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宗教文化有哪些

宗教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6 19:20:16

Ⅰ 中國宗教都有哪些

中國大陸合法的宗教有:道.教、媽.祖.教、佛.教、伊.斯.蘭.教、中.國.天.主.教、中.國.基.督.教。

Ⅱ 宗教文化的七種形式是什麼

其他宗教的我不清楚,只能講講目前幾種佛教的形式,提供你做參考:
1、藝術的佛教:造像、繪畫、音樂、功夫表演等。
2、商業的佛教:景區收費、法事賺錢、販賣法寶等,聽說甚至還有上市的。
3、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名義做種種非法的事情的,比如法什麼功的,大家都懂的。
4、學術的佛教:如大學裡面的專研教理、不重修學的這類,一般稱之為佛學。
5、宗教的佛教:各種法事、燒香拜佛等,僅有形式,不重理論方法,沒有實修。
6、教育的佛教:以佛陀最初教學為榜樣,講經教學、解行並重的佛教,一般稱之為學佛。
補充:突然想到可能還有一種政治的佛教,比如有些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實行政教合一的,不過這種形式可能中東伊斯蘭教國家較多,當然也有打著佛教旗號做種種政治性質的宣傳,為政治服務的,比如藏X份子。但還不確定這算不算一種形式,只是突然想到可能也算一種現象。

Ⅲ 古印度宗教文化有哪些

古印度人重視人類精神的價值取向,崇尚簡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對大自然的親近和熱愛,這構成了印度人所理解的今生與來世的獨特的世界觀。為了祈福和實現人生的美好境界,古印度在原始宗教的基礎上,發展成了三大宗教: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形成了獨特的宗教文化,並因此影響到古印度人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對菩提樹和生殖女神的崇拜

宗教起源於對自然和世界的敬畏。在古印度,最早的信仰就是對自然的圖騰崇拜。而對植物和生殖女神的崇拜在古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內容。

在植物中,菩提樹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菩提樹成為印度宗教信仰中最聖潔的象徵,在菩提樹下組織祭祀活動幾乎成為印度宗教活動的慣例。為什麼菩提樹獲得印度人如此高的敬仰和崇拜呢?據學者分析,可能是這么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古印度人看來,樹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因為樹木是能夠給人左:奧地利出土的溫林多夫維納斯

中:早期地母神

右:印度河女神類提供避難和吸取營養的場所,是為動物提供自然生長的地方,而動物又給人們帶來豐富的食物,因此樹不愧得此殊榮;二是菩提樹生命旺盛,常把根盤到舊建築、大石塊下,或盤在另一種樹的樹幹上後漸漸將大石塊或大樹吞噬,以此讓最初的幼苗紮根成長。古印度人觀察到這一現象,特別敬畏菩提樹旺盛的生命力量。如此一來菩提樹便經常出現在印度神話中,成為豐收、保護和死亡的象徵物。

早期印度人還將生殖崇拜作為信仰的重要內容。祈求豐產、繁榮是人類的共同願望,而生殖崇拜也就成了人類信仰的一個重要內容。古印度人的生殖崇拜,主要表現為對生殖女神和母親女神的崇拜。所以當我們走進古印度文化藝術的殿堂,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生殖女神和母親女神鵰像,這些雕像都有突出的乳房和臀部,突出反映了古印度人的生殖信仰。

