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美團倒閉了,後果會怎麼樣呢
絕大多數人都點過外賣,外賣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便利,但我們也知道任何事都有兩面性。因此,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美團給我們帶來了多大的便利,以及如果美團倒了,會發生什麼呢?
一, 健康
美團是一家送餐平台,送餐快,品種多樣,極大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要。但隨著美團的發展,我們也吃了很多外賣,也對我們的 健康 提出了疑問。
有人說,美團外賣害了多少人,現在的外賣基本上都是些垃圾食品,坑害了多少人的身體 健康 啊,吃了多少垃圾食品。沒有外賣時,我們想吃什麼就上街逛逛找吃的,既鍛煉身體又給市場增加活力。
因此,美團倒了,對於辦公室上班族而言,可以走出辦公場所,不但減少了開支,還可以順道散散步,可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二,為其他單位提供更多就業
美團倒了,外賣小哥是失業了,但比外賣小哥有多少人可以走出室內到大街上了。少了一個外賣小哥,自然就多了很多服務人員,帶動了多少實體店。
學歷較低人群可以解決製造業工廠、服務行業人員荒問題,用人企業招人難會緩解。
三,其他平台迅速崛起
有人說,如果美團倒了,會影響美團400多萬人的就業,其實,失業人數不會太多,與此同時, 社會 上自然也會出現幾十個類似美團的平台出來,互有競爭,整個商營生態會更好。
假如美團倒了,沒有了美團,還有餓了么,沒有餓了么,還有大大緩胡或小小各種跑腿平台。根本不會有人失業。而美團現在處於壟斷地位,可以對騎手,商家,顧客進行剝削,提高抽成,哄抬市場價格,剝削騎手生命財產安全。
假如美團沒有了,那些大大小小跑腿平台有了存活空間,他們可以慢慢發展起來。只要沒有一個平台壟斷,他們就不敢再剝削騎手,商家,顧客。就算沒有美團,沒有了餓了么,沒有了大大小小各種平台,國家也可以搞一個國企外賣平台。
離開了美團,地球照樣轉。
四,個人成長
1.滿足其他單位的用工荒
實體工廠里招不到工人,都去跑外賣了。
美團倒了,騎手們可以做回自己的專業了,避免人才浪費。雖然開始階段有難度,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做動腦筋且要技術的事,現在 社會 上「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但企業招聘技術工人卻很難,很大部分年輕人 ,不願意做毀進工廠,工廠工作臟又累 ,跑外賣至少不臟,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幾百萬騎手基本上都是青壯年,這可以為國家建設增加多少勞力。
關閉美團,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學技術,創業,發揮自己的優勢。
2.自己做飯
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不會做家務,不會做飯課。外賣的出現,造成了餐飲文化的流失,很多人為了解決就餐問題,要麼叫外賣,要麼回家啃老,造成了年輕人的懶惰,長此以往下去,外賣行業會摧毀中國傳統。
餐飲文化又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當大家都不做飯的時候,我們家庭的歸屬感就在淡化,這樣對一個民族擾伍,一個國家是有很大影響的。
美團「培養」了一大幫吃飯都懶得去飯館,不願意自己做飯的懶人,因此,美團一倒,實體飯店就業人數增加,就有更多人回家做飯吃。
五,緩解交通
現在國內的外賣騎手非常多,每到用餐高峰,他們就是穿梭馬路上。為了趕時間,經常逆行,闖紅燈。
美團一倒,馬路上的機動車駕駛員壓力可以減輕了,因為逆行、闖紅燈的人員會減少。
六,實體店重獲生機
現在的宅男宅女特別多,就是因為現在的網路太過於發達,什麼都是在手機上點一點,東西就送到家。再看看大街小巷,多少實體店因為網路沖擊關門閉戶。
因此,美團一倒,就有很多正規的飯店增加了不少生意,可以良性經營。從而也吸引了很多外賣人員轉型去從事餐飲服務工作。
同時也讓更多的宅男腐女走出家門,相應地帶動實體店消費。
你們覺得,美團倒了,還有什麼發生嗎?
