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兵馬俑之後是什麼文化

兵馬俑之後是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3-04-12 06:50:43

⑴ 明清故宮,秦兵馬俑屬於中華文化哪方面內容

屬於中華建築文代,歷史傳統文化

⑵ 兵馬俑屬於哪些類別的文化

屬於中華雕朔文化,彩繪文化。

1、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

⑶ 兵馬俑屬於哪種文化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兵馬俑的歷史背景:人殉是伴隨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隸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項殘酷而野蠻的喪葬制度。人殉最興盛的時代是殷商時期,商代貴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陽殷墟王陵區內,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餘人。周王朝亮空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訓,強調「明德保民」。周禮的誕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現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並未根絕。到了春秋時期,列國爭霸,時代動盪,人殉復燃。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先後廢止了人殉制度。秦獻公元年(前384年),「止從死」,秦國正式廢止人殉制度。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生了變化,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當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兵馬俑博物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鎮,成立於1975年11月,原為秦始皇兵馬俑籌建處,於1979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建於臨潼縣東7.5公里的驪山北麓的秦始皇帝陵兵馬俑坑遺址上,西距西安37.5公里;和麗山園合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截至2020年1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已接待海內外觀眾達8000多萬人次。秦兵馬俑地下大軍先後接待觀眾近5000萬人次,其中共接待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187批,副總統、副總理和議長506批、部長級客人1852批。[2]
截至2020年1月,已先後建成並開放了秦俑一、三、二號坑和文物陳列廳。目前秦俑博物館面積已擴大到46.1公頃,擁有藏品5萬余(套)件。[2]一號兵馬俑坑內約埋藏陶俑、陶馬6000件,同時還有大量的青銅兵器;二號兵顫蘆馬俑坑內埋藏陶俑、陶馬1300餘件,二號俑坑較一號俑坑的內容更豐富,兵種更齊全;三號俑坑的規模較小,坑內埋藏陶俑、陶馬72件[3];陳列廳內有一、二號銅車馬。[4]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並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5]、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6]。
中文名稱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外文名稱
Emperor Qinshihuang's Mausoleum Site Museum
類別
歷史博物館
地點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竣工時間
1979年
200億像素兵馬俑體驗
任意無限放大,堪比與兵馬俑面對面
點擊體驗
快速
導航
建築布局場館特色館藏文物文化活動所獲榮譽作用價值機構設置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1975年11月,陝西省文化局成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籌備處。
共3張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1976年2月,負責籌建工作的人員陸續進入工地。6月,改稱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籌建處。[7]9月,正式破土動工。[8]
1979年9月,在一號俑坑上建起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9]10月,在秦兵馬俑陪葬坑遺址上建立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放。[10]
1980年5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改屬陝西省文物局。[7]
1989年9月27日,秦俑三號坑展廳開放。
1994年10月1日,秦俑二號坑展廳開放,同年環幕影院建成。[11]
1998年,陝西省委省政府決定整合秦始茄鍵帶皇帝陵和兵馬俑資源、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館。[12]
1999年10月4日,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開放。[11]
2008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獲評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09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取得團體考古領隊資格,同時在基礎上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6]
2014年12月1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大門建設及廣場環境改造正式動工,該項目規劃建築面積4934平方米,佔地總面積約73909平方米。[13]
2016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新大門及廣場項目圓滿竣工並開始運行。[14]
2017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一、二、三號坑基礎設施改造工程。[15]
2020年1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線數字博物院。[16]
建築布局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它以秦始皇兵馬俑為基礎,是在兵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遺址類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共有一、二、三號3個兵馬俑坑。[17]
場館組成
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帝陵東側1.5公里處西楊村南,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已發現三座,分別編為一、二、三號兵馬俑坑。三座俑坑佔地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內有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近8000件。有車兵、騎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種,排列整齊有序。
共2張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一號坑
一號坑
一號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距現地表深4.5~6.5米,面積為14260平方米。根據試掘已出土陶俑、陶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號兵馬俑坑內約埋藏陶俑、陶馬6000件,同時還有大量的青銅兵器。
共27張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二號坑
二號俑坑的平面呈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據現地表深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從試掘的情況推斷,二號兵馬俑坑內埋藏陶俑、陶馬1300餘件。二號俑坑較一號俑坑的內容更豐富,兵種更齊全
三號坑
三號俑坑的規模較小,平面呈「凹」字形。東邊有斜坡門道,東西長28.8米,南北寬24.57米,距現地表深5.2~5.4米,面積520平方米。坑內埋藏陶俑、陶馬72件。[3]
出土文物陳列廳(銅車馬展廳)
陳列廳內有一、二號銅車馬。[4]這兩乘車均為單轅、雙輪、四馬系駕。一號車車前駕四匹銅馬,車輿平面呈橫長方形,前邊兩角呈弧形,輿寬74厘米,進深48.5厘米。[18]秦陵一號銅馬車為「立車」,秦陵二號銅馬車為「安車」。[19]
場館特色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20],建築規模宏大、外觀別致[21],館區內種植了樹木以及花草,清凈幽雅。[22]景區大門富麗堂皇,北門及廣場在外觀上簡單低調,顏色以深灰和淺灰為主色調,在建築設計及材料選用上體現了科技性能與環保理念的融合。[23]
館藏文物
綜述
截至2020年1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面積已擴大到46.1公頃,擁有藏品5萬余(套)件。[2]秦俑一、二、三號坑遺址大廳和環幕影院、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五個部分是秦俑館的主要參觀點,館內陳列展覽面積約3萬平方米。[11]其中二號坑是秦俑坑中的精華。[24]
主要文物
秦青銅鼎
此展品為秦代的青銅器,通高61.00厘米,口徑65.50—71.00厘米,腹深34.00厘米,重212千克,出土於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出土。是出土於百戲俑坑的一件青銅鼎,形體碩大,所以稱它秦陵大鼎。此鼎造型穩重,上有繁復精美的紋飾,因與百戲俑同出於一個遺址坑,有學者認為應該是舉鼎時的一件道具,也有人認為是禮器因為秦末戰亂而被掩埋。[25]

