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華文化有什麼樣的特點
中華文化有八大顯著特點。
第一,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民族情懷。每個國家和民族都強調愛國主義的精神,但是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特別突出。
第二,形成了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這句話出自《尚書》。老百姓才是國家的主人,只有老百姓穩固了,國家才能穩固。
第三,剛健自強積極有為的進取意識 。易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易經》中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理論的指引下,易經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天地自然,像他們一樣晝夜不息地運行,這就形成了中華文化中強調剛健自強的民族意識。
第四,厚德載物的創新和包容的精神。有了剛健自強的硬精神,還有厚德載物的軟文化。《易經》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體現了中華民族胸懷寬廣、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人生固然需要義無反顧地奮斗,也需要寬厚的胸懷與包容意識。這正是中華民族能吸收融合眾多異族文化特質,成為中華文化的原因。體現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宏大氣魄。
第五,崇尚道德、重視義利之辨。著名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說,中國哲學就是讓人成為聖賢的學問。而聖人是中國哲學的各個學派的共同的理想人格。聖人的標准,第一是要有崇高的道德境界,第二是對社會國家有巨大的貢獻。這說明,中華傳統文化高度重視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的。
第六,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這也是中華文化精神與西方的民族精神不一樣的地方。中國人特別重視個人與集體之間的而關系,特別重視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集體國家之間的關系。中國人常常認為,人的價值的實現,必須放在國家和社會的集體之中,也就是說要對集體對別人做貢獻。而西方則是個人主義占據主流,他們追求個人的自由。
第七,「尚中貴和」的精神。和是中華文化的傳統思維模式。「和」是多樣性的統一,是中國古代最高的價值。這也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有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和諧的精神。從個人來說,中國人提倡和氣,從家庭來說,我們提倡家和萬事興,從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來說,我們追求天下大同協和萬邦。中華民族所持有的方法論是中庸之道,是過猶不及,這是一種非常理性的現實的思想。
第八,居安思危的底線和憂患意識。關於中華民族的憂患意識,最好的一句話就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這句話也是來自易經,意思是說,君子整日進德修業,到晚上還戒懼反省,就不會有什麼災害臨到自己身上。所以中國人特別重視反思精神,重視憂患意識。孟子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歐陽修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等。
這八大特徵,也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