❷ 這位外賣小哥曾戰勝北大才子,摘取「詩詞大會」冠軍,他現狀如何呢
只要不時錘煉本人,進步本人,把自我價值發揮到最大化,鼓勵著千千萬萬個人去追逐幻想,才有資歷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組對聯說三道四。這樣的人,不只是眾人眼中的勝利者,也賣轎肢是勵志者。這組對聯用在雷海為身上再適宜不過,他就是一位十分勝利的勵志者。假如不是在《中國詩詞大會》這檔文化類節目上亮相,雷海為到如今或許還在做著外賣小哥,跟大多數人一樣,將過完本人普通而平淡的終身。兩年前的《中國詩詞大會》上,雷海為以外賣小哥的身份,一路殺進決賽,他的對手是北大才子彭敏。
後來,成都一家教育機構登門訪問雷海為,真誠地約請他去給孩子們教授古詩詞,固然工資不是很高,但是,雷海為還是承受了,由於這個工作間隔他的幻想很近。往常的雷海為,全年大局部時間待在成都,以本人酷愛古詩詞的心,教誨著孩子們如何觀賞古詩詞,向孩子們發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由於酷愛這個事業,雷海為的心態比以前愈加平和了,他的臉上經常掛著掩飾不住的笑容,向人們訴說著他如今過得很幸福。雷海為以親身閱歷,向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謬誤:有志者事竟成。人不怕沒有學歷和位置,可怕的是胸無大志、不學無術,面對生活總喜歡埋怨,得過且過,從而錯失了掌控自我命運的時機。
❸ 問一下大家送外賣電動車經常沒電怎麼辦
送外賣到處跑,電動車會經常沒電,現在72伏新電瓶也只能跑九十公里左右,用了幾個月後電瓶消耗旁滾族也只能跑六十公里左右。
雅迪的品牌實力贏得了國家權威媒體的認可,榮膺「CCTV民族匠心品牌——電動車行業領航者」,被選定為「春節CCTV《回家的禮物》合作夥伴」,並與央視達成2021年度戰略合作,獲得來自央視的鼎力支持,打響了2021年全面倍增計劃的第一槍。
2021年:
攜手非遺掌潮人,雅迪官方上線《冠能當潮 飆出後勁》OTV短片,邀請用戶共同開啟雅迪冠能非遺掌潮之旅。通過連接皮影、剪紙、宮燈、說書、舞獅5種非遺文化,雅備余迪實現了非遺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將現代技術和傳統非遺文化融運弊合在一起。
讓人們對傳統文化傳承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展現出一幅充滿年味的新春畫卷。本次雅迪冠能非遺掌潮之旅,雅迪與非遺傳承人共同為傳統文化發聲,實現了與年輕用戶的對話。
❹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送外賣丟人
憑自己的勞動去賺錢,當然不丟人。外賣現在也是一個比較火的行業,而且賺得錢也多,就是比較累,985大學生還兼職送外賣,丟人嗎?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加忍耐力和承受能力,了解送外譽信信賣的技能,這不也是一個積累社會經驗很好的機會。
❺ 如何看待「美團崩了」上了熱搜
怎麼點不了外賣了,美團崩了嗎?
近日,「美團崩了」一詞條登上熱搜第一。有網友表示,美團APP在飯點的時候無法正常打開,一直顯示伺服器異常,沒有辦法進入頁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綜上所述,對於美團崩了這個社會事件,其實並不用太在意,含運姿我們更需要注重的是這個事件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❻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選擇路邊攤
路邊攤是中國民間特色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許多人小時候的回憶。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選擇路邊攤,而更傾向於選擇高檔餐廳或者外賣平台。本文將從消費觀念、衛生安全、服務質量和文化認同等方面,探討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選擇路邊攤。
一、消費觀念的轉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神襲化,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質、品牌和服務。在這種情況下,路邊攤的價格相對較低,而且往往沒有品牌和服務,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選擇品質更好、環境更舒適、服務更優質的餐廳或者外賣平台,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使得路邊攤的市場份額逐漸縮小。
二、衛生安全的問題
路邊攤在衛生和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也是年輕人不願意選擇的原因之一。路邊攤通常沒有固定的衛生設施和管理制度,食品的衛生狀況難以保證。而且路邊攤經營者大多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和資質認證,無法保證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這種情況下,年輕人更願意選擇有品牌、有資質、有管理制度的餐廳或者外賣平台,以保證食品的安全和衛生。
