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林石 打造文化產業
2009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鑒
巴林石具有物質與精神雙重的審美屬性和文化消費的獨特性,適應特定的文化市場和文化消費者。巴林石的開發已由過去的出賣資源為主轉向經營藝術品為主,實現了由資源型經濟向玉石文化產業經濟的轉變。目前,全市已培養出國家級藝術大師2人,自治區級藝術大師10人,雕刻、篆刻人才隊伍300多人。這些藝術人才對巴林石特色產業的發展起著重要巧廳答的推動作用。此外市委、市政府和文化宣傳部門的領導或專家,直接參與、組織巴林石的文化宣傳工作,編輯出版了10餘部巴林石的專著、畫冊,錄制了多個與巴林石相關的電影、電視孝慧節目。同時,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關懷下,自2000年至今,連續舉辦了十屆巴林石節和巴林石文化論壇。這些宣傳工作極大地擴展了巴林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當前,我們所做的石文化系列活動,是對巴林石實物及有關資料進行積極主動的強有力的保護,是傳承和延續中華寶玉石文化最佳途徑和有效措施,是開發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的旅遊文化產品。逐步成為以巴林石文化為品牌的伏陵城市文化,它將成為赤峰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護和利用好巴林石,開發特色產業基地是一個大課題。這需要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和支持,需要更多的業內人士作更多的工作和奉獻。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把這份有限的資源,精美的文化產品,以其獨特的姿韻長久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B. 內蒙古赤峰 打造綠色產業基地 譜寫文化戰略新篇
赤峰市人民政府市長徐國元
赤峰市市長徐國元在2006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上發言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於2006年11月10日在京落下帷幕。這次代表著中國珠寶產業發展方向和未來的大會,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它的規模可謂是空前,它的效應以其強烈的反響影響著東西方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前進的步伐。可以說,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正在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在打造著東方寶玉石文化的特色產業,是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的結合。在這次論壇會上,內蒙古赤峰市被評為首批「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並在論壇開幕式上接受了授牌。赤峰市能獲此殊榮,主要得益於巴林石資源優勢和近年來文化產業的發展。
巴此輪林石是中國珠寶產業近三十幾年來顯露出的一顆新星。它的崛起,神采風華,卓越非凡,並為我國寶玉石文化發展及中國北方石文化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巴林石事業的升華,巴林石企業的發展,巴林石產業的崛起,無疑是得益於我們黨的英明政策和政府的宏觀調控,赤峰市政府和右旗政府牢牢抓住了發展是第好扒基一要務的真諦,加快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樹品牌,打品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發展巴林石文化產業為龍頭,有力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溫總理200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家「十一五」規劃都明確指出「要支持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資源加工基地」,「大力開發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加工增值能力。」我市的巴林石特色產業將按照這一要求,在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特色產業的綜合實力,並在創建特色產業基地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區域經濟的整體實力,促進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整體實力,為物流服務、產品研發、技術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搭建一個穩固的平台,並為基地的定位和建設做好工作。
巴林雞血石王,高51厘米,厚24.7厘米,寬34.5厘米,重34千克,牛角凍地,硃砂紅血,墨赤分明,堪稱極品
一、打造綠色產業基地,保護珍貴資源開發
巴林石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為了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優勢,市旗兩級政府多年來一直將巴林石采選加工業列入特色產業進行規劃,並制定了多種措施強化管理。
