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惠州客家文化是什麼

惠州客家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4-06 17:20:05

Ⅰ 惠州的文化

惠州是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

從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間,有48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其罩腔嘩中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孫中山、周恩來曾在此進行過革命活動,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語言

惠州市境內主要通行漢語方言,也有圓盯少數人講瑤語或畲語。

龍門縣北部的藍田瑤族鄉有講瑤語的,但已逐漸漢化;惠東和博羅有少數人講畲語。

客家話是惠州市第一大漢語方言,這與市境固有的人文歷史背景和長期與其北邊的客家地區梅州、韶關、河源等地密切往來有關。

東邊的汕尾市主要講閩語,故市境的東部地區有講閩語(福佬話)的。

西邊的廣州市、東莞市主要講粵語,故西部地區有講粵語(白話)的。

另外,博羅、龍門還有一部分人講「本地話」。

在現今惠州市轄境范圍內,除了常見的興梅,惠陽口音的大宗客家話之外,還分布著一種其系屬尚有爭議的「土話」群。

經過研究發現,粵中地區的「本地話」多數地點與近代遷自梅州地區的晚近客家話在方言本質屬性上是同中有異的,分布在東江流域的惠州、河源及韶關三市11縣。

根據劉叔新,侯小英收集,這種方言的分布於:

1, 惠州市區及郊區瀝林、水口、馬安、平潭、橫瀝、蘆洲。

2, 博羅縣:主要分布於南部東江北岸,如羅陽(縣城)、龍溪、龍華、湖鎮、橫河、楊村、公庄、觀音閣等鎮;

3, 惠陽區:與惠城區相鄰的平潭、鎮隆等鎮有少數村落使用本地話;

4, 惠東縣:分布於多祝鎮的三勝、明溪,大嶺鎮的大埔、蕉田等少數村落。

5, 龍門縣:本地話主要分布於東南部的平陵、路溪等鄉鎮;

6, 源城區、東源縣:以本地話為主流,主要分布在市區及燈塔、船塘,康禾等地。

7, 龍川縣:南部的老隆(縣城)、佗城、附城、義都、四都、鶴市、通衢等處於東江兩岸的鄉鎮。

8, 紫金縣:西部靠近河源市區的臨江、古竹、柏埔、義容、黃塘等鄉鎮有不少村落的居民使用。

9, 連平縣:南部與東源縣、新豐縣毗鄰的忠信、油溪、三角、大湖、綉緞、高莞、隆街、田源、溪山等鄉鎮。

10, 和平縣:東南部的林寨、東水鎮大部分及彭寨、古寨等鎮的部分村落。

11, 韶關市新豐縣:本地話(「水源話」)主要分布於東部的馬頭、石角和大席三個鄉鎮,豐城及梅坑鎮也有部分居民使用。

隨著社會的前進和新事物的不斷涌現,惠州市境內的漢語方言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新詞的引進和一些舊詞的退出。

同時,客家話、福佬話和白話詞語也在交流中相互吸納應用。

這樣就使得幾個方言的一般詞彙都有一定的變動。

由於普通話的推廣和較多外來人(特別是外省人)的進入,惠州市境內使用漢語方言和普通話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惠城區內,變化相當大,在公共場合,方言的使用率已大大低於普通話的使用率。

各縣城內方言的使用率也有降低趨勢。

四東文化是惠州獨具特色的文化亮點,指:東江、東坡、東征、東縱。

東江文化,是指綜合以惠州為中心的東江地區主要文化資源。

其主體是客家文化,包涵東江流域自然地理的、古代的、民俗的、宗教的、革命歷史的文化。

東坡文化,是指蘇東坡寓惠文化。

即蘇東坡在惠期間的社會文化活動、思想文化內涵及其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東徵文化,是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 *** 為實現全國統一所發動的兩次東征及工農運動。

東縱文化,是指中國 *** 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創建東江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包括東縱發展歷程和英雄人物事跡等。

「東江文化」的提出有人拍手有人反對,而後,雖然「新四東文化」的概念已正式推出,但在學界和官方仍存在不少爭議。

「新四東文化」是指「東江惠州民俗文化」、「東坡寓惠文化」、「東江革命歷史文化」和「東樵宗教文化」。

客家人從粵東、閩西、贛南遷到惠州不過四百多年歷史,但惠州客家人立足傳統,博採眾長,創造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

惠州客家文化,既有其來源地梅州、贛南、閩西客家的傳統,又善於吸取廣府、閩南文化的精華,形成獨特的風采。

如惠州山歌雖然源於梅州,但受當地土著歌謠的影響,曲調沒有梅州山歌那麼圓潤柔和,卻顯得高亢豪放。

東江美食也獨具一格,與梅州美食有所不同。

廣東漢劇

漢劇與粵劇、潮劇並列為廣東三大劇物行種。

漢劇別稱外江劇,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素有「南國牡丹」的美稱。

惠陽漢劇團是在1963年以龍川的東江漢劇團為基礎,吸納了來自汕頭、韶關和梅州等地的漢劇漢樂人才組成的文化團體,曾經成功地演出了《秦香蓮》、《海瑞罷官》等漢劇。

該團1976年在惠州人民會場(今花都影劇院)連續上演了《秦香蓮》47場,場場滿座,盛況空前。

1984年該團撤銷。

但許多藝人仍滿懷對客家傳統地方劇的執著追求,自願組建了惠州市漢劇樂研究會,力爭讓這朵客家藝術奇葩重放異彩。

客家山歌

惠州客家山歌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其歌詞基本上七字一句,四句一首。

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情真意切,反映了當地風土人情,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惠陽客家山歌「日頭一出半天高,看牛阿姐好轉朝,若然轉去無朝食,番薯芋仔拿兩條」。

