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君子文化有什麼缺陷

君子文化有什麼缺陷

發布時間:2023-05-01 08:01:53

1. 中國傳統文化的利弊

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
這里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是相對於西方近現代的工業文明而言的。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大多數時候都處於一種自給自足的幾乎封閉的狀態,對外交流也是輸出大於輸入。如果沒有東西方文化的劇烈碰撞,仍然處於一種相對隔絕獨立的狀態,那麼中華文明還會按照自己固有的內在邏輯長久發展下去。近現代科學的發展突破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地域限制,中國已經不可能再孤立於國際社會。西方侵略東方,同時也為東方提供了自我更新的契機。
對於每一個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如此完美的中華文明,為什麼到了為什麼會在近現代大大落後於西方?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哪些重大缺陷?竊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是與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這些缺陷是某種類似基因的欠缺,是我們的祖先未曾經過也未曾見過的東西。這些缺陷可以簡單歸結為四個方面:
(一)沒有形成科學觀念;
(二)沒有把客觀自然世界作為研究思考的中心; (三)重農輕商對社會生產的阻礙; (四)倫理秩序對個人自由的束縛。
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與不足
今天要講的第二個問題,中國文化究竟有哪些不足和缺失? 第一個就是政治體制領域,儒學帶來一系列問題。
如果你要了解一個國家的狀況,最好的辦法之一是看它的法典。當時的社會關系、文化狀況、國家管理狀況都體現在那裡了。1810年,中國的法典(《大清律例》)第一次翻譯成英文出版,英國的一份報紙《愛丁堡評論》說,中國人在很多方面的知識都是不足的,我們發展很快的東西,他們都不知道。
中國的法典有什麼特點呢?民法內容很少,基本內容是刑法,甚至連民事糾紛也作為刑事案件來處理。這裡面體現儒家政治的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倫理與政治的統一。中國傳統文化的骨幹是儒學,而儒學講倫理和政治的最多。從西漢開始,就強調以孝治天下,把家族倫理拓展到整個國家的治理,後來發展為一個完整的公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套體現中國社會的一個基本特點:宗法專制,倫理與政治統一,這與當時的社會狀況完全是符合的。因為那個時候的社會是自然經濟,經濟狀態比較穩定。
第二個特徵是專制制度下嚴格的等級關系。用孔子的話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現在有一些學者認為它是很好的,好在哪裡呢?皇帝按照皇帝規范行事,君、臣、父、子都有一套嚴格的規范;這是從好的方面來說的。但它的另一面是等級森嚴,不能逾越。而英國在1215年就有《大憲章》,國王加稅要得到諸侯的同意,要保障各地自由、自治的權利。中國的大小事都是天子或尊長說了算;抗上是極大的罪惡;儒家政治理論把這些合理化了。中國沒有國際學術界界定或多數學者公認的封建制度。如果是封建制度,國王、諸侯之間是契約關系;而中國沒有這樣的關系。
儒家思想的第三個特點是服從。用孔子的話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假如有爭議,由誰定是非呢?由聖人和皇帝的話來決定,聖人的話是最後的標准。公元一世紀,漢章帝召集儒門的代表人物在白虎觀開會,由班固執筆寫出一部《白虎通議》,章帝批准後頒行天下。以儒學為指導,為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制定詳細的規矩或規范。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三綱六紀(六親),服從尊長。以後歷代的法典,唐、宋、明、清的律例都繼承了《白虎通議》,將三綱六紀作為貫穿始終的東西。一般的老百姓犯了罪,按照身份的高低、親疏關系給你定罪。 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二個問題是思維方法的缺陷。 中國人的思維方法有問題。楊振寧在2004年作報告時講了一句話:「《易經》對中國的科學發展很不利。」他說,其中一點是不講演繹論證。