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西安蘭崢影視文化公司怎麼樣

西安蘭崢影視文化公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4-01 01:05:18

A. 西安的發展前景如何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大雁塔
[1]
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內,大雁塔原稱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傑作。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
大雁塔塔身照(8張)
七層,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格調庄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徵。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大雁塔地宮
2008年5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王亞榮表示,和陝西

大雁塔
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宮。由此推測玄奘自印度取經歸來後,所帶回的珍寶有可能藏於大雁塔下的地宮內。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54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帶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貝葉梵文真經及八尊金銀佛像。為了供奉和珍藏帶回的佛經、金銀佛像、舍利等寶物,經朝廷批准,玄奘親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現在,玄奘所帶回的珍寶到底珍藏在哪裡,卻無人知曉。
王亞榮認為,古塔地下一般情況下都有地宮,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宮,只是大雁塔地宮尚未發掘而已。由此推測,大雁塔下的地宮里極有可能藏有玄奘當初帶回的佛教珍寶。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長解守濤介紹,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探地雷達曾經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應該就是大雁塔的地宮。
編輯本段建築歷史大雁塔唐代佛畫(6張)
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

大雁塔
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准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於後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磚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餘年後塔身逐漸塌損。
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為七層青磚塔(另一說,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後唐時期對大雁塔進行改建,降至七層)。唐末以後,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後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後來西安地區發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原先塔高11層 )。
公元1604年(明朝萬曆二十三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寬大,即是現今所見的大雁塔造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雁塔於1961年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4年大雁塔經過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來的風貌。

大雁塔塔基與塔身
大雁塔是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現通高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約48.7米,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平面呈正方形,底邊長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唐代建築砌檐柱、斗拱、欄額、檀枋、檐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結構嚴整,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層四面的正中各開辟一個磚拱券門洞。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
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布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底層南門洞兩側鑲嵌著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所書,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聖教序記》兩通石碑,具有很高藝術價值,人稱「二聖三絕碑」。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大雁塔,真的與雁有關嗎?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他在印度所聞僧人埋雁造塔的傳說,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大唐西域記》卷九載:在摩伽陀國的因陀羅勢羅婁河山中,有雁塔,相傳雁投身欲開悟小乘教徒,也許這一記事就是雁塔名稱的出處。
相傳很久以前,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的一個寺院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凈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隻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於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並取名雁塔。
唐朝高僧玄奘於公元629年至645年間,在印度游學時,瞻仰了這座雁塔。回國後,在慈恩寺譯經期間,為存放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於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磚塔,這座塔就叫雁塔。名稱延續至今未變。
大雁塔與玄奘

大雁塔前的大慈恩寺
大雁塔以「唐僧(玄奘)取經」故事馳名。提到慈恩寺、大雁塔,自然會想起唐代高僧玄奘和賜福鎮宅聖君師傅鍾馗故里的鍾馗,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他是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這位傳奇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600-664年),生於隋仁壽二年,俗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十三歲被朝廷破格錄取,在洛陽凈土寺剃度為僧,不久便升座述經。貞觀元年(627年)他結伴上表奏請朝廷,申請赴天竺取經。唐王因建國之初,社稷未穩,下詔不許。其他人紛紛退縮,而他不為所動,矢志不改,並且利用出國前三年時間,從佛經研究、語言梵文及物質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備。
玄奘與唐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游學西域。他單人獨騎沿著「絲綢之路」,克服數不清的艱難險阻,經過整整三年的艱難跋涉和五萬余里孤征,終於達到佛教聖地―天竺印度,如願以償地就學於著名的那爛陀寺拜戒賢長老為師。後又用了五年時間在天竺佛國尋道,遍游全印眾國。當返回那爛陀寺時,已位居這座佛教最高學府的主講,僅次於恩師戒賢。
公元642年,在玄奘求法圓滿欲回大唐之時,受邀參加了古印度規模空前、規格很高的佛教學術盛會。在會上,玄奘法師為論主,其辯才無礙、博學宏論折服了與會者,連續十八日無人能發論辯駁。大乘僧眾稱玄奘法師為「大乘天」,小乘僧眾稱他為「解脫天」,佛教之「天」,就是之菩薩眾神。
為回大唐譯經弘法,玄奘說服勸阻自己回國的恩師、道友及各國國王,於公元645年(唐貞觀十九年)攜經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載譽回到長安。並於次年奉敕與長安弘福寺譯經3年。
公元649年(唐貞觀二十三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該寺首任主持,專心致力於佛經翻譯事業。並於唐永徽三年創建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取回的經像、舍利。唐顯慶三年,玄奘移居西明寺譯經。又於次年奉旨率翻譯住僧與弟子至銅川玉華寺,居素成院,從事《大般若經》的翻譯。終在公元663年(唐龍朔三年)率眾譯成《大般若經》六百卷。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操勞一生的玄奘法師因病在玉華寺圓寂。其靈柩還京奉大慈恩寺並安葬於長安城東白鹿塬上。唐高宗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為樊川風棲塬,並修建了五層靈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肅宗題:「興教」二字,從此取名興教寺。
雁塔題名
唐代許多著名