秦百戲俑
此套展品為秦代的陶器,出土於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一號百戲俑,殘高152.00厘米,右臂有刻劃文字「咸陽親」。三號百戲俑,殘高172.00厘米。四號百戲俑,殘高152.00厘米。十九號百戲俑,殘高181.00厘米。1999年,考古人員在秦陵東南部內外城垣之間的陪葬坑內,試掘出土了陶俑11件,它們上體裸露,下體著裳。動作有直立狀、雙手卷衣狀、一手叉腰一手高舉、雙腿弓箭步、半跪狀等。[25]

秦石胄
此展品為秦代的石器,共有胄片74片,石甲胄的材料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質地細密,色澤均勻,經過磨製和鑽孔以青銅絲串系,與秦俑身上塑造的鎧甲相比更顯得精製用工,反映了秦代高度發達的手工製造業和秦陵修建的繁復艱巨。[25]

秦無披膊的石鎧甲
此展品為秦代的石器,通長64.00厘米,出土於秦始皇帝陵K9801陪葬坑。鎧甲由前、後身甲和一對披膊組成,共有甲片380片。鎧甲的開合口位於右側肩、胸的交接處。[25]

展開全部


文化活動
活動建設
2018年5月,跨越時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與漢景帝陽陵出土陶俑展開展。同月,銅鑄丹青——雲南滇國青銅文化展開展。
2018年6月,瞬間與永恆——龐貝出土文物特展開展。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鎮,成立於1975年11月,原為秦始皇兵馬俑籌建處,於1979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建於臨潼縣東7.5公里的驪山北麓的秦始皇帝陵兵馬俑坑遺址上,西距西安37.5公里;和麗山園合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截至2020年1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已接待海內外觀眾達8000多萬人次。秦兵馬俑地下大軍先後接待觀眾近5000萬人次,其中共接待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187批,副總統、副總理和議長506批、部長級客人1852批。[2]
截至2020年1月,已先後建成並開放了秦俑一、三、二號坑和文物陳列廳。目前秦俑博物館面積已擴大到46.1公頃,擁有藏品5萬余(套)件。[2]一號兵馬俑坑內約埋藏陶俑、陶馬6000件,同時還有大量的青銅兵器;二號兵馬俑坑內埋藏陶俑、陶馬1300餘件,二號俑坑較一號俑坑的內容更豐富,兵種更齊全;三號俑坑的規模較小,坑內埋藏陶俑、陶馬72件[3];陳列廳內有一、二號銅車馬。[4]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並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5]、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6]。
中文名稱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外文名稱
Emperor Qinshihuang's Mausoleum Site Museum
類別
歷史博物館
地點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竣工時間
1979年
200億像素兵馬俑體驗
任意無限放大,堪比與兵馬俑面對面
點擊體驗
快速
導航
建築布局場館特色館藏文物文化活動所獲榮譽作用價值機構設置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1975年11月,陝西省文化局成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籌備處。
共3張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1976年2月,負責籌建工作的人員陸續進入工地。6月,改稱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籌建處。[7]9月,正式破土動工。[8]
1979年9月,在一號俑坑上建起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9]10月,在秦兵馬俑陪葬坑遺址上建立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放。[10]
1980年5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改屬陝西省文物局。[7]
1989年9月27日,秦俑三號坑展廳開放。
1994年10月1日,秦俑二號坑展廳開放,同年環幕影院建成。[11]
1998年,陝西省委省政府決定整合秦始皇帝陵和兵馬俑資源、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館。[12]
1999年10月4日,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開放。[11]
2008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獲評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09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取得團體考古領隊資格,同時在基礎上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6]
2014年12月1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大門建設及廣場環境改造正式動工,該項目規劃建築面積4934平方米,佔地總面積約73909平方米。[13]
2016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新大門及廣場項目圓滿竣工並開始運行。[14]
2017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一、二、三號坑基礎設施改造工程。[15]
2020年1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線數字博物院。[16]
建築布局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它以秦始皇兵馬俑為基礎,是在兵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遺址類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共有一、二、三號3個兵馬俑坑。[17]
場館組成
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帝陵東側1.5公里處西楊村南,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已發現三座,分別編為一、二、三號兵馬俑坑。三座俑坑佔地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內有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近8000件。有車兵、騎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種,排列整齊有序。
共2張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一號坑
一號坑
一號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距現地表深4.5~6.5米,面積為14260平方米。根據試掘已出土陶俑、陶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號兵馬俑坑內約埋藏陶俑、陶馬6000件,同時還有大量的青銅兵器。
共27張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二號坑
二號俑坑的平面呈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據現地表深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從試掘的情況推斷,二號兵馬俑坑內埋藏陶俑、陶馬1300餘件。二號俑坑較一號俑坑的內容更豐富,兵種更齊全
三號坑
三號俑坑的規模較小,平面呈「凹」字形。東邊有斜坡門道,東西長28.8米,南北寬24.57米,距現地表深5.2~5.4米,面積520平方米。坑內埋藏陶俑、陶馬72件。[3]
出土文物陳列廳(銅車馬展廳)
陳列廳內有一、二號銅車馬。[4]這兩乘車均為單轅、雙輪、四馬系駕。一號車車前駕四匹銅馬,車輿平面呈橫長方形,前邊兩角呈弧形,輿寬74厘米,進深48.5厘米。[18]秦陵一號銅馬車為「立車」,秦陵二號銅馬車為「安車」。[19]
場館特色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20],建築規模宏大、外觀別致[21],館區內種植了樹木以及花草,清凈幽雅。[22]景區大門富麗堂皇,北門及廣場在外觀上簡單低調,顏色以深灰和淺灰為主色調,在建築設計及材料選用上體現了科技性能與環保理念的融合。[23]
館藏文物
綜述
截至2020年1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面積已擴大到46.1公頃,擁有藏品5萬余(套)件。[2]秦俑一、二、三號坑遺址大廳和環幕影院、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五個部分是秦俑館的主要參觀點,館內陳列展覽面積約3萬平方米。[11]其中二號坑是秦俑坑中的精華。[24]
主要文物
秦青銅鼎
此展品為秦代的青銅器,通高61.00厘米,口徑65.50—71.00厘米,腹深34.00厘米,重212千克,出土於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出土。是出土於百戲俑坑的一件青銅鼎,形體碩大,所以稱它秦陵大鼎。此鼎造型穩重,上有繁復精美的紋飾,因與百戲俑同出於一個遺址坑,有學者認為應該是舉鼎時的一件道具,也有人認為是禮器因為秦末戰亂而被掩埋。[25]

