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長城古代文化成就是什麼

長城古代文化成就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9 13:31:42

① 中國的萬里長城在歷史上所發揮的作用是怎樣的

古有萬里長城,今有長城好漢,我們常常在攀爬長城的時候感慨道:“不到長城非好漢”。萬里長城成了中國一張閃亮的歷史名片,也成為我國古代輝煌成就的見證者。古人不惜行頃衡一切代價修建長城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三、經濟大發展

從秦漢開始,長城周邊的關口的農、牧兩大經濟取得長期繁榮的發展,同時也成為了許多民族進行貿易交易的場所,長城周邊甚至一度成為當時最為富有的地區,吸引眾多民族前往進行經濟交流,也是的許多民族的人民長居於此,使得周邊的城鎮逐漸發展起來,甚至成為當時頗有名望的重要城鎮。因此長城周邊地區也成乎喚為了經濟交流的一大核心地區。長城的修建不禁可以促進文化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保證了農牧兩大古代主要產業經濟的發展,為國家經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撐。使得人們在富餘之時更加註重文化教育的發展,為國家的文化事業提供穩定堅實的基礎。

長城是我國古檔做代的一大奇跡,因此我們應當珍惜和保護好古人就給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

② 長城的歷史文化價值

長城是中國文明的重要象徵之一,是見證中國古人智慧的一個重要實證。在我國古代,由於免受外族入侵,更好地保護南部趨於社會繁榮穩定,於是修建了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長城。其中,明長城的長度在八千公里左右,用料材質和秦長城頗為接近,氣勢雄渾、造型古樸,成為了橫垣在山脈上的一道奇景。它不僅目睹了先人們保家衛國、身先士卒的勇氣和精神,也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的匠人精神,使「積跬步至千里」式的工程奇跡成為了現實。長城對於今天的我們更是一座豐碑,照耀了古人的勇氣和智慧,也傳承了古代文明流淌至今的血脈。長城本身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巨大的,今天,我們對於其歷史文化價值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對其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長城文化當中所蘊含的精神,才能啟發當代人更好地繼承傳統文化當中的遺產和珍寶。 一、文化遺產中的價值與保護概述 對於文化遺產機制的研究由來已久,不同時代的文物和文明,以及不同地域當中所誕生的文明和物質都具有其特定的價值。要准確評估其所具有的文化遺產價值,就必須從多個維度去詳細探討和研究,這期間可以結合相關的物質文化發展背景和精神文明演化背景,對文化遺產的誕生、發展和演化過程進行詳細的觀察研究。這一過程是評估文化遺產價值對當時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影響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也是研究其對當今社會各個領域產生影響的重要依據。一般而言,由於地域的差異性以及文化的遺產的普遍價值性,文化遺產的價值在評估時都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特定。其特殊性表現在,這種文化遺產誕生在特定的時空當中。在這一時空體系中,時間和環境造就了文化遺產誕生的最佳環境,催生了文化遺產在當時得以產生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因此,這樣的文化遺產在當時具有特殊的用途,或者具有特殊的歷史使命,能夠完成一些社會群體所賦予的職能。但是,這樣的文化遺產也往往具有地域局限,其具有的特殊文化烙印使其在誕生和發展都必須具備這樣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以及社會氛圍。所以,這樣的文化遺產還具有特殊性,自身具備與其他文化遺產所不同的文化特徵。