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領域如何轉型

文化領域如何轉型

發布時間:2022-04-26 03:31:57

⑴ 如何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文化產業已經沒有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文化經濟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較快發展。「十三五」期間,是中國文化產業進入大數據時代,新興產業門類和新業態對文化產業進行大解構、大變革、大融合、大轉型、大升級的歷史機遇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的文化產業要實現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增長比例至少每年要達到15%以上。由此可以見,未來文化產業的增長空間及發展潛力巨大。實現文化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既需要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也需要大的發展戰略的創新。基於以上判斷,我們應該及時地校正目標、更新思維,首先要重視縣域文化發展,進而要進行縣域文化發展的創新戰略研究。

⑵ 如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重要位置,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結構、擴內需、增就業、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進出口貿易逆差逐步縮小,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總的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活力還不強,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並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諸多影響,但困難和挑戰中蘊含著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文化具有反向調節功能,這為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帶來了契機。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要加快發展重點文化產業。
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2、進一步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加快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大力培育各類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術和版權等交易市場,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要建立健全現代流通體制,積極培育全國和區域性的大型現代流通組織,加快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扶持基層農村連鎖網點,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覆蓋廣泛、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
鼓勵文化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大力發展文藝演出院線,加快電影院線特別是中小城市電影院線、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建設;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構建網路文化產品交易平台。要建立健全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大力發展經紀、代理、評估、咨詢等文化中介機構,推行文化領域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推動行業組織更好地履行市場協調、監督、服務、維權等職責。
3、要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
4、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培養各類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發展文化產業,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我們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要認真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創造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努力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培育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⑶ 文化事業轉型是什麼意思

文化事業單位,是指在文化領域從事研究創作、精神產品生產和文化公共服務的組織機構。所謂轉型,是指事物的結構形態、運轉模型和人們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過程。不同轉型主體的狀態及其與客觀環境的適應程度,決定了轉型內容和方向的多樣性。轉型是主動求新求變的過程,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因此,文化事業轉型,即從事文化事業的組織機構,主動要求求新求變,使組織的結構形態、運轉模式及人們的觀念發生根本性轉變的過程。

