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傳承家風
1、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培育優良家風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備胡宏觀,離不開每個社會成員躬身踐行,需要優良家風的熏陶培育。
2、家庭文化上:
家庭作為道德教育的起點,是連接個人、社會和國家的橋梁紐帶。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3、將家風和黨風融為一體:
家風正則黨風正。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家風與黨風緊密相連,家風建設是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每一位黨員領導幹部都應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傳承好家仿冊規、涵養好家風,自覺做到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是基礎,而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4、從傳統中繼承:
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家訓家規集中體現了做逗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我們今天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可以合理吸收中華傳統家訓家規的精華,並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形成新時代的良好家教和家風提供豐厚滋養。
5、通過家訓:
在我國古代,家風的傳承往往是與家訓家規結合在一起的。家訓家規是一種以家庭為范圍的教育形式,古已有之。我國歷史上以家訓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就已出現,之後綿延不斷,直至晚清民國,是我國教育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古代刊印流傳的家訓作品,數量多、歷史久、影響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紅船觀瀾:傳承好家規 涵養好家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知新覺:發掘弘揚優良家風的當代價值
Ⅱ 怎樣傳承好家風
崇尚道德、誠實守信。
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青少年養成誠信的品格,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才能贏得長久的榮譽和尊敬,給家庭帶來長久的歡樂和安詳。
重視教育、崇尚知識。
康熙《庭訓格言》重早教曰:「諭教宜早,弗敢辭勞」。重視教育,是自古以來的傳統。青少年通過學習立身立德、增智強能,促進社會發展。
勤儉節約、尊重勞動
勤儉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勤儉的家風可以防止青少年產生優越感,克服身上的嬌氣,明白「勞動是創造一切幸福的源泉」的道理,青少年在尊重勞動的家風熏陶下,會樹立自食其力的觀念,從小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養成自己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性格。
尊老愛幼、鄰里互助
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也是最重要的家風之一,可以有助於促進家庭和睦,讓青少年生活在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要與鄰里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鄰里關悔鄭系。
家庭和睦、合理教子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孩子生活在和諧溫暖的家庭,受到積碧物頌極健康的精神影響,才能心情愉快,積極進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知識拓展: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 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螞御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准則。
家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
Ⅲ 怎麼去傳承和弘揚優秀家訓,家風
1、修撰家譜,將優秀家訓和家風撰寫進家譜中,從而世世代代去傳承和弘揚優秀家訓、家風。
2、每一代的家長和長輩都要言傳身教,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們的品性,將優秀家訓、家風在下一輩身上進行傳承。
3、優秀的家風和家訓都與先輩們受到的教育有關,因此家族應當將下一輩的教育放在首位,從小在教育上面下功夫。
(3)如何傳承發展家庭文化擴展閱讀:
制定家訓或家規是我國自古以來家庭教育的一大特點。若從孔夫子庭訓兒子孔鯉算起,可以說源遠而流長,博大而精深。古代的家訓,是作為一個禮儀文化的范疇,是社會意識形態在家族領域和家庭關繫上的體現。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不鮮槐扒睜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
比如,明末清初的學者朱用純,按朱熹的教導寫給自己後代的家教名作《朱此氏子家訓》和《顏氏家訓》,等等,這些都是有名的家訓範例和著作。名臣曾國藩之家訓最著名的有四條: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影響了許多後人和家庭教育。鉛歲古代的家訓,衍生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種家訓文化,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如何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家訓與家風文化
傳承優良家風:1、編寫家譜,使優良家訓傳承下去2、言傳,口頭教育下一代3、身教,長輩以身敗首作則,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處事行為是會在孩子心攔枯搏中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言傳身教,沒有別的辦法。給孩子買書看。古時君子不簡祥是講三綱五常嗎?還有別買滿清時期的一些,都是被扭曲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Ⅳ 怎麼發展家文化
「家文化」主要包括:「堅持」、「自我」、「互助」、「創新」。企業「家文化」可以這樣理解:沒有「堅持」,企業人的意志將非常脆弱,團隊孫悶的執行能力大打折扣,鐵鑄的軍團也會成為「敗軍」;沒有「自我」,企業人就會缺乏個性,團隊無異於被禁錮的竹萎;沒有「互助」,個人能力再強大,團隊也會像一盤散沙;沒有「創新」,企業人都墨守成規,培養出的團隊也會是一群庸才的集合。
作為公司如何發展家文化呢?