此外,縱觀所有的文化遺產,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種普遍性體現在幾乎所有的文化遺產都高度表現了某一時代人類的智慧和文明程度,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切片」,生動展現了人類歷史發展脈絡中的某一具體的歷史時刻,它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活化石,具有普遍意義和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特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領域的逐漸繁榮,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關注到文化對於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對於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也越來越重視和專業。對於長城等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對於其保護的程度也會越來越高,以至於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在今後也會發揮的更多更大。 二、明長城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價值思考 1.明長城文化遺產整體性概念 明_城龐大的建築體量,以及跨越時代的重要影響力都為我們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展現了其卓越的文化價值和影響力。長城的建成,及其在後世風雨中的穩固質量,為我們從文化、社會、經濟、建築、工程等多個方面真實展現了當時的細節和建築情況,為我們今天各個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研究實證。首先,從文化上來看,長城的建築風格體現了當時的文化背景。其用料考究,整體造型古樸典雅,不矯揉造作,注重實際應用,為我們全方位展現了古人的卓越審美;其次,其橫垣與山巒山巔之上,為我國古代北方搭起一層牢固的屏障,起到了穩定社會的巨大作用。而且,從當時的建築施工規模來看,長城的建設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沒有堅實的經濟條件作為基礎,是很難實現的;最後,從建築和工程學方面來看,長城依山而建,巧妙藉助地形特點卻又固若金湯,立於山巒之巔而不倒,體現了長城建築工程學上的考究和卓越技術。以上各個方面,無不成為今天我們研長城的切入點,同時也是各領域文化的重要內容。 2.明長城文化遺產類型框架的構建 明長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是深厚的,多層次的。為了更好地研究明長城的歷史價值和意義,我們必須對長城的各方面文化內涵進行解構,基於這種詳細的解構進行研究,再列出各個分支,進而尋找各個分支之間彼此的聯系,獲得屬於長城的文化遺產類型框架。長城的文化價值具體來看可以細分為歷史文化價值、人文環境價值、地理環境價值、建築手法價值、軍事防禦價值、信息傳遞價值等。其中涉及到的每一個領域都能夠單獨拿出來進行詳細透徹的研究,其對於今天更深入的了解古代人文、科技、建築、氣候、地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可以說,長城就是連接今天和古代的時空之門,能夠將這些領域的文化內容清晰明確地展現在今天的世人面前,令大家更生動的了解當時社會的具象。同時也獲得更多的歷史信息和關於長城的文化內涵。 3.明長城文化遺產中的審美價值 (1)明長城與北方的人文風氣之美 人文風氣的造就與地理環境及社會風氣有著很大關系。明長城所建造的位置往往都是廣袤的原野或者險要的峻嶺,這些地方易守難攻,且人跡罕至。從社會學意義上來說人的存在顯得更加渺小,人與自然的交流更多。要想在這樣的自然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必須學會了解自然、適應自然。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學會了豪邁豁達的雄風,使長城周邊的人們能夠更加從容面對各種困難。其次,長城的修建正是為了軍事防禦考量,在地勢險要的崇山峻嶺之間,長城蜿蜒曲折,向北拒守匈奴,向南保護百姓,承擔著重要的軍事角色。明長城綿延數千里,所經之處的北方地域甚多。因此,這些地段的居民就會潛移默化受到明長城的戰略影響,在性格上更加符合地域特點,更加明白長城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逐漸形成了謹慎勇猛的性格特徵。(2)明長城的簡約之美 長城雖為軍事防禦建築,但是從審美角度來看,其仍然表現出非常高的審美意境。一是對比建築風格來講,長城從造型上更加符合中國審美。長城的出現使得當時我國北方出現了一道綿延千里的人工屏障。