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叫靈元文化學

什麼叫靈元文化學

發布時間:2023-03-31 07:09:51

1. 什麼叫做傳統文化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是什麼?精華和糟粕有哪些?為什麼會產生糟粕?相信閱讀完本文後,你會對「傳統文化」有真正的了解,會糾正原來的錯誤觀念。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否如有些人詬病的那麼不堪?國家為什麼要大力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些疑問,那麼應該怎麼去定義「傳統文化」?
什麼是傳統文化?
也許有人會認為「傳統文化」還不簡單嗎?不就是穿著漢服,然後儒釋道,京劇,茶酒文化這些,就代表了傳統文化嗎?這些就是傳統文化。普通百姓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儒家的禮儀,等級宗親制度,以及各類宗教文化,大多數人會認為這些就是傳統文化的核心。
如果你是這樣看待「傳統文化」的,那麼這些說實話,可有可無。這些遠不能代表真正的「傳統文化」,只是在這種文化下產生的一些易理以及應用,也就是說:文化的根基不在這些。
那傳統文化的根基在哪?
傳統文化的根基在於:易學。這是一種長期通過歸納天體運動的規律,觀天文,察地理,總結出的一種適宜人類生存發展和研究地球上萬物要遵循規律的學問。
很多人一提起「易學」,立馬條件反射到《易經》,認為所謂易學就是《易經》這些學問,再加上算卦等延伸,實際上這是對易學的曲解。易學包含四個主要元素,它們是「象、數、理、占」,四元素是一個緊密的結合體,缺少任何一個,都難以對易學的全貌認識透徹。對易學認識不透徹,就會出現錯誤的方式和行為,而中國一直是以易學為主體學問,形成了社會的整體意識形態,一旦其中的認識不到位,就會使得指導人類生存生產的「易理」認知出現偏頗,那麼就會造成惡劣的影響和後果。
易學是門什麼學問?
在易學這門學術體系中,「象、數、理、占」分別有各自的內容和定腔納義。
「易象」:最大的為天象,而主要為太陽系內的天體運動規律,因為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處於太陽系內,所以「人」無時無刻不隨著地球進行著相同的運動形式。盡管人類可以利用工具飛到太空,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目前幾乎無法離開地球這樣的環境。「懸象莫大過日月」,由日地月的運動形式,產生了時間,制定了歷法體系,歷法本就是天體運動規律的總結。在天象的規律之下,還有「物象」的制定,所謂「物象」,比如地理萬物,四季物候等等,所以傳統文化中的符號,比如干支,任何一個干支既可以代表天體的運動節點,也可以代表地球萬物和規律。
「易數」:易數是由天象規律總結出來的數字,易數同樣包含兩種事物,一是規律數,一是自然數。規律數重在符合天體運動的規律節點,這類有三才、四季、五行、八卦、九宮、十干、十二支、河圖、洛書內數字等等。它們的制定前提是天體的運動具備循環往復的規律,在此前提之下,才能產生眾多可用的規律數。而自然數,我們已經很熟悉了,自然數是數學的基礎,而數學又是大多數學科的基礎,中國古代自然很早就有算術學,包括算籌,由自然數產生數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後來由於「易理」的偏重,導致了物質上的忽視。易數包含自然數和規律數,它本身就是物質與精神的結合,缺一不可,規律數沒有自然數的幫助,製作的模型就會不切實際;而自然數沒有規律數的輔助,那就會產生數學悖論,永遠無解。
「易理」:文明以止。易象和易數最後都要匯聚成「易理」,因為最終都是要服務於人。易理需要建立在正確的「象數」認知基礎之上而制定,才會真正的全面合理。古代的發展,從漢後逐漸的偏易理而忽略象數,導致了重精神而輕物質,重浮誇而卻務實,重文輕武,所以物質科技的萌芽在西方產生和發展。這就是易學理解偏頗之後的結果。從《易經》時,儒家將其易理含義進行了擴展和豐富後,易學的「象、數」便逐漸被忽略,社會的意識形態便發生變化。而權貴們將儒家學術用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出現各種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來束縛人的思維,再加上外部宗教的入侵和發展,進一步腐蝕了人的思維。「易」本講究生生不息,自強不息。結果大易蒙塵,易學的核心和主伍陪沒體逐漸被取代。
「易占」:易占的是「象、數、理」的綜合運用,它的產生,需要首先利用天象和易數建立模型,然後使用物象和易理來豐富符號,最後由人心發機,對萬物的規律和趨勢進行判斷。所以可以這么說,易占本是易學的敲門磚和落地的一個實踐應用。它的本質本是用於更好的掌握「象、數、理」的,只是由於人本身有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以及投機取巧和好逸惡勞之心,使得易占的作用被逐漸神化和誇大,逐漸地變成一種欺騙行為。
以上便是「易學」的四元素和主亂宏體內容。易學本是要求物質與精神合一的,易數包含自然數和規律數,反應到「人」,不僅要有精神追求,亦要求嚴謹而務實,後世的重文輕武絕對不是它所主張的。而是由於易學認知偏頗之後的產物。
為什麼傳統文化會給人迂腐,落後,不科學的感覺?
上文已經說過了,傳統文化的根在易學,而易學本身是不排斥物質科學的,因為科學也是一種探索自然,探索宇宙的方式。科學所需要的務實求真,嚴謹自律精神,正是易學所需要的,當代人非黑即白,正是因為沒有搞懂什麼是易學。
那為什麼傳統文化會給人落後迂腐的印象呢?
還是歸結於過去朝代對易學的認知偏頗的原因。自從《周易》被天下學士增添,作注之後,人們慢慢開始認識到易理對於文明發展的重要性。可是後來矯枉過正,過於沉迷於沒有標準的「易理」當中,而忽略了天象、易數。再加上易理被權貴所利用,外來宗教的入侵,導致了文明進程開始走下坡路。
易理是非常重要的,象數最終要歸於易理,易理能夠對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產生影響,能夠指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可以這么說,其重要性決定著文明的生死存亡。而易理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天象和易數的認知基礎上,否則就會偏。為什麼我們現代人看古人寫的書,比如《黃帝內經》,褒貶不一。就是因為其中很多的概念,是來源於天象易數,是基於太陽系內天體運動規律,利用易數來建模,將人身類比於這種規律。這種規律可探索,可實證,可追溯源頭。漢以及漢之前的古籍,大部分是這樣書寫的。到了後來,越多的文人開始不理解了,於是利用「易理」進行漫天無邊際的附會,逐漸地使這些學術淪為了自圓其說和空談。
在「象、數、理」中,易理完全不具備標准,易理由人心而來,根據不同人不同境界,便會產生不同的認知,所以完全沒有標准可言,淪陷在易理里,「理並不會越辯越明」,只有同等水平的人才會產生共鳴,否則就是雞同鴨講。而自古以來,文人最喜歡爭執的就是「易理」,因為簡單,而且可以憑借巧舌雌黃爭取名利,所以可見這類的活動歷史上是最多的,當代也很多。還有宗教的辯論,性質是一樣的。
而天象雖然沒有太多的答案,比如我們針對一個易學內的概念,假如是河圖與洛書,天象會不止一種,但是可探索,可驗證,而且不會太多,所以從一定角度來看,天象是具備標準的。而如果你用「物象、易理」去解釋,那麼就會有太多的答案,你可以對應於地理,可以對應於溫度,濕度……各種各樣的答案。
易數也如天象一樣,不同的研究主體,不同的天體之間的運動形式,便會產生不同的易數,利用易數來建模,是可操作,可復制,可實踐的,並不是很「虛」的概念。所以易數如同天象一樣,具備標准性。
「易理」的認知,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天象」與「易數」的基礎之上,而不能憑空捏造,瞎附會。如果無法正確認知「象數」規律,所談易理便會漫無邊際,特別是在當代物質科技為主的社會,使得古人的學術彷彿都變成了一種自圓其說似的胡扯。任憑「傳統文化愛好者」如何去據理力爭,沒有「象數」的認知,你仍舊無法真正解釋清楚傳統文化。
這是傳統文化給現代人帶來迂腐印象的本質原因,歸其根源,還是無法真正理解傳統文化的根基:易學。
易學的正確認知能給文明帶來什麼?
縱觀人類的發展歷程,無不是偏左或偏右,人也一樣,所謂「左右」,即「物質」與「精神」。西方社會最早也由宗教主導,是屬於偏精神類,後來文藝復興,科學興起,使得物質與精神產生了一定的協調期,於是文明大跨步發展。無論是偏物質或者偏精神,都會對文明,對人類的生死存亡產生很大的影響,物質文明發展到當代,屬於重物質和輕精神,亦會造成災難。
所以中國提倡物質與精神同步發展,是無比正確的,只有兩頭並進,協調統一,才是正確的發展路線。儒家最初的「中庸」之道,也是這個意思,即「凡事行於中道」,可是後來被人理解成「平庸」、無為、和稀泥……
中國現在是提倡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助力文化強國建設,傳統文化勢必會再次受到更多的重視。但是要真正分清什麼才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什麼才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定要從易學的角度出發,按照易學的「象、數、理」三層角度,才能真正的分清楚精華與糟粕。因為幾千年來,易學的發展其實是方向逐漸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就在於「象、數」的不明。因此產生了很多的「糟粕」,這些「糟粕」呈現不同的形式,混雜著各類不同的學術,混雜著宗教某些錯誤認知,使其變得異常的復雜和繁多,就像一堆「亂線頭」,很難理清楚,除非沖根源上去「正本清源」,才能徹底「撥亂反正」。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是人性中的深沉力量。一個國家、民族的強盛,是以文化興盛作為支撐。「象數」回歸,正確的「易理」回歸,才能使得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趨於合理。易學文化究天人之道,能使文明不斷的良性循環和發展。使得個體的人生更加明確,正知正見,行為趨於中和,個體做好了,群體便能做好,社會便能更加美好,世界便能更加美好。
易學與物質科技
易學並不排斥物質科技,恰恰相反,易學需要精神與物質合一,需要具備科學精神。易學的范圍是以地球為參考坐標,研究太陽系內的一切規律。是以人為本,研究天地人如何才能持續協調發展。
舉個例子,易數的使用,並不是我們所見的就是用於易占,並不是一定在算卦中才使用易數,易數可用於任何領域,規律數和自然數緊密結合,缺一不可。大到社會學規律,經濟規律,宇宙太空的研究,小到人體生物規律,動物植物生長規律,物體運動規律等等,一切都離不開規律數的運用和探索。然後深入到物質層面,離不開自然數的運用,離不開「察微知著」的計算,兩種最終的結合,才能使學術變得完整。
物理學,化學,自然學科等,盡管在科學上已經賦予了全新的符號,不影響我們利用易學來進行驗證,以及更加深入。各類的數學猜想,基礎理論數學的發展,亦離不開易學。科學是一種探索方式,是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這種思維當然是易學需要具備的。所有的非黑即白,肆意抹黑,要麼是為了利益,要麼是被錯誤的認知,或者社會錯誤的行為所害。大部分打著「傳統文化」進行誆騙或者從事不法事務的行為,不僅是在毀滅文化,而且也正源於整個社會對「易學」的錯誤理解。正因為不理解,而又對其好奇,所以才會被人「趁虛而入」。
「天人合一」的正確認知
在過去,我們往往把「天人合一」當成是一種哲學,當成是古人的生存理念。實際上這些並非是「天人合一」的正確認知。而很多的傳統學術是以「天人合一」作為立論基礎的,比如傳統中醫,一旦「天合合一」本身成為了一種哲學,所謂哲學,就是自圓其說,解釋不清楚的東西,那就與現代科學的初衷相違背。那麼這樣一來,連基礎立論都無法成立,無法解釋,這些學術能如何發展呢?更不用談復興。
「天人合一」並非哲學,而是利用天象進行規律統計,利用易數進行模型建立,所以在易學體系內,「天人合一」究其本質,屬於一種建模的產物。是可驗證,具備模型框架,能用易數論證的事物,而不是「老夫子」們口中的漫無邊際的談「大道理」。「象數」不明,這些「老夫子」充斥古今,遍布天下。
既然「天人合一」可實證,那麼傳統學術中的一切概念,便會有合理解釋,亦可用科學手段進行驗證。就不會再是過去一樣「雲里霧里」的扯陰陽五行,之乎者也。而要可實證,掌握「象數」手段是關鍵。
傳統學術中任一符號概念的解釋方式
傳統文化中,不同學術中的基礎符號和概念,該去如何解釋它們呢?
必須從三個角度出發:易象、易數、易理
任何一個概念,比如「五行」,五行到底是什麼?解釋的方式應該先從太陽系內的天體運動出發,這是最大的「易象」,因為「懸象莫大過日月」,日地月的相對運動產生了我們的時間歷法體系,日地月的相互運動產生了適宜人類居住的一切環境。
最大的為「天象」,天體的運動對其它的天體會產生影響,科學上歸於宇宙的四種基本力,只是目前無法將其全部統一,其研究本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運動造成的影響,在儒道中,稱之為「道」、「法則」。
對於某個符號來說,有時候天象的解釋並非只有一種,而是看你所選取的天體對象而言。但是並不會很多,基本是在太陽系這個范圍內。天象的解釋講究的是可模擬,可復刻,一大堆的概念解釋不如一張天文軟體截圖來的實際。
而「天象」運動給出解釋之後,其後便是各種「物象」的對應,「物象」則是地球上的萬物,可以是物候,節氣,動植物規律,地理,溫度,濕度,倫理等等,無窮無盡。
給出了「象」上的解釋,其後便是「易數」,易數可運用,可建模,各類的傳統學術應用,基本都要先建立模型,正如四柱本身是一種模型,建立模型必須能給出數位元組點,論證其合理性,必須與「天象」有對應關系,比如我們要解釋八卦納干支,也就是六爻中的模型步驟,那麼如何給出易數上的節點,以及告知如何用這些數進行建模,這是關鍵,也是需要實證的步驟。
在「象數」的答案給出之後,因為象數具備一定的標准性,那麼接下來就是「易理」上的解釋,實際上這樣的解釋,從古至今充斥著一大堆,任何一個搞文化研究的人,估計都能說出很多。所以我們見的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大道理」。這些「道理」都屬於易理上的解釋,那麼這些「易理」上的解釋是否合理,取決於其是否建立在正確「天象」、「易數」的認知基礎之上。
綜上,絕大多數的傳統文化中的符號和概念,都需要從這三個角度出發,假如一個符號和概念,沒有任何的「象數」依據,那麼我們就要考慮其真實性和有效性了。
傳統文化有哪些表現形式?
我們所見的傳統文化,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包含了各類事物。這些正是在易學「象數理」下延伸的豐富的文化形式。只要從根源上把握到位了,那麼未來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新學術產生,這是「百家爭鳴」,或者說「文化復興」的基礎。假如不從源頭上搞清楚,那麼可以這么說,單靠現在陳舊的文化形式,永遠難復興。
為什麼這么說?我們單就傳統中醫來看,雖然國家支撐中醫事業的發展,但是如果一直搞不清楚傳統中醫學術內的各類概念的源頭和意義,那麼何談復興?靠挖掘更多的中草葯,或者驗證更多古方嗎?那是無用功。因為中草葯的功效亦會隨著時代環境,以及人性而變化。「刻舟求劍」是不會奏效的。
古代是如何通過易學制定一系列社會體系的?
在《漢書·律歷志》的開篇:《虞書》曰「乃同律度量衡」。所謂「律度量衡」,即我們上面所說的「象數」規則。《虞書》傳為記載夏朝之前的朝代:虞朝,而「同律度量衡」,即「象數」建模,「天人合一」建模。該句為總起,在這種規則之下,制定整個社會的規章法度,謂「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舉逸民,四方之政行」。在經歷了戰國的戰亂,其後至元始中,王莽秉政,傳其「欲耀名譽」,於是「征天下通知鍾律者百餘人,使羲和劉歆等典領條奏」,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主體為「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稽之於古今,效之於氣物,和之於心耳,考之於經傳」,制定算術標准、律呂聲樂、校正歷法,制定度量單位、長短單位、輕重深淺單位……由此形成一系列的社會規章法度,且合於天地自然。
在這些法度之下,產生了諸多的學術、文學、藝術、民俗、樂器等,這類文化大體有:禮、樂、射、御、書、數;儒、釋、道、墨、法、農;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古詩、詞語、樂曲、賦、音樂、戲劇、曲藝、國畫、對聯、燈謎、酒令、歇後語、飲食、小說、建築、服飾、茶酒文化等等……
依據地域不同,文化的形式產生略微區別。比如同樣是戲劇,會有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這就是地域帶來的文化的差異性。只要其建立在一定的文化框架下,就會呈現百家爭鳴的特色。
而如果要追究文明產生的土壤,我們不能由果到因,顛倒順序。傳統文化的根源與核心,是建立在「天人合一」、「象數」協同的基礎之上,才會演變出如此多璀璨的文學藝術形式。
易學僅僅是一種學術嗎?
易學其實談不上什麼研究不研究,因為最後也不算是做學問。「易」就是生活,對「易」的認知可以提高人對宇宙自然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對生活中任何事物的觀察,發現它們的規律,本質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而發現和探索宇宙自然的規律,是生存的手段和方式。無論是基礎數學,還是物理化學,宇宙天文學,其本質都是為了研究我們所生存的環境,研究規律,制定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工具。
即使從小到大,你不刻意去學習「傳統文化」,但毫無疑問的是,你就是在這種土壤和背景下,潛移默化地吸收著「傳統文化」。而提煉出「傳統文化」的核心,取精華去糟粕,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傳統文化受到物質科技的沖擊,本質上只要協調這種物質與精神之間的平衡,協同發展,就會變得更好。而整個社會單純的偏向任何一面,都會造成災難。
「易就是生活」,生活不需要研究。生活是需要每個人去過的,有過的好的,有過的不好的。只要你生活在太陽系內,那就屬於「易」的領域。不會易占,不會命理也沒關系,你可以從生活中去體會「易」的規律,易占只是「易學」的末端應用。毫無疑問的是,物質科技一直在發展,古代的物質貧瘠,人類的物質享受不多,易學能落地的應用也不多,但現代不同,現代細分了很多領域,每個領域都可以使「易學」的體系深入進去。即追求嚴謹,務實,求真的物質態度,也遵循事物所展現出的規律,現象,只有把握好這兩點,易學就能在各個領域落地開花。
傳統文化陳舊?五行不能造飛機大炮?
民國學者對傳統文化頗有微詞,比如梁啟超說過:陰陽五行是二千年來的迷信大本營。
其實不難想像,文明的精髓於漢時,甚至更早之前變得少有人理解後,天象易數變得難領會,無根之源的易理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社會流於形式主義,易理被利用,加上外來文化的入侵和融合,使得其後的文化發展出現止步階段。這種情況到了清末更加明顯,物質科技已遠落後於西方,於是落後就要挨打。文人們一面對文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一面對現實又無可奈何,無力改變。於是便會痛斥之前的文化,視其為無用之物。
而假如有一種文化,已經變得不接地氣,重精神而輕物質,重理論輕實踐,整個社會的文人大多變得只喜歡整天「講道理」,而落地應用僅是用來算卦瞎扯的。那麼這樣的文化確實是無用的,這樣的文化本身就違背了「易學」的宗旨,一陰一陽之謂道,如何能夠將事物的兩面割裂開來?
於是到了近現代由主席打破了兩千年來腐朽思想的桎梏,將畸形後的文化重新拉回了正軌。到了現代,也主張物質與精神的同步發展,這才是正確的道路。對於過去的「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從根源上取精華去糟粕,吸收過去的教訓,才是正確的文明發展道路。
「五行」只是一種規律產物,是由「象數」而制定來的天體運動節點,只是因為易學的類應原理,萬物可以劃分成「五行」的屬性,它可以是一種底層的辨識方法。確實「五行」不能直接造出飛機大炮,但是你可以在不同的專業學術下,格物致知,去探索和研究事物的規律,既然事物是具備規律的,那麼它也肯定遵循太陽系內的規律法則,它的學術符號和概念,你叫不叫它「五行」都沒關系,你可以起科學上的術語符號,無論它叫什麼都沒關系,但事物的製造離不開規律。
易學講究「生生不息」、厚德載物,先具備了這些好的品質,具備了格物致知這樣務實,專注,進取的精神,然後再把這些品質用於發明創造,用於工作事業、生活,這才是正確的方式和態度。

