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紅山文化大約出現在哪裡

紅山文化大約出現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5-02 01:26:37

『壹』 紅山文化在歷史上屬於哪個時期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

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文化源流:
紅山文化源流的研究,是建國後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學術界大致有五種意見:
一、紅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統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變體;
二、紅山文化繼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三、紅山文化很可能是細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相互影響之後產生的新文化,含有細石器和仰韶文化兩種因素;
四、紅山文化是這個地區獨具特徵的一種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發生發展過程。同時受到其它文化影響;
五、紅山文化很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的轉折點。

出土文物:
紅山文化以後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1973年敖漢旗小河沿類型的發現,為這個問題找到了有力的線索。小河沿文化類型是新分出的一種文化類型,它和石羊石虎山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在器物的器形、彩陶圖案、紋飾方面,都具有與紅山文化類型不同的特點,其年代晚於紅山文化。結合敖漢旗小河沿南台地遺址和翁牛特旗大南溝石棚山墓葬群所獲得的資料,在考古學上確定為「小河沿文化」。其分布區同紅山文化基本一致,其文化特徵可歸納以下三點:
石器:

磨製石器和細石器共存,有打制石器,有四邊起棱,橫截面呈長方形的磨製石斧、石耜、出現磨光石鏟,細石器有石鏃和骨柄刀的石刃。石刃加工精緻。聯系陶器上出現的豬首陶塑,反映其經濟生活為農牧結合兼營狩獵。
陶器:

有泥制紅陶、夾砂灰陶、泥制灰陶和泥制黑陶四類。飾細繩紋、刻劃紋和附加堆紋,由細繩紋組成的菱形回字紋已初具雷紋特徵。彩陶以黑彩為主,有紅彩和施白衣,紋飾有斜平行線紋,折線回字紋,有內彩,一種典型繪法為施白衣後用平行斜線畫出區界,內添黑、紅、棕色三彩,組成回字、三角、八角、網狀等多種幾何圖案,朱繪已見多例,其器物為夾砂灰陶直筒罐類、缽盆和鏤空豆類、壺類以及器座、盂、尊、雙耳大口罐型器。晚期出現大平底盆,大敞口折腹淺盤細柄豆,並出現有彩繪陶。
墓地:

氏族墓地選擇在高山上,墓地內部分區,區內分行,墓室結構為土坑豎穴或洞穴,有墓前用火燒墓坑的習俗,單人仰身屈肢葬男女和葬,男性墓多隨葬生產工具。並有束發、佩帶項環和臂環的習俗。
小河沿類型與紅山後類型雖未發現明確的地層疊壓情況,但兩者之間在文化內涵上有明顯的時代早晚和承襲關系。值得注意的是,小河沿類型石器中細石器加工更為精緻,圓弧骨柄石刃刀更為普遍實用,反映出生產技術較紅山後類型更為進步。小河沿類型早期陶器與紅山後類型承襲關系比較清楚,均有泥質紅陶和彩陶,小河沿類型的泥質紅陶斂口缽、夾砂灰陶式深腹罐、雙耳雙口連通壺以及平行斜線的彩陶花紋、刻劃紋等,都有脫胎於紅山後類型的跡象。泥質灰、黑陶增加,但卻不見壓印「之」字紋,而被細繩紋及菱形回字紋所代替。其它如鏤空豆、尊等多種器類的出現,彩陶圖案的幾何化,表明制陶業有了新發展。
小河沿類型出現了雙間房址和男女合葬的習俗,說明當時已進入原始公社解體階段,在社會發展階段上,表現出較紅山後類型進步。在時代上應是介於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之間的遺存,是由紅山後類型直接發展演變的類型。
小河沿文化之後,這里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分布的中心區,在敖漢旗南台地曾發現小河沿類型晚期文化層被夏家店下層文化早期房址打破的地層關系,一些文化因素已開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先河,如磨光泥質黑陶增多,朱繪和彩繪出現,繩紋興起,折腹器、大敞口淺盤細柄豆、大平底盆、鏤空圈足器等都具有紅山文化時期的特徵。這樣,由於小河沿類型的發展,填補了紅山後類型和夏家店下層文化之間的空白,它們已基本可以銜接起來,從此,距今四千年前,西遼河、大凌河流域已進入青銅時代。

