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學生書法興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以下可做參考:
要激發少兒學習書法的興趣,首先要激發少兒求知的慾望。要做到這點,首先要培養少兒積極向上、嚮往自己有一手好字的榮譽感,還要使其知道學習書法的好處。
書法具有豐厚的人文內涵,是中國文化、中國人人格追求的典型代表,能啟迪心智、完美人格。古人強調「人品」與「書品」的關系即是此意。俗話說:「字如其人」。古人認為,書法還能表現寫字人的性格、修養和風度。有人說顏真卿「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於誠心,與其字體無異」。這就是說顏真卿為人剛正嚴峻,正像他寫的那種剛健篤實的字體一樣。宋朝的朱熹說:「歐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游,中實剛勁。」這是說,歐陽修寫字,和他的為人一樣:外表雖然恬淡、平和,但是骨子裡卻有一股剛勁之氣。此外,在許多偉大的書法家的書法理論著作中,都闡發了左右相應、起伏相承、欲下先上、似欹反正的道理,這也表現了我國先人在書法方面的樸素的辯證觀點和美學思想。這就使得漢字書法成為我國特有的偉大的傳統藝術之一。所以,把字寫得工整、美觀,不僅能夠很好地達到實用的目的,而且能夠使人感覺舒暢愉快、精神煥發,獲得美的享受。我還經常對學生說:學好書法,第一,對於寫鉛筆字、鋼筆字大有好處,毛筆字的進步會帶動其它字的進步。一旦有了一手好字,特別是毛筆字,別人就會對你刮目相看、欽佩三分;第二,對身體有好處,有利於眼睛、脊椎骨的健康,有益於健康長壽;第三,有利於培養和形成良好的習慣與意志品質。為了促使學生嚮往自己有一手好字,我給他們講人們崇敬大書法家的故事,也講我們學校里毛筆字寫得好的老師和同學受到學校師生甚至周圍群眾贊譽的事例。學生對寫好毛筆字有了一種嚮往,這就產生了一種內在動力。少兒的求知慾不僅需要激發,還要強記。在教學中,經常給少兒看登載報刊雜志上少兒書寫的書法作品和同學中寫得好的字,藉以不斷激發與強化他們的興趣與信心。
二、多運用形象化的語言
少兒的理解能力具有很大的直觀性、形象性,他們對具體可感的東西易於理解接受。在教學中要根據直觀性原則的要求,從感性認識的東西出發。教學寫字姿勢與執筆方法,一方面可利用教學掛圖,一方面教師要加強示範,讓少兒在直觀中形成正確的動作形態。在教學中還要善於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和動作,讓教學內容成為具體可感的東西。如教「短撇」時,短撇如「啄」,好像「鳥兒啄食」;教「折」時,可形容為「穿西裝時人的肩膀」;將「鉤」的形態比作鵝頭,「圓點」比作小雞的身子;教半包圍結構,如「邊」字時,可將「走之底」比喻成「龍舟」,要將它寫得伸展、有力一些才會好看等等。把一些筆畫和結構特徵形象化,讓少兒進一步明確運筆和結字的規律,便於提高其書寫水平。同時讓少兒了解書法藝術中體現造型規律的筆畫結構美,也會激發起他們的興趣,不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
B. 如何提高書法藝術的鑒賞能力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
何謂欣賞?欣賞,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何謂書法欣賞?書法欣賞即通過對優秀書法作品的品評,領略其中蘊含的美。這里我們談的是「書法作品」,不是寫字。寫字與書法有根本的區別。如果把寫字比喻為小學的識字階段,要求把字寫得准確平正的話,那麼,書法則是作家將字詞構成一篇令人賞心悅目的文章或詩詞。當然,寫文章有文章的構成方法和規律,那麼,書法作品也有其本身的方法和規律。所以我們欣賞書法作品也像讀一篇文學作品一樣,大部分讀者不可能有作家的水平,欣賞書法當然也不僅僅是書法家的事。如何欣賞書法作品?書法欣賞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標准?這是關心和愛好書法的人經常提出的問題。簡而言之,可以用當代書家白蕉先生的一句話作答:「學習的標准,就可以作為欣賞的標准」。
話雖這么說,但具體做起來並非像一句話這么簡單。因為任何一門科學和技藝的掌握都是有其規律和條件的。這里僅從三個方面談談書法作品欣賞的條件和方法,因為「規律」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包容的。