秦百戲俑
此套展品為秦代的陶器,出土於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一號百戲俑,殘高152.00厘米,右臂有刻劃文字「咸陽親」。三號百戲俑,殘高172.00厘米。四號百戲俑,殘高152.00厘米。十九號百戲俑,殘高181.00厘米。1999年,考古人員在秦陵東南部內外城垣之間的陪葬坑內,試掘出土了陶俑11件,它們上體裸露,下體著裳。動作有直立狀、雙手卷衣狀、一手叉腰一手高舉、雙腿弓箭步、半跪狀等。[25]

秦石胄
此展品為秦代的石器,共有胄片74片,石甲胄的材料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質地細密,色澤均勻,經過磨製和鑽孔以青銅絲串系,與秦俑身上塑造的鎧甲相比更顯得精製用工,反映了秦代高度發達的手工製造業和秦陵修建的繁復艱巨。[25]

秦無披膊的石鎧甲
此展品為秦代的石器,通長64.00厘米,出土於秦始皇帝陵K9801陪葬坑。鎧甲由前、後身甲和一對披膊組成,共有甲片380片。鎧甲的開合口位於右側肩、胸的交接處。[25]

展開全部


文化活動
活動建設
2018年5月,跨越時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與漢景帝陽陵出土陶俑展開展。同月,銅鑄丹青——雲南滇國青銅文化展開展。
2018年6月,瞬間與永恆——龐貝出土文物特展開展。
2018年9月,帝國崛起——秦國發展階段歷史文化展開展。[26]
2019年12月,「平天下——秦的統一」大型展覽開展。[27]
考古研究
2011年8月,K9901發掘工作開始,至2013年7月結束。1999年發現該坑,當年試掘。此次發掘利用多種新技術、新方法與手段盡可能收集現場信息,包括使用現場與遺物的三維掃描、發掘現場的數字近景攝影測量工作、數字化彩繪信息記錄工作、陶片的虛擬三維拼接等。[28]
教育活動
2019年9月20日,隨著陝西師范大學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實習工作的順利結束,秦陵博物院圓滿完成了2019年度來自省內外八所高校、九批次五百餘人的教學實習工作。此項工作於3月25日開始,歷經七個月時間,由秦陵博物院社會教育部統籌安排,票務管理部、安全保衛部等部門積極配合協助完成。[29]
2019年12月,在秦兵馬俑發現45周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周年之際,秦陵博物院推出「平天下——秦的統一」大型展覽,為公眾展示了秦人的發展歷程及統一六國的壯舉。[30]
所獲榮譽
1997年,「秦陵一號銅車馬修復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共38張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2004年,「秦俑彩繪文物保護技術」再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秦兵馬俑考古項目獲西班牙阿斯圖利亞斯王子獎。
2015年,「真彩秦俑展」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第一名的榮譽。
2018年,獲評「2018全國最具影響力智慧文旅景區」。[31]
作用價值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布局縝密、規模宏富,具有重大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32]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沐浴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春風,經過艱苦創業取得了成就,成為大型遺址性博物館。[33]
機構設置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院黨委統籌,院長、副院長主持日常工作,下設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工會、監察室、人事科、財務部、公安科、陳列部、保藏部、文物保護修復部、研究室、考古部、宣教部、信息資料中心、文管所、後勤部、動力設備科、創優辦、基建科、票務科、經營部和秦始皇陵旅遊開發有限公司。[34]此外,還設置了秦始皇兵馬俑學術委員會。[35]
參觀信息
參觀須知
地理位置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鎮。
開放時間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全年365天開放,節假日不休息。
售票時間為:每年3月16日—11月14日 早上8:30—下午5:30;每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 早上8:30—下午5:00。[36]
門票價格
120元人民幣/人次,學生證享半價優惠[37];65歲以上老人、殘疾人、中國現役軍人(含武警)、軍隊院校學員、退伍老紅軍戰士、革命傷殘軍人、由家長攜帶的16歲以下未成年人免費。[38]
交通線路
機場出發
機場大巴臨潼線:到臨潼汽車站下,票價30元,一天四班。
機場大巴二號線:到西安火車站,步行至公交車站,乘坐游5路、914路、915路至博物館

⑷ 兵馬俑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秦兵馬俑的歷史文化價值是獨具魅力的。它打開了觀察它所產生
的那個時代的窗口,大大地改變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看法。

秦兵馬俑震撼世人的首推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幾千件魁偉英武的
大型陶塑藝術作品,以整體形象排列在將近兩萬平方米的空間里,其
磅礴的氣勢幾乎使所有不同膚色的參觀者都從心靈深處產生強烈震顫,
體兄森現出藝術家駕馭宏大藝術題材、追求整體氣韻和藝術創造的卓越才
能。秦俑千人千面、呼之欲出的人物塑造則從形體把握、神韻處理、
色彩運用、細部刻畫等方面表現出作者的藝術素養和藝術成就。作品
寫實主義的風格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高超的古代藝術範本,同時也
留下了許多關於那個時代的極富價值的歷史記錄。嚴肅劃一的軍旅題
材能夠處理得如此生動,產生如此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使人們不得
不換一副眼光來審視中國古代藝術發展歷程中的特殊規律,重新探索櫻塵鎮
和構架中國古代造型藝術發展的歷史。