可以看出大雁塔塔身傾斜
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當代許多詩人仍歌頌大雁塔的巍然屹立,陳運和的《大雁塔》一詩誇獎「忍不住笑出大雁的
鳴聲不斷」、「塔的長壽實在令諸多皇帝為之感嘆」。

大雁塔晚景
早在唐中宗神龍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皇帝也必於曲江邊的樓上垂簾觀看)、杏園參加國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地題下「及第新春選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著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傾斜塔身
大雁塔由於屢遭人為破壞,加之自身結構等問題,在1719年就發現塔身傾斜。20世紀60年代,大雁塔周邊過量開采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引起地面大范圍的不均勻沉降,加速了古塔傾斜下沉。到1985年已傾斜了998毫米,至1996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傾斜達1010.5毫米,平均每年傾斜1毫米。後經有關部門長達20多年的綜合整治,大雁塔的傾斜狀況已明顯趨於緩和和穩定,2005年傾斜量為1001.9毫米。
從2009年起,政府為保護大雁塔古文化實施通過封井、回灌地下水,加速地下水位回升。在全市先後建成6處地下水回灌示範點。希望以此盡快抬升地下水位,逐漸「扶正」大雁塔。2年來,西安市每天向地下注水約1200噸,大雁塔已逐漸回正!
改斜歸正
古代高塔如今都是「十塔九斜」,中國千年古都西安的大雁塔在千年後也是略有傾斜,但近十餘年來的觀測研究發現,它目前正處於「歸正」的階段,不必擔心會成為第二個比薩斜塔。 佛教建築專家、西安博物院副院長王鋒鈞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唐大雁塔的塔身向西偏北方向傾斜著,這種傾斜應已存在數百年。現在中國古塔多為磚構,容易傾斜但不會太斜,更不會成為比薩斜塔,如有比薩斜塔的斜度的話大雁塔早倒掉了。」
唐代大雁塔是中國皇帝為西行印度取得的佛經而建,如今已是古城西安的標志和象徵。站在其北面的廣場之上,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其略有傾斜,其實十幾年前專業人士已開始對其進行觀測,並採取措施讓其慢慢地改斜「歸正」。
據記載,早在七百多年前,外國傳教士來華時測量發現大雁塔傾斜。陝西測繪部門則自1985年開始進行測量,其時大雁塔的傾斜速度處於加快過程中,到1996年左右塔傾斜達到最大程度,傾斜度達到1010.5毫米,也就是一米多。
古塔為何傾斜的呢?專家認為建築物都有一個沉降現象,「十塔九斜」也是一個歷史沉降的結果。大雁塔保管所業務科副科長孫琪說:「64.7米高的大雁塔整體是底大尖小,其塔身重心偏離塔基中心不會太大,不像圓柱形的比薩斜塔一樣,塔身重心容易偏離,而且會愈偏愈遠。大雁塔最重要的就是其重心低,不會出現愈偏愈遠的情況。」
大雁塔因何出現加速傾斜呢?研究發現,主要因素是當時地下水的過度抽取。西安市大雁塔保管所負責人解守濤說,上世紀90年代,西安市城市用水急劇增加,當時天氣也乾旱,河流水量減少。因缺乏城市飲用水,大雁塔周圍各單位吃水困難,就自己打井,無限制開采地下水。
根據研究,常年嚴重超采地下水,使西安城區承壓水位急劇降低,形成了面積2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區,而大雁塔一帶地下水位已降至100米以下,遂引起大雁塔安危的討論。
大雁塔的傾斜問題也引起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西安市政府隨後決定,對大雁塔周邊單位的400多口自備井實施封井措施,並加大了地下水回灌力度,將地表水注入地下含水層、以增加地下水儲量。隨後,西安市地下水大環境的改善使得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傾斜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大雁塔在2003年底、2004年初開始緩慢改斜「歸正」。
從科技工作者1985年開始測量起,對於大雁塔的測量如今已進行
逐漸回正的大雁塔(5張)
了51次。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加測了一次,只多了0.2毫米的量,隨後即「歸正」了。如今,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大雁塔整體屬於動態平衡。
孫琪說:「經測量,大雁塔目前仍傾斜990多毫米,但處於穩定狀態,回彈很微弱是個好消息。對大雁塔來說,首先回彈是正方向,即處於『歸正』過程中,其次是其一年的變化量非常小,變數越小越穩定。」