出土文物:
查海遺址經過發掘出土有玉玦、玉匕、管狀器、如斧似錛形器等。陸續發現有:阜新胡頭溝墓葬出土的玉龜、玉鴞、玉鳥、玉璧、玉環、魚形玉佩、聯環玉璧;凌源三官甸子墓葬區發現的馬蹄形玉器、玉鉞、玉環、勾雲紋玉飾、玉蟬、竹節形玉飾、豬首玉飾;建平縣牛河梁積石冢群發現的玉環、雙聯玉璧、馬蹄形玉箍、玉豬龍、玉璧、方形玉飾、棒形玉器、勾雲形玉飾;喀左東山嘴子遺址出土的雙龍首玉璜、綠松石鳥形佩;巴林右旗那斯台遺址發現的玉蠶、玉豬龍、玉鳳、勾雲紋玉佩、玉鴞、魚形玉飾、三聯玉璧、勾雲形玉器、玉斧、玉管等。
此外,在遼西地區和內蒙古赤峰市的敖漢旗、翁牛特旗、西林郭勒盟所屬各旗,也都有玉龍、玉琥、玉鳥、馬蹄形玉箍、勾雲紋玉飾、玉斧、玉棒等各種形制的玉器發現,而且數量相當可觀。
紅山文化不斷有新發現,在遼寧省喀左縣東山嘴和凌源、建平交界處牛河梁先後發現了牛神廟、積石冢和祭壇。2003年在紅山後新發現了一處保存完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祭祀遺址。紅山遺址群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紅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紅山文化的發現,使西拉沐淪河流域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並列成為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是中國古代兩大玉文化中心。

『貳』 紅山文化遺址的簡介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於遼寧省西部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距機場130公里,距碼頭250公里,距朝陽市115公里,遺址佔地50平方公里。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距今已有5500年的歷史。早在5000多年以前,這里就曾經存在過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文明社會,它的發現將中華民族文明史又推前了1000多年,被譽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自1983年發掘以來,已發現女神廟一座,大型祭禮平台一個,積石家群20餘處,並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1988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女神廟位居諸多遺址中心,由一個多室和一個單室兩組半地穴式建築構成,多室在北,為廟址主體,第13號積石空,建築規模宏大,外形酷似「金字塔」。在十多年發掘中,出土了大批玉器、泥塑、陶器等,及其精美。其中的彩繪泥塑女神頭像最為精湛,造型古樸、形態生動、栩栩如生,為海內外孤品。「龍」作為遠古族徽的圖騰標志,始終也沒有考古發現。遺址出土的龍形玉飾,才以確鑿的考古材料證實了「龍」的起源。

『叄』 什麼是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赤峰市郊的紅山而得名。它的分布面積之廣,是絕對能讓你震驚的,它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以及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歷史之悠久,距今已有五千年到六千年,而它延續了足足有兩千多年。紅山文化,可以說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之一。
紅山文化是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鼎盛時期,它的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紅山文化的晚期逐漸父系氏族過渡。紅山文化時期的人們主要從事農業,還有飼養業,如豬、牛、羊等,狩獵、漁獵。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而在同時期細石器工具發達,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鏃等器物。

『肆』 紅山遺址距今多少年

紅山文化至今有多少年歷史了?
紅山文化距今有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主要分布在熱河地區(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
紅山的文化遺址
內蒙古赤峰是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的發祥地,中華草原文明的重要源頭。因時間關系與紅山文化遺址失之交臂。我專程姿侍去古老而蒼涼的內蒙古赤峰紅山文化遺址考察。赤峰因市區東北一座山的紅色岩石山峰而得名,先民曾生活在這座古老而巍峨險峻的山裡。我去內蒙古時江南已是桃紅柳綠,春風拂面,而紅山文化遺址迎接我的卻是凜冽北風,逼人寒氣——那裡的氣溫還在零下16攝氏度,站在山上整個人都瑟瑟發抖。在遍山亂石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五六千年前先民壘砌出來的半掩體圓形石穴,那些石穴雖不大消裂,但一走進去「敬畏」之情頓生。在廣袤的黃土斜坡上,先民們就地取材壘砌石穴,石穴門一律朝南或東南方向開,門前還有石砌,既可擋風避雨,又能防範野獸襲擊,原來草原游牧民族的祖先也曾有過定居的生活。假使如我所想,那麼,古代這里應是森林茂密,水草豐美之地。陪同考察的赤峰博物館副館長趙國棟告訴我:「1933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承德。隨後來了一批日本考古隊,帶隊的是當年東京大學校長濱田。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他們想在內蒙古找出不屬於中國歷史文化的憑據。結果在紅山文化遺址他們發現的一些陶器殘片和幾件青銅器都屬於中國歷史文物。」但從此也揭開了紅山考古的序幕。最早提出定名為「紅山文化」的是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永和考古學家尹達。梁思永解放後任中國考古所副所長,他早年實地考察過赤峰地區。兩位學者認為:紅山文化是北方細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結合,屬於長城南北接觸而產生的一種新文化現象,故定名為「紅山文化」。新落成的赤峰博物館有紅山文化出土實物和圖片展出。從展覽可知,紅山文化鼎盛時期距今約5500年左右,祭壇、女神、宗廟、積石冢等極為重要的文物告訴人們,那時紅山古國形態已經出現了。紅山玉器現已出土近百拿冊閉件之多,造型有龍、蠶、鳥、貓頭鷹等,多為磨製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透亮,極具神韻;市面上流傳的紅山古玉,大都屬於仿品。197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在北山植樹時,意外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C形雕龍,其造型之優雅,質地之精美,堪稱一絕。這件國寶現藏於國家博物館,我曾見到過。由碧玉C形雕龍人們意識到中國玉雕藝術的源頭可能發生在紅山文化時代的西遼河流域,赤峰地區遠古時期也許就是產玉、制玉的基地,這樣,它比南方良渚文化玉器早一千多年。玉文化從北國草原播撒華夏各地,形成了數千年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傳統,這是赤峰先民的智慧,也是赤峰後人的驕傲。是的,內蒙古地區的紅山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五千年前中華文明的曙光,值得我們好好品味,細細研究。
上窯古代人類遺址距今多少年
「翁牛特」蒙古語,漢譯為「諸王、神聖」之意。翁牛特旗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國箸名的紅山、契丹、遼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先後有東胡、匈奴、烏桓、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漢等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