秦兵馬俑坑文物的出土也較大幅度地改寫了人們對秦代的科技水
平的認識,以大量的實證材料形象地展現了秦代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就科技史而言,秦俑坑發現的許多資料都是令世人震驚的。譬如:1、
秦俑坑出土文物所展現的秦代冶金和金屬加工技術比我們以往的估計
要高出很多,其中青銅塗鉻防銹技術的大量應用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它在當時已是一種很成熟的技術,秦俑出土的絕大多數兵器表面都塗
有這種保護層。這種絕技似乎從漢代以後就失傳了,與之形成鮮明對
比的是,兩千多年後的1937年,現代鍍鉻技術才在德國產生,並以專
利發明載入了史冊。2、秦俑坑出土兵器明確印證了秦簡中關於「為器
同物者,其小大、短長」是一種標准化概念,秦人在標准化實踐方面
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這種標准化既是秦人管理藝術發展的代表,也是
秦代科技水平的標志。秦人加工的青銅弩機器件精密、形體標准,相
同規格的器件完全可以互換。許多特殊的加工工藝,如青銅鈹脊上的
紋飾生成,纖如毫發的金屬小孔鑽刻技藝,也都令人嘆為觀止,一些
工藝至今還是不解之謎。由於古代統治者們有重政治、重倫理、崇人
事而輕科技的傾向,史書關於科技的記載往往簡略殘缺,秦代科技資
料更是鳳毛麟角。正因為如此,秦俑考古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就更加重
要。

俑坑數千兵馬俑所展示的軍事內容無疑是軍事史研究的最重要的、
最形象的資料之一,許多資料使人們對古代軍事領域的認識更進一步。
譬如,關於當時的兵種構成、組合搭配和脊粗結陣形式,兵器、兵器配置
形式以及甲具防護裝備,軍伍組織結構和指揮系統,甚至軍伍士卒的
來源等,都有珍貴的資料價值。二號坑弩兵的單獨結陣,騎兵、輕車
兵的編隊和配合,是以前有所不知或知之不詳的重要資料,以之對照
《孫臏兵法》中關於車、步、騎配合原則的論述,給人留下的印象是
極其深刻的。古代軍事著述中關於兵器配置中長短相雜、相救的原則
在秦俑坑兵器配置中也有直觀表現,同樣有其軍事科學上的研究價值。
難怪有人將秦俑三坑稱為一座內容豐厚的秦代軍事博物館。

歷史本身賦予了秦俑多種歷史文化價值。秦俑所折射的歷史層面
既多又廣,在建築史、服飾史、制度史尤其是王陵制度史等方面,具
有獨特的認識價值。即使秦俑的身高、體魄、服飾發髻、刻記文字以
及秦人在俑坑留下的生產工具和勞作痕跡,都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秦
代社會生活的真實影像,反映出一個時代的文化特質,反映出秦興亡
的歷史真諦。

秦俑坑出土文物的精美和豐富,是文物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物質成
就的直接見證。它讓人們重新認識和評價那個時代,也提出了許多值
得探討的歷史課題,譬如關於帝王權力的重新認識、秦代文化的特質、
秦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地位等。與之相聯系的是,秦始皇的歷史評價
又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秦俑坑出土文物所反映的科技水平和生
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秦始皇所起的某種積極作用,同時也從
一個側面證實史書中提到的秦代好大喜功、橫征暴斂的統治問題。秦
俑考古還在繼續,相信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將會隨著考古的進展而不斷
深入。