(含曲調)就被星海音樂學院溫萍教授收入所著《客家山歌攬勝》一書中。

良井鎮樓角村客家人王俊文44年共自編自唱山歌7200多首,他堅持用山歌幫助農民少盲,表揚好人好事,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被群眾譽為「山歌王」。

永湖鎮客家女歌手黃紅英更是馳名海內外的「山歌明星」,她以一首《客家妹子愛唱歌》唱紅大江南北。

客家歇後語

惠州本地客家口頭的熟語客家歇後語多是惠州人在工作勞動中經過日積月累創造出來的。

這種口語的引注語,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前一句是類似謎語的謎面,後一句是謎底,也有省去後一句的。

如:「木匠戴枷――自作自受;床底下破柴――撞板」;「黃牛過水――各顧各;駝背睡覺――兩頭不搭席;狗咬烏龜――無從下口;臘蔗打狗――少一轆;單眼仔看老婆――一眼看清;老公背老婆看戲――辛苦搭出醜······」這種客家歇後語,善用比擬、雙關、誇張等藝術手法,把客家方言形象化了,既豐富又生動。

飲食文化

惠州美食有三件寶:東江鹽焗雞(客家鹽焗雞)、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

尤其是梅菜扣肉在海內外頗具盛名,是東江客家人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傑作。

惠州地域名優特產還有龍門西溪竹筍、蜂蜜;博羅酥糖、麻陂肉丸,羅浮山酥醪菜、百草油,石壩三黃雞;惠東鐵涌獻蚝,高潭明姜;惠陽淡水沙梨,鎮隆荔枝,等等。

1990年在區內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里已是陸地沼澤地帶。

迄2014年為止,惠州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

Ⅱ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築是什麼

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築「永定土樓」在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永定土樓,又稱筒子樓,是最古老的是馥馨樓,位於湖雷鎮下寨村,是福建現存最早的土樓。建於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福建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永定土樓千姿百態,種類繁多,分方樓圓樓兩大體系。永定被稱為一座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土樓博物館。在眾多的土樓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鳳樓、大的方樓和圓樓。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1年8月,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2016年1月,入選「全國文明旅遊先進單位」。永定土樓曾是央視春晚公益廣告《筷子篇》「明禮」部分的拍攝地。

(2)惠州客家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1、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山歌、客家流行音樂、客家童謠、客家民歌、客家人物、客家山水、客家詩文、客家歷史、客家飲食、海內外客家分布等多方面。

2、客家文化主要流行於廣東的梅州、惠州、河源、深圳、韶關 ;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岩、三明;廣西的賀州等地及國內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范圍主要包括贛江、 汀江、梅江、東江和北江流域的贛南、閩西、粵東、粵北和珠江口東岸的客家大本營,還有遍布於湘滇陝黔浙瓊等省的散點客家居住地。

Ⅲ 誰知道詳細的客家文化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分支族群,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從西晉永嘉之亂開始,中原漢族居民大舉南遷,抵達粵贛閩三地交界處,與當地土著居民雜處,互通婚姻,經過千年演化最終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華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為梅州、贛州、汀州、惠州。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是客家傳說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稱為「客家祖地」。
中文名稱: 客家
外文名稱: Hakka (or: Hakka People)
別名: 客家人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嶺東地區
下轄地區: 梅州、河源、惠州、贛南、閩西等
政府駐地: 嶺東地區
地理位置: 嶺東地區(汀虔梅循)
面積: 13萬平方公里以上
人口: 7000萬(2010年)
方言: 客家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雁南飛,雁鳴湖,土樓,鳳崗碉樓,萬綠湖,丹霞山等
機場: 惠州機場,梅縣機場等
火車站: 惠州火車站,梅州火車站等
代表族群: 粵東客家人、東江水源人、涯人
代表人物: 洪秀全、廖仲愷、葉劍英、葉挺