⑷ 近代中國文化的轉型過程

論中國近代文化轉型

一、洋務運動與物質文化的轉型
中國近代文化轉型是在鴉片戰爭的隆隆炮聲之中被迫倉促展開的。所以有人將這次轉型比喻為「中西文化的一場遭遇戰」。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錢穆曾經形象地說,「中國一向是一個農業文化的國家,他一切以『安足』為目的,現在他驟然遇見了西歐一個以『富強』為目的之商業文化,相形見絀了。」
身處此「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逐漸放棄傳統的文化中心主義和自大心態,放眼世界,認識和學習當時人認為先進的西方文化,這便是中國近代文化轉型的實質。從文化的內在結構來看,這次文化轉型首先從物質層面入手,逐漸深入到制度層面,最終到達思想層面。在歷史實踐中,這次文化轉型大致表現為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三個階段。
洋務運動的興起並非偶然,它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由少數政治精英們在深刻的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的雙重困境下作出的艱難抉擇。1861年初,奕忻、文祥等人在一封奏摺中詳細描述了這種困境:「就今日之勢論之,發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國壤地相接,有蠶食上國之志,肘腋之憂也。英國志在通商,暴虐無人理,不為限制,則無以自立,肢體之患也。故滅發捻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由此不難看出,盡管第二次鴉片戰爭隨著《北京條約》的簽訂終於結束了,但是英法聯軍攻陷京城而遺留給清廷的深刻震動無疑還將持續存在。不過,這也意味外國軍事勢力帶來的威脅已經退居次席,而南方爆發的太平天國起義此時成為滿清政府的關注焦點。
在當時人眼裡,為了應付清政府所面臨的深刻政治和社會危機,最簡捷的方法便是創建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李鴻章所言,「中國但有開花大炮、輪船兩樣,西人即可斂手」。這種思想來源於魏源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著名洋務思想家馮桂芬進而將此主張分為三個階段,「始則師而法之,繼則比而齊之,終則駕而上之,自強之道,實在乎是」。他特別強調道,「且用其器,非用其禮也,用之乃所以攘之也」。由於物質文化的具體感知性,中國人在近代認識西方的過程中,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西方的堅船利炮。因此,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都被急功近利地簡化為軍事問題。而西方各國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向清軍展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如李鴻章在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已經認識到洋人的「大炮之精純,子葯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伍之雄整,實非中國所能及」。走上向西方學習製造堅船利炮的道路就成為當時人的必然選擇。
具體而言,李鴻章認為中國欲自強首先要「學習外國之利器」,而學習外國利器,先要「覓制器之器」,所謂「制器之器」就是指現代機器。這樣,以建立強大的近代軍事工業為直接目的的洋務運動便應運而生。所謂「洋務」指的就是實現此目的的牽涉對外關系的一切事務,包括外事交涉、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科學、使用機器開礦辦廠、購買洋槍洋炮、按照洋法編練軍隊等等。自1862年曾國藩創設安慶軍械所起,至七八十年代,各省相繼設立軍火工廠,形成官辦軍事工業。然而,強大的軍事工業又必須依賴於發達的國民經濟。中國傳統的財稅政策根本無力為開辦這些現代化的軍事工業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因此,開發和挖掘新的稅收來源便勢在必行。洋務運動後期,各地紛紛建立各種民用工業,開礦設廠,修建鐵路,鋪設電纜,設立洋務學堂,還大量翻譯外文書籍,派遣出國留學生。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五年後又創辦開平礦務局,九十年代張之洞在湖北主辦的漢陽鐵廠、織布局等等,形成官督商辦的民用工業。這批洋務企業中,少數完全由官方投資,大部分除了官方資金外,還招募了私人資金入股。
當時許多人都樂觀地相信洋務運動的種種改革措施,都是為了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一時權宜之計。「中體西用」文化觀的提出,無疑為他們的樂觀主義提供了最好闡釋。早在洋務運動前期,馮桂芬就已經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的主張。洋務運動後期的代表人物張之洞也倡導「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使偏廢」。這些主張既有力地推動了洋務運動的蓬勃發展,又將其實踐活動局限於物質層面,未能將中國近代文化轉型提高到更高層次。
不過,洋務運動作為中國現代化的最早嘗試,深刻地動搖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經濟結構,揭開了中國近代文化轉型的序幕,無疑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隨著嶄新的近代大工業的初步建立,中國開始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工業化歷程。同時,這也必然意味著適應於農業社會和自然經濟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得不以適應於資本主義工業社會和商品經濟的西方現代文化為目標,在現代化道路上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二、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與制度文化轉型