經常遇到學員提出這樣的問題:「某某是書法大家,他的字怎麼看不出怎麼好?」,「我們單位有個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人,寫得字比某某書法家還好」。像這樣的問題當然不會沒有特殊情況,但一般來說,書家的字絕對不會比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人寫得差。這裡面有「寫字」與「書法」的關系問題,同時也說明老年學員對書法作品認識的偏差和欣賞能力的問題。為了提高老年大學書畫班學員對書法的欣賞水平,筆者不揣淺陋,就如何欣賞書法作品的問題談點淺見,望方家、同道不吝賜教。
眾多的書法愛好者面對一幅書法作品或書法展覽,往往都要談論或評價一番,這談論和評價是否中肯,便代表一個人對書法的認識水平,認識的深度如何,便反映出一個人對書法藝術的修養。
具有一定書法修養的人,才談得上書法欣賞。
一、 書法欣賞的條件
第一、欣賞者應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雅者見雅,俗者見俗」。任何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結論。同一件書法作品,也會由於欣賞者的素養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書法本身可以說「既單純又復雜」,它單純到僅以黑白兩色的變化和調度去征服欣賞者;但其本身又是一個多維結構。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賴於多方面的知識結構。應該從廣泛的社會知識、人生的各種角度、各個層次去理解作品。書法也如其它藝術一樣,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產物,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它與各種意識形態,如哲學、宗教、歷史、道德等有密切聯系。其間錯綜復雜,變幻莫測;書法還與其它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文字學、鑒定學、心理學、生理學、民俗學、歷史、美學及音樂繪畫等。它還與其它藝術門類互相交融、借鑒。所以,對書法的鑒賞,你越是知識豐富、閱歷廣博、對作品的認識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評價和結論也就越中肯准確。
第二、欣賞者對書法應有廣泛深刻的體驗。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的名言。意思是你對眾多的劍器有鑒賞的經歷,自然就能辨識其優劣;你會彈奏多種曲調也就懂得了音律。書法也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你不了解它的基本規律以及發展也就無從給以准確的評價和欣賞。
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經三千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十一世紀我國就產生了書法藝術,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筆書寫然後契刻的,有的刻後還用毛筆填朱或填墨。在漫長的歲月中,漢字演變經過了甲骨、篆、行、草、楷各個發展階段,出現了眾多的流派和書家。涌現了王羲之、顏真卿、懷素這樣偉大的書法家,流傳下數以萬計的千古不朽的寶貴遺產,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對於這些,我們雖然無法一一實踐,但是,對於書法發展的基本概況,對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書家應有一定了解。對目前書法發展的狀況和流派也應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各種書體的特點、規律有一定的認識。而且要學習研究一兩種書體,通過學習、研究、分析、比較掌握書法的基本規律,提高對書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匯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對欣賞和評價就越有發言權,否則書法欣賞就無從談起。一個不辯歐、顏、柳、趙,不知蘇、黃、米、蔡的人是無法進行書法欣賞的。馬克思說:「如果你要得到藝術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書法欣賞何嘗不是如此!
