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漢字里有哪些文化信息

漢字里有哪些文化信息

發布時間:2023-04-01 16:50:05

❶ 漢字中蘊含的文化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也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漢字有三個基本要素,形,聲,義.人們就利用這三個特點作起了文章,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文化,和中國人的習俗文化心理,限於篇幅,我來介紹幾種:
1. 漢字的避諱文化.避諱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所謂避諱就是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在書面上不能寫,口頭上不能說.比如秦始皇姓贏,名政,於是「政」字不能說,與「政」同音的字也不能說,所以人們把「正月」(zhèngyuè)讀成zhēngyuè.漢高祖劉邦因他的名字叫「邦」,所以秦朝時稱「國家」為「邦家」,自漢朝改為「國家」,此詞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古代這種避諱現象不僅僅限於帝王,就是在下面官吏或士大夫文人中也同樣存在.據蔡絛的《鐵圍山叢談》中記載,有一位地方官,名字叫田登,因為忌諱,他不準別人說「登」字,連「燈」字也不許說,把「燈」改為「火」.正月十五元宵節放燈,他寫的告示是︰「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留下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俗語.
古時候一些文人士大夫也有家諱,如果去他家作客,要先問清他家避諱哪些字,所以說「入門而問諱」.起嘛主人父親的名字是不能說的,要是他父親已經過世,你不小心說出他父名用字,主人聽了,會咧開嘴大哭起來,說是想起他爹了,你說這個客你還作得有意思嗎?《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人叫王忱,他到朋友桓玄家作客,桓玄置酒款待.王忱說,因為我吃了葯,不能喝冷酒,請拿溫酒來,不料桓玄聽了,淚流滿面地哭了起來.因為王忱犯了他的家諱,桓玄的父親叫桓溫,已經去世,這使他想起了他的爸爸.這真是當面給王忱一個下不來台.魏晉文人的這種帶有裝模作樣,附庸風雅的避諱,我們今天看來,真是有些滑稽可笑
2. 漢字缺筆少劃的文化習俗.正是出於這種文化心理,為了表示尊敬和崇拜,所以在書寫時故意少寫筆畫.比如,孔夫子被尊為聖人,他的名字叫孔丘,寫時要把「丘」字中間那小豎去掉,而且改變讀音,讀作「mou」.末代皇帝溥儀作滿洲國皇帝,年號叫「康德」,「德」字中「心」上邊「一」字不能寫.「紅樓夢」中,賈雨村說林黛玉,因她母親叫賈敏,所以遇到敏字,她都讀成「密」,而且要少寫一,二筆.
3. 犯諱的文化心理.如果有人不小心寫錯了,或念錯了,觸犯了統治者的忌諱的心理,那可是罪莫大焉,是要殺頭的.這種君諱後來發展到不僅名字不能說,不能用,就連皇帝不喜歡的字詞也不能說,不能用,於是在中國出現了「文字獄」現象.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當上皇帝以後,有一種叫化子拾了一塊狗頭金,唯恐再丟掉的心態,所以心理變態,猜忌多疑,如果人們說話稍不留神,觸犯了他的忌諱心理,便要被治罪處死.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在寫給他的奏表中用了「作則垂憲」一句話,這本是一句傳統的頌贊之詞,可朱元璋看了大怒,認為利用「作則」與「做賊」的諧音,故意罵他「做賊」,林元亮因此丟了腦袋.歷史學家徐一夔在朱元璋生日那天給他的賀表中,因有「光天之下」和「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的句子,朱元璋認為這是有意譏諷他出身微賤,作過和尚,「則」與「賊」同音,自然也被處死.其他還有呂睿,因為用了「遙瞻帝扉」一句話,被朱元璋看作「帝扉」就是「帝非」,是說皇帝不對,也被殺了頭.福州林伯景因寫了「儀則天下」,灃州孟清寫了「聖德作則」,都因觸犯了朱元璋的忌諱而被殺掉.這真是與阿Q因頭上有癩疤不準別人說「光」、說「亮」是同一心態.
