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小學地表文化是什麼

小學地表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4-24 13:50:25

⑴ 小學生地理文學常識

1.地理文學歷史常識有哪些
海內第一山:浙江普陀山 南天一柱:廣西桂林獨秀峰 天下第一關:河北山海關(也稱萬里長城第一關) 天下第一湯:雲南安寧溫泉(又名碧玉攔陪謹泉) 天下第一泉:山東濟南趵突泉 天下第一瀑:浙江雁盪山大龍湫 天下第一石:浙江普陀山盤陀石 天下第一峰:浙江縉雲鼎湖峰 天下第一碑:陝西華山銘殘字碑 天下第一村:吉林和龍縣大洞村 天下第一松:安徽九華山鳳凰松 天下第一洞:湖南冷水江市波月洞 天下第一佛:四川樂山大佛 天下第一龍:山西襄汾縣陶寺發掘出的陶寺龍 天下第一荔:廣西桂平丁香荔枝 天下第一鮮:江蘇呂四文蛤 天下第一菜:江南傳統名菜「蝦仁鍋巴」 天下第一香:蘭花 天下第一江山:江蘇鎮江北固山 天下第一奇山:安徽黃山 天下第一奇石:福建東山島上的銅山風動石 天下第一奇觀:雲南石林 天下第一福地:陝西終南山樓觀點 天下第一名?:河南嵩山少林寺 天下第一古:河南洛陽白馬寺 天下第一雄關:甘肅嘉峪關 天下第一名塑:山東泰山靈岩寺泥塑羅漢 天下第一洞天:河南濟源縣西北王屋山 天下第一紀游:明末徐弘祖著的《徐霞客游記》 天下第一長聯:雲南昆明大觀樓門長聯 我國第一高壩:位於黃河幹流上的龍羊峽水電站攔河大壩 我國第一大橋:江蘇南京長江大橋 我國第一大河流:長江 我國第一大瀑布:貴州白水河黃果樹瀑布 我國第一大草原:內蒙北部的呼倫貝爾盟草原 我國第一大煤礦:山西大同煤礦 我國第一大銻礦:湖南冷水江銻礦 我國第一大鎢礦:江西亂坦大余 我國第一大鉬礦:遼寧錦西楊家仗子 我國第一大釩礦:四川攀枝花 我國第一大鹽場:長蘆鹽場 我國第一大鹽湖:青海西北部柴達木盆地中的察爾汗鹽湖 我國第一深峽谷: *** 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我國第一長冰川:新疆喀喇昆侖山喬戈里峰北坡的音蘇蓋提冰川 我國第一高平原: *** 平原 我國第一大漁港:浙江舟山群島沈家門漁港 我國第一大鍾樓:陝西西安鍾樓(高三十六米) 我國第一大省區:新疆 *** 爾自治區 我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市 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 我國第一大鹹水湖:青海湖 我國第一大內陸河: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 我國第一大稀土礦:內蒙包頭 我國第一大菱鎂礦:遼寧海城、營口 我國第一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 我國第一大圖書館:北京圖書館 我國第一大古城堡:江蘇南京的中華門城堡 我國第一座天文館:北京天文館 我國第一大拖拉機廠:河南洛陽拖拉機廠 我國第一大桑蠶基地:浙江、江蘇兩省的太湖流域 我國第一大潮汐電站:山東乳山縣白沙口潮汐電站 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1935年6月由茅以升主建的錢塘江大橋 我國第一大古跡鑄鐵件:河北滄州鐵獅子(重約40噸) 我國東西第一長的鐵路:蘭新——隴海線 我國南北第一長的鐵路:京廣線 我國第一大鋼鐵工業基地:遼寧省的鞍山鋼鐵公司 我國第一大煤炭工業基地:山西省的大同煤礦 我國第一大造船工業基地:上海 我國第一大油葉岩煉油廠:遼寧撫順 我國第一大彩色顯像管廠:陝西咸陽彩色顯像管廠 我國第一條大型客運索道:1983年通車的泰山旅遊索道 我國第一條復?電氣化鐵路:河北石家莊至山西太原的石太線 我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1959年獲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 人間第一香:茉莉 迎春第一枝:梅花 海門第一關:安徽宿松縣小孤山 嶺南第一關:位於贛南、粵北的梅嶺上的梅關 東南第一山:安徽九華山 西南第一山:雲南獅山 江南第一山:江蘇無錫惠山 京東第一山:天津盤山 淮東第一觀:江蘇揚州大明寺 鷺江第一峰:鼓浪嶼日光岩 千簡基山第一峰:西溝仙人台 黃山第一處:玉屏峰 上海第一景:外灘 中原第一名山:河南中嶽嵩山 濟南第一名山:千佛山 福建第一名山:武夷山 入黔第一洞天:貴州鎮遠縣青龍洞 東粵第一寶:廣東曲江縣南華寺 金陵第一名勝:江蘇南京莫愁湖 萬里長江第一橋:湖北省的武漢長江大橋 奇險天下第一山:陝西華山 桂林城南第一景:桂林南溪。
2.泰山文化知識歷史地理文化
五嶽之首——泰山 泰山 又稱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等。

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

《五經通義》雲:「宗﹐長也﹐言為群岳之長」。泰山突兀的立於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齊魯古國,同衡山,恆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嶽,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岳。