1、協同、擔當是家文化的基石
「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是傳統的家庭內部分工協作方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的不幸最根本的原因的協作失序、責任擔當缺位導致的。古代有「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國策,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選人用人理念,可以說是優秀家文化在社會治理方面的有效運用。「孝」文化的不斷傳承體現了責任擔當與感恩回報對於家庭和社會的積極意義。
明確的責權利制度體系,目的是要明確企業內協同和擔當的具體內容與邊界。為了以最小的監督和激勵成本,保障協同與責任體轎凱液系的高效落實,引進家文化是個有力的舉措。倡導家文化把企業構建成和諧的大家庭,就是要使管理者與員工實現和諧的平衡。只有員工的心閉物靈充滿愛,員工的行為才會表現出對他人的關心、對工作的責任心、對事業的傾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耐心和恆心,才會考慮他人和團隊的未來,才會將企業的規章制度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
2、較低的信任成本是家文化最重要的經濟特徵。
通常情況下家庭成員之間是無條件信任的,孩子不需要擔心父母不會養育自己,夫妻之間不用時刻擔心另一方的背叛,不需要在猜忌、焦慮上花費時間和經濟成本,不需要建立復雜的約束條件、花費巨大的監督成本,因此協同效率最高。從交易的角度看,家庭是信任成本最低的組織。
企業組織內做到無條件信任是不可能的,適當的監督和制衡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風險防範的必然要求。但在明確清晰的責權利制度條件下,員工之間建立類似家庭成員之間的信任感,有助於降低信任成本即內部溝通、協調成本,從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員工才能獲得更多收益。
贏得信任需要誠信、動機和意圖、能力、結果四個維度。相互的信任建立是一個過程,這個世界上沒有無條件地信任。在企業或其他組織中,很多時候信任是中逐步積累起來的。作為企業中的個人,尤其是領導者應該以身作則,並要讓大家都能感覺到你是在以身作則,這樣,久而久之,團隊中的信任水平才能越來越高,團隊形成更大合力,生產率越來越高。
Ⅵ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文化,怎麼做才能傳承家風
Ⅶ 如何繼承和弘揚傳統家庭美德
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之;要在按社會主義的要求和建設的需要,做好取捨和創造性的轉化之;要通過分析、鑒別、取捨和改造,剔除那些帶有明顯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的成分,繼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
首先,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以及新世紀的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其次,堅持傳統美德教育與環境育人結合起來。
再次,學校將傳統美德教育與制度育人結合起來。將傳統美德教育與活動育人有機結合起來。
大概父 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娘會時常念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聖詔」也可以廳源說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於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說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於是博得了客人的誇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犯上」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隻發卡,再梳兩個標致的小辮,於是老娘手執笤帚將我們統統趕到廁所或陽台上,還能聽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雖說是90年代了,但由於封建意識的影響,...
