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撰文是什麼文化

撰文是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3-04-29 06:43:13

1. 「明星人民日報撰文」漸漸成為熱門現象,釋放了哪些信號

不經意間,「明星人民日報撰文」漸漸成為熱門現象,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和熱議。明星在人民日報撰文的背後其實釋放了3個信號:

三、明星需要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明星如果想不被時代淘汰的話,也是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層次和追求的。擁有好演技、好作品、好人品的人會不會簡顫卜被埋沒的,肚子里有墨水的人一定會常青的,這樣優秀的人主流媒體也是不允許你們被埋沒的。

2. 什麼是文化,傳統文化有哪些內容

傳統文化縱覽
1、簡介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農家、農民起義、鋤頭;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學。
2、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褲友》)2.道家(老子、莊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3.墨家(墨子、《墨裂純棚子》、思想:兼愛、非攻、舉賢、節儉)4.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5.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6.陰陽家(鄒衍、五行肆則、金木水火土)7.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8.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9.小說家( 吳承恩《西遊記》、羅貫中《三國演義》、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傳》)10.兵家(孫臏《孫臏兵法》孫武《孫子兵法》思想:強調作戰前一定要做好准備)11.醫家(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王冰、張從正、朱震亨、李時珍、張景岳)
3、琴棋書畫
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4、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5、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 。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 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6、中華詩詞
古詩、律詩、絕句、近體詩、無題詩、自度曲(詞)、傳統詩詞等。
7、中國戲劇
崑曲、湘劇、京劇、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 | 京戲臉譜 。

中國傳統文化之崑曲
8、中國建築
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故宮······
9、漢字漢語
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10、傳統中醫
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11、宗教哲學
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12、民間工藝
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13、中華武術
太極拳、詠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14、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15、民風民俗
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

中國傳統文化
16、衣冠服飾
漢服(漢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滿族)、中山裝、其他少數民族服飾、木屐、綉花鞋、翹頭履。唐裝(漢族盤領袍)、維服(維吾爾族)、綉花鞋、虎頭鞋、偽唐裝(滿族馬褂)、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絲綢。

中國傳統服飾 漢服
17、四大雅戲
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18、動物植物
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19、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台、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20、飲食廚藝
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21、傳說神話
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後羿射日、嫦娥奔月、誇父逐日、精衛填海、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22、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鬼怪、幽靈、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孟婆、奈何橋···
23、傳統音樂
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杜亞雄先生則將中國傳統音樂分類如下: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斯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喜迎及巡禮樂、宴樂。「戲曲」戲曲「四大聲腔」四聲腔,展輝煌,對戲曲,有影響;崑山腔,經改良,藝術上,有開創。弋陽腔,節奏強,加滾白,調高亢;梆子腔,聲響亮,花苦音,巧用上。皮黃腔,二合一,稱二黃,和西皮;西皮剛,二黃抑,後發展,成京劇。聲腔中以崑山腔、弋陽腔、梆子腔、皮黃腔為典型。
24、中國對聯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關於我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我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至南北朝。 在我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觴。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 《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明夷》卦「上六」)《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系辭下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則各從其類也。」(律偶,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種詩體又稱近體詩,正式形成於唐代,但其溯源,則始於魏晉。曹魏時,李登作《聲類》十卷,呂靜作《韻集》五卷,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諸聲。另外,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創始人。

3. 古代墓誌銘開頭寫撰文是什麼意思

一般來說,「墓誌銘」通常有四個方面的參與者:
1、立碑人。一般是墓主人的後代。
2、撰文者。如果立碑人文字功底不高,常委託文人寫文章,可理解為起草的人。
3、書寫人。墓碑刻字之前,必須將文稿用毛筆書寫在石碑上,通常聘請書法功底好的人擔任。
4、刻字人。通常由善於雕刻的石匠擔任。
你說開頭寫「撰文」的意思,就是指草擬碑文的作者。

4. 撰文和著書有什麼區別

撰文就是寫文章,可能是只寫一篇兩篇,數量比較少,而著書則是完成一本書的寫作,寫作量大很多。

5. 撰文在一詞是什麼意思

撰文:編寫文章。

6. 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

紀 年

��紀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紀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3)年號紀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號干支兼用(如:咸豐庚申,英法聯軍自海入侵)。季節,一季三個月順次稱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稱呼,第一天叫"朔",最後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晝夜分十二時辰,用十二地支稱呼,每時辰兩小時。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兩小時。此外,雞鳴指早上三、四點,日出時叫旦、晨、朝,黃昏,人定即亥時相當晚上9-11時。夕、暮、黃錯,人定即亥時相當晚上9-11時。