在洋務運動後期,隨著對西方文化認識的深入,一批改良主義者已經逐漸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背後是發達的科學技術和有效的行政體制。通過對早期洋務運動的實踐經驗和成果的反思,他們開始將目光轉移到了西方諸國的議會民主制。如鄭觀應認為:「中國而終自安卑弱,不欲富國強兵為天下之望國也則亦已耳,苟欲安內攘外,君國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設立議院始矣!」張之洞也認識到,「西學亦有別,西藝非要,西政為要」。他們看重的不是西方政治中體現的民主精神,而是這種民主政治制度產生的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他們認為中國的改革步伐緩慢,成果不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整個傳統官僚體制已經無力適應現在列強競爭的危局。改良主義者並沒有否定洋務運動所高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只是在他們看來,西方人的「長技」技已經遠遠超出於堅船利炮,而且還包括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體制。然而,少數有識之士的深刻認識並不能改變反映遲緩的滿清政府的保守態度。
當中日甲午戰役慘敗的消息傳來,舉國上下都沉浸在「亡國滅種」的深刻危機感中。中國文化轉型的歷程也搖身一變,從溫和轉向激烈。較之早期改良主義者的穩健作風,以康有為為領袖的維新派則以慷慨激昂的姿態登上歷史舞台。1895年,他在《強學會敘言》中大聲疾呼:「俄北瞰,英西(目夾),法南瞬,日東眈,處四強鄰之中而為中國,岌岌哉!」 值此存亡之際,維新派認為救亡之道惟有變法自強。所謂「變法」,梁啟超以一言蔽之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7維新派突破了洋務派的思想局限,將改革的矛頭直指中國傳統官僚政治制度。
維新派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政治,如康有為主張「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實行三權分立,只要行憲法、開國會,君民共主,「則中國之治強」指日可待。在當時的維新派中,嚴復和譚嗣同的民主思想更為鮮明。譚氏的《仁學》一書公開向封建三綱五倫宣戰,提出每個人都應「不失自主之權」,經濟政治上都應有平等權利。嚴復把孟德斯鳩《法意》、穆勒《論自由》等名著介紹到中國,極力倡導個人自由。這些主張大大超越了洋務派和早期改良主義者「中體西用」的思想。
中國傳統官僚政治體制,作為中國古典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的制度化載體,遭到了維新派的深刻懷疑和批判。他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經驗已經不能為今日中國所處之「千年未有之變局」提供任何思想資源了。為了尋找救亡道路,維新派將西方思想大規模介紹到國內,不僅超越了洋務運動時期偏重翻譯自然科技類西方書籍的局限,而且也推動了中國近代文化轉型向制度層面的過渡。在此期間,各種新學堂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這無疑宣告了傳統文化的深刻危機,也加快了文化轉型的步伐。同時,各種學會團體和報刊雜志也應運而生,《中外紀聞》是維新派創辦的最早的刊物之一,被迫停刊後,又先後於上海澳門等地創辦了《時務報》《知新報》和天津《國聞報》等等。各報大聲疾呼國家處於危亡之境,變法不僅是修路開礦、練兵購炮,而且要在政治上來一番改革,甚至提出了「民權」的口號,對於西方政治思想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隨著戊戌六君子血灑菜市口,震動一時的維新運動宣告流產。這也預示著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開始成為歷史的主角。孫中山自少年時期便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因此他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無疑較維新派更深刻,他的政治主張也就更徹底。他折衷西方社會主義和中國傳統民本主義思想,反對外國帝國主義的民族主義,試圖將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畢其功於一役」。革命派堅持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主張推翻滿清政府,實現共和政治,建立現代民族國家,因此與避居海外的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展開了激烈的論戰。論戰的結果是革命派的激進主義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在二十世紀最初十年中,在舉國上下的變革呼聲中,保守的清政府也一度竭盡全力地依照當初維新派的改革措施施行新政,宣布君主立憲,建立中央內閣機構,先後制定了憲法、刑法、民法等諸多法律,徹底廢除科舉制,大量派遣出國留學人員等等。但是,極富歷史嘲諷意味的是,滿清政府的新政最終只是為自己培養了掘墓人。當武昌起義倉促爆發,竟出人意料地結束了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同時宣告了中國兩千年的專制政治成為歷史。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意義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是中國政治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這標志了中國近代文化轉型在制度層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所以,在中華民國建立五年後,袁世凱企圖在傳統政治中為自己找尋政權合法性基礎的努力,最終只可能是一出荒唐的歷史鬧劇。袁世凱及其黨羽以為可以利用中國社會中迷信皇權的傳統習慣勢力來穩定自己的統治,過高估計了帝國主義支配中國政治的作用,過低估計了辛亥革命所造成的民主共和潮流以及民族主義情緒,因此受到了歷史無情的嘲弄。
三、新文化運動引起的變遷