2. 日本文化日語論文

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反映在不同民族的語言之中,離開語言所依賴的文化背景,就很難真正學好一門外語。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日本文化日語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日本文化日語論文篇1

論從日語構造和日語運用看日本文化

摘要:“人的思考習慣”是指說同一種語言的人們共同擁有的一種認知習慣的總和,它是人們每天無意識的習慣性的思考和行為模式的基本,這些集合起來就成了文化。總之,用某種語法構造說出來話的意思是以說話人的認知習慣為前提在文脈中產生的。在這裡面,又是和作為文脈的文化聯系在一起的。要弄清楚作為文化基本要素的人們的思考習慣,一個很重要的線索就是語言。

關鍵詞:言語文化學;言語意識;言語表現;日本文化

牧野成一說過,言語文化學既不是用文化來解釋言語,也不是用言語來解釋文化。假定可以顯示某種言語現象和文化現象有某種必然的聯系,那就要通過明確地提出具體是在什麼時候來證明言語與文化的有機性,有緣性。總之,所謂言語文化學,是一門以已經作為社會習慣確定下來的言語的,文化的各個特徵為研究對象,通過和兩者有關系的普遍的媒介物,達到科學的記述的世模鬧目的。本文即從日語的言語文化分析的視點,弄清楚日語和日本文化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

一、日語構造里的文化

(一)詞彙與日本文化

作為單詞的總和的詞彙,可以說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者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文化,以及生活在裡面的人們的思考方式。

1.詞彙中反映的日本的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交錯

日語詞彙里,反映了日本固有的要素和外來要素混合的文化。例如:和語•漢語•洋語混在一起。比如我們僅限於衣食住方面的話,碼禪衣方面,有「著物」「ゆかた」「帯」「寢巻」和「シャツ」「パンツ」「パジャマ」等,食方面,有「米」「汁」「豆腐」「すき焼き」「酒」和「スープ」チーズ」キャンディー」等,住方面,有「玄関」「ふすま」「縁側」和「ドア」「ベランダ」等。所有的都包含三種語種,這三種語種的競爭,正反映了日本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交錯的姿態。正是這種二重構造才是日本文化的特徵。

2.特殊的一群――擬情詞(擬聲詞•擬態詞)

金田一春彥教授認為,在很多言語的詞彙體系中都是空白部分的擬情詞的存在是日語詞彙獨特的一個特點。都說日語里擬聲詞和擬態詞多,雖然不能說這是日語獨有的特色,但是這種單詞的多用是感覺的,非分析性的事物認識的一個例證。例如:イライラ•ムシャクシャ•ヤキモキ…等等,對外國人來說很難理解吧。ホットする•ハレパレとした気分•スッキリした•(胸の中が)モヤモヤしている•ウンザリだ•ガッカリだ……等等,總是把感情狀態分得特別細,有時描寫很激烈的動作的狀態的語句非常豐富,被經常和頻繁地使用。ショゲル•フサギコム•ムクレル•ムカツク•ジレル•イラダツ•侘ビル……等等,對於把這種不斷地感情的搖擺的心情分得如此之細的日本人來說,如果讓他們生活在沒有擬情詞的“意思世界”里的話,他們一定會感覺到非常痛苦。

(二)語法里的文化

1.語序

日語是所謂的SOV(主語+賓語+動詞)的語序。即:不僅是句子的信息,句子基本的意思構造不到句末是不能理解的。例如:

彼女は日本語教師になりました。

彼女は日本語教師になりませんでした。

彼女は日本語教師になりたかったんです。

彼女は日本語教師になりましたか。

句子是記敘句,否定句,還是疑問句不到句末是不知道的。可以說一直到句末都有懸念。如果把句子的信息當作是內部的話,像日語這種語序的語言,到達內部的過程就不顯得唐突,比較緩和。從聽者來看,不能從句首就能把握整個句子,而是從外部慢慢地到達內部。

2.自動詞和他動詞的使用選擇

(1)不使用“他動詞句”而選擇使用“自動詞句”

お茶が入りましたよ。(自動詞句)

お茶を入れましたよ。(他動詞句)

這是說話人給對方倒完茶之後的場景。這個時候,不用他動詞句「お茶を入れましたよ」,而是多用自動詞句「お茶が入って搜罩いますよ。」通過用說“茶已經倒好了”這個顯示結果的句子,來抹掉主語“我”,這是一種不涉及到是“我把茶倒好了”的說法。如果使用他動詞的話,就成了包含有“我為了你把茶泡好了”這種自己的行為給對方帶來恩惠的說法,會讓對方不愉快。

(2)取代使用“自動詞句”而選擇使用“他動詞句”

部屋を散らかしていて、すみません。(他動詞句)

部屋が散らかっていて、すみません。(自動詞句)

前者和後者都經常被使用。前者的他動詞句子是說明把房間弄的很亂的是自己,有一種給對方帶來不愉快而道歉的表達方式。後者的自動詞句子只是說明“房間很亂”這個狀態,至於是誰的責任則比較曖昧的說法。這種情況下,比起用自動詞句,用他動詞句對道歉的心情更強烈些,會給對方更好的印象。

使用自動詞句還是使用他動詞句有以下的傾向:

自己(動作主人)直接或間接的會給對方帶來負面的影響的情況,如果使用自動詞句,容易招來“迴避責任”的誤解,所以為了確實的給帶來麻煩的對方傳達道歉的心情,比起用自動詞句,有更多的會選擇使用他動詞句的傾向;

自己(動作主人)特意採取給對方帶來正面效果的行為的情況下,如果使用他動詞句,可能會給對方一種“強加於人的好意”“自我主張”等的印象,所以更傾向於使用自動詞句,而不是他動詞句。

二、日語運用中的文化——言語

意識和言語行為(一)定型化的寒暄語――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所謂寒暄是指人和人見面的時候或分開的時候互相交換的禮貌的行為或語言。通過說這些話語向對方顯示敬意或親近的心情,使人際關系和社會生活順暢。

說到寒暄語,包括:①人跟人見面的時候,“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お元気ですか”等;②表示歡迎的時候,“いらっしゃいませ”等;③分開的時候,「さようなら」「おやすみなさい」等;④回家的時候,“ただいま”“お帰りなさい” ;⑤出門的時候,“いってきます」”“いってらっしゃい”等;⑥吃飯的時候,“いただきます”“ごちそうさま”等。

日語中說這種固定的寒暄語是非常普通的習慣。 “毎度ご來店くださいまして有難うございます”“毎度ご乗車有難うございます” 像這種固定的寒暄語在日本社會中也是非常廣泛地使用。而在很多其他語言中這種固定的句子是一個空白的部分。但是,對日本人來說,根據用不用寒暄語,用什麼樣的寒暄語,可以顯示對人關系的很大的不同。有可能出現只是因為沒有用寒暄語而導致人際關系的不和諧,而相反,也有隻是一句寒暄語而成為點亮了對方心裡的暖燈的情況。總之,寒暄語作為人際關系的潤滑油被使用,如果沒有寒暄語,就會成為一個很難居住的世界。

(二)支配敬語行為的心理

誰都知道,日語的敬語非常發達。尊敬人的心情在哪個國家都能見到,但是把它發展到整個語法和詞彙里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不能不說是日語的一個特色。在日語里,除了身份,地位等社會地位以外,職業以及相關的業務里自己從屬的社會、年齡、性別等的差別等等這些要素規定了當事人的用語。不僅如此,這種不同,在談話雙方之間產生了落差的時候,必須選擇可以均衡這種關系的話語。

一般使用的敬語的規則是,根據對方或話題中出現的事物跟自己的關系(上下•親疏•利益關系),使用相適應的詞句。當然也會考慮“待遇表現”或“品格語”。支配日本人言語行為的條件有很多,最主要還是由“敬意” 的表達方式和微妙的對人意識里的“心裡距離”的拿捏這兩種來決定的。總之,就是是否把對方和對象納入“自己人”的范圍,根據這種和自己心裡距離的遠近來決定採用何種用詞。

三、結語

日語和日本人的意識互相影響,成為一體,形成了日本列島上獨自的一個精神空間。可以被稱作“民族的精神空間”。這也同時可以稱作“民族的言語空間”。“日本人像”也好,“日語像”也好都可以從中得到反映。本文以日語的言語文化分析為視點,從日語構造和日語運用這兩個方面分析了“日語像”和“日本人像”。可以說通過一些詞彙,語法和幾個言語表達方面,一定程度上弄清楚了日語和日本人的認知習慣及日本文化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當然,日語和日本文化的聯系僅就在以上兩個方面也都遠遠不止這些。例如,還包括日語中反映日本這個民族擅長和不太擅長的方面,日語中可以反映喜歡用自動詞發想的日本人,授受動詞的多用,被動語態的妙用,沉默的日本人,人稱代名詞的省略,曖昧表現,婉轉的拒絕等等。這些都當作今後的課題來討論。

參考文獻

[1]佐竹秀雄, 西尾玲見.『敬語の教科書』[M]. ベル, 2005.

[2]田窪行則. 『視點と言語行動』[M]. くろしお出版, 1997.

[3]彭飛. 『日本語の配慮表現に関する研究』[M]. 和泉書院, 2004.

[4]彭飛. 『外國人を悩ませる日本人の言語慣習に関する研究』[M]. 和泉書院, 1990.

[5]牧野成一. 『ウチとソトの言語文化學』[M]. アルク, 1996.

[6]水谷信子. 『心を伝える日本語講座』[M]. 研究社, 1999.

[7]森田良行. 『日本語の視點』[M]. 創拓社, 1995.

[8]森山卓郎.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日本語』[M]. 岩波書店, 2004.

[9]芳賀綏. 『日本人らしさ構造』[M]. 大修館書店, 2004.

[10]渡辺実. 『日本語概說』[M]. 岩波書店, 1996.

