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洛文化包括哪些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產生在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 源一帶。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文字的產生是人類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最重要的標志。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之始。易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論語》上講:「鳳鳥不至,河不出圖。」《竹書紀年》里講:黃帝在河洛修壇沉璧,受龍圖龜書。
太極圖是河洛交會的自然現象,這是因為太極圖很像是黃河洛河交匯形成的旋渦,通過這個自然現象觸發靈感,人族伏羲才創造出太極和八卦。
河洛地區先民們創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核心和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是數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區文化積淀厚重,歷代名家輩出。這里是河圖洛書的發源地,研究易經的人尋根拜祖,哪個不到河洛匯流處?這里是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的發源地,欲學武術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們依託資源的優勢,開設河洛講壇,傳承文明,開拓創新!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中華民族文化,是在當今中國版圖范圍之內,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大量考古發現資料和古代文獻記載說明,華夏文化是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文化。華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夏商文化及其更為久遠的河南龍山文化,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已經證實,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
化形成的直接源頭。河洛地區是河南龍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區,就這點而言,河洛地區可以說是夏文化、華夏文化的發源地及其形成、發展的核心地區,也可以說是以後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
20世紀初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國維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通過艱辛努力,釋讀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與古代歷史文獻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證明了殷墟確實屬於商代晚期都城,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關於有商一代歷史的基本可信。
炎黃文化 根在河洛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而炎黃與河洛有何關系?走進深邃的歷史,凝眸河洛文化,我們就會發現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炎黃二帝的主要活動區域,是炎黃文化的肇興之地。
相傳,黃帝是有熊國國君,「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甫謐曰)新鄭歷來被稱為「軒轅故里」;在洛陽以西的靈寶,有鑄鼎原,傳說是黃帝鑄鼎之處,此外,還有黃帝陵以及與黃帝、嫘祖、尤很多故事相關的全套地名。新鄭在洛陽之東,靈寶在洛陽之西,中間是黃帝的活動區域是很顯然的。炎帝的出生地目前雖不能確證是在河洛地區,但當其與黃帝結盟以後,其活動范圍以河洛為主,也應是肯定無疑的。炎黃部族是華夏族的母體,他們結盟後在河洛地區發展壯大,並從這里向外發散,形成了華夏民族歷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之一,即炎黃文化。
炎黃文化與河洛文化的密切關系已被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所證實。從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到二里頭文化的一系列重大考古發掘,都印證了炎黃時代的文化成就大多在河洛地區,河洛一帶僅仰韶文化遺址就有500多處,且出土有大量的鼎。鼎是遠古先民的主要炊具,與傳說中的黃帝鑄鼎之說極為吻合。在靈寶鑄鼎原周圍近3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發現有29處仰韶文化遺址,其中的超大型遺址———北陽平遺址,足夠視為仰韶文化的中心地位。陽平逢山是炎黃母族所居之地,新鄭為黃帝父祖生活之所,而且在洛陽地區有許多與炎黃有關的考古發現,尤其是偃師二里頭遺址最近一個重大發現———宮殿遺址,據戴逸先生考證,很可能是5000年以前政權中心的所在地,而此時正好是炎黃活動的時代。這一發現與黃帝作城的歷史記載有驚人的一致。炎黃二帝是部族時代的傑出代表,他們在河洛地區帶領四方人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開啟了華夏民族的文明之路,並使河洛地區成為華夏民族的搖籃。
炎黃在開辟生存地域的同時,創建了早期的華夏文明。《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土財物」,「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穀,撫萬民」,炎帝「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帝王世紀》)。他們君臨天下,撫化萬民的功績,為後世百姓所敬仰,以致成為歷代帝王的楷模。他們把洪荒遠古建成了當時民眾期望的美好社會,「古者黃帝治天下……別男女,異雌雄,明上下,等貴賤,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歲時孰而不凶,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尤,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市不豫賈,城郭不關,邑無盜賊……(《淮南子》)黃帝部落發明的文字、衣冠和若干社會制度,炎帝部落對原始農業的發展、陶器的發明等,標志著中國歷史開始進入文明時代,因此炎帝、黃帝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厥美帝功,萬世載之」。在廣袤豐厚的河洛大地上,炎黃二帝用他們的聰明睿智,譜寫了華夏燦爛文明的第一樂章,從而使炎黃文化成為中華文化中最具凝聚力的核心部分,炎黃二帝成為華夏子孫的共同祖先。他們身上所體現的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精神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團結向上、蓬勃發展的永久動力。鍾靈毓秀的河洛大地,曾養育了我們的偉大先人。河洛文化,炎黃大業,將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根!