辛亥革命建立共和制度後,中國的現實卻使孫中山不禁發出「夫吾黨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國救種為志,欲出斯民於水火之中,而登衽席之上也,今反令之陷水益深,陷火益熱,與革命初衷大相違背」的嘆息。而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們則更進一步地指明了新社會的誕生必須伴隨著文化深層結構的轉型。1915年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在上海正式發行,發起了沖決封建精神網羅的斗爭,這標志著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新文化運動揭開序幕,也同時宣布了中國文化轉型發展至精神層面。
新文化運動首先是從文學革命開始的,它主要發生在中國的文化領域,如倫理道德、社會風俗、文化教育等。這場運動的根本目的就是胡適在1919年總結的,以「一種評判的態度」來重估傳統文化的價值。因此,這場運動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傳統的精神文化進行的一場大批判。在猛烈攻擊儒家文化和孔子思想後,中國的知識精英都主張全方位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同時,來自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在中華大地上都受到熱烈歡迎,新村主義、工讀互助主義、托爾斯泰的泛勞動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革命民主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等也紛紛亮相。在這場思想和文化革命中涌現出來的知識精英群體在文化價值觀上大大超越其前輩,他們不再把中國文化置於與西方文化相互沖突的地位,而是繼承了中國早期傳統思想中的大同觀念,站在世界主義和普遍主義的角度來認識西方文化,大力主張對西方文化兼收並蓄。
新文化運動深刻動搖了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至高信念。新文化運動領袖陳獨秀、李大釗等依據進化論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沖突論」,張東蓀提出文化發展的「突變論」駁斥新舊文化調和論,胡適也主張在文化上的革命與突變。換言之,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認為中國不僅經濟落後、政治落後,而且素以禮儀之邦自豪的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也是落後的。由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的的發展,必須經過政治經濟思想各方面的文化更新重塑民族精神才能實現,主張引入西方的民主和科學精神從根本上改造傳統文化。陳獨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中說,要用民主和科學來「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個民族的心理定勢,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反映了該民族的文化精神,在二千多年封建專制傳統文化壓制下的中國國民,嚴重缺乏民主和科學觀念。因此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首先從解剖中國人的「國民性」著手。陳獨秀曾指出中國的國民性其一「只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國」;其二「只知道聽天命,不知道盡人力」,「阿諛、誇張、虛偽、迂闊」,正是招致民族危亡的深層原因之一。魯迅也認為要解救同胞,就要首先向同胞的病軀——國民劣根性開刀。他們不約而同地開出了民主與科學的葯方。陳獨秀指出:法律上之平等人權,倫理上之獨立人格,學術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此三者為歐洲文明進化之根本原因,缺乏這三者也正是中國落後、專制、黑暗的症結所在。李大釗號召青年「竭力鏟除種族根性的偏執」,希望都明白「世界大同」的真理。從精神層面指出了世界潮流是全世界的西方化,也就是「科學化」與「民治化」。
他們指出中華民族要追趕世界潮流,應「以科學與人權並重」,也是鑒於鴉片戰爭時期的抵抗派只知道科學技術可以學而制夷;六七十年代的洋務派企圖用科學挽救清朝的沒落;戊戌變法時期的維新派要用科學以救亡圖存,均不離「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窠臼。只有從物質、制度和精神諸方面徹底揚棄傳統文化,將民主與科學作為國人自我解放的武器,讓民主與科學的光芒照耀整個民族,將未來的新社會建築在民主與科學的成果之上,才能實現民族的復興和世界大同的遠大目標。
他們把科學引入人生觀領域,把人的解放與科學的解放同時推向了高峰。他們用科學來擊破儒家聖道的權威,大膽懷疑過去的一切,提倡科學實證方法,使事事求實證成為思想界的新風氣。近代科學主義思潮歷經半個世紀的傳播,到新文化運動時期才被作為一面旗幟舉起,力圖把中華民族從蒙昧主義狀態下解放出來。正是在這個視角上,他們發現了科學與民主之間有深刻的內在聯系。
知識精英們高唱民主和科學,尋求人的自我追求與社會和諧之間的合理關系。他們努力在傳統社會的廢墟上建構起全新的現代道德倫理體系。他們不僅大聲吶喊個性解放,而且不斷實踐,試圖找到一種新的民主的社會組織方案,以沖破傳統專制社會的束縛。例如王光祈等人1919年發起成立「北京工讀互助團」,主張「人人作工,人人讀書,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無政府主義者也提出,政治權力和政府是人類社會一切暴力和不平等現象的根源,因此只要廢除政府,人類就會自然進入理想社會。基爾特社會主義者張東蓀等人更主張首先發展實業和教育,建立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各自自由聯合組成的二重結構社會。他們已經意識到資本主義經濟形態,是民主與科學賴以生存的基礎,社會改造的終極目標是社會主義,但當下的主要目標不是謀求「分配平均」,而是發展生產。
盡管新思潮中涌現出來的各種主張具有很多烏托邦色彩,但是追求民主與科學,改造中國傳統文化,尋求中國在世界的平等地位卻是各派思想和主張一以貫之的目標。此間,共產主義思潮逐漸在新思潮中脫穎而出,其原因也正在於它為這個總目標提供了科學化系統化的解決途徑。然而,新文化運動畢竟歷時太短,而且其影響更多地滯留於知識群體內部。歷史沒有給中華民族留下從容建設現代文化,尤其是充滿民主和科學精神的現代文化的建設時間,物質和制度層面的文化轉型還需要整個民族來消化吸收。