日本文化日語論文篇2

淺析日本文化對日語成語的影響

摘 要: 成語是民族語言發展的產物,承載了豐富的文化信息,是語言詞彙的精華。它就像一面鏡子,清晰地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會在語言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促使成語的形成。本文從自然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三個方面論述日本文化對日語成語的產生、發展及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日本文化 日語成語 意義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積淀,更是文化的映像”[1]。語言中存在豐富的文化內涵。任何一種語言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與其民族和國家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文化和風土人情息息相關。正如日本語言學家森田良行先生所說:“言葉はそれを生み出した社會的文化であり、文化的視點を離れて言葉を考えることは生きた本當の言葉を眺めることにはならないであろう。”[2](語言是社會文化的產物,離開文化視點考慮語言就無法看到真正的語言)成語作為語言文化中文化性最強的一個部分,更是民族文化精華的體現。它就像一面鏡子,清晰地反映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

民族文化勢必在語言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促使成語的形成。學習和掌握成語既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強文化能力,文化能力的增強必將有助於語言能力的提高。日本文化紛繁復雜,並且吸收多國文化的精華,擁有大量的成語。本文從自然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三方面簡述日本文化對日語成語的形成、發展的影響,引起人們對成語和文化之間關系的重視,進而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日語成語,並在語言實踐中准確地表達成語的意義,避免由於不了解日語成語的文化背景而產生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日本權威詞典《國語大辭典》這樣解釋成語:“古人が作って、昔から屢々用いられて來た語句、合成語、熟語など二語以上が纏まってきた言葉。”(從古至今一直沿用的詞句、復合語、熟語等由兩字以上構成的語言)可見日語成語包括漢語中的二字四字片語、諺語、慣用語句、格言、歇後語等。

一、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作為人類的生存空間,必將與該民族的文化特徵有密不可分的關系”[3]。日本人自古以來生活在四面環海的島國,盛產各種鮮魚,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從最普通廉價的「鰯」到最稀少昂貴的「鯛」都大量出現在成語中。「鰯の頭も信心から」(精誠所至);「鯛の尾より鰯の頭」(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鯖を読む」(故弄玄虛);「鰻登り」(扶搖直上);「鮑の具の片思い」(一廂情願);「蝦で鯛を釣る」(拋磚引玉);「山芋が鰻となる」(雞窩里飛不出金鳳凰);「鱸庖丁」(爾虞我詐);「鼈が時を作る」(異想天開)等。正是因為“魚”是日本民族飲食的主角,所以在日語成語中魚的種類被詳細地劃分,各類魚的形象特點也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因為日本的海產資源豐富,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海產品,所以日本民族對食品調料便不像大陸民族那樣急切和講究。在日本很長時間只把「塩」和「味噌」作為調料品。「塩」是從海水中提取的,因此各家各戶味道都一樣。但是用大豆做的「味噌」每個人做的味道都不相同。如果自己做的「味噌」比別人的都香,就是非常自豪和驕傲的。於是便有了日語成語「出前味噌」和「味噌が上がる」(自吹自擂);「味噌を擂る」(阿諛奉承)。但是如果配方比例出了問題,「味噌」就會做失敗,所以「味噌を付ける」就是“丟人現眼”的意思。此外,「味噌もくそも一緒にする」(好壞不分);「味噌が腐る」(指嗓音太壞)等。

日本列島山多地少,自然環境特別惡劣,以種植水稻謀生。引水灌溉是種植水稻的重要必備條件,因此各家各戶經常發生水源糾紛,成語「水掛け論」(爭論不休)。日本民族以大米為主食,相關成語有:「他人の飯は白い」(家花不如野花香);「花より団子」(舍華求實);「朝飯前」(一蹴而就);「冷や飯を食う」(坐冷板凳);「餅は餅屋」(無論做什麼事情還得依靠行家);「同じ釜の飯を食う」(親密無間)等。

日本頻繁受到台風、地震、海嘯等多種自然災害的襲擊,古代日本民族對一切自然現象都十分恐懼、敬畏,他們認為人世間的一切都是有靈魂的,都是神的化身。日本民族信奉「神」「霊」「鬼」,認為「鬼」是「神」從天上、海上、山上派遣來到地上後的變形,它力大無窮、冷酷無情,非常可怕。由此產生「鬼に金棒」(如虎添翼);「鬼の空念仏」(虛情假意);「鬼の井沼に洗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心の鬼にする」(橫下一條心);「鬼を酢にして食う」(天不怕地不怕)等。在威力無比的神和大自然面前,人要生存下來就必須祈求神靈的庇佑。日本全國各地遍布大大小小的「神社」,裡面供奉著不同的「神様」,每年都要舉行各式隆重的祭祀活動,日語稱之為「祭り」。「最初の祭り」指非常隆重、熱鬧;而「後の祭り」指錯過了時機,毫無意義。

自古以來,日本民族就在日本列島上生存繁衍,島國文化是日語成語的生命源泉。

二、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歷史發展過程和地理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是文化形態的象徵,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4]。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必然會反映該民族的風俗習慣,並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成語。

日本民族自古以來信仰「言霊」,認為語言具有不可思議的靈驗力。這種靈驗力既能帶來吉祥,又會招致災禍。心裡期盼的吉祥如果隨便說出來,「言霊」就會失效。日本民族對自己的語言慎之又慎,主張「言葉多きは悪し」(言多必失);「沈黙は最大雄弁なり」(沉默是最佳的雄辯);「口は禍の門」(禍從口出);「言わぬが花」(不說為妙)。由動詞「言う」構成的成語絕大部分帶有貶義:「言い落とす」(信口開河);「言いふらす」(散布謠言);「言いまくる」(口若懸河)等充分反映日本民族對發言的消極認識。

「花道」「茶道」在日本民族的生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聞名世界境界極高的藝術。成語「草花三年」指學習插花是從最一般的插草花開始練習的,但是要插得好至少要勤練三年,以此成語強調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茶道」的禮儀作法非常難,但是早晨吃的普通的「お茶の子」是誰都會做的最簡單的事,由此便有了成語「お茶の子さいさい」(輕而易舉)。茶藝不精,隨隨便便泡茶有了成語「お茶を濁す」,指含糊其辭、馬馬虎虎。以茶為題材的成語還有「茶にする」(愛理不理);「滅茶苦茶」(亂七八糟);「番茶も出花」(舊貌換新顏)等。日本民族豐富多彩的生活是日語成語生存的肥沃土壤。 人類與動植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朝夕相處。

某些動植物的特性在表達人的思想感情上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日語中就有很多以動植物設喻的成語。櫻花是日本的國花,自古以來深受日本民族的喜愛。櫻花花期極短,但它齊開齊落、絢麗繽紛、轟轟烈烈的“集團主義美”,在凋謝前依然保有高尚風范,這些都是日本民族畢生所追求的崇高品質。在日語中有許多以櫻花為主題的贊美的成語:「桜は花に現れる」(才華橫溢);「桜は七日」(在短暫的一生中也要干出宏偉的事業);「三日見ぬ間の桜」(世事無常)等。日本兩大重要的節日五月五日的端午節一定要插「菖蒲」,九月九日的重陽節一定要裝飾「菊」。但是節日第二天六日的「菖蒲」和十日的「菊」就沒有任何用處。成語「六日の菖蒲」「十日の菊」就表示錯失了良機,沒有任何價值,意同漢語的“雨後送傘”。

「河童」是日本神話故事中虛構的動物形象,擅長游泳,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深得日本人的喜愛。「陸に上がった河童」(虎落平川);「河童に水泳に教える」(班門弄斧);「河童の川流れ」(淹死會水的人)。「鵜」是專門吃魚的,它吃魚時是一口將魚整條吞下。借用這種現象成語「鵜呑みにする」比喻不求甚解,或是上當受騙。「亀」是日本民族非常喜愛的動物,人們認為「亀の甲より年の功」(薑是老的辣),希望「亀は萬年」(像龜一樣長壽)。日本民族認為自己的體內都棲息著「蟲」,這些「蟲」長得什麼樣、藏在體內什麼地方誰都不知道,平常這些「蟲」潛伏在體內某個地方一動不動,讓人沒有任何感覺,但是一有時機它們就會行動起來令人難以對付。這些「蟲」操縱指揮著每一個日本人的思想和行為,於是產生了很多以「蟲」設喻的成語。「蟲の居所が悪い」(心中不快);「腹の蟲が納まらぬ」(怒氣難消);「蟲すが走る」(令人作嘔);「蟲の知らせ」(事前預感);「泣き蟲」(愛哭的人);「弱蟲」(膽小鬼)。而「蟲がいい」指體內的蟲子在洋洋得意地任意擺布著人的行為,不管別人的感受,意同漢語的“自私自利”。此外,日語中還有很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如貓、狗、牛、馬等設喻的成語,在此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動植物是日語成語取之不盡的豐富資源。對於這些帶有特殊民族文化烙印的成語,一定要在了解民族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學習和運用,才能避免誤解、誤譯、誤傳。

三、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會給人的思維產生具有滲透性、持久性的動力。思想文化滲透同時伴隨著語言滲透,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再現不同的文化傳統。

日本民族的宗教信仰較為復雜,經歷多個時期。中國的“道教”最早傳入日本,日語成語「六神主なし」(六神無主),「六神」就是指道教中的“心、肺、肝、腎、脾、臟”六臟之神。隨著中國漢字傳入日本,中國古代提倡的“修己治人”的儒學也傳入日本。儒教所推崇的“仁義禮智信”成為日本民族為人處世的原則,並對日本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產生很多蘊含儒教思想的成語如:「孔子の倒れ」(人無完人);「犬に論語」(對牛彈琴);「男は松女は藤」(男尊女卑)等。公元六世紀佛教傳入日本後,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日本人的人生觀,成了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在佛教中把善惡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最高的無色界稱“有頂天”,能登上這一最高境界當然是欣喜若狂,於是有了日語成語「有頂天になる」(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僧人們每天赤腳行乞,晚上回到寺院一定要洗凈腳才給信徒們講經說法,所以「足を洗う」表示洗手不幹。和佛教有關的成語還有「仏頂面」(板著面孔、綳著臉);「仏の顏も三度」(事不過三);「お釋迦に経を聞かせる」(班門弄斧);「有為轉変は世の習い世」(世事無常)等。這些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日語成語已深入日本人的生活。宗教信仰給日語成語提供充足的養分。

綜上所述,日語成語豐富多彩,充滿智慧和創造力,是蘊含日本文化最豐富的語言單位,更是日本文化的精華和核心的體現,在文章和交流中使用率極高。我們必須重視對日語成語的學習和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對日本文化的理解,並不斷提高日語水平。

參考文獻:

[1]蘇金智.語言·社會·文化[M].北京:北京語言出版社,1994.

[2]孫滿緒.日語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顧嘉祖.跨文化交際[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王秀文.日本語言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5]尚學図書辭書編集部.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辭典[M].日本:小學館,1982.

[6]古學謙,劉鴻鱗.漢日成語諺語對譯[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3. 漢字文化學論文

漢字的文化學意義

摘要:漢字被稱為「歷史的活化石」,「中國文化的脊樑」,是一種具備文化學、哲學、美學意義的符號體

系。

在漢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蘊涵,對於繼承漢民族優良的品質,發揚民族傳

統的認知智慧,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實現我國的思想原創,意義極大。

關鍵詞:漢字教育;傳統文化;思想原創

人類社會的每一步前進,人類文明的每一個發展,甚至

人類自身的每一點進化,無不是以思想原創為動力的。

想原創的實現,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積淀和有容乃大的廣

采博納基礎之上的。

具體地講,要有自己的源頭活水,要在

深廣的傳統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汩流中,汲取豐厚的營養,還

要有海納百川的氣魄,廣泛吸納其他先進文化的精髓,惟其

如此,才能實現思想的原創。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明,有著不

同形式的呈現,諸如文化典籍、語言文字,等等。

文章僅就

漢字的文化學意義,談一點看法。

一、漢字的文化學意義與漢字教育

漢字被稱為「歷史的活化石」,「中國文化的脊樑」。

為表意體系的文字,漢字承載了極其豐厚的文化信息,極具

文化學意義。

的確,作為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漢字以它象形象意的獨特品貌,使其更具備文化學意義,每

一個漢字,彷彿都是一個活化石,形象活潑地呈現出漢民族

文化心理,昭示著漢民族文化進程的軌跡。

通過一個個靜

態的漢字,我們可以步入古人動態的歷史文化圈。

漢字的文化學意義,首先表現為它袒呈了政治、宗教、

道德、文化變遷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在構成形態。

第一,文化變遷問題。

人類社會的變遷,經歷了一個由

女權向父權過渡的時代,但這卻是一個史無驗證的時代,而

漢字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

如「姓」字從女從

生,《說文解字》雲:「姓,女之所生也。

」可見,所謂同姓,就

是同一女性祖先的人,甚至有人認為,「姓」就是女權時代

一個部族的族號,這說明女性曾經作為部落首領活躍在歷

史舞台上。

這一點從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中也可得到證明。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都從「女」,如姬、姒、姜、嬴等,這些都證

明了女權時代的存在。

從甲骨文中,我們還看到了女權的

消亡,男權的興起。

在甲骨文中,稱今王「王」,而稱先王為

「毓」、「後」,從甲骨文字形看,二字都是生育的象形,這既

可以證明女權時代的存在,又說明了其沒落的結果,因為,

「先王」已是歷史「陳跡」了。

而「父」字,甲骨文像人手執杖

形,一副家庭主宰的形態。

在甲骨文中,從女的字除了用以

姓氏之外,大都含侮辱意,如妾、綏、奴、婪等,無不說明女權

的式微沒落。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還可以看出,女性不僅

墮落為社會的最底層,而且已不被當作人看了。

金石文字

中,將「姓」字改寫從人從女就是明證。

另外,世界所有民

族,都經歷了由漁獵向農耕文明的過渡,這一點也可以從漢

字中得到顯現。

比如「田」在甲骨文中就有狩獵和田地兩

義,這說明在殷商時代,中國已經進入農業文明季,那時候

的人們,還根據農業文明的特點,確定時空意識。

如「年」

字,甲骨文從禾從人,字形示意是人背著禾,表示收獲和收

成,《春秋》中所記載的「有年」、「大有年」用的正是此意。

而古代農耕,由於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的落後,一年只收成一

次,因此,古人便以禾黍的收獲,確定了時間上「年」的意識;

再如「春」字,甲骨文字形從田從耒耜,表示耕作,被用以表

示時間概念。

通過漢字的使用還可以看出,在農業文明的

國家裡古人對農業的崇拜。

「社稷」本是土神穀神,為人所

祭祀,後用以稱國家。

從以上數例可以看出,文明變遷在文

字中的顯示,如果我們在漢字教育中,注意到這種文化信

息,對於受教育者了解祖國文明的發展,無疑具有一定作

用。

第二,道德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求善為目的的倫

理文化,與西方的求真型文化不同,中國自古就注重道德的

教育與修養,以德立國,以德治國,強調忠恕仁孝,等等,並

建立了一套體制完備的道德倫理體系,旨在建立一種和諧

的群際關系,等等。

漢字也在一些側面展示了這種獨特的

文化形態,如「仁」字,從人從二,《禮記》、《孟子》中都雲:

「仁者,人也。

」《論語》中雲:「仁者,愛人。

」《說文解字》雲:

「仁,親也。

」段玉裁注雲:「猶言爾我親密之詞。

」顯然,「仁」

字的創制,是從人的本性入手,針對人類的群際關系而言,

體現了一種溫情脈脈的群際關系的道德理想。

另外,「善」、

「美」、「和」、「恕」,等等,都體現了華夏民族傳統的道德信

念。

其他諸如宗教問題、宗法文化問題,都可以在漢字中找

到清晰的蹤跡。

二、漢字中民族認知心理的蘊涵與漢字教育

漢字的文化學意義,還表現在縮影式地傳導中國傳統

的認知方式、文化心理、價值取向等內隱文化結構。

從認知方式看,中國人長於直觀地把握世界,重體知而

輕認知,重體悟而輕分析,重形象而輕抽象,等等,這種認知

特點,在漢字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漢字的創造,是先民「仰

觀天象,俯察地法」、「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結果,造字方

法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的「依類象形」,所造的字是「物

象之本也」。

眾所周知,漢字是由圖畫發展來的,因此,文字

極具形象色彩,無論是初文象形字,還是後起的會意形聲

字,都是形象斐然。

這些造字原則與方法,都體現了漢民族

傳統的重體悟、重具象的思維模式或認知方式。

從哲學的角度看,漢字也是充滿東方智慧的文字,文字

中蘊涵了豐富的哲學思辯性和審美靈動性。

中國傳統哲學

對宇宙、人事理解把握的認知方式,就是陰陽調和、美惡相

兼、正反相容、始終相生的「一體二元」的方式。

在《易》中,

陰陽二爻表示相對立的兩端事物,兩爻相合構成八卦,誕生

了宇宙間的天地雷風等物質,它們陰陽調和,相反又相正,

對立又融容,演成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從乾坤始,至既濟未

濟終,未濟意味著開始新的循環,其間蘊涵了陰陽對立,相

推相轉的辯證思想。

《老子》一書中,也蘊涵著深刻的辯證

統一思想,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章),

「故知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第二

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第二十六章)等等,都是就事

物的兩端相仇相因立論的。

這種思維品格,在漢字孳乳過

程中的「反訓」現象里,得到了清晰展示。

所謂「反訓」,是

指一個字具有相反相對的兩個義項。

如《書·泰誓》:「予

有亂臣十人。

」疏雲:「《爾雅》雲:『亂,治也。

』謂治理之臣有

十人。

」即「亂」有「治」義。

再如「介」有「大」、「小」二義,

「落」有「終」「始」二義,「受」兼「施」「受」二義,等等。

這一

類「反訓」字,就是人們在創造和使用文字時的一種哲理蘊

涵,是民族智慧的顯現。

漢字的審美靈動性是自不待言的,它的具象性,使其自

身從產生之日起,就具備了一種形式美,而在使用歷史中,

人們根據審美的需要,對其體勢不斷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

現出多姿多態的美。

甲骨文瘦峭峻銳,金石文溫敦厚重,篆

書含聚內斂,隸書外拓放逸,楷書端莊雄秀,草書飄逸虯曲

等,無不顯出或動或靜的美。

另外,漢字是矩形結構,每一

字都有中心和重心,又使得它呈現出秀雄渾凝的力象。

一點,漢字的內質充滿了審美的敏感,漢字的意象更能抽象

演繹出人無限豐富的想像與聯想,被驚嘆為「詩之魂」,從

而啟迪了詩歌創作的靈感。

認知心理是一個民族長期以來積淀而成的,具有較固

定模式的認知心理。

可以這樣說,當代人包括當代青年,無

不是從歷史的深處走出,其脈管里流淌的都是祖先的血液。

漢字中的民族認知心理的蘊涵是極為豐富的,在漢字教育

中,充分注意這一點,對於繼承漢民族優秀的品質,發揚漢

民族靈動的智慧,實現當代的思想原創,無疑將大有裨益。

三、結語

漢字是一種具備文化學、哲學、美學意義的符號體系。

如前所述,思想原創需要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需要從傳統

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然而思想原創是不能一蹴而就

的,它是人類文明積淀到一定厚度,人們在反思了這些文明

之後的智慧爆發;而且,思想原創也不是幾個人甚至一代人

所能實現的,需要數代人的不斷努力。

因此,要實現我國的

思想原創,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就培養其廣博的傳統文化

素養,以及廣采博納的眼界,這樣就會縮短我們思想原創的

實現時間。

而中國的基礎語文教育中,漢字是其中的重要

組成部分,如果能在教育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蘊涵,對於

從小就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意義是極大的。

參考文獻:

[1]L·R·帕默爾.語言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3.

[2]黎輝亮.漢字:中國傳統文化的鏡像[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

1990, (2): 95-100.

[3]詹緒佐,朱良志.漢字的文化通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1987,

(3): 82-90.

4. 怎樣判斷自己能不能通靈

怎樣判斷自己能不能通靈

怎樣判斷自己能不能通靈,一直以來,像大家這樣對玄學命理感興趣的,包括各種各樣的命理師,所有人談論的一切其實都是在圍繞「靈」這個字不斷展開。那到底應該怎樣判斷自己能不能通靈。

怎樣判斷自己能不能通靈1

這里我們所提到的「靈」,當然也就是泛指那些我們目前沒法解釋的事情和現象。比如幾乎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人有靈魂嗎?當人離開這個世界時會去往何處?是否真的有「命運」存在?

每個人的「命運」背後是否真的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除去「五感六覺」之外,我們是否有其它的感知能力?在我們看不到、聽不到、感知不到的某個維度空間里,是否真的有某種我們未知的「存在」存在?……

所以當你一旦開始想要在這些領域進行一番探索,你其實也就默認了「靈」的存在。

而對此有一定經驗的命理師們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術數型的。通過術數理論知識系統去推斷,比如八字、奇門遁甲、大六壬這些。這方面的大牛基本可以在「靈」的外圍進行一番「物理向」的暴力拆解。

就像鯤之前和大家聊過的「通靈或容易招陰的命盤配置」,如「命帶華蓋」、「日主癸水」、「卯酉相沖」等等。其實就是從術數角度來判斷一個人的「通靈特質」。

第二種則是靈媒。相較於「物理系」而言,這類人更像是掌握了「魔法」。而相比那些還在用術數算命的,這些人則像是開掛了一樣,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透視」。因為靈媒通常可以主動運用自己的通靈能力來完成一些特殊的事情。

相信有不少朋友都看過俄羅斯的《通靈之戰》,雖然一些懷疑論者曾經對節目的真實性表示過質疑。但是節目中的一些頂尖選手的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比如——

亞歷山大(《通靈之戰 第14季》的冠軍)

像亞神這樣的,就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當中頂級靈媒的存在。不僅可以通過念力看到辯歲人的過往,還可以感知到各種靈魂的存在。

除此之外還有更誇張的,第十五季就有一位女選手朱莉王自稱是「混沌靈魂」。而她在節目中展現出的能力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就比如——

准確地辨認出對方被死去的靈魂附體

與靈魂進行交流

有人將她的能力進行了一番總結,就我們在節目中看到的'而言,她還可以——

預知:能夠知道未來發生的事回溯:能回到過去知道過去發生的事催眠:能夠用眼睛直接催眠。也可以藉助儀式和工具透視:能夠看穿車廂里的人。或者隔著衣服看到照片能量感知:能夠不靠眼睛感知人或物體的能量嗅聞:比狗鼻子靈百倍且原理無法解釋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些能力會有節目組包裝的成分攜譽睜存在,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她的眼神,你一定會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彷彿她可以透過屏幕一眼看穿你一樣——

頂級通靈者的眼神里往往蘊含著直擊靈魂的壓迫感

就有人曾經說:朱莉王大概是唯一一個在三次元中二爆表但卻一點都不違和還讓人著迷的人。

鯤非常贊同這一點。因為這樣不違和的氣質和行為往往是演不出來的。唯一的解釋就是:「靈」從某種意義上是存在的,「通靈」亦是如此。

那麼我們普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通靈能力嗎?答案是有。

只不過上面提到的這些「人」(朱莉王表示她只是一個寄居在肉身上的「混沌靈魂」)可以主動地運用通靈能力而已。而普通人只是「被動地擁有」這一種能力,更准確地來說,是一種「通靈天賦」。

每個人自打出生起,其實都或多或少地擁有一定程度的「通靈天賦」。比如靈聽、靈視等等。

而對於這一點,在東方文化中其實也曾有過類似的表述。就比如鯤之前在《三魂七魄是什麼?》當中講過的「識神」——

道教中修仙的人其實每天做的事實際就是在抹除自己的識神(重回出生時虛畢或作為人出生前的狀態)。

東西方的玄學文化往往都認為:會有那樣一個特殊的空間維度,人出生前就會待在那裡。一旦靈魂在出生時進入肉體之後,人體就會逐漸開始建立「通靈屏障」。

但是在人小的時候,這道「通靈屏障」往往還不會徹底建立起來。所以在你還是孩子的時候,會更容易有通靈體驗(看到或聽到一些來自其他空間維度的信息,即發生一些以我們現有的世界觀解釋不了的事情)。

那麼在我們長大之後呢?

其實就如開頭鯤所說的,人人都是通靈者,人人也都有通靈天賦。而這種通靈能力會伴隨你終身,只不過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並不能夠隨心所欲地主動去運用它。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自身的一些習慣,你其實還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一些與之相關的「蛛絲馬跡」。

所以接下來鯤會給大家分享一些通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投射表現。命中的點越多,那就說明你的通靈天賦越強,大家可以自行判斷一番哈——

1、可以感知房間內的能量有些人在進入不同房間時,可能會很明顯地產生各種不同的感覺。

比如有的房間,當你住進去的時候就是會感覺莫名陰冷,非常不舒服,但這種感覺往往你又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就是一種單純的感覺。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通靈」表現。

2 、非常重視「風水」的影響這一點主要針對房間內物品的擺放,有些人可能對此並不敏感,怎麼布置房間對他們來說都OK。

但通靈能力強的人可能會對這一點格外敏感。比如看著角落裡放著的花瓶,就會莫名感到不適。當床朝不同方向擺放時,也會有不同的感覺。

所以這些人也會經常在家裡折騰,各種物件兒會被他們頻繁地挪來挪去。

3、有過「通靈震顫」的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會毫無徵兆地顫抖一下,或是大白天突然抽一下。

這樣沒有病理性的迷之抽搐,其實就是一種「通靈震顫」。

在靈媒看來,「通靈震顫」大多是靈體想要與你主動進行溝通時所產生的反饋。

4、能明顯感知星象和月相所帶來的能量鯤在《月相會偷偷影響我們的情緒嗎?》一文中曾經詳細地講過月相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當新月時,有些人會感到自己格外具有行動力。當滿月時,有些人會更加容易情緒泛濫。

同理,大家熟知的水逆也是如此,通靈能力強的人往往每次都會明顯地感知到這股能量。

5、對人的直覺特別准你可能經常有這樣的體驗:直接看一個人的外表就能大致知道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著怎樣的性格,或者可以感覺到未來在這個人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幾乎每次都特別准確。

這其實也可能是擁有通靈能力的一個表現。

6、擁有一些習慣性的特定表述方式有時,那些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日常習慣背後,很可能就埋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仔細回想一下,若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我覺得……」、「我感覺……」之類的句式,那說明你很可能已經不自覺地展現了自己的通靈天賦。

7、經常憑感覺做事有些人在做事時往往會特別依賴自己的感覺,只做符合自己價值觀和自己感覺正確的事情。

如果平日里「跟著感覺走」的成功率較高,那麼也說明你有著不錯的通靈天賦。

8、會格外關注影視劇當中的各種細節通靈能力強的人在看電影的時候往往會格外注意各種角色間的關系。在面對各種設定時也會特別容易接受。

當然通靈能力也有很多種,比如靈視能力強的人會更側重關注電影的畫面和特效,靈聽能力強的人會對電影的音效和畫面特別敏感等等。

9、對歷史特別感興趣沒錯,對歷史感興趣也可能是通靈的一種表現。

通靈能力強的人往往會對舊物,或是有歷史積淀感的事物特別痴迷。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更傾向於復古風格的打扮。

10、擁有強大的共情能力通靈能力強的人基本都會有相當強大的共情能力。

就比如和朋友聊天時,這類人往往會很敏銳地感知到朋友的心情。將自己帶入到他人的角色也是常有的事情(看電影的時候會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體驗他們的悲歡離合),甚至可以模擬他們的語氣,判斷,思維方式,辦事手段。

不過這類共情往往是不自覺的被動狀態,而真正的通靈者,比如靈媒,是會主動運用這樣的能力去完成一些事情的。

就比如當當朱莉王用念力尋找死去之人的靈魂時,你會看到有時她也會有非常不適的表情。那是因為她必須在那一瞬間將自己代入到死者生前的視角,才能清晰地感知到對方到底是如何慘死的。換句話說,就是相當於自己去「死」一遍。

所以這樣的「共情」往往是非常消耗自身能量的,內心不強大的人如果經常去嘗試,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很嚴重的後果。

怎樣判斷自己能不能通靈2

1、有親人托夢給你

過世的親人一般會選擇體質上比較能接近陰間的人來托夢,這就是有時候為什麼夢里有親人叫你代為問候某人,而不是直接進入那個人的夢里。如果給八字太硬、陽氣太重的人托夢,則雙方都會受到傷害,但命比較陰的人就更能親和鬼魂。

2、長大後還能看見」黑影」」白影」的人

有些人甚至能看到比影子更清楚的樣貌,總之長大之後還能看見這些,說明你的眼睛是有些天賦的。如果能在白天或者熙熙攘攘的人群等陽氣重的地方看見」他們」,則天賦更強,你應該去拜拜師傅學學這些啦。

3、玩筆仙這類游戲真的靈了

一般人玩這些筆仙、碟仙的游戲是不會召喚出鬼魂的,畢竟人多陽氣重,讓鬼魂怎麼敢靠近?但如果你的體質足夠親和鬼魂,那麼鬼魂就願意來和你玩耍,有人體質陰是游戲顯靈基礎條件。

4、去醫院、墳場等地方心裡不舒服

這些有許多鬼魂飄盪的地方會讓整體氣氛偏陰,如果你陽氣不夠就很容易被它影響。於是,陽氣重的人自然不會有那麼些感覺,而你卻隱隱感覺心裡發毛。

你有以上這些經歷嗎?如果有的話,去看一下當地有本事的老先生,可能可以讓你的體質得到發揮,如果這些困擾了你,也應該做風水來改善,以免在未來害了自己。

5.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範文

風俗 文化 是經濟基礎的反映,風俗文化是原始宗教、禮法的上源等觀點,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他們重禮儀,知常理,在處理事情和工作中,善於為他人著想。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篇1

淺談英國人的風俗習慣

摘要: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他們重禮儀,知常理,在處緩遲理事情和工作中,善於為他人著想。英國人事業心責任感極強。反應機智靈敏,處理問題很靈活。本文將簡要對英國人的風俗習慣進行論述。

關鍵詞:英國;風俗;習慣;尊重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首都是倫敦。倫敦以霧大聞名於世,經常是連續多日濃霧不退,距離兩三米以外就什麼都看不清了,因此倫敦被稱為「霧都」。英國的地理位置處於歐洲的西部,面積約為二十五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千萬,其中英格蘭人占絕大部分。英國在世界上是最早開始進行工業化發展的國家,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技術水平高,在世界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中佔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英國是世界第四貿易大國,它依靠對外貿易發展本國經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原料和食品進口國之一,也是經濟發展較早的國家之一。

英國人重禮儀,知常理。懂得理解人、幫助人、體諒人。在處理事情和工作中,善於為他人著想,盡自己做大的努力把事情辦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給對方,頗具紳士風度。英國人事業心責任感極強。有鑽研的精神,只要認准了一個目標,確定了方向,就會不惜付出一切,把它做好,力求完美。在與人交往中,英國人很平易近人,容易接觸,與朋友初次見面行握手禮,不隨便擁抱接吻等,注重端莊得體。英國人與人相處懂得推己及人,反應機智靈敏,處理問題很靈活。英國人的風俗禮儀豐富多彩,很有講究。