翁牛特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里既有年代久遠的上窯古人類穴居遺址,元代薊國公張應瑞墓地,遼代永州城遺址,又有康熙乾隆年間建造的古建築群梵宗寺;出土於賽沁他拉象徵著紅山文化的玉龍,將中華古文明史向前追溯了一千五百餘年

紅山文化把中國歷史推進了多少年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的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是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現已在五處地點發掘出許多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發現了距今大約5500年前的大型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築。遺址內涵豐富,出土文物精美絕倫、世界罕見。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是可與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覺達羅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發現,該遺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紅山文化壇、廟 、冢,代表了已知的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專家們因而對中華文明起源史、中華古國史進行 了新的思考;把中華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自80年代以來,系列紅山古玉的發現和研究,接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遼寧西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沙拉鄉茶海遺址,屬於前紅山文化類型。經過年代測定:距今8000年前。這一重大發現,印證了當代考古大師蘇秉琦先生於1991年8月為阜新玉龍文化節手書題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的論斷。

『伍』 仰韶紅山良渚文化順序是怎麼樣的

仰韶文化(7000~5000年前)、良渚文化(5300-4500年前)、紅山文化(4000~3000年前)。

一、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於漢族先民首領少昊氏的地區,為山東龍山文化的源頭。

另外該文化類型的遺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發現。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後得出數據,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約6500—4500年,延續時間約2000年左右。根據地層疊壓關系和遺物特徵,可以區分為早、中、晚3期。

『陸』 赤峰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有哪些

興隆窪文化:1982年在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首次發現,是中國北方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7500~8000年,它以大型聚落建築、最早玉器使用、出現居室墓以及獨特的陶器等令後人嘆為觀止。

趙寶溝文化:1982年在敖漢旗高家窩鋪鄉趙寶溝村首次發現,距今6800多年。在出土的許多陶器中,有一種製作精美的磨光黑陶尊,器表光滑黑亮,並雕刻有豬龍、飛鹿、神鳥三種靈物組成的花紋圖案,莊重、威嚴、神秘,給人以巡遊宇宙的超人力量,也是我國北方古代最早的特種工藝作品。

紅山文化: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最具有代表性古文化,位於赤峰市區東北隅的紅山,五六十年前在此發現了古人類遺址和墓葬。紅山文化距今約5500年,當時的先民從事著以原始農業為主,兼有游牧、漁業、狩獵的多種經濟活動。形似煙葉狀的石耜是北方特有的農業生產工具,後來演變為鐵制的犁鏵。在多種類型的陶器中,紅衣黑彩的「彩陶」器最有代表性,也最引人注目。燒制的彩陶花紋,有斜線紋、半圓形紋、三角形紋、水渦形紋等,看似簡單,但卻古樸、自然。紅山文化在赤峰紅山首次發現後,經過幾十年的艱苦考察,在我國北方東至遼河流域、西抵河北張家口、南臨京津地區、北越西拉木倫河的廣闊地域,都密集地分布著紅山文化遺址。代表紅山文化的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向世人展現史前時期北方西遼河流域的燦爛文化。玉器群中有仿生物的龍、魚、龜、蟬,有取自然現象融入藝術構思的壁、環、勾雲紋佩飾等,意象兼備,精緻脫俗,是原始宗教藝術和原始禮儀的珍貴實物資料。