泰山地處山東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會濟南,南臨「聖城」曲阜,東連「齊都」淄博,西濱黃河(北緯36°15。3′,東經117°6。

0′)。泰山形成於太古代﹐因受來自西南和東北兩方面的擠壓力﹐褶皺隆起﹔經深度變質而形成中國最古老的地層──泰山群﹔後因地殼變動﹐被多組斷裂分割﹐形成塊狀山體。

現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繼續增高。

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於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築主要為明清的風格,將建築、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徵。

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嶽之長」的稱號。佛道兩家,文人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

道教稱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為天齊王。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嶽之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縮影,而今又成為世界珍貴遺產。

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從祭地經帝王駐地的泰城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長達十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一條軸線。

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泰山景區分麓、幽、妙、奧、曠五區,其中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於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於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一段,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稱為妙區;泰山之陰為後石塢,此處林木蒼郁,花草茂盛,素有奧區之譽;曠區位於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這里坦途綠蔭,溪深谷幽。 於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

泰山的名勝古跡眾多,主要的景點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關帝廟、紅門宮、斗母宮、經石峪、五松亭、碧霞祠、仙人橋、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等,其中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被譽為岱頂四大奇觀。 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

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雲海碧波的壯麗景色。

春秋兩季較溫和,平均氣溫10℃,但春季風沙較大。秋天則風雨較少,晴天較多,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為登山觀日出的黃金季節。

冬季雖天氣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機會較多。 最佳旅遊時間:游泰山,4月~11月為佳,觀日出則以秋季為最佳。

岱頂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黃河。 冬天要待下雪時,景色才出奇。

雨天不要輕易放棄登山,此刻山上常會遇到雲海奇觀,若遇上日出雲海就更幸運。黃金周期間泰山人太多,不過泰山上的纜車和盤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確實做的很不錯。

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五嶽之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 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批准標准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遴選標准C(I) (II) (III) (IV) (V) (VI);N(I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泰山名勝風景區,位於山東中部,跨越泰安,濟南兩市,總面積426平方公里。

泰山,古時稱岱宗,春秋時改為泰山,被稱為東岳,位居五嶽之首。泰山,不但在地質學和歷史文化方面具有研究價值,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

2007年5月8日,泰安市泰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泰山地區在太古時代經歷了劇烈的地殼抬升和沉降,終於在3000萬年前形成了今天的泰山。

泰山地區的寒武紀片麻岩群是華北台地的基底,地層剖面出露齊全,化石豐富,保存完好。泰山雜岩形成於太古代,年齡在20億年左右。

泰山有豐富的地殼運動遺跡,在地質方面有豐富的研究成果,並設有著名的地質研究基地,具有世界意義的地質科學研究價值。 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

7米,突起於華北平原,凌駕於齊魯丘陵,相對高差。
3.需要一些趣味的地理知識,適合山區孩子的,小學生
地理記憶順口溜大全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

①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①。

①溫,指溫度。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

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

緯線指南北,東西經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

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4.小學文學常識30個,急
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孫子兵法》

第一部河道水系專著《水經》

第一部紀錄礦物的文獻《山海經》

第一部字書《說文解字》

第一部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論著《天工開物》

第一部農業網路全書《齊民要術》

第一部關於茶的專門著作《茶經》

第一部地理著作《禹貢》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第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

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

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

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傑作《儒林外史》

成就最高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第一位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

新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郭沫若

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楊萬里

歷史上詩作留存最多的詩人——陸游

最早的典籍外文譯本——〈老子〉

最大的詩歌集——〈全唐詩〉

這些既可以作為考題,優勢常識性問題,橫好的。
5.小學文學常識30個,急
1、中國最早的字典叫《說文解字》。

2、清乾隆年間,皇帝下令編撰了一部中國最大的叢書,收錄了18世紀以前3000多種重要著作。全書共230萬頁,連接在一起,足夠繞地球赤道一圈有餘。

請問這部叢書叫《四庫全書》。3、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共有305篇,也叫「詩三百」。

4、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辭《離騷》。5、中國古代神話非常豐富,其中以《山海經》中為最多。

6、西漢時期,由司馬遷寫的《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7、宋詞主要分為兩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約派。

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8、「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宋朝詞人蘇軾《水調歌頭》中的名句。

9、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女詞人是李清照10、元雜劇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關漢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竇娥冤》。11、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12、陶淵明《桃花源記》寫了一個理想的世界,那兒與外面的世界隔絕,人們過著安寧、幸福的生活, 13、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是詩歌。

14、唐代李白被人稱為「謫仙」、「詩仙」 15、唐代杜甫的詩被大家看作「詩史」 16、杜甫的詩《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7. *** 代表作《沁園春·雪》《長征》。18.李白,字太白,世稱「詩仙」「千古一詩人」。

19.國國歌歌名《義勇軍進行曲》,作詞田漢,作曲聶耳。20.知音」一詞來源於戰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的故事。

21.「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22.「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23.古詩名句中點字成金的事例: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鬧」字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來歷 .24.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25.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唐代文學家,有抒情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26.楊炯,初唐四傑之首,名作有《從軍行》。 27.盧照鄰,初唐四傑之一,代表作為《長安古意》。