這層屏障的出現為南方經濟發展贏得了安全和機會,為南方社會穩定確立了軍事資本。明長城在設計過程中也更加註重中國審美,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城牆每隔一段有一個烽火台,從遠處看,在長長的長城脊背之上,略顯單調的城牆上面重復出現了一些點綴,使得長城更加具有其自身特點,形成了簡單卻不枯燥的審美;二是從環境選擇上來看,長城選擇與地形地貌相適應。縱觀世界古代建築,很多保存至今的優秀建築都在選址上做了頗多考慮。大部分建築在建設之初都會選擇地基穩定堅固,周圍自然環境穩定的地方來修建。但是長城不同於這些地方。長城因其軍事需要,必須首先考慮軍事防禦方面的作用,其選址都集中在北方蒼涼的大山之上。因此,其選址是被動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建造長城勢必會遭遇更多的難題。因此,長城在造型上摒棄了復雜的表現,轉而選擇簡單實用的建築風格,使其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能夠實現其軍事防禦的用途,同時也能夠更加符合簡約的審美特徵。三是,從裝飾角度上而言,長城因其軍事需要,與古羅馬和希臘等其他古建築相比摒棄了繁復的裝飾特性特點,沒有在藝術審美的角度方面做過多的考量,轉而追求了一種極致的簡單風格。使得長城在建築過程中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依山而建的安全和固若金湯的防禦能力上面。其裝飾性的體現並不在長城建築本身之上,而是從更加宏大的空間角度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形成了渾然一體的感覺,呈現出一種自然簡約的審美特點。 (3)明長城的厚重之美 明長城從其建築風格上來看給人一種厚重之美。長城的建設採用的是磚石,這些磚石彼此統一,依靠不斷重復堆砌形成一種單一化的建築效果,從整體上看有一種整齊劃一的美感。再加上依山而建,使得長城看似單一的建築風格放在崇山峻嶺間反而與自然景觀合而為一,更加體現出一種厚重之美。長城的美感與同一時代的其他中國建築不同,其建築更多的體現在軍事防禦的考量上,因此,其建築用料更加厚重敦實,給人一種固若金湯的厚重感。另外,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長城的家族血脈伴隨著中國的發展,橫亘在數千里山脈之上的明長城本身也是一部厚重的歷史典籍,被數個王朝的歷代地方將相多重視,成為他們在風風雨雨中抵禦外敵的強大軍事盾牌。 (4)明長城的_化之美 明長城作為軍事建築,其本身的建築風格更加偏向於實用主義,因此,在建築裝飾上沒有做過多的考量,轉而採用了一種更加務實的建築風格。但是,即便如此,長城在建築表現上還是呈現出一種變化之美。從近處觀看,長城的整體架構都是由塊塊磚石構築而成,每隔一定的距離,長城之間就會有一個烽火台,這些烽火台在相對單一的長城「脊背」上呈現出一種變化之美。但是,若從更遠的視角來看,長城在綿延數千里的空間范圍內跨越了崇山峻嶺、大漠戈壁,或有人耕作勞動、或人跡罕至。長城依著山勢的變化綿延起伏,其看似單調的建築風格,在崇山峻嶺之間以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使得長城的變化與自然交織交錯,呈現出一種宏觀上的,更為震撼的視覺變化之美。 (5)明長城的豪邁之美 長城在歷史上無論是其建造史還是防禦史都給後人展現出一種豪情。從建造史來看,長城依山而建、地勢險要、環境復雜,本身就是人與自然的交鋒,是人類不服輸的體現。但是當時的古人卻以厚重古樸、不拘小節,勇猛剛毅、豪爽激昂的美感創造了世界第八大人工建築的奇跡;從防禦來看,長城綿延數千里,以豪情壯志的磅礴氣勢起到了外拒強敵的軍事作用,真正峰迴路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邁激情。 三、結語 明長城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其價值體現在各個領域和層面。明長城不僅在建築學上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技術和想像力,在人文方面也有值得今天學習的審美價值。此外,明長城在這個時代更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象徵著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成為了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文化名片。因此,明長城的文化遺產價值是巨大的,值得我們在更長更廣的時間和空間維度上進行深入的研究考量。 來源:明長城文化遺產整體性價值評估

