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笙結合了什麼民族文化

笙結合了什麼民族文化

發布時間:2023-04-13 15:06:41

① 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歷史淵源及特點

葫蘆笙舞樂是傈傈族文化的重要組成不分,是傈傈族最重要的傳統器樂形式,也是傈傈族大眾自娛自樂的舞蹈,「刮七七」則是該舞蹈的領舞樂器。隨著歷史的發展,傈傈族也改編創造出了許許多多具有陸帶民族特色的傈僳族葫蘆笙舞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歷史淵源及特點。

歷史淵源及傳說

據對一些曲目的比較分析,認為葫蘆笙曲是傈僳族較傳統的原生態音樂。與苗族葫蘆笙曲比較,以《大蠻調》為例,苗族大量使用了半音,而傈僳族則全部是五音樂調(全音),至於古代黃管共鳴現象的發現怎麼樣影響了苗族和傈僳族,進而使各自的葫蘆笙音樂的以起源發展,我們不得而知。但很明顯,苗族(麗江范圍)葫蘆笙和傈僳族葫蘆笙的許多曲目的主旋律和基本樂句有許多地方是相似或一致的。

從葫蘆笙音樂發展的總體布局上看,以迪慶州香格里拉縣和麗江市永、華、寧三縣以及玉龍縣在內的東部傈僳族主要擅長葫蘆笙的使用,而怒江等西部則擅長四弦「七本」。黎明和老君山地區處於中心地段,兩件主樂器都有較完全的存活和發展,而且葫蘆笙器樂已發展為成熟的音樂形式。

傳說葫蘆笙是傈僳族民間智多星「托拉哥然」的靈性凝聚而成。托拉哥然四處漂泊,見多識廣,頭腦靈活,喜歡猜謎語,出謎語與人鬥智取樂,也喜歡搞惡作劇捉弄別人,有時也耍點小聰明占點小便宜,但從來不害人。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村寨,走進一戶農家,只看見兩個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便向他們寒暄,想向著家人蹭點飯吃,他已經三天三夜沒吃過一頓飽飯了。他問「你爸你媽去哪裡了?」大孩子說:「我爸沒有眼,去找眼了,我媽沒有桿,去找桿了。」他出過那麼多謎語,考倒了那麼多聰明人,但想半天不知這娃子說的什麼,非常羞愧,他左看右看,見房子旁邊有一個水塘,便又問倆小孩:「這水塘深不深哪?」小孩說:「雞進去只到胸脯,牛進去就看不到角。」托拉哥然又一次被難住了,他飢腸轆轆,但無計可施,無奈地坐在院子邊上。過了很久,小孩的父母相繼回來了。父親背回一籃松明,母親背回一籃芋頭花桿(傈僳族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托拉哥然恍然大悟,傈僳話中「眼睛」與「眼子」發音完全相同,松明子是用來點火照明的。所以說父親是去找「眼睛」,而不是去找什麼「眼睛」,而母親背回的「桿桿」是傈僳族農戶最常見的蔬菜。自以為聰明機巧的托拉哥然懊惱不已,羞愧難當,他也不敢提吃飯的話頭,灰溜溜地離開了這家。

他越想越氣,在夕陽西下的時候,趁這家人不注意,在那個水塘旁邊的一叢空心竹里自縊而死,他自縊前曾念了咒語,說每當風吹過,竹叢里便會發出奇妙是聲響。

果然,每逢微風吹過,竹叢里妙音迭起,如泣如訴,如語如歌。後來那個農家男子所取竹管,按手指的長短變化把它們安裝早攜蘆在一個單瓢葫蘆上。一吹氣果然悅耳動聽。再後來,經過傈僳族樂舞師們不斷改進,仿效鳥鳴獸嘯演繹成曲,繁衍出浩浩「七十二調」葫蘆笙舞樂。

從這個較為隱舉簡約的傳說中,可以窺見傈僳族運用葫蘆笙吹奏舞樂由來已久的一個民間傳說的形成需要一個相應漫長的年代,老君山傈僳族聚居村寨葫蘆笙藝術很普及,是當地群眾自娛舞「刮七」的首選伴舞音樂。黎明傈僳族鄉的黎明、黎光、美樂堆美、金庄等村委會在內的片區,葫蘆笙音樂無從曲牌,保留存活程度奏樂能手數量看,還是從大眾參與的數量和原生態程度看,都是在老君山地區葫蘆笙藝術最集中,最發達的區域。笙舞和打跳是該地區原生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特色

