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春節傳統文化有哪些
春節傳統文化有
1、掃塵: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歲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2、做豆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個別地區有這樣的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3、趕亂歲: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
4、貼年紅: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
5、守歲:守歲,又稱照虛耗、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新年前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
Ⅱ 關於春節的民風民俗有那些
春節作為中國隆重的傳統節日自然有它獨特的民風民俗了,下面為您介紹:
1.祭拜灶神
拜灶神講究在小年也就是臘月廿三或廿四根據地方不同略有出入,在那天將貼了一年的灶神像私下,如果是23就別撕,24供的話才可以撕,因為有傳說灶神在24日晚上六點才離開你的家,所以提前撕有趕灶神的意味,就趕走了福氣,祭拜時經典的年糕,東瓜條,上香,上酒等封灶神的嘴,祭拜時注意只能有男子祭拜。
2.掃塵
也是在小年時完成,將自己家裡外仔細的清潔一遍,全家人共同動手,有全家齊心協力為新的一年某求嶄新而有福氣的開始的寓意,掃塵,掃的是舊的一年陳留下來的污穢,不潔,以防新的一年的好運不樂意登門,是人們乾乾凈凈的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3.貼春聯
小年,除夕,臘月二十八這幾個日子貼春聯都可,春聯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發展為春聯,表達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美好願望。春聯,又稱「春貼」、「桃符」,過年時所貼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重要習俗。春聯以紅為底色,驅邪避災,招福的作用,用黑色的字提上對於來年事業,家庭,愛情等等期盼,寓意美好順遂。
Ⅲ 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文化
過年的習俗文化有: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斗衫歷、流傳極廣的習俗)、掃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倒貼福(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年夜飯(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守歲(俗稱塌雀「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放爆竹(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壓歲錢(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貼春聯、祭灶、舞龍、給壓歲錢等。
1、燃放爆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疃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這首詩也提到了春節燃放爆竹,可見春節燃放爆竹的習俗由來已久了。在春節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亦稱「炮仗」「鞭炮」「炮」等。
Ⅳ 過年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春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喜慶氣氛濃郁,內容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農歷的十二月為「臘月」,臘月里的民俗十分豐富,自農歷十二月初八喝臘八粥往後,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過小年,然後是掃房、寫春聯、辦年貨等,直到除夕夜。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多少?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指華夏傳統歷法夏歷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歷元旦不同),農歷正月初一,又稱農歷新年、大年、歲首扒困此、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
①春聯和年畫:春聯、年畫都起尺枝源於上古時代的驅鬼習俗。漢魏六朝時代,每至春節,家家戶戶都在門前立桃人,畫神荼、郁壘驅鬼。後來發展為門神年畫。宋代木版年畫開始流行,年畫的內容也擴大了,至今仍保存下來的《四美圖》就是當時的年畫。春聯出現在唐代。宋代寫春聯更加流行。明代貼春聯已經普及全國。春聯是我國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和書法藝術形式,並流傳到韓國等地。春聯既表達人們的心願,又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
⑤朝正和拜年:古代國家禮儀中的朝正、團拜和民間百姓之間的團拜、拜年是新年期間強化社會關系、親情關系的重要活動。朝正,也稱「賀正」、「元會」,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賀。周代每逢新年,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賀新年。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親自上門拜年的習俗,一般視為中國賀年卡的起源,現代賀年卡的使用遍及各個階層。在家庭內,晚輩清晨起床首先向長輩叩頭,並祝願長輩健康長壽。然後,依次到各個親戚朋友家向長輩拜年。而長輩則給拜年者壓歲錢,祝願他健康成長。朋友之間也互相上門拜年。如果親戚朋友多,則拜年活動一直持續很多天。春節的各項活動是從家庭內部,逐步擴大到親戚之間,和整個社會的。除夕守歲,初一向父母拜年,然後出門給親戚拜年。再次,向朋友拜年。再後,人們開始逛廟會。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則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賞燈、看狂歡遊行——高蹺、旱船、舞龍、舞獅、秧歌等。所以,春節是一個滲透到社會每一個方面、每一個層次的民族節日。
⑥壓歲錢(這「錢」不是錢):舊時,祭祀完祖先,舉行完迎接諸神下凡典儀後,闔家要一起「辭年」,小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祝長輩長壽、大福、大順,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即「壓歲錢」,壓歲錢寓意「壓歲祈福」。壓歲錢古時稱「壓祟錢」、「壓勝錢」,其最早出現在漢代。壓祟錢並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錢幣,而是一種鑄成錢幣形狀的玩賞物,有避邪壓魔的寓意,壓祟錢原為以紅絨繩編起四枚方孔制錢成「方勝」(八寶吉祥圖案之一),下垂流蘇。那時的一些壓歲錢上,正面多鑄有「長命百歲」、「去秧除凶」、「萬歲千秋」等吉祥語,其背面多是龍鳳、龜蛇、雙魚等祥瑞圖案。壓歲錢是過大年時的風俗,是一種美好的祝願,如今雖然貨幣更迭,但長輩給小輩壓歲錢之民俗依舊在過年之時傳承著,其寄予了長輩對少兒們成長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們健康成長。
⑦祭祖: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的一個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祭祖是春節習俗中最古老的內容之一。《尚書?舜典》記載:「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意為: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廟里祭祀祖先。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掃房子、凈庭院、易門神、換桃符、貼春聯之後,或舉家去給祖先上墳祭拜,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牆上,擺上祭品,點上香燭,讓後輩祭拜。各地祭祖形式雖不盡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義大致一樣。
⑧拜年:抱拳要「左抱右」:「拜年」泛指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間的相互拜訪,而早年間過春節的拜年之禮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晚輩向長輩叩頭施禮,而「賀年」則是平輩之間相互道新年之禧。無論是「拜年」還是「賀年」,所表達的均是祝賀新年快樂,吉祥如意。從傳統拜年的禮儀上說,有幾種固定「程式」。一是叩拜,即晚輩給長輩跪拜磕頭,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都要行叩首大禮。二是躬身作揖,先雙手抱拳前舉,然後用左手握右手,俗稱「吉拜」。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三是抱拳拱手,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是平輩間的拜年。