⑸ 陝西兵馬俑歷史變化

世界第八大奇跡 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震驚世界 這一建在公元 前3世紀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氣勢,威武嚴整的軍陣,形態逼真的陶俑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無論建造年代 建築規模與藝術效果無不堪與 世界七大奇跡 媲美 於是, 世界第八大奇跡 之譽不脛而走,成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代名詞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博物館,除一號坑 二號坑 三號坑保護陳列大廳外,還有兵馬俑坑出土文物陳列室和秦陵銅車馬陳列室
20世紀最重要的發現
西楊村本是酈山北麓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村莊 年 月,西楊村的村民在村南 米的柿樹林畔打一口井 這里地處驪山沖積扇前緣,累經山洪泥石流淤積,耕地間夾雜布滿鵝卵石的灌木叢和廢棄荒地 月 日動工,挖到 米多深時,發現下面是紅燒土 燒結硬塊和炭屑灰燼,大家以為碰上了老磚窯址 繼續往下打,在 米多深處的井壁西側, 陰暗的光線下終於露出 瓦王爺 凝靜的面容 村民們正詫異間, 恰好公社幹部房樹民來檢查打井進度 他下到井底仔細觀察,發現出上的磚塊與秦始皇陵附近發現的秦磚一模一樣,急忙告訴大家暫停打井,接著便匆匆趕往縣城報告縣文化館 湮沒 年的 世界第八大奇跡 就這樣重新回到人間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年 月 日
中國雕塑藝術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樸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後,才形成中國雕塑的藝術風格 它的特點是高度概括,線條簡潔,風格浪漫,注重裝飾,講究神似而失於寫實 然而,秦兵馬俑的發現使中外美 術史專家們瞠目結舌 人們在這里發現了2000年前東方古典寫實 主義雕塑藝術的高峰,找到了中國美術史上長期缺失的一頁!它嚴格運用寫實主義創作手法,無論形體 結構 比例 質感 量度都以准確的解剖構造為依據 從秦俑的臉部,可以看出皮膚肌肉下顴骨 眉骨 頜骨的准確位置,五官的大小 比例 位置一絲不苟,形體的每一凸凹無不符合人體解剖構造 甚 至可以從馬的造型判斷其品種 非但如此,這些藝術大師還注意 緊緊抓住人物性格,從人物的面部表情 內心活動 精神狀態上 追求變化,塑造出栩栩如生 神態各異,形神俱備,無一雷同的 眾多藝術造型
一號坑--宿衛軍主力陣容
一號坑保護陳列大廳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最早的建築, 1979年10月建成開放 在三個兵馬俑坑中,它發現得最早,規模也最大 俑坑呈東 西向長方形,面積14260平方米 坑內有10道寬2.5米的夯築隔牆,形成南北面 闊9間,周圍繞以迴廊的格局 局部發掘已出土陶俑1000餘尊, 戰車 輛,戰車的陶馬兆拆32匹,各種青銅兵器近萬件 根據出 土兵馬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藏兵馬俑6000餘件
這是一個以步兵為主,戰車 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配置有前鋒 主體 後衛和翼衛,步騎相間,車馬兼具,規模龐大,布局嚴密 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 後面接著戰車與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 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 面北和面西的橫隊,那就是軍陣的 翼衛和後衛了
這里的陶俑按兵種可分步兵俑 弩兵俑 車兵俑和騎兵俑4種 步兵源排列成縱隊或橫隊,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姿勢 弩兵 俑作張弓待發姿勢並背負箭 車兵俑手持兵器跟隨在戰車後面 騎兵俑站立在馬旁,一手牽馬,一手緊握兵器 嚴格的軍階等級制度是構成軍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從陶俑 的不同穿著 裝束和兵器配備上可以清楚看得出來 級別最低的 士兵俑束發挽髯,只穿短褐,胸無錫甲,腿扎行股 裹腿 ,足登方口齊頭履 級別較高的士兵束發或戴小圓帽,除短褐外還披短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齊頭履 低級軍吏源頭戴單版長冠,身穿戰袍外罩黑色長甲 高級軍吏俑頭戴雙版長冠,戰袍外罩彩色花邊 胸甲或前後擺平齊的魚鱗甲 與眾不同的將軍俑頭戴雙卷尾長冠族雀棗,冠帶在頸下挽結並下垂胸前 這種冠也叫 鶴冠 ,冠上兩邊本來 堅插黑色的雞尾,據說鶴是一種性情勇猛善斗的鳥, 其斗到死乃 止 將軍身穿兩重戰袍,袍外罩有形制奇特的鋁甲,鋁甲前胸呈 三角形由魚鱗甲片組成,雙肩及前後胸有用綵帶扎的花結 位於步兵俑群間的將軍涌被一群軍吏俑簇擁,面部威嚴,絡腮胡須,雙 足分開,右手緊握左臂手腕,雙手交置腹前,似作拄劍姿勢 另一尊原先站歲雀在戰軍上的將軍俑額下長須,神態莊重,左手按劍 軍階等級也從所持兵器不同看得出來,將軍涌和高級軍吏僅有佩劍, 用作指揮與自衛 低級軍吏和士兵俑則各持進攻性兵器長矛 戈等
二號坑--揭開古代軍陣之謎
位於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的二號坑是在1976年考古勘查中發現的,平面呈曲尺形,東西最長處 米,南北最寬處 米,深約 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
二號坑由四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源組成方陣 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 第三單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 步 騎 兵俑混合編製成長方陣 第四單元即涌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 長方陣 四個方陣有機地組合為曲尺形陣,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陣式變換靈活,首 尾相互策應,既 是試探性進攻的觸角,又是突擊性進攻的前鋒 它是中國考古史上的唯一發現,為認識秦代軍事編制和作戰方法提 供了難得的直觀模型 據局部試掘所知的密度估算,二號坑埋藏兵馬俑數量約2000 件,並會有大量青銅兵器 與一 三號坑相比,二號坑是秦俑坑中的精華,其組陣之復 雜,兵種之齊全,姿式之多樣及保存之完整都超過一 三號坑,其 中鞍馬騎兵俑 跪姿弩兵俑是二號坑獨有的,各式戰車之齊全也是二號坑的特色 這里的戰車可分為指揮車 副車 駟乘車和一般戰車四種 指揮車裝飾華麗,通體擦黑漆,繪有精美的幾何形圖案,車頂有圓形華蓋,車內位立將軍俑 御手涌和戎右俑 警衛員 ,指揮工具是懸掛在車內的鍾和鼓,擊鼓時進攻,敲鍾時退卻 副車也有華蓋和鍾鼓,車上只有御手俑和戎右俑, 留下將軍俑的空位,作戰時,副車緊跟指揮車,以備指揮車一旦發生不測及時遞補與救護 駟乘車上也有華蓋,但沒有鍾樓,車上有四名陶俑,一為御手俑,一為軍吏俑,其餘兩名為武士俑,專家認為,這種駟乘車供作前 驅,行軍時在前引導,作戰時在前挑戰,向敵方投遞戰書,然後 兩軍正式交鋒 一般戰車上有一名御手俑和兩名武士俑,位於御手兩側的武士手持矛 戈等長兵器,車上還備有弓箭
二號坑陳列大廳建成於 年,建築氣魄宏偉,庄嚴凝重, 具有秦代風格,擁有展室及錄像廳 貴賓接待室 監控室 茶座 休息廳 文物庫等配套設施,是目前國內建築面積最大 最現代化 功能最齊全完善的遺址保護陳列大廳
三號坑 統帥三軍的軍幕
三號坑與二號坑同在 年考古勘探時發現, 年建成保護陳列大廳 它位於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一號坑相距 米,東距二號坑約 120米,三個俑坑呈 品 字狀排列
在三個俑坑中,三號坑是唯一全部發掘清理完成的一座,也 是規模最小的一座 平面結 構 凹 字狀,深5.2 5.4米,面積524平方米 從三號坑中發掘出 輛戰車, 匹陶馬, 尊武士俑和 件青銅兵器 除了與戰車配套的4尊車兵俑外,其餘 尊武士俑沿 夾道以非戰斗隊形環狀排列,手持的也不是弓弩 矛 戈之類實 戰兵器,而是更多體現儀仗威嚴的殳 音 書 專家們判定這 里是統帥三軍的 軍幕 ,也就是整支行衛軍的指揮系統 古代軍隊雖有多種編列,但最基本的是左 中 右三軍 一號坑是左軍,二號坑是右軍,三號坑是指揮部,那麼,還有一支中軍在什麼地方呢 那就是只挖出土擴,沒來得及鋪磚棚木,更沒來得及放入兵馬俑的四號坑 據勘查,四號坑面積 多平方米 人們雖一般很少提及,但它並非可有可無,因為這四個坑統一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編列體系 三缺一,留下了一個歷史缺 憾 史籍記載: 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
秦銅車馬
1978年,秦始皇陵考古隊在秦始皇陵冢西側20米的地下7.8米深處發現一組車馬殉葬坑 這兩具銅車馬就是從中發掘出來的
銅車馬原先安放在木棺內,因年代久遠,木棺朽爛,填土下沉,被壓碎成千餘塊 為便於修復,考古人員把銅車馬上部積土作初步清理後,以鋼板插入地下,把銅車馬從坑內整體吊出裝箱,運回室內清理拼接修復,經過8年努力,終於使它們重新煥發出當年瑰麗華貴的姿容
從藝術鑒賞角度看,銅車馬的造型無可挑剔 矯健肥碩的馬身佩光彩閃爍的金銀飾件,雙眼緊盯前方,鼻孔微微部張,馬齒緊嚼滴銜,鬃花迎風飛揚,削竹般的馬耳斜聳,彷彿正聆聽號令,只待長策一揮,便放開四蹄疾馳 一號銅車馬的御官 站立車頭,兩腿並立,身體稍稍前傾,雙手攬住轡繩,目視車前,聚精會神 二號銅車馬的御官坐在車首 頭戴切雲冠,腰懸青鋒 劍,身著長孺,圓領外翻,緊握轡繩,高舉長策,豐滿圓潤的臉 龐上透出既志滿意得又恭謹認真的神情 和秦俑一樣,銅車馬採用嚴格的寫實手法,車 馬 人的造 型處處講究比例勻稱,形態逼真 馬的每塊肌腱都符合生理解剖結構,甚至馬口腔上顎的皺紋和牙齒都鑄造了出來,連馬大腿 兩側兩個附蟬黑斑及肛門括約肌都沒有忽略 御官的臉部 睫毛 頭發以至手紋指甲達到惟妙惟肖的地步 與造型藝術嚴格 寫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銅車彩繪採用的高度浪漫手法,車蓋和車 廂上部的彩繪龍虎紋,團團簇簇,似雲騰霧卷,如金蛇狂舞,縱 情揮灑,奔放浪漫 而一到底邊,畫筆一轉,風格陡變,絲絲縷縷,若即若離,筆意婉轉,奇麗飄逸 再配以鑄出的幾何形紋飾, 使得雕塑造型的精美與彩繪圖案的絢麗共熔一爐,相得益彰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秦始皇從葬坑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於陵園夕陽東門外3公里處。秦始皇兵馬俑造型逼真,無一雷同。秦始皇兵馬俑的車兵、步乓、騎兵列成各種陣勢,嚴陣以待,遇敵出擊,儼然一支整齊威嚴、浩浩盪盪的秦朝軍隊,保衛著秦始皇地下王國的安全。