一是礦山資源統一管理,1997年以前,巴林石開采除公司一家外,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各有一開采礦點,掠奪性開采、濫采亂挖現象嚴重,並對礦山植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市旗兩級政府通過論證,全面制定了巴林石資源保護性開發措施,通過資源合理配置和企業有效整合,組建了巴林石集團公司,歸並了周邊的小礦,由集團公司統一規劃,合理開采,從根本上制止了不良采礦行為的發生。綜合資源現狀與市場發展等因素,制定了科學的資源開發預算,實行年產200噸的限量開采,對資源的保護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二是綠色開采經營,2003年,巴林石集團公司就提出了「建立礦山公園,以形成區域特色,民俗風情」為特點,充分利用巴林石的名片和聲譽,挖掘巴林石與紅山文化、印章文化的深遠聯系,形成獨特的旅遊區域,使之成為一個集自然景觀、地質科普、文化旅遊、生態保護為一體的綠色旅遊景區。三是提高工藝設計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有序地組織地質、礦物、文化雕藝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對巴林石進行科學分類,針對巴林石不同品類的特點,因料施藝,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附加值。近幾年,巴林石協會生產加工的巴林石小工藝品及掛件、貼畫、文房系列等巴林石產品不僅在工藝設計上有所創新,並為巴林石殘片碎渣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四是促進巴林石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龍頭企業深化改革,經過33年的不斷發展,巴林石產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步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在赤峰市最繁華的地段形成了巴林石商業一條街。在大板鎮擁有「一礦一街一城一會三個分公司」的產業格局,巴林石城已經成為聞名全國的巴林石原料和工藝品交易的中心,巴林奇石館更以巴林石雕刻藝術品、雞血石、福黃石、印章、觀賞石等精品吸引了國內外遊客,成為接待中外客商和參觀者的重要場所。巴林石集團總公司作為巴林石產業的龍頭企業,已擁有資產總值數十億元。目前,僅赤峰地區巴林石及帶動的相關產業年實現銷售收入四五億元,已經成為地方的支柱產業之一。
巴林雞血石精品
巴林奇石館建於1995年,隸屬巴林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友謹珍藏和展示巴林石精品之地。館內現珍藏巴林雞血石、巴林福黃石、巴林凍石、巴林彩石、巴林圖案石及巴林工藝精品兩千餘件
二、弘揚寶玉石文化,推出特色產業品牌
從紅山文化時期到宋、元、明、清,大量巴林石文物的出土,有力地證明了巴林石開發歷史的悠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赤峰市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而今,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等豐富的古代文化與巴林石文化渾然一體,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並成為重要的特色產業之一。巴林石因為是地方的文化特產和文化效應而被公認為「巴林石文化」。但它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就存在著可供全人類共享的藝術的廣泛性和文化包容性。任何一種優秀藝術一旦被社會廣泛認同,就可沖破地域、民族乃至國界的限制,地方的也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巴林石的藝術開放性,讓大草原敞開廣闊胸懷,擁抱五湖四海所有鍾愛巴林石的朋友。巴林石的文化包容性,讓一切賞石、愛石及文學家、藝術家、經營者各得其所。因此,巴林石文化與其他寶玉石文化一樣,同屬於中國和世界的文化資源。因為有了這樣的思想境界和創業理念,才會有它的風采和價值。
前幾年,赤峰市委老書記,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長劉雲山同志在赤峰市工作期間,經過認真調查研究,對赤峰市提出了政治經濟文化協調發展,注重文化先導作用的戰略構想。承前啟後的歷屆市委市政府,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生態立市、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文化興市」的發展戰略,在「文化興市」戰略中把巴林石特色產業納入「建設文化大市」的總體規劃之中。通過地方政府的統籌和調控,巴林石集團牢牢抓住了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真諦,樹品牌,以發展巴林石文化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他們提出了「堅持用高品位的文化思維來策劃生產、堅持用敏銳的眼光來審視市場、堅持用高起點的文化宣傳弘揚名氣,堅持用精湛的文化藝術」來打造名牌的「四大戰略」口號。這正是巴林石人為今後自身的發展找准了定位,更為企業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具體動作中做到了「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用高品位的文化思維來謀劃巴林石產業的發展。巴林石具有物質與精神雙重的審美屬性和文化消費的獨特性,適應特定的文化市場和文化消費者。巴林石的開發已由過去的出賣資源為主轉向經營藝術品為主,實現了由資源型經濟向寶玉石文化產業經濟的轉變。目前,全市已培養出國家級藝術大師2人,自治區級藝術大師10人,雕刻、篆刻人才隊伍300多人。這些藝術人才對巴林石特色產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二是支持用高起點的文化宣傳來推動巴林石產業的發展。市委、市政府和文化宣傳部門的領導或專家,直接參與、組織巴林石的文化宣傳工作,編輯出版了10餘部巴林石的專著、畫冊,錄制了多個與巴林石相關的電影、電視節目。同時,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關懷下,自2000年至今,連續舉辦了8屆巴林石節和巴林石文化論壇。這些宣傳工作極大地擴展了巴林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堅持用高層次的平台來打造巴林石的品牌。1982年,國家輕工業部和國家寶玉石協會將赤峰市巴林右旗確定為「中國三大彩石」基地。1999年,巴林石被中國寶玉石協會推薦為「候選國石」。2001年,精雕而成的2 1枚巴林石連體圖案印章,作為國禮,由江澤民主席贈送給了參加上海「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21個國家首腦和地區元首。2007年,經過幾次激烈的角逐,巴林石以其絢麗的色彩和溫潤的質地,被奧委會指定為奧運產品。現在,各業人員正在精心設計雕琢體現奧運精神和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多種精品,奉獻給2008年北京奧運會。
2005年8月在赤峰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巴林石節上舉行了《巴林石文化》論壇。圖為各方嘉賓暢所欲言
赤峰市市長徐國元介紹巴林石文化與奧運文化
