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吳文化是哪個國家的

吳文化是哪個國家的

發布時間:2022-03-02 15:00:22

⑴ 吳越文化是哪裡的文化吳文化和越文化又有什麼不同

「吳越」這個叫法實際是江浙地區的代名詞,而這個詞的最早來源,是源自於吳國和越國的國名,用來指兩個國家的疆域和核心地區

從商代後期開始,太湖流域的吳人和越人就開始分別建立起了國家。在當時,吳越兩個政權有著極大的深仇大恨,各自成為敵對的對象。不過,雖然兩國打得你死我活,積怨殊深,但是卻同屬一個部落,在語言、習俗文化等方面都是同屬於一個民系,可謂是「兄弟」國家。



⑵ 吳文化和越文化有什麼不同為何都統稱吳越文化

從地理學中,吳朗主要分布在江蘇南部,上海和浙江省以及江西,福建省和安徽省的一小部分。,吳語言分配面積近14萬平方公里,使用大約7000萬的人口。作為中國方言,吳語已經成立,直到現象的發展,經歷了20多萬年。有些學者認為吳郎的原始來源應該是古代教堂。

從第一個秦到六個扇區不同地區的諧波也會不同。浙江省尹吉被稱為岳,溫州被稱為岳葉,東浦,楊悅被稱為楊悅,福建地區被稱為越來越多,廣東就是南嶽,廣西是西火或羅岳,散落在江漢地區的人叫山。

你知道吳悅的文化起源和吳越文化特色嗎?

首先,吳悅文化

吳越文化依靠長江三角洲和杭州灣,北到長江天翼,西,襄陽平原,南部南陽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海洋。這里的河流,許多湖泊,適當的氣候,陸地和美麗,山區都豐富,地球特殊名稱,普通湖區魚米香氣,太湖流域是世界糧倉,絲綢小鎮。上海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的重要門戶。南京和杭州是我國六個古都,杭州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頂級在上海,南京和杭州,形成了最密集,最經濟地發展的「金三角」地區。這是中國的寶藏,人民傑出。

自唐宋以來,隨著我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從黃河流域到江南,文化中心將搬到吳悅,宋代之後,吳百年的發展,吳燁文化一直在追求所有文化在我的國家。最高。吳越文化有一個狹隘和一般的意義。狹窄的吳越文化是指春秋時期吳國文化和越南文化的綜合症;廣義武悅文化是指長江東南部東南沿岸吳悅人民武悅人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一般呼叫。吳越文化的范圍在本書中表示,主要包括江蘇,浙江和上海。

二,吳悅文化源流

現代吳語分布在長江,北部和江淮官方詞的五個省份,西部和慧語,交界處,南部的交界處。在歷史上,吳朗首先形成在江蘇南部(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將延伸到安徽南岸和浙江北部的杭家湖平原,然後去中心部分浙江,南和西南。不同的吳語分布,新年南部北遷移民的情況也將不同。中國南方,浙江,浙江,我收到了更多北遷移民,如西金,王室南峪,丁迪金陵,中原民族歸夢和他的近期。北方街道到浙江集中於吉吉縣,江蘇大量移民以來,近代已在錢塘江北部。因此,這些領域的吳語更有可能受到北部的影響。你知道吳悅的文化起源和吳越文化特色嗎?

吳和岳在古代兩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概念中。吳也叫吳,他的祖先生活在浙江南部南部的這一領域,浙江南部南部。上一年的上代,周泰王古龔的父親紫博,鍾永治在他的兄弟中製作了王子,楠本到吳,建立了吳國,春秋,杜蘇(現在蘇州)。越多,也越名,越是古代「越南」分支。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傳說是很多夏天。 Yue Guo在該市,它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在春秋時期爭取武楚的平衡。雖然吳他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地區,在太湖盆地及其周邊地區,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生活習慣和社會習俗。他們創造的文化是不同的,不同的是相同的。

