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門的文化內涵
從遠古時期的茅草棚屋到科技膨脹時期的高樓大廈,門窗時刻伴隨著人類。
古語常以「門戶」代表至關重要的關卡和通路,門即房門,戶即為窗戶。門是外與內的屏障,窗是內與外的交流,正是門窗,讓有限的空間得以無限延伸。
在歷史長河中,門窗從小到大,從簡陋到堅固,又到完善和適度,從實用到功效表現,從經濟考慮到審美追求,人類對門窗的完善可以說標志了人類對自身的完善,門窗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證明。
建築門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上古穴居而野處」,我國最早人類的住所是天然岩洞,無數奇異深幽的洞穴為人類提供最原始的家,洞穴口的草蓋大約便是最早的門。
進入奴隸社會後,因出現最早的規模較大的木架夯土建築和庭院,從而出現了具體定義的門窗。門的主要形式為版門。
由門發展出的窗,也同樣經歷了一段發展史。
在西周出現我國最早的窗飾實物余搜塵形態,漢唐時期是窗飾藝術的發展期,出現了橫披窗及直欞窗等新式類型,網紋、瑣紋及球紋等窗欞紋樣的窗飾。宋、遼、金時期是窗飾藝術發展的成熟期,出現了欄檻鉤窗、落地長罩及隔扇窗等多種類型。
明清時期是我國傳統窗飾藝術發展期,出現支摘窗、漏明窗等多種造型豐富的窗飾類型,此後隨著我國古代工藝技術的發展,窗飾的內容與形式也不斷增添著新的內容。
近代門窗的發展經歷了從木窗到鋼窗時代。豎禪
早期的木窗階段以全實木製作,在窗戶上糊紙,起到擋風和採光的作用,木窗採用天然漆油漆。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就是靜觀月色映照在紙窗上的樹影而揮灑出滿紙的墨竹傳世之作。由此門窗不只是在建築中扮演重要角色,還是文人墨客與藝術家靈感的來源。後期,門窗全實木製作,玻璃直接鑲嵌在木框內,能起到採光、遮風、擋雨的作用。
1911年鋼門窗傳入中國,鋼門窗性能雖好,但國內優質冷軋薄板生產廠家很少,造成彩色鋼板價格上揚,使成窗價格居高不下,失去與鋁合金門窗競爭的實力。
而現代門窗從塑鋼窗時代發漏運展到現在以鋁合金門窗為主的時代。
② 中國古典建築是門的藝術,門在中國歷史中有何意蘊
我國的門歷史由來已久,甚至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現代社會中人們居住在沒有門的房間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也是因為自原始社會就留下來的心理意識。所以在我國古代社會門的寓意就是隔開空間或者區域,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獨立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方便人們進出的便利,也可以阻礙人的進歷昌出。而且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關於門的成語或者寓言故事。
三、門的藝術發展雖然對我們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屬於建築藝術的一部分。所以門的不斷發展也促進了建築藝術的進步。自古以來人類都跟門相伴而行,而門也承載了我國時代發展的歷史文化。所以也是一個珍貴的建築藝術材料,門的發展在我國建築藝術方面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③ 北京的老城門有哪些文化
北京俗語講"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典一口鍾",說的就是北京城內外進出的城門。