Ⅳ 唐朝是一個宗教文化的時代,其主要宗教有哪些

唐代的宗教很多,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景教(基督教)、摩尼教、襖教以及蕃教、東巴教等,其中勢力強、在思想文化上影響大的是佛教和道教。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南北朝開始分化,到隋唐發展成為較為固定的宗派。佛教各宗派的宗旨相同,不同的方法和路子。這些宗派到唐代有了新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主要有四宗:天台宗,主張止觀並重、定慧雙修,使南北風格得以融合協調。法相宗,由玄奘創立於貞觀年間。華嚴宗,由武則天的扶持而興盛起來,到武宗滅佛後衰落。禪宗,主要經典《壇經》。
道教在唐代地位較高,唐朝一直奉行崇道政策。在唐代影響較大的道教宗派有樓觀派、上清派、重玄派。在道教理論和哲學思想上貢獻較大的是上清派和重玄派。
唐時儒道佛三家鼎力,原則上是儒學為正統,但並不是獨尊。當時有佛道的先後問題。初唐時,為了使李家的皇權神聖化,老子被尊奉為國祖,極力抬高道教的地位。武則天時又將佛教列為第一,到玄宗時又把道教列為第一。有唐一代,佛道之間的斗爭一直很激烈,唐高祖和唐太宗置道教於佛教之上;武則天為了取唐建周,又把道教貶在佛教之下;唐武宗為了打擊極度膨脹的佛教寺院的經濟勢力,聽從道士之言,下令滅佛;唐宣宗繼位之後,又立即扶植佛教。由於以禪宗為代表的佛教,結合中國的社會實際,簡化了教義和修行方法,吸收儒家的一些思想因素,增添了世俗宗法色彩,逐步從外來的宗教轉化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加強了自己的競爭能力,因此,佛道之爭,佛教還是佔有優勢的。
總的來講,佛道雖然有沖突,但是更有融合趨勢。儒道佛三家的學說都是治理天下、安撫民眾所需要的,人們在不同的時候分別需要儒家的入世進取、道家的進退自如甚至佛教的出世超脫,僅有一兩種精神是不完整的,三者之間的融合實際上都是立足於本家融合另外兩家,結果造成三家的並存和不斷改進。

Ⅳ 北京地區的宗教文化以及寺廟主要有哪些

古都北京具有濃厚的宗教文化。城區有許多著名的宗教建築。這些宗教名勝是古都北京宗教文化兼收並蓄、海納百川,以及民族大融合的見證。

北京地區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北京的歷史、文化、藝術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北京的宗教寺廟遍布整個城區,現存著名的宗教場所有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雲居寺、八大處、白雲觀、牛街禮拜寺、雍和宮、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

Ⅵ 對於宗教文化,你了解多少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對於我們的宗教文化我們應該去了解,因為只有了解到宗教的文化,才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才能夠讓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不受到相應的影響,每個國家所存在的宗教文化都是不一樣的,對於我們國家的宗教文化,道教是讓我們比較了解深刻的。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明顯的知道宗教文化對於我們國家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也在時時刻刻的影響著我們,所以我們對於宗教文化,必須要保持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態度。

Ⅶ (一)宗教文化

1.佛教文化

佛教源於古印度,從絲綢之路傳入中原。有歷史可查的是東漢永平年間(58~75年),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為漢明帝選佛寺的地址來到五台山,見台懷街後的小山形似釋迦牟尼說法處的靈鷲峰,於是在此建我國第二座佛寺,即洛陽白馬寺(也是他們所建)之後的最古老寺廟,稱大孚靈鷲寺,後改名顯通寺。

在佛經《大華嚴經》中,「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寶藏陀羅尼經》稱,「佛告金剛密跡主言,我滅度後,於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佛經就是釋迦牟尼的語錄,可見2500多年前古印度佛祖就知道我國有五台山為清涼世界。這說法未必可信,因為釋迦牟尼後,印度僧眾有過幾次集結,由再傳弟子們補充釋迦牟尼語錄。最後一次是其死後500年,相當於我國東西漢交替時,這也許是那次集結時補充到上述經文中去的(那時佛教已傳入我國)。

不管經文來源,五台山總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通過它佛教再向北方擴散。到了北魏之前,佛教已影響到由東北遷來的少數民族鮮卑族,所以拓跋人入主中原定都大同後,先在大同雲岡開鑿石窟,後到太原開鑿天龍山石窟,最後到洛陽開鑿龍門石窟。山西裂谷成為石窟南傳的通道。拓跋人鑿佛像融入他們的思想,雲岡石窟主窟的最大石佛,面貌就像當時王者(孝文帝的父親)。後來在開龍門石窟時,武則天學習孝文帝的作風,把自己容貌化入最大坐像中去。

大同雲岡石窟

北魏信佛,五台縣的佛光寺,代縣的趙果觀(原名天台寺)、交城的玄中寺都在那時期修建。我國唐代木構建築保存至今的僅五處,而其中四處皆位於山西,它們是五台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平順的天台庵正殿、芮城的廣仁王廟。

唐朝是我國佛教興起的第一高潮,憑借佛經上的釋迦牟尼聖語,五台山寺廟如雨後春筍般在台懷及周圍紛紛建起,唐大中年間五台山有寺廟64座。巔峰時期在北齊,有寺廟72處。明萬曆年間又上升到90座,清初104座。「文革」期間,寺廟破壞劇烈,那時整個五台山僅有僧尼二三十名。改革開放後,撥亂反正,到今天,五台山的台懷周圍又有寺廟50餘處,僧尼達3000多人。依靠佛門弟子努力,許多曾遭損毀的寺廟紛紛重新建起。許多破敗不堪的廢寺也獲得新生,幾乎年年有寺廟新塑佛像金身開光。