當今台灣省學術界常用「河洛」二字指代閩南方言文化(Banlamese),因為閩南語在民間被稱為 Holo或Hoklao,這個詞來源於客家人對閩南語的指稱。最初客家人將閩南語稱為 Hoklao,其本字是「學老」,意指閩南方言難學,要學到老才能懂。後由廣州順德等地的學者將Hoklao這個音引申為「福佬」。而實質上廣州附近的居民則既不把這個音書寫為「學老」,亦不寫為「福佬」,民間的寫法是多是「鶴佬」。在台灣省 Hoklao這個詞最初的寫法也多為「鶴佬」,後來台灣學術界普遍將此詞書寫為「河洛」,這是因為台灣的閩南語弱化了入聲,所以「鶴佬」的實質發音已經轉變為 Holo,而不是原來有入聲的 Hoklao。因此現在台灣學術界常用「河洛」二字指稱閩南方言文化,河洛文化(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粵東文化)在台灣是兩種主流的漢族文化。「河洛」和「客家」兩個詞分別指兩種不同的方言文化。
「河洛郞」這個詞同樣不是指客家人。「河洛郎」這個詞實際是用台灣的閩南語的發音譯為用普通話發音的字。它的發音接近於 hó lò láng,其中「hó lò」就是「鶴佬」,「láng」是「人」的發音。所以hó lò láng就是「鶴佬人」,不是指客家人。
客家人大多具有中原血統,但並不等於客家人是純中原血統[1]。有時人們常用河洛一詞代替中原一詞,而這也並不能說明河洛可以完全等同於中原。客家人不僅並不是純中原血統,而且更不一定來自洛陽地區。比如說蔡姓以山東為郡望、李姓以甘肅為郡望、楊姓以山西為郡望、劉姓以江蘇為郡望,等等,可見客家人的中原血統是泛指黃淮流域,不是特指洛陽地區。
客家城市
當今中國大陸地區的主要客家城市是指廣東梅州、廣東惠州、廣東河源、廣東韶關、廣東深圳、廣東清遠(英德)、福建閩西、江西贛州等八個城市。以上八個地區被認為是客家原鄉、客家大本營、客家文化保留區。此外,福建三明(寧化)、廣東汕尾(陸河)、廣東東莞、廣西賀州、廣西防城港、海南儋州等城市,是客家文化佔有重要影響的地級市。客家人還分布在浙江麗水(雲和)、浙江麗水(遂昌)、浙江麗水(龍泉)、廣東揭陽(普寧)、廣東茂名、廣東中山、廣東江門(赤溪)、廣東廣州(增城)、福建漳州(詔安)、江西吉安(遂川)、江西宜春(銅鼓)四川成都、重慶榮昌、廣西玉林(博白)、廣西貴港等地。
名稱來源
客家圍屋「客家」之稱源於清代的一次大規模族群土客械鬥,是由當時在廣東西部江門地區(時稱四邑)相對而言以「地主」自居的廣府民系等冠予客家的,是一個他稱。械鬥之初仍無「客家」之稱,而只有土籍、客籍的區別。隨著械鬥的發展,又出現了犵獠等名詞,最終出現了客家一詞。「客家」這個他稱名詞後來由於羅香林的客家學說而廣為人所知,逐漸成為族群名稱,不少人開始欣然受之,自稱客家人。但部分人還並沒有接受這個名詞,如在贛州一些縣、桂東南和粵西等操相同語言的人自稱「涯人」。在台灣的部分,清朝和日據時期以廣東祖先和福建祖先來區分,福建客家被列入閩籍,而登記為閩籍的汀州府、漳州府客家因為語言親近關系,也加入粵黨。但現在台灣客家都已經接受「客家」稱呼,籍貫閩粵兩省的客家人一起團結奮斗,已經不分你我。
另外有一種看法如下:客家人稱自己為「客家」,是對對方的尊敬,對自己的一種鄙稱,顯示了客家人好客的傳統。
編輯本段
客家文化

綜述
客家人非常團結合作,在中國大陸多居於閩、粵、贛地區,故有濃厚的山區文化,客家人也被稱為「丘陵上的民族」。客家文化特點是耕讀傳家,保留古代漢民族的特點,有古漢文化活化石之譽。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亦有「東方猶太人」之稱。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綜述
客家四州為梅州、惠州、贛州、汀州。福建寧化石壁是客家傳說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稱為「客家祖地」。梅州則因其為海外客家籍華僑的最主要祖籍地而被稱為「世界客都」;贛州則與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關系,被稱為「客家搖籃」;惠州是最終形成的客家大本營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海外客家重要的原鄉之一。
梅州
梅州原名梅州,後改嘉應,義安,1988年再次更改為梅州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市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境內山川秀麗、資源豐富、民風淳樸,旅居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有360多萬人,遍布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世界客都」的之稱,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之美譽。同時還享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梅州同時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自駕游最佳目的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志城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
梅州市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成功在2009年10月承辦2009年梅州世界客商首屆大會。以後世界客商大會每隔兩年在梅州舉行。因其為客家的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其知名度居「客家四州」之首。
惠州
惠州府是亦屬客家第二僑鄉,現轄惠城區、惠陽區兩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三縣。若以客家籍華僑而言,「惠州」一名在海外客家僑界中知名度猶勝於梅州,然就其經濟發展而言,乃居客家四州之首。此外原惠州府城卻存在著另外一種目前仍屬於爭議之中的特有方言(滸城話/老惠城話)。
惠州府作為客家四州之一,惠州府不僅是客家民系的華僑文化象徵之一,而且更是客家民系的海洋文化象徵之一。惠州雖不是純客家地區,但客家一詞被用以指稱粵東山地居民,是從惠州開始的,惠州作為客家學的最初萌生地,有其歷史必然性。由於客家人的擴散、聚成、繁衍,惠州文化早已成為是客家文化體系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惠州是最終形成的客家大本營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海外客家重要的原鄉之一。從客家學研究客家文化發育機制的意義上看,惠州是客家文化的試金石、表演場之一;也是客家人可以衣錦榮歸的故里和舔養傷口的避難所。許多客家人從這里走向世界,浩浩盪盪地行進,真正開始舉起客家的旗號。
贛州
原名虔州。贛州是客家的搖籃,是歷史名城(保留完好的宋城)、文化名城、美麗江城、紅色故都。贛州府轄下十八縣之多,純客屬縣多,但是旅外華僑卻非常少,其在海外的知名度不高。贛州府以三種不同方言為主,包括本地話(老客話,屬客語於桂片)、廣佬話(新客話,屬客話寧龍片)、府城話(又稱贛州話,屬西南官話)。贛州府地區被譽為孕育客家民系的第一塊熱土、客家文化的搖籃。雖然贛州是客家四州之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因其旅外華僑較少,所以其地位只能排為客家四州之中第三位。
汀州
汀州府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國內各地客家居民大多都溯寧化縣為先祖曾居處。汀州府籍華僑尤以籍貫永定縣最多。可惜「汀州」現在已經成為歷史名詞,原來的汀州府各縣,現在分別由三明市和龍岩市代管,故而以「汀州」與惠州、梅州、贛州並稱客家四州,有時空錯亂之感。雖然古汀州的寧化縣被譽為客家祖地,然而在當代來看,汀州在客家四州中的地位只能在梅州、惠州之下。
編輯本段
客家源流