28.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代表作為《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29.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

所作《回鄉偶書》(七絕),為傳誦名篇。 30.王之煥,字季陵,唐代詩人。

他的《涼州詞》、《登鸛鵲樓》是唐代絕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

《過故人庄》(五律)描繪了綠水青山的田園風光和「把酒話桑麻」的農家情趣,體現了詩人與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曉》(五絕)寫春曉之景及早春之情,成為流傳千古的好詩。

31.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擅長七絕,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和《出塞》兩首都很有名。 32.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名篇有《鳥鳴澗》(五絕)、《送元二使安西》(七絕)、《觀獵》(五律)。「味摩詰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贊王維之語。
6.小學生《網路知識大全》內容是什麼
這本書上介紹了很多關於動物、軍事、科技、植物、地球、宇宙等方面的知識,內容豐富而且還有許多相關的圖片,通俗易懂。

網路知識模塊幫孩子放下沉甸甸的書包,以最輕松的姿態來閱讀這個世界。 透過《網路知識大全》讓視野擴容,在這里,或知識或故事的文字娓娓道來,就這樣縮短時與空的距離,讓昨天、今天與明天銜接成一條光滑的弧線。

走進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破解科學之謎,感受歷史的滄桑,享受文學和藝術的魅力。 (1)小學地表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少兒網路知識大全》是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錦黨。

是一套能看、能聽、能說、能畫、能玩的童書,是一套幼兒和家長共讀互動且可以反復閱讀的童書。 從兒童的閱讀特點和興趣出發,採用開放式框架,大場面圖設計,從幼兒身邊的生活入手,幫助引導幼兒快樂地積累關鍵經驗,促進幼兒動腦和思維的發展。

⑵ 地表的變化

三 地表的變化

單元目標
1.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種形態,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斷變化的;認識溫度、水、風、生物等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作用;知道岩石的風化、搬運、磨圓等地質作用,認識卵石的形成過程;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所帶來的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
2.嘗試繪制山地地形圖,感悟符號語言的精妙以及它豐富的科學內涵。通過完成水滴和水流對地表的影響、溫度和水對岩石的影響以及岩石磨圓作用等實驗,經歷用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測量,採集數據,並作簡單記錄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到建立模型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實驗和研討過程中,鍛煉縝密的思維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嘗試辯證地、綜合地分析問題,岩察漏考慮對同一現象做不同的解釋。
3.能從多樣的地表形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通過學習自然因素對地表的作用,形成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到實驗研究的意義。通過學習人類活動對地表的影響,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單元結構
課題 主要活動 課時建議
1.多樣的地表形態 1.認識地表形態及表示它們的地形圖。
2.畫山的地表形態平面圖。
3.搜集能夠改變地表形態的事物的資料,貼在教師的信息發布欄中。
2課時
2.自然因素對地表的作用 1.研究水滴的力量
2.研究水流的作用
*3.了解除水以外的其他自然因素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4.研究種子萌發和生長的力量
2課時
3.卵石的形成 1.推測卵石形成的原因
2.研究溫度對岩石的影響
3.研究水對岩石的影響
4.研究石塊如何變成卵形
2課時
4.人類活動對地表的影響 1.了解開鑿運河對地表的影響
2.認識修梯田和水庫對地表的影響
3.城市化對地表的影響
2課時

1. 多樣的地表形態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種形態,認識地形圖中表示地表形態的符號。
2.嘗試繪制山地地形圖,感悟符號語言的精妙以及它豐富的科學內涵。
3.能從多樣的地表形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

內容設計
本課安排三個教學活動。首先是認識各種地表形態和表示它們的符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然後通過親手繪制山地地形圖的活動,感悟符號語言的精妙以及它豐富的科學內涵。最後引導學生思考造成地表形態多樣性的原因,並動手搜集資料、整理資料,最終交流和分析資料,找出改變地表形態的兩大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准備
活動1:中國地形圖
活動2:黏土或橡皮泥、水槽、藍色墨水、硬塑料薄膜、水彩筆
活動3:卡片紙

活粗爛動1.認識地表形態及表示它們的地形圖
內容說明
教材由兩組插圖構成:第一組為各種地貌的實物圖——平原、高山、峽谷、海洋、丘陵和盆地等,第二組為與之相應的地圖上的表現形式。希望學生在觀察認識實物圖的基礎上,首先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態有哪些,再進一步認識地圖上是如何表現這些地表形態的,增強識圖的能力。
地表形態有三種主要類型:平原、山地和高原。
平原是由平坦或微起伏的低地勢組成的一種地表形態。平原常出現在大陸邊緣和大陸內部。沿著海岸線分布的平原叫濱海平原,遠離海岸線的則稱為內陸平原。
山地是一種高海拔高地勢的地表形態。山地是山脈的一部分。山脈是形狀、結構和年代緊密聯系的山群。山地基座至少有數平方千米的面積,但其頂峰卻會聚於一點。山地常有陡坡。
海拔較高、地面起伏不大的地表形態叫高原。高原頂部很少是平坦的沒神。

