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農村文化中心長什麼樣

農村文化中心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2023-04-06 17:24:09

① 江西一村莊現2千平違建,稱建給村裡當文化中心,這該不該拆

江西一村莊現2千平違建,稱建給村裡當文化中心,這該不該拆?

我是問答小能手呆哥,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先拋出呆哥個人觀點,不該拆!

江西吉安市吉水縣尚賢鄉天井村出現一處佔地兩千多平方米的違章建築。據現場畫面顯示,多個黑瓦白牆的房子連接在一起,組建成一座園子。外部有圍牆,裡面有池子。

舉個例子山西的喬家大院和揚州的何園在充公以前不就是私人住宅么!到現在不僅成了旅遊景點還成了文化遺產,有錢人建的房子大一點不佔用耕地,並且能為當地帶來貢獻那就沒問題。參考劉強東在宿遷的老家,那麼大的房子有哪個村民說一句不願意了?

對於此事很多網友表示必須拆除,有錢人怎麼造都可以,窮人家想造點立身安家的小舍都難,農村宅基地每人多少是有限制的,建這么大的房子肯定有問題,必須徹查。一看就是私人住宅,必須拆除。毛都不剩,錢是你的,土地歸所有人的!

② 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方案(2)

二、建設要求

(一)選址要求。文化活動中心是公益性文化設施,選址綜合考慮方便群眾就近、經常性參與以及交通便利等因素,文化活動中心設在五個街道或社區。

(二)面積標准。根據各街道(社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確定面積,本方案所確定的.文化活動中心建

設規模應不低於200平方米。經濟狀況比較好、人口較多的街道(社區)可根據有資金的情況適當擴大面積。

(三)功能布局。文化活動中心基本功能空間要求做到室內與室外相結合。

室內基本功能空間應當包括:

1.多功能活動廳:主要用於開展小型演出、文藝排練、游藝等活動。

2.書刊閱覽室:主要用於圖書、報刊的借閱。

3.培訓教室:主要用於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培訓和農村實用科技知識培訓。

4.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室:可以作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微機室。

5.管理用房:文化活動中心工作人員用房。

室外基本功能空間(文化活動廣場)應當包括:籃球場、健身場地、露天舞台等配套設施,佔地面積1500~2000平方米。文化活動中心室外部分屬指導性和規劃性標准,可利用轄區內原有的活動場地。

(四)基本設備配置標准。影視燈光音響設備、書刊資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設備、樂器、體育活動健身器材等。

三、管理模式

在文化活動中心的管理體制上要從有利於中心發展出發,由

各街道自行出具管理方案,積極探索各活動中心高效順暢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強文化活動中心的生機和活力。

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方案 [篇3]

根據縣委、政府擬在休閑廣場周圍改造建設一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規劃意見,結合文山縣社區文化建設實際,我局提出如下:

一、功能定位

1、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由政府主辦,以社區為依託,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為社區居民提供文化、體育、教育、科普、信息等服務的公益性文化機構。

2、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社區居民集中活動的場所,應堅持政府主導、以人為本、因地制宜、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向社區居民提供書報閱讀、展示展覽、團隊活動、黨員服務、健身鍛煉、科普教育、心理輔導、娛樂休閑、網路信息、慈善互助等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尤其應注重設置適合社區老年人、青少年、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外來建設者等群體的服務項目。

3、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基層宣傳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應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開展社區宣傳思想教育工作,弘揚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建設和諧文化,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4、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本市社區文化信息化綜合服務建設的基礎設施,應將社區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和社區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整合在一起,提供「一站式」服務,成為以運用計算機網路等高科技為特徵的社區文化新陣地,讓先進、健康科學的文化服務進入社區,使社區居民真正享受到科學、文化、信息化成果,不斷提高生活質量。

5、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基地,應承擔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的收集、整理和保護工作。

二、配置要求

1、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築面積應不少於3000 m2,使用面積應不低於2500m2; 按照合理布局、形式多樣、資源共享的要求,注意動態文化活動與靜態文化活動區域合理分割,避免干擾,辦公用房和輔助用房應盡量節省,讓更多的設施面積用於公益性文體活動。

2、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可以在整合社區學校、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體育健身設施等項目的基礎上,設置社區圖書館、團隊活動室、展覽陳列室、社區學校、社區信息苑、健身活動室以及包括放映數碼電影、舉辦文藝演出、開展聯誼活動等內容的多功能廳、小劇場等功能完備的設施項目。要在兼顧社區全體居民的同時,為老年人和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務內容。根據文山縣實際,布局具體可規劃為:

(1)多功能活動室:舉辦報告講座、小型集會、聯誼活動、數字電影放映、文藝表演等;

(2)展覽陳列室:作品展示、形勢宣傳、科普展覽、藏品陳列等;

(3)休閑娛樂室:設置棋牌室、游藝室、視聽室等;