清朝皇帝是滿族,對漢語中指外族的「蠻、夷、虜、胡」等字詞更是十分忌諱,誰不小心犯了忌,就要倒大霉.有一個叫戴名世的人,在他的詩句中有「忠勤為虜負初衷」,「攝服胡王羞漢臣」的句子,被處了死刑.雍正詩,翰林院庶士徐駿,因詩句中有「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的句子,被說成「思念明代,無意本朝」,自然也丟掉了性命.乾隆時,翰林學士胡中藻有句詩,「一把心腸論濁清」,觸怒了乾隆皇帝,他斥責說,為什麼把「濁」字加在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因此丟了性命.浙江舉人徐述夔在他《一柱樓詩集 》中有「 明朝期振翔,一舉去清朗」,也被乾隆皇帝定為「大逆」,因「朝」字既是朝夕的「朝」,也是明朝的「朝」,認認為這是「興明朝去本朝」之意,不僅本人被殺,而且禍及子孫.這種不著邊際的政治性忌諱,更是使人活得戰戰兢兢,誠惶誠恐.
4.漢字形成的諧音文化.因為漢語本身音節少,1600多個,所以出現了一個音節有很多字的現象,比如,「xī」就有"西,希,吸,昔."等77個字.這就形成了中國人的獨特的文化心理.人們利用這種現象來表現自己的趨吉避凶的追求.
5. 新年中討吉利的漢字和漢字的諧音文化.喜,福.順.財,貴等這都是人們喜歡和追求的.人們把喜字寫成禧,喜喜(雙喜),其中都有吉字,是為了表示重視和強調.在財,貴字中都有貝(錢)字.而且,春節貼「福」字倒著貼,取「福到了」之意.吃黏米年糕,取「年年增高」之意.年畫上畫個大胖小子抱個大鯉魚,取年年有餘之意.
6.婚禮上討喜慶的的漢字和漢字的諧音文化.中國人結婚要貼紅雙喜字.有人在新婚夫婦被褥下面放棗,栗子,花生等物,取「早立子」,「花著生」的意思.
7. 地名中的漢字諧音文化.有些地名因為「言不雅訓」,聽上去很不好聽,於是也採用諧音法,改為即好聽又文雅又與原音一樣或相近的名字.比如,北京以前有一個母豬胡同,現改名「墨竹胡同」;狗尾巴胡同改名「高義伯胡同」;臭皮胡同,改為「壽比胡同」;燜葫蘆罐改為「蒙福祿館」;屎克螂胡同改為「時刻亮胡同」.台灣基隆,原名雞籠,1883年改為基隆.這么一改,發音變化不大﹐意義就高雅多了.
8. 迴避、躲開的漢字和漢字諧音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死」、「輸」、「破」等不好的事和不好的詞,不願意說,更不希望發生,所以說話做事格外小心.比如,在給人送禮,特別是給老年人送禮時,不要送鍾,因為「送鍾」 與「送終」諧音;送禮也不要送傘,因為「傘」與"散"諧音.夫妻不要分吃一個梨,因為「分梨」與「分離」是諧音,這些都會使人產生不愉快的心理.新年時,人們十分忌諱打碎器皿,認為新春正月破損了器物,是會給一年帶來不吉利的.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媽媽會說﹕「沒關系,歲歲(碎碎)平安.」人們用這種諧音辦法,把自己從壞心情中解脫出來.壞事變成了吉祥語.另外,中國有很多方言,因為發音不同,也有不同的禁忌.比如,廣東人把「豬舌」叫「豬俐」,把「絲瓜」叫「勝瓜」因為廣東話,「舌」和「絲」與「蝕」同音,是虧本的意思.北方有很多人忌說「蛋」,因為有很多罵人話中有「蛋」.如﹕壞蛋、混蛋、王八蛋.所以有人把「雞蛋」叫「雞子兒」,「雞蛋湯」叫「木須湯」,「攤雞蛋」叫「攤黃菜」.在吃飯時,不要問別人﹕「你吃不吃醋?」因為這會使人產生不好的聯想.有的地方乾脆把「醋」字改叫「忌諱」,問︰「你要不要忌諱?」
這種文化不僅中國有,就是在漢字文化圈中的日本也有.日本大阪「地鐵」寫成繁體鐵字﹐而不是寫簡體字「鐵」(二字在日本通用),因簡體字「鐵」是「失金」,地鐵失金,不是公司賠本嗎?在新加坡有一個地方,書店林立,堪稱書城,人們為了避開這個書(輸)音,此地名叫黃金城.
9. 詼諧幽默的諧音.我們在日常談話時,也常常使用諧音這種修詞手段,以增加語言的幽默感.比如﹕一個人說﹕「老李得了氣管炎,整天是床頭櫃.」乍一聽,好象老李呼吸道出了問題,實際上,「氣管炎」是「妻管嚴」的諧音,「床頭櫃」是「床頭跪」的諧音.這里是說老李被妻子管得很嚴,每日還要在床頭跪著,這就十分風趣地在挖苦老李懼內.在漢語中還有許多諧音歇後語,用在說話中,更是妙趣橫生.比如﹕娶媳婦坐抬筐—缺覺(轎),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鑼鍋上山—錢(前)緊,大蘿卜說夢話—你罷(拔)了我吧,電線桿上綁雞毛—好大膽(撣)子,小王八屁股—新規(龜)定(月定),等等.
10.近年來,在中國經濟發展商業大潮中,出現的漢字和漢字諧音文化.有一些商家為了經濟利益,利用漢字和漢字諧音,大作廣告,製造商業噱頭,吸引人們眼球.例如﹕「百衣(依) 百順」( 西服廣告) ,「雞(機) 不可失」( 燒雞廣告) ,「無泄(懈) 可及(擊) 」( 治泄葯廣告) ,「醬(將) 出名門」(醬菜廣告) ,「有痔(恃) 無恐」( 痔瘡葯廣告) ,「騎(其) 樂無窮」( 摩托車廣告) ﹐「衣冠勤(禽)瘦(獸)」( 服裝店招牌)﹐另外在網路上,也出現一些變體,如,「神馬都是浮雲」,「我木有」,等等.有一些廣告還造成了混亂,這不僅不符合語言文字規范標准,也製造錯別字,破壞了漢語成語,有些內容還很不健康,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我們是不應該提倡的.