如果你有幸被英國朋友邀請至家中做客,若僅是以愉快為目的的邀請,進行交往聚會,那麼你若提前到主人家就是不禮貌的行為了,因為主人一旦沒有準備充分,你提前的到來會讓主正鉛人感到尷尬不快,會讓他很難堪,所以大約晚到十分鍾左右,不超過半小時是最好的。聚會結束後不要在主人家坐的太晚,晚餐結束以後稍作聊天,大約一小時之後,或者在晚上十點至十一點之間離開是最佳的,這樣不會影響主人的休息,又顯得有禮貌。

英國人的邀請招待客人的方式主要分為宴會和茶會兩種。茶會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用餐過程中,英國人不會像中國人一樣熱情的勸客人喝酒盡興的,他們很尊重客人的選擇,隨興趣選擇就好。如果沒有喝酒的意願在主人給你斟酒時你只需用手遮住杯口就好,絕不會勉強。當然,英國人大多數是對酒情有獨鍾的,畢竟英國也是個擁有著豐富酒文化的大國。

英國人習慣食用燒烤、煎炸類的食物,但是卻又喜歡清淡的口味。對肉類和海鮮以及蔬菜類食物都有獨到的烹飪方式。英國人對牛肉很是喜愛,特別是烤牛肉再加上新鮮的蔬菜,撒上少許的芥末醬或者奶油等精選的作料,舉哪好香噴噴、油膩膩,咬上一口外酥里嫩,實屬英國人的最愛。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天之計在於晨」,早晨的心情狀態等影響著一天的精神狀態。同樣,英國人也很注重清晨的美好時光。特別是早餐的准備上更是細心周到,講究豐富的營養,他們的早餐多以熏肉、麵包、果醬、果汁、雞蛋、燕麥粥、炸蘑菇、煎肉腸、咖啡、茶等為主。早餐美味豐盛,精神百倍地開始新一天的工作。英國人的午餐卻很簡單,大約在中午一點左右,一般都是在單位或外面簡單完成的。習慣早晨在家做好三明治帶到單位中午食用,十幾分鍾就解決,繼續投入工作。下午四五點鍾是下午茶時間,下午茶主要包括茶飲和各種小點心,例如 蛋糕 、餅干、三明治等,是多年來英國人一直保留下來的傳統習慣。英國人最重視晚餐,一般稱為正餐或者大餐。大餐選擇的時間較晚,食物較為豐盛,主要以肉類和菜品為主,持續的時間較長。

在與英國人用餐時還須注意的是英國人在進餐的過程中不喜歡戴帽子、不喜歡用手肘支在餐桌子上、嘴裡邊吃東西邊說話、大聲的打嗝等都是極為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在英國生活了解餐桌禮儀還是很關鍵的。

英國人很注重外表舉止形象,社會交往方面禮貌端莊。英國人總會給人一種高雅、端莊、矜持的感覺。他們不習慣主動與人接近或接觸,不習慣激動的感情外露,即使心情很不好有傷心事,但是他們也不會表現出來。他們總是很謙虛謹慎,能夠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

社會交往中,英國人第一次見面行握手禮,言語客氣。不論身份、地位、職業、貧賤、都以禮相待;請求別人幫忙時,態度不強硬不蠻橫,講究委婉真誠,請求幫助;英國人尊重婦女,凡事女士為先,無論是在路上行走、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車、商場乘坐電梯等男人們都很紳士的請女士先來,漫於在街頭,男人也要走在外側女人則走在內側,做好隨時保護女人的准備,當然也很少有人在大街上散步時手拉手,因為他們很注重言談舉止;英國人習慣「以貌取人」,他們很講究服裝打扮,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選擇不同的服飾,佩戴不同的首飾。對於男子來說三件套的西裝,打上整齊的領帶,筆直的西褲是英國的傳統服飾風格。在英國,無論男女只要一外出,精心穿戴一番已經是一種習慣。

英國人在社會交往、談生意的過程中,態度嚴謹認真。在商討一件事的過程中他們不隨意的點頭或贊許,只有經過深思熟慮後,同意對方的觀點或者向對方表示祝賀時,才會宣布最終的決定或與對方握手。在談生意中,他們一般不邀請對方早餐談工作,午餐又很簡單顯得不雅,所以晚餐時間是 職場 人群談生意最好的選擇。因此重大的活動內容都集中在晚餐,也就是正餐時進行。赴宴時,隨手帶上一束鮮花作為禮物最好不過了。當然,菊花和百合花在某種意義上講都有死亡的涵義,所以不宜隨便送人,其他花就都沒有問題了,一定會得到主人的喜愛。

英國人崇尚簡朴,摒棄鋪張浪費。無論是在飲食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以簡單樸素為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兩位朋友到家中做客,他們以茶相待,在泡茶煮水時,他們肯定只煮兩份水,不會多煮一點水,因為他們討厭浪費的行為。英國人熱衷於 飲茶 ,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喝茶,每天清晨以茶開始,夜晚以茶結束,特別是濃郁的紅茶更是英國人的最愛,有時還在茶品中添加一些牛奶,味道香濃純正,醇香可口。英國是一個飲茶大國,英國人每天的飲茶次數絕不低於六次,令人嘆為觀止。

當然在與英國人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忌諱:
第一、不能插隊。英國人注重良好的生活習慣,講文明懂禮貌,先來後到,有序排隊是英國人的傳統習慣。無論是上公交車、還是乘坐火車、點餐吃飯、購物等等他們都井然有序的排隊進行。加塞是英國人極為厭惡的一種行為。

第二、不要講價。在英國買東西人們最討厭的就是討價還價,覺得砍價的行為很讓人難堪,沒有臉面。在選購的過程中如果這件商品你認為值就買下,不值也沒有必要多費言語。果斷乾脆為好。

第三、詢問女士的年齡。每一個人都想永遠年輕漂亮,害怕老去。英國的女士更是如此,他們視自己的年齡為私人秘密。詢問女士的年齡是英國女士極為反感的問題,他會認為你很沒有涵養沒有禮貌,所以說,對於中年的婦女,如果你誇她一句:「你真年輕!」她是再開心不過的了!當然,在英國,男人的收入問題、婚喪問題、職業以及宗教問題都屬於個人的私事,日常交際中都不易隨便談論。

英國人還討厭「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一個不吉祥的數字,所以日常生活中都盡量避開它;英國的交通規則和中國也有所不同,它們是靠左行駛,經常多霧,交通行駛一定多加小心;英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很優越,一切病人都免除醫療費,即使是來英國的遊客有醫療需要的話都可享受免費的待遇。

在英國每年的七月、八月、 聖誕節 和復活節,屬於長假期,商務活動明顯減少。大多數的商務人士都會休假。所以不方便開展商務活動,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士盡量不要在這兩個時間段來英國從商,容易徒勞無獲;英國人為了避免賄賂等敏感問題,在接收禮物時,拒絕較大較貴重的物品,從政清廉;英國人很守時,很有時間觀念。在商務活動中,要提前預約,不得遲到早退;工商界人,從商嚴謹認真,不易受感情左右,公事公辦,不輕易做出決定,看重沉著穩重的舉止言談。

如果你去英國旅遊,見到英國人不要輕易的問對方:「您吃飯了嗎?」「最近心情怎麼樣?」「你要去哪裡啊?」等問題,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生活習慣,這些問題也許在中國看來很普遍很熱情,但是在英國人眼中,這些問題卻是很隱私很不禮貌的。所以說,要尊重對方的習慣,談論一下天氣狀況「今天天氣很不錯啊!」是很友好和明朗的話題。

在英國旅遊要時刻警惕,英國的交通規則是左側通行,一定要遵守紀律,嚴於律己,排隊有序,過馬路行車千萬不要粗心大意,安全第一。

英國人講究消費的禮節。在餐館用餐、賓館入住、外出打車等,一般都要按照正常付費的百分之十,給予服務生相應的小費,有時在主人家做客,根據情況而異,都要付給家中傭人一些相應的小費。當然,有時公共場所會把小費列入到賬單中,那樣就不必再另付小費了。

英國的風俗禮儀講究很是豐富多彩。通過以上我們對英國人的風俗習慣的了解來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深深地影響著英國人的生活軌跡,一代一代傳承至今。英國人的朴實簡單、彬彬有禮也充分的體現了英國 傳統文化 的內涵。不屈不撓的英格蘭人作為英國的主體民族,其民族性格對英國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英格蘭人性格具有務實、重視傳統、尊重個人自由的鮮明特點。這些獨具的特色,推動了英國創新精神的延續和發展。英國所以能夠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保持著自己的優勢不受侵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英國人的創新精神。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簡單而高雅。其實我們在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在學習這種語言的本身,我們更是在學習這門語言的文化。也可以說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首先要從這門語言的文化學起。既要學習文化中的語言,也要掌握語言中的文化。

參考文獻:

[1]阿建.英國一瞥[J].初中生,2005,(7).

[2]陳平潤.英國見聞[J].八桂僑刊,1994,(2).

[3]路峻遠.在英國辦事要有耐心[J].神州學人,2004,(3).

[4]傑克.不列顛性格[J].教書育人,2004,(5).

[5]志明.吃在英國[J].少年文摘,2005,(2).

英國風俗文化論文篇2

淺談英國騎士文化

【摘 要】騎士是中世紀的傳奇,國內外對騎士制度的研究也從未中止過。而國內學者主要將騎士制度視為整個歐洲共有的軍事文化現象,並對之進行了宏觀方面的研究,對單個國家的騎士制度進行的探討很少。 文章 將英國的騎士制度作為一個整體,對騎士的產生、英國騎士的特點、騎士制度在英國的表現和演變以及騎士文學進行了條理清晰的闡述和對比分析。

【關鍵詞】英國;騎士制度;騎士文學

相信看過第70屆奧斯卡金獎影片《泰坦尼克號》(Titanic)的人在感動於傑克(Jack)和羅絲(Rose)偉大浪漫 愛情 故事 之餘,一定不會忘記那些將生的希望讓給婦女和 兒童 的英國紳士們及在危難時刻依然泰然自若地奏響靈魂安定曲的樂手們。「不惜犧牲生命來保護婦孺、弱小」的信念已成為英國人為人處事不言而喻的指導原則,那麼他們這種給人心靈以震撼的翩翩 「紳士風度」從何而來?我們自然會將目光投向英國的歷史。穿越時光的隧道回溯過去,我們可以從中世紀英國的騎士制度中找到答案,可以說沒有昔日的騎士制度就沒有今日的紳士風度。

騎士制度不是英國本土的產物,法蘭克王國才是它的祖籍地。騎士制度從法蘭傳入英國後就在本地紮根、開花、結果,並結合本土的特色產生了一些區別於法國及歐洲其他國家的特徵。

一、騎士的產生和冊封

約從公元5世紀到15世紀,這1000年被稱為歐洲中世紀,當時歐洲大陸封建割據,領地之間經常發生爭奪戰。在中世紀的歐洲戰場上,出現了橫刀躍馬的騎兵,他們馳騁於戰場,英勇奮戰,在一些戰役中充當主力。騎兵在歐洲戰場的作為直接促使了以專門從事作戰為職業的騎士階層的誕生。中世紀本來是一個非常枯燥乏味的時代,但是因為眾多騎士的活躍,平添了很多浪漫主義與英雄色彩,這也為西方文學家以及後來的好萊塢導演提供了無數可以混飯吃的素材。

騎士頭銜類似現在的學位,只有受完初、中、高各級 教育 並且成績合格者,才能冊封騎士。在英國,騎士們必須從小在大貴族家裡經過嚴格的學習與訓練,經歷侍童和扈從兩個階段,侍童階段相當小學,主要干點雜活,跟著貴夫人及其女兒學習騎士禮儀與文化知識,以及 唱歌 、樂器等藝術科目。到了扈從階段,就與中國古代教育的「六藝」很相似,騎士必須學習「騎士七技」,即騎術、 游泳 、投槍、劍術、狩獵、吟詩、弈棋等,總之是要文明其頭腦,野蠻其體格。到21歲之後,就可以被冊封為騎士了。冊封儀式非常隆重而復雜,需要齋戒、沐浴、懺悔、祈禱、穿戴鎧甲頭盔、授劍等等,並且花費也比較大,後來由單個冊封變成多人集體冊封,類似現在的集體婚禮,這樣更熱鬧也更經濟一些。

二、英國騎士制度的特點

英國的騎士制度來源於法國,騎士制度的演變深受法國的影響,因此英國和法國的騎士制度在很多方面都顯示了相同的特性。但英國的騎士制度又不完全等同於法國或者其他歐洲國家的騎士制度,它還存在自己的特徵,正是這些不同給中世紀英國帶來了戰爭的勝利和獨特的文化。

(一)騎士直接效忠國王

與法國的騎士制度一樣,英國的騎士制度也是建立在封建制度的基石之上的。但不同的是,在當時的法國,國王對王國的土地的所有權近似一種名義。在法國,每一級的封臣只向自己的直接封主宣誓效忠,威廉深刻認識到法國原來的制度不足以鞏固他在英國的統治,於是他採取了三項 措施 來加強王權。一是1086年他派專員對各地各級封臣的地產佔有和收入情況進行了嚴格的調查,編訂《土地調查清冊》。從經濟上對騎士進行嚴格監控。二是威廉同年在索爾茲伯里召開效忠宣誓大會,要求英國所有領有土地的封主對他行臣服禮、宣誓效忠。三是原盎格魯一撒克遜軍隊里的主力民兵被威廉加以重組和利用。從威廉起,這種直接控制騎士的傳統得以繼承和延續。私戰在強大的王權下得到遏制,也成為了英國區別於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一大特色。

(二)盾牌錢的實施和騎士軍事職能的轉化

12世紀初開始,一種以錢代役的盾牌錢(shield money)制度在英國出現,騎士兵役義務也開始轉化,這構成了英國騎士制度的第二個特徵。早在威廉二世統治時期(William II,1056--1100,1087--1100年),免服兵役稅,即盾牌錢就開始在英國實施了。盾牌錢在英國出現,一方面引起英國軍隊內部結構、組織關系和作戰方式的變化而使英國在戰爭中多次獲得優勢,屢戰屢勝;另一方面,它對騎士階層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盾牌錢制度實施後,英國國王大量使用僱傭軍,步兵和弓箭手成為英國軍隊的主力。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用這種由僱傭軍和騎兵共同組成的混合編排軍隊對抗法國傳統的騎兵陣容,取得了光輝的勝利。

三、騎士精神向紳士風度的轉化

隨著騎士軍事職能的轉換,雖然騎士階層不再有軍務的紛擾,但同時也失去了來自戰爭的額外收入。14世紀末發起的圈地運動和亨利八世(HenryⅧ, 1509―1547)時期進行的宗教改革所引發的地產轉移使當時投身於土地投資的騎士、一些城市富裕的律師、商人及富裕的自耕農獲利豐厚。由於有著共同的經濟目標,這些人的社會屬性逐漸接近,政治上也逐步靠攏,於是慢慢地形成了一個嶄新的鄉紳階層。

騎士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會影響到鄉紳階層的其他成員,其具體表現就是整個鄉紳階層在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極力模仿上流社會。他們一方面將這種向上模仿所得到的貴族騎士的價值觀向市民社會推廣傳播,一方面也用自身形成的資本主義倫理價值觀向上層社會施加影響。在英國社會中不斷上升的中間階層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在客觀上促進了英國騎士精神與資本主義倫理精神的交匯融合,從而創造出了獨具英國特色的紳士風度。