(4)體育健身室;按需設定健身鍛煉項目,如乒乓球、檯球、健身房、市民體質測試站、老年活動室等;

(5)團隊活動室:按需設定文藝團隊的培訓專用活動室。如音樂室、排練室、繪畫室、工藝室等;

(6)黨員活動室:建立黨員服務站點:

(7)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室:即電子閱覽室,為社區居民提供信息服務;

(8)圖書閱覽室:提供圖書借閱,報刊雜志閱覽服務。

三、運行管理

1、經費保障。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經費應納入縣、鎮兩級預算管理體制,縣、鎮兩級政府承擔主要建設經費,活動經費應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運行經費包括人頭經費、公用經費、文化服務經費。建立和形成多元投入的機制,鼓勵和支持各種社會力量投入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實行縣、鎮分級負責管理。每年對社區文化中心運行經費的投入增幅應當不低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社區文化中心可以接受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捐贈和資助。

2、人員配備。要選派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人員擔任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主任,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文藝、體育、圖書、信息、行政管理等專業崗位。崗位從業人員應當具有專業資質,符合崗位要求。同時可招募社區志願者輔助管理文化活動中心事務。工作人員應具備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管理的基本業務知識,熱愛文化工作、服務意識強。人員配備需徵求文化部門的意見。

3、業務管理。縣文化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負責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發展規劃、運行規范和日常監管,並進行業務指導和服務,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提供文化資源支持,指導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培養基層文化骨幹。規劃、教育、體育、科技、民政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進行監管和業務指導。社區、鄉鎮人民政府是社區文化中心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落實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具體負責社區文化中心的管理工作。 也可採取建立社區文化工作管理委員會或者社區文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和統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運行。

文山縣文化局

③ 文化館和文化活動中心有什麼區別嗎

文化中心:可能是城市的一個文化濃郁的地方,是一個城市或地區內用於呈現文化藝術作品的建築群體。通常圍繞劇院或音樂廳修建,配備藝術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如紐約市的林肯演出藝術中心、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文化中心借指文化興起和發展的發祥地時,則與文化源地同義。

文化活動中心:是一些文化活動舉辦的地方。

④ 鄭集鎮的文化建設


鄭集鎮文體中心是中國農村文化中心的發源地,始建於1979年,曾受到中央、省、市的多次表彰,是天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0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先進文化站」,1994年被省文化廳授予「安徽省群眾文化先進集體」,2002年被滁州市評為「文化百優」先進單位。鄭集鎮經濟穩步發展,小集鎮建設日新月異,群眾文化事業出現了繁榮向上的態勢,在發展群眾文化事業的工作中,始終堅持發揮中心的陣地作用,堅持不懈地抓好文體中心的建設,以此推動鄭集鎮精神文弊簡明建設的發展。
鄭集鎮宣傳文體中心現有工作人員4人,佔地12000平方米,文化綜合樓一幢,設有影劇院、圖書閱覽室(藏書1.5萬冊)、游戲機室、乒乓球室、書畫室、棋室、舞廳、科技培訓(電教)室、老年娛樂室、少兒書畫培訓室、籃球場、電腦製作室、宣傳欄等活動場所和宣傳陣地,常年可開展二十多項文體活動。