⑵ 河陽洛陽屬於什麼流域
河南洛陽屬於黃河流域。
黃河,中國古代稱大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也是世界第五長河流。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河洛文化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
因此,洛陽本身作為河洛文化區的中心,屬於黃河流域。
⑶ 河洛文化的意義和影響
河洛文化是指起源於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中國5000年華夏文明的源泉與主脈。 河洛文化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
河洛地區先民們創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核心和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是數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區文化積淀厚重,歷代名家輩出。這里是河圖洛書的發源地,研究易經的人尋根拜祖,哪個不到河洛匯流處?這里是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的發源地,欲學武術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們依託資源的優勢,開設河洛講壇,傳承文明,開拓創新!
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
大量考古發現資料和古代文獻記載說明,華夏文化是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文化。華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夏商文化及其更為久遠的河南龍山文化,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已經證實,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頭。河洛地區是河南龍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區,就這點而言,河洛地區可以說是夏文化、華夏文化的發源地及其形成、發展的核心地區,也可以說是以後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
⑷ 河洛文化包括仰韶文化和二里頭文化嗎
河洛文化包括仰韶文化和二里頭文化。
一、河洛文化之界定
河洛文化是指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南為伏牛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東為豫東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許順湛先生認為:「河洛地區大體包括黃河與洛河交匯的內夾角洲、外夾角洲以及黃河北岸的晉南和豫北。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關中,向東可以達到豫東。」
朱紹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與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作為河洛文化圈,實際要超過河洛區域范圍,即應該涵蓋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區。」
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是指在河洛地區產生、發展、繁榮、傳承於河洛地區、發揚於周邊的地域文化。早期的河洛文化包括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以及神秘而大顯智慧的「河圖洛書」,也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史官文化、禮樂制度,更包括「百家爭鳴」時期儒、道、法、兵、農、陰陽五行等各家學說。河洛文化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地域性文化,以其特有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思想淵源無不昭顯著河洛地區的獨特魅力。其中在兩方面可以說它是窮其內外、無可比擬的。一是由「河圖洛書」衍生的古代濫觴文化;二是指根植於河洛地區以農耕文化為中心的政治、經濟、生活習俗以及由此產生的禮儀、信仰等發軔文化。
二、史前河洛文化
據考古發現,在舊石器時期河洛地區就有了大量的人類活動遺跡,開啟了河洛文化的先河。1957年在三門峽的水溝和會興溝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石器遺址,距今大約百萬年左右。1961年和1962年在豫晉交界的芮城縣發現了最早人類文化遺址的西侯度文化,其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一批石製品,據科學測定距今有180萬年,這比1965年在雲南元謀縣發現的人類牙齒化石還要早很多。1998年在洛陽市北窯村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石製品近800件,發現少量動物化石及人類用火的遺址。這說明河洛地區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在遠古時期,河洛一帶就有了人類的居住和繁衍生息,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才創造了人類原始狀態的河洛文化。
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河洛地區的人類遺跡更加多彩豐富,河洛文明的曙光開始照亮了東方。這時期河洛地區的文明主要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裴李崗文化是舊石器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一種文化,距今約七八千年。在1977年其遺址首先發現於新鄭市裴李崗村。隨後,又在豫西廣大區域內多次發現裴李崗文化遺址,它出土的文化遺物主要是石質的勞動工具和生活陶器。1921年,在洛陽西部澠池縣仰韶村發現了新石器後期的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7000年。從它出土的文化遺物看,當時的人們已經過著定居生活,開始以農業生產為主並飼養家禽,但仍進行原始的採集和漁獵。龍山文化首先發現於山東省境內,但隨後發現的廟底溝二期文化、河南龍山文化等,都在河洛地區。它上繼仰韶文化,下接二里頭文化。
⑸ 為什麼洛河是華夏民族文明搖籃河圖洛書誕生於哪
因為在洛河流域這一片區域上逐漸形成了河洛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洛河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洛河與黃河交匯之處被稱為河洛地區。這片區域在很早以前,生活著中華民族的祖先,這里的人們逐漸繁衍生息,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和不朽的燦爛文明。
一、河洛地區是華夏之源洛河發源於陝西省境內秦嶺山脈東側的洛南縣洛源鄉,從發源地開始,洛河一路向東奔流,流經盧氏、洛寧、宜陽、洛陽、偃師,在偃師縣東1km處與伊河交匯,形成伊洛河,然後匯入黃河。洛河與黃河交匯之處的這片地區,因為孕育著古老的中華民族,因此,洛河流域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河洛地區文化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關於河圖洛書和河洛文化,你們都了解了嗎?