③ 萬里長城是什麼遺產

萬里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1987年12月,以無可爭議的歷史地位贏得了評委的青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票通過,將萬里長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萬里長城,具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准方可獲得批准: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6.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

④ 長城的歷史文化價值

長城是人類社會現存最為宏偉的文化遺產之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明。在中國,長城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標志性建築,有著智慧、堅忍、肯奮斗、敢犧牲、堅不可摧、戮力同心的精神內涵。是涉及軍事、交通、建築、地質、氣象、農業、藝術等領域的珍貴遺存,它像一部民族文明史的網路全書,值得全面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著名長城學家羅哲文先生曾在為一本長城研究專著所作的序言中這樣寫道:"巍然屹立在中國大地上的長城,作為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今天,歷史已賦予長城以全新的意義,透過新世紀的曙光,我們看到了更加宏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感到了更加博大雄深的長城文化?
長城,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你歡呼雀躍,激動不已,血熱中腸。然而,在改革開放已20多年的今天,我們認真研習歷史,回顧在中央一系列英明政策指引下取得的豐碩成果並面對新世紀的偉大征程時,我們還會逐漸揭開長城古老而神秘的面紗,從以往許多情緒化的社會評判規范中解放出來,給長城一個公允的評價。
歷史上,世界許多國家都修建過長城一類的建築,而為什麼只有中國長城堪稱人類最宏大的文化遺產?這是因為她是建造歷時最長、佔地面積最大、建築工程量最浩繁的建築奇跡。中國長城始建於25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初是各諸侯國在各自領地上修建的軍事防禦工程,一般小國的長城只有幾百里,一些大國的也不過二、三千里。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拆除了六國互防長城,並"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史記?蒙恬傳》)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萬里長城,它是在原秦國、趙國及燕國的北方長城的基礎上擴充修築的,目的和作用是防禦匈奴和東胡等奴隸主的率眾南掠。自秦朝修築第一條萬里長城後,漢族統治者建立的漢朝、隋朝和明朝,以及其他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統治者建立的北魏、北齊、北周及遼、金各朝,都曾大規模地修築或增建過長城,其中尤以漢朝和明朝的長城規模宏大。漢朝的長城,亭障、烽燧長達兩萬里,明朝長城則至今仍向世界展示著中國長城的宏偉風貌與中國長城防禦工程技術發展的最高水平。據長城專家作過的統計,中國各朝代修築長城的總長度當在10萬里以上,若用修築長城的磚石土來修築一道高5公尺、厚1公尺的大牆,那麼這道大牆可環繞地球十幾圈,如果加上各種關城、衛、所、烽火台、城堡、墩台、營城等等的工程量,這道大牆可環繞地球幾十圈。 ????如此偉大的古代工程,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然而她的偉大,不僅在於工程量的巨大,還在於它嚴密的軍事防禦布局;"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科學設防;烽火相望、頃刻千里的通訊報警聯絡系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各種不同建築材料、多樣結構和藝術的營造方法;以及億萬人民付出的艱巨勞動和無數犧牲。 綿亘萬里的長城沿線,遺存著極其豐富多彩的珍貴文物,不僅是了解中國古代軍事科學、交通往來、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而且也是探索中國北方農業、牧業、氣象、水文、地震等的重要依據,並孕育了一座瑰麗的長城藝術寶庫,千百年來,長城成為千古詠唱的主題,升華為一條連結著中華各民族的精神紐帶,向今人和後人講述著中國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的歷史。巍然屹立在中國大地上的長城已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徵,炎黃子孫的驕傲,成為世人嚮往的游覽觀光勝地。
長城的修建,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那巨大的磚石經過燒制從遠方運來,再依山涉險運上山,堆建構築,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物質條件極其貧乏的條件下,用最簡單的工具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確實顯示了我們先民的智慧和力量。毫無疑問,長城,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從這個意義上講,把長城作為一個文化的紀念碑,作為文物來保護,並適當修復,供中外遊客參觀游覽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縱觀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我們還會感到,長城的歷史作用和價值,在其修築的當時就有許多的局限。中華民族的歷史,應該是56個民族的歷史,而長城歷來是對付北方游牧民族的軍事手段。歷史上修築長城次數最多、工程量最大的明朝,正是對北方和西北方少數民族敵意最深,也是最保守、最無能的王朝。恰恰是由於長城的修建,固定了農牧業的界限,限制了民族間的交流和融合,阻滯了經濟的發展。更不用說那磚石之下墊著歷代服役工匠的白骨,迸濺著各兄弟民族間互相廝殺的斑斑血跡了。單就軍事作用而言,長城也並沒有實現中原統治者所設計的防禦目的,一旦中原王朝失去軍事實力,長城就形同虛設。明朝後期,清軍出入長城已如入無人之境。到了近代,雖長城依舊在,但手持洋槍洋炮的洋鬼子們照樣轟開了大清帝國閉關自守的大門。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燦爛的文化,一切驕傲與自豪都於事無補。當時,長城也像被抽掉了筋骨的長龍,僵卧在貧窮多難的大地上,「徒為後人觀」矣!
最早重新審視長城價值的人應該是康熙皇帝。他的祖輩是破長城進入北京城的。一個國家要靠什麼來防衛呢?康熙曾多次去過長城,頭腦中時常有這樣的思考。1691年,古北口總兵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轄的那帶長城「傾塌甚多,請行修築」。康熙經深思熟慮,提出了不同意見。他的上諭是這樣寫的: 「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士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 也正是康熙的明智,使我國歷史上持續兩千多年修築長城的工程畫上了句號。從審美的角度,從人類智慧的角度,從民族剛毅不屈的角度,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品評長城,無論怎樣都是不過分的,但修築長城的初衷畢竟是封閉、保守的。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經發生諸多變化、以往諸多情緒化的社會評判已經得到糾正的情況下,重新審視和品評長城的價值與寓意,對於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匡正民族精神,將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⑤ 長城的文化價值有哪些