《易經》歸納了很多當時的社會現象、自然現象,但沒有嚴謹的演繹和論證。這是楊振寧作為科學家講的真話。而在他講這話之前,16世紀末17世紀初,利瑪竇在他寫的《中國札記》的書里就說中國人不懂邏輯規則。他講的是真話,中國沒有邏輯學。後來我們拚命從《墨子》裡面提煉、搜尋,認為里有邏輯包括辯證邏輯。然而《墨子》裡面雖有邏輯思想但沒有完整的理論,而且因為它不符合社會的需要,後來連《墨子》也式微了,研究的人很少,四分之一的篇章失傳。西方的情況則不同,他們有邏輯學,不但古希臘已經有完整的形式邏輯理論,他們中世紀教育要上一年的辯論課,實質是邏輯課。利瑪竇是這樣講的:為什麼中國人不重視科學,不重視邏輯呢?很簡單,因為這裡面有利益關系,在中國你懂四書五經,不用學數學和邏輯,也不鼓勵做實驗,就可以考取科舉和做官。這樣的狀況下,科學當然沒有辦法發展起來的。另外在中國天文是很豐富的,只是和星相結合起來了,哪裡地震是天發怒了,是對皇帝的懲罰。各種是非按照聖人的話來判斷,也就不必辯論和講邏輯理論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怎能產生現代科學?
利瑪竇來到中國的時候把《幾何原本》帶過來並翻譯了六卷,還有九卷沒有譯出。一直到平定了太平天國,曾國藩做了兩江總督,他接受科學家李善蘭的建議,撥款支持把後九卷翻譯出版,把以前譯出的六卷也校對一遍,出了一個完整的版本。李善蘭請曾國藩寫個序,曾國藩不懂,就讓自己的兒子曾紀澤(曾作過中國駐英公使)代筆。曾國藩知道光懂中國傳統文化不行,從小就讓兒子學英語,接受現代科學教育。曾紀澤代他爸寫的《幾何原本》序言說:「蓋我中國算書以《九章》分目,皆因事立名,各為一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幾何原本》不言法而言理,括一切而概之曰:點、線、面、體。……《九章》之法,各適其用,《幾何原本》則徹乎《九章》立法之源,而凡《九章》所未及者無不賅也。」這里說透了中西思維方法的差別。《九章算術》共收有 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分別是:方田、栗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它的計算方法有成就,但是沒有上升為完整的理論。曾國藩看完兒子寫的東西後大為贊賞。當年曾紀澤的評價不一定完全正確的,但他的確說透了中國思維方法的弱點。
此外,幾個世紀以來中國人自認為中國的道德是最高尚的,洋人是蠻夷,道德文章是永遠比不上中國的。實際情況怎樣?現在看來,道德規范也有很大的缺陷。一方面,我們道德規范有一些是跟世界各國一樣的,比如我們講「仁、義、禮、智、信」,大致上從任何一個文化體系裡都能找到類似的東西。在西方,仁是「博愛」;義是「正義」,有些道德規范世界各國是一樣的,不同的語言系統表達了同樣的意思。這是一個方面。但是,進一步考查這些規范的內容,問題就出來了:儒學的核心是仁義。用《中庸》的話來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講人不是講人的平等,而是將親情擺在首位;義的內容拐個彎變為要尊重別人!
我們的道德規范有明顯的不足,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重義輕利」。小人與君子的劃分就是看你重不重視利,你重視利就成小人了;但是人性本身是追求利的。
其次,我們的道德是以三綱為基本架構的,沒有人際之間的平等。
再次,中國道德觀念里群體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可是,人要現代化,社會要現代化,都必須將個人權利、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要變成現代公民,維護現代公民的尊嚴、現代公民的權利是根本,道德的根本也是政治的根本,政治歸根到底是為維護公民個人的權利服務的。
此外,作為蔑視個體權利的重要內容,是經濟上沒有堅決、徹底地保護私有財產。有一個原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和官府侵犯民產,屢見不鮮。而自從中國傳統文化法典化以來,因為要維護宗法專制,維護三綱,所以就規定一條:祖父母、父母在不準分戶口、分財產,不準「別籍」,不準「異財」。唐、宋、元、明、清一直都延續這一條規定,誰違反這一條是要受懲罰的。 另外一點是不準你經營新的經濟形式,比如中國學外國人要經營輪船。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做直隸總督時,廣東商人在天津申請辦輪船企業,李鴻章不準。1890年代張之洞做湖廣總督,湖南的一些商人要在洞庭湖、長江上辦小輪船公司,張之洞說不行。一直到戊戌變法前後,張之洞還是不同意。也就是說,辦這些新企業,只准公家辦,不準私人辦,即使私人可以辦,也要批准。限制私人財產進入某些經濟領域,等於你的財產權不能充分實現,經濟自由受到限制,私有財產就大打折扣了。