吳文化的誕生是在南京鎮江。南京北部的北宜陽營地重點了大規模的文化遺址。銀陽營地文化上方仍然有一層湖文化,這兩個文化層呈現了吳文化產生的土壤。由於南京的地理位置,鎮江接近中原,導致吳文化被中原文化相對較大,這與寧邵平平平和太湖汝拉的文化顯著不同。

天堂和人們仍然很自然

江南花園代表蘇州,杭州,無錫,揚州等地門店,蘇州花園也代表了江南花園的最高藝術藝術,所以有「江南花園,蘇州花園,江南」。蘇州花園設計精緻,倡導著本質上的花園概念,已成為中國建築的代表之一。蘇州的獅子森林,謙虛的管理員花園,揮之不去的花園,凈大師花園,Canglang受到教科文組織的約束,該組織包括在世界遺產文化目錄中。在明清時期,揚州市因商人聚集而熙熙攘攘,而且有許多著名的花園,梅蘇林,魔鬼,豐田,嘉軒和五英畝的花園都在明代時期著名。清代八名著名的花園(王紫玉園,媛媛,媛媛,河源,Zhihuyuan,Nanyuan,鄭宇石源,花園)。經濟發展促進了揚州市建設。

「天國」是中國傳統想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應對「上帝」和「人民」的關系,中國人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戰國《揚州畫舫錄》,當天結束,地球,人作為「三人才」,最理想的境界是「天堂的協調」,所謂的「蒼缺於天迪陶,天迪」的范圍天地,這不是一切事物,「在自然的自然生活中,中國的智慧祖先將是良好的一致性,而且自然並具有自然和諧自然。可以說,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史離不開「天國」的概念,這影響了中國人生的各個方面。

⑶ 吳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它具有以下四方面主要特徵:

1、上善若水,兼容並蓄。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吳地沿江環湖,境內水道縱橫,河港交錯。人民食則稻魚菱藕,居則枕河人家,行則舟橋兩便,業則漁殖蠶桑。在明清時期則成為中國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隨物賦形,融匯百川,吳文化成就其水文化鮮明特徵

2、崇文重教,經世致用。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同樣賦予了吳地人民聰慧陰柔、崇文尚雅的性格特徵。富而思禮,安而重教。吳地文風興盛,清朝全國114名狀元中,江蘇有49名,近乎其半,其中蘇州籍狀元26名,比例過半。

3、柔中蓄勁,雅不廢俗。

至柔者至堅,吳地水文化中「隱者」和「道家」的元素發展到極致,便呈現出另外一種面貌,誠如明代張溥《五人墓碑記》中普通市民呈現的「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猶有先秦時期吳地先民「輕死易發」的遺風。吳地長時期高度繁榮,士農工商等百業融合發展,市民文化和士大夫文化互相影響,則帶來雅俗並舉的別樣風貌。

4、惟精惟新,人巧天工。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數千年風流繼世、繁華迭代,吳地傳統手工技藝之精緻精雅難以置信,子岡玉,供春壺,是一代大匠「技進乎道」、「匠人匠心」的生動體現。除吳地及國內外博物館藏的豐富珍貴文物外,還有大量的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3)吳文化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吳文化是開創江南古文明的源頭,吳泰伯開創的基業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家,吳國具有740年的歷史,是歷史上任何一個諸侯國所不可比擬的。

對真理的追求要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泰伯浩氣存千古,肝膽留人間。世上有「江南文化始泰伯,吳歌如海源金匱(金匱即今無錫)」之說。

泰伯南下,把周朝的詩歌和無錫地區的土(山)歌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吳歌,促使古老的所謂「荊蠻文化」和北方文化結合而發展成為吳文化,無錫是發祥之地,創出了無數的光輝燦爛的無錫山歌、田歌、村歌、漁歌、圩歌、船歌、情歌......等,這都是泰伯及其後人的豐功偉績。