第三,欣賞者要掌握一定文房四寶知識及其發展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好的產品出現都離不開得心應手的工具或設備。書法作品的產生同樣與文房四寶的質量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國筆、墨、紙、硯的發展及其性能也是非常必要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在獸骨或龜甲上的,金文是用泥制范然後翻鑄而成。這些與後來用筆寫出的有著明顯的不同。即使都是以筆書寫,由於筆的性能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線條也有所區別。王羲之書「蘭亭」用的是鼠須筆,繭紙,與今天我們用羊毫筆生宣寫出來的就不同。何況從古至今制筆所用的材料、方法不下百種。另外紙的品種性能也花樣繁多。其他方面,如墨、硯的改革、裝裱的方法形式、質量也都影響著書法作品的效果和質量。所以,我們在欣賞和評價各個時期的書法作品時就不能不涉及和研究作者使用的工具和材料。
二、 書法欣賞的步驟和方法
(一)整體把握
我們前面引用了白蕉先生的一句話「學習的標准,就是欣賞的標准」。學習書法先從基本點畫開始,然後學習結體,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賞書法作品,與創作相反,欣賞必須從整體開始,再到局部,繼而深入內核。正像看一個人,一見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而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這里主要指「神采」。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有者方可紹於古人」。在觀神采後,再兼之於形質,此為欣賞書法的訣竅,而斤斤於點畫者是難以得其真諦的。
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首先應能從整體上感染欣賞者,如果失去了整體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義。並預示著這幅作品的失敗。要把握整體,就要與作品保持一定的距離,作品的整體布局、意味都會在一定空間距離外閃現出來。有些作品每個字的筆畫、結體還不錯,甚至還有一定的功力,而整體卻相當凌亂,就像合唱隊里的各聲部演員,不管高、中、低音,都扯著喉嚨唱高八度,即使每個人的聲音都高亢、優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諧的美。
書法作品的整體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集點畫成字,集字成行,由行聯篇,構成章法。章法安排是否做到均衡協調,照應嚴謹,如一隊隊有組織有紀律的士兵;或似大小錯落疏密有致、夜空中閃爍明滅的星辰;或行間茂密左右映帶,或空曠疏朗上下呼應。一幅作品的成功與否,章法布局是一個重要因素。章法集眾字而成篇,以整幅為一體,在書法技巧中雖是一個獨立的部分,但又與運筆的節奏、墨韻的變化、筆力和氣勢、結構和意境等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幅作品就是一個整體,它通過字形的大小、長短、伸縮、開合以至用筆的輕重疾徐,墨色的濃淡枯潤變化,在筆勢的管束下,組合成一個均衡統一的整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終篇筆意顧盼、首尾呼應,偃仰起伏、似欹反正。血脈相連、一氣貫注。所以在布局上達到了上下承接、左右呼應、通篇團聚不散的藝術效果。章法的布局美又在於它符合自然美的法則,妙在各得其所。
(二)局部分析
章法是從整體上看書法作品的印象與效果。它包括了書法作品的正文與落款、分行與布白、落款與印章等多方面的關系處理。但是,作為整體效果是由局部的、單個的字與線條構成的,如果單個的局部的字與線條不美,那麼整體的美也就無從談起。應該說「單個的線條是美的,組合得好,就達到了更高的美」。在這里我們把「局部分析」分字法、筆法和墨法三個方面來談:1、字法。字法即字的結構安排,也就是「集點畫成字」。通過違與和、正與斜、疏與密、增與減、向與背、松與緊、平與險、避與就的處理構成美的漢字形體,這就是理想的字法。歷來書家都把字的結體列為書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章法再美,只是一個形式感的問題,而字的結體不好,也難稱得上好的作品。唐代孫過庭說:「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其精妙處,指出了每個字都應遵循一個規律:那就是「違」與「和」。「違」即變化,「和」即統一,要在錯綜復雜的結體變化中求得整體上的統一。
中國漢字幾經變革,各種書體也都有自己的結體規律,歷代書家都有關於結體的論述。作為書法欣賞者應學習和掌握這些規律,運用這些規律,才能對書法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如楷書有唐歐陽詢的《大字結構三十六法》,明李淳進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清黃自元《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等,都是很好的學習參考資料。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研究行書結體的優秀範本。出自宋人之手的《草訣百韻歌》也為後代所廣為流傳。總的來說,行草書中「違」的成分多些,楷隸篆中「和」的成分多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論,現代已有人將篆隸以草法為之,以強調「抒情達意」,這樣的篆隸「和」的成分就大大減少,也頗具時代特色。即所謂「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而傳」之理。
