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有哪些具有傳統哲理的文化

中國有哪些具有傳統哲理的文化

發布時間:2023-04-25 17:58:23

⑴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中國傳統文化的范圍很廣,主要有以下這些。

一、諸子百家經典

諸子百家經典,比如《論語》、《孟子》、《道德經》、《孫子兵法》等。

十一、飲食廚藝

中國的八大菜系: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當然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范圍是相當廣闊的。希望解答對你有幫助。

⑵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有哪些

1、老子學說:

(1)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學概念。提出「天發道,道發自然」否定了「天命」人格神的絕對權威。

(2)提出了辯證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方面,矛盾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主張「守靜」可以「以弱勝強」。

(3)政治上「無為而治」,反對使用權謀,威逼百姓,要以「無事取天下」。

(4)主張「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原始純朴小國寡民的消極思想,具有保守性。

2、孔子學說:

(1)孔子「克己復禮」的主張體現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規律。

(2)他的主張順應統治者鞏固統治的需要,「仁」「德」「禮」都有利於穩定封建秩序,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流。

(3)後代的儒家學者發揚儒學中提出適應君主專制制度發展的主張,提高了儒學的地位,自然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4)歷史上政治秩序穩定,統治鞏固後,孔子受到重視;社會動亂時,孔子首當其沖受到批判。

3、孟子「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他認為善性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本性,也是區別人和動物的一個根本標志。他還強調要重視對人的教育,強調客觀環境對人此租御的影響。

4、墨子講的德行的基本要求就是「兼愛」,即能夠毫無區別地愛一切人,這是墨子社會政治思想的總原則;「非攻」,即反對攻伐 ,是墨子為解決當時各國間極為突出的兼並問題而發表的主張。

莊子主張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老莊一向被奉為道家先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體系,極大地豐富著傳統文化。《老子》淵深旨微,《莊子》汪洋恣肆,後人於《老》或言其用兵之道,或言其「君人南面之術」;於《庄》或驚詫其立言詭異或向慕其飄然之風。但有一點是一致的:老莊不僅是我國養生學的開創者,而且也是以修身養性、頤養天年為其理論旨歸。戰國時代社會動盪,舊有的宗教倫常不能維系人們的信念,保身全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思潮,老子的「貴以身為天下」,「長生久視之道」等對生命價值的重視與追求;莊子的「道之真以治身」,「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等都表現了老莊的「貴生」「貴身」思想,強調珍視生命的存在,人不要被「身外這物所役使」,他們很少真正地講「齊家治平」的道理,講的大多是「泯物我超利害」,養身長生的一套,歸納起來就是「靜」與「虛」統領了老莊養生的全過程,「致虛極,守靜篤」,以靜待那不可測知的千變萬化,和自然界保持默契與和諧,安於自然的安排,遵循自然的規律,忘卻肢體形骸,「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呼我牛也謂牛,呼我馬也謂馬「,渾渾噩噩,無知無欲;「同與禽獸」,與天地同生;要虛其心,對生死、窮達這些事物形式森岩的變化,不讓它們擾亂內心的和諧;「塞其兌,閉其門」,不要受外物的引誘,休心息慮,不尚機巧,不玩弄智慧,絕聖棄智,不被五音所擾,不被五色所迷亂;虛靜結合,達到「忘我」、「吾喪我」,型迅即拋棄掉假我,保持「真」、「朴」的本性,就可以稱為「真人」、「神人」了。正如老子所說:「弱其志」,「虛其心」,「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治人事天,莫若嗇」。都是要求人們拋棄一切慾望和雜念;象嬰孩一樣朴實混沌,天真無邪,注重愛惜精神;象莊子所說:「吹呵呼吸,吐故納新,熊頸鳥伸」,「至人之呼吸以踵」,集中意念,調節呼吸,吮吸清新自然之氣,象熊鳥類動物一樣,「獨與天地往來,不遺是非與世俗處」,這樣就接近所謂的「道」,即合乎養生的規律, 是「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⑶ 中國哲學的思想理論和思想傳統是什麼

儒道思想。

1、儒家和道家是中國傳統哲學的兩個主要流派,佛教傳人中國和道教產生後,又形成了儒學為主導,佛、道為輔翼的基本格局。

2、儒家的陽剛與道家的陰柔是中國思想文化互補的兩個方面,儒家注重於積極有為,持熱心追求人文價值理想的人文主義;道家側重於自然無為,持平淡順從自然狀況、天然本性的自然主義。