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去除其中的糟粕,將這些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繼承下來並加以發展,在生活中注重遵循這些傳統文化,並推己及人,力爭讓更多的人弘揚這些傳統文化,這樣就可以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繼承和弘揚時代精神,要求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並結合當今的時代特點,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將傳統文化在當代進行新的詮釋、新的發展、新的利用,從中提取出當今的·時代精神。
一、勇於開拓進取。
客家人發展的歷史,正是披艱歷險,頑強拼搏的歷史。風雨磨難,鑄就了他們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性格。「不靠親不靠戚,全憑自己長志氣」、「人有志,竹有節,有志有節世上立」、「山高高不過腳板,石硬硬不過手掌」,這些諺語,正是客家人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極好寫照。而強烈的開拓進取精神,正是客家移民運動得以成功的首先要條件。正是開拓進取精神,激勵他們以堅恝不拔的毅力、無艱不摧的勇氣排千險、克萬難。
二、執著的崇文重教精神。
客家人繼承中原華夏文明優良傳統,歷來崇文重教。
客家人在移民運動中,吃盡千般苦,更希望通過教育,讓子孫能「學而優則仕;同時為了謀求生路,為了經商、做官,也必須學習文化知識;所以,客家地區向來文教事業比較發達。此外,在客家宗族社會中,宗族的社會地位,往往同家族中士紳學子數量的眾寡、學問的高低,緊密相關。高、眾者,則家族聲隆;低、寡者,則家族不顯。各家族為振家聲、族威,傾力集資開辦族塾,培養族中子弟,望其考科入選,金榜題名。舊時,凡中舉人以上者,可豎「楣桿」,以顯示功名,藉以光耀門楣、光宗耀祖。因此,客家人把對家族子弟的教育當作一樁大事來辦。定製立規,寫入譜牒。正如學者崔燦在《客家三論》中所言:「客家人辦教育的熱情源於中原,而又極大地超過了中原。中原人辦教育,入學的多是貴族或富人子弟,窮人子弟往往拒之門外。客家人辦教育是博施於民,只要是同宗同族的子弟,不論貧富一律收授……」正因如此,客家人勉勵兒孫讀書的諺語俯拾皆是:「山瘠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等,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客家人注重教育的情形。
三、濃厚的崇先報本意識。
歷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遷的,常年背井離鄉。遊子在外,尚且「每逢佳節倍思親」,長年遷徙,漂泊無依的客家人對故土的懷念、對祖先的崇拜自然特別虔誠,他們的後裔承傳了這種帶有儒家觀念的傳統,色彩更為濃烈。不論遷移到何處乃至海外異國 他鄉,客家人都不會忘記他們的祖輩來自何處。「摘瓜尋藤,崇先報本」。這種崇先報本意識強烈地體現在他們對祖宗的崇拜上。
廣大客家地區幾乎家家戶戶供奉祖宗牌侍鏈位,各個姓氏還廣泛盛行祭祖修譜,翻開客家每個姓氏的譜牒,開宗明義必有 「樹有本,水有源」這則諺語,必然少不了詳細敘述氏族的起源、衍播。諸如 「離鄉不離土,離親不離祖」、「天有日月,人有良心」之類的諺語俯拾皆是。目的在於告誡子孫後代,無論貧富貴賤,誰都不能忘記自己根之所在,本之所依。大陸各地,客家各姓宗親,每年春秋祭祀祖宗,有的客家老年華僑、華裔,十幾二十次返回祖國尋根問祖,深情感人。
四、強烈的愛國愛鄉精神,成就了客家人的重要貢獻。
客家人因為逃難而離鄉背井,在處處無家處處家的顛沛流離中,親人、故土分隔天涯的切膚之痛,使他們與漢民族其他民系相比,愛國愛鄉之情更加強烈。對家園的安定,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崛起有著強烈的渴望。這種情懷在客家諺語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有土才有花,有國才有家」、 「國富民強、國破家亡」……表達的是強烈的愛國愛鄉之心。又如:「背井離鄉,故土難忘」、「別人的龍床,不如自家的狗窩」等,抒發的是深沉的愛鄉之情。
傳教士肯貝說:「客人確是中華民族最顯著,最堅強有力的一派,他們的南遷是不屈辱於異族的統治,由於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所以養成他們愛國愛種族的愛國心理,同仇敵愾的精神,對中華民族前途的貢獻,將一天大似一天,是可以斷言的。」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漢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傳。看著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樸貼切的陶藝,心裡頓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遺跡,似乎能窺出歷史的痕跡;每當閱讀者那一卷卷詩書畫卷,我們彷彿被洗禮;還有那些精細的民間藝術-------,我們應該幸福,因為我們身在一個文明的國度,在傳統文化的培育下成長!