有史記載可知,無錫是具有3200多年歷史的古城,隨著考古的進展、歷史遺跡的發掘及古文物的研究,可以斷言無錫的古文化還可以推到更遠古的年代,而不只泰伯作吳。

⑷ 吳文化的發源地是無錫繁榮在蘇州嗎真的嗎

發源無錫梅村(當時梅里),泰伯奔吳,開創江南第一個國家——吳國。在吳國的闔閭時代,擴充國都,遷都蘇州(姑蘇),正好傳位兒子夫差(西施的合法丈夫),吳國進入最強盛時期
所以說發源無錫,繁榮在無錫和蘇州。

⑸ 介紹一下吳越文化

西元十世紀的吳越文化

唐帝國滅亡後,東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從帝國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東亞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被北方帝國殖民統治數百年後,吳越民族重獲獨立。吳越國位於今天的浙江及蘇南一帶。從西元886年開始,錢氏家族在這一地區保持了近百年的統治。錢氏父子鼓勵農耕、修築水壩、興佛重教。在當時東亞各國中,吳越國是國運最長久,人民最安寧,經濟最繁榮的國家。而杭州,這個唐帝國統治時期的三等小城,也在這短短幾十年間一躍成為十餘萬人家的大都會,被稱為「東南第一州」。
西元10世紀初,唐帝國氣數已盡,各地盜匪猖獗,兵變頻繁,農民起義和民族獨立運動如火如荼。亂世之中,英雄迭出,西元852年一個男嬰在一戶普通的農戶家出生了,誰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男嬰在吳越成就了一番霸業,建立了當時東亞最為富庶安定的吳越國。
杭州,唐帝國時期的一個邊緣支郡,城牆單薄,戰略地位險惡。在杭州剛剛站穩腳跟的錢鏐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他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修築城牆,擴展版圖,修建堤壩,為杭州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安全,穩定、繁榮昌盛的基礎。在錢鏐的領導下,杭州開始了歷史上最初的大規模建設。
在吳越民間建有許多錢王廟、海神廟,直到今天仍是香火不斷,錢王被作為神靈供奉於廟堂,這位人間的吳越國國王在吳越百姓的信仰中,替代了能呼風喚雨的海龍王。
越州,浙東的中心,糧食的重要產地。然而由於鑒湖無人管理,堤壩破敗,百姓常年受水患之苦。錢鏐在位期間重興水利,發動民工修治鑒湖,在吳越國境內到處回響著興修水利的勞動號子。
1996年的一天,一位杭州的農民為燒磚來到山腳下取土,就是這無心的舉措使得一座錢氏古墓重見天日了。古墓中布滿華麗的彩繪,生動的浮雕,精妙的天文圖象,考古者也發現了秘色青瓷,琳琅美玉。康陵古墓的發掘彷彿揭開了歷史的神秘面紗,一時教人心馳神往,一千年前的吳越盛世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東亞佛教在晚唐帝國時期曾遭受致命性的打擊。唐武宗會昌滅佛,使得佛教在北方幾近鏟除。然而至今我們都能在吳越地區看到大量同一時期的佛像、佛塔。錢氏家族的尊佛重教使得佛教南下,並終於在吳越國境內重新興盛起來。也使吳越成為著名的「東南佛國」。
西元975年,宋與吳越聯軍攻破南唐首都金陵,南唐滅亡,宋帝國的征服之矛直指吳越。錢俶,吳越的末代國王,他內心矛盾痛苦來到先王陵廟,跪拜以泣,然而為了百姓免遭戰爭之苦,他沒有選擇抵抗,一個安定富饒的吳越國再次被北方帝國吞並,繁重的賦稅和殘酷的掠奪隨之降臨在吳越百姓的頭上。錢俶沒有再回來,但吳越民族卻生生不息,從未消亡,他們將永遠生活在東海之濱的這片沃土上。