2. 君子文化具體是什麼

,「君子」是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的中國人的理想人格。儒家學說乃至整個中華傳統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內容是闡揚仁、義、禮、智、信及忠、孝、廉、恥等眾多為人處世的倫理和規范,它們最終都集聚、沉澱、融入和升華到一個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我們的先賢崇尚君子品格,甚至把象徵高潔、清雅、虛心和氣節的梅蘭竹菊四種植物人格化,稱為「四君子」。宋代以來,以梅蘭竹菊表現四君子品格的書畫數不勝數,其繁盛景象讓人嘆為觀止。「君子」概念古老而鮮活,在當代社會也是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在不同階層人群中都有相當的知曉度和認同度,君子風范今天仍為絕大多數中國人奉為做人的圭臬。

3. 儒家文化有什麼 弊端

那麼,儒家思想到底有什麼弊端,需要我們去正視呢?

1.學而優則仕的觀念,造成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官本位觀念盛行。孔子提倡學而優則仕,這個理念本身沒錯,但是發展成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發展成讀書人整天孜孜以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為官為上的觀念,就不對了。孔子曾經嘲笑想學習農業的樊遲,告訴他,種田仍然免不了餓肚子,要是學習,做了官,就有俸祿了。孟子強調社會分工,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是一種很科學很理性的社會分工學說,但是在長期的發展中,這種社會分工的思想,卻發展出了嚴密的官僚等級制度,官大一級壓死人,縣官不如現管等觀念,造成了中國社會事事都講級別的現象。從對人的稱呼上,就可以看出來。為了讓人有面子,副科長就叫科長,副處長就叫處長,這不是客氣而是官本位觀念的明顯體現。

2.過分強調家長制,沒有決策的民主化,就沒有決策的科學化最後造成制度上的腐敗。中國社會本質上是宗法制社會,宗法制社會的最重要特徵,就是家長最大。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孔子提倡三綱,孟子提倡五常,這實質上是把家長放在最段晌重要的位置。在宗族,最大的是家長,在國家,最大的是國君。最後造成封建獨裁,沒有民主。


3.儒家思想過分強調道德修養,在社會治理上強調德治為主法治為輔,這實際上造成了德治無德,法治無法。儒家思想是最強調道德修養的學派。馮友蘭先生說,儒家的最大任務就是修德成人,成就高尚的道德,這本身並沒有壞處,但是過分強調德治而忽略法治,這就造成了整個社會在制度層面的缺失。孔子所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孟子說要內聖外王,子自我反省。這種道德理念固然可以培養出正人君子,固握殲鋒然可以培養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但是在整個社會層面,由於過分強調自律,過分強調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他律沒有生存的土壤。儒家在性善論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泛道德主義。事實證明,道德只能管人的上線,而法治管人的底線。儒家學說只有上線的提倡,沒有底線的限制,最終造成中國傳統社會嚴重缺乏法治思維。

4.儒家思想過分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遵從的地位,抹殺了人的個性,從而使整個中國傳統社會創新力量不足。在宗法制的背景下,儒家思想強調義利之辨群己之辯,強調個人在集體中,要守規矩做貢獻,從而嚴重製約了個人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儒家思想是禁慾的思想,特別是宋明理學,要求人們清心寡慾,甚至存天理滅人慾,極大地遏制了人格獨立和人的自由發展。