綜述
客家城市——河源目前關於客家淵源的看法主要有2種:
(1)北方南遷漢人發展演變而來;
(2)北方南遷漢人融合南方土著發展演變而來;
在一般人看來,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漢人南遷移民的一支,在漫長歲月里,篳路藍縷,顛沛流離,歷盡艱辛,不斷融合當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變和發展起來的擁有數千萬人口的大民系。
根在九州
客家人根在漢族。
客家人之源,傳統的觀點認為是在河洛。所謂河洛,指的是黃河、洛河。廣義上的河洛就是黃河中游、洛河流域這一廣闊的區域。狹義的河洛就是洛陽。「根在河洛」的依據有三:①家譜記載,很多客家族譜都記載先祖居住於河洛。②泰山石敢當的傳說。③客家文言;是一種唐朝後期的官話(a Basilect System of Mandarin )。根在河洛指的是客家的方言底層源出河洛,而不一定是指大部分客家人來自河洛;事實上客家人姓氏繁多,各姓氏有其具體來源的所在。必須說明一點,當代被稱為河洛民系者,不是指客家人,而是指閩南人,亦稱閩南民系;「河洛郞」是閩南語 Hǒk lò láng的譯音,本義為福佬人;河洛郞一詞不是指客家人。
遷徙原因
客家人的遷移包括客家先民的南遷和客家人的國內遷移與國際遷移。就遷徙行為而言,有主動和被動之分,與遷移過程的歷史相對應,遷移原因在各時期各不相同。總概各種遷移因素,有以下四個方面:
A.與遷出地有關的因素,即推因。
①耕地面積與人口數量的逆向發展,這是經常發生作用的根本因素。
②戰亂。殘酷的戰爭使繁華的城市和富饒的鄉村化為廢墟,數以百萬計的人在戰亂中喪生,剩存者為尋求安定的社會環境,被迫背井離鄉,遷徙各地,這是大規模突發性遷移的根本原因。
③官職遷調定居。
④游學、經商
⑤爭斗,包括政治斗爭,經濟斗爭等。
B與個人心理、生理有關的因素,即「已因」。
遷移者是具有特質的人,而不是遷出地的平均人,體現為富有冒險精神、不滿現狀等等,與個人因素密切相關。

客家形成地域與過程
客家宣傳大使目前的主要看法有:鄱陽湖平原;贛南的石城;汀州的寧化縣石壁村;梅州。
(1)客家腹地、大本營:贛閩粵邊區(贛州、汀州八縣,梅州、河源、惠州一帶);
(2)客家通衢:石城;
(3)客家錨地:贛州;
(4)客家驛亭:石壁;
(5)客家首府:汀州(明末清初以前);
(6)世界客都:梅州;
(7)客家僑城:惠州;
(8)客家古邑:龍川(河源、興寧、五華)
客家之流
今天的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地區最廣的民系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系之一。在中國國內有客家聚居的地區,共19個省區,265個縣市,其中純客或基本純客縣市41個,總人數約5500萬。另香港約125萬,澳門約10萬,台灣約460萬。國外遍布五大洲四大洋,分布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約1000餘萬。[3]合計起來總人口在7000萬以上。
編輯本段
客家方言

綜述
客家方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粵東叫客話、客家話、廣東話(正因為客家話在粵東也叫廣東話,所以四川才稱土廣東話);四川叫土廣東話,卻鮮見『土廣東人』的說法,客家人直接被叫做『廣東人』。閩、贛遷川的,同樣以『廣東人』自稱。在粵桂交區叫涯話、麻介話、新民話。在浙江叫『汀州腔』(因浙江客家祖籍福建省汀州府)。通稱客家話,這是自稱和他稱的合一。
客家方言按其口音的不同,主要分成三大類,即:嶺北、嶺南、槎語。以下將此三大類,與過去的八大片劃分法進行比較說明:
嶺北類
虔虞支系(清寧話、老客話)。以贛州為中心,包括汀州府寧化、清流、歸化。虔為贛南舊名,虞為呼應嶺南循文化。過去劃作五片: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汀州片。在江西,分為客籍、本地、寧石等三種代表聲腔。閩客實際應分汀南片和汀北片。長連寧清明等五縣稱汀北片,歸入嶺北類。杭永武等三縣屬汀南片,口音基本近粵台片,歸入嶺南類。漢清系分清寧話、寧石話、老客話等,各語音間差異較大,但相對於語音較為統一的嶺南類,而概稱為嶺北類(可泛稱虔語)。
嶺南類
循衍支系(循衡民系),過去劃作粵台片,內部比較統一。嶺南類中,赤溪-深圳-韶南-永定一線的客家話,可以完全無障礙溝通,稱為核心區口音(Cantolo )。同屬嶺南類的涯話小片(合浦郡)、饒詔小片、揭嶺小片、海陸小片、興寧小片,在與核心區口音初次接觸的情況下,相互間很難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福建上杭永定武平等三縣的客家方言,屬嶺南類,舊時汀州北片(長汀連城)稱汀南三縣為粵東語(可泛稱循語)。客家民系是廣東三大民系之一,另外兩大民系是指廣信民系(粵白)、鶴佬民系(潮雷)。廣信(粵白、廣南)民系,在廣東以廣府民系為主,在廣西以桂梧民系為主。
槎語類
指客家水源音,分布在河源(地級)、新豐、增城、博羅、惠城(惠州)等縣市區。清代教育家吳汝倫曰: 客家風情「槎,土著之稱」,東漢袁康《越絕書》卷三有這樣一段記載:「越人謂人『鎩』也」。宋元間吳子正曰:「槎,或蠻稱民之辭」。又稱『水源客』,因他們認為自己是從東江上游水源地遷來,而得名。『槎』字與『蛇』諧音,又稱蛇羅話。東江古名槎溪;河源縣古稱槎城。
槎語可以分為惠城和河源兩支,在詞彙、認同感等方面都有不同。惠城人認為惠城話可以歸入粵語系;而同時河源地區的水源客,認為槎語不僅屬客家話,而且更是中原南遷移民(客家)的正音。在基礎用語上,兩支也有明顯不同:惠城話的人稱代詞復數,採用了單音節表達;而河源地區採用雙音節表達。這種區別,在粵台片(比如梅州)人看來,河源槎語比惠城話更類似於廣州話。出人意料的恰恰是,河源人卻比惠城人更認同客家,對『粵語』特別不認同。
各地有稱
江西省贛州市位於贛南地區,故當地客家話又統稱為贛南話,而贛南話實際上分為老客、廣佬、寧石等三種口音。廣東客家地區以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韶關等地為主體,統稱粵東語(廣東話),而粵東語實際上分為程鄉(軟聲)、興寧、長樂(硬聲)、新惠(深圳)、粵北(翁源)、韶南(英德)、水源(河源)、海陸、半山(揭嶺)、饒詔(饒平)等九種口音。福建客家地區以龍岩市為主體,又包括其周邊的三明、漳州等地,統稱汀州話,而汀州話實際上分為清寧、長汀、連城、粵東(永定)、饒詔(詔安)等五種口音。以上屬於客家大本營,在客家大本營之外,則還有江西銅鼓、四川洛帶、海南儋州、廣西賀州等著名的客家地區。在銅鼓稱客家話為懷遠聲,在四川稱客家話為廣東話,在賀州有長樂聲之稱。各地客家話還被統稱為嶺東話、秦語。
編輯本段
客家姓氏

