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建築包含哪些內涵和文化
中國的古建築代表了中國人在與大自然的聯系中對大自然的認知,同時古代建築還包含了許多森嚴的等級制度。
其次,中國的古建築文化還包含了森嚴的等級制度,這一點體現在建築的布局和細節上;從布局上來說,一般位居中部的被稱作“堂屋”,是用來招待客人用的;在東方和西方會修葺一些卧室,按照房屋的奢簡分出許多主次卧,同時不同身份的人住的地方也是不一樣的,通常來說,身份越高貴,府邸越豪華,同時住所也越舒適,反之,身份低微的人,在居住環境上就會十分簡陋。
Ⅱ 什麼是中國建築文化
中國建築文化
建築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建築物質財富和建築精神財富的總和。
中國建築藝術是按照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和建築文化,利用創造性的思維或方法,策劃、設計、建造、雕塑、裝飾、布置、製作的;為滿足人們生活、生產或從事其他活動而創造的空間環境,如房屋、洞穴、橋梁、牆垣、道路、水利、傢具等構築物;栽培植物等,具有典型性的形體或社會意識表現形態。
中國建築藝術是中華民族建築藝術現象的起源、演變、結構、構成、本質、功能、傳播及其進化中個性與共性,特殊與一般規律的科學。
Ⅲ 中國建築的文化精神
中國建築的文化精神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籠統而言,古代世界曾經有過大約七個主要的獨立建築體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斷,或流傳不廣,成就和影響也就相對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亞、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築等,只有中國建築、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被認為是世界三大建築體系。其中又以中國建築和歐洲建築延續時代最長,流域最廣,成就也就更為輝煌。
籠統而言,古代世界曾經有過大約七個主要的獨立建築體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斷,或流傳不廣,成就和影響也就相對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亞、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築等,只有中國建築、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被認為是世界三大建築體系。其中又以中國建築和歐洲建築延塵派續時代最長,流域最廣,成就也就更為輝煌。
中國最早的史前建築,誕生於距今約10000年的舊、新石器時代之交,即原始農業開始攜爛出現,人們的定居要求開始增強的時候。而最早顯現出初步的關於美的也即廣義藝術要求的建築,則出現於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中期。從一種結構體系而言,中國傳統建築終結於二十世紀初。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建築始終完整保留了體系的基本性格。從其全部歷史可以分出幾個大的段落,如商周到秦漢,是萌芽與成長階段,秦和西漢是發展的第一次高潮;歷魏晉經隋唐而宋,是成熟與高峰階段,唐宋的成就更為輝煌,是第二次高潮,可以認為是中國建築的高峰;元至明清是充實與總結階段,明至盛清以前是發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現,都相應地伴有國家的統一、長期的安定和文化的急劇交流等社會背景。例如秦漢的統一加速了中原文化和楚、越文化的交流,隋唐的統一增強了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以及中國內部南北文化的交流,明清的統一又加強了中國各民族之間、並開始了中西建築文化的交流。與其他藝術例如詩歌常於亂世而更見其盛的情況不同,可以認為,統一安定、經濟繁榮、國力強大和文化交流,正是建築藝術得以發展的內在契機。
中國傳統建築以漢族建築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宮殿、壇廟、陵墓、寺觀、佛塔、石窟、園林、衙署、民間公共建築、景觀樓閣、王府、民居,長城、橋梁大致十五種類型,以及如牌坊、碑碣、華表等建築小品。它們除了有前述基本共通的發展歷程以外,又有時代、地域和類型風格的不同。