5.儒家思想過於強調現實主義,強調人文知識,忽視自然科學。缺乏理性的科學精神,把科學發明視為奇技淫巧,造成中國傳統社會科學精神不足,造成了近代中國大大落後於西方。我們曾經的四大發明,大大推進了西方的文明歷程,而在我們中國傳統社會,羅盤被用來算命,紙張被用來寫八股文,火葯被用來放炮仗煙花等。這就是缺乏探索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明證。

當然,說儒家思想有那麼多弊端,並非意味著我們要割斷我們文化的血脈,而是為了清除中國文化中腸梗阻,以更好的傳承和發揚中國儒改激家文化。愛他,就是要對他狠一點!
來源好玩的國學

4. 儒家文化有哪些優缺點

優點:一、道德精神:「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感,「朝聞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堅毅的人格、積極的人生態度,尊老尚賢敬師和見利思義的人生准則。二、現代價值:大一統思想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團結;以人為本、民本思想有利於「三農」問題;「和為貴」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禮讓為先、睦鄰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內涵使中國樹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缺點:一、「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迷信思想。二、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維系專制統治與等級社會,壓抑人性,鉗制思想,阻礙了科技的發展。總之,我們應吸取精華,剔其糟粕,傳承中華文化。

5. 哪位好心人告訴我 孔子思想的缺陷 詳細些謝謝

有利也有弊,一方面~是指導人民的好思想,但卻被君王亂用來控制人培頌茄民的思想
二方面,其實孔子的思想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他討厭種田這項工作,太死板,不懂變配察通肉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名叫「盜泉」的水不飲。肉切得不方正他不吃,他把肉塊的方正與品性的端正聯系起來,「滑溜肉片」肯定會吃出一個滑頭的傢伙。席子擺得不正他不坐,他把座席的方正與人心的正派聯系起來,躺椅能坐出一個人格匍匐的人,轉椅呢?那就一定坐出一個見風使舵的傢伙。皆為封建櫻蘆統治者的垃圾推崇所致,其思想真死板。 ,1.復古,反對進步。2.反對平等。3.反對自由。4.歧視勞動。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比較反感用語言上的辯說宣揚,而主張埋頭苦幹,這在當今社會難以立足。不過總的來說 利大於弊。

6. 君子文化是什麼意思

君子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君子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也是中國人獨特的理想人格。西方有貴族文化、紳士文化,中國有君子文化。西方貴族文化是特指某一階層、某種身份的文化,而中國的君子文化是建立在社會共同倫理基礎上側重於道德的人格文化。全世界只有中華文化圈講君子,中華兒女優秀的道德品質、高尚的家國情懷、積極的文化擔當,凝聚成入世有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文質彬彬的君子品格,成為中華民族性格和理想人格的一部分。比起西方的貴族、紳士,君子的形象更鮮活、更真實、更可愛。可以說,君子是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寶貴財富。