綜述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後來,在春秋戰國時期,姓與氏合一,不再區分,表明姓與氏都是姓,表明個人及其家族的符號。這就是我們今天理解的姓氏含義。現在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有人統計,文獻記載和現存的共有5600多個。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出處具體。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劉姓就有五處起源。異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吳兩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後裔。
淵源類別
中國姓氏的來歷把姓和氏等同看待,據徐俊元等三位學者研究,大致有這十多種類別:
一、以姓為氏。以遠古部落氏族的標志符號作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
二、以國名為氏。夏、商、周三代,有許多大小諸侯國,各國子孫後代便以國名為姓。有周、魏、趙、程、房、杜、雷、廖、刁、彭、韋等姓。
三、以邑名為氏。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給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氏。卿、大夫的後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將邑名作為氏。有蘇、上官等姓。
四、以鄉、亭之名為氏。有裴、陸、歐陽等姓。
五、以居住地名為氏。有東門、西門、東國大夫童刁的孫子以刁氏傳世。周平的庶子,字林開,其子孫以林為姓。
七、以次第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為姓,老二以仲為姓。老三、老四則分別姓叔、季。
八、以官職為姓。有籍、監、庫、倉、將軍等姓。
九、以技藝為姓。從事巫術的人,後代便姓巫。從事冰凌的人,後代以凌為姓,還有卜、陶、匠等姓。
十、以謚號為姓。
十一、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十二、爵位稱號及爵系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孫、公子、公孫等姓。
十三、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客家先人的姓氏來歷,也在上述這十幾種范圍之內。[4]
編輯本段
客家人口