⑹ 吳文化的發源地究竟是哪裡

是太湖

吳文化的地域范圍究竟有多大?根據自然環境蘊含的不同特徵,物質精神方面的不同形態,相關專家研究認定,吳文化的地域界定是:以長江下游三角洲的中心地帶。形象地說是以太湖為腹心,滬、寧作首尾,蘇錫常、杭嘉湖為節肢,旁及鎮江、南通、揚州的一個地域整體。
作為吳地腹心的太湖,應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太湖文化作為一種大文化,涵蓋了先吳文化和吳文化。卻有人誤將太湖文化當作吳文化的一部分,譬如那部電視宣傳片《水天堂》的解說詞,就是這樣寫的:太湖騎在蘇州這匹已經奔走了兩千五百多年的竹馬上,風韻動人地擺動著不老的青梅……
吳文化起源於太湖,其開創則源自吳地始祖泰伯及其弟仲雍。他們為讓王位,離開岐山來到太湖,立國「勾吳」。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都被習慣地稱為「吳國」。後世人就以「吳」字作為這一地區的代稱或簡稱,也作為這一地區的文化符號。「吳」是會意字,《說文解字》解道:「吳,大言也。從矢,口。」「口」表示呼喊,「矢」系人在奔跑時回頭反顧的象形。這是早先居住在陝西一帶狩獵者——吳人的原始意義(筆者姑且稱其為「先吳人」)。上古「吳」字,是後世「吳」、「虞」兩字的原始文字,狩獵者為誘捕獵物,往往身披獸皮,所以在吳字上也加上「虍」字頭作「虞」,故先秦以前,吳、虞兩字相通,因此,吳人也可稱「虞人」。至今在常熟還有以「虞」命名的地名,如虞山、虞城。
確切的說,泰伯奔吳,應是泰伯奔「湖(太湖)」。早在炎黃之時,隨著炎黃部落的東擴,先吳人就大規模東遷。到堯舜時,先吳已有多支系遷徙到太湖流域。泰伯奔吳後,學江南之俗,荊蠻文身,刀耕火種,漁獵為業。《吳地誌》載:泰伯「以『魚』為圖騰,並建立『吳(魚)國』(吳語「吳」「魚」音義相同)」。吳文化從此揭開了序幕。先吳人也由內陸山區的虞人、獵人,變為水鄉澤國的漁人、農人。同時帶來了中原地區的先進農業技術和手工業技術,使黃河流域文明與太湖流域土著文化相融合,推進了太湖地區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勾吳文化」。並歷經了越楚齊魯等國的頻繁交戰兼並、春秋戰國時的相互交融整合,直到六朝前期才走向完善,形成了兼容並蓄的獨特的吳文化。
而泰伯奔「湖」前的史前文化,包括新、舊石器時代太湖地區土著人創造的文化,人們習慣稱為江南土著文化的遠古時期,或稱之荊蠻文化、先吳文化。其實這段吳文化的原創時期,也就是太湖文化。人們發現,一萬年前太湖地區就有古人類活動。如舊石器晚期的太湖三山文化、馬家浜的稻作文化,作為吳地的史前文化,比之於中原地區也有輝煌時期。太湖流域河網稠密,湖盪眾多,雨量充沛,氣候溫潤,是我國著名的水鄉,適合農業的發展,種植水稻的歷史十分悠久。考古發掘證實,馬家浜文化類型的蘇州唯亭草鞋山,就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之一,在吳縣澄湖和吳江梅埝龍南遺址等處,也發現了史前水稻遺址,並有一套較為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與生產工具。太湖流域及良渚大小墓地出土的數量不等、精緻不一的陶玉器等隨葬品,顯示了吳地先民的卓越智慧。漫長的太湖文化(先吳文化)所創造的史前文明,對華夏文明產生了很大影響,為隨後而來的勾吳文化乃至整個吳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打下了良好基礎。

