以摧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經濟,但決不可能摧毀這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內核實質上是精氣神。
比如德國,曾兩度被戰爭夷為平地,但其靠著「從不懈怠」的堅韌精神和「把麻袋當作錦綉織」的精工精神,經濟總是快速崛起。從這種意義上講,城市精神對一個城市的發展太重要了。襄陽城市精神提煉培育的過程,就是襄陽進步跨越的過程。
(9)襄陽產業文化怎麼打造擴展閱讀
襄陽的文化
1、荊楚文化
襄陽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孕育了楚賦開山鼻祖宋玉,「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傳至今。留下了穿天節、端公舞、牽鉤戲、鎖吶巫音、苞茅縮酒等楚風遺俗,留下了西周鄧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棗陽九連墩等楚文化遺址。
2、三國文化
上承漢末,下啟魏晉,在近百年群雄爭戰、風雲際會的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謀劃《隆中對》,襄陽成為三國鼎立格局形成的源頭;以羊祜鎮守襄陽、杜預上表滅吳方略為標志,襄陽成為晉滅吳、完成統一大業的策源地。
東漢末年,北方戰亂,劉表領荊州牧(公元190~209年),「愛民養士,從容自保」,把襄陽治理得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成為亂世中一片安寧的「綠洲」,數以千計的士人紛紛來到襄陽,諸葛亮、司馬徽、龐德公、龐統、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謀略精英;
經學家宋忠、文學家王粲、書法家梁鵠、音樂家杜夔等一批傑出人物匯聚襄陽。東晉史學家習鑿齒著《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等,對中國史學發展影響深遠。
東晉高僧釋道安在襄陽長達15年之久,研究佛學,講經弘法,統一佛教姓釋,確立僧律戒規,首創中國僧制,編撰中國第一部佛經目錄。
奠定了印傳佛教中國化的基礎,對中國文化儒釋道格局的形成乃至整個漢傳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使襄陽一度成為全國的佛教傳播中心。
襄陽是「中國三國文化之鄉」,三國文化遺產豐富,《三國志》86卷中有18卷寫到襄陽,《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2回故事發生在襄陽,現存有50餘處三國歷史文化遺址遺跡,司馬薦賢、三顧茅廬、馬躍檀溪、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等發生在襄陽的三國故事。
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和品格。
3、漢水文化
古有「江河淮漢」之說,漢水流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襄陽踞漢水中游,東西交匯、南北貫通,「漢晉以來,代為重鎮」,是漢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陽成為歷史上的區域性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成為漢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響和代表性的區域。主要體現在商業文明歷史悠久。漢水是中國古代內河最便捷、最暢達、最繁忙的「黃金水道」。襄陽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是漢水
流域最重要的水陸碼頭,商業文明延綿2000多年。漢代襄陽「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坻,下接江湖,導財運貨,懋遷有無」;唐代襄陽「往來行舟,夾岸停泊,千帆所聚,萬商雲集」;
明清時期的襄陽「商賈連檣,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個商業會館、30多個碼頭,商業輻射到黃河上下、長江南北。
4、詩賦文化
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詩經》、《楚辭》均發源和交匯於漢水流域,《詩經·漢廣》描寫的漢水女神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影響最深遠的江河女神形象。歷經千百年流傳,漢水女神形象成了千萬漢水女兒美麗、善良、聰慧、高貴的象徵。
寄託了漢水流域人民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對美的追求、善的推崇和情的嚮往。襄陽人宋玉和王逸是《楚辭》的主要作者,宋玉推動了楚辭向楚賦的轉變,王逸編撰了《楚辭章句》。
5、書畫文化
襄陽是「中國書法名城」,歷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國時期的梁鵠、邯鄲淳,隋唐時期的丁道護、杜審言,北宋時期的米芾、米友仁、張友正等。
米芾世稱「米襄陽」,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他的畫以「米點山水」著稱於世,他的《研山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習書臨摹的法帖。
6、古城文化
襄陽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個大型軍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軍事文化的烙印。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戰爭發生在襄陽。
其中,元宋大戰曠日持久,長達六年,使「鐵打襄陽」之稱名噪海內外。「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兵家必爭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陽軍事戰略地位的重要。
7、紅色文化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襄陽誕生了鄂西北第一個黨組織、第一支正規紅軍武裝,中國早期革命家蕭楚女兩次到襄陽傳播革命火種,賀龍帶領紅三軍轉戰鄂西北、中原突圍鏖戰襄陽、「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戰役等,在中國革命史和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襄陽大地涌現了程克繩、謝遠定、黃火青、吳德峰、胡繩等一批老一輩革命家、理論家,涌現了張光年、陳荒煤、梁斌、藍光等一批文學藝術家。
抗日戰爭時期,襄陽成立了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李公僕、老舍、姚雪垠、臧克家、李可染等一批愛國文人志士來到襄陽工作,給襄陽的文化藝術帶來新的繁榮。
參考資料來源:襄陽文明網-五種人文理念真提神
㈩ 襄陽發展
【標准】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主兩副」發展戰略,逐步形成以「武漢大都市圈」為龍頭,「襄陽大都市區」和「宜昌大都市區」為兩翼的「金三角」。襄陽,由此有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說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襄陽要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至少要具備四個條件:
——在全省應有相對明顯的經濟實力,經濟總量在全省要佔到相當的比重,至少要達到15%以上,是全省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在鄂西北地區乃至鄂豫陝渝毗鄰地區有絕對的經濟實力、發展優勢和帶動能力。
——對外開放水平要領先,經濟的開放性和外向度比較高,能夠有效吸納和配置各種生產要素。
——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要走在中部同類城市前列。
【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襄陽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工業立市、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旅遊活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地區生產總值、高新區工業產值、縣域工業產值、汽車工業產值相繼突破千億元大關,2010年全市GDP實現153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35億元,全市上市企業超過8家,共有15家銀行在襄陽設立分支機構,中心城區面積擴大到116平方公里、人口120萬,交通路網、供排水管網、通訊網、商貿物流網等城市設施日益完善,零障礙、快節奏、低收費的行政服務體制全面建立。一座農業基礎堅實、工業體系完備、第三產業發達的現代化城市已屹然崛起。
【目標】
「十二五」期間,譽源襄陽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跨越式發展、建設湖北核心增長極的要求,搶抓機遇,銳意進取,乘勢而上,力攀高峰!2015年全市GDP達到3500億元,力爭達到4000億元,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綜合實力,努力建設鄂豫陝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向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城市邁進。
【舉措】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龍頭產業,形成年100萬輛整車、200萬根車橋、100萬台發動機的年產規模,汽車工業產值突局空破3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5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和中國汽車名城,引領區域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發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孵化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承接央企資本重組、資源整合和產業擴張,跨越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引領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突破性發展奧星糧油、梅園集團等一批產值過百億元、過5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15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農業基地和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山、水、城、洲的自然稟賦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全力打造以古隆中為龍頭的三國文化旅遊區,以襄陽古城為龍頭的訪古文化旅遊區,以九路寨為龍頭的大荊山生態旅遊區,以魚梁洲為龍頭的漢桐虛瞎江觀光休閑和水陸空體育運動旅遊區,文化旅遊增加值突破350億元,成為區域性旅遊集散地和目的地。
突出抓好汽車產業物流,農產品物流,公路、鐵路口岸物流,航空物流等,發展四季青農資城、襄陽市農產品批發中心、華中光彩大市場、新華市場等一批年交易額過200億元、100億元和50億元的輻射帶動周邊商貿的區域性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商貿物流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建成全國物流信息樞紐、中部地區物流節點城市、區域性現代物流基地和商貿中心。
提升城市發展水平
襄陽市中心城區面積將達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到200萬,成為經濟繁榮、產業發達、功能完善、服務配套、環境優美、生活舒適、宜游宜居、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現代化特大城市。棗陽市快速發展,成為50萬人以上的城市;老河口市和谷城縣相向發展,組團發展成為50萬人以上的城市,成為襄陽的兩個副中心城市。建設聯接中心城區與宜城、南漳的快速通道,使其成為中心城區的工業新區、產業新城。支持保康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建成特色鮮明的生態花園城市。加強與十堰、荊門、隨州、南陽等周邊地區的聯系互動。
強化發展要素支撐
為構築起與區域性中心城市相適應的支撐平台,將加快推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組織建設,構建現代金融體系和多元化投資融資體系,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
加快推進項目興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總投資規模超過2萬億元的項目庫,五年累計投資8500億元以上,形成跨越發展的強勁動力。加快漢江綜合開發、鄭渝鐵路、襄陽機場擴建等重大工程建設,著力構建鐵路大動脈、公路大網路、水運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的立體型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
加快推進創新型襄陽建設,加強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使襄陽成為全省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的示範區。大力發展地方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努力把襄樊學院建成具有特色優勢的綜合性大學,把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建成一流的國家示範職業學院,加快建設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和襄樊理工學院,建設區域性職業教育培訓中心。
提高市民幸福指數
「十二五」期間,全市將著力控制城鎮失業率,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公租房、廉租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完善城鄉文化體育設施,加快教育改革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等,使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