3、中國古典哲學從先秦開始,其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而先秦和宋明是中國古典哲學發叢猛咐展的兩個繁榮時期。

4中國傳統哲學主流的儒、道兩家都是圍繞著人生觀問題,解決如何處世做人滲純的問知友題。儒、道都認為天人為一體,主張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

⑷ 中國主要傳統哲學有那些

中國傳統的哲學主要有以下10項:
1. 神奇的《易經》
中國的《易經》,
最早的哲學語言。
它不是神喻,
也不是天書,
它面對自然,
來自生活實踐。
古代的系統論,
中國的圓道觀,
陰爻(--)與陽爻(—),
構成神秘的哲學理念,
三爻組成經卦(八卦),
經卦組成重卦(六十四卦),
卦卦相通,卦卦相聯。
陰爻與陽爻,卦與卦,
彼此制約,無限循環,
揭示事物的運動,
揭示了氣象萬千。
它脫胎於占筮,
卻適用於普遍,
它有廣泛的內容,
涉及社會與自然,
政治倫理,生產經驗。
概括了宇宙的存在,
描繪了事物的發展。
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法,
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

2. 五行說
「五行說」——
出自古老的《尚書》。
《尚書 洪範》有論述
一是水,二是火,
三是木,四是金,
——五是土。
水能夠潤下,
火能夠炎上,
木能夠曲直,
金能夠從革,
土能夠稼檣,
各有各的用處。
它們的適用范圍
極為廣泛:
潤下作咸,
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
從革作辛,
稼檣作甘。
紛紜世界的本質,
不過是水火木金土。
它們不是孤立的存在,
是相互聯系的物質元素,
世界是統一整體,
存在著五行結構。
五行說——
體現了古代哲人的智慧,
他們對世界本質的領悟。

3.「和同」說
西周的史伯,
最早提出「和同」說,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以他平他謂之和。
史伯認為——
事物是多樣性的統一,
不能取同而去和。
齊國晏嬰多發揮,
辯證分系同與和,
不同聲音配合成樂仿友基曲,
君臣關系協調好運作。告螞
後來的孔子說: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試看當今世界,社會生活,
處處是和,處處要和,
不同民族文化要交流,
多極化有利於各國。
生活需要七色陽光,
經濟更要開放搞活,
不要同一模式,
道路自己選擇。

4. 老子的道
中華文化的源流,
——儒與道,
道的理論,玄虛深奧。
它是古代真正的哲學,
試圖解釋宇宙的奧妙。
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可以言說,
就不是永恆的道。
道法自然,
道不是別的,
道就是道。

道隱無名,
不知出處,
道之為物,
惟恍惟惚。
它是萬物的本根,
創造了萬事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
它周行而不殆,
永遠循環往復。
它是至高無上的,
惟道是從,別無他途。

5.老子的無為
道體——
有與無的統一,
有是萬物之母,
無是萬物之始。
無是道的別名,
也是道的一翼,
無為——
道的根本原則,
道備謹哲學的真諦。
道常無為,
人要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閃光的智慧,
深邃的哲理,
不能誤解和歪曲。
無為不是什麼也不作,
它要求人們遵循規律。
做到不違背規律,
都能達到目的。

6.老子:反者道之動
老子認為:
事物都有相反的兩方面,
禍與福,惡與善,
難與易,長與短……
至美無美,
至善無善,
枉則直,曲則全。
兩方面相互依存,轉化,
推動事物的發展。
矛盾雙方的轉化,
周而復始,往復循環。
老子說:
「大曰逝,
逝曰遠,遠曰反」
事物離去了,
越離越遠,
遠到一定時候,
又返回到起點。
道的規律,
如此這般。

7.孔子的仁
在孔子那裡——
天道遠,
人道近。
孔子的學說,
處處不離人與仁。
仁是儒家的最高原則,
是儒學的核心與靈魂。
子曰:仁者,愛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重視人,
遠離鬼與神。
高揚人的地位,
關注人的精神,
不講天帝與天命,
仁的內涵是人本。
他的學說——
人道與理性不可分,
人與人要相互尊敬,
要相互愛與信。
仁是認識事物的根據,
也是判斷是非的標准。

8.孔子:仁與知
在孔子看來,
倫理是基礎,
然後是認識論。
「學以致其道」,
德性培養是根本,
知是仁的必要條件,
仁是知的靈魂,
「未知,焉得仁」。
仁是最高標准,
美德即知識,
關鍵是做人。