五台山在清政府扶植下,接受了大批藏蒙地區喇嘛入駐,菩薩頂成為除西藏外的喇嘛的管理中心,統轄內蒙古、陝甘寧直達青海的所有喇嘛,直到民國年間尚在鎮海寺駐有一連藏兵。今天去五台山,約有三分之一僧人是喇嘛,他們五體投地式的長拜,飛快轉動的經幢是除北京(雍和宮)外內地看不到的藏傳佛教特色。塔院寺高大的白塔可能是全國最高(56.4米),五台山有各種白塔幾十座,這也是內地少見的藏族寶瓶式的寶塔。

東晉代縣慧運創凈土宗,北魏雁門曇鸞在交城玄中寺為立凈土學說,派汾人法顯西行印度求法,早於唐僧求經。

山西有我國「古代建築的寶庫」之稱,這些建築主要是佛教寺廟傳承下來的,只有少量屬道教、名人祠堂,還有極少數民居。

寺廟文化中重要一環是佛像,在彩塑佛像中,山西有三絕。一是晉祠聖母殿中宋代42位侍女塑像,與一般寺廟光塑菩薩不塑人的傳統不同,這些侍女應該是宋代宮殿中人物的實錄,她們姿態各異,神態如生,表情豐富,衣著流暢。梅蘭芳大師觀後長嘆,那是活生生的古代侍女的標本,對他的京劇身段、架勢是最好的實物範本,現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對象。二是隰縣小西天的「懸塑」,即把佛像放在殿堂柱上、樑上、牆上立體雕塑出來,看起來就像懸掛在空中。其中共有1030尊明代彩塑佛像,其中不乏神獸祥鳥,如孔雀、仙鶴、鸚鵡,還包括獅子、象、虎。這類懸塑在五台山金閣寺也見分布。第三絕是巨型銅佛,金閣寺大殿中釋迦牟尼坐像兩旁有高20米立佛各一,在金泥表層下露出銅質腳趾,過去認為是木雕像外包金泥,最後證明是巨型立塑銅像外包金泥。

晉祠聖母殿宋代侍女塑像

應縣木塔

與佛教建築伴生的為寶塔,這些寶塔均為單數層,三、五、七,直到十三層。其建材可以是磚木、琉璃,甚至是全木結構。山西省共有古塔200多座,聞名全國的有應縣木塔(1056年),為最古老最高大的世界第一木塔,高67米,八角,明五暗九層,六層檐,由遼國仁懿皇後所修。這反映了北方少數民族一進入漢族區就被同化信佛。以前鮮卑族如此,後來遼金如此,元朝、滿清也如此。

山西的名塔當有洪洞廣勝寺山上的飛虹塔,它和五台獅子窩一樣都是通體七彩琉璃塔。另有永濟的鶯鶯塔,它有擊石成蛙鳴的特殊聲響效果,那是十三層屋檐對聲波的梯次反射引發的。五台山顯通寺里的鐵塔、銅塔,太原的雙塔(1608年)高55米,是我國最高的雙塔。

2.道教文化

道教是我國自產的宗教,起於春秋時代的老子、莊子,盛於漢、唐,到宋、元達頂峰。佛教修來世,道教修今世。今世為求仙,求長生不老,但無論怎樣修也見不到飛升上天。來世的事誰也看不到,因而它不如佛教求來世更具迷惑性。佛教給人以無限的希望,所以它的生命力遠比道教興旺。

道教除了經書外,道觀是其主要實物遺留,當然還包括道觀中所供奉的仙神。道教在山西省的主要道觀有:北嶽恆山的懸空寺、呂梁山區的北武當山、太行南段的珏山、中條山西段的五老峰,以及黃河邊上永樂宮等6處。

我國的五嶽傳說是帝舜所封的,也有指商朝時代所封,反正到了秦始皇他就去祭拜五嶽了。北嶽恆山海拔2016米,在恆山山脈中,它不是最高,也不是次高,屬第五,比最高的饅頭尖低了400米,但在五嶽中,則屬最高。