衣裳:清未民初,衣著顏色以藍黑為主。衣料有絲織和棉織兩種,富者冬著皮衣。衣式:官紳長袍(衫),對襟馬褂;勞動者多著短衫長褲;婦女上衣倒大袖,衣褲鑲寬邊,亦有穿長裙者。男子長衫和女子上裝均為大襟式。褲子均為大褲腰。 民國10年以後,婦女衣褲不鑲邊,長裙亦少。30年代,青年婦女一度流行精製旗袍,少數在外讀書學生穿學生裝和西裝。建國初,除老年婦女穿大夫上衣外,教師、幹部、學生多著制服,盛行青年裝、學生裝、列寧裝、中山裝,顏色以藍黑、灰居多。青年人一度喜穿毛藍褲,淺士林(色)襯衣。其後,攛綢、滌棉、滌卡、麥爾登等各種化纖、毛斗寬料服裝漸次流行。80年代服裝的款式、顏色、質地變化很大。青年男女中流行滑雪衫、羽絨衫、茄克衫、蝙蝠衫、牛仔褲、喇叭褲、健美褲等。質地有呢料、毛料、羽絨、化纖、針織等。青年婦女多穿各種顏色的短裙、連衣裙、呢制服、西裝、羽絨服較盛行。
鞋帽:民國初年,官紳穿雲字頭雙梁厚底靴。婦女穿後跟口沿有葉瓣的銹花鞋。城鎮居民多穿元寶口和鴨舌布鞋。農民在勞作時穿草鞋或赤腳,冬穿蒲鞋、麻窩子,上街或串親戚穿布鞋。工人多穿草編的涼鞋子。30年代城鎮居民雨雪天穿釘鞋、木屐,少數穿膠鞋。建國後仍以布鞋為主,穿球鞋、膠鞋及膠靴者日空卜亮多。「文化大革命」期間盛行塑料涼鞋和軍用「解放鞋」。70年代後,多數有膠鞋、膠靴,男女各式皮鞋、涼鞋、球鞋在幹部、教師和城鄉中青年中日漸普及。80年代,流行各式旅遊鞋。
清未民初,男戴紅頂瓜皮帽,少數戴氈質禮帽,中老年婦女戴勒子或包頭,農村婦女嬉扎黑布頭巾。男孩戴和尚帽,女孩戴貓頭風帽,夏秋季戴蓮花帽箍子。農民多戴馬虎帽。建國初,流行解放帽、新四軍軍帽、八角帽,男孩戴針織絨線帽。60年代以後,流行呢制解放帽、東北帽和棉軍帽。80年代,戴鴨舌帽成為時尚。從50年代起,農村婦女流行扎三角巾,至今仍盛行。
發式:民初,男子剪辮留長發,俗稱「二刀毛」,後演變為方頭、平頂。初生男嬰留胎毛剪桃子頭,亦有蓄發打辮子的,10歲生日這一天由舅舅將辮子剪掉,女孩梳「爬爬角」,成年梳獨辮,額留「劉海箍」,嫁後去齊眉發梳髻。30年代後,城鄉婦女逐漸剪短發。80年代後,男女發型有很大變化,男青年多留長發,少數燙發,俗稱「大包頭」,中青年婦女流行燙發。裝飾:舊時「貴子」多戴銀項圈、長命鎖(金、銀、玉、桃木多種)、耳墜、手鐲腳銬等,帽飾有「開通關煞」、「長命百歲」或羅漢、八仙圖等,取其驅邪祈安、深壽延命之意。舊時婦女梳頭用茶油(30年代後)、刨花水(梧桐樹皮浸泡,30年代前),撲粉敷臉,少數婦女淡施胭脂、描眉,入秋以鳳仙花汁染紅指甲。農村婦女在綉白花的圍裙上配以桃紅色絲帶,兩端垂在腰際,直到50年代始。婦女戴首飾很普遍,質地有純金、包金、鍍金及銀質。種類有耳圈、耳墜、耳環、耳塞、手鐲、戒指、發簪,針等。農村婦女尤喜頭上插牙攏或各式發夾。富家老年婦女的勒子上還鑲嵌珍珠、瑪瑙之類的珠飾。「文化大革命」期間,上述道飾均稱為「四舊」,除少數老年婦女發髻上銀簪外,余均絕逐。男女老幼胸前多佩戴各式毛主席像章。80年代以來,金戒指、項鏈、旅遊紀念章等較流行。
主食:鄭集以食米為主,食麵次之,家境貧困者間以山芋、大麥仁等為食。荒歉年月多以蔬菜、長餅、野菜煮飯熬粥充飢。午飯時,城鄉貧困之家以新麥磨水糊,俗稱「連麥尺倒」,熬粥或烙餅,直到早稻登場。
餐項:城鄉均為一日三餐,舊時一般兩稀一干,近年城鎮居民改早晚半稀半干,早晚餐稀粥、炒飯或佐以包子、油條、燒餅等。到農忙季節及客人登門,上、下各增加一頓,俗稱早、晚菜。
菜餚:鄭集鎮地近揚州,菜餚具維揚風味,或淡適宜,偏甜,考究色、香、味、型。城鄉居民喜吃「上市鮮」,諺有「清明螺螄午蝦,九月重陽蟹爬爬,七月半子雞中秋鴨,五月黃鱔冬天鱉。平時家常菜,葷素因家境而異,建國前後,一般以蔬菜居多,近年肉類和小產品逐漸成為家常菜餚。農村各家有菜園,瓜菜種類多,韭菜炒蛋、小蒜燉蛋、冬天的什錦菜(又為十香菜)等,頗具特色。藕夾子、八寶飯、獅子頭、燴魚羹、煮干絲為傳統名菜,龍崗的溜雞湯、銅城的櫻桃肉,秦欄的鹵鵝等、更是膾炙人口。冬天吃燴牛、羊肉取暖,已成習俗。
鄭集人喜腌制家常小菜。春腌小蒜、蒜苗、蒜頭,萵苣、鴨蛋;夏天的黃豆、蠶豆等制醬,兼以醬黃瓜、燒瓜等;小雪以後腌豬肉、牛肉、雞、鴨、鵝、魚等。