教學建議
認識各種地表形態。
建議教師先讓學生說一說他們所知道的地表形態有哪些,了解學生的先前知識和經驗,喚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再利用教材插圖,組織學生仔細觀察,認識各種典型的地表形態,並描述各種地形的主要特徵。
認識地形圖。
通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地球表面的形態是起伏多變的。那麼,怎樣在一張平展的紙上表現出這種變化呢?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自己設計符號表示出各種地形,之後再出示標准地形圖讓學生辨認,對號入座,完成教材41頁中的活動。最後建議出示「中國地形圖」,一方面復習表示各種地形的符號,另一方面通過看地形圖了解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增強對我國國土的認識和了解,鍛煉識圖能力。

活動2.畫山的地表形態平面圖
內容說明
這是一個「動手做」活動。旨在為學生創設一個做中學的機會,讓他們在模擬繪制山地地形圖的活動中感悟符號語言的精妙以及它豐富的科學內涵,例如「等高線」及其疏密程度所代表的科學含義。
教學建議
准備好黏土或橡皮泥、水槽、藍色墨水、硬塑料薄膜、水彩筆等活動材料。
2、組織學生看教材42頁插圖和文字說明,熟悉活動流程。分組活動前教師自己或請一個小組的學生向全班演示一遍操作過程。
學生分組模擬繪制山的地表形態平面圖。
4、對照小山模型和自己繪制的地形圖,分析平面圖所傳達的各種信息。就像教材中提示的那樣:哪裡是陡坡?哪裡是緩坡?哪裡是最高點?
*5、進一步研究:查找資料,了解其他地形圖的畫法和科學道理。

活動3.搜集能夠改變地表形態的事物的資料,貼在教師的信息發布欄中
內容說明
這是介於第1課和第2課之間的一個過渡性活動。是在學生認識各種地表形態之後,引導他們思考造成地表形態多樣性的原因。
教材插圖提示教師在這部分教學中可以採用信息發布欄的活動形式。信息發布欄中的插圖則暗含了改變地表形態的兩大類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教學建議
因為內容少,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課時。建議教師提前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並要求他們採用文字記錄或繪制簡圖等形式整理資料,課堂上只是交流和分析資料,放在活動1、活動2之後,佔用一小段時間,三個活動共同構成一個80分鍾教學單元(即兩節課連排)。
在分析資料的教學環節,建議教師准備一些小卡片,根據學生的發言提煉出「火山」、「河流」、「風」、「植物」、「建築」、「水庫」等詞彙寫在卡片上,然後放在實物投影上或利用小磁貼將卡片貼在黑板上,以方便學生分類。

2. 自然因素對地表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水、風、生物等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作用;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斷變化的。
2.通過完成水滴和水流對地表的影響的兩個實驗,經歷用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測量,採集數據,並作簡單記錄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到建立模型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實驗和研討過程中,鍛煉縝密的思維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3.通過學習自然因素對地表的作用,形成對自然科學研究的興趣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內容設計
圍繞著「自然因素對地表的作用」,本課由4個活動組成。活動1和活動2研究的是水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活動1研究水滴的力量,模擬的是垂直下落的雨水對地表的影響。活動2研究水流的作用,通過實驗模擬在地表流動的水(可以理解為河流)對不同情況的地表——山地、平原、峽谷、草地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活動3、活動4是選學內容,進一步了解除水以外的其他自然因素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其中教材著重表現的是風和生物對地表的影響。

教學准備
活動1:黑色手工紙、麵粉、滴管、燒杯、水、米尺
活動2:托盤、沙子、碎石、草皮(可以用草繩碎屑和泥沙代替)、水、噴壺
*活動3:各種由於風化和侵蝕作用產生的特殊的地貌的圖片:如風蝕形成的風蝕柱、風蝕蘑菇,流水侵蝕形成的峽谷(長江三峽)、溶洞等。
*活動4:1個紙杯、30ml熟石膏、15ml自來水、3顆菜豆、小棒、1張紙巾