⑹ 秦始皇兵馬俑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世界第八大奇跡 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震驚世界 這一建在公元 前3世紀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氣勢,威武嚴整的軍陣,形態逼真的陶俑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無論建造年代 建築規模與藝術效果無不堪與 世界七大奇跡 媲美 於是, 世界第八大奇跡 之譽不脛而走,成為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代名詞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遺址博物館,除一號坑 二號坑 三號坑保護陳列大廳外,還有兵馬俑坑出土文物陳列室和秦陵銅車馬陳列室

20世紀最重要的發現

西楊村本是酈山北麓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村莊 年 月,西楊村的村民在村南 米的柿樹林畔打一口井 這里地處驪山沖積扇前緣,累經山洪泥石流淤積,耕地間夾雜布滿鵝卵石的灌木叢和廢棄荒地 月 日動工,挖到 米多深時,發現下面是紅燒土 燒結硬塊和炭屑灰燼,大家以為碰上了老磚窯址 繼續往下打,在 米多深處的井壁西側, 陰暗的光線下終於露出 瓦王爺 凝靜的面容 村民們正詫異間, 恰好公社幹部房樹民來檢查打井進度 他下到井底仔細觀察,發現出上的磚塊與秦始皇陵附近發現的秦磚一模一樣,急忙告訴大家暫停打井,接著便匆匆趕往縣城報告縣文化館 湮沒 年的 世界第八大奇跡 就這樣重新回到人間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年 月 日

中國雕塑藝術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樸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後,才形成中國雕塑的藝術風格 它的特點是高度概括,線條簡潔,風格浪漫,注重裝飾,講究神似而失於寫實 然而,秦兵馬俑的發現使中外美 術史專家們瞠目結舌 人們在這里發現了2000年前東方古典寫實 主義雕塑藝術的高峰,找到了中國美術史上長期缺失的一頁!它嚴格運用寫實主義創作手法,無論形體 結構 比例 質感 量度都以准確的解剖構造為依據 從秦俑的臉部,可以看出皮膚肌肉下顴骨 眉骨 頜骨的准確位置,五官的大小 比例 位置一絲不苟,形體的每一凸凹無不符合人體解剖構造 甚 至可以從馬的造型判斷其品種 非但如此,這些藝術大師還注意 緊緊抓住人物性格,從人物的面部表情 內心活動 精神狀態上 追求變化,塑造出栩栩如生 神態各異,形神俱備,無一雷同的 眾多藝術造型

一號坑--宿衛軍主力陣容

一號坑保護陳列大廳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中最早的建築, 1979年10月建成開放 在三個兵馬俑坑中,它發現得最早,規模也最大 俑坑呈東 西向長方形,面積14260平方米 坑內有10道寬2.5米的夯築隔牆,形成南北面 闊9間,周圍繞以迴廊的格局 局部發掘已出土陶俑1000餘尊, 戰車 輛,戰車的陶馬32匹,各種青銅兵器近萬件 根據出 土兵馬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藏兵馬俑6000餘件

這是一個以步兵為主,戰車 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配置有前鋒 主體 後衛和翼衛,步騎相間,車馬兼具,規模龐大,布局嚴密 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 後面接著戰車與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 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 面北和面西的橫隊,那就是軍陣的 翼衛和後衛了

這里的陶俑按兵種可分步兵俑 弩兵俑 車兵俑和騎兵俑4種 步兵源排列成縱隊或橫隊,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姿勢 弩兵 俑作張弓待發姿勢並背負箭 車兵俑手持兵器跟隨在戰車後面 騎兵俑站立在馬旁,一手牽馬,一手緊握兵器 嚴格的軍階等級制度是構成軍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從陶俑 的不同穿著 裝束和兵器配備上可以清楚看得出來 級別最低的 士兵俑束發挽髯,只穿短褐,胸無錫甲,腿扎行股 裹腿 ,足登方口齊頭履 級別較高的士兵束發或戴小圓帽,除短褐外還披短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齊頭履 低級軍吏源頭戴單版長冠,身穿戰袍外罩黑色長甲 高級軍吏俑頭戴雙版長冠,戰袍外罩彩色花邊 胸甲或前後擺平齊的魚鱗甲 與眾不同的將軍俑頭戴雙卷尾長冠,冠帶在頸下挽結並下垂胸前 這種冠也叫 鶴冠 ,冠上兩邊本來 堅插黑色的雞尾,據說鶴是一種性情勇猛善斗的鳥, 其斗到死乃 止 將軍身穿兩重戰袍,袍外罩有形制奇特的鋁甲,鋁甲前胸呈 三角形由魚鱗甲片組成,雙肩及前後胸有用綵帶扎的花結 位於步兵俑群間的將軍涌被一群軍吏俑簇擁,面部威嚴,絡腮胡須,雙 足分開,右手緊握左臂手腕,雙手交置腹前,似作拄劍姿勢 另一尊原先站在戰軍上的將軍俑額下長須,神態莊重,左手按劍 軍階等級也從所持兵器不同看得出來,將軍涌和高級軍吏僅有佩劍, 用作指揮與自衛 低級軍吏和士兵俑則各持進攻性兵器長矛 戈等