⑸ 怎樣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毛概

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重要位置,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結構、擴內需、增就業、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進出口貿易逆差逐步縮小,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總的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活力還不強,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並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諸多影響,但困難和挑戰中蘊含著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文化具有反向調節功能,這為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帶來了契機。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要加快發展重點文化產業。

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2、進一步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加快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大力培育各類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術和版權等交易市場,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要建立健全現代流通體制,積極培育全國和區域性的大型現代流通組織,加快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扶持基層農村連鎖網點,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覆蓋廣泛、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

鼓勵文化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大力發展文藝演出院線,加快電影院線特別是中小城市電影院線、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建設;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構建網路文化產品交易平台。要建立健全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大力發展經紀、代理、評估、咨詢等文化中介機構,推行文化領域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推動行業組織更好地履行市場協調、監督、服務、維權等職責。

3、要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

4、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培養各類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發展文化產業,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我們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要認真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創造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努力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培育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⑹ 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如何才能振興我國的文化產業

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1、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原則,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 2、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行業和項目對文化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以資本為紐帶推進文化企業兼並重組取得重要進展,力爭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經營、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產值超百億的骨幹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3、文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取得實質性進展,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創能力進一步提高,數字化、網路化技術廣泛運用,文化企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顯著提高。 4、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城鄉文化市場進一步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逐步成為文化流通領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費領域不斷拓展,在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明顯增加。 5、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進一步擴大。一批外向型骨幹文化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對外文化貿易渠道和網路進一步拓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大幅增長,文化貿易逆差明顯縮小,成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重要增長點。 重點任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發展重點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出版物發行業要積極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形成若干大型發行集團,提高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印刷復制業要發展高新技術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術先進的印刷復制基地。演藝業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藝集團,加強演出網路建設。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二)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以文化企業為主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繼續推進國產動漫振興工程、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建設工程、多媒體資料庫和經濟信息平台、「中華字型檔」工程、國家「知識資源資料庫」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設項目。選擇一批具備實施條件的重點項目給予支持。 (三)培育骨幹文化企業。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培育一批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實現低成本擴張,進一步做大做強。 (四)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布局的統籌規劃,堅持標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對符合規劃的產業園區和基地,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使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建設若干輻射全國的區域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一批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演藝娛樂和動漫等產業示範基地,支持和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 (五)擴大文化消費。不斷適應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審美的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文化消費意識,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強原創性作品的創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價格合理、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加快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主題公園。開發與文化結合的教育培訓、健身、旅遊、休閑等服務性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六)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立健全門類齊全的文化產品市場和文化要素市場,促進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重點建設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渠道。發展文藝演出院線,推動主要城市演出場所連鎖經營。支持全國文化票務網路建設。推進有線電視網路整合,鼓勵通過並購、重組等方式,進行廣電網路的區域整合和跨地區經營。推進電影院線、數字電影院線的跨地區整合以及數字影院的建設和改造。支持國有出版發行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實行跨地區兼並重組。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演藝娛樂、動漫等領域。支持優先選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質量水平高的文化設備及產品。 (七)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採用數字、網路等高新技術,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支持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路廣播影視、數字多媒體廣播、手機廣播電視,開發移動文化信息服務、數字娛樂產品等增值業務,為各種便攜顯示終端提供內容服務。加快廣播電視傳播和電影放映數字化進程。積極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發揮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寬頻光纖接入網路等網路基礎設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網路標准,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推進三網融合。積極發展紙質有聲讀物、電子書、手機報和網路出版物等新興出版發行業態。發展高新技術印刷。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娛樂設施和舞台技術,鼓勵文化設備提供商研發新型電影院、數字電影娛樂設備、攜帶型音響系統、流動演出系統及多功能集成化音響產品。加強數字技術、數字內容、網路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加快關鍵技術設備改造更新。 (八)擴大對外文化貿易。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優惠政策,在市場開拓、技術創新、海關通關等方面給予支持。制定《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形成鼓勵、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長效機制。重點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展覽、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網路游戲、出版物、民族音樂舞蹈和雜技等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抓好國際營銷網路建設。支持動漫、網路游戲、電子出版物等文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鼓勵文化企業通過獨資、合資、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在國外興辦文化實體,建立文化產品營銷網點,實現落地經營。辦好國家重點支持的文化會展,通過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現場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等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支持文化企業參加境外圖書展、影視展、藝術節等國際大型展會和文化活動。