7. 傳統文化有哪些優缺點大神們幫幫忙

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 這里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是相對於西方近現代的工業文明而言的。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大多數時候都處於一種自給自足的幾乎封閉的狀態,對外交流也是輸出大於輸入。如果沒有東西方文化的劇烈碰撞,仍然處於一種相對隔絕獨立的狀態,那麼中華文明還會按照自己固有的內在邏輯長久發展下去。近現代科學的發展突破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地域限制,中國已經不可能再孤立於國際社會。西方侵略東方,同時也為東方提供了自我更新的契機。 對於每一個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如此完美的中華文明,為什麼到了為什麼會在近現代大大落後於西方?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哪些重大缺陷?竊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是與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這些缺陷是某種類似基因的欠缺,是我們的祖先未曾經過也未曾見過的東西。這些缺陷可以簡單歸結為四個方面: (一)沒有形成科學觀念; (二)沒有把客觀自然世界作為研究思考的中心; (三)重農輕商對社會生產的阻礙; (四)倫理秩序對個人自由的束縛。 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與不足 今天要講的第二個問題,中國文化究竟有哪些不足和缺失? 第一個就是政治體制領域,儒學帶來一系列問題。 如果你要了解一個國家的狀況,最好的辦法之一是看它的法典。當時的社會關系、文化狀況、國家管理狀況都體現在那裡了。1810年,中國的法典(《大清律例》)第一次翻譯成英文出版,英國的一份報紙《愛丁堡評論》說,中國人在很多方面的知識都是不足的,我們發展很快的東西,他們都不知道。 中國的法典有什麼特點呢?民法內容很少,基本內容是刑法,甚至連民事糾紛也作為刑事案件來處理。這裡面體現儒家政治的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倫理與政治的統一。中國傳統文化的骨幹是儒學,而儒學講倫理和政治的最多。從西漢開始,就強調以孝治天下,把家族倫理拓展到整個國家的治理,後來發展為一個完整的公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套體現中國社會的一個基本特點:宗法專制,倫理與政治統一,這與當時的社會狀況完全是符合的。因為那個時候的社會是自然經濟,經濟狀態比較穩定。 第二個特徵是專制制度下嚴格的等級關系。用孔子的話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現在有一些學者認為它是很好的,好在哪裡呢?皇帝按照皇帝規范行事,君、臣、父、子都有一套嚴格的規范;這是從好的方面來說的。但它的另一面是等級森嚴,不能逾越。而英國在1215年就有《大憲章》,國王加稅要得到諸侯的同意,要保障各地自由、自治的權利。中國的大小事都是天子或尊長說了算;抗上是極大的罪惡;儒家政治理論把這些合理化了。中國沒有國際學術界界定或多數學者公認的封建制度。如果是封建制度,國王、諸侯之間是契約關系;而中國沒有這樣的關系。 儒家思想的第三個特點是服從。用孔子的話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假如有爭議,由誰定是非呢?由聖人和皇帝的話來決定,聖人的話是最後的標准。公元一世紀,漢章帝召集儒門的代表人物在白虎觀開會,由班固執筆寫出一部《白虎通議》,章帝批准後頒行天下。以儒學為指導,為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制定詳細的規矩或規范。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三綱六紀(六親),服從尊長。以後歷代的法典,唐、宋、明、清的律例都繼承了《白虎通議》,將三綱六紀作為貫穿始終的東西。一般的老百姓犯了罪,按照身份的高低、親疏關系給你定罪。 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二個問題是思維方法的缺陷。 中國人的思維方法有問題。楊振寧在2004年作報告時講了一句話:「《易經》對中國的科學發展很不利。」他說,其中一點是不講演繹論證。《易經》歸納了很多當時的社會現象、自然現象,但沒有嚴謹的演繹和 論證。這是楊振寧作為科學家講的真話。而在他講這話之前,16世紀末17世紀初,利瑪竇在他寫的《中國札記》的書里就說中國人不懂邏輯規則。他講的是真話,中國沒有邏輯學。後來我們拚命從《墨子》裡面提煉、搜尋,認為里有邏輯包括辯證邏輯。然而《墨子》裡面雖有邏輯思想但沒有完整的理論,而且因為它不符合社會的需要,後來連《墨子》也式微了,研究的人很少,四分之一的篇章失傳。