❷ 漢語漢字所承載的文化信息 最好能舉例說明

漢字是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載了我們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也是從古到今人們進行溝通的重要手段.由漢字衍生出來的書法藝術,更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但是,漢字,是怎麼造出來的?
研究漢字的起源問題,在國內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先秦傳說造字者為倉頡,《旬子·解蔽》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呂氏春秋》記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個代表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史學家徐旭認為,文字的出現,應與倉頡有關.那時制定歷法需要文字記載,制定神諭也需要行文,因此,倉頡應是顓頊部族人.他「生於斯,葬於斯」,故造書台北有倉頡陵墓.他所處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6世紀.據此推測,四、五千年前,我國的文字就比較成熟了.
到了現代,有人在承認倉頡的同時又擴大了造字者的隊伍.比如魯迅先生,他認為「.在社會里,倉頡也不是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了,史官一採集,就可以敷衍記事了.中國文字的來由,恐怕逃不出這例子.」《魯迅.門外文談》.也就是說,漢字當然不可能是倉頡一個人創造出來的,而是由許許多多的像倉頡這樣的人慢慢豐富起來的,倉頡只不過在這些人當中比較重要、起的作用比較大而已.我們所重視的不是到底是不是倉頡造的漢字,而是造字這件事本身的意義.漢字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歷史走進了由文字記載的時代,是歷史長河中的一件大事,對後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倉頡造字
倉頡,姓侯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漢字創始人,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台,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葬於斯.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 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
傳說倉頡;四目重瞳,非常聰明,有一年,倉頡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陽虛之山(現在陝西省雒南縣),臨於玄扈洛?之水,忽然看見一支大龜,龜背上面有許多青色花紋.倉頡看了覺得稀奇,就取來細細研究.他看來看去,發現龜背上的花紋竟是有意義可通的.他想花紋既能表示意義,如果定下一個規則,豈不是人人都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幺?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叫作"字".
倉頡造字成功啟純,發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悄搜咐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為倉頡造成了文字,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自然值得慶賀.但鬼為什幺要哭呢?有人說,因為有了文字,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由此而生,天下從此永無太平日子,連鬼也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
有一次,倉頡就是從這些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的史實出了差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游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後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後來,上天知道了這件事,下了一場穀子雨獎勵倉頡.這便是人間穀雨節的由來.
從白漏旅水縣城出發,沿渭(南)清(澗)公路下洛河,然後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普車在高原的溝岔間跑了一個小時左右,才來到了倉頡廟所在的史官村.這座已有1800餘年歷史的倉頡廟已被國務院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倉頡陵在吳村西側,與倉頡廟西東相望,是一個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存.陵前翁仲,石獅俱存,並建有石坊,上書「倉頡」二字.倉頡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刻記載,「歷漢唐以來,未嘗稍替」.如今看到的倉頡廟是明清時的建築,佔地約兩千七百平方米,座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對,雕刻精美雅緻;山門、二門皆為硬山式建築,拜殿、正殿和寢閣大方美觀.還有明代名人篆額題聯和倉頡夫婦的石雕.廟內碑刻林立,松柏蒼翠,楊柳依依,樓台亭閣鱗次櫛比,整個建築雄偉壯觀
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漢字是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元,其使用最晚始於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盡管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的統一減少了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漢字構造規律概括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是「用字法」.
三千餘年來,漢字的書寫方式變化不大,使得後人得以閱讀古文而不生窒礙.但近代西方文明進入東亞之後,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其中,放棄使用漢字是這場運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運動的立論以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許多使用漢字國家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文假名的拉丁轉寫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於這種思想.中國大陸將漢字筆畫參考行書草書加以省簡,於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簡化字總表》,在中國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灣則一直使用繁體中文.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等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也具有很強的組詞能力,且很多漢字可獨立成詞.這導致了漢字極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方式.加之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漢字具備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來,同樣內容的中文表達比其他任何字母語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在使用漢語的地區,大都使用兩種規范漢字,分別是繁體中文(繁體字)和簡體中文(簡體字). 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通常說來,兩種漢字書寫系統雖然有差異,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不到25%.
由於漢字書寫復雜,「漢字落後論」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並有「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現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點,初始學習難度雖大,但掌握常用字後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學習問題,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後,「漢字落後論」及「漢字拉丁化」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