和佛教建築格式不同,道教建築的特色有三點:一是大都建在山峰之頂,以更近天庭;二是小而分散,往往都是沿山道從山腳開始立石坊,向上一路孤立小殿直達山頂主殿;三是常有神物相伴,如北武當山有蛇龜二石,珏山有神鬼爬坡,北嶽有飛來峰,五老峰有棋盤峰。

我國有八仙過海之八仙,他們都是凡人修煉成仙。北嶽恆山為張果老出沒之所,山道上有他坐騎所留下的驢蹄印,其實是古海灘的藻礁體上風化溶蝕的幾個圓坑而已。張果老還曾娶唐玄宗之女玉真公主為妻,隱居五老峰,同樣山石上有驢蹄印跡。五老峰還是傳說中呂洞賓出生之地,他也在此修道成仙。五老峰的五老傳說是伏羲真傳弟子,為解釋河圖洛書真諦而留守此峰,後代代以五老相傳。

懸空寺立於金龍峽的左側,上凸下凹之百米懸崖下部。建於北魏,原為佛寺,從金代開始佛道儒三者合一,主持者時道時佛,清末到20世紀60年代前是道教。懸空寺其實並非懸空,靠岩壁鑿石成孔,橫梁楔入,靠外側立木支撐,殿堂即建於此木樑上。真正懸空的是橫排三幢樓閣,第二、三層樓閣之間有懸空走廊相連。人在上行走,樓板會晃動,令人心驚肉跳。

恆山懸空寺

晉城的珏山道觀,山頂有兩石峰凸起,猶如玉圭一雙。中秋賞月,它以月從兩峰間升起這一景觀而誘人。

芮城永樂宮是為紀念呂洞賓而建的道觀,元代所建,觀中以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壁畫而著稱於世。1956年為建三門峽水庫,芮城及永樂宮在水淹區之內,所以國家耗極大財物之力,才將永樂宮全都編號拆除,再在水淹不到的二級階地上重新建造。那繪於牆上之壁畫先加厚加固,後一塊塊切下,建好後再拼合成整體。這也是我國為興修水利而第一座整體搬遷的古代建築。

20世紀末,介休綿山由三佳集團出資開發,出資10億元,在中山腰上開山修公路,新建道觀面積逾10萬平方米,共有7~8個建築群,那多處高達五六十米的巨型宮殿需用電梯上下,全部裝飾金碧輝煌供奉道教所有天尊。全山工作服務人員上千,有一個交通中隊負責管理山中交通,有唱詩班(借用天主教之名)收男女青年各20名,著道裝,奏道教音樂,唱道教經文。

綿山本來為供奉春秋時期忠臣介子推,重耳在流亡期因飢貧缺食,他割股哺重耳。但在重耳回晉當上晉文公時,他卻隱身而退,入綿山而不出,文公想火燒綿山逼他出來就仕以報恩,不料因之將其母子燒死山中。故建廟以祭祀。如今介子推的介廟、介墳仍在,已屬陪襯建築,道教主持了綿山。

道教強調無為,個人修身養性,煉丹補身,後來又倡導陰陽調和,極端部分轉化成房中術,深得帝王所好,所以在上層社會地位很高。和佛教相比,道教不建塔,少石窟,只有晉祠西北山龍石窟是道教所為,始於唐,元明時期有所擴建,共有8窟65尊石像,是國內最大道教石窟群。

Ⅷ 什麼是宗教文化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該神秘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

Ⅸ 宗教信仰有哪些

宗教信仰目前主要分為三大宗教: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形成於亞洲的西部,在21世紀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佛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之一。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宗教。

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東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馬龍派等等統稱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馬龍派的統稱一般用「基督宗教」這個詞。

在21世紀初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約10億信徒(2006年),為擁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以亞洲、非洲的信徒的發展最快。基督教的經典是《聖經》,特點:博愛、人人平等。

2、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興起於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與佛教、基督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時稱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

伊斯蘭是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和平、順從、安寧,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愛護世界上的一切被創造物(生物和礦物,)敬主愛人以求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

伊斯蘭教由麥加古萊什人穆罕默德(約570~632)傳播。在亞洲、非洲,歐洲,特別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信仰者總數超過12億人(2008年)。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伊斯蘭教的特點是和平、仁愛、自強不息。

3、佛教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起源於象雄文化。佛典上總講:中國有大乘根器,是佛法歸處。現今,藏區以及印度、尼泊爾、布丹、蒙古國、俄羅斯等地區仍然有很多象雄文明中產生的宗教文化的遺跡和寺廟、僧侶,從藏區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古象雄佛法,中國古象雄文化是世界佛教的起源。