西方的情況則不同,他們有邏輯學,不但古希臘已經有完整的形式邏輯理論,他們中世紀教育要上一年的辯論課,實質是邏輯課。利瑪竇是這樣講的:為什麼中國人不重視科學,不重視邏輯呢?很簡單,因為這裡面有利益關系,在中國你懂四書五經,不用學數學和邏輯,也不鼓勵做實驗,就可以考取科舉和做官。這樣的狀況下,科學當然沒有辦法發展起來的。另外在中國天文是很豐富的,只是和星相結合起來了,哪裡地震是天發怒了,是對皇帝的懲罰。各種是非按照聖人的話來判斷,也就不必辯論和講邏輯理論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怎能產生現代科學? 利瑪竇來到中國的時候把《幾何原本》帶過來並翻譯了六卷,還有九卷沒有譯出。一直到平定了太平天國,曾國藩做了兩江總督,他接受科學家李善蘭的建議,撥款支持把後九卷翻譯出版,把以前譯出的六卷也校對一遍,出了一個完整的版本。李善蘭請曾國藩寫個序,曾國藩不懂,就讓自己的兒子曾紀澤(曾作過中國駐英公使)代筆。曾國藩知道光懂中國傳統文化不行,從小就讓兒子學英語,接受現代科學教育。曾紀澤代他爸寫的《幾何原本》序言說:「蓋我中國算書以《九章》分目,皆因事立名,各為一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幾何原本》不言法而言理,括一切而概之曰:點、線、面、體。……《九章》之法,各適其用,《幾何原本》則徹乎《九章》立法之源,而凡《九章》所未及者無不賅也。」這里說透了中西思維方法的差別。《九章算術》共收有 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分別是:方田、栗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它的計算方法有成就,但是沒有上升為完整的理論。曾國藩看完兒子寫的東西後大為贊賞。當年曾紀澤的評價不一定完全正確的,但他的確說透了中國思維方法的弱點。 此外,幾個世紀以來中國人自認為中國的道德是最高尚的,洋人是蠻夷,道德文章是永遠比不上中國的。實際情況怎樣?現在看來,道德規范也有很大的缺陷。一方面,我們道德規范有一些是跟世界各國一樣的,比如我們講「仁、義、禮、智、信」,大致上從任何一個文化體系裡都能找到類似的東西。在西方,仁是「博愛」;義是「正義」,有些道德規范世界各國是一樣的,不同的語言系統表達了同樣的意思。這是一個方面。但是,進一步考查這些規范的內容,問題就出來了:儒學的核心是仁義。用《中庸》的話來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講人不是講人的平等,而是將親情擺在首位;義的內容拐個彎變為要尊重別人! 我們的道德規范有明顯的不足,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重義輕利」。小人與君子的劃分就是看你重不重視利,你重視利就成小人了;但是人性本身是追求利的。 其次,我們的道德是以三綱為基本架構的,沒有人際之間的平等。 再次,中國道德觀念里群體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可是,人要現代化,社會要現代化,都必須將個人權利、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要變成現代公民,維護現代公民的尊嚴、現代公民的權利是根本,道德的根本也是政治的根本,政治歸根到底是為維護公民個人的權利服務的。 此外,作為蔑視個體權利的重要內容,是經濟上沒有堅決、徹底地保護私有財產。有一個原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和官府侵犯民產,屢見不鮮。而自從中國傳統文化法典化以來,因為要維護宗法專制,維護三綱,所以就規定一條:祖父母、父母在不準分戶口、分財產,不準「別籍」,不準「異財」。唐、宋、元、明、清一直都延續這一條規定,誰違反這一條是要受懲罰的。 另外一點是不準你經營新的經濟形式,比如中國學外國人要經營輪船。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做直隸總督時,廣東商人在天津申請辦輪船企業,李鴻章不準。1890年代張之洞做湖廣總督,湖南的一些商人要在洞庭湖、長江上辦小輪船公司,張之洞說不行。一直到戊戌變法前後,張之洞還是不同意。也就是說,辦這些新企業,只准公家辦,不準私人辦,即使私人可以辦,也要批准。限制私人財產進入某些經濟領域,等於你的財產權不能充分實現,經濟自由受到限制,私有財產就大打折扣了。

8. 君子文化是怎樣的概念

君子文化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與中國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有很強的親和力,堅信國人勢必完成文化反思。新時代君子文化把精英階層作為重點,不能把精英和大眾兩個階層分割開來研究君子文化,而要當作一個整體進行有重點有特色的研究。當今時代,社會精英和大眾都可成為君子,君子文化的研究不再囿於精英階層,而要面向整個社會。摘自「君子論壇網」中的文章。

閱讀全文

與君子文化有什麼缺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