❸ 中國漢字有哪些文化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范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范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至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為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為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體。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體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仍稱宋體,也叫鉛字體。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於雕刻的印刷字體,它的演進歷史為我們進行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在文字設計中,如能充分發揮漢字各種字體的特點及風采,運用巧妙,構思獨到,定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來。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各個時代的中國文字都有著與眾不同獨特的民族、民風的內涵,中國的文字史里處處深深地刻著中華兒女的智慧與勤勞。然而,現今有些人對本國文字了解甚少,而對於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投入極大的熱情,卻依然是個半調子。文字是國家的靈魂,為了了解祖國文字的變遷,祖國的歷史,祖國的靈魂,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過秦統一中國後,連續對漢字進行簡化、整理,使漢字逐漸走向規范化。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的字體,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總體來說,楷書形成後,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漢字書體的演變)
1甲骨文
秦統一文字前,中國的漢字,不論從字體、應用角度而言,還是混亂的。古文廣義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狹義的講,指中國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這里採用狹義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與金文;其中,前者被人們視為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為商朝後期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滿硃砂,也有直接朱書墨書的。因文字多為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畫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殷代圖像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鍾鼎文、彝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實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書寫的俗體,金文才是正體,顯示了正體多繁,俗體趨簡的印跡(如表二)。
(表二:甲骨、金文對照表)
甲骨文因多為刀刻在龜甲獸骨上,故其文字帶有堅硬的筆法(如圖3)。這種如刀刻的筆法,亦有被運用在現代平面設計上(如圖4)。
2大篆
在中國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對文字學的貢獻而言,以史籀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別創新體,以趨簡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因其為史籀所作,故世稱"籀文"。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鍾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准字體。由大篆簡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筆力遒勁之意。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並。與大篆相比較無象形性。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
4隸書
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著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 角變成有 角。 一般人認為隸書是指有波磔的、一橫一捺都拖著像刻刀一樣的長長尾巴的隸書,這只是其中的一種。隸書主要有秦隸和漢隸,秦隸是隸書的早期形式;漢隸則為隸書之成熟字體。通常所說的隸書是指漢隸中的"八分"而言(圖6)。"八分"是在秦隸之後,漸生波磔。隸書發展到八分,已經是姿致成熟。隸書因其字較方正、厚實,故帶有剛正不阿的嚴肅感(圖7)。圖8雖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體,有隸書的〃味道〃。
5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之字屬之。包含了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簡捷等。這種字體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准字體且為世人所喜愛。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圖9、10)。圖11與宋徽宗的瘦金體同樣是以細線條勾勒出文字,但因轉折處以圓滑的方式表現,呈現出與瘦金體截然不同的視覺感。
6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圖12)。
(圖12)
7草書
「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如圖13、14、15)。
8印刷字體
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漸向適於印刷的方向發展,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其發端於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宋朝,定型於明朝,故日本人稱其為"明朝體"。由於宋體字適於印刷刻版,又適合人們在閱讀時的視覺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體。
9電腦字體
隨看文化事業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在西方文字體的影響下,又出現了黑體、美術字體等多種新的字體,如海報(POP)體、綜藝體、勘亭流、少女字體等,及更多的宋體之變形,如仿宋、扁宋等。並將各類漢字電腦化,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
如 下圖(其由左至右依序為:迭圓體、綜藝體、古印體、勘亭流及海報體)