⑺ 誰能介紹一下吳文化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吳文化即吳地、吳人的傳承文化。吳地,一般說來即是以太湖流域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揚州、淮陰一線以南地區,東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區。若以吳語來說,則南可至浙江溫州、永嘉之地,東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揚州以東沿江一百里寬的狹長帶,西至鎮江丹陽的交界處。

太湖中的吳縣三山島發現了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晚期遺址,表明至少從那時起吳先民已在本區域生息繁衍。近年來,瀕臨長江的張家港地區,發現了許多新石器時代的先民遺址,其中最早的距今有7000年的歷史。陽澄湖畔的吳縣草鞋山遺址(堆積有 10個文化層),它能完整地說明本地區的歷史演進。第十文化層為距今六千七、八百年左右,此時的先民們已過著定居生活;住在木結構的建築里;從事漁業和農.業生產,已大量種植經人工栽培的粳稻;已有豬、狗、水牛等家畜飼養;從獲得的三塊紡織品殘片可知當時織造技術已相當發達,圖案藝術相當高超,操作工藝相當精湛。五千多年前的吳興錢三漾遺址出土的絹片絲帶表明:家蠶首先是吳地吳人養育的;緩絲織絲的技術,不僅發祥於本區,而且遙遙領先於全國和世界。這遺址還出土有五千年前的農具——省河泥的幹部,這表明本區的農技水平早居全國最先進的地位。又如吳江海堰、團結村等遺址中出上有彩漆繪的陶器,時距今五、六千年間。更使全世界嘆為觀止的是良港文化的玉器(錢塘江流域有大量的發現),無一不被列為精美絕倫的珍品。這一「玉文化」不僅表明了吳越先民的智慧才能、生產水平,而且對我中華民族從思想、觀念、社會制度、民族性格乃至建築風格、審美情趣等許多方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考古與上古史告訴我們,歷史上本區域發生過兩次大的洪災,先民們一支渡海北上,一支過江入淮進中原,人數很多,還有少數殘留於台地山麓。進入淮北中原地區的史稱「九黎」、「三苗」,經黃帝、堯、舜、禹等逐次征伐、臣服,漸融合成為華夏族的一支。原留在台地崗坡上的少數支族隨後也漸次發展壯大。在周代,寧鎮、太湖兩區域的先民組合一體——即春秋時代赫赫有名的吳國。它在傳承良清文化的基礎上,交融進了一定程度的北方中原文化、西面的楚文化與南面的越文化,創造出了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有重大意義的吳國文化,即吳文化中極重要的一個歷史階段。限於篇幅,僅舉其兩個突出方面:一是軍事領域,居當時中國的最前列。吳國不僅有幾萬精良的陸軍,而且有一支編組的強大水軍,其主要戰艦長達十丈,每艦戰車達百人之多。吳國兵器之精銳,在當時首屈一指。更具曠世意義的是,它孕育了傑出的軍事家孫武及其名著《孫子兵法》,至今還具有極大的生命力。二是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姑蘇城,乃「中國歷史第一古城」, 2 5 0 0年來原貌仍存,這不僅在中國即使於全世界也難覓其偶!

由於我國南方與北方的自然環境差別很大,尤其太湖流域,水鄉澤國,域內的地區性特別強,多元性明顯。由於這種自然環境差異,必然導致經濟發展與生活方式的差異,進而導致居民的氣質、習俗、風情,意識、觀念以及審美情趣的差異。吳人從上古時期起,就顯得秀慧、那膩、柔和、智巧與素雅。以後隨著歷史上北方一次又一次的大戰亂,大批的北方地主、官僚、文上一次又一次地流徙吳地,他們的生活習氣,加深了吳地吳人的上述特性。到唐與兩宋時代,吳地城市經濟、城市火化空前繁榮。特別是在明清期間,吳地中心的蘇州,在人口、財富、工農業生產、國內外貿易以及文化、教育、學術、藝術等主要領域都躍居全國「第一大都會」,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在這里孕育,從而使吳文化的內涵特別豐富,特性更加鮮明,生命力十分強大,輻射全國甚至海外不少國家和地區。