9.孔子:知與不知
孔子說,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就是說:知是知,
自知不知也是知,
它是不知的自覺,
也是知的開啟。
人要求實,
不要自以為是。
擇善而從,
去偽存真,
才能獲得真知。
關鍵是學與思,
「多聞」「多見」善「闕疑」。

10.墨子的兼愛
兼愛——
墨子的核心觀點,
墨子認為,
孔子的仁有局限,
不如兼愛更廣泛。
兼愛就是博愛,
人人相愛,親密無間。
兼愛應「非攻」,
戰爭要避免。
兼愛要「尚賢」,
賢能者受重視,
不能靠邊站。
兼愛要「非樂」,
生活儉朴樂無邊。
兼愛要「尚同」,
天下統一無界限。

⑸ 中國傳統哲學有哪些方面

引言:中國傳統哲學都包括哪些方面? 中國的傳統哲學文化是有很多方面的,只要傳統哲學的鉛悉戚源頭就是在諸子百家的時期。當時是因為中國傳統的思想還沒有定下來,百家爭鳴的文化更是讓中國傳統哲學得到了一個融合,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等。最後雖然封建統治是以儒家為主要的主旋律,但是依舊有其他的思想相以襯托,所以中國傳統哲學文化是比較悠久的。

三、中國的禮儀

中國的禮儀也是在不斷進步的,從傳統的哲學中就可以看出中國的禮儀是有很強大的規矩的。無論是從老師還是學生的看法或者是君臣之分等等這些在古代時都是比較嚴格分明的,並且階級層次也是比較固化,這也是中國傳統的禮儀。其實這些思想不僅是友好的同時有壞的流傳到現在的中國的禮儀都是更加禮待他人的一種好的方面。

⑹ 中國古代至今為止,都有哪些傳統文化呢

中國古代至今為止,有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比如說有傳統戲劇文化、國畫、書法、古詩詞、傳統文學、神話故事、古代哲學、傳統工藝技術、飲食文化、古代服飾等等。這些傳統文化是中國五千年長久積累下來的瑰寶和財富,也是需要中國人民不斷傳承和發展的寶物。接下來講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古詩詞和服飾文化。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服飾文化,種類更是豐富多彩,數不勝數。在不同的年代,服飾文化都不一樣。有的服飾含蓄簡約、有的大膽奔放、有的端莊淡雅、有的充滿異域風情。在現代為止,漢服還是很受現代人的喜歡,很多都用來拍攝寫真和影視劇。

⑺ 中國傳統哲學最吸引人的方面是什麼

中國文化歷為重視「為人之道」,「處世之方」,中國的哲學認知更是如此,由於這種緊密關系,二者也都包含非常豐富的人生哲理,為建立現代的科學人生觀、世界觀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可供借鑒和吸取的歷史文化遺產。

哲學要解決的是如何看待人生、如何度過人生、如何安排人生的大問題,換言之,也就是要解決人生關切的問題,小至人的生、老、病、死,生存與生活問題,大到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歸宿等問題。而人只要活著就會有生活,有人生,進而就會有人生哲學。

人生哲學的核心是價值觀念問題,人生哲學的最高問題是人生理想問題,是人生的終極關切問題。研究這些問題,不但能夠獲得關於人生哲理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能夠從中得到如何有意義的度過人生、如何安排自己人生的深刻啟示和教益。


欲學習與研究人生哲學,必須對人性理論、歷史哲學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中國人的人性和歷史哲學如何呢?今天哲學詩畫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心得。如有異議或建議,請後台留言!

中國傳統哲學的四種類型

從中國傳統哲學的結構、價值取向、文化內函來看,中國哲學大致分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等六家(司馬談的《論六家之要旨》),後來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又提出「十家九流」之說。所謂「十家」,就是除了司馬談提出的「六家」之外,又增添了農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班固認為「小說家」難以確認,故除了小說家之外,謂之「九流」。其實,從文化史的發展和歷史的影響來看,諸子百家中主要是儒、道、墨、法這四大家,因而中國傳統人生哲學也主要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這四種類型。


儒家——講道德、重進取,是一種現實主義人生觀,要求「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從而親仁」——《論語·學而》。

儒家的核心概念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恭、寬、信、敏、惠等等,都是做人的基本規范、基本信條,也就是儒家為人處世的道德標准,也是儒家培養理想人格的價值尺度。凡在自己的生命活動中能夠堅持以上操守,並以之為安身立命者,就是儒家所稱譽的「聖賢」、「志士仁人」,他們能夠做到「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為踐行儒家規定的道德規范而奉獻自己的生命。