漢字的起源是一個未解之謎。說到漢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現在3300年前,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字都要晚近2000年。至今共發現了5000個以上的甲骨文單字,其中可以認識的約有1700字。從一定程度上講,同樣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沒有理由落於人後那麼多!思索的同時,我們發現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會意和形聲成分,在這些甲骨文中,「會意字」不到80%,形聲字佔20%多。這與古代埃及人、蘇美爾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遠遠不如古埃及、古希臘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經用巨大的石塊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時,中國卻只有夯土建築。在古埃及人已經在堅硬的石頭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圖案時,中國卻只能在獸骨或龜甲上刻出粗糙的劃痕。但是看看中國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卻又遠遠高於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圖形。似乎漢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階段,直接進入了一種更抽象的較高級階段。漢字發展經歷的象形階段:表意—形聲的途徑中,象形階段幾乎沒有,所謂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階段就已經被高度抽象了。後來,隨著漢字的演變,漢字更不再是純粹的表意文字了,當希臘人建造帕台儂神廟的精美雕塑,羅馬人建立萬神廟的巨大穹頂時,中國還只有秦漢時期夯土的長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經是一種全國統一的規範文字了,漢朝的隸書與今天的漢字已很接近。無論是跳躍著前進的文字文化,還是中國漢字這一龐大的復雜語言文字元號系統,都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在文字出現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錯。可是隨著語言的不斷豐富,有些語言不能用形象表達了。古埃及人和蘇美爾人開始創造一些僅代表發音的符號來記錄這些語言。中國人卻選擇了另外一種解決辦法:
會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
表音字,如「阿」,沒有任何意義,只表示一個音節;
通假字,如「說-悅」;開始出現於漢字中。
提及漢語,免不了令人聯想到同樣占文化課很大分量的英語。同時,我們也想了很多。學習一種語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這種語言思考,就想用母語思考一樣。但是,最能發揮個人思想創造性的還是母語,更何況要學好「外語」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古羅馬人並不因為羨慕希臘文明,而改用希臘語——盡管兩種語言十分接近。阿拉伯人同樣要把拉丁文、希臘文翻譯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臘文。同樣,文藝復興時的歐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翻譯成拉丁文。到了啟蒙運動時期,更進一步地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並加以普及。
對於外語好的個人而言,直接看外文原文根本不費勁。但要他翻譯出來,效率就要低很多。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講,如果人人都化大量精力學外文,那效率就很低了。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像歷史上那些失去了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民族一樣,徹底消失了。最好的選擇就是象阿拉伯人、或文藝復興時的歐洲人那樣,以少數擅長語言的人進行大量的翻譯工作之後,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傳播、普及。只有這樣,本民族中才能更多的人用母語進行高效率的思考、創新。
漢語現在在英語面前面臨的困境是:基於這個語言的文明正處於高峰期——並不象阿拉伯人面對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那樣,是處於經失落的靜態文明;也不象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面對的是正走向衰落的伊斯蘭文明。現在,大量新的科技成果、新知識、新思想依然在英語世界產生,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事實上的國際社交語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無前例的。從使用它的人口來說,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數僅次於漢語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約有4億多人。然而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語的人數,要遠比這多得多,可以說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各個民族。所以,現在並不能簡單地因為學習英語消耗了學生大量時間,就不該學英語了。光學好英語是不夠的,全民學英語也不表明就能提高素質,但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
如果從利馬竇、徐光啟向中國傳播西方文藝復興思想算起,已經幾百年了;如果從鴉片戰爭,從林則徐翻譯西方書籍、報紙算起,也有160多年了;即便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算起,到現在也有近百年的時間了。當代的中國,應該正處於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的轉折關頭。現在的中國,應該是學習英語,與翻譯並重;最重要的是要開始用母語思考、創新。提高科研、新聞等行業從業者的英語水平,與普及基礎教育,普及先進科學文化思想並重。不應該在中國把英語變成象歐洲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時期的拉丁文那樣的「貴族語言」。
文字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歷史的痕跡,中國文字的演變是跳躍式的,是華麗的,是耐人尋味的,就如同中國的歷史一樣。中國人創造中國文字,中國文字也同樣引導著中國人前進。
六書一詞出於《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然而,《周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編輯]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編輯]象形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編輯]指事
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三」則由三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像的部份。
[編輯]形聲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
[編輯]會意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並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編輯]轉注
屬於「用字法」。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系。
[編輯]六書的運用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軚」、「鎄」是形聲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會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漢字是形聲的字

