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二里頭文化層怎麼堆積

二里頭文化層怎麼堆積

發布時間:2023-04-07 17:48:33

A. 二里頭文化的中心聚落遺址是哪座

二里頭遺址是一處青銅時代早期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典型遺址。遺址位於河南省西部洛河下游偃師市二里頭村周圍,面積約3平方公里,是前18-前16世紀東亞最大的聚落。遺址發現有宮殿、普通房址、祭祀區、各種作坊、陶窯、墓葬等各種遺跡,出土有青銅器、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有眾多學者認為這處遺址是夏王朝的都城。1988年,遺址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里頭文化晚於龍山文化晚期而早於二里崗文化早期的相對年代在發掘之初便已得到證實。而14C定年法的發明和應用,則使得探尋二里頭文化的絕對年代成為可能。1983年,測年學家仇士華詳細分析了當時二里頭遺址已測定的數據,認為二里頭文化早不過公元前1900年,晚不過公元前1500年。後來AMS的應用,使14C定年法的精度大大提高。根據2015年最新公布的數據,二里頭文化一期為前1750-前1680,二期為前1680-前1610,三期為前1610-前1560,四期為前1560-前1520。

B. 揭秘文化層堆積是什麼意思 盤點那些常見的考古學術語

說到考古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考古研究對於歷史的作用大家可想而知,但是最近在西安馬騰空遺址又有新的發掘發現了,而且取得的成績非常的豐碩,所以還是震驚了全世界的,話說在新聞報道中有提到什麼「文化層堆積」,而且是堆積了6層,我是個門外漢,對這個詞彙不了解,所以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意思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究探究吧!

揭秘文化層堆積

文化層為考古學術語。指古代遺址中,由於古代人類活動而留下來的痕跡、遺物和有機物所形成的堆積層。每一層代表一定的時期。考古工作即是從地層上正確劃出上下文化層的疊壓關系。

文化層的概念,可以說主要是一個文化的時間概念。它從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從不同階段文化的比較中,看出文化的不同層次。一定歷史階段的文化模式就是一個文化層。通過不同歷史階段文化層的比較研究,就可以看出一個群體文化模式發展和演變的序列,特別是文化發展中經歷的質的變化。同時,從中還可以看出一個群體文化發展的規律,它的普遍性和它的特異性,從而為群體文化發展的方向提供科學的根據。如對中國各民族歷史發展各階段上文化層面的研究,從中探索各個民族和整個中華文化發展的規律,就將為我國今後文化的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文化層的疊壓關系可分為:疊壓、打破、共存三種,原則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年代相對古老的地層一般位於相對新的地層之下。疊壓關系就是最基本的地層分布。打破關系指晚期人類活動破壞了早期人類活動的地層上的遺跡遺址等,如灰坑、井等經常出現打破關系。共存則是指同一時期、地域,處在同一文化層上各個遺址、遺跡的關系。

在分辨層次時,要注意兩種情況,一種是「擾亂層」,一種是「斷層」。

所以文化層堆積也就是指的這個區域有超多文化層堆積在一起了,所以發掘和對歷史的意義非常的重大了。

考古學常見術語表

考古學——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古代人的科學。一般認為,雅各布斯波在1674年最早使用了這個名詞。他是17世紀的一位德國物理學家、旅行家和學者。

人類學——即對人類進行研究的科學。有時候它會與考古學和古生物學(研究動物和植物的化石)交叉,特別在研究早期人類遺存時。

人工製品——人類製造的、使用過的或對人類有用的物品,如石制工具,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隨意拿走遺物而不進行記錄,這給考古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土冢——特指青銅時代地面上的土墩,通常用來覆蓋埋葬物。

BP——距今年代,代替傳統的BC(公元前)和AD(公元後)。它的好處是使得所有文化和宗教的年代變得更加直觀。為了將日期標准化,1950年被定為考試古學上的「現在」。

放射性碳素斷代法——一種測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比率的技術,能測定五萬年以內有機材料的年代。熱釋光斷代技術能用於陶器的斷代,將物件重新加熱,然後測量發出光線以斷定黏土器物最初的加熱時間。