活動1. 研究水滴的力量
內容說明
這個實驗是模擬自然界中的降水對地表形態產生的影響。關鍵是調節水滴下落的高度,通過麵粉濺落范圍的變化感受下落水滴的力量的變化。實驗室條件下水滴下落的高度遠遠低於自然界中的雨滴下落的高度,由此推斷雨水對地表強大的沖擊力,天長日久,形成「滴水穿石」等改變地貌的現象。
教學建議
1、考察校園。教師課前仔細察看校園環境,找一找有沒有類似「滴水穿石」的現象存在。
2、創設情境,引發質疑。如果校園中有類似「滴水穿石」的現象,把學生帶到現場觀察,質疑:「這個凹坑(或孔、洞)是怎樣產生的?」如果校園中沒有適合教學的素材,就利用教材44頁插圖引發質疑。
3、學生分組完成水滴——麵粉實驗。為追求實驗的嚴密性,需注意以下兩點:①水滴的大小盡可能保持不變;②每一次實驗都要記錄下兩個數據:水滴下落的高度和麵粉濺落的范圍直徑。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時所產生的沖擊力越大。
推斷雨水的力量很大,對「滴水穿石」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活動2. 研究水流的作用
內容說明
學生在前面的科學學習中已經知道「水流有力量」。那麼這種力量在流經地表的江河中是怎樣表現的呢?
流水的侵蝕作用十分強大而普遍。流動的水體有很大的沖擊力,它一方面沖刷侵蝕著地表岩石,另一方面可挾帶著碎屑摩擦岩石,使岩石遭到破壞。全球約90%陸地表面受流水侵蝕作用的影響。溝谷和河流的流水沖刷使得谷底和河床不斷加深加寬,大的江河在山區,由於水流急、動能大,能將高山切割成峽谷。如我國著名的長江三峽、金沙江虎跳峽、黃河三門峽等都是河流切割而成的。坡面上的水流,沖刷著整個坡面,使之趨於破碎。例如我國黃土高原,土層松厚,植被破壞嚴重,高原面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流水特別是河流,是陸地上最主要的搬運動力。其搬運物質的來源是流水侵蝕作用的產物。流水的搬運能力與流速有關:流速大,搬運能力大;流速小,搬運能力小。流速相同,則粗大的、比重大的碎屑物質搬運得較近,細小的、比重小的碎屑物質搬運得比較遠。因此岩石碎屑物質在流水搬運過程中進行著明顯的分異作用,即碎屑物質順著搬運方向逐漸變小。此外,碎屑物質在流水搬運過程中還進行著自身碰撞、摩擦,失去稜角變圓的作用,叫磨圓作用。其磨圓的程度與搬運距離的遠近有關。一般來說,搬運距離遠,則磨圓度較好。由於分異作用和磨圓作用,河流搬運的碎屑物質,其大小和磨圓程度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具有明顯的差異。河流上游的碎屑物質比較粗大,磨圓度較差,多為帶稜角的礫石;河流中下游的碎屑物質顆粒較小,磨圓度較好,多呈圓形或次圓形的卵石和泥沙。流水常以推移、懸浮、溶解等多種方式進行搬運。其搬運的能力十分驚人。每年從大陸搬運到海洋里的泥沙約有2.2*1011t,輸送到海洋里的溶解物質約為2.73*109t。
岩石風化侵蝕的產物,在外力的搬運途中,由於流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以導致物質的逐漸沉積,這種作用稱為沉積作用。在沉積過程中,顆粒大、比重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物質後沉積,形成了礫石、沙、粉沙、粘土等顆粒大小不同的沉積物。流水攜帶著泥沙流動時,由於流速降低,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多種沉積地形。一般來說,在河流上游,流速大,動能也大,侵蝕作用強烈,沉積作用弱。中下游地區沉積作用較強,常常形成沖擊平原。
教材表現的是用沙子、碎石等在托盤上堆起土堆、平原、峽谷、草地等造型,用噴壺灑水,觀察草皮、沙子、碎石和水的運動變化。需要注意的是:實驗用的沙子要提前用水浸潤潮濕,否則不好造型,噴灑的水也會被沙子吸收,形不成「水流」。
教學建議
1、學習情境創設。可能的話,建議教師搜集一些江河流動的影像資料,實驗活動前播放給學生看,讓他們對水流的力量有一些感性認識。
2、結合影像資料和學生已有經驗啟發學生思考:雨水和融化的雪水在匯集、流動的過程中會對地表產生哪些作用?
3、模擬水流實驗。
(1)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做出山地、平原、峽谷、草地等各種造型?
(2)為保證實驗的科學性,操作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噴灑水的高度、水流的大小必須保持一致)
(3)提示學生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注意保持環境衛生。
(4)學生分組實驗
4、交流研討,得出結論:水流可以產生沖刷、搬運和沉積作用,改變地表形態。
5、聯系現實生活中由水流造就的地貌:三峽、黃土高原,長江三角洲等,進一步理解水的沖刷、搬運和沉積作用。

*活動3.了解除水以外的其他自然因素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內容說明
這是選學內容。包括暗河、風沙、生物三種自然因素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河水、地下水對岩石有化學侵蝕作用。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解和沖刷作用會形成溶洞、地下河等奇特的岩溶地形。如我國雲南、廣西等地這樣的地貌比較多。
在我國西部乾旱地區,風的侵蝕作用佔主導地位。風可以吹揚起岩石的碎屑和地表的沙粒,並挾帶著沙粒和岩石碎屑磨蝕岩石。久而久之,岩石就被磨蝕而破壞。特別在沙漠地區,地表疏鬆,風力很大,風蝕作用更為顯著。
地表岩石在生物活動的影響下發生破壞的作用叫生物風化作用。它一方面使岩石發生機械破碎,如植物根部對岩石的穿透、擠壓,動物對岩石的穿孔和搬運等;另一方面使岩石發生化學分解,如植物根可分泌有機酸或吸收岩石中某些成分,使岩石遭到破壞。生物風化還有成土作用,腐爛的植物和動物與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混合物就被稱為土壤。
自然因素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主要表現形式有: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岩作用。它們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過程,形成一個磨損和重建地球表面的循環。
教學建議
1、組織學生討論暗河對地貌的影響,了解水的化學侵蝕作用。如果課時允許,可以做個小實驗。
2、認識風蝕作用。可以藉助圖片和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受風沙的侵蝕,如風蝕柱、風蝕蘑菇等。還可以聯想在大風、沙塵暴等天氣里人體肌膚的感受。
3、認識生物風化作用。在活動3中主要是通過圖片初步了解,活動4 將通過實驗感知。