二號坑--揭開古代軍陣之謎

位於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的二號坑是在1976年考古勘查中發現的,平面呈曲尺形,東西最長處 米,南北最寬處 米,深約 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

二號坑由四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源組成方陣 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 第三單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 步 騎 兵俑混合編製成長方陣 第四單元即涌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 長方陣 四個方陣有機地組合為曲尺形陣,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陣式變換靈活,首 尾相互策應,既 是試探性進攻的觸角,又是突擊性進攻的前鋒 它是中國考古史上的唯一發現,為認識秦代軍事編制和作戰方法提 供了難得的直觀模型 據局部試掘所知的密度估算,二號坑埋藏兵馬俑數量約2000 件,並會有大量青銅兵器 與一 三號坑相比,二號坑是秦俑坑中的精華,其組陣之復 雜,兵種之齊全,姿式之多樣及保存之完整都超過一 三號坑,其 中鞍馬騎兵俑 跪姿弩兵俑是二號坑獨有的,各式戰車之齊全也是二號坑的特色 這里的戰車可分為指揮車 副車 駟乘車和一般戰車四種 指揮車裝飾華麗,通體擦黑漆,繪有精美的幾何形圖案,車頂有圓形華蓋,車內位立將軍俑 御手涌和戎右俑 警衛員 ,指揮工具是懸掛在車內的鍾和鼓,擊鼓時進攻,敲鍾時退卻 副車也有華蓋和鍾鼓,車上只有御手俑和戎右俑, 留下將軍俑的空位,作戰時,副車緊跟指揮車,以備指揮車一旦發生不測及時遞補與救護 駟乘車上也有華蓋,但沒有鍾樓,車上有四名陶俑,一為御手俑,一為軍吏俑,其餘兩名為武士俑,專家認為,這種駟乘車供作前 驅,行軍時在前引導,作戰時在前挑戰,向敵方投遞戰書,然後 兩軍正式交鋒 一般戰車上有一名御手俑和兩名武士俑,位於御手兩側的武士手持矛 戈等長兵器,車上還備有弓箭

二號坑陳列大廳建成於 年,建築氣魄宏偉,庄嚴凝重, 具有秦代風格,擁有展室及錄像廳 貴賓接待室 監控室 茶座 休息廳 文物庫等配套設施,是目前國內建築面積最大 最現代化 功能最齊全完善的遺址保護陳列大廳

三號坑 統帥三軍的軍幕

三號坑與二號坑同在 年考古勘探時發現, 年建成保護陳列大廳 它位於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一號坑相距 米,東距二號坑約 120米,三個俑坑呈 品 字狀排列

在三個俑坑中,三號坑是唯一全部發掘清理完成的一座,也 是規模最小的一座 平面結 構 凹 字狀,深5.2 5.4米,面積524平方米 從三號坑中發掘出 輛戰車, 匹陶馬, 尊武士俑和 件青銅兵器 除了與戰車配套的4尊車兵俑外,其餘 尊武士俑沿 夾道以非戰斗隊形環狀排列,手持的也不是弓弩 矛 戈之類實 戰兵器,而是更多體現儀仗威嚴的殳 音 書 專家們判定這 里是統帥三軍的 軍幕 ,也就是整支行衛軍的指揮系統 古代軍隊雖有多種編列,但最基本的是左 中 右三軍 一號坑是左軍,二號坑是右軍,三號坑是指揮部,那麼,還有一支中軍在什麼地方呢 那就是只挖出土擴,沒來得及鋪磚棚木,更沒來得及放入兵馬俑的四號坑 據勘查,四號坑面積 多平方米 人們雖一般很少提及,但它並非可有可無,因為這四個坑統一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編列體系 三缺一,留下了一個歷史缺 憾 史籍記載: 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

秦銅車馬

1978年,秦始皇陵考古隊在秦始皇陵冢西側20米的地下7.8米深處發現一組車馬殉葬坑 這兩具銅車馬就是從中發掘出來的

銅車馬原先安放在木棺內,因年代久遠,木棺朽爛,填土下沉,被壓碎成千餘塊 為便於修復,考古人員把銅車馬上部積土作初步清理後,以鋼板插入地下,把銅車馬從坑內整體吊出裝箱,運回室內清理拼接修復,經過8年努力,終於使它們重新煥發出當年瑰麗華貴的姿容

從藝術鑒賞角度看,銅車馬的造型無可挑剔 矯健肥碩的馬身佩光彩閃爍的金銀飾件,雙眼緊盯前方,鼻孔微微部張,馬齒緊嚼滴銜,鬃花迎風飛揚,削竹般的馬耳斜聳,彷彿正聆聽號令,只待長策一揮,便放開四蹄疾馳 一號銅車馬的御官 站立車頭,兩腿並立,身體稍稍前傾,雙手攬住轡繩,目視車前,聚精會神 二號銅車馬的御官坐在車首 頭戴切雲冠,腰懸青鋒 劍,身著長孺,圓領外翻,緊握轡繩,高舉長策,豐滿圓潤的臉 龐上透出既志滿意得又恭謹認真的神情 和秦俑一樣,銅車馬採用嚴格的寫實手法,車 馬 人的造 型處處講究比例勻稱,形態逼真 馬的每塊肌腱都符合生理解剖結構,甚至馬口腔上顎的皺紋和牙齒都鑄造了出來,連馬大腿 兩側兩個附蟬黑斑及肛門括約肌都沒有忽略 御官的臉部 睫毛 頭發以至手紋指甲達到惟妙惟肖的地步 與造型藝術嚴格 寫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銅車彩繪採用的高度浪漫手法,車蓋和車 廂上部的彩繪龍虎紋,團團簇簇,似雲騰霧卷,如金蛇狂舞,縱 情揮灑,奔放浪漫 而一到底邊,畫筆一轉,風格陡變,絲絲縷縷,若即若離,筆意婉轉,奇麗飄逸 再配以鑄出的幾何形紋飾, 使得雕塑造型的精美與彩繪圖案的絢麗共熔一爐,相得益彰