綜述
客家地區分為純客家縣和非純客家縣。一般認為,在日常工作中,不使用其它方言(「其它方言」不包含普通話),只會講客家話的人口占該縣總人口數89%,且該縣文化不受其它方言的文化影響,仍為典型的客家文化的,為純客家縣。也有認為需達到94%以上。總之,純客家縣的相對數量較少。
分布情況
福建
純客家縣市有:長汀、寧化、清流、明溪、連城、上杭、武平、永定。 非純客家縣市有:建寧、將樂、泰寧、崇安、光澤、邵武、順昌、沙縣、永安、三明、南靖、平和、詔安等10個。
廣東
純客家縣市有:
梅州的梅縣、梅江區、梅州、大埔、蕉嶺、平遠、興寧、五華;
河源全境(源城區、東源、龍川、連平、和平、紫金);
惠州的惠城區、惠陽、惠東、博羅;
汕尾的陸河;
揭陽市揭西縣坪上鎮、上沙鎮、龍潭鎮、南山鎮、五雲鎮、河婆鎮、五經富鎮,京溪園,灰寨,
韶關的 新豐、翁源、仁化、始興。
深圳的 龍崗區 鹽田區
非純客家縣市有:
深圳、東莞、樂昌、南雄、豐順、連南、揭西、普寧、陸豐、海豐、連山、陽山、連州、佛岡、乳源、曲江區、龍門、增城、饒平、英德、中山、台山、鶴山等,還有廣東西部茂名的電白、化州、高州、信宜,陽江的陽西、陽春,湛江的廉江等部分縣區。
江西
純客家縣市有:贛縣、南康、上猶、大余、崇義、安遠、龍南、全南、定南、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尋烏、石城等17個。 非純客家縣市有:信豐、贛州章貢區、永豐、吉安、吉水、泰和、萬安、遂川、井岡山、寧岡、永新、萬載、宜豐、奉新、靖安、修水、武寧、萍鄉、橫峰、鶩源等19個。
廣西
非純客家縣市:合浦、防城、欽州、博白、浦北、陸川、靈山、寧明、崇左、扶綏、邕寧、玉林、橫縣、北流、容縣、武鳴、貴港、賓陽、藤縣、桂平、平南、武宣、馬山、蒼梧、梧州、來賓、象州、全秀、柳州、柳江、昭平、蒙山、鹿寨、宜山、賀州、鍾山、柳城、環江、河池、荔蒲、平樂、陽朔、羅城、融水、融安、三江、鳳山等47個縣市。
重慶市
巴縣、涪陵、重慶、合江、合川
四川
非純客家縣市:通江、達縣、巴中、儀隴、廣安、瀘縣、瀘州、內江、富順、隆昌、威遠、資中、安岳、仁壽、簡陽、成都、新津、雙流、新都、溫江、金堂、廣漢、彭縣、什邡、西昌、會理等32個。
貴州
非純客家縣市:遵義、榕江。
湖南
非純客家縣市:臨湘、平江、瀏陽、醴陵、茶陵、炎陵、攸縣、安仁、常寧、耒陽、永興、桂東、汝城、江永、江華、郴州、宜章等17個。
海南
非純客家縣市:儋縣、澄邁、定安、臨高、瓊海、文昌、萬寧、三亞等8個。
陝西
陝南有不少從閩、粵、贛客家區返遷的客家人,有不少客家住區,人口20萬,尚無法確定非純客家縣市。
河南
豫南信陽有不少從閩、粵、贛客家地區返遷的客家人,還未確定哪些是非純客家縣。 該地區方言已非客家話,只保留了小部分客家話詞彙。
浙江
非純客住縣有:雲和、松陽、青田、麗水(蓮都)、宣平(現為蓮都、松陽和武義所分轄)、龍泉、遂昌、景寧、縉雲、泰順、蒼南、湯溪(金華)、江山、衢州、龍游、常山、開化、建德、淳安、長興、於潛(臨安)、新城、分水(桐廬)、昌化(杭州)、玉環等縣市。總人口100萬人以上。
江蘇南:客家人約2萬人。
安徽省:客家人約2萬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客家人約0.5萬人。
台灣
台灣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桃園以南各鄉鎮和中壢、新竹、竹東、苗栗一帶鄉鎮以及屏東縣一部分鄉鎮、高雄縣的美濃鎮。非純客家縣市:桃園、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東、嘉義、高雄、彰化、花蓮、雲林、台東、台北等13個。約460萬人。
香港與澳門
香港與澳門的客家雜居各處,並且佔了當地居民相當的比例。香港約125萬,澳門約10萬。
亞洲
馬來西亞150萬人 印度尼西亞800萬人 泰國100餘萬人 新加坡40萬人 菲律賓 0.68 萬人 越南30萬人 緬甸 5.5萬人 柬埔寨 1萬人 印度2.5萬人 寮國 0.5萬人 沙烏地阿拉伯 0.22萬人 日本1.5萬人 汶萊 0.9萬人 巴基斯坦 0.2萬人 尼泊爾 0.24萬人 斯里蘭卡 0.017萬人 科威特 0.017萬人 朝鮮 0.1萬人 韓國2萬人 土耳其 0.05萬人 孟加拉國 0.05萬人
美洲
美國30萬 加拿大10萬人 秘魯20萬人 蓋亞那0.7萬人 古巴0.81萬人 巴西 0.24萬人 瓜地馬拉 0.01萬人 多米尼加 0.12萬人 玻利維亞 0.01萬人 智利 0.12萬人 阿根廷 0.5萬人 厄瓜多爾 0.02萬人 蘇利南 0.41萬人 委內瑞拉 0.02萬人 墨西哥 0.01萬人 牙買加8萬人
歐洲
英國18萬人 法國5萬人 德國1.2萬人 荷蘭 0.21萬人 俄羅斯 0.12萬人 丹麥 0.12萬人 挪威 0.03萬人 義大利 0.1萬人 瑞士 0.1萬人 比利時 0.043萬人 葡萄牙 0.5萬人 瑞典 0.24萬人 前南斯拉夫地區 0.24萬人 捷克 0.01萬人 奧地利 0.05萬人 冰島 0.01萬人 西班牙 0.2萬人 盧森堡 0.02萬人
非洲
模里西斯3.5萬人 南非 2.5萬人 留尼旺1.8萬人 馬達加斯加 0.02萬人 莫三比克 0.03萬人 奈及利亞 0.02萬人 獅子山 0.006萬人 尚比亞 0.006萬人 迦納 0.02萬人 肯亞 0.01萬人 民主剛果 0.02萬人 安哥拉 0.02萬人 塞席爾 0.05萬人
大洋洲
旅居大洋洲的客家人約12萬人,分布在1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澳大利亞約8萬人,主要居住在墨爾本、悉尼、新威爾士、維多利亞以及南澳洲,培斯及大尼亞洲;另外在大溪地(又譯作塔希堤屬於法國海外省約有2.5萬客屬)、斐濟、紐西蘭、所羅門、馬紹爾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瑞魯、西薩摩亞也有客家人聚居。
人口數據
1994年梅州市為在梅州舉行"第12次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通過多渠道,包括國內外函調、采訪、採摘報刊材料等方面匯總統計,保守估計客家人在國內外分布人數共4562.429萬人,其中國內(包括港澳台)4107.8萬人,國外456.29萬人。本文傾向於採取這個統計數據。時間過去十七年了,一向人丁旺盛的客家地區,人口必定有更大的增長。2011年據有關客屬機構非正式保守統計國外客屬人口約有1200萬人左右。分布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屬社團多達數百個。

Ⅳ 惠州哪裡有養雞場 惠州的是什麼文化

1、廣東省綠峰華僑養仿慧雞場:S120與聯發大道交叉口西北150米;姜太公養雞場: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Y758;塘尾新屋生古養雞場:塘尾村新屋小組行大悶新屋背。