富河文化:1962年首次在巴林左旗烏爾吉木倫河流域富河溝門村發現,距今約5300餘年。這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古代村落遺址。發掘出房址37座,大部分順山勢而建,有方形、圓形兩種,排列整齊,房址中央有灶坑,古人用以生火、取暖驅寒、烤煮食物。在出土的農業生產工具中,最典型的有石鋤,外形很像現代的鐵鋤。在陶制的生活用具中,有一種陶罐,外表壓印或刻畫橫的、豎的「之」字形花紋,線條簡潔流暢,極為樸素生動。在數量可觀的骨器中,還發現有「卜骨」,這是古人用來占卜吉凶之物,也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卜骨。大量的動物骨骼,多屬山地森林動物,說明5300多年前烏爾吉木倫河流域有著茂密的山地森林。

小河沿文化:1974年和1977年分別在敖漢旗小河沿鄉白斯朗營子村和翁牛特旗大南溝村發現。距今4500年,屬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南溝發現的近80餘座古墓葬,分三個區有規則地整齊排列。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生產男女分工明確,社會已出現了貧富不均的現象,並已有了原始刻畫文字元號或祭文。

『柒』 紅山文化的文化遺址

八十年代中期,經過對遼西東山嘴-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祭壇、積石冢的發掘,終於取得了更重要的成果。
遼寧省朝陽市的喀左縣東山嘴遺址坐落在山樑頂部中央,面向東南,俯瞰大凌河開闊的河川。這是一處用大石塊砌築的成組建築遺址,呈南圓北方、中心兩側對稱的形制。南部圓形祭壇旁出土的陶塑人像中,有在中國首次明確發現的女性裸像。伴隨出土的陶器如鏤孔塔形器等造型奇特,顯然不是日常生活用具。可見,這是是神聖的祭祀所在。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位於遼寧省朝陽市的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是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現已在五處地點發掘出許多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發現了距今大約5500年前的大型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築。遺址內涵豐富,出土文物精美絕倫、世界罕見。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是可與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覺達羅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發現,該遺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紅山文化壇、廟 、冢,代表了已知的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專家們因而對中華文明起源史、中華古國史進行 了新的思考;把中華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自80年代以來,系列紅山古玉的發現和研究,接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遼寧西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沙拉鄉茶海遺址,屬於前紅山文化類型。經過年代測定:距今8000年前。這一重大發現,印證了當代考古大師蘇秉琦先生於1991年8月為阜新玉龍文化節手書題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的論斷。 查海遺址經過發掘出土有玉玦、玉匕、管狀器、如斧似錛形器等。陸續發現有:阜新胡頭溝墓葬出土的玉龜、玉鴞、玉鳥、玉璧、玉環、魚形玉佩、聯環玉璧;凌源三官甸子墓葬區發現的馬蹄形玉器、玉鉞、玉環、勾雲紋玉飾、玉蟬、竹節形玉飾、豬首玉飾;建平縣牛河梁積石冢群發現的玉環、雙聯玉璧、馬蹄形玉箍、玉豬龍、玉璧、方形玉飾、棒形玉器、勾雲形玉飾;喀左東山嘴子遺址出土的雙龍首玉璜、綠松石鳥形佩;巴林右旗那斯台遺址發現的玉蠶、玉豬龍、玉鳳、勾雲紋玉佩、玉鴞、魚形玉飾、三聯玉璧、勾雲形玉器、玉斧、玉管等。
此外,在遼西地區和內蒙古赤峰市的敖漢旗、翁牛特旗、西林郭勒盟所屬各旗,也都有玉龍、玉琥、玉鳥、馬蹄形玉箍、勾雲紋玉飾、玉斧、玉棒等各種形制的玉器發現,而且數量相當可觀。
紅山文化不斷有新發現,在遼寧省喀左縣東山嘴和凌源、建平交界處牛河梁先後發現了牛神廟、積石冢和祭壇。2003年在紅山後新發現了一處保存完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祭祀遺址。紅山遺址群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紅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紅山文化的發現,使西拉沐淪河流域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並列成為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是中國古代兩大玉文化中心。 紅山文化玉器一定是古玉,古玉一定要玩,而且必須多玩,才能使中國古玉得以還原。古人這樣、玩玉。稱為「盤玉」。凡出土的古玉,多數有色沁,但暗淡不顯, 因此以、還原為貴。如果得到一塊真舊而有多種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 則等於暴殄天物,得寶如得草而已,通常出土的中國古玉,因為出土的地點不 同,所以蝕銹和色沁的性質亦不同。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氣特別潮 濕、地層特別多積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銹。北方出自干坑的,多數古玉的 土蝕亦多。如果出自火坑的,古玉的玉身便乾燥。由於土吃水蝕,加上千濕不 同的經年累月煎熬,古玉即使有最美麗豐繁的色沁,亦會隱而不彰,藏而不露。玉理本身有深淺色,同時亦侵積了不少污濁之氣。我們若不加以盤之玩 之,便玉理不顯,色沁不出,污濁之氣不除了。若要上佳色沁的古玉顯出寶石 之色,必須講究、盤功。
中國古代民間玩玉,主要分為三種盤玉的方法:一為急盤,二為緩盤,三為意盤。先說急盤法。急盤就是必須佩帶在身邊,用 人氣、養之;因人體有熱、有汗氣。佩帶了幾個月之後,古玉的質地會漸漸 變硬,那時,我們可以用干凈的舊布擦它,擦至稍有起色,再用新布來擦。不 過,切勿用有色的布,應該用白布和粗布比較適當。我們愈擦,古玉便愈熱, 所以不可間斷。愈擦得多,灰土的濁氣和燥性愈易自然褪去,受色的地方自然 能夠凝結,色光愈內蘊就愈靚。雖雲、急盤,但同樣要日久有功:除了急盤 之外,中國古玉的第二種、盤功是緩盤。所謂緩盤法,就是時常把佩玉系在 腰間,借人氣來養之。、緩盤+則必須有耐性,不能急躁,亦可說是古人養性的 一種方法。通常緩盤兩三年,古玉的色微顯而已,非要「養」好幾年,色素不 易鮮明。若佩系十多年,可能使古玉復原。不過,據叢剛的玩玉專家經驗,秦漢時期的古玉,佩系於腰間十多年,才可復原。冒正,夏商周三代的古玉就不能了,必須佩系更久,以五倍,六倍的時間才行,亦即六十多年,始易復原。
有些戰國時代咐厶古,出土後也要緩盤二十年,方易為功。故古人說,上佳寶 玉可通靈,宜終生佩帶。以筆者自己經驗,不論急盤和緩盤二法,總之古玉入 土年份愈久,愈難盤出原色原質,原因就是受地氣愈久愈多,便愈深入玉骨, 精光要慢慢才露出。過於急功近利的人,曰署學玩古玉;只要佩系三兩件,日夕盤之,可訓練修養與耐力,因為盤玉這門功夫,欲速則不達。第三種為意盤法,這是筆者個人喜愛之方法,因為最多直接接觸,以示珍惜與愛意。古代文人雅士,亦愛此法。此法可與緩盤法互相配合。意盤法是用手把玩,珍之重之。古人所謂、時時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氣質,善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純正而無私慾之蒙蔽,至誠所感,金石為開,而玉自能復原。這種方法猶如寫畫的意筆,人多不解,但是必須面壁工夫,能夠做到的人就少了。