基於中國長期的宗法社會土壤,中國建築以宮殿和都城規劃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和嚴密的等級觀念,體現了古代中國占統治地位的政治倫理觀,而與歐洲、伊斯蘭或古印度建築以神廟、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築成就更高明顯不同。宮殿從夏代已經萌芽,隋唐達到高峰,明清更加精緻。西周已形成派隱賀了完整的都城規劃觀念,重視規整對稱突出王宮的格局,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規整式格局有所破壞,漢代又開始向規整的復歸,隋唐完成此一過程,元明清則更加豐富。隋唐長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國歷史最負盛名的三大帝都。
中國的宗法倫理觀念,也影響及於其他幾乎所有建築類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賢聖哲的准宗教建築壇廟,以及在特別強調血緣宗親關系、特別重視「慎終追遠」、「事死如生」等觀念的文化背景下發展的帝王陵墓等,它們幾乎是中國特有的建築類型,以規模之隆重,氣氛之肅穆而令人矚目。
中國主要流行從印度傳入的佛教,佛教建築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還有石幢、石燈等建築小品。佛教建築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響,很快就開始了中國化的過程,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觀和文化性格,充滿了寧靜、平和而內向的氛圍,而與西方宗教建築的外向暴露,氣氛動盪不安完全不同。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觀向佛寺學習,同樣具有安詳的風韻。大別而言,佛道寺觀可分為敕建寺觀和山林寺觀兩類,前者更接近宮殿,嚴謹壯麗;後者更接近民居,自由靈巧。佛塔在中國建築藝術史中佔有重要地位,類型多樣,形式豐富,發展脈絡歷歷可尋,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體現得更加鮮明。
基於與自然高度協同的中國文化精神,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建築鑲嵌在自然中,彷彿是大自然的一個有機組成,而與其他建築體系更強調人工與自然的對比不同。這在中國各建築類型中都有明顯的反映,如城市、村鎮、陵墓或住宅的選址和布局等,並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風水」學說就是其集中代表。注重與自然高度協同的觀念在園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現,屬於自然式,而與歐洲或伊斯蘭的幾何式園林有別。中國園林主要有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兩種,兩漢時以前者為主,成就高於後者,唐宋以後私家園林的水平漸高,到了清代,皇園轉而要向私園學習了。它們雖具有共通的藝術性格,而私家園林更多體現了文人學士的審美心態,現存者以江南地區成就更高,風格清新秀雅,手法更為精妙;皇家園林主要在華北發展,現存者以北京一帶最集中,規模巨大,風格華麗。中國園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被歐洲人譽為「世界園林之母」。
種類繁多的民間公共建築如宗祠、先賢祠、神祠、會館、書院和景觀樓閣等,以明清留存最多,也無不深深浸染著傳統文化精神。衙署留存較少,現存較完整的幾座也都在清代,有一套規定的布局模式,為示清廉,風格都比較樸素。屬於居住建築的王府和各地民居現存者也多是清代所留,其中民居尤其值得注意,不但種類繁多,形式十分多樣,而且以其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對普通人生,所體現的群體文化心態也特別率真而質直,反映的地域特色更加突出,其特有的朴質明智之美,有時並不在皇皇巨構之下。
中國建築特別重視群體組合的美。群體組合常取中軸對稱的嚴謹構圖方式,但有些類型如園林、某些山林寺觀和某些民居則採用了自由式組合。不管哪種構圖方式,都十分重視對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學性格的追求,體現了中國人的民族審美習慣,而與歐洲等其他建築體系突出建築個體的放射外向性格、體形體量的強烈對比等有明顯差別。
中國建築與世界其他所有建築體系都以磚石結構為主不同,是獨具風姿的唯一以木結構為主的體系。結構不但具有工程技術的意義,其機智而巧妙的組合所顯現的結構美和裝飾美,本身也是建築美的內容,尤其木結構體系,其復雜與精微都為磚石結構所不及,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對有機的結構構件和其他附屬構件的進一步加工,就形成為獨特的中國建築裝飾,包括內外裝修、彩畫、木雕、磚雕、石雕和琉璃,有十分豐富的手法和生動的發展過程。