三、加強特色產業建設,合理配置造福於民
石文化產業的發展任重道遠,有許多具體問題需要我們去認真研究。特別是在「珠寶產業集群化發展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方面,充分反映了政府對國家珠寶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同時,做好特色產業建設工作,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國土資源部原部長、中寶協會長孫文盛指出:「基地建設代表了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趨勢,也代表著中國珠寶產業發展的方向和未來。」明確地為該行業的發展作出了精闢的闡述。同時,也應該看到,政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在推進珠寶玉石首飾行業集群化的發展方面作為一項重要的議程,給政策、多引導、多扶持,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廣泛調動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搞好機制聯合,使物流服務、技術管理、產品研發、人才培養等工作更加到位和完善。在巴林石特色產業的發展上,我們會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樹立典範,促進品牌戰略。2006年,巴林石企業集團和巴林石協會在工商局、技術監督局、消費者協會的協同下成立了「巴林石質量技術檢驗中心」,並分批評選出了「巴林石誠信經營示範店」。這對巴林石品牌的培育、評價和認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並樹立了一批行業典範,能夠很好地帶動產業今後的發展。但是,協會更應該發揮全體會員的優勢,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寶玉石市場,促進品牌優勢不斷擴展。
2.調整機制,推進科技創新。在巴林石的加工技術、設計理念、工藝培訓、市場營銷等方面,要由大眾化轉向特色化,產品質量由粗放型轉向精緻型。同時培養一大批技術強、業務精、懂管理、會經營的復合型人才,並努力提高全體員工的素質,服務於企業。
3.加強聯系,擴大對外交流。近年來,中國的珠寶玉石文化及貿易交流遍及世界各地。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貿易組織的交流,更應該發展文化組織的交流。特別是一些大有名氣的國際行業組織機構,與他們的交流,更有利於我們的工作關系。巴林石更應依靠自身的珍稀和名貴,打好品牌戰略,加強同業交流,擴大國際交流,促進行業發展。
質地細膩的巴林石印章精品
4.獨具特色,增強文化傳播。中國寶玉石事業的蓬勃發展,每一刻都沒有離開過文化的襯托。流光過處,物換星移。文化記載了百代風月,千載滄桑,石文化更是如此,它不僅厚重,且更具哲理和雋永。這些年,巴林石文化產業做過許多努力,通過書刊、影視、網路等,取得了非凡的效果,我希望今後的發展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中國北方寶玉石文化傳播作出更大的貢獻。
怎樣才能加強特色產業建設?一是繼續搞好巴林石產業資源配置。統籌管理巴林石城,巴林石一條街,巴林石博物館,巴林石印璽館現有設施的經營,統籌建設赤峰新城區石博園,紅山區巴林石文化街,巴林草原特尼格爾圖礦山公園等文化實體。充分發揮紅山文化、草原文化、地質景觀文化等旅遊資源優勢,推動巴林石工藝品旅遊產品的開發。充分發揮巴林石集團的龍頭作用,做好資源合理開發規劃和國內外市場的開拓。
二是加大力度抓好巴林石文化的發掘與創新。深入開展巴林石出土文物研究,發掘巴林石文化特色。結合巴林石自然屬性特點,進一步開發巴林石藝術雕刻、印章和觀賞石等系列產品。藉助奧運會指定產品的研發和市場推廣,開發設計具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特點的高檔工藝品。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努力促進巴林石文化創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三是吸收國外先進理念,推動寶玉石文化不斷發展。我國珠寶玉石的賞玩與佩帶歷史十分悠久,但在科學性、藝術性和組織性等方面與西方還有著很大的差距。現在國際上,每年舉辦重要的珠寶玉石展銷會上百個,其中規模和影響較大的也有幾十個,其場面十分火爆,效益十分可觀。我們在實踐中應更新理念,吸取更多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必須有極大的兼容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我們的新思維、新理念。通過一些貿易和文化的交融,才會搭建平台,才會渠道暢通,才會更進一步地促進我國珠寶玉石文化在國際地位中的不斷提高。
四是進一步做好玉石雕琢人才的培養。巴林石雕刻、篆刻人才急需壯大隊伍,提高水平。巴林石產業升級,精品戰略是方向,人才是關鍵。我們將制定有關的政策,加強培訓和交流。進一步完善專業技術人才健康成長機制,積極鼓勵雕刻、篆刻人員參加「天工獎」等作品的展評,力爭培養出更多的中國玉雕藝術大師和中國的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建立,是以「大力開發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加工增值能力」為指導思想。我們只有認真地去面對,才會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的珠寶玉石產業基地,才會促進珠寶產業集群化的發展。
當前,我們所做的石文化系列活動,是對巴林石實物及有關資料進行積極主動的強有力的保護,是傳承和延續中華寶玉石文化最佳途徑和有效措施,是開發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的旅遊文化產品。以巴林石文化為品牌的城市文化,將成為赤峰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護和利用好巴林石,開發特色產業基地是一個大課題。這需要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予與支持,需要更多的業內人士做更多的工作和奉獻。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把這份有限的資源,精美的文化產品,以其獨特的姿韻長久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建設總面積2萬平方米的巴林石文化產業園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