*活動4.研究種子萌發和生長的力量
內容說明
這是活動3的延伸。因為可以獨立構成一個教學活動,所以提煉出來形成本課最後一個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將看到種子萌發的力量將石膏頂得裂開,從而模擬自然界中的植物對岩石的穿透和擠壓。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將石膏放在紙杯中,再加入15毫升水,用攪棒混合。
往杯子中放入3顆豆子,使其四分之一露出石膏表面。
將紙巾對折,用水浸濕,覆蓋在石膏表面上。
把紙杯放在不易受干擾的地方約一周,每天把紙巾拿出來,觀察記錄石膏表面的樣子。
時不時把紙巾浸濕,保持濕潤。
教學建議
這個實驗能在課上完成的只有前3個步驟,所需時間不多。因此教師要在一周的時間里隨時提醒學生往紙巾上灑水,以保持種子的濕潤,保證它能萌發。為防止種子本身存在問題,建議實驗中至少放3粒種子。

3. 卵石的形成

教學目標
1.認識溫度、水等自然因素對岩石的影響;知道岩石的風化、搬運、磨圓等地質作用,認識卵石的形成過程。
2.通過完成溫度和水對岩石的影響以及岩石磨圓作用的實驗,經歷控制溫度等條件模擬自然環境,探尋事物變化原因的科學研究過程,體驗到模擬實驗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實驗和研討過程中,鍛煉縝密的思維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3.通過實驗研究卵石形成的原因,形成對地質科學研究的興趣和重視實證的科學態度,體會到實驗研究的意義。

內容設計
這一課是通過研究卵石的形成過程,綜合認識自然因素對地表造成的影響。按照提出問題——推測——實驗研究——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共編排4個活動。
活動1首先是通過文字給出問題:「從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道里的石頭有什麼變化?其中有什麼規律?」然後給出河流上、中、下游的圖片,觀察後對「河道中卵石的來源、演變過程以及有哪些自然因素起了作用」作出推測。活動2和活動3分別就溫度和水對岩石的影響進行實驗研究,活動4是個需要定量測量的實驗,研究石塊如何變成卵形,認識磨圓作用。最後綜合活動2、活動3和活動4的研究,得出結論:風化和侵蝕作用使岩石分解,滾落到河道中的岩石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受到水的沖刷和石頭間的相互摩擦、碰撞,稜角消失,變成了表面光滑的卵石。

教學准備
活動1:反映河道中的石頭變化的圖片、照片
活動2:鑷子、酒精燈、冷水、1小塊石頭(板岩、頁岩或風化花崗岩)、護目鏡
活動3:石膏、冰箱、水
活動4: 80小塊石灰石、帶蓋的大小一樣的塑料瓶4個(容積約500ml)、水300ml、醋300ml、天平、毛巾或紙巾

活動1. 推測卵石形成的原因
內容說明
教材插圖表現的是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中石塊的變化,並且用簡單的文字啟發學生思考:河道中的卵石是從哪裡來的?它們是怎樣變成卵圓形的?在卵石的形成過程中,有哪些自然因素起了作用?在學習了第2課「自然因素對地表的作用」之後,學生應該會從水的沖刷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生物風化作用等方面的影響作出推測。
教學建議
1、學生參與的教學准備。現在的學生大多有豐富的野外旅遊的經歷。教師一定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對岩石自然形態的認知,可以發動他們搜集自己在野外拍攝的、畫面中有河流和岩石的照片,回憶畫面中的景點處於河流的上游、中游、還是下游?觀察畫面中岩石的形態特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引導觀察和比較。出示有關一條河流的一組照片(選取典型的上、中、下游的畫面),試著讓學生排序,引導他們發現岩石形態的變化。
3、引發思考,作出推測。利用教材插圖,組織學生分析推測卵石形成的原因,並記錄在教材預留的橫線上。

活動2. 研究溫度對岩石的影響
內容說明
溫度變化可使岩石膨脹和收縮。由於岩石是熱的不良導體,岩石表層和內部受熱不均,使得岩石表層熱脹冷縮變化大,內部變化小。久而久之,岩石便層層剝離而破碎了。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這個問題,這部分內容安排了一個實驗,模擬溫度變化對岩石的破壞作用。教學時,選用板岩、頁岩或風化花崗岩做實驗,效果較好。
教學建議
1、組織學生觀察:河流上游兩旁的岩石有什麼特點?(有很多縱橫交錯的裂縫,有的石塊搖搖欲墜。)
2、分組實驗:用鑷子夾住一小塊岩石在酒精燈上燒一會兒,然後立即把它放到冷水裡。如此反復幾次,觀察岩石有什麼變化?(岩石表面出現裂縫,甚至一塊塊往下掉碎屑。)
3、分析討論:岩石表面為什麼會出現裂縫?(由於冷熱的作用,岩石脹縮不均而產生裂縫,就像冷玻璃杯用熱水一燙會炸裂一樣。)
4、小結:自然界中的岩石,也像實驗中這塊岩石一樣,經常受到冷熱的影響。白天,岩石被太陽曬得很熱;夜裡,岩石又變得很涼;夏天,岩石被曬得很熱,冬季岩石又變得很涼。日子久了,岩石各部分脹縮不均,內部結構就受到破壞,產生裂縫。