❹ 漢字中蘊藏著哪些文化信息請舉例說明

漢字蘊含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
例如「武」字,止巧灶戈為武,「武』『的目的不是好勇鬥狠,不是窮兵黷武,而是作為一種武力的震搏晌懾
來制止基寬鋒戰爭.
再如」諧「字,有人說人人都能說話,具有言論的自由,建言的權利,社會才是真正的和諧.
個人所見,僅供參考

❺ 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表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漢字的豐富內涵:

1、中華漢字是神傳文字,不僅具有獨特的形態美,其表意特徵更使其具有極其深遠的內涵和意蘊,在發展過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反映出古人的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等多種世知信息,是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2、漢字是充滿智慧的語言符號,是世界上唯一從古搜棗消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它是表意文字,倉頡字、竹簡書、禹夏彩陶、殷墟甲骨、這些象形、會意、形聲、假借的古老符號。漢字為中華文明保存了火種使歷史得以記載,學術得以傳承。

它是音、形、義的結合體,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所無法比擬的。

3、漢字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那龜甲獸骨上很顯稚氣的原始文字,到金文、篆文的圓潤繁復的字形,再到隸草行楷那或飄逸如畫、或沉穩莊重、或含蓄內斂、或個性飛揚的字的藝術,的漢字的魅力歷久彌新。

4、漢字是漢民族自古以來用以記錄漢語、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漢族祖先在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漢字本身有一定的嚴謹的規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統性。

5、漢字的智慧,將人的心靈世岩衡界演繹的淋漓盡致。傳統漢字文化演繹著歷代人們敬天信神,修身求道,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凈化著人們的心靈,使「向道」、「向善」理念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美德得以彰顯。

❻ 漢字蘊含了哪些文化

從倉頡造字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400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結體特徵可分為四大類:取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取禽獸和家畜類形象為構字的基礎;取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
漢字蘊含的文化太多了,中國酒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了,留下的文化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

❼ 漢字有哪些文化內涵

漢字的文化內涵: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非漢語體系中,日本將部分漢字自行作簡後成為現在的日本新字體,韓國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范;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范地位。

漢字為上古時代的中華民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石刻字元以及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書,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7)漢字里有哪些文化信息擴展閱讀:

漢字的特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對周邊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

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漢字更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著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

每一筆,都是飽蘸著華夏碧血寫就的。在海外,無論你功成名就還是漂泊淪喪,只要有方塊字的伴隨,你就會有幾多慰藉幾多寄託,因為無論是象形還是指事,無論是會意還是形聲,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個中國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經成為方塊字的魂魄。

❽ 漢字有哪些文化內涵

1.王。一把三穿起來就是王。即上達天意,下合地理,中通人性者,王也。缺一則不可。不通人性者,工,罰其勞改;不合地理者,干,失去百姓的擁護,沒有了根基,給誰當王去?只好自己去幹活了;不合天意者,土,連天意都違背了,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看來,王,難當。

2.官。兩口連起來戴上烏紗帽,就是官。上口騙朝廷,下口騙百姓,還說得天衣無縫,而自己卻毫無內容,沒心沒肺,這樣的人才能戴上烏紗帽,才能做官。

3.士。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即能從許多事物中總結出一個道理的人為士。

4.道。首走。頭腦不停地運行、思想,道才生。一個人只知吃飯幹活,不動腦子,其道何有?出路何在?「道可道,非常道」的真正意思了:道是頭腦的思想,雖然可以說出來,但一旦說出來,他就成了靜止的被固定的一段暫時性的思想,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運轉不息、擴展無際的思想了

5.知。矢口為知。矢,箭也。也就是說,一開口說話,就要直指事物的本質,一語中的,這才叫知。否則,多嘴多舌,不著邊際,自覺知之,其實不知,亂說而已。

6.尖。一頭大一頭小為尖。非也。實一小人也。一個投機鑽營、削尖了腦袋往上爬者,非小人若何?

7.詩。寺中人言也。和尚無事,每日敲打木魚,偶發一言,是為詩。即閑人閑語也。俗雲:閑來無事作首詩,誰見過忙著生活的人作過詩?