四、騎士文學

文學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況和理想,同時它又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來引導和塑造人們的思想觀念。騎士文學產生於十一到十三世紀。由於騎士制度的確立、騎士階層社會地位的提高,產生了他們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准則。他們突破__的出世觀念和禁慾主義,要求現世享樂,嚮往世俗的愛情,追求個人英雄主義的騎士榮譽和俠義的扶弱除強的騎士精神以及溫雅知禮的騎士風度等。騎士文學就是這種精神特徵的集中反映。

猜你喜歡:

1. 英國文化論文

2. 英國紳士文化論文

3. 英國禮儀文化論文

4. 關於英國文化的論文

5. 英國文化概況論文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英國文化論文」

6. 鼠文化詳細資料大全

2008年為農歷戊子年,生肖排列屬鼠,又稱鼠年。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不少與「鼠」有關的文化。鼠雖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討人喜歡,還落得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千古罵名,但從社會、民俗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它早已脫胎換骨,由一個無惡不作的害人精,演化出來一個具有無比靈性,聰慧神秘的小生靈。我國民間早在幾千年前就流傳著所謂「四大家」、「五大門」的動物原始崇拜。

基本介紹

文化地位,鼠的歷史,動物學特徵,鼠的貢獻,特徵,鼠的種類,鼠郵票,鼠的象徵意義,鼠文化,鼠戲,鼠俗,鼠諺,鼠詩,鼠歇後語,鼠謎,鼠畫,十二生肖之首,鼠年祝福簡訊,老鼠與人類,老鼠研究,老鼠形象,

文化地位

鼠雖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討人喜歡,還落得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千古罵名,但從社會、民俗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它早已脫胎換骨,由一個無惡不作的害人精,演化出來一個具有無比靈性,聰慧神秘的小生靈。中國民間早在幾千年前就流傳著所謂「四大家」、「五大門」的動物原始崇拜,即是對狐狸、黃鼠狼、刺猥、老鼠、蛇的敬畏心理的反映,人們普通認為,這些動物具有非凡的靈性,代表著上天和鬼神的意志。鼠又一榜上有名,可見鼠委實與人類的生活千絲萬縷地糾纏在一起,鼠文化自然在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加掩飾地呈現出來,鼠文化使鼠變得越來越可愛,越來越神秘。

鼠的歷史

「鼠」字在甲骨文里像一隻小老鼠張著嘴在咬東西;象形的鼠字,從商朝到秦朝1000多年的演變、發展過程中,變化不少,在秦朝小篆中已趨向符號線條化;隸書的鼠字是在小篆的基礎上演變來的,鼠頭變成方形,鼠腳和鼠尾還有點象形,但鼠的形象已不明顯了。楷書的鼠字吸收了隸書鼠字的特點,這也是今天所用的「鼠」字,草書則多見於藝術書畫作品。 在安徽省附近考古發現,人類還沒出現以前,老鼠就在地球上生活了4700多萬年,可說老鼠是活化石。

動物學特徵

鼠可螞伏分廣義的鼠和狹義的鼠。 廣義的鼠 凡是齧齒動物都可稱為鼠,它廣布於全世界,適應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有地棲的、樹棲的、半水棲和地下生活的,有善於跳躍的、奔跑的、攀援的、滑翔的、游泳的、挖掘的。盡管如此,但其基本特徵是一致的,就是都具有二上二下四個齒形門齒,無犬齒。齒髓腔不封閉,故門齒能一直生長(為抑制門齒生長,鼠就要經常啃咬硬物,結果給人類造成極大危害。) 狹義的鼠 光是倉鼠科和鼠睜檔科就各有100多個屬,它們的共同特徵是體型小,被毛鼠灰色,吻光,眼小,尾裸而具鱗片。

鼠的貢獻

但事物都具有二重性,鼠對人類貢獻也很大。僅是從褐家鼠和小家鼠白化變異而來的大、小白鼠,作為科學和醫葯方面的實驗動物,每年的使用量高達幾千萬只。由於用量大,據說美國有一家專門生產一種無毛老鼠的工廠,以供實驗之用。此外,家鼠的毛是硬蛋白質之一,水解後可制水解蛋白,也可制胱氨酸、半胱氨酸等葯物,鼠肉是人工養貂的好飼料,還可喂動物園的肉食動物。

特徵

鼠不僅種類多而且數量驚人,估計全世界鼠的總數超過人口幾倍,最常見的除褐家鼠、黃胸鼠、黑家鼠、水家鼠外,還有巢鼠、田鼠、沙鼠、倉鼠、跳鼠、麝鼠、鼢鼠等,世界上最大的鼠是美洲的負鼠,體軀如貓,最小的鼠是俄羅斯巴爾喀什湖地區的跳鼠,大小如頂針,在顯微鏡下才能看清它的五趾,壽命最長的是土撥鼠,壽命在15~20年。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鼠是褐家鼠,約佔全球鼠類的1/3,最少的鼠是牙買加的胡蒂亞鼠,現只有一對保存在托育園。老鼠每年吃掉的糧食多達數千億斤,還破壞草原,傳染疾病,所以鼠是「四害」之一。老鼠因偷吃、啃壞東西而得惡名,令人討厭,因此,「老鼠過街,從從喊打」。鼠字組成的詞語也多含貶義,如「鼠目寸光」,「鼠竄狼奔」,「鼠肝蟲臂」,「鼠牙雀角」悶早攜,「鼠竊狗盜」等等;

鼠的種類

(1)褐家鼠,喜棲於溝渠旁,故又叫溝鼠。 (2)黑家鼠,善於攀登,喜居於樓閣等高處,故又叫屋頂鼠。 (3)黃胸鼠,在中國南方廣布,習性與黑家鼠相似。 (4)小家鼠,全國廣布,體形小,常棲居於民房雜物堆及各種縫隙中。

鼠郵票

在中國,老鼠的民間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是「老鼠娶親」,「老鼠嫁女」,並成了藝人創作年畫的題材,深受廣大民眾喜愛。並傳到鄰邦越南等國。因此越南1996年發行的生肖郵票,(全套2枚和一枚小型張)就採用「老鼠嫁女」的故事(圖2為「抬花轎」一枚)。 迦納1996年發行的《丙子年》生肖郵票小版張(圖3),採用「老鼠娶親」的故事,由四枚郵票組成,分別描繪老鼠娶新娘的熱鬧場景:第一圖,新郎騎馬,鼠們鳴鑼、吹嗩吶開道,第二圖,迎親的鼠們扛著「百年」,「 好合」的喜事木牌,第三圖,鼠們抬著花轎,花轎里坐著新娘,第四圖,迎親的鼠們抬著嫁妝,有趣的是一鼠還提著一條魚,想必是孝敬「貓老爺」的。 老鼠是一種令人討厭、有害而又機靈的小動物,它們的形象常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有情愛的也有憎恨的。最早是《詩經》中的《魏風·碩鼠》;《西遊記》第81~83回寫無底洞的老鼠精逼唐僧成親,是鼠婚故事的發展;《聊齋志異》中的「阿纖」篇是寫人鼠戀愛的,生動傳神!《十五貫》中的婁阿鼠是鼠竊、殺人犯;《水滸傳》中的白日鼠白勝卻是108將中的人物;《三俠五義》中大鬧東京的「五鼠」,則是義俠之士,受到讀者的喜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中國民間有一首傳唱很久的兒歌:「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把老鼠說的天真可愛,據說老鼠聞到油壺里的香味,想吃,但進不去,怎麼辦呢?經過反復幾次,最後用長尾巴伸進壺嘴裡蘸油,終於吃著油了。這個故事很有趣,因此,郵票設計家把它搬上生肖郵票,寓意的,如中國1996年發行的《丙子年》生肖郵票(1960-1)第一圖:老鼠一手持燈台,左側還有一油葫蘆圖章,鼠的尾巴已快伸進油葫蘆了。生肖鼠郵票構圖比較直白的,如格瑞那達、格林納丁斯和非洲的甘比亞發行的生肖郵票(圖4~5)。 傳說老鼠在十二生肖排名賽中,是趴在牛背上前去報名、最後爭得第一的,這都說明老鼠是一種靈活善變的動物,智商很高。因此,古代民間流傳著鼠是天鼠(神鼠)的傳說: 中國1996年發行的生肖郵票(1996-1)第二圖和2007年的賀年郵資明信片(有獎)第一圖就採用「鼠咬天開」的民間傳說:遠古天地未開之時,宇宙混沌一片,是老鼠將密封的天地咬破,陰陽氣才漏了出來,萬物才得以滋生,鼠還引來了火種,從天上偷來了谷種,鼠有創世之奇功,因此鼠排在生肖之首位。在中國一些少數民族的創世神話中,也有與「鼠咬天開」類似的傳說,如拉祜族的創世史詩《牡帕蜜帕》,描述天神厄莎培植了一個育人的葫蘆,但人在葫蘆中長成卻出不來,只有老鼠將葫蘆咬破一個洞,迎出了扎笛和娜笛兄妹,這二人就成了拉祜族的祖先。 亞洲一些國家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也有關於天鼠(神鼠)的傳說,這可見於韓國,蒙古,泰國,不丹等國發行的鼠年生肖郵票。 韓國1984年發行的《甲子年》生肖郵票,主圖(圖6)是一尊手持武器、威武站立的石刻浮雕鼠神像。原型取自新羅王朝開國功臣金庾信將軍墓地十二生肖石刻浮雕神像。 蒙古1972年發行的《壬子年》生肖郵票(圖7)以天鼠(神鼠)和太空飛行器賽跑構圖——圖案左側是一隻肥大的鼠在向前奔跑,右邊是兩位美國太空人駕馭的 「阿波羅15號」的登月車在後面緊追不舍,形象生動逼真,構圖幽默、浪漫。1996年1月1日發行的生肖鼠郵票(全2種)則以神話傳說的天鼠為設計理念,濃墨重彩描繪騰雲駕霧的天鼠。 泰國1996年發行的生肖鼠郵票,取材於泰國神話佛祖轉輪十世「拘蓬那納」,描繪天神騎鼠的風采(圖8)。天神駕馭的鼠當是「天鼠」(神鼠)。 不丹王國與中國為鄰,受西藏文化影響,採用藏歷,1996年是「火鼠」年,因此不丹發行的《丙子年》生肖郵票,以傳說中的「火鼠」設計(圖9)。在中國《神異經》中也有「火鼠」的記載:南方有火山,長40里,生不盡之木,晝夜火燃,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長二尺余…… 1997年不丹王國發行的生肖小版郵票,其中有一枚主圖為一隻奔跑於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老鼠(圖10),顯然,這只鼠也是天鼠(神鼠)。

鼠的象徵意義

鼠的第一個象徵意義是靈性,又包括它的機靈和性能通靈兩個方面。鼠嗅覺敏感,膽小多疑,警惕性高,加上它的身體十分靈巧,穿牆越壁,奔行如飛,而且它還兼有另兩項突生的本領:從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樓頂附落到地上,翻轉身,喘息一下便象沒事一樣該幹啥就幹啥,絕對沒有粉身碎骨的性命之憂;它雖說不是水生動物,也沒有超強的游泳本領,然而窄溝淺水池塘是擋不住它的,為了求生,它可以一口氣在水底鑽好幾米遠,自己則毫發無損。所以要摔死或淹死老鼠那可真有些白費心機。人們常用「比老鼠還精」來形容某人的精明的機靈,鼠的機靈成為一種類比的標准,可見它的機靈已經上了相當的檔次,正如人們形容轎車品質卓越一定會說「比賓士還好」,而不會說「比伏爾加還好」一樣。同樣,形容一個人行動迅速,順時應變,我們也常說他「象老鼠一樣善變。」民間還認為鼠性通靈,能預知吉凶災禍。其實鼠生於自然,長於自然,對自然界將要發生的不測如地震、水災、旱災、蝗災等做出一定的行支反應是很正常的,這是地球生物具有的某種特殊本能,只是有些限於人類自身的知識,還未能揭示出它的神秘和規律罷了。在唐山大地震前夕,人們驚驚異地發現鼠群向郊了外奔竄,或者三五結伙蜷縮在馬路,街道等相對空曠的地方,並不明這種跡象暗示著什麼。類似的事情,在古代必定重演過多次,所以老鼠在人類心目中變成了通靈的神物。我們通過周公解夢中有關鼠的解釋就可略見一斑。 鼠的第二個象徵意義是生命力強。一者是它的繁殖力強,成活率高,譬如一隻母鼠在自然狀態下每胎可產出5到10隻幼鼠,最多的可達24隻,妊娠期只有21天,母鼠在分娩當天就可以再次受孕,幼鼠經經過30-40天發育成熟,其中的雌性加入繁衍後代的行列。如此往復,母鼠一年可以生育5000左右子女,至於孫子、孫女、曾子、曾孫輩已多到無法計算。據研究,鼠母體內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能夠 *** 雄鼠永遠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這大概也是鼠界能生會養的原因之一,故而民間將子女居群的善生母親戲稱為「鼠胎」或「鼠肚」,比喻它的生育能力特強。老鼠的成活率高,壽命長,如非遇到天敵貓的襲擊或人類大規模的撲滅行動,大多數都能安享晚年、壽終正寢、而且子孫滿堂,這是其它動物可望而不可及的。

鼠文化

鼠戲

在中國戲劇舞台上,演員們表演的鼠戲也是五花八門,饒有風趣,譬如宋代的故事戲《五鼠鬧東京》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民間藝人們表演的鼠戲,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如東晉時期,民間就有了「老鼠推磨」、「老鼠盪鞦韆」的鼠戲表演。到了清代,鼠戲更為盛行。那時候藝人們身背木箱,走街串巷,箱內裝有鼠匣,箱上扎個彩漆木製的小舞台,藝人口唱俚曲,手敲鑼鼓,指揮演出,什麼「三娘汲水」、「劉金進瓜」等節目,讓人笑得前仰後合、流連忘返。

鼠俗

一些與鼠有關的民俗頗為有趣,如在浙江南部古時流行「打老鼠眼」的風俗,即在元宵節時,人們煮黑豆,然後在室內撒黑豆,撒豆人站在梁下,手拋黑豆至樑上,口中念叨:「西樑上,東梁下,打得老鼠光鐸鐸(斷種之意)。」俗信可除鼠患。又如貴州毛南族以農歷臘月初一日為「送鼠節」。這些民俗反映了人們對鼠的憎恨。

鼠諺

語民間流傳著不少與鼠有關的諺語,如「多鳴之貓,捕鼠必少」、「大貓頭,老鼠尾」、「一隻老鼠壞了一鍋湯」、「老鼠留不住隔夜糧」、「老鼠看倉,看得精光」、「貓咬貓,老鼠笑」、「小老鼠捉光,大老鼠驚慌」等。這些諺語雖語言朴實,卻寓意較深,讀來頗有韻味。

鼠詩

在浩瀚的詩海中,有一些詠鼠的詩句,如唐代杜甫的「鴟鳥鳴黃桑,野鼠拱亂穴」,唐代柳宗元的 「草中狸鼠足為患,一夕十顧驚且傷」,唐代劉禹錫的「忽聞飢鳥一噪聚,瞥下雲中爭腐鼠」,宋代陸游的「賈勇遂能空鼠穴,策勛何止履胡腸」,明代龔詡的「燈火乍息初入更,飢鼠出穴啾啾鳴。齧書翻盆復倒瓮,使我頻驚不成夢。狸奴徒爾誇銜蟬,但知飽食終夜眠。痴兒計拙真可笑,布被蒙頭學貓叫」,清代查慎行的「霜壓啼烏驚月上,夜驕飢鼠闞燈明」等等。