第一,亮即將傳統文化的亮麗面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是寶劍就得用上沙場,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消逝。如何理解這一問題,到現實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學生中調查,有又多少人看過四大名著,恐怕為數不多吧。倘若在問他們對《論語》的看法,他們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見,對於真正的古典文學內涵,當代人知之者甚少。從這些廣泛文化來說,國人尚且不夠了解,更不用說那些本來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於這一狀況, *** 部門需要加大力度彰顯地區文化,打造屬於自己特異的文化,並對外多舉行一些活動進行宣傳,不然再精髓的東西都不能端上菜盤子上,讓大家盡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實,現在的旅遊文化承載了不少其它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且吸引了大量遊客,在此期間,這些遊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會對優秀傳統文化予以繼承和發揚。舉個例子來說,一位遊客去過黃鶴樓,那麼,他定然會聯想到崔顥的詩,進而可能閱讀唐詩宋詞,甚至古代文學,這樣下去,就產生了連鎖反應,當然這是比較樂觀的想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方面,我想我們更該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樣化地呈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當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說將文化變賣成獲利工具。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卻將自己鎖在一道道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惡性事件的威脅,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戰後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繼續在家庭、學校、公司、 *** 部門保持固有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以兼收並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美國是現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為其日益嚴重的社會亂象深感不安,有識之士已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崇尚個體,倡導競爭的想法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他們開始在東方文化中尋找救世的良方。許多著名大學紛紛開辦漢學系,美國 *** 還設立專門的基金,組織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現在比較重視軟文化的輸出,也舉辦了很多展現傳統文化的活動,比方說法蘭克福展,中國就展現了很多傳統文學,在德國書畫展中也帶去了活字印刷相關內容。
太多人對於傳統文化過於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網上快餐文化隊傳統文化就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大家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現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繽紛的都市生活,迷戀上了網路,喜歡在網上吃快餐文化,其實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時的感驗。如今的這種情況讓眾多文化學者產生了危機感,因為一旦傳統文化被拋棄,我們將不再是炎黃子孫,我們將不再是一個擁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喚醒當代人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將傳統文化用一種易接受的方法輸送給當代人。對於傳統文化,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枯燥乏味,他們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耗,因此,我們就得一反常態,用創新的思路來教導他們,當然不能改變了文化的實質。比方說用講座的方式來講述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樣既生動有趣味,定然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我們還通過電視來講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講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明顯,這樣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識分子,更不用說像易中天這樣的教授,講的既有風趣又比較深刻,還有於丹的條分縷析,道理其然,能夠被大多數人喜歡。又如中國眉山東坡國際文化節,此次文化節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熱情好客給遠道而來的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眉山人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思想得到了一次質的飛躍。無論是開幕式上500餘名演員用豪放的氣勢演繹的的《千古東坡》,還是閉幕式上,城區的十餘所學校的200餘學生為廣大觀眾奉獻上的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整個東坡國際文化節,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份難得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感。這樣的活動無疑對文化起著宣傳的作用。