現代「流行書風」中所謂「丑書」也是以多種藝術形式和豐富的結字變化追求一種「從多種矛盾中求統一,又從統一中製造一定的矛盾」的構字技巧,使作品呈現一種新的視覺效果。雖至今爭議不絕,但作為一種嘗試,也不妨在爭論中讓欣賞者做出抉擇,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我們在欣賞時要從多個角度審視和評價它以豐富和提高欣賞技能。
2、筆法。從字面上看是用筆的方法。從書法欣賞的角度講,應該是以正確的用筆寫出形態規范的點畫。點畫自然因書體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來的書評中都認為「凡是能給人以美感的用筆(線條或點畫)都應是有力度的」。這種力度,在傳統書學中稱為「筆力」。判斷點畫有無「筆力」——也就是書法線條的審美條件,主要是以「圓」和「澀」為標準的。圓,是一個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圓的線條飽滿、結實,具有浮雕感,能表現出充實圓勁的力度。圓的線條是中鋒用筆的結果,即古人所說「令筆心在點畫中行,令筆心自點畫中出」寫出來的筆畫。「映日視之,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也就是古人「折釵股」、「錐畫沙」、「印印泥」所比喻的效果。如果用筆偏側(指一偏到底),寫出的線條(點畫)則扁、薄、浮、弱,拋筋露骨,就無美感可言。再談「澀」。澀者,不浮滑,不流暢之謂也。用在書寫中的用筆上,就是線條沖破紙面的阻力,掙扎奮進的藝術效果,筆鋒在紙面上遇到阻礙和抵抗,而筆遲澀進。這種阻礙與反阻礙表現的越充分,線條就越顯示出本身的力感。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僅是圓的,而且也是澀的。因為屋漏的水沿著牆壁(土牆)下流,不是像在平整光滑的玻璃上面沒有阻力,而是在毛糙的牆面上並有沙粒和土灰的阻力,使下流的水線產生了或左或右、直中見曲、似滯還流的水痕,這正契合了書法線條澀的表現。
「圓」和「澀」也是有內在聯系的。圓是中鋒用筆,澀也是要筆鋒直立,人為地製造逆勢澀行。古人有「橫鱗豎勒」之說,意思是寫橫要像逆向刮魚鱗一樣,產生一定的阻力;寫豎像騎馬奮力前行,而又要用韁繩勒馬控制,是一種蓄勢的前進。劉熙載說:「筆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與之爭,斯不期澀而澀矣。」這樣的線條,不輕滑,不飄弱,而有沉著、凝重、蒼勁老辣的效果。
另外,書法線條的節奏感也是評價和欣賞作品的重要條件之一。書法線條的節奏也像音樂中音的長短、高低、快慢一樣,不能平鋪直敘。體現在書法上,不但表現在線條的長短、輕重上,還表現在行筆的快慢上。無論是何種書體,運筆都不是「勻速」運動,而是隨著書者的情緒和章法的要求調節運筆的快慢,使欣賞者從作品中受到書者情緒的感染。當然,各種書體都有本身的特定的規律和標准。正如《書譜》中所言「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無論是學習還是欣賞書法都應學習和掌握這些標准和規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能靈活運用,方能進入書法欣賞之堂奧。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書法藝術形式中一個重要課題。「字本與筆,而成於墨」「肉生於墨,血生於水」,沒有墨色的變化、配合,用筆效果就難以達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沒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說:「書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也」。唐孫過庭說:「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也點出了用墨的關鍵處。「燥」、「潤」、「濃」、「枯」又是矛盾的法則。用墨不可太枯,枯筆多了則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濕度太大會肥濁不清。杜甫詩雲:「墨氣淋漓幛猶濕」,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過許多年,也好像剛寫出來的一樣,精氣神采不可磨滅。「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間已淹淹無生氣矣」。
墨大致可分為濃、淡、干、濕、焦五種,但也不能過分懸殊,應在看似變化不大的墨色中,寫出使人感到變化極為豐富而又保持「潤」的特點,才是理想的用墨。
三、書法欣賞中的幾個具體問題
作為書法欣賞,除了以上所述之外,還應注意幾個具體問題,歸納如下:
(一)穩定注意
書法欣賞要充分發揮「注意」的作用。「注意」就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人在「注意」時能清晰地觀察、反映所追求的事物,而遠離其它事物,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狀態。它受人的個性、興趣、信念的制約,在具體欣賞書法時,必須把其感受、思維、理解、想像等一系列心理活動集中到作品中來,保持注意的穩定性。
任何一幅作品,我們一眼就可以掃過去,甚至也評論一番,但這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賞。藝術欣賞要有一段時間用來感受、思考、理解,從而加速心理活動的運轉,尤其是對於有著巨大藝術容量的作品,更應反復觀賞、玩味,方可有所得。宋《續書斷》中記載,一次歐陽詢出行看到索靖寫的碑,第一次大體看了一下就過去了,第二次經過時,先是坐了下來仔細的品味,越看感覺越好,乾脆就住了下來,在碑旁過了三天三夜才肯離去。這足以說明一件好的作品,只有仔細觀賞品味才能體會其深刻藝術內涵。此故事也是「穩定注意」的絕好範例。
(二)多欣賞原作
探索書法美,提高欣賞水平,必須多看原作,因為印刷品多是由大的原作縮小印刷的,一米或幾米的作品縮印成只有十幾厘米或幾厘米大小,往往失真。如同真實的風景和風景的照相比較一樣,從一張風景照片上是無法體驗到走進真山實水中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的。而我們面對書法原跡,既可遠觀,又可細加品賞,用筆技巧墨色變化都可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三)、多讀書