鼠歇後語

在中國無數歇後語中,鼠有關,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老鼠看天——小見識」、「老鼠掉進米缸里—— 因禍得福」、「捂著腦袋趕老鼠——抱頭鼠竄」、「老鼠咬象鼻——不識大體」、「老鼠鑽書箱——咬文嚼字」、「出洞的老鼠——東張西望」、「老鼠逗貓——沒事找事」等。這些歇後語詼諧風趣,令人過目難忘。

鼠謎

在聯苑中,有的謎面中含有「鼠」字;如謎面為「婁阿鼠問卦」,打一成語(謎底:做賊心虛);謎面為「飛著活像鳥,坐下好似貓,夜裡去捕鼠,數它武藝高」,打一飛鳥名(謎底:貓頭鷹)。而有的謎底與「鼠」字有關,如謎面為「尋子」,打一崑曲摺子戲(謎底:訪鼠)。

鼠畫

古今畫家很少喜歡畫鼠,但國畫大師齊白石筆下的老鼠卻氣韻生動,形神兼備。他所畫的《老鼠與油燈火》構圖簡潔凝練,形象鮮明,油燈畫在左邊,油芯上的火焰似被微風吹拂,畫的右下側是一隻老鼠,形簡意足,畫盡了老鼠機敏伶俐的特點。

十二生肖之首

傳說有一天玉皇大帝要排十二生肖,定下了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貓。玉皇大帝讓他們第二天來排名次。那時貓和老鼠是好朋友,貓對老鼠說:「明天你要早點喊醒我,我是十二生肖之一,明天我要上天排名次。」老鼠滿口答應了。 第二天,老鼠早就醒了,他沒有喊醒貓,而是自己上天了。那時剛好到排名次的時候,玉皇大帝按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貓的順序排了十二生肖。玉皇大帝問動物們有沒有意見,惟有老鼠提出了異議:「我認為不應該選貓,他一點也不尊重您。您瞧,他現在還在睡覺呢,根本不把您要排十二生肖的事放在眼裡。」玉皇大帝一看,貓果真在睡覺!他勃然大怒,一氣之下,他決定永遠不允許貓再上天。同時,他讓老鼠頂替貓的位置。老鼠又說話了:「我一定要排在第一位!」「為什麼?難道你的貢獻比牛還大嗎!」「人們都認為我比牛大多了。」玉皇大帝沒有辦法,只好讓人們來評判。人間到雲端的牛都說:「呵!好大的牛啊!」接著,他們看到了站在牛頭上的老鼠,都說:「好大的老鼠!竟然比牛還大!」玉皇大帝只好讓老鼠排在第一位。

鼠年祝福簡訊

1、賀新春,慶佳節,恭喜發財!過年好,萬事順,事事如意!財旺福旺運道旺,三鼠開泰迎旺年! 2、祝你山鼠綿鼠吃不完,洋國到處游,洋錢一桶桶...總之,鼠福不淺,鼠鼠順手!!! 3、我把祝福和希望,悄悄地放在將融的雪被下,讓它們,沿著春天的秧苗生長,送給你滿年的豐碩與芬芳!新年快樂! 4、祝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陞官、發財,鼠鼠得意!- 5、鼠年祝願您:工作舒心,薪水合心,被窩暖心,朋友知心,愛人同心,一切順心,永遠開心,事事稱心! 6、鼠年我的的願望:水泥馬路長青草,火鍋一點底就掉,皮衣店面都關門,全世界人都屬鼠。 7、祝你鼠年喜氣洋洋,滿面陽光燦爛,愛情揚眉吐氣,事業洋洋得意,晦氣揚長而去,萬事陽關大道! 8、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三鼠開泰送吉祥,五福臨門財源茂。恭祝新春快樂,幸福安康!! 9、簡訊賀歲,歲歲平安,安居樂業,業和邦興,興旺發達,大吉大利,力爭上游,游刃有餘,青春永駐,祝你快樂! 10、在這美麗的冬日暖鼠里,我看著得意鼠鼠的你,一副耀武鼠威的樣子,我真想對你說:別裝了,我的小鼠羔,我知道你很愛我。 11、祝:新年進步!三鼠開泰!心想事成!步步高升! 12、新春之慶,人人之喜。齊喜慶過肥年。祝您鼠年好事連連,笑口常開。- 13、祝你鼠年:大名鼎鼎,大吉大利,大紅大紫,大顯身手,大炮而紅,大鳴驚人,大馬當先! 14、黑馬牽出鼠,鼠過皆吉祥。好運交華蓋,行走在康莊。財進江入海,官升佛跳牆。大喜須清醒,襄陽不洛陽。 15、鼠年到,鼠年到,有成績,別驕傲,失敗過,別死掉,齊努力,開大炮,好運氣,天上掉,同分享,大家笑! 16、馬尾巴的功能,是金鼠開泰的驚喜.老朋友的祝福,是真情無期的永續.祝福的話被千萬人說過,我便有幸省過. 17、鼠年春節到,簡訊來問好;願你白天順,夜晚睡好覺;天上掉黃金,打著你的腳;要問我是誰,請看手機號。 18、祝金鼠開泰!喜氣鼠鼠!鼠蹄奮進!得意鼠鼠! 19、恭祝鼠年萬事勝意,財源廣進,恭喜發財! 20、新年快樂,三鼠開泰,洋洋得意,好事連連,一帆風順,十全十美,發財,發財,發洋財。

老鼠與人類

研究發現老鼠和人類 99%骨骼結構相同 老鼠比猴還像人 據報導,耶路撒冷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首次公布了《老鼠骨骼斷層掃描圖》,圖中清晰地展示了老鼠骨骼結構的細部特徵,包括極微小的骨骼,其精確程度到毫米。如果把老鼠按比例放大並舒展開來的話,那麼除了臉部、足部和尾巴外,老鼠的骨骼構架同人類相比,幾乎沒有什麼區別。此外,在病理上,老鼠和人類的骨細胞也有很多的共同之處。 英美科學家通過研究得出結論,老鼠基因密碼鏈的長度與人類相差無幾,老鼠為25億對核苷酸,略少於人類的29億對核苷酸。80%的人類基因與老鼠完全相同,99%的人類基因與老鼠非常相似。所有這些指標,是在外形上與人類更為接近的猴子都沒有達到的。

老鼠研究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科學家普遍藉助老鼠從事治療人類疾病的研究工作。他們認為,通過老鼠研究基因的功能情況,比通過人體更容易一些。據報導,科學家在做試驗的時候,將人類的基因移植到老鼠身上,結果培育出了一種老鼠,其大腦的體積比一般老鼠要大很多,以至於腦顱骨腔內幾乎容不下大腦,並由此形成了與人類相同的褶皺狀大腦回溝,接近於人類的大腦。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遺傳學專家正在進行一項新的研究,試圖讓老鼠產生出人類的 *** 。 此外,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的生物化學家不久前培育出了一種體形超大、生命力極強的老鼠。據介紹,這種老鼠剛一出生就特別的活躍,即使是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也能夠連續跑上5-6個小時不停歇,而且跑的速度很快。原來,科學家在老鼠的胚胎中注入了一種專門負責產生一種蛋白質的高活性基因,可以使這種蛋白質在肌肉中的含量高出一般老鼠的上百倍。據介紹,這種老鼠的食量比一般老鼠要多出好幾倍,但不會導致體態肥胖,而且壽命也長很多,能活到相當於人類的150歲。即使到了晚年,這種老鼠仍然能夠保持極旺盛的生育能力。科學家表示,人類也有類似的基因,假如人類能有如此高強的體力和耐力,那將會培養出超高強的運動員。但出於道德的原因,還不能在人的身上做同樣的試驗。

老鼠形象

幾年前,在奧地利的一個教堂里,人們在壁畫上發現了一個酷似老鼠的動物畫面,其形象與「米老鼠」驚人的相象。據說,這幅壁畫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這說明,人類不僅很早就把老鼠人性化了,而且還把老鼠神化了。美國迪斯尼樂園中的「米老鼠」形象是不是來自於此地?一時成為人們的一個疑問。一位藝術家還略帶戲謔地調侃到,在奧地利教堂的壁畫中,聖像旁邊的那位正是美國卡通片中所刻畫的那個主角「米老鼠」。

7. 怎樣才能對美進行科學的分類

與美學中的其它重大問題一樣,美的分類,也是美學史上一直沒有規范解決的問題。我國美學教科書中常見的是根據審美對象自身性質的分類,如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形式美等等。這種分類,其最大缺陷是把「美」的分類變成對「美的事物」的機械歸類,沒有也無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徵和規律,因而,也無助於對客觀美的認識、分析與把握。這與傳統美學對美的性質的機械理解相關。從系統美學角度講,美是不能脫離審美關系系統①而獨立存在的,美只是審美關系中客體的系統質。在現實中,離開特定審美對應關系和審美主體,離開特定審美距離和審美環境,客體便無所謂美或不美;美決不是客體固有的自然質或社會功能質。因此,美的分類是不能脫離開審美系統的。當然,如果我們根據科學抽象原則,設定人類類主體為審美主體,同時將審美系統的諸要素--審美距離和環境等等「懸置」,客體或客體因素②的審美價值或美依然是可以相對確定,並進行分析研究和分類把握的。但顯然,這種抽象的美的分類,決不是依據客體自身的特徵與性質,而是依據審美關系生成的性質。③據此,我將美劃分為,前文化美,文化美與復合美三大類。筆者認為這一新的分類方式既有助於美學學科的規范,也有助於我們對美學和藝術現象認識的深化。



審美系統中的主體是人,而人的生命從屬於「雙重關系:一方面是自然關系,另一方面是社會關系」。④人的生命本質的這種兩重性,使審美關系的生成也分為性質不同的兩大類,即前文化審美關系與文化審美關系。所謂前文化審美關系,就是客體因對主體之物理、生理、心理結構或需求的同構或滿足而建立起的審美關系;所謂文化審美關系,就是因客體所包含文化社會價值因素為主體意識自覺把握和肯定而建立起的審美關系。由於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兩類審美因素共存於現實審美關系中,因此,又形成第三類,即復合審美關系。這三類審美關系所生成的便是前文化美、文化美與復合美。
所謂文化美,也就是傳統美學所討論的美,即由「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所生成的美,所物化和表現在客體身上的文化審美價值。文化審美關系發生於人類與動物相揖別的漫長進化過程中,生成於人類類意識、類自覺的形成和體現類自覺的自由創造--「勞動」的過程中;文化審美既伴隨人類類本質生成而生成,又體現著人類的文化特徵。動物能本能地趨利避害,建巢築穴,但卻不能像人類那樣,順勢利導,化害為利,能動地為自己創造更新更美的生活環境,因此,動物沒有「文化」,也不會對客體內含的「文化」有任何興趣--甘肅的「陽關」遺址,甚至連鳥兒也不願棲息。但對人類來說,先民們艱苦創造的文化遺痕,是自然界、動物界任何精妙建構所不可比擬的,是世界上最美的存在。這便是「陽關」文化魅力之所在--它所凝聚的是中華文明沉積千百年的歷史,它所喚醒的是中國文人代代承傳的思古懷古情結。文化審美是人類的「專利」,也是審美的本質構成。
所謂前文化美,系指客體因滿足主體潛能本能需求而獲得的審美價值。當然,這種前文化美的獲得,只能是在人類審美系統整體生成存在的條件下。因為從嚴格意義上講,如果僅僅停留在物理、生理、心理水平上,並不存在主客體關系或審美關系,而只有動物與自然的適應關系。動物與自然是直接同一的,它們之間不存在對象性的關系、更不存在享受性體驗自己潛能、本能的「審美關系」。蝶戀花肯定不是審美;一隻母猴喜歡上另一隻公猴,當然也不是審美。但人類在從消極適應自然到能動改造自然的漫長過程中,一面不斷改造自身的感官結構,生成「有音樂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一面豐富發展自身的感覺,使之「成為人的享受的感覺」,⑤從而將人的本能潛能需求從被動性、適應性動物水平提升到能動性、主動性人的水平,並伴隨著肯定自身本質力量的文化審美關系的生成而獲得審美性質,使前文化動物性適應關系成為人類審美系統的構成部分。⑥因此,同樣是對色彩和花的喜愛,人戀花成為高雅的審美活動;雖然是與猴子「同宗」,人對異性的關系便具有了審美意義,甚至如保加利亞學者瓦西列夫所比喻的,人類性本能是為絢麗多彩的美提供無形瓊漿的生命之根。⑦
這里,所體現出的正是系統整體性原則:在系統整體生成之前,構成元素或子系統本身並不能獲得系統屬性;但在系統生成之後,系統之元素或子系統則作為系統的構成部分而獲得系統屬性。因此,盡管從生物自然發生史角度講,人類前文化關系生成在前,文化關系生成在前,但從人類文化發生史角度講,則是文化審美關系發生之後,前文化審美關系才得以存在,因為只有文化審美生成才意味著人類審美系統的建立,前文化審美關系才能作為人類審美系統的有機構成部分,相對獨立地存在。