2、惠州是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匯地帶,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兼收並蓄,廣東漢劇、漁歌、山歌、檔彎舞龍、舞獅、舞春牛、瑤族的舞火狗等各種文化活動盛行。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惠州還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 ,旅居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稱為客家僑都。

Ⅳ 什麼叫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概述

概述一:

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融合了畲、瑤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客家文化具有質朴無華的風格,務實避虛的精神和返本追源的氣質。客家文化的內容包括:歷史文物遺跡、方言文化教育、民居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風水文化和民間文藝等。

概述二:

客家文化根植於河洛文化,肇因於移民生活,因而在語言、信仰、民俗、民居建築等諸文化要素上,客家人既繼承了中原古文化的精華,又在新的環境里創造豐富了它,從而使它嬗變成了一種內有自己特色的新文化——客家文化。

概述三:

客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廣義的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客家人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爭發展奮斗過程中,長期創造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被客家人認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總和。客家話、客家風俗、生活習慣、客家人的性格、氣質、心態、思想、觀念、意識及它們的載體;客家人物特別是眾多的客家精英、客家建築、裝飾、客家婦女的服飾、藝術品、客家文藝,各類客家文獻資料等等,都是客家文化的具體體現。

Ⅵ 惠州客家人的惠州人文歷史

惠州從隋庸時期起就已是「粵東重鎮」,至今千餘年來,一直是粵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幾千年來,都是東江客家人的聚居地。
東江是孕育客家文化的搖籃。秦朝軍隊幾萬大軍留守嶺南。有一部分駐守惠州、河源、韶關、梅州、揭陽、潮州以及粵西地區。當時,駐守在廣東東部的龍川令趙佗還從秦始皇那裡申請了一萬五千人的婦女來為部隊士兵縫補衣服,後來又不斷遷入居民。他們中的不少人,成為惠州乃至廣東其他地區的客家先民。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南海郡,惠州地區歸屬南海郡的傅羅縣管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傅羅縣屬趙陀南越國的一部分。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統一嶺南,傅羅縣再次歸南海郡管轄。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設梁化郡,惠州地區歸欣樂縣管轄。後主禎明二年(公元588年),惠州變更為梁化郡的歸善縣,縣治在今市區橋東白鶴峰下。
公元874—898年,唐末農民戰爭,黃巢起義,行程幾萬里,戰爭遍及大半個中國,中原漢人繼續南遷到福建、江西、廣東一帶。中原漢人幾十萬人,離開中原故鄉,在廣東定居下來,開發嶺南。有五萬多在歸善縣世世代代居住,風俗習慣,「全是漢家風味」。唐朝海上運輸發達,歸善縣地處沿海,造船業頗盛,有大批客家先民,乘帆船,飄洋過海,去南洋各地貿易或開荒墾殖從事農業生產,常十年、數十年或一生不返,成為華僑。
到了公元1126年11月,金軍入據中原,北宋的國都汴州(今河南開封市)淪陷,北宋滅亡。金軍佔領中原廣大地區後,象「猛虎驅群羊」追殺北宋老兵和人民,焚燒城邑,村莊荒蕪,大批中原漢人,被迫逃離,向南遷移,亦有部分到惠州地區的山區、半山區定居下來。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元朝,公元1275年,元軍渡江南下,南宋已瀕於滅國,不但淮河不保,連長江也不保了。此時又有二十多萬漢人湧入粵東一帶,有部份定居歸善,形成歸善為客家人較集中的一個縣。
隋朝是惠州歷史上一次重大飛躍的時代,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設循州總管府。自此之後,惠州就成為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廢府,改稱循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公元917年)已改循州為禎州。北宋天喜五年(公元1021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州為惠州。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置惠州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稱惠州府。清朝仍稱惠州府。
民國時期,改惠州為潮循道、歸善縣為惠陽縣,解放戰爭時期,先後設為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行政督察區、綏靖專員公署等。
1949年12月在惠州設東江專員公署,1956年成立惠陽專區,1958年,從惠陽縣分立出惠東縣和惠州市(縣級市)。1959年,惠州曾一度劃歸廣州管轄,年底又劃歸佛山專區。1963年7月3日,恢復惠陽專區,管轄惠陽、博羅、寶安、東莞、河源、連平、和平、龍川、紫金等11個縣。龍門、增城則劃出歸廣州市管轄。「文革」時期改為惠陽地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又恢復惠陽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9月,廣東省又將海豐、陸豐兩縣從汕頭地區劃惠陽地區。
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廣東省決定撤銷惠陽地區,惠州市升級為地級市,原惠州市改稱惠城區。惠州歷史悠久,歷來是名宦、文人墨客薈萃之地。自晉至清,對惠州影響較大的歷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隱、陳堯佐、陳稱、蘇軾、唐庚、劉克綱、陳鵬飛、林復、楊萬里、劉克庄、吳潛、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陳恭尹、伊秉綬、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時,他們或詩或文,或創辦書院,或修堤築路,興修水利,對惠州文化、經濟的發展貢獻殊多。他們當中,對惠州影響最大的當推北宋大文豪蘇軾。
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同年10月2日攜侍妾王朝雲、三子蘇過抵惠。在惠期間,他先後寫下了160首詩詞和幾十篇散文、序跋。其詩文歌詠惠州風物,使惠州名揚四海,誠如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於淳佑四年(1244年)建聚賢堂,10年後改為豐湖書院。明清時期,惠州文風更盛。豐湖書院是惠州的最高學府。自創立以後,雖屢經興衰,但「從者雲集,人競向學」,培養出頗多有成就的學子,對惠州的文化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是嶺南著名的書院之一。據府志記載:惠州府於宋代中進士者53人,明代44人。清代以來,惠州更是人文蔚起,名士輩出,在詩文、書畫、金石等各方面都取得較大的成就。
從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間,有48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孫中山、周恩來曾在此進行過革命活動,廖仲愷、鄧演達、葉挺、葉亞來等一批民主志士和知名人士皆出自惠州。惠州又是著名的僑鄉,祖籍惠州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逾80萬人。
惠州客家的祖先,大多來自中原的黃河流域,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客家人一樣,是一支由歷史造就並且保留著古代中原精神風貌和文化內涵的優秀民系。客家先民聚居惠州,所到之處大多是戰事較少的山區,交通不便,與外界交往很少,他們沿襲的是中原固有的傳統,信仰、倫理、語言、習俗等社會趨勢,保留著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帶來的中華民族勤儉耐勞的精神,特別是飲食文化,史冊有「全是漢家風味」的記載。