⑺ 供給側改革大潮下 文化產業怎麼做

當前,我國正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解決供需錯配的問題。對文化產業來說,雖然近年來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15%,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文化產品數量多、精品少;產業結構落後,數字類、創意類業態較少;文化消費與需求不匹配等等。因此,文化產業也迫切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發揮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樹立精品意識
我國文化市場充斥著大量同質和山寨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文化產品附加值低,文化品牌還不夠強大,文化企業的經營模式粗放。以動漫產業為例,國家自2004年開始重視動漫產業,一年批了9家動漫產業基地。政策利好期間,受益者包括以打造動漫產業園為概念的地產商和靠生產大量低質動畫來獲得國家補貼的企業。到2012年,政府補助對動漫企業利潤總額的貢獻率為42.35%。優質動漫產品和企業嚴重缺乏,動漫產業鏈不完整,產業發展乏力。
對比來看,迪士尼此前出品的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火速成為內地動畫電影票房冠軍。鮮為人知的是,這部作品歷時5年籌備,項目啟動前花了約18個月進行研究,有近500位工作人員參與製作,共繪制了19.7萬張草圖。為了使電影中的64種動物的毛發更加形象逼真,一個幾秒的鏡頭可能耗時數月製作。
用急功近利代替精品意識,成為文化產品粗製濫造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文化供給的質量,首先要樹立精品意識,用精益求精、千錘百煉的匠人精神貫徹始末,才能真正創造出高品質的文化產品,打磨出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建立市場核心
文化具有「雙重屬性」和「兩個效益」,政府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如果不恰當地介入往往會導致企業的專業水平低、市場能力差、產品競爭力弱、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因而,培育優質文化產品、釋放文化產業動能,必須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激活市場主體,建立公平開放、良性競爭的文化市場。
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加速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通過簡政放權、放鬆管制、減輕賦稅等,提高文化市場的開放程度和規范程度。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文化管理體制,打破長期以來文化管理職能割裂、政出多門的情況,實現文化資源跨體制的自由流動整合。
同時,維護文化市場的規范有序還需要依靠法律手段。目前,我國在文化領域的法律建設還相對滯後,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法律體系,提高文化立法內容的覆蓋面和前瞻性,加快推進依法行政。
創新要素驅動
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點。發揮文化產業創新要素的驅動作用,要重點抓好人才、科技、知識產權和資本四大要素。
文化產業是以人力資源帶來創意和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這使得人才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要素。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要求與人才儲備存在較大缺口,成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要充分發揮人才作用,制定文化人才戰略,建立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保障的體系與機制,落實保險、獎勵等經濟激勵制度。
在科技方面,要發揮科技對於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積極對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環節進行科技化改造,加速推動文化旅遊、工藝美術、文博會展等傳統業態的轉型升級,培育發展互聯網文化、動漫遊戲、數字出版、3D列印、虛擬現實等新興戰略科技文化業態。
同時,盜版等侵權行為制約了文化產業主體創新創造的積極性。應當要進一步健全和強化知識產權制度,推動知識產權的保護、管理和應用。建立知識產權登記、評估、質押、交易的機制,保障和鼓勵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入市場流通。積極實踐知識產權資本化新模式,探索知識產權登記、轉讓、交易的機制,開發探索版權金融、版權資本化等金融手段,吸引活躍的社會資本進入。
此外,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當前,文化領域與金融資本融合不足,破解金融難題、補齊金融短板,實現文化與金融的有效對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要不斷創新和豐富文化金融產品,擴大融資渠道,拓展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通過制度創新,營造寬松金融政策環境,引導各類資本參與文化領域的PPP模式。建立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加強文化產業融資擔保等瓶頸領域的建設,如推動版權資產評估、質押、登記、託管、流轉和變現機制,建立項目資料庫、投融資服務平台、技術金融孵化機構等。