中國各少數民族建築也都各具異采,大大豐富了中國建築的整體風貌。藏族建築深植於獨特的藏傳佛教文化土壤之中,雖吸收了漢族建築的一些形象和手法,而自成體系,非常富於特色,規模宏大,色彩鮮明,性格粗獷巨麗,其代表性傑作,不愧為世界級的建築藝術精品。維吾爾族以伊斯蘭教建築成就最大,屬於世界伊斯蘭建築體系,造型渾朴含韻,性格靜穆沉思,其民居也與漢族民居有顯著不同。傣族信奉上座部佛教,建築受同為上座部佛教流行地區的泰、緬等國影響較大,除富於特色的干闌式民居外,以嫵媚玲瓏的佛寺佛塔更具風韻。侗族建築雖受漢族影響較大,仍以其特有的鼓樓和風雨橋聞名中外,藝術性格質朴古拙。此外,如回族伊斯教建築、納西族、白族、土家族和朝鮮族民居,也都各具異采。這些民族的建築藝術作品,象閃現在天空的點點明星,與漢族建築一起,共同組成為中華建築的燦爛。
中國建築以中國為中心,流波泛及朝鮮、日本、越南和蒙古等廣大東亞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們與中國一起,共同構成為以中國建築為核心的東亞建築。明清時期,中國建築特別是與西方完全不同的園林藝術,又開始為歐洲所知,並產生了實際影響。同時,中國建築早在漢晉時代又接受了主要來自南亞和中亞的外來影響,這些影響在歷史的長河中都被中國融化為自身的有機部分。
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古代並沒有給我們留下有關建築理論的系統專著,但中國建築的高度成熟及其偉大成就,證明中國建築不但擁有而且已發展為十分富於中國特色的建築藝術理論,包括一整套建築哲理,也包括建築或環境的空間和形體構圖方法。它們散見在各種文史典籍之中,而且採取了「中國式」的闡述方式。有的雖然還沒有被古人總結為文字,但從大量的建築作品中,人們還是有可能讀懂其中深藏的信息。
近代以來直到今天,中國建築在傳統的土壤上,結合新的時代要求和新的建築手段,吸收外來建築文化,繼續前進著。特別是在最近一二十年中,以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契機,更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向前發展,已經產生了初步可喜的成果。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Ⅳ 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特點是什麼
特點:
1、大氣
體現在大門、大窗、大進深、大屋檐,給人以舒展的感覺。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閉的空間,既遮陽避雨,起庇護作用,又視野開闊,直通大自然。大氣,最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氣
體現在四角飛檐翹起,或撲朔欲飛,或者立欲飄,讓建築物(包括塔、樓)的沉重感顯得輕松,讓凝固顯得欲動。若「大氣」產生於理,則「生氣」產生於情。情越濃,藝術性越強。中國傳統建築造型的藝術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能比擬的。而西方傳統建築的藝術性不在建築物本身,而在其附著的雕塑或繪畫——觀賞藝術,無法給建築物自身帶來生氣。
3、富麗
體現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壽命長,顏色鮮艷,在陽光下耀眼奪目,在各種環境中富麗堂皇。其較高的成本,象徵著財富和地位。
可見,大氣、生氣、富麗三者,既有其特定的行色,又有其豐碩的內涵,三者結合形成了中國建築的傳統。
(4)中國建築背後的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建築是一幅「畫」,以圍牆作畫框,主要的欣賞對象則是圍牆內的空間。欣賞方式不是靜態的「可望」,而是在動態的「可游」畫面之中,步移景換,情隨境遷,玩味各種「畫」的神韻。
中國傳統院落虛實相生:或外實內虛,或內實外虛,或自由布局,勢態流通。這三種基本型又可以不同方法和規模相結合,或嚴整的全局中滲透著自由局部或自由的格局中存在著嚴整的片斷,組成豐富多樣的群體。
中國傳統建築與自然的關系是「軟和諧」,表現出內向、收斂的性格。所以盡管在圍牆內部各建築勢態萬千,院外卻趨於平靜,主動將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盡現圖畫中潑墨揮毫的境界。