這里說的"內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內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門。其中的"內九",指的是東邊的東直門、朝陽門;西邊的西直門和阜成門;北邊的德勝門、安定門;南邊的崇文門、正陽門(前門)和宣武門。"外七"是指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門。與最北邊和內城的"前三門"平行的是東便門和西便門,東西兩邊分別是廣渠門和廣安門,南邊則是左安門、右安門和直通正陽門的永定門。而皇城四門是指東面的東安門(現東華門),南面的天安門,西面的西安門,北面的地安門。
不過呢,光是知道這幾個城門,還不能算是了解了北京的老城門。北京的文化,是祖祖輩輩老北則氏京人創造的物質財富的精灶盯寬神財富的總和。城門,它首先是門,可是又不同於自己家裡的屋門兒或者宅門兒,它是城市之門、城牆之門。北京的城門和古代的城門一樣,發揮著同樣的作用,除了作為出入城市的通道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對外防禦功能。
城門,其實就是一組防禦設施建築的總稱。它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城樓。城台上面的建築。城樓下面和城牆連成一體的部分叫城台,城台比相鄰的城牆稍微高和寬一點,城台的正中間開的門,叫"城樓門"。這是城門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
瓮城。建在城樓前的一座小城堡。瓮城的牆體和城牆相連,分為方型、長方型和半圓形幾種不同的形狀。瓮城把防禦線從城樓外移,起到了保護城樓的作用。
箭樓。建在瓮城的正中間兒,正對著裡面的城樓。箭樓分四面,面向城外的三面每層都有對外攻擊的箭窗。箭樓下面的城台比瓮城的城牆稍高稍寬,並且和瓮城連為一體。箭樓保存的相對完好的要數德勝門了,有興趣的不妨去看看。
閘樓。是建在瓮城之上或左或右,形狀要比箭樓小一號。閘樓的三面兒辟有箭窗,下面辟有門戶。但是,閘樓下面不設門扇,而裝有由閘樓控制的可以吊起或放下的"千斤閘"。門的閘樓門一般是與相鄰瓮城的閘樓門兩兩相對,安定門是個特例,沒有按慣例辟在西邊兒,而是開在了瓮城的東邊兒。
以上幾部分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城門。
至於皇城和紫禁城的城門為什麼沒有建造瓮城、箭樓和閘樓,主要是為了體現皇家威嚴,所以只建了城門樓。而內外城這兩重城牆的主要功能是防範和抵禦外敵入侵,這十六個城門的設施也不一定要一應俱全。
在各城門中,內城九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用老北京的話兒來說,叫做"九門走九車"。
朝陽門--走糧車。朝陽門的城門洞頂上,刻著一個谷穗兒。從朝陽門運進京的糧食,就存放在附近的糧倉之中。現在朝陽門內的"祿米倉"、"海運倉"、"新太倉"等地名,都證明了這里是當年存放官糧的倉庫。
崇文門--走酒車。崇文門又名"哈德門"。當年的美酒佳釀大多是從河北涿州等地從城外的酒道運來的,進北京自然要走南路。
宣武門--走囚車。因為刑場設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經刑部審核確定,犯人都從宣武門出去,在菜市口問斬。
阜隱亮成門--走煤車。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從北京西面門頭溝一帶運過來的。所以老阜成門的門洞頂上刻了一枝梅花,特別是那梅枝,老乾婆娑,頗有畫意。"梅"與"煤"同音,正是寓意著這個地方走煤車。
西直門--走水車。西直門的城門洞上面刻著水的波紋。皇帝深居皇宮,嫌城裡水苦,特別鍾情城外西北玉泉山的水。據說玉泉山的水有一股甜味,乾隆皇帝曾誇北京玉泉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人們專門把這水送去鑒定,確實是味道甘甜,雜質較少。
④ 中國傳統門飾上有哪些內容
門面,門面,門總是和面子聯系在一起的,過去的中國等級制度森嚴、講究面子,所以門飾被賦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中國民居建築的門飾在其裝飾藝術上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隱含了中國傳雹圓統古老而又深沉的觀念,對人們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建築藝術遺產。