活動3. 研究水對岩石的影響
內容說明
岩石裂隙中的水,當溫度下降時結成冰,體積增大,因而對岩石的縫壁產生壓力,使裂隙擴大;當溫度回升時,冰融化成水向下滲透。這樣不斷的結冰融冰,最後把岩石劈開崩碎。
教學建議
該活動在課堂教學比較難以實現。一是因為實驗室一般不具備冰箱, 二是因為水冷凍和融化都需要較長時間,還要反復幾次操作,40分鍾難以完成。因此建議教師課前自己動手實驗,最好把自己實驗的過程用錄像、照相等方式記錄下來,課堂上給學生講解操作過程,展示實驗過程的圖像資料和最終結果,並提議學生回家後在家長的幫助下親自實驗。

活動4. 研究石塊如何變成卵形
內容說明
這個內容是按照猜想——實驗的思路編寫的。實驗材料可以是稜角明顯的石灰岩碎塊,也可以用碎磚頭塊代替。通過實驗可以發現:這些碎石塊由於水的沖刷和相互摩擦、碰撞,稜角消失了,變成了表面光滑的近似球形的卵石。
實驗的設計包括搖動與否、水與醋的對比兩種變數。搖動與否與搖動的力度實際上模擬的是水流的強度,水與醋的對比反映的是水質對岩石破壞程度的影響。水流動越快,對岩石的沖擊力越大,岩石間的碰撞和摩擦也就越劇烈;水中含有酸性物質,對岩石的侵蝕越厲害,破壞越嚴重。這兩種因素都會加劇岩石的磨圓作用。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個變數的科學實驗,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清楚自變數和因變數,控制好實驗條件,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和准確性。
教學建議
1、猜測:河道中的石頭是怎樣變成光滑的卵石的?
2、分組實驗:按照教材中介紹的步驟操作。
天平的使用學生過去沒有學習過,這里需要教師講解。特別要強調以下幾點:(1)使用之前指針調零;(2)被稱量物體的質量不要超過最大量程;(3)天平有兩個托盤,左邊的放物體,右邊的放砝碼,即左物右碼;(4)數據讀取的方法:砝碼和游碼數值相加。
搖動的時間最好課前教師先實驗一下,保證搖之後絕大多數石塊變圓。還要注意的是,第二次稱量岩石質量之前,一定用紙巾或毛巾將岩石擦乾。數據的准確性對實驗結論有很大影響,因此實驗要嚴格控制變數。
3、組織研討:石塊的稜角哪裡去了?怎樣解釋這種現象?根據實驗結果推想,河道中的石塊是怎樣變成卵圓形的?
4、小結:河道中的岩石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受到水的沖刷和石頭間的相互摩擦、碰撞,稜角消失,變成了表面光滑的卵石。
5、綜合各種因素,分析卵石是怎樣形成的?(風化和侵蝕作用使岩石分解,滾落到河道中的岩石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受到水的沖刷和石頭間的相互摩擦、碰撞,稜角消失,變成了表面光滑的卵石。)

4. 人類活動對地表的影響

教學目標
1.認識到開鑿運河、修建梯田、水庫是人類的偉大創舉;了解它們之所以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地表在人類這些活動的影響下不斷發生改變所帶來的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
2.嘗試辯證地、綜合地分析問題,考慮對同一現象做不同的解釋。
3.認識到人類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或者從當前看有利,從長遠看則不利。人類必須認識自然規律,並按自然規律辦事,使地表形態向著有利於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向改變。

內容設計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從人類出現至今僅短短的二、三百萬年,但人類已經大大改變了地表的形態。如我國廣大的平原地區,地表已大多被人工改造成農田、道路、房屋等。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也越來越廣泛而深刻。
本課由3個活動構成:1、了解開鑿運河對地表的影響。2、認識修建梯田和水庫對地表的影響。3、城市化對地表的影響。運河、梯田、水庫、城市建築都屬於大型工程,對地表形態的改變是最直接的,也是顯而易見的。其實還有一些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有較大的影響,例如開采礦產、填海造路、綠化沙漠等,只是這些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所以沒有在教材里表現。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人們生產和生活的特點增加此類相應的學習內容。
通過以上三個活動,希望學生能夠認識到,人類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或者從當前看有利,從長遠看則不利。如我國黃河流域,由於人類活動破壞了植被,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被侵蝕得千溝萬壑。因此,人類必須認識自然規律,並按自然規律辦事,使地表形態向著有利於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向改變。

教學准備
活動1:有關運河的歷史資料
活動2:有關梯田、水庫的歷史資料
活動3:所在城市變遷的歷史資料

活動1. 了解開鑿運河對地表的影響
內容說明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大運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縣北關,全長1794公里,貫通六省市,流經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一千多年來,一直是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商業、文化、服務等各行各業的興旺發達。
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位於埃及境內,扼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峻工,全長175公里。它溝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公里;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公里;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水道。
教材選取這兩條中外最著名的運河,考慮到它們最有代表性,查找資料也相對容易一些。希望學生了解運河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了解它在改變地表形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
教學建議
1、搜集資料:師生課前查找有關運河的圖文資料。
分析研討:開挖運河對地表造成怎樣的影響?
開挖運河對地表的影響主要有:改變地貌;改變地表水流的分布
教師注意維持課堂討論沿著「對地表造成怎樣的影響」這條主線進行,切忌話題的偏離和雜亂無章。適當的時候藉助學生發言中所涉及到的人文、歷史方面的信息資料,過渡到下一教學環節。
3、認識運河的歷史、文化、政治和經濟意義。
學生根據自查資料講述、交流,教師適當梳理和補充。