蘇州城建於公元前514年,是「中國歷史第一古城」(第二古城是成都)。城周長近四十里,與當時首都洛陽相仿。水陸雙棋盤格局,獨一無二。城內宮室、花園、寺廟、茶室、酒樓、河道、橋梁之多之美之麗之巧,無他城可倫比。距今2500年左右吳人言僵(子游)求學手孔子,返回吳地後大力傳播孔儒之學,被譽為「南方夫子」。漢代吳地郡學林立,誦讀之聲不絕於途。隋唐時創建科舉制度,分科學校應運而生。至宋朝,府學縣學,里、村的社學、義塾以及寺院經辦的經舍,遍布各地,而且由學者主持的書院也以吳地為盛。明代,蘇州地區有社學七、八百所,清代更見發展,凡少年子弟均可入學就讀。吳人好讀書,已成為傳統風氣。正由於這種深廣的教育基礎,故明清兩代蘇州一府的進土、狀元人數遙居全國之冠。

傑出的文學家代有輩出:陸機、陸雲、昭明太子蕭統、韋應物、陸龜蒙、范仲淹、范成大、高啟、文徵明、馮夢龍、金聖嘆等享有盛名。通俗文學大師馮夢龍的《三言》在中國文學史上居很高位置,馮氏對《吳歌》的搜集整理與創作有著歷史性的貢獻。吳歌乃吳人尤其下層勞動者所創作的民歌,其形式、內容與感染力遠較著名的劉三姐山歌優美動人。它源遠流長,戰國時的屈原就稱羨吳歌的優美動聽,而且歷史、社會影響大。明清兩代,全國主要城市都有專以演唱吳歌為專長的藝伎傳唱,如著名的王翠翹、陳圓圓、童小宛等。崇禎皇帝的寵妃田妃、袁妃也均以這一技藝來取悅皇帝。當時普通百姓亦以會唱吳歌為時髦。笑語為我國一支最古老的語種,迄今穩定少變。唐代語音學家陸德明常以吳音去注釋古代經傳。吳語自先秦時起,就享有「糯軟甜脆」的贊譽,精場帝也以效說吳語為榮。到明清時期,大凡上層人士,尤以婦女如妃嬪、名妓,下至戲曲演員、江湖藝人,均以操吳語為時髦。

戲劇曲藝,獨樹新幟。著名的昆劇孕育於明代的吳地,自此蘇州就成為中國傳統戲劇最重要的發祥地與大本營。劇作家、劇本、演員數量之多,影響之大,在全國居前列,至今依然為海內外所注目。評彈將評話與彈詞合為一體,操吳語,博採小說、戲曲、詩歌、音樂、相聲等表現手法之長,熔說、噱、彈、唱、演於一爐的綜合藝術,深受群眾喜愛,還有中華民族的輕音樂「江南絲竹」,於音樂天地里獨樹一幟。

吳中古典園林曲折幽遵,小巧玲球,變化有致,在構思、布局、造型上深蘊詩情畫意,藝術與自然之美和諧地統一。城市建築與居民的風尚、習性都講究藝術化、典雅化,這是吳人的一大特徵。

吳門的書畫藝術為舉世公認。沈周、祝枝山、唐伯虎、文徵明等在世時,就為國內外人士所欽佩。那時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人士,都以得沈、唐、文三人之書畫為一生中之殊榮。