中國園林的氣質是繪畫性的,既強調抒發情趣,中得心源,同時也注意狀物寫景。曲折的池岸、彎曲的小徑,用石頭堆成的峰、巒、澗、谷,無不自由隨心。然而它並非純粹摹仿,而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因此,一句話:「中國園林是由建築、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
中國的這種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所造成的藝術效果,與歐洲建築相比,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一般地說,一座歐洲建築,是比較一目瞭然的。
而中國的古建築,卻象一幅中國畫長卷,必須一段段地逐漸展看,不可能同時全部看到。走進一所中國古建築也只能從一個庭院走進另一個庭院,必須全部走完才能看完。
Ⅳ 談談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及其文化內涵800字以上
一、 禮制(倫理規范、實用理性)
體現著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主題
中國古代「淡於宗教」、「濃於倫理」的文化傳統,是與人和自然「親和」、「天人合一」的時空意識相一致的,中國人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神」大多為自然神,因而「『以倫理代宗教』,正是整個中國文化的基本品格之一」。講究上下尊卑的禮制,在傳統文化中是涵蓋面和影響力最大的文化范疇。中國古建築的各個門類無不隱約地體現出一定的倫理文化主題,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古代建築文化也就「是一部展開於東方大地的倫理學的『鴻篇巨制』,是倫理的宗教化與審美化」。到封建社會的晚期,這一制度在社會各個方面更是發展到了極致。宋代的《營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作為代表性的建築著作,規定了嚴格甚至是嚴厲的建築工程「做法」,就是以倫理原則為最高文化思維尺度的。
皇家園林建築在對園中建築進行精心布局設計的同時,還著意於建築形象的 造景作用,通過單體建築的外在形象來體現皇家的氣派。皇家園林建築多為宮式,但苑中宮殿建築又與城中有別。除了早期分布於黃河流域的部分皇家園林建築外, 大多用灰瓦卷棚頂, 斗拱尺度和出檐深度較小, 側腳和梁、柱的比例加大,屋頂呈現平緩的曲線,牆體厚重,各種雕飾中圖案嚴謹、體形粗壯、裝飾顏色。所有這些形成了皇家園林建築莊重沉穩的形象特徵。此外,皇家園林中還有眾多的園林建築小品,如牌樓、華表、石獅等,它們對園林建築整體風格的形成起著補充作用。
Ⅵ 中國古建築包含哪些內涵和文化
中國古建築是中國人民生產生活發展和歷史變遷的見證和反映之一。可以體現人們的自然觀、地域特點、等級制度等。
古代重視風水觀念,建築的地理位置、平面布局甚至材料的選擇都講究有山有水,和諧共生。
中國自古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些民族所居住的地域,由於東西南北的自然環境不同與氣候條件的差異,也由於不同地區各自產有不同的建築材料,所以世代以來,他們便依自然條件與可能提供的材料,按照各自生產和生活的不同需要與習慣,創造了互不相同的建築,並在長期發展中形成各自的建築做法與建築風格。
中國古建築自然影響
生活在這些不同自然條件下的古代人們,因地制宜,因材致用,運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創造出不同結構方式和不同藝術風格的古代建築。黃河中游為黃土地帶,土層厚,土質松,雨量多,氣候溫暖而濕潤,曾遍布森林。
這就使古代人得以定居下來,用簡陋的工具從事農耕,用木材和黃土架構房屋來抵禦寒冷與風雨。這些房屋大多以木材為構架,以黃土為牆壁,屋頂敷以草泥或茅草。房屋朝向南方,是為了採光和冬季避風、取暖。
Ⅶ 中國的建築文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傳統的建築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說芹缺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在建築中的體現大概首先是:天人合一,中國建築嫌轎辯講究與周圍環境的融合;
在室內環境方面會表現出一些傳統文化中儒學的秩帆沖序,比方說四合院,正廳、側堂,左右都是有序的。另外在一些數字的體現,比方說幾門幾拱都是有定製的,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禮制的影響。還有就是程朱理學中的簡約,比方說白牆黑瓦,除了與山水相容,還體現出理學的那種極簡和刻板。
展開來很多,拋磚引玉而已
Ⅷ 中國古代建築,體現的民族文化內涵是什麼舉一個例子
北京紫禁城,體現了中華民族大氣,昂頭於四海的民族氣魄。