⑻ 文化產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

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是以創新形成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帶動新需求,另一方面是讓市場及時出清,通過杜絕低俗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淘汰過剩供給、清理僵屍供給、盤活呆滯供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簡而言之,就是「良幣驅逐劣幣」。
(一)杜絕低俗供給
杜絕低俗供給,首先要警惕封建落後文化的「沉渣泛起」,警惕自身成為西方文化糟粕的俘虜;其次要從本質上解決低俗產品和服務,在受眾層面提高大眾審美水平,從文藝工作者的角度則要培育德藝雙馨的創作者,對於管理者而言則要掌握負面清單,畫出市場紅線。杜絕低俗供給,首先要提高文化審美層次,使廣大人民能夠自覺拒斥那種以丑態「愚樂」觀眾、以病態刺激觀眾、以媚態迎合觀眾的低俗娛樂。其次應建立警示名單和黑名單制度。為市場經營劃出清晰的「紅線」和「底線」,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建立懲戒機制約束低俗供給。
(二)減少低端供給
當前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端存在的顯著問題,一是中低端產品生產過剩,企業產品積壓;二是高質量、高科技產品需求增加,卻生產不足。減少低端供給首先應當通過文化與科技、金融、旅遊等橫縱聯合,創新文化業態,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建立全產業鏈的大文化發展格局。此外,還應通過強化產業融合度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黏度,延長文化產業的價值鏈,提高文化附加值、提升文化領域供給水平。

(三)淘汰過剩供給
要化解文化產業的過剩產能,一方面要分類、分級、分步進行分別處置,另一方面需要在處理方法上運用創新,把工作重點放在消除體制性過剩和絕對性過剩、化解結構性過剩、力避周期性過剩上。一是以創新能力消化和吸收收過剩供給,不斷提升文化產業鏈各環節的附加值,通過創新帶動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制度結構和布局結構的優化,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二是以新增優勢文化產品和服務擠出過剩供給,強化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以新的有效供給帶動新需求。三是以創新政策打通供需通道消化過剩供給,完善文化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
(四)清理僵屍供給
「僵屍供給」來自於「僵屍企業」。清理僵屍供給應當從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上尋找對策。一方面要通過橫向和縱向整合,打造「文化航母」;另一方面要促進民營企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蓄動能。還需要進一步推動文化企業轉型升級。適應共享經濟、長尾經濟、零成本經濟模式和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縱向上下游並購打通鏈條,生產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五)盤活呆滯供給
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形成了不少呆滯供給、呆滯資產。可以通過梳理、分類對呆滯供給的進行盤活,制定專門方案處理。一是要減少新增呆滯供給。建立文化領域負面清單制度,更新限制類新建項目和淘汰類項目,提高社會資金形成和配置效率。二是盤活存量呆滯供給。在確保文化資源保護傳承的前提下,加強文化資源梳理和合理開發利用;充分運用創意和科技手段,實現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有機統一。