那麼,目前的大雁塔是否十分安全呢?專家認為,影響大雁塔變化的因素非常多,譬如有地震,人為的有周邊的千畝的湖水,尤其是大雁塔北廣場音樂噴泉廣場下面一個大水庫的滲漏問題等,都將不可避免會波及大雁塔。
古建築不但怕火更怕水
大雁塔也不例外。由於大雁塔屬於磚構土芯,其地基更是怕水的夯土台基,對於地下水可謂十分敏感。孫琪說:「研究發現影響大雁塔的地下水主要有兩種,一是淺層地下水,二是承壓地下水。西安市回灌的地下水主要是承壓地下水,利於持久承受塔身重量不變化;至於淺層地下水則是愈少愈好,為此塔身及其周邊要盡量減少水的滯留,目的就是避免讓塔基的土出現松軟進而影響塔身安全。」
如今,大雁塔自身治理工程已經開始。不僅改造完善了大雁塔基座的防滲、排水工程和塔頂的防滲工程,雨水不會在大雁塔周圍停留,還整治了塔周環境不搞綠化,盡量減少了水對塔基的浸透。同時,大雁塔保管所還專門打了兩口探測井監測水位,掌握水位變化,24小時對大雁塔實施實時監控。
編輯本段雁塔漫步塔座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在南門東西兩側的碑龕內鑲嵌著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均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碑文高度贊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世稱《雁塔聖教》。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珍貴書法碑刻。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一層
在唐代,新進士及第後,有大唐天子於杏園賜宴,於曲江聚會飲酒,慈恩塔下題名等風俗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曲江流飲」和「雁塔題名」。
進入南門,洞壁兩側鑲嵌有多通明代題名碑,其中「名題雁塔,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當時「雁塔」之風光寫照。此外,描寫玄奘輝煌一生的《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譯經圖碑》也值得一觀。
在塔內一層通天明柱之上,懸掛著四幅長聯,寫的是唐代的歷史、人物、故事,身臨其境,吟誦一番,頗有原詞原句的感受。
一層塔內,還設有古塔常識及中國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與發展,佛塔的結構和分類。
塔座登道的動測墁磚處,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經跬步足跡石」,所刻圖案生動地反映了玄奘當年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以及他萬里征途、始於跬步的奮斗精神。
二層
大雁塔二層的塔室內,供奉著一尊銅質鎏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到此游覽的遊客爭先禮拜瞻仰。
在兩側的塔壁上,還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壁畫兩幅以及現代名人書法多幅。多是唐代詩人登臨大雁塔有感而發的詩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長。
三層
在三層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貴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關舍利的由來有著一段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謙法師所贈,屬一乘佛寶。
大雁塔的模型是嚴格按照1:60的比例製作,惟妙惟肖。
五層
大雁塔五層,陳列著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該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復制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說法。
在五層的塔室內,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造詣。
六層
六層懸掛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詩聖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酒籌助興賦詩述懷,個個才華橫溢,詩句出神入化。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
七層