傳統美學之所以沒有劃分前文化審美與文化審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兩者在表面上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都是一種主客體對應關系結構。一個人欣賞一朵花同另一個人欣賞一把石斧,很難看出有什麼不同。但如果深入考察一下便會發現,這兩種審美關系中的主、客體因素及其相互結構動因是有著顯著差異的。
在前文化審美中,審美關系是由客體,譬如「花」的形象形式刺激主體生理心理機制,滿足主體潛能或本能需求而建立的。某個個體能否與某個客體建立前文化審美關系,完全取決於主體生理心理機制是否健全、取決於客體形象形式能否吸引或激起主體好感。設若主體生理心理機能殘缺,比如色盲耳聾,那麼,任何絢麗的花朵、和諧的旋律對他都沒有美的魅力;設若客體形象醜陋結構失衡,比如瞎眼跛腿,那麼,它對任何健全的主體也不會產生美的魅力。在這種純粹前文化審美關系中,任何美的理性概念都是沒有意義的。即使人們交口贊美,色盲的人對花也無動於衷;即便某位盲公品格超眾,他的外在形象也無法使人贊美。這表明,在前文化審美中,人類之所以對客體產生不同的好惡選擇和美醜感覺,其內在生理心理機制只能從人類的動物進化史中去尋找;人類前文化審美能力並不需文化修養或審美教育而獲得,其相應的美感與動物性的快感生成機制也沒有本質的區別。當然,一般說來,純粹的前文化審美在實際審美中並不佔優勢。像藝術中所謂的「有意味的形式」,便內含豐富的文化因素,並不屬於純前文化審美。
純文化審美與前文化審美正相反,其審美關系是超越生理心理感官水平,與人的潛能本能需求無關,純粹由主體文化意識理性覺悟體察到客體,譬如「石斧」內含的文化社會價值而建構的。某個個體能否與文化客體建立文化審美關系,完全取決於主體文化素養社會覺悟,取決於客體內含文化因素對主體是否具有足夠的價值引力。設若主體缺少必要的文化科學修養,是一個文盲科盲,那麼,任何具有文化科學價值的文物,對他也沒有美的引力;同樣,設若客體並不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比如尋常可見的石塊,那麼,它們也是不會對文化主體產生審美引力的。在這種純粹文化審美關系中,客體的外在形象是沒有直接意義的。假古董偽文物,即令具有華麗或古樸的外表,但一經專家驗證是膺品,其文化美的引力也便即刻消失。這表明,在文化審美中,人類之所以對文化客體產生審美興趣,其內在發生機制只能從人類類本質類覺悟中去尋找;人類的文化審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文化修養或審美文化教育獲得的,其相應美感實質上是一種屬人的自豪感或充滿類意識的愉悅感。相對說來,純粹的文化審美在現實審美中更是不多見的,即使銹痕斑斑的戰國兵器,斷壁殘垣的秦代長城,也總是或多或少具有某種感性魅力,不能歸屬於純文化審美。
我們將前文化審美與文化審美兩相對照,它們之間之特徵差異便看得更為清楚了:從客體角度來講,前文化審美側重的是外在形象形式,譬如「花」,其形象形式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意義;文化審美側重的是內在本質內容,譬如「石斧」,其形象形式不具有獨立的審美意義。從主體角度來講,前文化審美中所激活的主要是感官,是主體對「花」的感性直覺;文化審美中所激起的主要是意識,是主體對「石斧」的理性反應。雖然文化審美中由於人類對某些價值因素的理性反應(如對人文、人性價值的反應),已經在「類」生成過程中千百億次地重復而化為一種文化本能或社會良知,積淀成為一種群體文化無意識,使這種理性反應同樣會表現為一種感性直覺,表現為一種審美直覺,但這只是表面之類似。在這里,一個很明顯的劃分理由便是,在前文化審美中,主體之好惡除去歸咎於主體潛能本能結構之外,是無法用理性概念去分析說明的,而在文化審美中,這種關系建立之因緣卻是可以藉助理性概念加以解釋說明的。譬如,我們對花的欣賞無需理由,對花的生物學「合目的性」分析甚至有害於對花的欣賞;但我們對石斧的欣賞卻需要理由,對石斧的考古學「合目的性」分析絕對有利於對石斧的欣賞。而這,正體現了兩類審美關系的不同特徵:在前文化審美中,客體之審美價值直接存在其感性形象身上,主體進入審美角色經常是一個不加理性判斷的感性直覺反應過程,因此,前文化審美是直接審美、非理性審美、受動審美、無中介審美、形象審美;而在文化審美中,客體之審美價值在於其結構中所包含的文化社會價值,與其感性形象並非直接同一,主體必須經由理性確證文化社會價值存在並被其所吸引,才能進入審美角色,因此,文化審美是間接審美、理性審美、能動審美、中介審美、內含審美。
關於兩類不同性質審美之間的這種差異,美學史上的先哲們已經有人涉及到了。如英國十八世紀著名美學家哈奇生所謂的絕對美與相對美,實際上就是試圖概括前文化審美與文化審美之不同特徵:前者指事物本身某種性質令人感到美,後者是由觀念聯想而感到的美。⑧康德對純粹美(自由美)和依存美的劃分:「前者是事物本身固有的美,後者卻依存於一個概念」,⑨也是近似的劃分方式。但由於傳統美學中「美」是一個渾一的概念,根本不可能從審美關系的內在結構分析中給予這種劃分以科學根據,因而,只能憑借經驗或先驗理論作出主觀裁定,使這種主觀的劃分不僅沒有揭示審美現象內在規律,反而使美學理論陷入迷津或悖謬之中。



基於審美發生的性質,區分文化審美與前文化審美,對於我們認識審美現象,尤其是某些所謂「自然美」和「形式美」的生成規律是非常重要的。
傳統美學一大誤區是把低層次的審美現象,統統提升到文化層次上闡釋,將所有自然美都千曲百拐地歸結於「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譬如闡釋月亮的美,一定要先聯想為「白玉盤」之類,再將「白玉盤」歸結為勞動者的創造,最終讓月亮間接地被「人化」。這樣作的結果恰恰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使美的規律撲朔迷離,難以把握。達爾文在論及對人類生理結構功能認識時曾說過,必要時「我們就得在哺育動物的進化階梯上下降到最低的幾級才行。」⑩對許多屬於前文化審美現象的解釋也是這樣,當我們把它下放到人類結構的低層時,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所謂月亮之美,就在於它的清暉在夜色中悅目,適宜人的潛能需求;而一輪圓月,還有著視覺最容易接受的簡捷形式--圓形。這便是不熟讀唐詩,缺少人文修養的人們同樣贊賞月亮美的原因。類似情況還有花之美。由於普列漢諾夫的徵引,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有關原始部落人對花冷淡的事實廣為人知:他們「從不曾用花來裝飾自己,雖然他們住在遍地是花的地方」。(11)由此,便很容易得出花之美產生於勞動的結論,使花之美具有文化美屬性。其實,這也是將審美發生論與審美本體論混淆而產生的錯覺。從發生論角度講,人類對花欣賞的事實的確是發生在人化自然的勞動實踐中,但人對花的喜愛傾向和欣賞能力,卻是動物人在物種進化過程中就早已經從祖先那裡繼承下來並自然具備的,只是在向人生成的漫長過程中,由於生存維艱而暫時蟄伏起來成為潛能罷了。一旦勞動實踐使人類的這些潛能被重新解放出來,它便作為前文化審美需求而存在,相應地,花之美便也存在了。因此,現代人欣賞花,根本無需想到什麼勞動、豐收、果實之類,恰恰相反,那些為人類所培養和喜愛的花卉,幾乎統統是「花」而不實的。
實際上,構成人類審美基礎的諸多視覺或聽覺形式美元素,也大都屬於這類前文化審美發生現象。譬如「對稱」。「對稱」在形式美中的重要地位是難以動搖的,所謂「反對稱」、「不對稱」,依然是以「對稱」的存在為前提的。但人對「對稱」美肯定的最根本原因還在人自身結構的對稱。普列漢諾夫早就猜測到這一點:對稱規律的「根源是什麼呢?大概是人自己的身體的結構以及動物身體的結構:只有殘廢者和畸形者的身體是不對稱的,他們總是一定使體格正常的人產生一種不愉快的印象。因此,欣賞對稱的能力也是自然賦予我們的」。(12)我們不妨作這樣的奇想,設若人的身體,尤其是人的眼睛不是橫向對稱的話,比如是上下對位或者是像比目魚那樣兩隻眼擠在一邊,那人類肯定不會對「對稱」有如此執著的偏好了。再如「黃金分割」。「黃金分割」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神秘規律。就視覺之「黃金分割」矩形來說,它之所以是人們樂於接受的好圖形,以至從普通書籍外形到各類建築結構幾乎無處不在,就在於它與人類靜觀視野結構相對應。假如人的上下視域寬、左右視域窄,這種橫向黃金分割圖形便決不會如此受歡迎了。在人類聽覺系統中同樣存在這種結構「共振」現象。譬如單一頻率的「單調」音響或雜亂頻率構成的「噪音」之所以令人不快,和諧的樂音之所以令聽覺快適,都與人耳的物理結構和聲學性質相關。有研究材料表明,美聲歌唱演員聲音之所以悅耳,就是因為其從聲帶「共鳴區」發出的響亮聲音能進入人聽覺器「最佳可聽區域,使聲音明快、響亮」。(13)因此,所謂「美聲唱法」,實質上就是歌唱家對自己的發聲器按聲學規律進行自覺訓練的一種唱法。
由於客體對主體感官結構的適應或同構而生成這種前文化審美規律,如果通俗地表達,可借用愛迪生的一句話:「也許並不是這塊物質比另一塊物質具有更多真正的美和丑,因為我們人如果構造成為另一個樣子,那麼現在使我們嫌惡的東西也許會使我們愛好。」(14)狄德羅作為唯物主義美學家,同樣發現並強調了這一看似簡單卻往往被忽略的真理。他明確指出,美的客體關系結構、安排,「這只是對可能存在的、其身心構造一如我們的生物而言,因為,對別的生物來說,它可能既不美也不醜,或者甚至是丑的」。(15)盡管我們可以感知或發掘由自身軀體的物理或生理結構制約所產生的生理本能、潛能需求,但這種結構關系本身卻顯然是我們自身所無法覺察或改變的,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而這,不正是為客觀美論或唯物美論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石嗎?



不過,應當再次強調指出是,雖然前文化審美與文化審美可以從性質特徵上將其明確劃分開來,但在現實審美中,以純粹形態存在的前文化審美與文化審美皆不多見。前文所謂形式美,也只是構成客體的審美因素而已。由於人類所面對的客體,絕大多數都是「人化」客體,都內含著相應的社會文化因素,甚至連月亮太陽等純自然客體也往往被染上人文色彩;由於人類所創造的社會文化客體,絕大多數都具有「物質」軀殼,都表現為一定的形象結構,甚至連文字元號等純文化客體也無一例外地具有某種自然形式;同時,又由於作為主體的人類,本身就是感性與理性、感官與意識的統一體,任何感性反應都在理性監控之下,任何理性反應都需經感性表現;因此,只要審美主體從前文化客體中「發現」文化意蘊存在,「覺悟」到某種文化社會價值引力,便即可會有文化審美並生;或者,只要審美主體被文化客體形象的某種感性魅力或形式所吸引,便立即會有前文化審美並生。這便是通常情況下復合美佔據優勢的原因。
復合審美之特徵也是前文化與文化審美特徵之匯總:審美客體是形象形式和本質內容的統一體;審美主體之感官感性與意識理性「全方位」調動;主客體關系結構既有直接性又有間接性,既有「中介」又無「中介」,如此等等。在現實中,最典型地體現復合美特徵的莫過於藝術美了。藝術美由藝術內容美和藝術表現美構成。在藝術內容構成中,既有作為反映者所攝取的大千宇宙形象物貌,有前文化審美價值因素,亦有現實形象中所蘊涵的社會道德倫理,有文化審美價值因素,其復合美特徵突出。但由於這種復合美只是對現實存在的復合美因素的集中再現或表現,畢竟不是藝術美的本質構成。藝術美的本質在於藝術的表現美。借用一句常用的話說就是:藝術的本質不在於「表現什麼」,而在於「怎樣表現」,即藝術家的藝術創造。其下,我們便集中於此作些例析。
盡管不同藝術門類中的藝術媒體不同,符號系統不同,藝術文化審美特徵也不相同,但各類藝術家都要藉助特殊藝術媒體和藝術符號對前文化審美形式因素(色彩、樂音、對稱、均衡等等)充分發掘運用,使作品既具有豐富的感性形式,同時又能塑造出豐富的藝術形象,傳遞豐富的文化社會信息。譬如中國現代國畫家,不僅墨有七法(黃賓虹),而且彩用七色,創作出一幅幅江山多嬌,百花爭妍的生動畫卷;畫卷中不僅有傳統筆墨情趣,而且色墨交響,充滿現代氣息,寄寓著畫家高逸情趣和哲理意味。顯然,正是在這種藝術媒體操作和藝術語言運用、藝術表現形式中才體現出創造者的智慧,才表現出藝術家的才氣,才產生出藝術品的文化審美價值。所謂內行看門道,對藝術品來說「看」的就是藝術家形象創造中這種化難為易舉重若輕靈活自由大膽獨創的技巧運用奧妙,就是如何作到「難能為美」①。像欣賞國畫,畫家一筆一墨、一丘一壑、一花一葉的背後,都有著無窮奧密,有些甚至可能讓人看到畫家幾十年的筆墨功夫,看到中國文人畫幾百年的承傳軌跡。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色彩就是色彩,形象就是形象,他們的目光被由自然物質媒介所構成的藝術形象軀殼所擋住了,它們的注意力為藝術的感性魅力所吸引了,因此,他們所欣賞的主要是藝術的前文化審美價值和藝術的懲善揚惡之類內容。所謂外行看熱鬧,「看」的就是藝術形象或形式的構成,是否新奇,是否好看,是否刺激,是否能引人如勝以及善惡報應的大團圓結局等等。對於形象背後的藝術家所匠心運用的高難技巧,所寄寓的豐富內涵,則無法理解,或根本不感興趣。因此,在藝術評價中之所以內行與外行尺度難以統一,就在於,兩者的著眼點和標准不同,所著重欣賞的藝術美的層次不同:一個側重文化美,一個側重前文化美。
譬如象建築。建築師們對新建築的審美標准當然也包括建築的觀賞功能與使用功能,但他們主要的著眼點是放在建築的語言風格、建築的內在結構與外部環境處理、建築的新材料新技術運用,以及建築的使用觀賞功能與建築語言風格的協調統一上。而對大眾來說,這些標准一律不了解,甚至永遠也不想了解,他們只是從建築是否好看、是否新穎、甚至體量是否大等等方面去評判--這怎麼能與專家尺度趨同呢?象電影。電影是最大眾化但又是最技術化的藝術。編劇、導演、表演、攝影、美工、服裝、道具、特技、化裝、燈光、音響、作曲、演奏、配音、錄音、剪輯等等,哪一個部門沒有自己一整套技術要求?哪一部門的技術水平不影響電影的整體藝術效果?即如剪輯吧,不表不演只憑「剪力」一把,卻可能「剪」出驚心動魄的畫面效果來!但這諸多門類中的技術形式法則即其美學意義又有多少觀眾知道呢?像由鏡頭景別、運動、角度、組接等電影語言所構成的電影獨特的敘述規則,又有多少觀眾能看出門道呢?大眾所重視的是電影的娛樂功能:情節是否緊張、刺激、感人,明星是否漂亮、性感、年輕等等。有時,滿足觀眾這種需求的影片幾乎可以說不費什麼事,往絕處編一個讓人悲痛欲絕的故事再加幾個著名影星即可--港台流行影視足可為證。當然,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也有,但那要求編導必須兼顧兩類對象,兼顧兩種不同的審美規律,使作品具有豐富的復合美,這當然是很難作到的。
其實,在古典藝術中,藝術家所追求的就是前文化美與文化美高度和諧統一的復合美,藝術家藝術創新的重點在於給人從感官到心靈的和諧享受。著名的古典藝術家對人類藝術潛能創造性地發掘、發現或運用,幾乎達到了令人的嘆為觀止的完美水平,並且藉助這近乎完美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人類對真善美的共同追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貝多芬的交響曲便是人類古典藝術的顛峰。藝術中前文化美與文化美的自覺分離主要源自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反傳統反和諧,就是減少前文化美的比重,強化藝術的文化社會價值內涵。那些醜陋割裂的視覺形象,就是讓觀眾視覺受刺激,心靈受震撼;那些艱澀玄奧的文學作品,就是讓讀者不能本能地好感和通暢地閱讀,而要去反復琢磨和理解,以至評論家們只能白天硬著頭皮讀呀評呀,晚上躺著去看「前現代」或後現代的通俗小說以休息大腦。作為反撥,或作為電子工業時代的產物,後現代主義的「大量文化」,或「受眾文化」(16)則側重於藝術的前文化層次,專門為取悅大眾而批量製造那些缺少思想深度,沒有豐富營養,膨化松軟的文化快餐食品,以滿足大眾的感官需求。有青年學者將此稱為「幸福的感官化」,是很形象而切入本質的。(17)如何防止這種「受眾文化」戕害真正的審美文化,如何提高這種能「化」大眾的「文化」的藝術品位,是當代「審美文化」研究的重要課題。如果邏輯或歷史地推導,面向21世紀,我想,我們應當會迎來新的追求和諧復合美的「『後』後現代」或「『新』新古典主義」藝術的。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靈元文化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