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無文化的老人如何學佛靜心

無文化的老人如何學佛靜心

發布時間:2023-03-28 05:01:20

Ⅰ 學佛念經念咒主要的是心靜,如何才能靜心呢求指教.

六祖有言:「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又雲:「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心迷則心生,心悟則心寂。心生則念生,心息則念滅。我息一切心,即無一切念。我無種種心,即無種種念。修行人如能七日七夜不動念頭,即可得正道。古德雲:「諸人心心不息,念念無住。若能於不息處息,於念處無念,自合無生之理。」此是寂心息念一法。永嘉雲:「凡俗多於事礙理,境礙心;常欲逃境以安心,遣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此亦即寂心息念一法。
心可成佛,心可成道;心亦礙佛,心亦礙道。就其可成言:即心即佛,即心即道。就其不可成言:即心非佛,即心非道。前者就真心言,後者就凡心言。前者心心無念,後者心心有念。故夾山密公雲:「心本是佛,因念起而漂沉;岩實不移,因舟行而鶩驟。」眾相現而本體不動,聲色俱而不隨不壞;如雁過長空空無跡,影沉寒水水無心;但自得真心自體矣。」
玉虛子詩謂:「物物元無物,心非形亦非;三般觀曉悟,納吵顫悟者不知誰?」又雲:「無無藏妙有,有有觀真空;湛然俱不立,常寂性融融。」這是徹了語。此意通三教,萬法無二門,入者有得!圭峰禪師謂:「心無自相,托境方生。境性本空,由心故現碰盯。」若能心境俱泯,體用兩寂,則自心境兩不相礙,本源湛寂清明,自在虛靈,則此心便不祈靜而自靜,不祈息而自息矣!
摘自靜心訣要

【靜心訣】冰寒千古,萬物尤靜。 心宜氣靜, 望我獨神。心神合一, 氣宜相隨。相間若余, 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 無為無我。

【無極靜心訣】渾元無極宇宙中洞敗,清純無暇萬色空。空空如也了茫茫,萬籟靜寂音塵絕。音塵絕,音塵絕,心宇靈光永不滅。

冰心訣_網路

Ⅱ 學佛怎麼能讓心靜下來

學佛增長智慧,從而減御宏少煩鎮液冊惱,污垢少了心自然就清凈了。
而讓心靜下來的原因在於人們通過學佛埋拿明白了事實的真相,對事物不再如過去那樣執著,從而真正的做到了看破、放下,才能真正意義上的讓煩惱減少,例如人心神不寧,是什麼原因讓人心神不寧,這在學佛過程中都有明確的認知,並通過相應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以期達到還原本性的目的。

Ⅲ 如何才能靜心學佛

朋友你好,請看個人總結的:

心靜不下來,怎麼辦改蠢鉛??

�0�2 ——談「靜心」與「凈心」 �0�2 「心靜不下來,怎麼辦?」常有師兄 談到這個問題。 �0�2 學佛首先第一步通常是先學習什麼是正確的觀念言行,什麼是錯誤的。換句話說,首先最關鍵的問題不是心能不能安靜的下來,而是你的觀念對不對。 觀念對了,慢慢自然就會比較容易寧靜,即使還不寧靜專注,問題也不特別大; 如果觀念先不對,靜下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吃鎮定劑也可以安靜些,很多人做壞事打壞主意偶爾也可以很寧靜專注,有啥用呢?? 所以,第一步最關鍵的是先有正確的觀點,然後把心專注在正念上,這樣用處就大了。 我們先思考 「為什麼 心要靜下來」?大多是心裡煩亂,大家都會覺的那是一種 不舒爽的 狀態。 �0�2 這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不是心裡有念頭 有想事情,就一定不清爽呢? �0�2 如果我們誤以為一定要沒有念頭,沒有思想,才可以沒有煩惱,一直安樂, �0�2那我們煩惱的時候可能就會希望 自己是一塊石頭,或者一顆樹,甚至羨慕起小豬豬,以為那樣就可以沒有什麼煩惱。問題是僅僅逃避,我們可能可以暫時不想,不可能永遠不想。如果有以為佛法就是教人這樣的「靜心」,那就是很大的誤會了,我們去學石頭,木頭,就可以了,那不是學佛。 �0�2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並非有思想就有煩惱。而是因為我們腦子里想亂七八糟的事情,如果心裡都是「正確」的念想,即使比較多,有些 �0�2亂,我們也一樣沒有什麼煩惱。 �0�2 這里涉及大到兩個概念一個是「靜心」,一個是「「凈心」。 �0�2 想「靜心」其實 關鍵是 先 治療 我們的 貪 嗔 痴,貪 嗔 痴 一滅,不 �0�2 用去 除妄想 都沒什麼好想的了。相反,如果 貪 嗔 痴 猛烈 怎麼壓制心也要躁動 。所以古德說 「不是熄心除妄想 只緣無事可思量」,我們初學者往往並沒有辦法 一開始就去 「靜心」,什麼都不想,而是應該先「凈心」,心裡安住在正確的觀念上,心裡只有慈悲和智慧,只想如何能給自他帶來真正恆久 �核好0�2安樂,慢慢的 就覺的其他無益的事情沒有必要去想了, �0�2煩躁的心也自然會漸漸消歇下來。 �0�2 總結,並不一定要「靜心」,沒有想法,才沒有煩惱。我們開始慢慢「凈心」,轉變我們的觀念,建立起正知正見,把心安住在上面,或者想的與慈悲相應,或者與智慧相應,也沒有什麼煩惱,安住的久了檔鬧,養成了習慣, 不需要刻意,自然而然,心靜坦然。 �0�2

Ⅳ 我是一個學佛的人,但修養不夠,怎樣才能潛心禮佛呢

1. 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凈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枯兆念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凈多矣,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沒困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猜稿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
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甚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Ⅳ 怎樣修行最能靜心

多鍛檔攜沒煉 做俯卧撐 運動 找自己關系最好的朋友一起戶外運動,打打羽毛球,乒乓球 唱唱K 平時多喝開水, 別胡思亂想,心無雜念,看那麼多書籍,不要過度的把自己深入進去,漫漫隱嘩來,隨心所欲,定心不變 不變定心 每天晚上睡前或者早上{環境安靜} 盤腿 念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行納 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Ⅵ 卍佛教密宗卍老年人應如何更好學佛

老年罩悶殲人學物沖佛可能不能再像年輕人一樣去從佛理上究事實的真理,而是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在臨終時能幫助自己為最要的目的,其中,凈土可以都攝六根,而密法中也有罩耐阿彌陀佛的修法,也很殊勝,尤其是老人可以修遷轉法,這樣既可以在修行中確定把握,又可以給自己信心,因為這個法對於有緣的人來說,修起來特別的加持力大,不過,修這個法是需要有傳承和依止師的,所以,老年人如果想解脫的話,念佛和修法是最好的;

Ⅶ 阿彌陀佛,老母親年近80,但不識字,發願信佛,如何修學

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擾族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凈多矣,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緩滲弊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喊吵,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念:
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Ⅷ 學佛怎樣才能讓心靜

所有的佛法修行,目標都是心靜,暫時做不到心靜不要緊,要充扮爛許自已的修行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朝著心靜的方向,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選定一個法門做為每天必修的功課,比如讀地藏經,堅持每緩缺猜天都讀一部以上,多讀更好,持之以恆,形成習慣,久而久之,只管耕耘擾型,不問收獲地修,就會漸漸地由心靜走向雜念減少,慢慢變為沒有雜念了。

閱讀全文

與無文化的老人如何學佛靜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