稻作遺存——埋藏的特徵從地面上看是無形的,如牆,只有在高空中俯視,才能發現在稻穀中的不同顏色的斑紋。1586年威廉康德在消失了的肯特羅馬港口發現了這種現象,並對其進行了描述,如今這種現象仍被廣泛利用。現在一般用玉米代替稻穀,當玉米長成時,就會發現交錯、相通的道路(道路經過的地方,玉米更稀一些),他們把這種交叉口稱為南奧古斯丁交叉口。

楔形文字——最古老的書寫形式之一,因其字母外形很像楔形而得名,通常是用刺在濕的陶土上刻寫而成。

樹木年輪斷代——根據計算樹木年輪(每年增加一輪)對樹木斷代。她還可以提供氣候方面的證據,因為氣候能影響數輪的寬窄。這種技術最早是在20世紀20年代用於考古學上,當時是用於測定美國印第安村莊的年代。

發掘——通常表示的是遺址物質的發現,全面移開表面並記錄地層或開探溝揭示堆積的情況,全面發掘而不留下任何東西。惠勒曾說道:「我是考古學家,一個對過去的破壞者。」

田野考古學——從字面上理解,包括在田野里工作的考古學,盡管新的科學技術應用使考古學家們不需參與發掘,不必讓自己的手沾半點泥土。其相對應的概念是室內考古學(主要用於審定申請計劃)和電腦考古學。這種對遺址的研究,主要依靠現有的文件、地圖、人口普查資料、課稅清冊、教會資料、測量數據和以前的發掘報告。歷史考古學是研究有文字記錄的那段歷史。

象形文字——文字的象徵符號。象形文字使用圖畫代表思想或言語,如古代埃及所使用的文字。

陪葬品——與人的屍體一起埋葬的物品。對考古學家來說,是一種相當有價值的習俗現象。

葬式——埋葬屍體的方式。如火葬,用火焚燒屍體,這常見於多種文化中。

巨石文化——照字面理解,使用巨大的石頭築成的紀念碑形式的物件,如環狀列石。

史前——通常是指「非常古老」的意思。精確的說,是指文字發明以前。

陶瓷碎片或瓷片——破碎陶瓷的一部分,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意義,其實它對於確定年代序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搶救性考古學——一個遺址因為開發的需要,在它被破壞前,為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所進行的搶救性的發掘。

相對年代——一個事物通過與另一個事物相對照而得出年代,不用給出確切的年代,絕對年代則要有確切的年代。

地層學——堆積物層次的研究。一般認為,埋得越深的年代越久遠。遠在1859年,即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之前,已有學者根據地層學推算出,許多堆積物的年代,要比傳統《聖經》所說的上帝創世紀的年代——公元前4004年早得多。

三期說——把歷史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學說,這種分法用在歐洲是可行的,但是用於世界的其他一些地區則有問題,因為有的地區現在還處於石器時代文化中。三分法的最初提出者是克雷斯蒂安J湯姆森,1819年,他在哥本哈根博物館整理展品時提出此說。

