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圓體現了哪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圓體現了哪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3-04-21 16:26:20

⑴ 中秋節有哪些精神內涵

中秋節有哪些精神內涵

中秋節有哪些精神內涵,中秋節在中國人的心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每年一次的中秋節都是一個舉國歡慶的節日,人們對於中秋節是非常的期待以及認可的,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中秋節有哪些精神內涵

中秋節有哪些精神內涵1

一、親人團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銀色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中秋節以圓月為標志,寄寓著中華兒女團圓的夢想,積淀著中華兒女團圓的心理訴求。花好月圓之夜,就是親人團圓之時。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盡管各地區、各民族過節的習俗異趣紛呈,然而家庭團圓、親友相聚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主旨,它凝聚著中華兒女的心願,熔鑄著中華兒女的魂魄。

花好月圓人團圓,「圓」對中國人有特殊的含義。從器物層面上講,人們崇尚圓的東西:敬拜的月亮是圓的,吃的月餅是圓的,祭祀的水果是圓的。從心裡願望上看,家人團聚叫「團圓家」,喝的酒叫「團圓酒」,吃的飯叫「團圓飯」,過的節叫「團圓節」。天上月圓時,合家團圓分食月餅,這是一種溫馨的儀式。家制月餅、分享月餅、饋贈月餅的過程,就是表達愛、傳遞愛、感受愛的過程。親人團圓,家庭和睦,安享天倫,那種心理意義上的圓滿、圓合、圓潤、圓和之意,已經深入到人們的靈魂中,展現在行動里,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

二、社會和諧

「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之一。每逢中秋佳節,人們期待闔家團圓、鄰里和睦、社會安定、民族團結、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彰顯其樂融融。團圓的本意就包括和諧的成份在內,將團圓予以延伸,就有了家庭的和諧,朋友的和諧,親戚的和諧,親屬的和諧,社區的和諧,村鎮的和諧,民族的和諧,國家的和諧,世界的和諧。

傳統節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的先輩非常善於利用中秋這樣的傳統節日消除誤解,去除隔閡,密切關系,促進和諧。例如,通過團拜、探親等儀式活動密切與周圍人的關系;通過節日巡遊、節日競賽的開展,釋放內心的情感、期望,增進不同地區成員之間的情感依賴和精神交流,從而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安定。人們希望我們的國家「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國與國之間「和而不同」,幹事創業「和衷共濟」,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做生意「和氣生財」,待人「和藹可親」,說話「和顏悅色」,批評「和風細雨」等等,不一而足。

三、感恩自然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古代人們看來,月亮是僅次於太陽的神靈,一直是人們重要的崇拜對象。《禮記·祭法》中記載:「夜明,祭月也。」根據史籍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動。在收獲的季節,不僅要拜土地神,還要拜月神。因為古人認為五穀豐收離不開月亮,如果沒有月亮賜予露水,沒有月亮圓缺以計農時,豐收也是不可能的。

在傳統的中秋夜,家裡要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這些習俗,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敬畏中又滿含對月亮、對自然的親近與喜愛之情。同時,闔家男女老少,暫時放卻勞作,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這圖景看似普通平淡,卻可體味到平民生活的趣味與甜美,體味到中國的人情之美。

四、家國情懷

中秋節是中華文明的產物,流傳千百年來,為中華兒女所共享,它所增進的是所有華夏兒女的民族情感。每當中秋夜,只要是中國人,心靈都是相通的。在這個日子裡,中華兒女共祝願、祖國好,盼民族好、人人好,這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早已融進血液里,融合在骨髓里。這個傳統節日激發出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對祖國大家庭的熱望,傳承著民族自豪感和濃濃的愛國之情。

在中國,明月從來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星體,它負載著悠久的神話傳說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明月夜,短松崗」的追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期盼,「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情懷,在遊子的心目中,在華夏兒女的思維里,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兒女,是愛人,是千山萬水無法阻隔的濃濃親情,是期望國家強大、民族昌盛的赤子情懷和盼望幸福的追求。

以中秋節等為代表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歷史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民族成員情感、知識、智慧、倫理規范的凝聚與集結。它不僅是我們民族創造新文化的憑借與基礎,也是構成我們時代生活的一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今依然擁有著巨大的現實價值,我們一定要重視傳統節日文化資源的保持、保護與挖掘,讓中國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中秋節有哪些精神內涵2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民俗專家介紹說,源於古人「秋報」和「祭月」活動。在民間流傳中,最有影響 的大概要數「嫦娥奔月了。還有一說法,即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八月十五是秋季收獲的季節,各家都要祭拜土地神(古人「秋報),遺傳下來就成了的節日習俗。 此外,另有一種說法,認為中秋節最早起源於古代的祭月典禮。據《禮記·祭法》中記載:「夜明,祭月也。」史籍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收獲的季節,不僅要拜土地神,還要拜月神.

中秋節拜月、賞月、祭月、玩月的習俗 , 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還強調人與人的和諧,喝的酒叫「團圓酒」,吃的餅叫「團圓餅」,互相送月餅,近而達到了人際的和諧。團圓是歷代中國人的美好期盼,如今強調的「和諧」實際上是「團圓」在新的歷史時期的表述。中秋節團圓的本質體現出親情,現在由於家庭結構多是三口之家,親情展現應由家庭延伸到社區,通過社區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享受到團圓的樂趣。總之,,中秋節的文化內涵現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已形成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而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內涵。

⑵ 圓的意義及含義

圓的寓意有以下幾點:圓潤和諧。圓表示自然。圓可以表示團圓,意在合家歡樂。圓還可以象徵天衣無縫、完美。

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態象徵,象徵著「圓滿」和「飽滿」,是自古以和為貴的中國人所崇尚的圖騰。滿和圓合稱購成漢字圓滿,浸透著中華民族先民脊孝最樸素的哲學,圓則滿,滿則圓,心有圓滿便安寧不爭,便以和為貴,便能取道中庸,便不會因極端而失衡焦慮了。