��古代節日及有關習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稱元日,有祭神貼桃符的習俗。相傳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有神荼、郁壘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畫二神像,懸掛在門口來驅鬼。五代開始在符上寫聯語,後來演變成春聯。王安石有《元日》詩:"千門萬戶瞳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稱元宵、元夕、元夜。古代習俗在上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稱燈節。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社日

��農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後,秋社在秋分前後。社日這一天,鄉鄰們在土地廟集會,准備酒肉祭神,然後宴飲。王家《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有時是一百零六天。相傳起源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綿上之山隱居,晉文公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樹而死。晉文公便下令這一天禁火寒食,以後演變為寒食節。每逢寒食節,人們要禁火三日。元鎮《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社無煙宮柳綠。"

��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主要是踏青和掃墓。杜牧有《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上巳

��原定於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後,這個節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們到水邊去遊玩采蘭,以驅除邪氣。後來,演變成水邊宴飲,郊外春遊的節日。杜甫有《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稱"端陽"、"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據說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們爭渡去救屈原,後來演變成劃龍舟的傳統。人們還投粽子到江里,以保護屈原的遺體,又有了吃粽子的傳統。唐以後端午成為大節日,朝廷有賞賜。杜甫有《端午日賜衣》:"端午被恩榮。"

��七夕

��七月七日。民間傳說此日夜間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婦女們結綵樓,陳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和凝《宮詞》:"闌珊星斗綴朱光,七夕宮嬪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時秋高氣爽,月光最美,為賞月佳節。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韋庄《送秀才歸荊溪》:"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重陽

��九月初九。又稱重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日月都逢九,稱為重陽。古人認為此日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於是便有了這一天登高飲酒的習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臘日

��臘是祭祀名,歲末祭眾神叫臘(所以十二月叫臘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臘日,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來驅逐瘟疫。杜甫有《臘日》詩:"臘日年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除夕

��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禮儀習俗

��1.年齡稱謂

��襁褓:嬰兒。

��孩提:2~3歲的兒童。

��總角: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13歲女子。

��及笄:15歲女子。

��冠、加冠、弱冠:20歲男子。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歲。

��花甲、平頭甲子:60歲。 耆:60歲。

��古稀:70歲。

��耋:70~80歲。

��耄:80~90歲。

��期頤:100歲。

��2.避諱

��封建社會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避免直接說出和寫出,用改字、缺筆、空字,用同義詞等方法加以迴避。 如"以俟觀人風者得焉""人風"即"民風"。

��3.謙辭和敬辭

��竊: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請:請允許我、請讓我。

��枉駕:有勞大駕。

��惠賜:指對方給以了好處。

��科舉職官

��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拜:授給官職。

��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出:出任。

��升:提陞官職。

��遷:調動官職陞官。

��革:革除官職。

��罷:罷免、停職。

��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

��謫:降職遠調。

��削:革職罷官。

��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離。

��左遷:降低官職調動。

��擢:提拔、選拔。

��授:封給官職。

��人名稱謂

��(1)人名 古人有名、字、號,當大官的死後有謚號。如歐陽修,字永叔,號六一居士,謚文忠。名和字間一般有聯系,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義的,如韓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稱謂。直稱姓名,用於自稱,稱輕視的人或客觀介紹。稱字、號、齋名、謚號表示禮貌發尊敬。還有稱官爵名,稱籍貫(如康有為稱康南海)。有幾項邊稱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貫,後姓名,如"余在史館,聞翰林(官名)天台(籍貫)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馬副使(官名)鳴錄(名)。"

��(3)謙稱。王侯自稱孤、寡人,大臣自稱臣,一般人自稱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稱妾。晚輩自稱小子。

��古代年齡稱謂

��孩提:幼兒時期。

��童齡:換牙時期(七八歲)。

��弱冠:二十歲左右。

��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歲。

��知(天)命: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

��古稀:七十歲。

文化典籍

��諸子散文--《論語》、《老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風騷--《詩經》和《楚辭》的並稱。(《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了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離騷》開創了我國詩歌的浪漫主義傳統。)

��四書五經--"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書。"五經"指《易》、《尚書》、《詩》、《禮》、《春秋》五部儒家的經典。

��六藝經傳--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書。

��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呂氏春秋》--先秦雜家代表著作,又名《呂覽》,系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成。

��《左傳》--《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戰國策》--國別體史書,是戰國時游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匯編,系西漢劉向編訂。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世說新語》--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

��《說文解字》--我國第一部字典。

��"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 《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歲時歷法

��1.干支紀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如:辛未三月。

��2.年號紀年 (從漢武帝開始,皇帝即位要設立年號) 如崇禎十四年。

��3.紀月常用序數 (用"孟""仲""季"分別表示一季中的三個月。 陰歷每月初一稱"朔",十五稱"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稱"晦"。