還有中非文化節、孔子文化節等等都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石灣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灣河宕貝丘遺址出土的幾何印紋陶片,見證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灣陶瓷歷史,顯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而大霧崗唐宋窯址的挖掘,證實了唐宋時期石灣已成為嶺南陶器生產基地;發展至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數千年後的今天,陶瓷業在傳承和創新中以嶄新的形式名揚四海。為展現陶業的歷史演變,館內展覽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窯的演變、石灣二十四行、石灣陶藝、陶瓷發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灣二十四行」為重點,介紹了明代至民國時期石灣陶業的歷史源流。整個展覽表現手法新穎而多樣,在視覺、聽覺、觸覺上都給民眾以全新的感覺。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舉辦了陶瓷展,我們學校也去了不少學生,也吸引了很多社會上的人,可以說是把石灣陶藝推廣了出去。我們知道,前些年,陶藝品沒有市場,這樣直接導致陶藝技術的流失,甚至讓這樣的文化瑰寶從此絕於世間,如果到了那種地步,實是一個悲劇。我覺得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不該持保守態度,中國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傳統文化,文化保守主義顯然他界定的保守的東西這個東西是傳統。從建國以來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文化的軸心的這種情況下融匯的西方優秀文化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這個文化,我覺得這個文化應該是現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義的這個文化,功能上作為傳統夢魘的這種文化,保守的文化,顯然不是指現代中國的文化,而是指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那麼我現在就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保守的這個東西。我們總是處在一個傳統文化的籠罩下,喘不過氣來,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變或者是形式上的改變的話,這也是不為過的,所以我在這里特別強調要將傳統文化拓展開來,形成一種現代式的傳統文化,好讓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規當然是需要勇氣的,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要不忘本質的將傳統文化轉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學以致用,這樣才是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不二法寶,也是我們實踐傳統文化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種合時合宜的方式引導當代人去接觸傳統文化並學習發揚傳統文化。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著,很多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龍成風,從小就叫他們長大後要有出息,什麼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闆。更多的是忽視了對小孩子的一種道義上的引導,告訴他們怎麼樣才能算合乎道義,怎麼樣去提高自己的教養。這種情況尤其在農村甚為嚴重,因為他們的父母本來就在文化教養上處於低水平,對於他們而言,自然生計是最重要的了,兒子在學識修養方面有沒有高的造詣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這樣看來,這種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當代某些人深受著家庭的影響,即使上了高中,這種思想也不容易轉變過來。所以說一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對子女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有文化的家庭中培養的孩子多數是有文化的,我說的當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較敏感的。而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更需要去引導當代人,毫不誇張地說,從小時候就應該給予這種引導,讓他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引導的任務似乎很艱巨,但是面對著如今傳統文化遭到遺棄的情況,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擔負這個使命,那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搬到每個中國人面前,讓我們每個都去繼承發揚它。怎麼樣引導,方法很多。在學校,我們的老師就應該起一個領頭作用,面對一群思想活躍且厭倦傳統文化的學生,老師應該在課堂上插入適量的傳統文化,這樣起到一個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細的話,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衣著來體現一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當然,學生也得發揮一個主動作用,平時在學校就得自發主辦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一些討論,有條件的就集體去參觀一些傳統文化展。在家裡的話,就如我上面說到的,父母長輩得起引導作用,要科學地向他們指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支持下一代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論,讓原本涉世不深的他們迷失自己的方向,這樣的話,對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損失,因為新一代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主體。在社會中,要加強這種引導作用更具挑戰,因為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裡麵包含了多個層次,各種不同階層的人物,要達到引導的效果,當然就得採取綜合的手段,比方說,舉辦企業的文化節,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而這些企業文化的建設當然要以傳統文化為主,這樣一來員工們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而且自己還在實踐著傳統文化。對於 *** 來說,建立必要的傳統文化館,和一些傳統文物館是很有效果的,因為民眾對這樣形式的展覽能夠在業余時間去享受一番,對於他們而言,既能豐富業餘生活,又能學到某些東西,何樂而不為。
