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紅色精神有哪些代表人物
這種人物比較多的
江姐,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楊靖宇,夏明翰,方誌敏敏鍵族等等,都是為了祖國犧牲自己的人物,是當之無愧紅色經典人橋弊物。
紅色精神是指共產黨的紅色精神,最早表現為一九一九年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
在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紅色精神」。
如「軍民團結、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不怕艱難險惡亮輪」的長征精神,「改變作風、提高素質」的延安精神,「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的北大荒精神,「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攀科學高峰」的兩彈一星精神。
② 衛城鎮的傳統文化
隨著鎮西衛的設立,其重要的軍事、交通的作用日益凸顯,各地商旅頻繁往來,促進了鎮西衛的繁榮。民國《清鎮縣志稿》記載:「衛城客商住居者多,交易薈萃聚一城中。清咸、同、光、宣間,煙泥暢銷,外商爭先至此,因而吸引他業,並駕活躍,市容較縣城為盛。」外省及本地商人紛紛在此興修會館、寺廟,各種文化、習俗在此交融,形成的古鎮獨特的建睜如築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
建築文化
衛城建築既有北方民居的特色,又融合江西、湖南一帶風格,同時又根據衛城鎮地形依次而建。其建築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會館及寺廟的修建。
衛城的民居,多為木結構、小青瓦建築,大多採用「金包銀」(將木架房的房柱用磚包起來)的建造方式。最為突出的是一進四合院式、二、三或四進四合院式,埋早搜房屋樣式一般都為走過當街鋪面或堂館,便是一個天井(也稱院壩),天井小的一般約十五、六平方米,大的約二、三十平方米,院壩左右兩側,有的建廂房,也有的一側建廂房,一邊建花台(有些人家還有小魚塘),正房天井對前屋,中為堂屋,用以奉祀家神,兩邊為主人住房,正房之後,一般還有一個小院子或者一片小園子栽種花木和蔬菜,再後便是廁所、畜圈。房屋門窗上雕龍篆鳳、鑿刻花卉文辭、飛禽走獸圖案。木製八仙桌、四方桌、太師椅等擺設有序。對於二、三或四進四合院式是根據衛城鎮地形順山勢修建,一進高於一進,給人步步登高的感覺。
縱觀衛城民居,既有江南民宅之雋秀,又有北方四合院之凝重,尤其是二進式或三進式四合院民居,更適合於大戶人家。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古鎮文化重要的文化因子,是經過歷史發展、傳承沉澱而成。現衛城傳承下來的主要民俗有:舞龍舞獅、正月十五亮燈、觀音會、牛戴花、端午登高、薅打鼓草、苗族的跳鼓及打嘎祭祖、苗族跳蘆笙、苗族鼓舞、中秋瓜燈節。
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衛城也是一座具有光榮歷史的紅色文化古鎮 ,1936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在賀龍、肖克率領下進入衛城。紅二、六軍團在這里召開千人大會,宣傳抗日救國主張,同時並將地主的糧食鹽巴等發放給窮苦百姓,獲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在此,楊順清、譚治德等二十九彎歷位清鎮籍青年參加了紅軍,為建立黔西北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此外,2010年10月,原國家領導人陶鑄之女陶斯亮為感謝楊順清老紅軍,在楊順清墓前立「恩重如山」碑,為衛城紅色文化注入一抹感恩文化的血脈。
③ 紅色經典人物有哪些
這種人物比較多的
江姐,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楊靖宇,夏明翰,方誌敏等等,都是為了祖國犧牲自己的人物,是當之無愧紅色經典人物。
1、劉胡蘭的故事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
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2、金色的魚鉤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得了腸胃病。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趕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後面。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夥都叫他「老班長」。
三個病號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來里路。一路上,老班長帶我們走一陣歇一陣。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去找野菜,和著青稞面給我們做飯。
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吃完了。飢餓威脅著我們。老班長到處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這些東西怎麼行呢!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其實,這些天他比我們瘦得還厲害呢!