⑺ 兵馬俑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制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范圍有56.25平方罩返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令全世界人驚嘆,令全中國人自豪!
秦兵馬俑的發掘、研究和展示所取得的成就,是新中國考古事業的一項輝煌的成果,受到世人的矚目。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一起,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不但是中國人民同時也是全人類的珍貴文化財富。
秦兵馬俑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給人們多方面的啟迪和教育。一、二、三號兵馬俑坑共有陶俑、陶馬約近8000件。有戰車、騎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種,按照古代的軍陣編列。一號兵馬俑坑是以戰車和步兵相間排列的長方形軍陣。這個軍陣有前鋒、後衛和兩側的翼衛,其組織之嚴密,堅若磐石。二號兵馬俑坑是個多兵種混合編列的曲形陣,由車陣、騎兵陣、弩兵陣和車騎及徒兵混編的長方陣等四個小陣組成,體現了陣中有陣、營中有營的編組方法。可分、可合,分則可各自為戰,合則發揮多兵種作戰的威力。三號坑是統帥一、二號兵俑軍陣的指揮部。一、二、三號坑有機地組成一個龐大的軍陣編列體系。它是古代軍陣的生動圖譜,也是秦王朝軍隊真實的縮影。關於古代軍陣的編列方法、秦軍的編制、秦軍的裝備、兵器的配備組合等諸多問題,兵馬俑都提供了具體實物例證。它是研究古代軍事史的寶庫。
兵馬俑又是古代東方藝術的虛舉一顆明珠。八千兵馬俑的形象各不相同,千人千面,性格、神情各異。有的須髯開張,性格悍;有的容顏渾厚,氣質純朴;有的眉清目秀,神態機敏;有的容顏喜悅,性格爽朗;有的天真活潑,略帶稚氣。年齡不同、地位不同、民族不同,其面容、氣質亦異。陶馬的塑造,造型准確,各部的比例合度,解剖關系明晰。陶馬軀乾的塑造手法概括、明快,頭部的塑造比較細膩、傳神,是秦俑藝術中的精品。
陶俑、陶馬的藝術風格是寫實的,好像是以真人、真馬作為模特兒塑造的。塑造的手法差悶碧採用了塑、堆、捏、貼、刻、畫等六種後代民間畫工常用的傳統技法,來顯示立體形象的體、量、形、神、色、質等藝術效果。秦兵馬俑的作者,是來源於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各地民間制陶作坊的陶工藝人。在陶俑身上已發現87個藝術大師的名字,估計大約近千人參加了兵馬俑的製作。如此多的人從事一項藝術創作,是古今雕塑藝術史上無與倫比的。
以往多認為中國的雕塑藝術是從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才發展起來的。秦兵馬俑的發現,說明秦王朝時的中國雕塑已經成熟,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是中國雕塑藝術史上第一個成功的典範。它與希臘、羅馬等古代的雕塑珍品東西輝映,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傑作。
兵馬俑坑內已出土青銅器四萬余件,其中大部分為銅鍍,另有劍、戈、戟、矛、鈹、、金鉤、殳等。製造工藝精湛,劍的表面經過了鉻鹽氧化處理,具有防腐蝕抗銹的良好性能。這些都是冶金史上的奇跡,表明兩千多年前中國的青銅製造工藝水平已處於世界前列。
兵馬俑所給人們的知識是多層次、多學科的,包括政治、軍事、經濟、藝術、科技等眾多領域。自秦兵馬俑發現以來,上述諸領域的專家、學者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專著,促進了秦俑、秦文化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
在秦俑研究的影響下,文學家發表了許多詩詞、散文和報告文學。電影、書畫、戲曲、舞蹈、音樂等領域,都有以秦俑為題材的佳作。中外媒體的報道更是連篇累牘。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如此大的秦俑沖擊波,產生如此大的震撼力和經久的影響力,在文物考古史上是罕見的。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館以來的20年間,已接待國內外觀眾4000餘萬人次,其中外賓四百餘萬人,外國元首百餘位。另外,兵馬俑還到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六十多個城市展出,累計觀眾上千萬人,宣傳了中華文明,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成為世界人們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盧森堡的大公讓說:「這些藝術珍品,達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現了中國人民卓越的天才,全世界人們都將在這里受到鼓舞。」作為中國人,我們為此感到驕傲與自豪。

⑻ 中國十大文化遺產

1、萬里長城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明清故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世界遺產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榜"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3、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世界遺產5A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榜"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秦始皇兵馬俑,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湖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 世界遺產5A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榜"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查看圖集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是著名的道教聖地、太極拳的發祥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古建築群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5、廈門鼓浪嶼風景名勝區 世界遺產5A景區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榜"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鼓浪嶼風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鼓浪嶼中西式建築繁多,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

6、四川青城山風景區 世界遺產國家風景名勝區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榜"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查看圖集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球道教全真道聖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



7、拉薩布達拉宮景區 世界遺產5A景區文物保護單位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榜"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布達拉宮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和世界文化遺產。

8、蘇州園林 世界遺產5A景區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榜"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蘇州園林是中國古典建築的代表流派之一,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代表的園林建築風格,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等古典園林更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9、頤和園 世界遺產5A景區文物保護單位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榜"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查看圖集
頤和園是皇家園林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世界著名旅遊勝地,與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10、龍門石窟 世界遺產5A景區文物保護單位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榜"提供,版權聲明反饋 查看圖集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6公里處的伊闕峽谷間。由於地處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擬己為「真龍天子」,故又稱「龍門」。

閱讀全文

與兵馬俑之後是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