長城標志著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中華民族在自己的國土上築起萬里長城的同時,也在中華民族思想上築起了「萬里長城」,這就是堅強而牢固的領土意識和國家觀念。

長城蘊含著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和平安寧的美好願望。自從人類歷史進入不斷發生戰爭的年代,人們就渴望一個長期和平安寧的環境,這種渴望反映了人們愛和平、惡戰爭、喜安寧、厭掠奪的美好願望。

長城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排千難、戰萬險,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無窮智慧和雄偉氣魄。千難開啟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萬險造就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意志,長城成為堅不可摧的力量象徵。以長城喻「堅強」,在中國到處可見。

●中國人民把戰無不勝的解放軍稱為「鋼鐵長城」,這是因為解放軍保衛了國家安全。

●把共產黨員廉潔奉公、防腐拒蝕喻為「築起防腐長城」,這是因為抵制了腐敗。

●美國聯合通訊社把中國為防風治沙種植的三億棵樹贊譽為「綠色長城」,這是因為防護林保護了家園環境。

●人們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詩句,作為仰慕英雄、鼓舞自己奮勇前進的名言。

長城彰顯著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長城把短時間的干戈化為長時期的玉帛。

長城作為一項歷史文化遺產,本身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但是其功能和價值是多維的,是可以挖掘和發展的。

長城的價值和意義主要體現在其積極意義和時代價值上。

積極意義:

一,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以及軍事史上都可以稱之為一個奇跡;

二,長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國先民的文化觀念、思想感情以及價值取向等,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生產力水平的狀況;

三,在客觀上抵禦了外族的侵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穩定繼承與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時代價值:

一,長城在中國古代對中原文明以及和平的生產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是一種軍事防禦戰略思想在冷兵器時代的合理運用;

二,屬於推動北方經濟發展的杠桿;

三,也是一條民族融合的紐帶,有效地促進了中原地區與北方各族之間的交流以及交往。

⑥ 請從長城的藝術、傳說和名詠三方面談談長城的文化成就

民族的脊樑在消亡!長城急需保護!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跡。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是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總佔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信廳譽。長城的總長度為8842351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4239.662米,塹壕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42342.265米。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32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長城在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編號:200-001 )。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而現在北京市延慶縣的八達嶺長城是保護的最好的部份,也是最陡峭的部份,還是客流量最多的。[2]
地形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 長城
《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至於滑段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並為國家AAAA級建築。
各朝貢獻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萬里長城入海處(山海關)
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遼寧虎山,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 、甘肅9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12600里,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它東西南北交錯,綿延起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甘肅、寧夏、陝伏羨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長城是中國堅不可摧象徵

⑦ 長城的歷史文化遺產介紹 長城介紹

1、長城是我國歷史中最偉大的對外軍事防禦工程。它建立在連綿不絕山峰之上,以城牆為主體,同時將大量的亭障相結合。長城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歷史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的工程。長城於明朝時所建立,現存的明長城長度經測量為 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長城東起河北境內的山海關,西至甘肅的嘉峪關,是項浩大的工程。

2、長城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歷史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的工程。從公元前七八世紀就已經開始建造,一直修築了2000多年,如此巨大的工程不僅僅在中國歷史就算是在世界歷史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閱讀全文

與長城古代文化成就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