3、豐碑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後續部隊開辟一條通道。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4、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範共產黨員、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5、百歲將軍孫毅的傳奇故事
2003年7月5日,德高望重、聲聞遐邇的老將軍孫毅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後旅程。他活了整整100歲。提起孫毅,在軍界和青少年中無人不曉。年長的同僚稱他「孫鬍子」,年輕的軍人稱他「鬍子將軍」。
1920年10月,孫毅高小還沒畢業,因為家庭生活困難,就離開家鄉出去找事做。就在那個時候,他把自己原來的名字——孫俊華改成了孫毅。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取「殺敵為果,致果為毅」的意思。
④ 紅色經典人物有哪些(紅色經典人物有哪些人)
1.江姐:江竹筠,曾用名江志煒,四川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
2.劉胡銷洞蘭:別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
3.著名的革命先烈,優秀共產黨員。
4.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
5.全國著名戰斗英雄、模範共鎮襪產黨員。
6.黃繼光:民族英雄。
7.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
8.楊靖宇:著名抗日英雄。
9.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虧旅枯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⑤ 紅色英雄人物有哪些
1、朱程
朱程將軍,八路軍高級指揮員,革命烈士,浙江溫州市平陽縣(現屬蒼南縣)礬山鎮人。1943年9月28日在山東曹縣西南地區王廠反「掃盪」作戰中,為掩護主力突圍,時任的冀魯豫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的他和30多位戰友與敵同歸於盡。
⑥ 劉興文的人物事跡
1950年1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南下部隊解放了劉興文的家鄉納雍。春風吹到了采凱箐村,劉興文一家和各民族受苦受難的人民一起見到了光明。劉興文第一次見到了人民的子弟兵:這些生龍活虎的戰士一個個和藹可親,他們不但剿匪打仗,還宣傳群眾、支持群眾、深入到群眾家中與貧苦農民促膝談心,格外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趕場天,戰士們還在街頭演講,控訴地主、土匪的罪惡,講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講受苦人民翻身的道理……劉興文聽到這些知心話後,萌生了參加解放軍的念頭。他借給部隊帶路剿匪的機會,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劉興文來到革命的大家庭後,戰友們像對待親兄弟一樣對待他,給他講政策,教他學文化、學軍事,激起了他的革命熱情,心裡感到了無比的歡暢。同志們還在生活上關心他、照顧他,使他感到無比溫暖。
1950年4月至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三四團在黔西北的威寧、赫章、納雍、畢節等地剿匪,打了不少漂亮仗。劉興文雖然沒有參加第一線戰斗,但做了不少助戰工作,受到了鍛煉和考驗。從此,劉興文決心在革命隊伍里干一輩子,立志做一個好戰士。