C. 二里頭文化的文化分布

對於一種具有強大輻射力的核心文化來說,從帶有這種文化特質的代表性器物的分布上,是可以約略窺探這一文化的影響范圍的。打個比方,使用筷子的地方勢必屬於中華文化圈。就二里頭來說,青銅禮器和陶禮器就是它的「筷子」。青銅禮器的製造和使用基本上集中於王都,有很強的獨占性,是權力和地位的象散孫征物;青銅之外,二里頭典型陶器中有一部分不同於日常生活所用的陶禮器,包括爵、觚(gū)、盉(hé)等,也是社會和政治象徵性的器物,在某些禮儀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並以由統治者賜予的形式從王朝擴散到各地。陶禮器隨之成為二里頭國家疆域的「定位器」。
截至目前,考古人員發現,以偃師為大致中心,自二里頭二期起,二里頭文化開始跨越黃河,北抵沁河岸北,西北至晉西南的運城、臨汾地區,向西突入陝西關中東部、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區,南至河南與湖北交界地帶,往東至少到達開封地區。而陶禮器,也幾乎遍及這個文化分布圈。這個范圍可能就是二里頭王朝秩序架構的中心區,也就是直接疆域。但二里頭作為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除了直接控制的地盤,它還間接控制著大片土地。跟之前的古國、邦國相比,二里頭王朝是一種復雜的國家形式,是一個國家群,是鬆散的聯盟,二里頭是盟主。不同於後來高度集權的帝國用郡縣制把自己的勢力滲透到最底層,二里頭王朝是靠著一種代表當時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禮樂制度來征服世界的。「這套制度,在當時就是最高大上的,引起其他族群的模仿,二氏耐里頭文明隨之往外擴散。這是二里頭大國的文化軟實力,也是它能成為『最早的中國』的動因所在」。而這個軟實力覆蓋的面積遠比直接疆域更大,乃至構成了現今中國的雛形。
從空間分沖核鏈布上看,盉、爵等二里頭風格的陶禮器向北見於長城之外燕山以北的內蒙古敖漢旗大甸子遺址,向南由浙江直至四川的長江流域一帶,向西達到了甘肅、青海。在陶禮器之外,起源於山東海岱地區的玉璋等玉禮器,又以二里頭都邑為擴散起點,向長江中上游甚至嶺南一帶傳播,直至越南北部,而這些,被視為「當地土著文化選擇性地接受二里頭王朝文化因素的結果」。
考古學研究表明,在東亞大陸,秦漢帝國問世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中原式直刃青銅劍的分布基本上可代表文化意義上「中國」的擴展范圍,其北、南、西界分別及於長城、嶺南和四川成都平原。這一范圍,恰好與二里頭文化陶、玉禮器的拓展分布范圍大體相合,意味深長。或許,「中國」世界的空間輪廓,早在公元前二千紀前葉的二里頭時代,就已顯現出了它最早的雛形。

D. 二里頭文化青銅器的介紹

二里頭文化青頃悔銅器 Bronzes of the Erlitou Culture以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同類型文化遺存出塌飢土的青銅器。年代約當公元前21~前16世紀。可分為 4期,目前發現的青銅器大部分屬於第三期。二里頭文化青銅器的年代,有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兩種不同看法。在這個遺址的晚期堆積中,曾發現過一些小件青銅器。1973年第一次在第三期堆積層中出土了一件青銅容器爵,以後又陸續有所發現。雀衫正

E. 二里崗文化

二里崗文化

鄭州二里崗遺址的商代文化遺存叫二里崗文化,又稱二里崗期商文化,以與安陽殷墟的商文化,或其它地點的商文化相區別。

早在五十年代,考慶空古學家已將二里崗商文化區分為上、下兩層文化遺存,以後每層又分為早晚兩段,它們的年代比安陽殷墟的晚商文化要早,比偃師二里頭遺址的商文化要晚。這種文化基本上代表了鄭州發現的商代城址的年代。因二里頭文化含有賀搏夏遺存的因素,故可與二里崗文化展開比較研究。

鄭州商城平面為長方形,四周城垣總長為6960米,城牆基址最寬處達32米,大部分埋於地下,地表保存最好的有三米多高。城內東北部為宮殿區;城外主要為手工作坊,已知有鑄銅、燒陶、制骨等作坊址。這里發現的窖藏坑中多次出土大型青銅器,其中大方鼎高達一米,應是王室所用的重器。因此,鄭州商城是商代的一個都邑。有譽拍瞎人考證為商中期之都,有人認為是商湯所都之亳。

F. 考古研究員趙芝荃對二里頭遺址的研究及探索

趙芝荃,二里頭文化遺址發掘負責人。

1928年1月生於北京,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班,同年分配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8年任洛陽工作隊隊長,1959年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1983年任偃師商城工作隊隊長。1988年退休,繼續在偃師工作隊工作,1996年因腦血管病離開偃師商城工作隊。

趙芝荃的研究范圍主要集中在夏商周考古,發掘的主要遺址有洛陽東周王城、偃師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臨汝煤山遺址、永城王油房遺址等,對於夏代的紀年、新砦期文化、湯都地址等學術問題的研究頗有建樹。著有《偃師二里頭》、《洛陽發掘報告》等等。