提高書法欣賞水平,與學識和閱歷的提高是分不開的。要想提高欣賞水平和層次必須有多方面的學養的支撐,如哲學、文學、歷史、美學以及音樂、舞蹈、繪畫等多方面的知識,都應通曉。因為不但書法內容既深又廣,而且與其他藝術門類的美學原理是相通的。所謂「字外功」、「畫外功」、「功夫在書外」的說法,其中多讀書是非常重要的。
(四)、書法創作實踐
要能鑒賞書法,不但要學習書法,還應親自進行書法創作實踐,只有書法家才能敏銳地感覺到書法作品中那些細微的美妙之處,就像只有詩人才能在詩作中感受到那種難以言狀的、震撼人心的微妙之處一樣。沒有對創作的深刻體驗就難以獲得書作中最深層的意蘊。
以上只是談了書法欣賞中幾個主要方面的基本規律和方法,目的是為學習書法的老年學員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這些所謂的方法規律很具體,但實質上還是較為抽象的原則。它不像工業產品的質量檢驗標准那樣有具體的工具和手段,這也是書法藝術的特性所決定的。所以,理解和掌握這一品評欣賞標準的程度如何,與欣賞者對書法這門藝術的接觸和認識的深度有關,與其書法造詣的高低有關,還與其字外的知識修養和個性氣質有關。至於書法欣賞更深的層面還有待深入探討和研究。
C. 如何提升書法功力
如何提升書法功力
如何提升書法功力,書法是一個人陶冶情操的方式之一,所謂見字如見人,練書法也屬於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寫得一手好字也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一起來看看如何提升書法功力。
學習書法對一個人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因為學習書法的好處和重要性也有好多。比如說能夠培養一個人的耐性、培養他們的意志力、能夠讓他們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開發大腦、開發智力。並且能夠讓他們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首先肯定是能夠培養人的耐性。畢竟學習書法講究的就是要慢,動作一筆一畫的去練好每一個字。如果能夠在學習書法中坐得住的話,那麼對於他們以後培養自己耐力方面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不會在遇到一點小事就表現的特別急躁。
同時學習書法還能夠培養小孩子的智力,開發他們的腦細胞。小孩子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能夠提高他們對於美的鑒賞,並且能夠提高他們對於藝術品的欣賞和觀察能力。有有利於開發他們的智力。對於這些在生活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學習書法能夠了解到我國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畢竟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增加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我們會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會提高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書法是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它與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一體,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它以漢字為載體,涉及語言、文學、歷史、美學等方面,又與音樂、美術相通,能觸發人們對美的感受和聯想,是審美與實用的結合體,對於培養人的道德素質、身心素質、審美能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及個性塑造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 增強自信,受益一生
俗話說「字如其人」,是指書寫行為可以投射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心理、情緒等方面的信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今社會,寫得一手漂亮的字,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獲得廣泛的認同,受到他人的尊重,增強自信心。如今,筆跡分析越來越多地應用於人才選拔、心理衛生、教育司法等領域。因此,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一手好字是一個人很好的形象名片,讓人受益一生。
2.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學習書法能使人變「靜」,培養人的專心、細心、耐心和毅力等優秀品質,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常言道:寧靜致遠,靜能生智。當一個人的心靈處於寧靜狀態時,其思維活動質量和辦事效率是最高的;反之則心浮氣躁、思緒混亂。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持之以恆地練習書法,可以改掉性情浮躁、做事馬虎、缺少耐心的缺點,達到磨練意志、規范行為、培養人格的目的。正所謂既學書法,又學做人。另外,學習書法有利於陶冶情操。學生每天接觸大量的枯燥知識,習慣於抽象思維,久而久之形象思維退化。通過一定的書法訓練,再配以詩詞歌賦的練習,練習者能提高想像力、辯證思維能力和藝術審美品位。