三、服務質量的不足
路邊攤的服務質量往往難以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這也是年輕人不願意選擇的原因之陸瞎燃一。路邊攤通常缺乏專業的服務人員和服務流程,無法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而且路邊攤的經營者往往對服務質量缺乏重視,不願意投入人力和資金來提升服務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更願意選擇服務質量更好、有專業服務人員和服務流程的餐廳或者外賣平台。
四、文化認同的差異
路邊攤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隨著文化認同的差異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年輕人對路邊攤的認同感逐漸減弱。現在的年輕人更加註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個性化,傾向於選擇更具有早虛時尚和個性的餐廳或者外賣平台。而且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路邊攤的傳統文化價值也在逐漸消失,這也使得年輕人對路邊攤的認同感降低。
綜上所述,年輕人不願意選擇路邊攤的原因主要包括消費觀念的轉變、衛生安全的問題、服務質量的不足和文化認同的差異。但是路邊攤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因此,可以通過提高衛生安全標准、優化服務質量、創新文化形式等方式,來吸引年輕人重新認識和選擇路邊攤,讓這種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❼ 假如沒有了外賣,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假如沒有了外賣,利和弊將會同時存在,但比較而言,還是利大於弊。
新平台的介入,將會有一個相對良好的競爭環境,對整個外賣行業生態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❽ 如何從美食中了解歷史
最初「認識」曹亞瑟是在豆瓣讀書上,他有一個獨特的簽名:鱷魚飛行。後來發現,這個也是他新浪微博的簽名。但他用的頭像卻是獲諾獎的印度裔英國作家奈保爾。
每次看到「奈保爾」的頭像跟著「鱷魚飛行」,總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再後來,與「鱷魚飛行」在網路上有了簡單的交流,也就知道了他的本名叫曹亞瑟——這個名字同樣給我一種怪怪的感覺,疑心這是他後來給自己改的名字,也陸續讀到了他的著作,例如《煙花春夢:〈金瓶梅〉中的愛與性》和《小鮮集》。終於忍不住,問他何以給自己起了鱷魚飛行的網名,他淡淡回答:他這個網名「鱷魚飛行」,其實並沒有艱深的含義。
大家都知道,鱷魚是一種爬行動物,體型很碩大,動作很兇猛;他想它如果飛起來,那會是一種什麼樣子呢?這是一種很奇特的意象,他把這本來不可能的二者搭配起來,就形成了現在的網名。果然很多人一看就能記住,就是因為這個搭配太奇特了。至於用諾貝爾獎獲得者奈保爾的畫像作為頭像,是因為他很喜歡奈保爾的「印度三部曲」,所以就順手把奈保爾的畫像拿來充數了。
現在,他的《四月春膳》由生活書店出版了,下面是圍繞著該書對他進行的訪談——
■曹亞瑟
江蘇宜興人,現居鄭州。媒體人,作家,文化史研究者。
著有《白開水集》《煙花春夢:〈金瓶梅〉中的愛與性》《小鮮集》《四月春膳》《有味是清歡:美食小品賞讀》等,主編有「閑雅小品叢書」等。
「美食散文說到底是一種文化散文」
記者: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四月春膳》?
曹亞瑟:我近十年來的寫作可以歸為兩個字:「食、色。」古人雲:食色,性也。這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是永恆的寫作主題,別看這只有簡單兩個字,我想我這輩子都寫不完吧。前幾年我寫過一本《煙花春夢:金瓶梅中的愛與性》,算是完成了《金瓶梅色話》,但對《金瓶梅》中寫「吃」的部分也印象深刻:宴席擺放的菜餚是什麼樣的,買一隻烤鴨、一個螃蟹要花多少錢,在正史里沒有。不過,我一直念念不忘的《金瓶梅食話》卻一直沒有動筆。這幾年心意闌珊,只寫了一些散篇,我想還是等待水到渠成吧。
前幾年,我為中州古籍出版社主編了一套 「閑雅小品叢書」,其中我自己為這套叢書寫了一本《有味是清歡:美食小品賞讀》,這本《四月春膳》可以說是這套叢書的一個副產品吧。中國有著很悠久的美食文化,例如《東京夢華錄》中記錄開封當年夜市的幾百種小吃,《夢粱錄》中寫到南宋官員遷移,形成開封與南方城市口味相結合的勝景。以食物反映社會人情,補正史之不足。在這套叢書的編寫過程中,我查閱了近百本歷代筆記史料,從中摘取了200多條有關美食的史料,其中在那本《有味是清歡:美食小品賞讀》中用了100多條,剩下了100多條棄之可惜,我就寫成了美食隨筆。誰知道,這些美食隨筆在報紙雜志專欄中刊載後受到許多讀者的歡迎,編輯也希望我多寫些這類隨筆,於是一發不可收,結集在《四月春膳》中的就是這些隨筆的精選。
記者:紙面上的美食與您實際生活中的飲食相符嗎?