��4.干支紀日 如:元豐六月丁丑。

��5.用十二地支紀時

��十二時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日中 日die 晡時 日入 黃昏 人定

��時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現代時段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戰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時最高的官職。

��九卿之說始於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尉、廷尉、太僕、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官職。

��具體一點來說,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與禮儀;光祿勛掌管宮廷的守衛和護從;衛尉負責宮門警衛工作;太僕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等;大鴻臚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負責外交及民族事務;宗正負責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務;大司農又名治粟內史或大農令,掌管谷貨、租稅、賦役、財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皇帝。到北魏時期,在正卿之下還設少卿,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廢止。

��三公之說也起始很早,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責軍政事務。

��古詩文集命名例談

��中學語文課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詩文集,這些詩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孫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參集》、《陸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別號式(如《白香山詩集》、《東坡全集》)外,還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

��①封號式。古時君王常給臣子封號,封號也能作為集名。如明代劉基,字伯溫,封誠意伯,其作品集為《誠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荊國公,其作品集有《王荊公詩箋注》。

��②謚號式。古代帝王高官死後,朝廷根據死者生前事跡給予一種褒貶善惡的稱號,叫"謚號"。"謚號"也可以命名詩文集,如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死後加謚"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命名為《範文正公集》;歐陽修謚號"文忠",其作品集為《歐陽文忠公文集》。

��③官爵式。西漢司馬遷曾任太史令,世稱太史公,其《史記》又稱《太史公書》;唐代詩人杜甫,曾官檢校工部員外郎,也稱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明初文學家宋濂,曾官翰林學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學士文集》。

��④籍貫式。古代以籍貫稱人表尊敬或表自謙雅趣,並常以此作為集名。如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河東解縣人,也稱柳河東,其作品集名為《柳河東集》;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撫州臨川人,其作品集名為《臨川先生文集》。

��⑤地名式。即以任職地或隱居地地名為詩文集命名,如唐文學家杜牧別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北宋文學家沈括晚年隱居潤州"夢溪園",故有《夢溪筆談》。

��⑥書齋式。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賀取書齋名,齋名也可以作為詩文集的命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軒",其詩文集名為《惜抱軒詩文集》;近代梁啟超,書齋名"飲冰室",其作品集為《飲冰室合集》。

��⑦年號式。以皇帝的年號作為詩文集的命名。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長慶集》,因在唐穆宗長慶年間編纂而得名;蘇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號。

��⑧顯志式。以書名顯示撰文編書的目的。如北宋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其目的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行失",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鑒》。

7. 新文化運動中胡適撰文公開宣傳什麼

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公開撰文宣傳「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

8. 詞人方文山如何撰文談傳統文化

每每提起亞洲流行天王周傑倫的「御用作詞人」方文山,年輕人總能哼唱出「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這類膾炙人口的歌詞。方文山的「中國風」歌詞自成一派,給傳統文化賦予了通俗的表達方式,被當代年輕人所接受和熱捧。

公開資料顯示,方文寬並山,1969年1月26日出生於台灣花蓮縣,華人版圖出版社總編輯,中國台灣男導演、亞洲流行天王周傑倫的御用金牌作詞人,有「詞聖」的美譽。也曾為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等藝人作詞,多次憑借周傑倫作品獲得金曲獎的肯定。其創作的詞曲中有畫面感和東方風,非常符合江湖的整體音樂風格。在4月22日舉行的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方文山講述了他的創作與人生。他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形容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不特定的地點,不特定的空間,立即的傳播性在這個時空背景,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播非常重要。」

好的詞作才會一直流傳!

9. 撰文是什麼意思


撰文的解釋

寫 文章 。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內閣規制職掌》 :「 漢 中書撰文擬進,寫軸 頒發 。」

詞語分解

撰的解釋 撰 à 才能:「異乎三子者之撰」。 寫作,著書:撰著。撰述。 撰寫 。撰文。撰稿。撰次(編輯、排列)。撰序(撰寫敘述)。撰錄。撰集。杜撰(臆造,沒有 根據地 編造)。 持,拿著:「撰余轡兮高駝翔」。 指天地陰 文的解釋 文 é 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轎跡:燦若 文錦 。余侍 刺畫花紋閉毀並:文身。 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 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指有歷史 價值 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

10. 什麼是撰文

撰就有「寫作」之意,從這里看,撰文可等同於寫作。但寫困滾舉作還汪碧有個更寬泛的意思,它還專指進行文學創作。文學創作可是一項產生多少名作家的智力活動了。因此這兩者本義相同,但寫作的延展性意義備兄更強。

閱讀全文

與撰文是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