⑹ 古代河洛在哪
【河洛地望在山西陽城王曲】
中華文明五千年,華夏文明是主流,人常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看的就是上古帝王在冀州的帝都文化,史書記載冀州是華夏文明的發韌之地,而河洛是古冀州的中心位置,具體地望就在山西陽城,陽城位於上古名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條山三山交匯之處,南部就是王屋山,上古歷史地理位置無與倫比,陽城古稱濩澤,這里流傳著舜耕歷山漁濩澤等大量上古傳說和故事,歷山就在陽城的西部,歷山舜王坪因舜王而得名,歷山因舜王在這里制定了指導黃河中下游地區農耕的七十二侯而得名,位於陽城西南的析城山是商湯禱雨的地方,也被稱為聖王坪,坐落於陽城北部銀匠山南麓的王曲村傳說為商湯亳都所在地,流傳著「亳洛里抬朝廷」的故事,其西南天然形成的十字交叉形河道符合河洛地望的具體記載,與甲骨文記載在河洛存在一個商代早期的都城對應,河洛簡稱洛,即洛水,夏商時期漢字基本為本義,洛的本義為十字交叉形河洛,與王曲的十字形河道完全吻合,位於古冀州之中的陽城地區王曲十字形河道「洛」及其周邊是華夏文明的核心發源地,這里是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國。(劉學鵬)
⑺ 河洛的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 源一帶。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河洛文化具有極強的發散力,河洛文化輻射到周邊的地域,並派生出諸多文化體系,如客家文化等,所以河洛文化也源遠流長。我們的國家才有今天的發達。
⑻ 什麼是河洛文化,影響是否很大
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產生在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文字的產生是人類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最重要的標志。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之始。易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論語》上講:「鳳鳥不至,河不出圖。」《竹書紀年》里講:黃帝在河洛修壇沉璧,受龍圖龜書。
太極圖是河洛交會的自然現象,這是因為太極圖很像是黃河洛河交匯形成的旋渦,通過這個自然現象觸發靈感,人族伏羲才創造出太極和八卦。
河洛地區先民們創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核心和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是數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區文化積淀厚重,歷代名家輩出。這里是河圖洛書的發源地,研究易經的人尋根拜祖,哪個不到河洛匯流處?這里是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的發源地,欲學武術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我們依託資源的優勢,開設河洛講壇,傳承文明,開拓創新!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中華民族文化,是在當今中國版圖范圍之內,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大量考古發現資料和古代文獻記載說明,華夏文化是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文化。華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夏商文化及其更為久遠的河南龍山文化,多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已經證實,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
化形成的直接源頭。河洛地區是河南龍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區,就這點而言,河洛地區可以說是夏文化、華夏文化的發源地及其形成、發展的核心地區,也可以說是以後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
20世紀初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國維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通過艱辛努力,釋讀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與古代歷史文獻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證明了殷墟確實屬於商代晚期都城,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關於有商一代歷史的基本可信。
20世紀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鄭州市發現了屬於商代早期的二里崗遺址,幾十年來的田野考古工作證實,二里崗遺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規模巨大的城牆、數量眾多的宮殿建築遺址,有重要的手工業作坊遺址,還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銅禮器的出土。這就說明該遺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應該是商代早期都城遺址之一。80年代初,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陽山電廠基本建設時,在偃師縣城和塔庄一帶發現了一座保存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後,考古發現了這座城址的宮城遺址及其中多座宮殿建築遺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牆與范圍,發掘了城門遺址、庫房遺址和一些手工業遺址,清理了同時期的若干墓葬。通過對這些豐富考古資料的深入、全面、系統的考古學研究,證明偃師商城遺址與鄭州商城遺址同樣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而且偃師商城還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保存著宮城與郭城時代最早的中國古代都城遺址。