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妄圖把戰火燒到中國的土地上。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發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碧兄號令。1950年11月底,劉興文所在部隊結束了剿匪任務,12月10日由黔西北到川南歸建。1951年1月12日,部隊從瀘州乘船順江而下,又由武漢轉乘火車到河北省邢台地區的沙河整訓換裝。3月10日,部隊召開抗美援朝出國作戰誓師大會;3月22日抵安東市(現丹東市);29日16時,到達中朝分界的鴨綠江大橋。過了鴨綠江,劉興文看到的是一片破磚爛瓦、荒廢的田野,燒毀的村莊。凄涼的景象撕裂著劉興文的心。劉興文和戰友們表示,要為朝鮮人民報仇。
在部隊,戰友們對瘦小的劉興文非常關心,都親切地稱呼他「小劉」。在加里山痛殲美軍第三十八團時,第一次上火線的劉興文眼看著班長匍匐前進,炮彈打在他周圍,他有點心慌。班長對他說:「小劉,不怕,他的炮彈再凶,我們不是草包。只要小心,就不會挨打,就能消滅敵人。」班長還不時關照他,小心地雷,小心鐵絲網。副指導員劉漢經常給他講革命道理,打仗的時候就讓他在工事里,等戰斗緩和時才讓他去送彈葯。在同志們的幫助下,劉興文進步很快,不久,加入悔兄襲了青年團。
1951年,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的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結束後,第四十五師於5月29日趕到芝浦里地區,阻擊美軍第二十五師和加拿大軍第二十五旅。團首長戰前鼓勵大家說:「能打得下來又能守得住,才是中國人民的本領。」戰士們鬥志高昂紛紛舉手宣誓,要為祖國人民的安全,為保衛世界和平流盡最後一滴血,決不讓敵人前進一步。激烈而殘酷的阻擊戰打了七天七夜,斃傷敵人2800多人,美軍除留下一堆屍體外,沒得到一點便宜。5月23日,第一三四團三營接替一連,控制公路以南的諸高地。美軍又集結了第二十五師二個團的優勢兵力,開始向劉興文所在的七連陣地朴達峰發起猛攻。烽煙彌漫,一場惡戰開始了。一排的戰士們奮勇阻擊敵人,陣地前丟下許多侵略者的屍體,使敵人難以前進一步。志願軍傷亡也很大,需要補充戰鬥力。副指導員帶領二排增援一排時,把劉興文從五班抽了出來,對他說:「小劉,你年輕力小,戰斗經驗少,敵人今天攻得挺凶,說不定要同敵人拼搏,你不成。」這下劉興文可急了,向副指導員請求上前線。副指導員沒有同意。劉興文坐在兩包炸葯邊,看到副指導員遠去的背景,聽到槍聲,幾次站起來想沖出去。戰斗正激烈進行,所有的戰友都頂上去了,而自己卻留在坑道里,這叫抗美援朝嗎?於是劉興文下決心找副指導員請求參加戰斗。這時剛好從前線下來一個重傷員,對劉興文說:「前面正緊」。劉興文說:「快把槍給我,我也要頂上去。」說完就跑出掩體往前面趕上去。在一個小山頭上,劉興文找到了連長和副指導員,副指導員對他說:「小塵旅劉,你來得正好,這陣用得上你啦,快把棉大衣脫掉,水壺拿下來,輕裝上陣,好爬山。」這時連長指著右邊公路對副指導員說,你看敵人從公路那邊上來了,快到那邊去阻擊。」副指導員拉了劉興文一把喊到:「小劉,快跟我來。」劉興文端著槍,背著手榴彈,緊緊跟在副指導員的後面,快速朝公路邊的山頭上跑去。到達山頂後,副指導員伏下來對劉興文說:「小劉,你沒有扔過手榴彈,力氣小,你專給我揭蓋,讓我來扔。」劉興文爬在副指導員身邊,替他把手榴彈的蓋都揭開了。看著敵人越來越近,副指導員卻不慌不忙,連敵人的眼睛、嘴巴、喘氣時一張一縮的大鼻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劉興文的心緊張極了。就在這時,副指導員一連扔出了幾顆手榴彈,揚起一陣塵土和泥沙。敵人被炸得東倒西歪,鬼哭狼嚎,哇哇直叫。劉興文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戰斗,看見敵人狼狽不堪的樣子,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神情。他佩服副指導員的沉著和勇敢,也拿起一顆手榴彈,模仿著副指導員的姿勢,投進敵群。敵人的進攻被打退了。副指導員看看劉興文笑了,說:「小劉,就這樣,等敵人近了才能打得准,打得狠。」接著又說:「咱們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要起模範作用,輕傷不下戰場,重傷不吭氣,要和敵人血戰到底。」