也許我們對於這樣或那樣的措施不能夠太樂觀,但是我們也不比太悲觀,因為我們中還有很多人在支撐傳統文化,有很多人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優越性,也許當代人正在努力繼承和發揚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這一切,我們都無所得知,但是只要我們有信念,有這種理想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是金子總會發光,中國的優秀文化就是一塊大金子,它的光芒遲早會在國內外散發,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品質、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十分豐富,大致可歸納如下: 1.忠心報國,勇赴國難。這一美德的行為表現是把民族和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徵。如戚繼光組織「戚家軍」英勇抗倭,並賦詩明志:「封候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甲午海戰中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反對外來侵略浴血奮戰;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在戰斗中,他身負重傷,仍高呼「殺敵報國」,直至壯烈犧牲; *** 員吉鴻昌就義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他們所展示的就是這樣一種美德。 2.國而忘家,公而忘私。這一美德的本質是把「天下為公」作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後13年,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提倡「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中國 *** 人堅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等,都是以天下為已任,為國為民無私精神的體現。 3.勤勞儉朴,艱苦奮斗。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富於創造力而著稱於世。所謂「奉公以勤,律身以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集中體現了這一美德的內涵。教材中,墨翟主張「節用」、「節葬」、「非樂」,反對統治者窮奢極欲、揮霍無度的生活;隋文帝身體力行,崇尚節儉,形成隋初良好的社會風氣;馬鈞發明翻車,李春營建趙州橋,黃道婆改進、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都是這一美德的傑出代表。 4.不畏 *** ,自強不息。這是中華民族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和自覺能動性的鮮明標志。在歷史教材中,具備這種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司馬遷被處宮刑後,15年著成《史記》;徐悲鴻公開表示「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決不趨炎附勢;中國 *** 人在大革命失敗後的白色恐怖中「從地下爬起來,揩乾凈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屍體,又繼續戰鬥了」。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歷盡艱難並不斷走向強盛的巨大動力。 5.文明禮貌,仁者愛人。我國是禮儀之幫,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又一個鮮明特性。歷史教材中介紹的李冰父子為民修建都江堰,變水害為水利的事跡;名醫扁鵲周遊列國,為民治病、救命的善行;愛國志士林覺民「將愛你(妻)之心去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心願;羅盛教為搶救朝鮮落水兒童而英勇犧牲的壯舉,都充滿了對人民的關心、熱愛之情,表現了民族的傳統美德。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首先要確認什麼是中華民族,確定自己的種族。其二,所謂道德是概念詞彙,是概念就可由人定義,由人所定義就可能成為工具。所以不要跟風,不要受媒體暗示和輿論誘導,當你確定自己有資格為華夏子孫那一刻,你就應當具備相應的民族文化特性(雖然今天的中國與廣義上真正優秀的民粹文化相去甚遠),堅守內心的公義,擁有相應的勇氣與氣節。這就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最好的繼承和弘揚。而不是參加什麼什麼活動,喊什麼什麼口號。
Ⅷ 以教育傳承家族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家族文化對於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近期有調查指出一系列對家族文化傳承的不良現象:不了解姓氏由來,不知道家訓,對祖籍和家族歷史不清楚,與家族成員交往甚少等等。人們對此眾說紛紜,原因多樣,我認為其根本還是教育方面的缺失,導致家族文化傳承的不足。
傳承家族文化應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家庭教育是人們最先接觸的一種教育方式,而家族文化在小孩時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最恰當的。從孩子的名字講起,可以追溯到祖籍及其家族歷史,講述的過程中也是和家族成員的溝通交流的一個難得的機會;在家族成員交流中,難免會發生攜慶分歧,這時需要長輩為家庭甚至家族立家規、定家訓,這樣才能使家族各成員之間更好的融洽相處。日復一日,家族文化就會在家庭成員的血脈中根深蒂固,如此,家族文化就能順利通過家庭教育很好的傳承並發揚光大了。由此可見,家庭文化是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同樣的,家族文化通過每一個家庭的教育橋返,傳承家族文化就輕而易舉了。