儒家哲學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求進取,講現實。儒家都是現實主義者、追求現實的道德的永恆價值和現實生活中的理想人格。孔子一生少言性、命,不談鬼神,總是教導弟子們在現實生活中學習、進取、奮斗。這里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次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難以回答,便問老師如何回答。孔子說:「其為人也(指他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論語·述而》。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對進取心、上進心的重視。

孔子經常教導弟子,為人要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教導人們有意義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對人生採取積極有為的態度。他曾語重心長地勸導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論語·陽貨》。他還用流水一去不復返激勵人們要愛惜時光,做有意義的事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以上這些,當然還有《論語》里還有更多例子和言論,都表現出孔子對現世的重視。即——「未知生,焉知死?」。


道家——重境界、追求個體自由放達,是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觀。

道家的哲學與儒家的哲學相比較,在思想表現形式上似乎不如儒家那樣現實、那樣積極,但是在精神追求上顯得極為深沉、老成、博遠。

道家哲學概括起來就是:無為而治,莫與人爭,少私寡慾,潔身自好,返樸歸真,遵循自然。老子或道家的哲學的最顯著的兩個特點是:

第一,處事謙下,保護自己

老子說:「聖人慾上民(欲為民上),必以言下之(言談謙下);欲先民(欲為民先),必以身後之(處事先人後己)。故聖人處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皆樂推不厭也。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第66章

由於待人處事謙下,所以當你居上位時,不被一般人看成負擔,也不會被普遍百姓傷害。他還說:「吾有三寶,特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必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老子》第67章。這些所闡明的都是善於保護自己,不為人害的人生哲理。

第二,自由自在,不受外界名利、物質引誘

道家的莊子最講究人生哲理,他提倡人生要「逍遙游」,實現精神上的自由與和諧。處事要做到「為善者無近於名,為惡者無近於刑」,即為善不要達到成名地步,做壞事不要達到受刑地步。莊子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養生主》。

莊子講述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旨在說明「以無厚入有間」、「緣督以為經」的人生哲理。講述論辯「伐林」與「殺雁」的故事,旨在敘述一種「外乎材與不材之間」的處世哲理。還有《史記·老莊列傳》寫楚威王使厚幣聘請莊子為相,而遭莊子拒絕而「終身不仕」的故事,這些故事的目的都是宣揚道家的一種潔身自好、不為物役、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學。


墨家——倡導「兼相愛,交相利」、耐艱苦的公利主義人生觀。

墨子在先秦諸子中是唯一出身於下層勞動人民的思想家,墨子自稱為「賤人」,長期為手工業匠人,過著比較艱苦、貧困的生活。

《墨子·魯問篇》說他「短褐之衣,藜芥之羹,朝得之,而夕不得。」由於墨子出身卑賤,所以他的哲學思想能體現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提倡人生都應該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奮斗。他說:「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愛》

何謂天下之利呢?墨子說:「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睹其友飢則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之,死喪葬埋之。」——《墨子·兼愛》。何謂天下之害呢?墨子的原文是:國與國相攻,家與家相篡,人與人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知調,此天下之害也。

墨子一生反對淫糜作樂,故作《非樂》,以使士君子「能竭股肱之力,使農夫「能早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叔粟」,使婦人「能夙興夜寐,多治麻絲」。他反對「命運」之說,認為那都是人們捏造或不努力的結果,故作《非命》。

墨子主張以「強力」維持生活,改造社會,說:「為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榮,不強必辱,故不敢怠倦。」

《墨子·公輸般》中記載了一則關於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他不惜徒步行走十日十夜,由魯國到楚國都城,說服公輸般和楚,經過一場辯論,終於折服了楚王,制止了一場楚攻宋的戰爭。這一故事有力地體現了他所提倡的「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生哲理。以上這些都是通常所說的「墨家精神」

⑻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一、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各種節假日,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每一個節日都有獨特的含義和文化氛圍。

這些傳統文化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例如剪紙這項文化,就是我們身邊最能夠貼近生活的一種。每當過節假日的時候,我們都會剪出自己喜愛的形狀,用來貼在透明的窗戶玻璃上,這樣既能夠凸顯出剪紙的藝術性,又能夠展現出玻璃的美觀,簡直是把藝術融入到生活的最佳體現,只不過現在剪紙藝術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具有傳統哲理的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