圓是一種幾何圖形,指的是平面中到一個定點距離為定值的所有點的集合。這個給定的點稱為圓的圓心。作為定值的距離稱為圓的半徑。當一條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旋轉一周時,它的另一個端點的軌跡就是一個櫻汪稿圓。圓的直徑有無數條;圓的對稱軸有無數條。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2)圓體現了哪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圓的性質:

(1)如果兩圓相交,那麼連接兩圓圓心的線段(直線也可)垂直平分公共弦。

(2)弦切角的度數等於它所夾陵孝的弧的度數的一半。

(3)圓內角的度數等於這個角所對的弧的度數之和的一半。

(4)圓外角的度數等於這個角所截兩段弧的度數之差的一半。

(5)周長相等,圓面積比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面積大。

⑶ 圓體現了哪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速求)

圓,我宏仿想主要體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裡面的一張中央的思蔽笑纖想吧,怎麼說呢?比如升豎說我們中國人強調做人要圓滑,做人要圓潤,說話要圓溜

⑷ 元宵節有哪些傳統文化

張燈結綵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征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隋書·音樂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綵,日夜歌舞奏樂,表演者達三萬余眾,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戲台有八里之長,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彩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綉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 各地同胞歡度元宵節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後,為使京城繁華熱鬧,又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彩,彩燈上描繪了各種人物,舞姿翩翩,鳥飛花放.龍騰魚躍,花燈焰火照耀通宵.鼓樂游樂.喧鬧達旦,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游戲。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復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舞龍燈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舞獅子
民間傳統節目——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舞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3]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今年就讓你們的桑蠶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元宵節「走百病」求安康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編輯本段少數民族習俗
偷菜節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為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偷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偷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巴烏節
彝族的傳統節日巴烏節在農歷正月十五。「巴烏」意為「打獵歸來」。見於雲南鶴慶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區。時此節原本是歡慶狩獵歸來的習俗活動,無固定節日。
編輯本段節日食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 元宵節代表性食物
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元宵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團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制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於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雲:「桂花香餡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製作日見精緻。光就麵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黃米面和苞榖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咸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⑸ 東方禪意水墨圓代表什麼

團圓、圓滿。在中國的傳統高敬文化中圓形的設計及代表團圓、圓滿,這也契合了我們無數中國人內心的嚮往世界。以「圓」頌春這一藝術家專注的繪畫語言貫穿創作野念耐,破立媒介,令觀者走入兼具當代性與東方禪意的復合意向空間。

⑹ 圓形構型象徵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什麼的含義

圓」的寓意可以象徵圓滿,完美,也有自在的含義。

1、「圓」的釋義:

圓是一種幾何圖形,指的是平面中到一個定點距離為定值的所有點的集合。這個給定的點稱為圓的圓心。作為定值的距離稱為圓的半徑。當一條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旋轉一周時,它的另一個端點的軌跡就是一個圓。圓的直徑有無數條;圓的對稱軸有無數條。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2、「圓」的組詞:

(1)【圓場】為打開僵局而從中解說或提出折衷辦法:這事最好由你出面說幾句話圓圓場。

(2)【圓雕】雕塑的一種,用石頭、金屬、木頭等雕出立體形象。

(3)【圓滿】沒有欠缺、漏洞,使人滿意:圓滿的答案∣兩國會談圓滿結束。

(4)【圓夢】解說夢的吉凶(迷信)。另:美夢成真(願望)。

(5)【圓潤】①飽滿而潤澤:圓潤的歌喉;②(書、畫技法)圓熟流利:他的書法圓潤有力。

(6)【圓實】圓而結實:西瓜長的挺圓實∣蓮子飽滿圓實。

3、「圓」造句:

(1)廣場當中,有一個圓形的花壇。

(2)彗星象行星一樣繞太陽運轉,然而其軌道呈狹長的橢圓形。

(3)環繞圓形欄桿的車道象座富麗堂皇的競技場。

(4)那裡的掛滿雨水的綠色矮草中,躺著一個半圓形的破碎頭蓋骨,那平展寬闊的額頭,說明死者絕非等閑之輩。

(5)人群聚攏成一個圓形。

⑺ 圓的象徵意義

圓的寓意有以下幾點:

圓潤和諧。

圓表示自然。

圓可以表示團圓,意在合家歡樂。

圓還可以象徵天衣無縫、完美。

(7)圓體現了哪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態象徵,象徵著「圓滿」和「飽滿」,是自古以和為貴的中國人所崇尚的圖騰。滿和圓合稱購成漢字圓滿,浸透著中華民族先民最樸素的哲學,圓則滿,滿則圓,心有圓滿便安寧不爭,便以和為貴,便能取道中庸,便不會因極端而失衡焦慮了。

滿圓用來形容十五圓月,在中國的文化里,常以月亮的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 ,所以人們對月亮的圓盈有著美好的期待與崇拜,特別是每年八月十五為仲秋,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臘芹畢生活美滿、甜蜜、平安,因此把滿圓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

圓首液和滿的關系:中華祖先認為「天圓地方」,故以「圓」作為天的代稱,同時將每月十五滿月當作豐滿的輪芹象徵和果實豐收相聯系,千百年來,「花好月圓」「方圓之道」「功德圓滿」這些農耕文化產生的哲學精神生生不息地營養著中國人,「圓」在人們心中具有無法替代的位置,中華民族對「月滿人團圓」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有著世代的期盼和追求。

閱讀全文

與圓體現了哪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