傳承家族文化應以學校教育為重要途徑。教師是人類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繼承者辯消握和傳遞者。學校教育所固有的濃厚的文化氛圍,無疑給家族文化的傳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課堂教學給學生進行文化滲透,並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動,以此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使家族文化傳承得以有序進行。教師盡可能使學生主動並樂意接受家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而不是被動的簡單搪塞。通過主題班會的開展,黑板報的開設,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本質屬性,讓學生在一個集體交流中潛移默化的被動影響,主動接受。圍繞家族姓氏,家族觀念,家訓等話題開展徵文比賽,主題演講,名師講座,話劇表演等途徑,並邀請家長的參與,加強親子互動,一方面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個性發展等多方面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於傳承家族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校教育既能達到傳承目的,又能共享其他優秀家族文化,促進互相學習,讓家族文化氛圍彌漫在校園中。
傳承家族文化應以社會教育為重要保證。把人變成社會人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為了更好地傳承家族文化,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們都把傳統文化里隱藏的家族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就必須調動社會各方的力量,使人們成為一個有家族觀念,有家族意識,有家族文化,有傳承家族文化意識的「四有」公民。緊接著,相關部門要重視對家族文化的傳承,並做好相關工作,開展尋找最美家族,最優家訓,最好家風,最優傳承者,最全家族文化等相關活動,發表與傳承家族文化有關的人和事,標語和知識,播放與此相關的電台和節目等一系列的社會教育,讓整個社會的人們都可以感受到家族文化的氣息,從而浸潤到每個人的心田裡去。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通過家庭長輩的努力,學校教師的指導,社會各方的力量,傳承家族文化將成為我們物質文化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家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在祖國日益昌盛的今天,以教育傳承並發揚光大家族文化,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
Ⅸ 如何傳承弘揚優良家風
一、著力整合資源聯倡孝道
我們把「弘揚孝道文化、傳承家風文化、踐行核心價值」作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堅持地企孝道聯倡,和諧社會共享,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切實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各項任務落實到農村、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城鄉基層。
整合各類資源,調動各方力量,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協同推進、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新格局。
近年來,我們與域內鐵能公司先後聯合舉辦了「首屆孝文化節」、「孝行兵山」文化藝術節、孝老愛親模範事跡報告會等大型活動,共同開展了「孝子」、「孝親敬老小天使」、「最美兒媳」等評選活動,確保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亮點、季季有典型。
二、著力創新載體弘揚孝道
融合電視台、報刊、互聯網站等各類載體,創新宣傳方式,形成全域覆蓋的新格局,進一步彰顯傳統文化魅力。搭建輿論宣傳載體。
在調兵山電視台、《調兵山》期刊設立了專題專欄,宣傳推廣孝道和家風文化知識、動態情況以及典型事例等,集中展播了以我市孝道典型為題材創作的《愛的守候》等6部微電影,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搭建公益宣傳載體。
在城區廣場、公交站點、城鄉社區等場所搭建櫥窗展板,利用LED顯示屏播放標語口號,實現了孝道文化標識抬頭可見、舉步可觀。搭建微博、微信傳播載體。
開通了「孝行調兵山、善潤生態城」等微信公眾平台,利用新媒體平台開展「我的家風故事」、「孝善晨語」等活動,引導民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搭建教育培訓載體。充分利用道德講堂、機關大講堂開展主題宣講活動,累計開展孝道家風主題宣講活動110餘場次。
今年3月6日,我們舉辦了「弘揚傳統文化、展示巾幗風采、推進孝善安家」大型報告會,邀請到遼寧中華傳統文化學會副會長竇傑以及遼寧省孔子學會名譽副會長劉兆偉為與會人員作報告,獲得良好反響。
三、著力拓展陣地傳承孝道
我們以工作創新為突破口,以拓展陣地為發力點,扎實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年等系列活動,先後開展了孝道文化「六進」、核心價值觀「十個一」、道德講堂全覆蓋、「傳承家風文化、踐行核心價值」、「孝行調兵山、善潤生態城」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廣大市民汲取滋養崇德向善。
大力選樹典型群體。近年來,我們先後倡樹了數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付榮,「一日為師,終生是娘」照顧非親非故班主任24年的王春梅以及尤玉傑、張哲等一批批孝道典型,組成宣講團巡迴宣講;先後舉辦了《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班,受訓師生達到4萬餘人次;