1.色
封建社會時代,門色是等級制度的標志,人們是不能隨便使用的。朱戶被納入「九錫」之列(九錫是指天子對於諸侯、大臣的最高禮遇,即賜給九種器物)。 「朱門酒肉臭」中的朱門泛指王公貴族或者豪門大戶。唐代用「黃閣」指宰相府,所以高官重臣府第大門應該是黃色的。明初年代,朱元璋申明官民第宅之制,對於大門的漆色,有明確的規定:公侯「門屋三間五如燃架,門用金漆及獸面,擺錫環」;一品二品官員,「門屋三間五架,門用綠油及獸面,擺錫環」;三品至五品,「正門三間三架,門用黑油,擺錫環」;六品至九品,「正門一間三架,黑門鐵環」。庶民所居房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及彩色妝飾」。舊時,黑色大門很普遍,這是非官宦人家的門色。山西祁縣喬家大院的宅院是黑漆大門,因為它是民居。濟南舊城民居四合院,其色調是深灰的瓦頂,灰白的台階,大門漆黑色。在東北一些地方,宅院的黑漆大門被稱為「黑大門」,民間將「黑大門」說成是「黑煞神」,並傳說「黑煞神」當門,邪氣難侵入。南北朝時王公貴臣的門戶是彩繪的門,或繪花草,或繪龍鳳。一般老百姓是白板門。唐代王維有《田家》詩曰:「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南宋戴復古《夜宿田家》詩:「夜扣田家白板扉」。門不施漆,呈原木色,雖然遜色寒酸,但卻是農家簡朴生活的寫照。
2.門簪
門簪是將安裝門扇上軸所用連楹固定在上檻的構件。這種大門上方的出頭,少則兩枚,通常四枚,或多至數枚,具有裝飾效果,成為舊時大門的常見構件。以至許多民居大門上門簪的設置,只為美觀,並無結構功用。
漢代已出現門簪。門簪數量的變化,反映了其由實用性向裝飾性的過渡。作為具有結構功能的構件,一洞門上只需兩個門簪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初時置一對門簪,只著眼於固定門扇作里。人們追求美觀,將其做得具有裝飾趣味,但仍是兩枚。後來,人們重視門簪的裝飾效果,增加到四枚,將門簪的結構功用降於第二位了。門簪外部做成圓柱型或六方、六角圓柱型。小戶人家的門簪多為兩枚,而大宅門的門簪多為四枚。門簪上面雕刻有福壽、吉祥、平安或一門五福、出入平安等吉詞頌語。
3.鋪首
鋪首指門環及配以裝飾性的底座,屬於含有驅邪意義的傳統門飾之一。古書注有:「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鋪首多為銅質,也有鐵制的。古代鋪首的造型,漢代有龜蛇之形,這是四象之一的北方玄武。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門上,有朱雀、雙鳳、羊頭鋪首。虎、獅、螭等獸頭狀鋪首,猛獸怒目,露齒銜環,則將威嚴氣象帶上大門。早期鋪首的實物,有秦咸陽宮遺址出土的青銅鑄件,造型為虎頭變形,雙目圓睜,鑄紋流暢。
4.門釘
北京故宮的宮門,兩種門飾很醒目,除了鋪首,就是金光閃渣肆虛閃的門釘了。門釘縱橫皆成行,圓圓的,挺大凸起,與那厚重的門扇相稱。門釘本是出自木板門製作工藝的需要,但是到後來,門釘的裝飾性意義似乎更為重要了。門釘數量是有講究的。皇宮城門上的門釘,每扇門九排,一排九個,共八十一個。王府的門釘是六十三個;公侯,四十九個;官員,二十五個。到老百姓家,盡管有的是朱漆大門,但沒有門釘,所以民間把平民百姓稱為"白丁兒"呢!
門釘還被納入了民俗活動,明代沈榜《宛署雜記》說:「正月十六夜,婦女群游,祈免災咎,……暗中舉手摸城門釘,一摸中者,以為吉兆」。門釘在民俗活動中獲得神秘意味,摸一摸,有病者去病,無子者得子。摸城門釘的風俗,隱含著生殖崇拜的遺風。明代《帝京景物略》記,正月十五前後摸釘兒,婦女們「至城各門,手暗觸釘,謂男子祥,曰摸釘兒」。城門門釘的造型和體量,容易使人產生這方面的聯想。
5. 隔扇門
以木材為原料加工製作的木門在中國最為常見。木門有實木門和棋盤門兩種,實木門心板與大邊一樣厚,棋盤門則在框架上裝木板,加以穿帶和方格。它是中國木文化的一個縮影。