3. 有益身心健康
書法藝術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寫字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能使人在揮毫中自得其樂。人在全神貫注地寫字時,不思聲色,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使軀體和精神得以放鬆,對肌體起到調節、修復等作用。同時,在練習書法時,需絕慮疑神,全軀啟動,力送筆端,注於紙上,抒胸中氣,散心中郁。這樣,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調節和鍛煉作用,久而久之,有益身心健康。
書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學習書法,除需要循序漸進地勤學苦練外,還要加強多方面的修養,也就是說,學書法還要在字外下功夫。
宋代大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有句名言:「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說明讀書對書法學習的重要性。書法表現的是漢字,書法創作又與文學緊密結合,因此,學習書法,要讀一些文學書、文字書,如古典詩詞、名篇散文、文學著作等,提高文學、美學和藝術修養;讀一些書法理論著作,了解書法的原理,掌握書法藝術內在的規律,更直接有助於書法水平的提高。
學習書法,要加強多方面的文化藝術修養。書法藝術講究筆墨情趣、節奏韻味、整體布局等。它與繪畫、音樂、舞蹈等文化藝術都有相同或相通之處。唐代大書法家張旭的狂草藝術,據說是因為看到公孫大娘舞劍,得到啟示而成功的。書法與繪畫更有內在的聯系。
有人說:「書畫同源,各藝同轍。」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書法作品必定具有線條美、墨韻美、空間美、意境美。高明的書法家還善於捕捉和提煉社會生活或自然界中美的現象,把它溶入書法藝術的創造之中。
據說王羲之為了研究執筆和運筆,曾仔細地觀察鵝在池中浮游的神態,從中悟出寫字的道理。唐代書法家懷素,夏日觀看天上奇峰般的雲彩,夜間靜聽嘉陵江的濤聲,從中激發起書法創作的靈感。今天,我們學習書法,在加強多方面文化藝術修養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生活,善於把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用到書法藝術中來。
學習書法,還要加強道德情操的修養。常言說:「書為心畫」,「書如其人」。書法作為一門以文字為基礎的造型藝術,必然要滲入書法家一定的情思、氣質、個性、審美情趣和對客觀事物的看法。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有句名言:「心正則筆正。」說明加強道德情操修養對學習書法的重要性。
D. 如何更好的傳承中國書法藝術
在藝術門類中,書法無異是最具有中國特色,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無色而具有圖畫的燦爛,無聲而又音樂的和諧」,集中反應了中國人的思想和獨特的藝術性。
學習書法可以培養審美素養。書法除了實用性之外,還有藝術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學與藝術的一種完美結合,學習書法的過程也是培養和提高審美意識的過程。中國漢字每個不同的字都有獨特的「形」,要把字寫得美觀,除了了解漢字的一些基本構字規律外,觀察能力至關重要,比如筆畫的長短、用筆的輕重、結構的疏密、形體的斜正和體勢的收放等。書寫前必須靜觀細察、把握機理、妥善安置,這個處置過程就是審美能力的提高過程。
學習書法可以培養文化素養。書法是語文基礎教育階段的必備課程之一,學習書法可以在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中識字、寫字、學習祖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學習書法可以培養創造素養。書法的美是無限的、個性化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人的字都有其獨特性,書寫者對審美的角度不同、書寫技能的高低,產生不同的書法效果,從中體驗書法的線條、結體、章法的變化莫測。
E. 如何把欣賞書法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你自己也能夠學習毛筆書法。特別是臨摹古代書法家的書法。還有多閱讀傳統的文學作品。當文學修養和書法修養都有一定程度水準之後,這個問題就不是什麼問題。
F. 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書法
一、書法教學的現狀
1.對書法課程開設意義的認識尚未達到應有的高度。書法課程應作為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同時是在中小學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舉措。「識字與寫字」是「新課標」的學段目標內容之一,新課標指出,寫字要求「按筆順規則」,「注意間架結構」,「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這些目標如有書法課程配合,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新課標還要求學生能夠「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一目標的實現,完全可以藉助書法課程的優勢。也就是說,書法課程應在漢字書寫訓練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文化熏陶。