曹亞瑟:我的美食文章不是食譜,不寫用什麼食材、怎麼操作烹飪,那些由廚師們來寫比我更合適。現在還有很多教人做菜的視頻,很容易找到,比寫出來更直觀。我的任務主要是挖掘美食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我注意到,一款美食只要是與歷史名人相關聯、背後有一段難忘的故事,那它就比一般菜餚易於傳播。比如「東坡肉」為什麼名氣那麼大?不是它的做法奇特、不易掌握,而是這一款本來普通的紅燒肉,因為是蘇東坡流放到黃州的那個艱難時期,用普通百姓不會烹飪的豬肉做成了美味的紅燒肉,這就變得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人們就能深深地記住它了。比如《四月春膳》里有一篇《蘇東坡的竹筍》,我把蘇東坡與竹子、竹筍的故事,蘇東坡詩文中對竹筍的吟詠都拎了出來,還原當時的社會場景,一直說到現在的「腌篤鮮」,讀後你再吃竹筍就不是一般的竹筍了,而是帶有文化含量的竹筍,感覺自然不一樣了。這樣的文章在這本隨筆集里還有很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翻看。所以說把看似普通美食的文化含量挖掘出來,就能讓這款美食具備高於生活的意義了,我做的就是這個工作。
至於在生活中尋找美食,則不僅要靠嘴巴品嘗,更需要多多走訪,發掘特色。現在生活更便捷,出現很多速食、外賣,但是很多美食,只有親自動手,或者了解烹飪過程,才能體驗到它的妙處。從這一點看,我們吃的還不夠。其實,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中,我們可以吃得好一點,同時培養幾個愛好,而不是按別人描好的框子來生活,活出真性情。
記者:您寫美食散文的追求或目的是什麼呢?
曹亞瑟:我始終有一個觀點,人的胃是文化的胃。為什麼我們很多海外遊子會有 「鄉愁」?為什麼有些人出國還要背著方便麵?為什麼有些人回國後先要找個燴面館來碗燴面?在很大程度上,這就是中國胃在作怪,這就是鄉愁的實質,而美食會把你引領到故鄉的方向。這也是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整個華人圈的原因。我覺得美食散文說到底是一種文化散文,當然門檻不是很高,很多家庭主婦也會寫;但想寫得好也不容易,不可簡單以小技視之。
■該書是一本閑雅有趣的飲饌小札。作者查閱過大量的筆記史料,輯錄了上百條與飲食相關的詩文,在此基礎上信筆成篇,談春膳、品火鍋、議廚娘、嘗夜市,描摹古今各色風味,撿拾雅人名士餕饈,別出機杼,顯示了不一樣的眼光。書中還插入畫家李津活色生香的美食畫卷,相得益彰。
「在美食背後的歷史文化上著墨」
記者:從作者的角度,談談《四月春膳》的特點?
曹亞瑟:如果說 《四月春膳》有什麼特點,就是以美食為由頭,在美食背後的歷史文化上著墨頗多。從奇聞軼事、文化背景、社會風俗,到哲學、人生境界,不一而足。其中一組文章,寫到外國文學作品中的美食,梳理出巴爾扎克、海明威、普魯斯特、伍爾夫、大仲馬等作家作品中的美食,掀開特定時代異國飲食的神秘面紗。
書中有一篇 《吃貨史》,涉及到中國歷代的文人食客,可以說是一部微型的 「吃貨列傳」。以陸游為例,他在《劍南詩稿》中與「吃」相關的詩有200多首;又如蘇東坡被貶至惠州時,當地每天只宰一隻羊,他沒錢買肉,就把人家砍掉羊肉後的脊椎骨拿來,用酒腌一下,放點佐料,放火上一烤,把肉剔除來,類似於現在北京的羊蠍子。他給當時在朝中做官的弟弟寫信,說你在朝廷的食堂,吃的未必有我的羊椎骨好吃。他就是用這種樂觀精神,化解掉人生的逆境。可以說,翻閱史料的過程,如同陪古人游,這些人的影子變得鮮活、親切起來。
還有,現今美食的發展歸功於各民族的融合。比如唐代李世民不是漢人,那時西域、波斯、印度等外國使節來到中國,很多人在這里定居做生意,促進了文化和飲食的大融合。像辣椒、西紅柿這些家常菜,也是明朝才從國外傳來的,如果沒有文化融合,我們的食物會比現在單調得多。這些,我在書中都有涉獵。
記者:為何想到用李津的畫作為《四月春膳》里的插圖?