『捌』 什麼是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

(8)紅山文化大約出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價值: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玖』 紅山文化是什麼時期的

紅山文化是新石器時期的。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

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9)紅山文化大約出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經濟狀況

生活在西拉木倫河兩岸的紅山文化部落集團,過著比較穩定的農業經濟生活,已經發現了較多氏族居住營地的遺址。大凌河上游牤牛河北岸的敖漢旗河福營子村,有一處紅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兩條保存較好的壕溝將部落遺址分別圍成緊鄰的兩個部分,即兩個氏族。

其中東南部的壕溝周長 600餘米,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在壕溝的東南邊留有一處供人出入的通道口;西北部的氏族,壕溝只有三邊,包圍的居住營地面積較小,另一邊即為東南部氏族壕溝的一段。

這個紅山文化部落營地的發現,提供了遼西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氏族部落的規模和防衛性壕溝的實例,可以看出這種設施與仰韶文化半坡氏族部落是基本相同的。

『拾』 紅山文化名詞解釋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

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後而得名。它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爛彎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衫團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陶塑藝術

位在北方內蒙古赤峰的紅山文化,出現立體圓雕的裸體婦女像,有些胸前的乳房突起,有些則是軀體具有孕婦的特徵;在遼寧省建平、凌源二縣交界處的牛河梁,出土面塗紅彩的泥塑女神頭像,此地也是紅山文化的分布區,推測是一座女神廟或女性為主的祭祀遺址。

紅山文化大量出土的陶塑女性,部分學者推測是生育神或地母神的象徵,同時也是母系社會的具體表現。

閱讀全文

與紅山文化大約出現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