活動2. 認識修梯田和水庫對地表的影響
內容說明
教材分三個層次展開:1、首先展現的是修建梯田和水庫對人類的積極意義:使人類得到更多的糧食和充足的水源。2、進而引導學生思考:修建梯田和水庫使地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修建梯田:首先從外觀上,山上原生植物被採伐,人們將山坡改造成梯狀。再進一步分析,缺少植物的防風固沙作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現在不少地方都在「退耕還林」。修建水庫更

⑶ 小學文化的人結果是什麼小學文化的結構是什麼

小學文化的人結果是人格的深層結構小學文化的結構是物質文化,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 。文化的結構由三個層次組成: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滿足人類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及其所表現的文化,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如與人類衣、食、住、行相關的服飾、飲食、居住及交通文化等都是屬於物質文化的范疇。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亦稱社會文化。制度文化是人類處理個體與他人、個體與群宏爛體之間關系的文化產物,包括人際關系和規范化了的社會制度及實施這些制度的組織神絕肆機構。主要表現為各種各樣的制度。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法律、婚姻等制度。另外就是實施這些制度的組織機構,如政府。精神文化:人類的文化心態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反游轎映的是人與自身的關系,即人的內心世界。精神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長期育化出來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審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這是人類在改造和創造自然和社會過程的思維活動和精神活動,是文化整體的核心部分。

⑷ 一年級的小孩都叫的什麼文化呀

小學文化。
文化程度從大春睜笑類上可分為研究生、大學本科(簡稱:大學)、大扒含學專科和專科學校、中等專業學校(簡稱:中專)或中等技術學校(簡稱:中技)、技工學校、高中、初中、小學、文盲或半文盲。
文化程度,是一個詞語,表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它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早瞎發展程度。

⑸ 學校文化主要包括什麼內容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等);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個性的理解(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對學習、工作的態度(優良的校園文化又培養了優秀的人才);對集體的看法(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教風和學風等方面。

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於調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對個性的理解:為營造鮮明的校園文化,每一所學校最好有自己獨特的標識,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這些標識一方面突出了學校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師生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對學習、工作的態度: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和作風。優良的校風是一面旗幟,激勵著教師為人師表,辛勤育人,也鞭策著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

對集體的看法:正確地把握自身條件,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明確學校的最近發展區,提出重點發展項目,落實切實可行的措施。



組成部分

學校文化由觀念文化、規範文化和物質文化構成。

觀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教育觀、道德觀、思維方式、校風、行為習慣。觀念文化可分解為四種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觀念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內核和靈魂,是學校組織發展的精神動力。

規範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種確立組織機構、明確成員角色與職責、規范成員行為的文化。規範文化有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形態、規章制度、角色規范。規範文化發揮著育人職能的制度保證。

⑹ 地表acg是什麼意思

「地表ACG」是ACG文化中的一個詞語。其中「ACG」是「動畫(Animation)、漫派枝畫(Comic)、游戲(Game)」三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指的是這三種文化形態的綜合體,即以動畫、漫畫和游戲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文化形態稿悄。而「地表ACG」則是指地球上的ACG文化,即指的是在地球上流行的、受到廣泛關注的ACG文化,例如日本動畫、漫畫、游戲等,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ACG文化。這個詞語常常塵敬敏被ACG愛好者使用,用來表達對ACG文化的熱愛和關注。

⑺ 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有什麼

小學語文含有傳統文化的課文有《趙州橋》、《清明上河圖》、《桂林山水》等。

《趙州橋》: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奇特、造型美觀、居世榜首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梁專家。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現今河北邢台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之一。

《桂林山水》:是現代作家陳淼於1962年創作的一篇游記散文。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讀者;接下來分述灕江水是如何地「靜、清、綠」,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險」,使灕江水、桂林山與眾不同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最後整合桂林山水,山與水互相映襯、形成連綿畫卷的美景躍然紙上,引起讀者無回味與遐想。全文層次清晰,語句協調,多用對偶,寫得形象生動,引人入勝。

⑻ 上三年級填什麼文化程度

小學。
戶口本上文化程度一欄:
1、依據國家正式承認的學歷等級,按本人現有學歷根據學歷證書填寫。如「研究生」、「大學本科」、「大學專科」、「中專(中技)」、「高中」』、「初中」、「小學」畢業(肄業)等。
2、正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填「上大學」、「上小學」等。
3、12周歲或12周歲以上未受過學校教育但能認識字的,其中認識500字以下的填「不識字」,農村認識500—1500字、城市認識500--2000字的填寫「識字很少」。已達到脫盲水平,或讀完六年制四年級、五年制三年級的,應根據縣級教育部門頒發的脫盲證填寫「小學」。
4、對有學位的人的文化程序,應按其獲得學位前的文化程度填寫,如在大學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的,其文化程度應填「大學」。

閱讀全文

與小學地表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