發現背後

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開始於1959年,此後40多年裡,發掘工作一直沒有間斷,直到現在。經過學術界數十年來的研究和探索,二里頭文化很可能屬於夏文化,年代在公元前19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間,二里頭遺址很可能就是夏都之一。

遺址目前包括四個自然村,地下普遍堆積著文化層。發掘出來的文化遺跡有宮殿建築基址、平民居住址、手工業作坊遺址、陶窯、墓葬和窖穴等;出土的器物有陶器、銅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石器、蚌器等。其中,1號宮殿建築基址平面略呈正方形,東西長108米,南北寬100米,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中部偏北有正殿,四周有150多間廊廟,南大門有三條通道,四間守衛室,中間為庭院,整體巍峨壯觀。

二里頭文化的主要分布區在豫西和周邊地區,一些學者認為,它影響波及東南一直到上海馬橋遺址,西南到四川廣漢遺址,北部到了河北、遼寧的夏家店下層遺址,覆蓋了整個中華大地,持續400多年之久,是我國古代史發展最重要的階段。

三年裡念了鍵段四所大學

1949年我中學畢業,同時考上了輔仁大學和河北師范學院。那年我先在輔仁大學上了一段時間,當時不知道哪頭炕熱乎,什麼都想品嘗品嘗,念了一段時間後跑到天津上河北師范學院了。

在滲告輔仁大學我上的是歷史系,聽過陳垣的課中國歷史名著選讀、趙光賢先生講的中國古代史。我到河北師范學院聽過李光弼先生的課,特崇拜他。1951年我回到北京,正趕上清華大學招插班生,我就拿著輔仁大學一年級的成績單去插他們的二年級,又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歷史系,在周一良、雷海宗、馮友蘭等老師那裡受教。

1952年的時候,趕上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文科歸北大,理科歸清華,一下子又把我調整到了北京大學。因為我前面念的都是古代史,所以我對中國古代史興趣很濃厚,北大那裡有考古專業,所以我就轉到了考古專業班。我認為古不考三代以下,我就考夏商周。1954年,我就在洛陽工作隊實習,參加了洛陽中州路東周墓葬的發掘。

1955年,我從北大畢業,被分配到社科院考古所。因為我想做夏商周考古,所以入了商周考古研究室。那個時候,商代考古和周代考古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和成果。惟獨夏文化還是個空白,屬於一塊未開墾的肥沃土地。我就在填志願表的研究方向的時候填了夏代考古。很快,我就到了洛陽考古隊,當時,洛陽考古隊正在發掘東周的王城。為什麼要發掘這里呢?因為解放初期,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的分界放在什麼地方,叢亮明學術界的意見很不一致。有的說放在西周,有的說放在東周,有的說放在春秋戰國之際。

這種討論在史學界一直很熱烈,考古所也是為了配合這個問題,所以到這里來發掘,希望能夠通過考古學成果進行斷代、分期。

發掘東周城西牆的過程中,我每天都要從住地去發掘現場。一天我發現東干溝村寨牆外面一個特大的灰坑,我主動把它清理出來了,這里有兩個墓葬,裡面隨葬品很多,很特殊,很新奇,特點很突出,人骨架為蹲坐狀,隨葬的陶器有罐、盆、豆、斛等,跟河南龍山文化的不一樣,與商代的也不一樣,我也不認識,所以引起了考古隊極大的興趣。這是第一次發現這種後來被稱為二里頭文化的遺址。

G. 夏朝的文明遺址……

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村位於伊、洛二水之間,距離洛陽市約18公里,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遺址。1959年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銅器如刀、爵、鈴等,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青銅器。第三期文化層中發現兩處大型宮殿夯土台基。其中西邊一處面積約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闊8間、進深3間的宮殿基址,四周環以廊廡。在遺址東南部還發現大面積鑄銅、制陶作坊遺址。該處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學家在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發現了始建於二里頭文化晚期偏晚階段的大型建築基址,這使得夏商周斷代工程結束後的考古界出現了新的興奮點。殷墟曾震驚世界,二里頭也將引領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走向新的輝煌。