2.書法師資短缺是課程開設面臨的主要障礙。一門課程的開設,首先必須保證師資隊伍的配備。從目前來看,全國普遍缺少書法師資,這一實際情況嚴重製約了書法課程的有效開設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弊端無疑會影響書法課程的教學效果,長此以往,勢必導致書法課程地位的下降,最終被邊緣化,乃至名存實亡。從目前書法師資的培養情況來看,要在短時間內為中小學配備足夠的合格師資顯然不現實。
3.學校對書法(寫字)教學的態度。目前中小學校對寫字課普遍不夠重視。雖然根據教育部門的要求,學校每周開設了一節寫字課,卻常常被其他課程佔用,或者乾脆把寫字課程並入語文課,放在可有可無的極次要的位置上。另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小學在考核老師的工作業績時,只將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主要依據,老師迫於分數的壓力,常常將寫字課佔用,只強調分數,不顧書寫。因此,一些學校寫字教學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此外,迫於升學壓力,家長願意送孩子上英語學校、雙語學校,肯給孩子在電腦和其它興趣班上花錢,但獨獨對自己祖國的本土文化不屑一顧。這是造成當前書法(寫字)教學現狀堪憂的一個重要原因。
4.社會的需求影響傳統的書法(寫字)教學。社會對書法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小,導致了書法蛻變為精英文化。雖然目前有好幾所大學招書法人才,從專科到博士,但多數是與書法有關的師范、古籍、考古等方面的研究,真正書法人才的出現少之又少。就是畢業了,書法人才也沒有多大的生存空間,這是造成當前書寫現狀的一個原因。
二、加強書法(寫字)教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切入點,加強書法(寫字)教學。傳承祖國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深刻的體現。
2.緊密聯系素質教育,以「書」傳「文」。書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諸育的有機組合。書法教育的載體是書寫,書寫(書法)是一門藝術,是人的基本技能,因此說書法(寫字)教學也屬於藝術教育。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內容,同時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
3.提倡「提筆就是練字時」,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傳統文化熏陶。書法教育的全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人文精神傳承的教育過程,書法藝術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要了解、學習、懂得傳統文化藝術,書法學習是非逾越不可的高山。
三、解決當前問題之對策
1.加大書法師資培養力度。
(1)要明確書法教師崗位的設置,在中小學教師系列給予書法教育工作者以獨立的身份。(2)發揮高校書法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3)發揮書法課程專家在教師能力培養、教材使用培訓、課堂教學指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盡快編寫出符合書法課程特點與教學規律的教材。要根據各學段學生身心特點編寫教材內容,並要求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書法文化、書法欣賞等方面為書法教師提供典範資料和方法指導。這就需要合格的書法教材編寫團隊,盡快編寫出容量適當、難易適度、體系合理、符合中小學書法課程特點與教學規律的優質教材。
3.啟動書法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盡快出台書法課程標准。書法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是建立在書法課程得以正常開設、相關教研工作正常開展的基礎上的。根據《意見》要求,各級教研部門要把書法教育納入教學研究工作的范圍,研究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教學規律和評價方法,安排教研人員指導學校和教師開展書法教學工作。
四、結語
書法一直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內容,官方教育要求學生掌握「六藝」之學,其中就包含了漢字的認知和書寫。誠然,傳統環境下的書法教育業已成為歷史,但不必悲觀,漢字文化保持著五千年歷史不斷,書法藝術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國民素質的提升,需要書法文化的浸染;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書法教育的支撐。新的時期,傳承、弘揚作為民族文化符號的書法文化理應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G. 書法文化是如何滲透在我們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
1、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讓自己的字變漂亮起來;
2、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書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堅持,因此在練習書法的同時,可以修心養性,這對於提高自己的素養,很有幫助。有人說「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這個方面的意思。
我想學習書法的好處最主要的就是以上兩點。