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從考古學上解決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問題,從而使安陽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區找到源頭。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學家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村找到了早於安陽殷墟商代遺址、晚於河南龍山文化的大型建築遺址。其後,這里又發現了數十座大型夯土建築遺址,考古工作者全面發掘了其中的第一、二號大型建築遺址及其它宮殿建築遺址。研究表明,這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中國古代宮殿建築遺址。除此之外,二里頭遺址還發現了圍繞這一大型夯土建築群遺址的圍牆遺跡,初步研究確認這是宮殿建築群周圍的宮城遺跡。在二里頭遺址范圍之內還發現了制銅手工業作坊遺址、貴族墓葬、重要的青銅禮器、玉器等遺物。上述一系列考古發現證實,晚於河南龍山文化的二里頭遺址,不但早於安陽殷墟遺址,也早於鄭州商城遺址和偃師商城遺址。據此,學術界一般認為以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頭遺址不但是一處重要的、典型的「二里頭文化」遺址,還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遺址,即歷史文獻所說的「夏墟」。正是由於偃師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不但確定了夏代後期的都城遺址,而且使河洛地區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與早期發展中的歷史地位更為突出。
河洛地區的夏商王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早期王國。在同時期的當今中國范圍之內,各地沒有比夏商王國對以後中國古代歷史發展影響更大、更為重要的王國。尋找直接產生夏商王國文明的考古學文化,是實施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關鍵。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體文化。
近年來學術界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中,由於遼西紅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發現,一種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區、「多元」學說比較流行,而河洛地區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關鍵性作用卻被忽視。我認為,考古學文化與古代文明在學術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學文化的不同就推導出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學文化的發展反映出從史前向「文明」的過渡,甚至從中還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國家的出現,但大多數考古學文化則是伴隨著社會歷史的「文明化」進程發展,被先進的考古學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極少數考古學文化的發展趨於「石化」,近代的民族學資料可以提供這方面的許多生動例證。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歷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著上述歷史發展過程。近年來,還有一些學者提出,在中國古代歷史的「文明化」過程中,在不同地區的不同考古學文化社會群體,基本在相同時期或稍有先後進入「文明」時代,形成「萬邦」、「萬國」的局面。但是這些「萬邦」、「萬國」,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學意義上的、數以「萬」計的「國家」,這還是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大學術課題。作為科學常識而言,這些「萬邦」、「萬國」對以夏商王國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的影響不可能是等同的,進而言之,即使當時的「萬邦」、「萬國」文化對河洛地區的夏文化產生影響,形成於河洛地區的夏文化及華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區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這是因為,近年來不斷發現的考古新資料說明,夏文化產生於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也就是說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區「土生土長」的考古學文化。我們承認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對同時期及其後的中原地區、河洛地區考古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區古代文明的形成與早期發展的源頭,只能是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而不是紅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區以外的其它考古學文化。因此,我們以為,從探索中國古代文明形成源頭來說,夏文化直接淵源於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從對夏王朝以後的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而言,河洛地區的河南龍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華夏文明、中華民族文化、漢文化的核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