手工工藝精巧優良,不僅在歷史上曾獨步全國,至今在絲綢、刺綉、木石雕刻、燈彩、制扇等方面仍為海內外人士所嘆服。絲綢、刺綉之精美絕倫,紅木傢具及雕刻技藝世無其匹。蘇州燈彩與蘇扇之華美精巧曾在歷史上享第一之譽很長時間,茲僅舉兩小例以一斑窺全豹。①擔相。用泥捏成各種人物面相,肢體以香樟木做成,手腳都能活動,再配上四季農飾,組成各種藝術場景擺設,它將中國雕塑大師唐代楊惠之的技藝實用化,散布至家庭文化里去,其社會意義很大。仿照顧客的相貌,哪怕額上一塊小疤都能維肖維妙地捏出來。②清朝前期,山塘街上有一種製作場店,能以一根發條作動力,制出像「童子拜觀音」、「攪娥奔月」等高級玩具,不僅人物四肢眼嘴都能動作,就連月中的小玉免也能一下一下的搗葯。「工巧絕倫,舉國無雙」,確是歷史的真買寫照。

吳中的飲食文化素以高、精、雅、鮮享譽全國。吳地不僅有自成體系的「蘇幫菜」以及一大批高檔菜館酒樓,更以普通百姓家家講究日常餚菜而名聞遐爾。歷史上「船菜」特具水鄉地方特色,蘇州的傳統風味小吃及糕點糖果,其品種之多,門類之全,質地之佳,滋味之美,形色之巧,千百年來一直令海內外人士贊不絕口。

人文景觀「聚寶盆」的吳地民俗是吳文化的又一代表。在歷史上它就以博厚豐繁饒有興致而稱絕全國,而且無論其衣食住行、生產勞動、愛情婚姻、人生禮儀、生老病死、節令玩耍等等無一不多姿多采,別具一格,而且不少方面還品位高級。比如,明清時代的八月中秋節除通常的賞月吃月餅食菱藕外,還在虎丘山上舉行通宵的全民性的戲曲演唱競賽;又如每年清明、七月半及十月初一三節至山塘街「看出會」,好比西方許多國家最隆重盛大的「狂歡節」,其內容奇特豐富,傳統色彩鮮明濃烈,傳唱至今的古代中國民歌〈大九連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足以為證。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吳文化是一種具有魚米水鄉特色的「才智藝術型」地方文化。它有五個本質性屬性:水文化十魚文化十稻文化十蠶桑文化十船文化。它又孕育於「重群體、答道德、講究和諧、崇尚中庸之道」的大中華文化母胎之中。這種個性與共性的統一就凝煉出了它的「秀慧、細膩、柔和、智巧、素雅」的社會文化特徵。

正由於這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特徵,導致了吳地吳人千百年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持久不衰地繁榮昌盛,而且也使它具有較諸其他地方文化更強的開放性、吸收性與融匯性的特點。因而也可以看成是某種經濟型的文化。優秀的吳文化必將對祖國的四化和統一大業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⑻ 吳越文化到底起源於哪裡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吳文化和越文化,都起源和發展於長三角地區。在古代,吳和越是活動於今長江以南的東南地區的原始居民,是東南地區的兩個土著部族。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這兩個部族實際上同屬於古越族」。百越是我國的一個古老民族,分布於我國東南及南部,甚至越南北部的廣大地區也有百越的足跡。

自商末周初起,吳和越兩個國家分別在今天的江、浙地區逐漸形成,並於春秋時期相繼稱霸。但在中國文化史上,六朝時期以前產生並存續於江浙地區的吳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種真正具有核心價值理念,具有鮮明的統一性和系統性的文化形態。直到六朝前期,吳越民眾仍以尚武逞勇為風氣。相比中原地區,吳越文化的落後是明顯的。但就總體性狀而言,粗獷中蘊涵精雅,是當時吳越文化的顯著特徵。

⑼ 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哪個省

江蘇、浙江兩省
又稱江浙文化
以太湖流域為中心,范圍與吳語區相吻合。吳越文化可細分為「吳文化」和「越文化」,兩者同源同出。

閱讀全文

與吳文化是哪個國家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