那我一直以來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首先,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需要寫字的時候,我認真對待,絕不馬虎,從一筆一劃練起,因此漸漸地我的字也就好起來了。
然後,我在工作之餘,抽取一定的時間學習名家書法。比如每個星期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練習毛筆字,在練習的同時,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讓自己工作之餘的生活更加充實。名家書法有很多,顏真卿的,柳公權的,趙之謙的,等等我都挺喜歡,不管是哪個書法家,不管是哪種字體,我都會加以練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楷書到隸書,再到行書,草書等等,我都在學習之中。我覺得草書最能體現人的性格了,因而草書最難以練習的,也許只有書法大家才能揮毫成草書。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練習,我覺得學習書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習書法要勤奮,貴在堅持練習,書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字都是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只有堅持練習下去,一定的時間之後才能有所成績,不要想著立竿見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學習書法要勤於思考,最好能找個老師。書法是一種藝術,而要進入藝術之門,最好是能有一個引導者。如果能找到一個名家大師作為自己的老師,那麼對於學習書法的效果將會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師,可以經常看看字帖和歷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時候思考這字的結構、形體、筆畫、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讓一個字能夠具有藝術感,即既漂亮美觀,又具有神韻。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日積月累的觀察和體會的,我想這也是我要到達的境界。
第三,書法應該有自己的特色。當然這指的是書法一個比較高的境界。當書法到達一個比較高境界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和領悟,將自己的這種想法在書法中體現出來,真正做到字不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備,這才是好的書法。
說起書法,不能不說王羲之;說起王羲之,幾乎是家喻戶曉,說不定還能說出幾個有關他的故事。這也算是中國獨特的書法文化現象
H. 書法的內涵
書法本身就泛屬文化藝術,當然,也可以說是一種平面線條的視覺藝術,但文化性是其最深處內核。書法源於人類的文明與開化。文字的出現,使文明得以記憶與積累,在漫長歷史中逐漸形成相對穩定的文化。書法的文化內涵,其實也就是書法藝術中的文化元素及特性。
內涵之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亦即書法工具性實用性的體現。傑出的書法作品,所述內容無不散發著文化形態的氣息與力量。《蘭亭序》,《祭侄文稿》,《松風閣帖》《赤壁賦》,不僅以書法勝,也以文學文采文化勝。
內涵之二:書法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穗模組成部分。有學者提出,中華文化的核心就是書法,結論是否准確姑先不論,至少反映了書法文化內涵的厚重。書法的發展本身就伴隨著時空與社會的猜笑緩歷史演進,而書法的形態、氣質、審美,始終是那個時代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標簽。所以,書法中的考古家們,升手可以從一段沒有公元紀年與時代標記的文字元號中,推測確定這屬於哪個朝代的書法作品。
內涵之三:人文情愫是書法文化的生動構成。道德情操是最高端的文化,書法中的人文情愫,也是書法文化中最豐富最生動最精彩的內容。我們常說字如其人,書法作品中的個性,總是與書寫者的個性有著無法割裂的關聯,比如性格,情懷,氣質,文化修養。
I. 書法和文化到底有多大關系如何才能做到書法提高的同時文化也提高
書法者全是文化人,稱之為胸有墨筆。不僅可以灑下潑墨山水畫,心中也有一定的文化文化底蘊與藝術情結。一樣有文化不一定可以識別書法藝術。如果沒有藝術情緒,便並沒有藝術體細胞。因此辨證的說,文化人較為無文化者對書法的了解感知能力是有質的差別。讀書,尤其是與書法藝術相仿的藝術文化,例如文學類詩文美術繪畫歌曲這些,都對書法藝術寫作起著不可缺少的功效。
學習培訓書法,假如欠缺對傳統式文化的充分認識,欠缺文化涵養,是無法理解藝術的精粹和最高境界的。但如今很多書法有一個錯誤觀念,覺得學習培訓書法一定要會寫詩,一定要有才華這些。我覺得要不然,書法家必須的是文化涵養,而真真正正的文化涵養是對文化精神實質的體會和侵潤,書法的水準最先是在墨筆當中取現的,先要處理手藝方面的物品,次之才算是精神層面,其實就是對文化的修身養性和理解。
J. 《書法課》廣受好評,如何傳承漢字文化之美
書法課寫好毛筆字,過去都不是問題,可是近年來。人們越來越不重視漢字的書寫,書寫不規范,寫字不好看,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我們那個時候我上學,每星期都有書法課,練習寫鋼筆字毛筆字,我記得還練過好幾本字帖,雖然寫得不令人滿意,但起碼還過得去,這里看著也舒服。
同時也要學習練習軟筆字,平時多學多練,強化對漢字的認知和記憶,相信通過長期的練習,每個學生都能寫一手漂亮工整的漢字 。如何達到好的效果,平時能不用手機寫字就不用,能不用電腦就不用電腦,盡量用紙質書寫 代替電子書寫,讓學生喜歡書法,熱愛書法,才能根本上,改變目前輕書寫,重列印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