8.臭。自大一點。自大一點的人,自然人們都瞧不起的,也就臭了啊。

9.活。千口水為活,舌頭喝到水才能活。水乃生命之源。然舌乃千口,實際上是說話多吐出些唾沫星子,把死得說活了。這樣的人,哪有不左右逢源之理?話少者,自然活著巴結。但話太多了,也會被唾沫星子淹死。

10.窮。用力打地洞者。沒錢蓋房子,只好挖地穴住,不窮才怪。看來,窮,自古以來就是丟人事,恨不得找個老鼠窟窿鑽進去,倒也省力。

11.忍。用刀子剜心。滋味可想而知。所以能忍者必是意志堅強者,刀子捅了心上也不吱聲,不象豬羊之輩,屠宰手拿著明晃晃的刀子,一照量就嚇得哇哇亂叫,沒一點修養和境界。故忍者,高人也。

12.鬧。在門內開市場。車來人往,人喊馬嘶,貨物堆積,討價還價,心煩意亂,暈頭昏腦,熱火朝天,亂七八糟,如此模樣,怎會不鬧?

13.性。心生之物。性由心生。人生而有心,心而生性,天意教此,豈可閹之?只是不可亂來,兩心相悅,生生不息,源源流長,何罪之有?美哉,善哉。

14.情。心青則情。心年青,有活力,不安分,才有情,所謂少年夫妻也。

15.死。歹和匕之組合。歹,壞人也。匕,刀子也。胡作非為,奸盜搶掠,殺人放火,貪污腐敗,無惡不作者,謂之歹人。

16.正。一止為正。做事不越軌也。內含一上一下,還有一豎。指為人處事,有上有下,端方有肅,不上不下,上下相合,取其中,站得直,絕不點頭哈腰,阿諛奉迎。

17.恕。如心。即象別人的心。也就是拿著自心比人心。人活在世上,擁擁擠擠,磕磕碰碰的事常有,誰還不出點小亂子,犯點小錯誤?只要不是太過分,有意使壞,鄰里同事,上級下級,親戚朋友,一不小心得罪了你,想想事理,拿著自心比比人心,自然也就能寬恕了。

18.吠。口大一點。一人本就大,若再大上一點就成了犬,犬一開口就成了吠。狂妄自大,亂喊亂嚎,不是狗叫是什麼?

19.刑。開刀。在身上開一刀,當然不是什麼好事。要不自古以來,當官的都不願被刑,制定出什麼「刑不上大夫」的規制。

20.賄。有貝。貝,錢也。有錢是好事,賄之何罪?但賄和賂一連姻,問題就來了。

21.賂。各貝。乃錢各有所得也。你有權,我有錢,權錢交易啊。

22.貪。今貝為貪。錢財今天是你的,明天被揪出後,錢財就不是你的啦。

23.污。水虧也。沒有水,不能清洗,自然就臟了。心靈也一樣,沒有清廉之水常洗,豈有不污之理?一旦污,不只水虧,心也虧,人性虧,命就更虧了。

24.敗。貝反為敗。錢是好東西,也是壞東西,如果取之不道,用之不當,錢就會造反,就會導致人的失敗。故逢貪必污,污之必腐,腐之必敗。

25.我。二戈反背。兩個戈背對著背相連相擊,既相互割裂、斗爭,又相互依存、統一。古造此字真是深奧精妙之極,早把人生自我參悟透矣。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之一字,示之神哉絕矣。

26.會。會是人雲,開會大多是聽人家講的,人雲亦雲,不知所雲。

27.特。寺中不養和尚養著牛,是很特殊。

28.容。一間房子里住著八口人,是擠了點,但好歹能盛下。這是個肚量問題,所以有容乃大。

29.柴。此木是柴。此,止匕,樹木停止生長,枯死了,用刀劈開,拿來燒火,此木就成了柴。

30.出。山爬到山上謂之出。人想當官,也要像山一樣把別人壓下去,爬到別人的頭頂上,自己才能出頭。這種人自古不乏其類,故有「此木是柴山山出」之說。

31.煙。因火成煙。可燃之物被火一燒就冒煙,所以火是因,煙是果。

32.多。夕夕為多。太陽落一遍又落一遍,人還活著,他的歲數就多了。古人活著是以白天行動為標志的,夜晚入睡跟死了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傍晚這頓飯就顯得格外重要,家家戶戶燒火做飯,吃的飽飽的,好度過漫長的黑夜。所以才有「因火成煙夕夕多」這一不朽的人間景觀。