格扇門又稱隔扇門、格子門,它是棋盤門的一種,主要用作居室、堂屋或者臨街店鋪之門。延安民間稱木製花格為「軟」,隔扇為「軟門」。唐代建築採用的格門多為直欞、方格,表現出質朴和大方。至宋代開始,格門出現了非直木條的組合,門的裙板部分,飾以如意雲頭圖案。山西侯馬金代墓葬的磚刻裝飾,仿刻建築的正面的六扇格子門,其中兩扇,格心為幾何圖形與花卉,裙板上有人物和動物圖形,顯示了當時格扇門的華麗風格。
格扇門為格心、裙板兩部分(如圖1)。
圖1 格扇門由格心、裙板、夾堂板構成
格心可用木板浮雕、透雕,鑲嵌在門的框架中。湖南湘西苗族風格民居的格心做工復雜、精巧,有的採用多層次的透雕格心,底層雕萬字穿花圖案,面層雕飾則選四季花卉、鳥禽動物、琴棋書畫等吉祥圖形,雕技精細,堪稱藝術品。雲南白族民居的格子門,還雕飾西廂故事、八仙過海等故事圖案,其雕工精巧,甚至為五層透雕,各層分別雕出人物、雲霞、飛鳥、花卉及襯底的幾何圖形。
簡單的隔扇門,採用直欞上鑲嵌雕花組成,由欞條組成的格心,糊紙或鑲玻璃,圖案在光線下形成剪紙般鏤透光影,採光和裝飾效果皆佳(如圖2)。圖案多含妙趣美意,有四喜八方、八方穿紋、十字套方、萬字錦格;還有錦框套方、筆隔卧蠶、金筆管、書架格、拐紋博古。步步高升採用欞條簡潔,幾曲幾折,便給出八條階梯形曲線,令人叫絕。蝙蝠襯角,稱為四福齊至,祝福。龜背錦圖樣、長壽托方圖樣,祝壽。另有吉祥草托方、金錢如意、如意凌花,也是拜年話上了格扇門。植物入圖,有四時梅、荷、菊、牡丹花,有竹子,以及葵花、海棠、西番蓮等。裙板的雕飾,如意圖形比較普遍。還有:福(蝠)慶(磐)有餘(魚)、歲寒三友、五福捧壽、大降福壽等。
圖2 苗族格扇門的格心
格心與裙板之間隔以滌環板,滌環板又叫中夾堂板。與中夾堂板相對而言,格心之上、裙板之下若加裝飾,則分別稱為上夾堂板。下夾堂板。尤其以中夾堂板雕刻細膩入神,故事引人入勝(如圖3)。
圖3 格扇門的中夾堂板雕刻圖案
格扇門裝修形式,由簡單向華麗的發展,典型地反映了對於門裝置的美學追求。如今,伴隨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增加,樓房逐漸取代了平房、四合院。這些現代新民居,大多外型方正,樓道里各個住房單元的門口狹窄,基本無外檐裝修可言。單元內寬敞舒適,很多講究,單元門通常卻為無裝飾的單調板門。然而單元板門外的防盜安全門卻並不呆板,格扇般的花樣,直欞式,長圓漏眼式,仿歐式等等。大多參考和繼承了中國古代木門傳統風格,這多少讓哪些崇古念舊的人們有一絲安慰。格扇門的失落,並非因為它缺少美,而是社會發展到新的階段後對它的重新解讀。美好的傳統和文化必然會被另一種形式展現出來,這也是中國文化為什麼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
⑤ 推開中國「大門」,有哪些古代獨一無二的門文化
古人常雲:“民以食為天,以居為安。”人類的居住之所,從最早的山洞、茅草屋,逐漸演變成為了一種建築文化,皇宮王府,高台樓閣,小橋流水人家,皆體現著中國古建築之美。在建築文化這部色彩紛呈的篇章之中,與建築形影不離之物便是“門”。在各種各樣的建築中,“門”占據了最佳出入口的地位優勢,它是所有建築的出入口,是人們邁入室內的第一關,所以中國古人歷來十分重視“門”文化。它不僅僅只是一扇簡單的木板、鐵板,它所蘊含的建築之美與文化之美,才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再來說說古代大門中的漁樵耕讀文化,中國古代以農業生產為主,所以古代農民會將自己的生活理想,寄託在對於自家住宅大門的裝飾物上。比如在春回大地之時,人們會摘取柳枝插在門上,寓意著新一年的到來;到了秋收之際,金色豐滿的稻穗也會出現在大門上,表達著人們對於四季辛苦勞作,能夠得到豐厚回報的美好寄託。再比如到了春節,高高懸起的大紅燈籠和紅對聯,又象徵著新一年的日子越發紅火,每一件大門上的常見裝飾,其實都有著它的深遠文化韻味。中國門文化,絕對是中國建築文化中極富生命力的篇章,希望中國現代的能文化,然而能夠繼續多姿多彩,淵源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