劉興文點了點頭。這時敵人又發動進攻了。他們緊握手中武器准備反擊時,副指導員突然負傷了。劉興文扶著他的頭,只聽他斷斷續續地說:「小劉……給我報仇……不能給中國人民丟臉啊!……」話沒說完就犧牲了。劉興文咬緊牙關,慢慢放下副指導員,默默地說:「放心吧,副指導員,我會給你報仇的,為祖國和我們苗家爭光!」這時敵人咿哩哇啦喊叫著上來了。等敵人近了,劉興文跳了起來向敵群一連扔出了幾顆手榴彈,美國兵被炸得死的死傷的傷,沒死的轉身就往後逃。敵人的進攻又被打退了。這時陣地上的手榴彈用完了,需要補充,同時也需要把這里的情況和副指導員犧牲的消息向連長報告,於是劉興文便朝著原來的山頭奔去。
這時,連長已經負了重傷,躺在地上,下巴骨被打碎了,不能講話,聽了劉興文的報告後用雙手比劃著又指指前方,又用拳頭在地上猛一砸。劉興文知道他的意思是要自己繼續堅持下去。劉興文扛起一箱手榴彈,轉身就往陣地上跑去。可是陣地已被敵人佔領了,並向他猛撲過來。劉興文在一個土坡後伏了下來,准備迎擊敵人。正在這時,戰友梁和庭用機槍壓住了敵人,掩護劉興文跑到他們高地上去。在梁和庭不幸負傷後,敵人趁機沖了上來。劉興文沉著地投出了手榴彈,敵人紛紛倒地。負了傷醒過來的彈葯手趙金平看到劉興文的壓力很大,抓住機槍爬到劉興文旁邊向敵人猛烈射擊。遠處的敵人被趙金平的機槍壓住了,近處的敵人被劉興文用手榴彈壓下去。敵人的沖鋒又一次被打退。
這時劉興文看到前面的陣地上還有副指導員的遺體,便對趙金平說;「老趙,我們決不能讓敵人糟蹋副指導員遺體,你掩護我,讓我摸上去把敵人消滅掉,把陣地奪回來。」說完抓上兩顆手榴彈一股勁跑到工事前,沒有等敵人發覺立即投出了手榴彈。手榴彈在敵群中爆炸了,炸死三個敵人。活著的敵人遭到這突然的打擊,連滾帶爬逃跑了。陣地又回到劉興文和趙金平的手中。他倆互相配合,有時趙金平打完一梭子子彈後,劉興文就扔出一連串的手榴彈;機槍子彈打完了,劉興文便冒著敵人的炮火在陣地的前揀敵人的子彈給趙金平。他們從中午堅持到晚上,打退了敵人的11次沖鋒,打死打傷敵人100多人,英雄的陣地巍然不動。當兄弟連隊接防時,他倆才拖著疲憊的步子回到駐地。
戰斗結束後,部隊召開了慶功大會,劉興文榮立一等功,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了他軍功章,戰友們都稱他為青年的旗幟,部隊首長還親自為他掛了光榮花,劉興文激動得流下了幸福的熱淚。
1951年10月1日,首都北京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周年大會,劉興文在朝鮮前線被選為代表,同赴朝作戰的英雄們一起回祖國參加國慶觀禮。當團部通知他就要見到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和向祖國人民匯報的時候,他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在歡送會上,他對戰友們說:「我這個在山溝里長大的苗族戰士,在朝鮮戰場上立了戰功,部隊給了我這么大的榮譽,回國後我一定要把前方勝利的消息,告訴黨中央、毛主席和祖國人民。」
1951年9月30日,劉興文同朝鮮前線的回國觀禮代表們一起,懷著幸福的心情見到了毛主席和黨中央其他領導同志。節日那天,首都北京鮮花似海、紅旗如潮,英雄們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慶祝大會後,英雄們分別到祖國各地匯報,劉興文、鄭恩喜、王志林三同志到西南三省。1951年12月3日誌願軍歸國代表劉興文等一行由成都抵達貴陽。貴陽城鑼鼓喧天,彩旗飛舞,巨幅標語懸掛大街小巷。
1951年12月4日下午,劉興文等在省軍區禮堂向貴陽各界群眾匯報,之後分別到各單位、機關、廠礦、學校、街道和群眾組織等作巡迴報告。英雄的事跡傳遍貴陽大街小巷,家喻戶曉。1951年12月18日,《新黔日報》發表了劉興文給他父親的一封信。劉興文在信中鼓勵家鄉人民努力生產,表示自己殺敵立功的決心,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高尚無私的品質。
1951年12月10日凌晨,在紅旗鮮花、鞭炮聲中,人們擁著三位英雄上車,到雲南向各族人民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