夏朝的建立者禹在建立政權以後,為便利於政治統治,將天下分為九州,洛陽就是當時的豫州。禹將都城定在陽城(今河南登封),與洛陽相距不過百里,所以洛陽也屬於夏朝統治的中心。在夏朝的第三個帝王太康(啟的兒子)統治時期將都城遷到了洛陽。關於這一點史書里記載,「太康居斟郡,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斟尋阝,據歷史學家考證,就在今洛陽市偃師的二里頭村附近。

夏朝在太康繼位以後,由於太康貪圖享樂,不務朝政,整日只知游獵玩耍,導致東夷部的後異乘機反叛,並攻佔了夏的都城斟尋阝,趕走了太康,一度奪取了夏王朝的統治權力。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國」事件。太康失國以後,與弟弟仲康一起逃往東方,不久很快死去。仲康的兒子相依靠其它東方諸侯殘存發展,處境困難,最後在相的兒子少康時才又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這在中國歷史上又稱「少康復國」。少康恢復夏王朝統治以後,夏朝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活動區域以伊洛一帶的河南地為中心,東通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長灘,所有夏、夷諸部的眾多邦國均都臣服於夏的統治。

少康以後,夏朝幾世均不在洛陽建都,至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夏桀統治時期才又定都於斟尋阝。這一點(史記·吳起列傳)是這樣記載的:「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顯然就是洛陽所處的位置。

總的來看,夏朝主要活動中心在洛陽,亦即史書記載的斟尋阝。然而幾千年過去了,斟尋阝故城早已埋入地下,成為人們難以尋覓的歷史遺跡,我們根據史書記載的地理方位,判斷夏代的斟尋阝就在我們洛陽。由於長期以來缺乏考古資料的證明,不少人對此表示懷疑,直到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徐旭率隊來豫西作夏墟調查時,在洛陽市偃師縣城區西南9公里處的二里頭村南高地上發現了沉睡幾千年的夏都斟尋阝,這一點才成為不爭的事實。研究表明,洛陽在夏代太康、孔甲、帝皋、夏桀四個帝王統治時期曾是都城,為夏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二里頭遺址包括偃師二里頭,圪擋頭和四角樓三個自然村,總面積400萬平方米,堆積著四期文化層。經考古發現,二里頭文化遺址規模宏大,設施完備,內容豐富。宮殿、陵寢、房屋、道路、水井多有發現,並且還發現了當時的鑄銅遺址,發現了原始的青銅工具,其中有武器和酒器,說明我國青銅文化的歷史在夏代已經相當成熟,同時也說明洛陽是我國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地區。二里頭晚期的文化層還出土了大量的玉製品,有琮、圭、璋等禮器,陶製品則更多,有陶塑的龜、豬、羊頭以及陶器上刻劃的一頭二身龍蛇紋、龜紋和人物形象。這些考古發現反映了夏代文化藝術的發展,同時也反映了古代洛陽人民的聰明智慧。

另外,考古工作者從二里頭遺址的灰坑中發現了許多埋葬的奴隸,其形狀各異,有仰身,有俯身,有的被捆縛,有的身首異處。他們或因苦役而累死,或因奴隸主的酷刑而喪生,或因當時奴隸制時代的人祭、人牲制度而被活埋殉葬,反映了當時奴隸主統治的慘忍。夏代奴隸主暴虐無道的統治,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廣大奴隸的拚命反抗,他們憤怒地詛咒夏朝的奴隸主統治,甘願與其同歸於盡。在當時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的情況下,東部的商族興起,在其首領商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夏桀的統治,夏朝經歷了四百七十餘年歷史以後終於滅亡。

1959年夏,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了對「夏墟」的考古調查,偃師二里頭從此進入學者的視線,中國考古學界由此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夏文化。

此後,中國夏商周三代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持續不斷的發掘,發現了大型宮殿基址、大型青銅冶鑄作坊、制陶、制骨遺址,與宗教祭祀有關的建築以及400餘座墓葬,出土了成組的青銅禮器和玉器,證明了二里頭是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