小吃:鄭集鎮小吃品種繁多、街頭叫賣,早晚不脫。主要品種有:米食、湯圓、糯米蒸飯、水餃、油餃、油條、千層餅、酥餅、蔥油餅、包子、餛飩、春卷、燒賣等。豆製品:素雞、油炸干、豆腐腦用及糯米糖藕、燒山芋、粽子等。
宴客:親朋小聚,菜餚一般5到8樣,品嘗上市鮮,稱為家常便飯。招待遠客,酒菜從半,並請人聲望的人作陪。春節期間,互請春酒,聯絡友誼。近縣城鄉請客收禮之風盛行,壽誕、婚娶、生子、高考錄取、參軍、招工甚至上代冥壽也要請客。有請必送禮,禮品也日漸豐厚,成為一大負擔。更有不少單位利用大款請客,成了「災害」,致有「玩在蘇杭、吃在鄭集」之說。
舊時鄭集請客筵席分三等,上等8大4小口碟帶燒烤,俗稱烤席。大多以第一碗主菜為名,如燕窩席、魚翅席、蹄筋席。12碟包括4葷菜、4密餞、4水果;4小碗有象牙柱(蛇肉)、鴿蛋等;8大碗包括全雞、全鴨、西米蓮子等;燒烤、烤鴨、烤豬子或烤伢豬。中間上一兩道點心。中等是魚皮席或海參席,8碗8碟,其中有不少是傳統名菜。下等是8大碗,葷素各半。建國前,官紳富商多備上等筵席待容。中下等筵席在民間較普通,花式品種有所不同。
打牌:包括紙牌、骨牌,玩法有:打分、爭上游、看九張棍、趕豬攆羊、接龍、吹牛、五十開、打四十分、打八十分、放鵝等。
下棋:種類有象棋、軍旗、圍棋、兒童下的有跳棋、補獸棋、登山棋等。
猜謎:以某一事物或某一詩句、成語、俗語、人名、地名、文字等為謎底,用隱喻,形似、暗示或描寫其特徵的方法作出謎面,供人猜取,以取樂。其種類有打燈謎、打詩猜字等。
豁拳:又稱劃拳猜拳。飲酒助興取樂的一種游戲。兩人同時出拳。伸出手指並喊數目,所喊數目剛好是兩人伸指之和為勝,負者罰飲,不過所喊數字和正常數數有不同,如零至十喊為「寶一對、一定、兩好、挑園、四喜、五魅手,大順,七巧,八馬,九連環,滿堂」。
打銅板:每人用銅角一隻,在牆上撞之落地,以遠者打近者,打中為贏,還有滾錢堆、圈圈等其它打法。
斗雞:以一腳著地,一腳環走是為雞,兩人架起「雞」互相撞擊為斗雞。比賽可一人逐一斗多人,可幾人為一方群斗。
跳繩:兒童游戲,有短繩和長繩之分,短繩可單人跳或雙人跳,長繩則為集體跳。跳法有前甩、後甩、前交叉、後交叉、格、叉、蹦等。
跳房子:兒童游戲,在地上劃一長方形,分十格,拋瓦片於第一格內,隨即入,用腳拔瓦片到至第二格,以此類推,跳完十格,就可在十格中買一格為房子。其它人則不得跳入,先將十格買完者為勝。改綳綳:二人游戲,一方通過手指勾綳結成圖案,另一方通過勾綳解對掉對方圖案,同時結出別的新圖案,真到一方所不掉時為輸。
此外民間常有的游戲活動還有鬥蟋蟀、踢毽子、鬥草、盪鞦韆、摸瞎子、抱羊、過月亮、逮花、賽龍船、放風箏、抽地翁、抖斗翁、擠牆角、丟手帕、跳橡皮筋以及養花、養鳥、養狗、養魚等。

⑤ 村莊上的文化活動中心是什麼意思

村民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一般設置有閱覽室、文體娛樂室、會議室等等,晚上或周末村民去娛樂休閑的地方。

⑥ 如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牢牢佔領思想文化陣地

在80~90年代的農村,文化生活的幾大標志性事件——「看電影」、「看大戲」、「逛廟會」、「祭祖先」,其中與思想相關的「看電影」、「看大戲」這兩樣牢牢的吸引了農村人的心,每逢這樣的機會出現,總是會出現人山人海。

到了2000年以後,農村的生活隨著網路的接入和智能手機的覆蓋,弱化了「看電影」、「看大戲」的吸引力,而且現代農村的文化生活與生活節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農忙、農閑、傳統節假日時的文化生活各不相同,打麻將、賭博成了農村的習俗。

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目的是什麼?這點要說的清楚,如果是一味的控制思想,那麼以前很難,現在信息獲取這么容易怕是難上加難,但如果是拉近思想的距離,加強思想的豐富程度,還是有很多方法的,但總歸一點——【趨利避害】,凡是都是為了百姓的利益考量,或游戲、或比賽、或激勵,均可一試。

閱讀全文

與農村文化中心長什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