曹亞瑟:第一次見到李津先生的飲食男女系列,我驚呆了:畫面里濃濃的人間煙火、艷俗的塵世狂歡、撩人情慾的各式菜餚,其間穿插密不透風的烹調要訣,讓人心馳目騁、流連忘返。李津筆下必少不了兩樣東西,或者說只有兩樣東西,就是食物和男女。食物最能引發情慾的聯想,《詩經》中「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宜言飲酒,與子偕老」,是男女在一起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是表達愛意的最佳饋贈。食物往往代表了最原始的慾望和最粗鄙的情慾。
李津的畫有幾分拙意,使我想起韓羽筆下的水墨戲曲人物,初看似三歲小兒的隨意塗抹,細品則發現其精神和意趣,無三十年功力莫辦。這里既有洞明世事的大徹大悟,又有繁華看盡的返璞歸真。一個字:境界。這是任何技巧的操練都無法達到的。李津畫中,男人皆鬍子拉碴,女人皆眼睛細小,這跟許多人愛畫俊男美女大異其趣。這不是審美,而是審丑,但芸芸眾生確實沒有明星般的美貌,它真實地展現了凡人的生活狀態。李津的男一號往往是穿著對襟大襖,目光迷離,面容臃腫,一雙小眼似有迷離之狀,頗得李津自己的神韻。這也能表明了他勇於自嘲的心態。
李津的畫以臘肉、糟魚、東坡肉、醬豬頭、咸鴨蛋、燒乳鴿、冰糖葫蘆、小蔥茄子、西瓜蘿卜、菊花火鍋為主角,筆意憨拙,充滿肉慾,無不顛覆了傳統的審美情趣。畫中長幼咸集,男女參差,其食香香,其樂融融,大快朵頤又帶點暴飲暴食、不加節制。這是對世俗生活的一曲頌歌,對鍋碗瓢盆的由衷禮贊,也是對人間饗宴快樂之源的泄密起底。李津的畫深得我心,覺得它的精神與 《四月春膳》異曲同工。翻閱本書,你會感到,若沒有李津先生的畫,本書會比現在遜色許多。
記者:下一本書寫啥,還是與美食有關嗎?
曹亞瑟:在宋人著作中,蘇軾關於美食的詩文和尺牘最多。目前我正在通讀中華書局的 《蘇軾詩集》(8冊)《蘇軾文集》(6冊)《蘇軾詞編年校注》(3冊)《蘇軾年譜》(3冊)和河北大學出版社的 《蘇軾全集校注》(全20冊),想從中把這方面的詩文挖掘一下,寫一本關於蘇軾美食的小書。當然,寫這本書的閱讀量太大,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完成,順其自然吧。
❾ 外賣員雷海為:送餐間隙背古詩,一舉奪下詩詞大會冠軍,怎麼做到的
中國古詩詞具有久遠的發展史,它記錄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和人生情懷。雖然日常生活中沒有廣泛地應用古詩詞,但我們對它並不陌生。
許多人還把詩詞當成了自身的興趣愛好,比如:雷海為。詩詞改變了雷海為的一生,讓他這個平凡的外賣小哥在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上一鳴驚人。
夢想萌芽,詩詞的種子在幼年時便生根發芽
夢想誰都有,但把夢想變為現實並不是誰都能。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事物,比如:演員喜歡戲劇,歌唱家喜歡音樂,文人喜歡書籍。
這些愛好並非是天生,而是通過後天影響形成。或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又或許是因為某件不起眼的小事情,從此心中便多了一份喜歡,也多了一份執著。
1981年,雷海為出生於湖南邵陽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代課老師,平時喜歡研究解讀一些古代詩詞。
自此,雷海為一戰成名,用詩詞成就了自己,後來記者曾問他:為什麼總決賽時會表現得如此淡定,是因為胸有成竹嗎?