33.炊。火欠。食物不熟,當然火欠。故燒火做飯謂之炊。

34.共。廿八。古代女子十三可以嫁,男孩十五可以娶,加起來廿八歲,他們合了房,睡一被窩,也就共了。

35.克。十個兄弟一輩子在一起,能不打架?所以克。

❾ 漢字從哪些方面體現了中國的古老文化

漢字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中國的古老文化:
1. 漢字源於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朝早期。這些文字以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鑄在青銅器上的形式保存下來,記錄了古代中國人的生產、生活、祭祀和戰爭等方面的信息。
2.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漢字的字元形態來源於自然界的物體形狀,如「人」字、 「馬」字等,這些字的形狀與他們所代表殲碼槐的對象非常相似。漢字的象形性質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和氏友熱愛,以及對物質世界的觀察和體驗。
3. 漢字蘊含著深厚的哲學和文化內涵。例如,漢字中的「道」字和「理」字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物極必反」等思想。漢字中的成語和歇後語等語言模譽形式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學。
4. 漢字有著漫長的歷史和傳承。自從甲骨文和金文出現以來,漢字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漢字的形態和使用習慣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漢字的傳承和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如下:
歷史傳承:漢字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漢字的形態和字義都受到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它記錄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傳承。
文化特色:漢字的書寫具有獨特的美學和文化特色,如書法、篆刻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
文化符號:漢字中的一些字形、詞語、典故等都是中國文化的符號,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如「福」、「龍」、「鳳」、「中庸」、「四書五經」等。
思維方式:漢字是中國人思維方式的基礎,它是中國古代哲學、文化、思想的重要載體,深刻地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傳統文化: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四書五經》等經典文獻,都是以漢字為載體,並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字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漢字是中國文化的靈魂,承載著中國人民的傳統思想、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在這個意義上,漢字不僅是一種書寫符號,更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
綜上所述,漢字的起源、象形意義、文化象徵、歷史文化底蘊和精神歸屬等方面都體現了中國的古老文化。

❿ 漢字所蘊含的中華文化

歷史上有不少文化現象或文化產品、社會習俗以及文化觀念、價值取向,早已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或消失,或消退,但它們的「身影」卻依然保存在漢字中。

漢字與我國古代的生產方式:我國古代經歷了漁獵、畜牧、農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在這些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中,漢語里出現了不同的有關生產方面的詞語。如古代先祖十分重視祭祀,古人祭祀天地宗廟神祗山川等,一般都採取殺牲取血,供獻犧牲的方法。犧牲指在祭祀時所供獻的牲畜。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犧」和「牲」合在一起統指祭品。
漢字與神崇拜:「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寫成丁,橫表示天,豎表示神仙從天而降。後來在橫上又加了一橫,表示在天上方;下邊的豎也加了兩條,變成三豎,明確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這也是許慎的解釋。漢字中凡與神有關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比如:祭(意為向神獻肉)、祐(意為神靈保護)、社(意為土地神)、福(意為向神祈求幸福)等。這說明古時候人們把許多自然現象的變化看成是神支配的。這種崇信神靈的觀念現在還沒有完全消失。
漢字與倫理觀念;「君」的古字上面是兩只相對的手,雙臂內側是個「口」,像個正面坐著處理政務的君王。「臣」的古字像個面向左邊趴在地上行匍匐禮的大臣。「民」的古字像個面向左的男人與女人的結合體。到了漢朝,君王的正面坐形改成了面向左的側面形,就是現在的「君」字。臣和民應該面向君王,表示服從和恭敬,所以面向左改為面向右,成了現在的「臣」和「民」。
「孝」字的上邊是個「老字頭」,下邊是「子」,是小孩攙扶著老人的形象。孝就是盡心奉養父母,照顧父母的意思。漢朝以後的統治者大都提倡孝道,對不孝的子女要定罪判刑。不孝的罪行中,最嚴重的是沒有後代,沒有子女的人被看成大不孝。維護這種觀念的人就把「孝」字中的子解釋成男孩子,說沒有男孩子的人就是不孝。
漢字與玉文化;在漢字里,有很多以「玉」為部首的字,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玉文化有關。我國的玉文化起源很早,據考古學發現,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便已懂得琢玉為器,黃河流域的仰韶、龍山,長江流域的河姆渡、良渚,以至珠江流域的石峽等文化遺址,都有玉器出現。許慎《說文》解釋「理」字時說:「理,治玉也,從玉,里聲。」「理」字左邊的「王」就是「玉」字,因此,可以證明「理」字的本義與「玉」有關。

閱讀全文

與漢字里有哪些文化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