開展了「樹良好家風,建孝善家庭」實踐活動;舉辦了「孝心感恩慶重陽」健身展演,強化實踐養成;舉辦了「曬家風、倡孝廉、盡孝道」書法攝影繪畫作品展、「弘揚孝道文化、踐行核心價值」成果展;
編輯出版了「弘揚孝道文化、傳承家風文化、踐行核心價值」散文集、詩歌集、專刊、畫冊、專題片、演出集錦光碟等,讓孝道文化和家風文化浸潤社會的每個角落。
四、著力健全機制踐行孝道
我們強化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確保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健全督查考評制度。將「弘揚孝道文化、傳承家風文化、踐行核心價值」納入績效考評內容,列入黨校、行政幹校各類主體班、專題班以及幹部培訓班的重要內容,跟蹤督查考核。
構建以孝促廉機制。要求領導幹部帶頭植孝於心,踐廉於行,以孝促廉,以廉踐孝,為政以德,修己安民。完善規范約束機制。實現月匯報、季檢查、半年初評、年末考評,統籌推進孝道文化和家風文化建設。建立走訪慰問制度。
確立了調兵山市孝老愛親日,春節、重陽節期間領導幹部帶頭走訪慰問老人。建立評選表彰常態機制。建立了孝行榜、好人榜和善行義舉榜,大張旗鼓地表彰先進群體和先進典型,讓崇德向善、孝老敬親成為市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五、著力文化惠民光大孝道
我們以孝道文化惠民為落腳點,認真落實各項社會養老保障政策。每年為65周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讓7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交車,為8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長壽金,使孝道文化建設成果惠及眾多老年人。近年來,全市用於孝道文化、家風文化建設等方面的資金近1.6億元。
與鐵能公司共同投資6000餘萬元,建成東北第一個孝文化廣場。兀術街街道兀術街村累計投資4000餘萬元、曉南鎮鎖龍溝村累計投資1000餘萬元用於給60周歲以上老人辦理農村養老保險等支出。全市每年用於孝道文化家風文化建設常規性支出達300餘萬元。
扎實開展「愛心守候,助力同行」助老志願服務活動。在窗口單位設立「老年人服務窗口」,為老年人提供優質便利服務。團市委連續30年開展愛心「福蛋」捐贈活動、第六小學連續10年開展感恩教育等活動成為尊老助老服務品牌。送孝善文化下鄉等文化志願活動已經成為常態。
調兵山市在以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弘揚孝道文化傳承家風文化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省市委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及這次會議精神,堅持創造性轉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堅持創新性發展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激發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進一步夯實道德基礎,浸潤大眾心靈,滋養城市文明,為全省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Ⅹ 怎樣傳承優良傳統家風
中國自古以來非常注重家風建設,幾千年來傳承下來很多優秀的家風文化。他總結說,我國的優良傳統家風包括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持家、誠實守岩肆慧信、勤奮好學等方面。
「每個人都有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到老年的一天。」趙忠心說,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精華,也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過去,家庭子女數量多,愛幼比較理性,是愛中有嚴;今天家庭子女數量越來越少,愛幼要謹防過分,避免陷於溺愛。
他認為,「孝敬」的含義,不但是要贍養,而且要「敬重」;不但要養體,而且要「養心」。他認為今天提倡孝敬父母,粗答並不是要子女「愚孝」,盲目遵從,而是要在文明的、新型的父母子女關系下孝敬父母。父母的言行是正確的,要尊重,聽從;父母的言行是錯誤的,是不符合我國社會的法律和道德的要求的,子女不但不能順從,而且應當進行善意地規勸。
「能不能勤儉持家,是關乎一個家庭能否保持興旺發達的一個關鍵因素。」他表示,經濟貧困的家庭,能夠勤儉持家,就能夠逐漸由貧困走向富裕;經濟富裕的家庭,能夠厲行勤儉持家的家風,就能保持長盛不衰。
「勤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勤勞,就是要勤勤懇懇、熱愛勞動,不貪圖安逸;另一個是儉朴,即不奢侈、不浪費、不揮霍、不鋪張,不追求享樂,即便經濟條件很優越,也仍然以儉為榮。
趙忠心表示,誠實是一個人的立身處世的根本。在中國傳統的家風中,「曾父烹豚,以教誠信」的故事至今都在廣泛流傳,充分說明誠信在家風中的重要意義。
當今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大大提高,但人們的幸福感並沒有與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成正比。他認為,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的誠信度大為降低,人們缺乏安全感。
趙忠心認為,要建立誠信的社會風氣,只靠抱怨、批判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要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做起,從每個家庭建立誠信家風做起。」
此外,他認為勤奮好學包括兩方面:一是學習文化和科學知識,一是學習有關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知識。在中國傳統的家風中,尤其重視道德品質的修養與陶冶。在子女幼小時,以家長自身的言傳身教為示範,在家庭生活的潛移默化中,陶冶兒童的性情,塑造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
「在今天,一些人看到有的人沒有什麼文化,卻發了大財,成了大款,就覺得『讀書無用』。」趙忠心說,雹悉這是眼光短淺的表現。市場經濟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也可以說是「高文化社會」,不但要孩子小時候勤奮好學,還要堅持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與時俱進,立足於社會,不會被社會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