1、有相應的專用該樂器演奏的曲牌、曲系和雜曲、散曲、形成了獨立的器樂體系和類型。

2、音色獨特,有很強的聽覺穿透力和情緒感染力,旋律優美。樂調古樸、厚重。

3、葫蘆笙曲均為傈僳族大眾自娛舞「刮七」的伴奏樂,是這種舞蹈的首選器樂,節奏鮮明,鏗鏘有力富於煸情性,深受大眾喜愛,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4、有老、中、青、少各年齡段的傳承人,音樂存活較好,能保持原生態的沿革。

5、具有很顯明地方性,區域性和民族性。

② 笙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笙是彝族的樂器,笙是中國傳統吹奏樂器中,唯一能吹奏出和聲的樂器,竽和笙屬於同族樂器,中國古代民族簧管樂器,歷史都是十分悠久的。

笙最早的實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12管笙,以及14管、18管三種,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是古代「八音」樂器中匏類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豐滿,低音渾厚低沉,音量較大。

笙的種類游辯繁多,常見的有傳統笙、高音鍵笙、蘆笙、古笙、葫蘆笙、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倍低音笙、中音抱笙、低音抱笙、排笙等10多種。

傳統笙為17、19簧,在此基礎上改良有21、24、26、36、37簧等,是在傳統笙的基礎上重新設計製作的,音色、音質、租伏演奏技法、表現性能、形制等各方面也有發展。

在傳統器樂和崑曲里,一般笙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笙可弊磨攜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是世界上現存大多數簧片樂器的鼻祖。

③ 笙的由來

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1978年,中國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幾支匏笙,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笙。笙是漢民族古老的吹奏樂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並且對西洋樂器的發鬧銷展曾經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

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1978年,中國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幾支匏笙,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笙。笙是漢民族古老的吹奏樂器嫌喊,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並且對西洋樂器的發展曾經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

笙是簧管樂器,歷史悠久,能奏和聲。它以簧、管配合振動發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

史記補三皇本記記載:「女媧氏風姓,有神聖之德,代宓儀、立號曰女希氏,作笙黃。」可之,女媧當時並芹彎野無笙,只作笙中簧,此時的笙簧許是以竹、木片所制,只可發出高低不同的音。到唐、虞、夏、商諸朝代,發展以數根的竹簧之管參差插入葫蘆之干殼內製成。

在我國古代樂器分類中,笙為匏類樂器。《詩經》的《小雅。鹿鳴》寫道:「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可見笙在當時已經很流行了。

④ 笙是什麼意思

「笙」(拼音:shēng)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常用字),始見於戰國時期,本義指一種管樂器,由十三根長短不同的竹管製成,後竹席亦謂之「笙」。

「笙」是一種傳統的民族樂器,其音色悠揚,具有獨特的表現力和塵乎魅力。笙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由多根管子組成的管樂器,通常由十三根或十七根竹管組成,每根管子的長度和大小都不相同,以產生不同的音調。

笙是中國文化傳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中國傳統音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被廣泛應用於古代的音樂、戲曲、民樂等各種場合。同時,在現代音樂中,笙也被引入,成為了現代音樂的一種重要元素,被越來越多的音樂家和作曲家所喜愛和運用。

笙的形成與發展:

目前所知的笙的最早實物是曾侯乙笙,共出土6個,有12、14、18管三種。簧片用竹製,瓠身漆成黑底繪有精美紋飾。漢以前,笙和竽在宮廷中占居重要地位,而竽相對更受重用。

笙斗用葫蘆製作,吹嘴由木頭製成,十幾根長短不等的竹管呈馬蹄形狀,排列在笙鬥上面。唐代以後,演奏家們把笙斗改為木製碼兄悉,後來經過流傳,又用銅斗取代了木斗,同時簧片也從竹製改為銅制。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式樣的笙。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樂器製造者和音樂工作者,對笙進行了多次改進,先後試制出擴音笙、加鍵笙等多種新品種,克服了音域不寬、不能轉調和快速演奏不便等缺點,給笙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豐滿,低音渾厚低沉,音量較大。而且在中國傳統吹管樂器中,也是唯一能夠吹出和聲的樂器。在和其它樂器合奏的時候,能起到調和樂隊音色、豐富樂隊音響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樂隊里,笙有時還要用到遲乎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種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笙(漢語漢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笙(樂器)

閱讀全文

與笙結合了什麼民族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