大雁塔
大雁塔的最高處,可向四周遠眺,古城四方四景盡收眼底。七層的塔頂,刻有聖潔的蓮花藻井,中央為一碩大蓮花,花瓣上共有14個字,連環為詩句,可有數種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在印度所聞的僧人埋燕造塔傳說,向遊人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
大雁塔北廣場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牆,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64米,佔地100餘畝,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整個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遊商貿設施等組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法相花壇區」、「禪修林樹區」等景觀,廣場南端設置「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台」等景觀。
大雁塔北廣場創造的新紀錄: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和最大的水景廣場,水面面積達2萬平方米;它是亞洲雕塑規模最大的廣場,廣場內有2個百米長的群雕,8組大型人物雕塑,40塊地景浮雕;擁有全世界最豪華的綠化無接觸式衛生間,保持最清潔、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長的光帶、世界首家直引水、規模最大的音響組合等多項紀錄。
編輯本段佛舍供奉

舍利
舍利乃佛祖或得道高僧道行甚高的體現,是其戒、定、慧三者轉化的結晶。佛祖或高僧在圓寂後火化時所生成的晶瑩堅硬的顆粒稱為舍利子。火化後尚存的原身體某部位靈骨,諸如佛牙舍利,頂骨舍利,佛指舍利等甚為珍貴,往往帶有聖潔和神秘色彩。
大雁塔與佛舍利可謂密切相關。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當初為存放從西域所取經像舍利而建造此塔,玄奘法師究竟從西域帶回多少舍利,在《法師傳》中記載僅說是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具體數量未能說明。而在同書描寫修塔一節時,說明「層層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萬余粒。」後經武則天長安年從新改建時,將塔中原有舍利如何處置,就未有詳實的史料記載。玄奘法師歷經千辛萬苦所取佛之舍利是另行存放?還是散失無有下落?就不得而知,最終成為千古之謎!所以說玄奘取經帶回的佛舍利究竟在什麼地方?有沒有在大雁塔的地宮,還是在塔的哪個部位存放,實為千古之謎,只好有待千年後有機會得以發掘時,才能澄清。
當前的雄偉的大雁塔上,安放了非常珍貴的佛舍利。關於這一佛舍利,還有一段來歷故事。
在1998年6月10日,大雁塔接待了印度玄奘寺的住持、印籍華僑高僧釋悟謙法師,法師原籍是陝西咸陽人,自幼出家並於四十年代初,以玄奘為楷模,赴印求法,現已年逾古稀,在印度玄奘寺任住持。當他來到大慈恩寺,登上大雁塔時感慨萬分,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當天,他拿出一紅紙袋,上面印著金色的「一乘佛寶」四個字和蓮花圖案,內裝有珍貴的兩顆佛舍利子(一顆直徑3.5毫米,一顆直徑1.5毫米),贈與大雁塔。並再三囑托:「這佛寶非常寶貴,要珍藏好定有無量大福」。為了彌補大雁塔舍利之謎的缺憾,讓更多的人們共同瞻仰佛寶舍利,便將佛寶陳列於大雁塔上。為慎重起見,大雁塔給遠在印度的釋悟謙法師寄去一封信,向他談明我們的意願,徵求他的意見,他即高興地回信說:「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信奉者得福無量,猶希呂君能虔誠供奉,定得無量大福。若能公諸大雁塔上層,令眾同為瞻仰,更得無量無邊大福聚,兄為祝頌。」

閱讀全文

與西安蘭崢影視文化公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