⑨鞭打春牛:打的是泥牛:「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鞭牛過後,小牛童還將泥牛肚子里的五穀雜糧分發給現場居民,寓意豐收、和諧。牛是春耕的主力,民俗專家介紹,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每到這時,民間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的習俗,鞭牛是為了「提醒」牛,春天來了,該開始耕田了。牛和人類是朋友,人們捨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紙造個假牛,用柳條鞭打,把真牛牽過來看。在過去,泥牛肚子里會放著五穀雜糧,鞭牛過後,居民就撿拾地上的五穀,泥牛則被居民「瓜分」,拿回家埋在土地里,象徵五穀豐登。
Ⅳ 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有哪些
關於春節的傳統民俗文化有:
一、新春掃塵
據《呂氏春秋》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已經有春節掃塵的習俗。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了新的含義,有除陳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二、貼對聯、福字、門神
春節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們會踩著凳子,拿著糨糊和刷子,往門上貼對聯,然後讓下面的大人看看貼的是否端正。有的還橫批,貼於門楣的橫頭上,對聯貼在門的左右兩邊。還有的在屋門、牆壁、門楣上貼福字,寄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還有人會把繪有門神的畫帖貼在門板上,祈求一年平安無事,增添節日喜樂氣氛。
三、祭祖、祭神
春節祭神,是一種遍及我國東西南北的習俗。全國各地祭神習俗大同小異,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況下都是在祭神之後,各地風俗也不盡相同,在我們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飯之前,各家各戶派個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祠堂才會關門。
四、吃水餃、吃湯圓、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區,春節都有早晨吃水餃的習俗,還經常在水餃裡面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硬幣,大家就說他是全家當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蘇淮安,早上有吃湯團的習俗,河南開封一帶,春節這天既吃餃子又吃湯圓。春節期間還有吃年糕的習慣,年糕口味因地而異。
五、守歲、給壓歲錢
除夕守歲,也是最重要的春節活動之一,鄰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節晚會,大家終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來。
壓歲錢是小孩子和晚輩最喜歡的習俗。除夕吃過年夜飯後,長輩會向晚輩分別贈送錢幣,並用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在小孩胸前,說是能夠壓邪驅鬼。這個習俗自漢朝開始就已經流行,當然,現在已經沒有銅錢了,一般都是拿個紅包裝現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辭舊迎新,以示吉慶。當然,現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還是應該遵守國家規定,以安全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節最重要的活動和習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問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從自家開始,小輩給長輩拜完年後,人們在外出相遇時,再笑容滿面地互相恭賀新年。
八、逛廟會
春節期間,一般在農村裡都會有廟會。早期的廟會,僅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又逐漸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動,還有一些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九、舞龍、舞獅
龍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據說能夠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為人間祈福消災。早在漢代時期,就有舞龍求雨的活動。除了舞龍,還有舞獅子,也是春節期間比較普遍的習俗,在我們北方,也叫耍獅子,小時候經常見,現在也少了。
十、踩高蹺
踩高蹺,也是春節期間的一項娛樂活動,歷史悠久,在《列子.說符篇》就有記載:宋有蘭子者,以雙肢長倍其身,屬其脛,並驅並馳。踩高蹺也叫扎高腳、踏高蹺,表演的人在兩只腳上綁上兩三尺高的木質蹺棍,表演各種古怪滑稽的動作,小時候基本村村都有這項活動,後來就越來越少了。
Ⅵ 春節民俗文化有哪些
春節民俗文化有吃餃子,貼年畫,貼春聯,放爆竹,除夕守歲。
吃餃子是春節民俗文化之一,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貼年畫在春節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貼春聯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徵,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項目。
放放爆竹這個春節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為了環境保護,很多地方已經禁止放爆竹,但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依然保留這個習俗。
除夕守歲在我國很多地區大年夜「守歲」,其實就是全家人無論長幼,過年當晚都不睡覺。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點鍾之後才能睡覺,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只有在除夕「守歲」才能健康長大。
Ⅶ 中國春節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春節傳統文化有:
1、祭祖: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由於每個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別,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紀念祖先。
Ⅷ 春節有哪些民俗文化
中國的民風民俗有:除夕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昌棚弊春節拜年、走親戚;元宵節吃元宵;寒食節祭掃、踏青;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等。具體介紹如下:
1、除夕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耐族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
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
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8)春節民間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1、春節禁忌所包含的畏懼和迷信的色彩漸為人與人之間皆大歡喜、互相愛護的情調所取。俗話說:「入哩年界(年關)禁忌多」。客家民間奉行的春節禁忌包括: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講粗話惡語。
2、張祖基的《客家舊禮俗》謂:「初一該日特別謹慎,唔敢講惡話罵人,也少人出門,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和型聽到好的話,就作為系一年的好兆頭,作為會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賀,講各樣的好話」;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貧、災、亂、荒、殺等;初三日忌出門訪友,初三各家都習慣掃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邊去,喊做送窮鬼。因此這日少人出門;忌用針線,尤其忌在廳堂做針線活。
Ⅸ 春節傳統文化內容有哪些
春節傳統文化內容有:
1、貼春聯
春聯,每逢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貼,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其中寫成對聯的又叫春聯。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貼。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但不是每幅春聯都有橫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