雷海為答道:「不是,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一路走到現在,我已經沒有什麼好輸的了,所以就覺得特別放鬆」
雷海為奪冠之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所有人都好奇一個外賣小哥到底憑什麼打敗了北大才子,對於觀眾的質疑,雷海為面對媒體笑著回應道:哥送的不是快餐,是詩。
❿ 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風文化
一、漢服
近年來漢服文化愈發盛行,走在大街小巷,都能看見一些身著漢服的小姐姐身姿飄逸。漢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款服飾,不僅美觀,而且頗具傳統韻味,它的款式也眾多。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女子漢服款式:曲裾、齊胸襦裙、襖裙、圓領袍衫、褙子等。
男子漢服款式:交領齊腰襦裙、直裾、短褐、圓領袍等。
二、漢妝
鑒於中醫的博大精深,於是很多化妝品行業,也逐漸將草本植物這一概念灌輸其中,因此出現了很多以「草本植物」、「純天然」的養護產品。仔細研究其中的成分不難發現,用料都是一些綠茶(消炎)、葡萄籽(抗氧化)、薏仁(去水腫)、白芍(美白)等產品,人們在購買這類產品之餘,也會研究這些成分,增長中葯知識。
隨著網紅時代的興起,從前庄嚴肅穆的故宮也走上了網紅之路。故宮文化創意中心的創立,讓故宮脫離了之前的面貌,與時代順利接軌。從故宮國寶色口紅的熱銷,到後來眼影、腮紅等一系列彩妝的問世,標志著故宮文化這一系列產品都受到了群眾的喜愛。
與此同時,這一系列彩妝的包裝也是精心製作,祥雲、仙鶴、梅蘭竹菊等圖案都應用到了上面。口紅以及粉質裡面的膏體也是如此,雕刻了各種中國傳統特色文化的紋案,輕輕打開,時間似乎又流轉到了幾千年前,彷彿置身於那個「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早上。
三、自媒體傳播
李子柒的火熱,也向人們傳輸了一個現象,越來越多人開始返璞歸真,內心開始嚮往傳統而古老的生活,那些漸漸消失在大眾視野的傳統文化,又逐漸被人們所提起。
在她的視頻中,傳統漢裝、造紙術、傳統蜀綉都彷彿有了生命,為了將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製作方法拍下來,她可以跨越幾年的時間用來取材取景。除此之外,各種傳統美食也在她的視頻中一一呈現。
通過她的視頻,也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到了更多傳統文化。
四、古風歌曲
擅長古風歌曲的周董,多少傳統韻律在他的影響下被年輕人哼唱。2008年春節聯歡晚會,一曲《青花瓷》讓無數人沉醉,人們紛紛搜索沉浸在江南煙雨中的青花瓷,到底是個什麼物件,而為什麼天青色,又被稱為最美的顏色。
無獨有偶,2011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周傑倫又以一首《蘭亭序》驚艷了眾人的耳朵。「蘭亭臨帖,行書如行雲流水…」在他宛轉悠揚的歌聲中,一幅中國書法的意境油然而生,將人們帶到了東晉時期王羲之那個朝代。
五、傳統文化節目
從2002年起,孔子學院就舉辦了「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旨在為了激發培養世界各國青年學生對漢語的興趣和喜愛。該節目的盛行,也為中國語言走向世界鋪開了更好的一頁。
近年來,關於故宮的文化節目層出不窮,《國家寶藏》以及《上新了·故宮》的接連播出,也讓普通群眾更深入的了解了故宮的魅力。節目中添加了眾多影視劇演員和一眾小鮮肉,也讓更多年輕人有了想看的沖動。
目前《中國詩詞大會》已經連播了四季,第五季正在熱播當中,相對每一季而言,它的播出都產生了廣大的影響。不管選手是本科碩士博士、還是送外賣清潔工,只要你有實力,就可以參與其中,為發揚中國傳統詩詞魅力而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