古象雄文明早已通過陸路傳遞到印度。早在象雄文化從起源到傳播時,出生在象雄國的幸饒佛陀就已經親自傳法而走過。如今在俄羅斯、印度、尼泊爾、不丹、外蒙古等地方仍然有很多人稱自己為象雄人的後裔,傳播古象雄佛法的雍仲本教寺廟依然存在,傳承著古老的象雄文化。

古象雄文化的宗教體系經過幸饒和不同時期的佛陀傳播,將慈悲心、靈魂不滅、輪回轉世和因果報應等象雄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更有效和深入地在中亞等廣大地區傳播,影響著古時印度教、耆那教、後來印度佛教的產生 。

印度佛教創始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釋迦部落的王子。他29歲時開始修行,創立了佛教的教義。後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在21世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反對一神教;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 佛法裡面有完整一整套次第的修行方法,讓我們認識「心」的本性,從而斷除煩惱。

在《增一阿含》經的序品中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用一句話來說,佛教就是讓人們斷除「惡」的行為、行持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樂的行為,通過修行減少自己內心的煩惱的方法、簡單來說教義唯有「無我利他的悲心,通達一切萬法的智慧」 在中國的佛教屬於大乘佛教,包括藏傳佛教。

(9)宗教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宗教信仰作為一種獨特的信仰形式,表現出以下鮮明特徵:

個體性

宗教信仰的個體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宗教信仰明確而充分地表現了信仰者個人的意志、決心和生活態度。信仰某種宗教,意味著「一種從根本上改變了的意識,一種新的基本態度,一種另外的價值尺度,一種整個人類徹底的思想轉向、整個個人的轉向」。

第二,宗教信仰反映了信仰者個人的某種內在需要、情感和沖動。因此,一個人的信仰過程,既是這個人心甘情願地接受某種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也是這個人自我滿足、自我追求和自我改造的過程。

差異性

個人所具有的某些素質往往展示人的存在的新維度。宗教對人獨特的精神性的承認,乃是我們抵抗一切對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的現代進攻的最大堡壘。

選擇性

宗教信仰意味著信仰者對於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的選擇、價值標準的選擇和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的選擇。信仰就是寧採取信,而不採取不信;寧採取信賴,而不採取不信賴;寧採取知識,而不採取無知;信仰的意思是在信與不信、誤信、迷信之間,作適當的抉擇。

在宗教層次,人具有更大的綜合能力來排除不想面對的意識——可以放棄日常的經驗、科學的證據和令人信服的真理,也可以放棄自我、自信和世俗的生活,信仰者完全根據自己所選擇的確信來解釋一切。

宗教信念並不完全依賴於在宇宙結構中或在人的經驗過程中對發現的論據的推斷,而是依賴於對環境作用的無意識的主觀解釋,在以這種方式解釋中,信仰者在作一個基本的認知選擇,因而也在冒險——冒最大錯誤的險,狂熱人士甚至不守界限,不顧客觀事實,與科學對戰。在繼續以這種方式解釋中,一個人是靠信、而非靠見而生活。

神聖性

宗教信仰蟄伏著有限的人對超越性(無限的、無條件的)、完滿性(絕對的、全知全善全能的)和終極性(永恆的、本原的)的嚮往和追求,換句話說,宗教信仰滿足了人對神聖性的渴望。

人總是具體的、有限的、此岸的、不完滿的,但人又總是不滿足於此。出於某些內在沖動和復雜原因,人總是要嚮往和追尋高於現實和經驗世界的「神聖」境界,即超越、完滿和終極的境界。

參考資料:宗教信仰-網路

Ⅹ 中國有哪些宗教文化舉例說名它們對今天的影響

中國的宗教文化,就是三教合一啊,儒釋道,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儒家、道教和佛教,其實儒家可以當成學術而非宗教的,不過後面的人還是把它宗教了,所以就形成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礎,所謂「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本來是一家」就是這個意思。南懷瑾先生在闡述三教合一的時候,有個特別清晰的分析,他說,儒家是基礎,類似我們的糧食和飲水,不吃不喝會出事,最典型的核心就是「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句話;道教是醫院,有病了就得去看病,尋找原因,所以核心是《道德經》;佛教是超市,有空逛逛心情愉快,沒錢可以蹭空調,有錢可以在超市買東西,都很開心。——我覺得這個比方很貼切。

閱讀全文

與宗教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