⑼ 文化產業自身如何實現轉型升級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速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今年,國家政策先後在文化立法、體制改革、文化「走出去」和新興數字文化等多個領域涌現出諸多閃光點。
文化「走出去」政策持續加碼
文化部正式發布了《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據悉,該行動計劃是為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所制定的,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深入開展繪就了路線圖。
目前,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全部國家簽訂政府文化協定,通過從健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完善「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動「一帶一路」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促進「一帶一路」文化貿易合作等五個方面發力,推進我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商務部在官方網站發布了《關於公示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初步認定295家企業為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108個項目為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涉及出版、影視、動漫、游戲、演藝、文化用品、藝術品等行業。
自2007年起,發布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名單可謂商務部支持文化出海的「年度常規動作」。隨著今年十九大報告中對文化自信核心地位的肯定,可以看出政府層面對「文化出海」相關配套政策實施力度和強度將持續加大。而在政策紅利大方向明朗的情況下,這份名單就顯得有更積極的意義。
自貿試驗區放寬外商投資限制
國務院印發了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等第三批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這些新晉自貿區的創新清單中,均有文化產業方面的措施,涉及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藝術品市場建設、對外文化貿易等內容。
6月份,國務院還發布了自貿區負面清單2017年版,與2016年版相比減少了10個條目、27項措施。其中,縮減的和文化產業相關的措施共4項,涉及信息技術服務,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自貿區文化產業外商投資限制再次放寬。
縱覽7個新設自貿試驗區的總體方案,既有從體制機制保障到搭建平台發展對外文化和版權貿易的廣度,也有就文化產業發展某一點著力展開的深度,在文化領域探索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格局。例如,河南提出要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機制,推進文化傳承和開發,完善服務鏈條,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創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的新模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則被寫進了總體方案中。
積極參與游戲規則制定
由中國主導的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准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國際電信聯盟第16研究組全體會議上順利通過審議;經過6周全球公示以後,3月16日,正式發布成為國際標准,由此成為我國文化領域的第一個國際技術標准。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主導的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準的通過,是文化領域中國科技、中國標准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在國際電信聯盟和國際「互聯網+文化」的領域中發出了中國聲音,為全球手機動漫產業提供了中國標准。據文化部介紹,構建文化產業國際標准群,是文化部下一步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此外,4月份,文化部發布了首個「數字文化產業」概念的政策文件——《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向社會發出國家鼓勵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明確信號,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將成為產值規模達8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之一。這意味著數字文化產業已經取得了高度的政策保障,未來將著眼於從人才培養、財稅金融、科技創新等多方面推動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

⑽ 如何加快文化體制結構性改革釋放文化發展潛力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改變投資消費失衡的格局,增加有效投資擴大有效供給,減少無效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也就是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在消費結構升級的基礎,把消費需求作為投資的重要引導。適應文化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趨勢,需要加快文化領域的結構性改革,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擴大文化有效供給,提高文化產業佔比,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

加快文化企業走出去。我國正進入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二次開放」新階段,文化進出口重要性日益凸顯。需要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國內文化企業積極進行海外投資,直接進入國際文化市場。在金融、財稅、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加快改革,為文化企業走出去提供優良的服務環境。

推進文化領域簡政放權,釋放文化企業活力。開展以簡政放權為最大特點的新一輪改革,加快轉變文化行政部門職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時,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監管體制,把文化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放在重要位置。來源:學習時報

閱讀全文

與文化領域如何轉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