H. 夏朝國都是現在哪兒

夏朝都城在陽城,今河南登封東。
但是夏朝是傳說中的王朝,都城的地點不固定,唯橘現在考古發掘發現的夏都遺址為二里頭文化遺址。二里頭文化虛型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夏代文化的代表。它位於偃師市區西南9公里的翟鎮鎮二里頭村,距207國道2公里,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遺址內分布著宮殿、陵寢、房屋、道路、窖穴、水井,還有鑄銅、制骨、制陶作差山猜坊及墓葬等。

I. 二里頭文化名詞解釋是什麼

二里頭文化名詞解釋:中國青銅時代文化。因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而命名。

年代約為公元前1800~前15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西部和晉南地區,已發現遺址三百餘處。包括四個發展階段(四期),被分為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

二里頭文化分布於豫西晉南,是夏文化的重要遺址。遺址中發掘出青銅器,玉器等禮器,祭器,還有大型宮殿的基址;此外還發現了少量非正常死亡者的亂葬境,亂葬者可能是戰爭俘虜。這些都顯示夏已初步進入國家階段。

發現過程:

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是夏文化探索的肇始期。學術界開始把夏史的重建寄託在新興的近現代考古學上。

1950年代,商文化二里崗期遺存和鄭州商城的發現,使學界對早於安陽殷墟的商文化有了較為明晰的認識。李學勤、安志敏、石興邦等根據鄭州商代遺址的發現,提出介於商代文化層和龍山文化層之間的「洛達廟期」遺存(即後來所稱的「二里頭文化」)是探索夏文化值得注意的線索或對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二里頭文化

J. 二里頭文化是什麼文化揭二里頭文化的類型

二里頭文化是什麼文化?其時間發生在什麼時候?二里頭文化是指以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類考古學文化遺存,是介於中原龍山文化和二里岡文化的一種考古學文化。該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於晉南、豫西,首先發現於洛達廟遺址,但尤其以二里頭遺址發現的該類文化遺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

二里頭文化,既包含了二里頭遺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頭遺址之外具有二里頭遺址文化特徵的上百處遺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成為公認的探索夏文化的關鍵性研究對象。

二里頭文化類型察派改

二里頭文化是中國青銅時代的文化,該文化以發現於河南省洛陽偃師二里頭命名。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七世紀。 > 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洛陽附近和伊、洛、潁、汝諸水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帶。已發現的遺址有近百處,經過發掘的有洛陽東干溝、矬李、東馬溝,陜縣七里鋪,汝州市煤山,鄭州洛達廟和山西夏縣東下馮、翼城感軍等地點。 > 根據二里頭遺址的底層於典型器物所作的排比,二里頭文化被分為4期: > 第一期陶器以褐陶為主,磨光黑陶佔有一定比例,紋飾以籃紋為主,另有少量的方格紋、細繩紋; > 第二期陶器中黑陶的數量減少,以細繩紋為主,籃紋和方格紋明顯減少;這兩期的器形多折沿、鼓敗判腹、小平底。 > 第三、四期的陶器顏色普遍變為淺灰、以繩紋為主,出現粗繩紋,籃紋和方格紋幾乎絕跡。在第三期遺存中,第一、二期常見的鼎、深腹盆、甑等繼續沿用,但有局部的變化,同時,新出現了鬲、卷沿圜底盆、大口尊、小口高領瓮等與商代二里岡期遺物十分接近的器物。這組新器形在第四期中越來越多,並表現出融合前者的趨勢。東下馮類型也分為四期。 > 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確立了二里頭羨虛文化,證明了二里頭遺址是一處早於鄭州商城的具有都城規模的遺址,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成為公認的探索夏文化的關鍵性研究對象。 > 二里頭文化時期是諸考古學文化的發展階段,總結出了該時期考古學文化發展的不均衡性與滯後性的特徵。揭示了以二里頭文化為中心的文化傳播過程和趨勢,以及更外圍各考古學文化間的互動。

閱讀全文

與二里頭文化層怎麼堆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