Ⅶ 客家是指什麼人 客家文化內涵是什麼

客家人是一個具有華夏古漢人特徵的漢族分支,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中國南方廣東、福建、江西、台灣等省的本地人之一。
客家的源流始於秦征嶺南融百越時期,歷魏、晉、南北朝、唐、宋等發展,最遲在南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族群——客家人 。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於客家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客家人的首要交流語言是客家話。客家文化完好繼承了古代漢文化,是古漢族文化的活化石°
全球約有八千多萬客家人。其中約七千萬分布在中國南方19個省的 180多個市縣,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約600萬人分布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約1500萬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美國、秘魯、模里西斯等80餘個國家和地區。

Ⅷ 客家文化的特點是什麼還有什麼其它文化

一:「客家文化」概念

文化是以文字元號把握物質精神互變的過程和規律(信息);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反映了一種社會文明(文明);文化是指人類物質活動以外所有活動及其成果的總和,包括政治法律和各種精神活動及其成果,反映了經濟基礎之上的所有上層建築現象(除經濟外的政治文化);文化是指人類除物質活動和政治法律以外的各種精神活動及其成果(除經濟政治外的文化);文化是指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各種活動和成果(精神意識的文化)。

二:從精神意識形態角度來看客家文化,主要特點在這幾方面。

1、遷徙精神。
遷徙,是客家文化建立的根基。沒有遷徙,就無從有客家文化。由於遷徙,客家先民把中原先進的文化帶到落後的客家地區,所以,客家文化是中古漢族民間文化在封閉的客居環境中延續,保存至今的文化。

2、團結精神。
這是指內外兩方面的團結互助精神。客家人無論是安處家園,還是身處異國,偶遇客家人,都能表現出聲應氣求,互相提攜的義舉。客家人無論遷徙到海內外任何一個新地方,都要和當地人友好相處,共同建設。首先要尊重當地人,尊敬他們為開發當地,世代作出不懈的努力,才有客家人立足安身之地。

3、崇文精神。
客家先民把中原先進的文化帶到南方來之後,客家華僑又把客家地區的教育文化發展推進了一大步。客家男子志在四方,或在國內仕途和文化事業找崗位,而更多是出國經商。男子往往讀完小學、中學便離家到南洋謀生,因此畢業後必須學會打算盤,會記賬寫信,略懂一些外文。而熱心桑梓教育事業的華僑又捐款修建校舍,添置圖書儀器及頒發獎學金,迄今不斷。這是客家地區文化發達的原因。

4、尚武精神。
由於遷徙,出外謀生,就要有強健的體魄,高超的武藝。客家人大都生活在山區,山區打游擊鬧革命是廿世紀的主旋律,客家人為此做出過貢獻。廿一世紀是走向海洋文化的世紀,所以客家人要走向南海,走向太平洋。上山下海擴大活動空間,沒有強健的身體是不行的。
崇正精神: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正統的祖宗、正統的語言、正統的戲劇。

Ⅸ 客家文化具體有哪些

客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文化,包括客家語、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建築、人文、飲食等方面。客家文化是中國南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華夏漢族文化中獨特而又不可多得的瑰寶。千百年以來,客家人極力地保留著自己獨具魅力的文化,使客家文化既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漢族文化,又與時俱進地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而廣東客家文化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支流,和廣府文化、潮汕文化一樣,都是古代南粵土著文化與中原漢族文化在上千年的相互融合中產生的相對穩定的文化。盡管客家文化遍布中國的廣東、福建、江西、廣西、四川、台灣等省份,海外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對分布如此寬廣的客家歷史源流的研究,卻直到20世紀才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葉。

Ⅹ 客家四州的惠州

惠州府是最大的客家僑鄉,當之無愧列於客家四州之首;若以客家籍華僑而言,「惠州」一名在海外客家僑界,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故鄉地名。包括歸善(今惠州)、博羅、長寧(今新豐)、永安(今紫金)、河源、連平、龍川、海豐、陸豐、和平縣。 惠州不僅是客家民系的華僑文化象徵之一,而且是客家民系的海洋文化象徵之一。惠州作為客家學的最初萌生地,有其歷史必然性。由於客家人的擴散、聚成、繁衍,惠州文化早已成為客家文化體系中猜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據統計,惠州的客家人聚居的鄉鎮有63個,佔全市鄉鎮的四分之三,客家人口佔全野兆遲市總人約80%多,因此,惠州和梅州、河源、韶關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地。惠州客家人中,江山代有人才出。涌現過廖仲愷、鄧演達、葉挺、廖承志等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有馬頌李來西亞的吉隆坡開埠功臣葉亞來、歌唱家葉佩英等客家英傑。惠州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獨特的風格和精彩的情調。漢劇漢樂、客家山歌、客家建築藝術、客家飲食文化豐富多彩。

閱讀全文

與惠州客家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