Ⅸ 故宮建築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
1、故宮不僅是北京的中心,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豐富內涵的核心,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的象徵物。
2、故宮古建築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規劃設計上,故宮充分體現了儒家的禮制,反映了皇權至上的倫理觀念。其主要建築,則是附會《周禮·考工記》「前朝後寢」、「左祖右社」、「五門三朝」而布置的。而風水、陰陽、五行等的影響,在方位的選定、環境的處理、建築的裝飾、色彩的運用等方面都有所體現。
3、作為長達491年的明清兩代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並掌權執政,這里是國家政治中心、權力中樞,曾發生過無數驚心動魄的軍國大事、撲朔迷離的宮闈秘聞以及權力斗爭的刀光血影。養心殿、軍機處、文淵閣、武英殿等都有大量遺物,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文物藏品與帝王,宮廷遺存與典章制度,宮廷文化與時代風貌,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Ⅹ 中國傳統建築的主要文化內涵是什麼
「以人為本」的建築
在西方,建築不僅是一個避風雨的地方,也是一個掩蓋靈魂的地方。從早期崇拜高山沙漠到崇拜各種自然神靈。這座建築高大而空曠,擁有神性。在傳統建築中,建造了各種寺廟。
在中國,一開始是崇拜祖先,後來崇拜族長,國王,皇帝等,而在中國古代,神權統治始終依附於皇權。這決定了中國建築是人的居住地,而不是上帝的居所。即使在後來的宗教建築中也是如此。非神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也是其核心之一。
中國人一直非常重視將人和現實生活固定在理想的現實世界中。中國傳統建築在其中考慮「人」的感受,並且比「事物」本身的自我表達更重要。這種人文創造方法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
從宏觀的規劃到單體建築的裝修、裝飾,都可看到對理想美的追求。就像皇家建築中的龍、鳳雕飾,和各個地方建築上以「吉祥如意」為主題的「福、祿、壽、喜」及詩畫裝飾等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建築是以人為中心,都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0)中國建築背後的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建築特點
1、大氣
體現在大門、大窗、大進深、大屋檐,給人以舒展的感覺。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閉的空間,既遮陽避雨,起庇護作用,又視野開闊,直通大自然。大氣,最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氣
體現在四角飛檐翹起,或撲朔欲飛,或者立欲飄,讓建築物(包括塔、樓)的沉重感顯得輕松,讓凝固顯得欲動。若「大氣」產生於理,則「生氣」產生於情。情越濃,藝術性越強。中國傳統建築造型的藝術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能比擬的。
3、富麗
體現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壽命長,顏色鮮艷,在陽光下耀眼奪目,在各種環境中富麗堂皇。其較高的成本,象徵著財富和地位。
可見,大氣、生氣、富麗三者,既有其特定的行色,又有其豐碩的內涵,三者結合形成了中國建築的傳統。
4、重山林風水
上述三個特點,僅指建築物本身,未及其環境。若包容環境,中國建築的傳統性還有第四個特點——重山林風水。中國歷代的職業風水先生,去除迷信成分,可稱得上是選址專家。
有山,易取其勢,視野開闊,排水順暢;有林,易取其物,蒼柴豐盛,鳥鳴果香;有風,易得其動,空氣清新,消暑滅病;有水,易得其利,魚蝦戲躍,鵝鴨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側有良田沃土,陽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當然是公認得宜於人類生存得最佳選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傳統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